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T/CCTASXX—2021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檢測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的檢測分類及項目、檢測要求和方法、定期檢測周期、檢測流程、檢測記錄、結論判定及報告。本文件適用于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的檢測。2規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的條款通過規范性引用構成本文件的不可或缺部分。其中,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29753-2023道路運輸易腐食品與生物制品冷藏車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GB/T35145-2017冷鏈溫度記錄儀GB/T40475-2021冷藏保溫車選型技術要求JT/T794-2019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JT/T1325-2020行駛溫度記錄儀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道路運輸冷藏車roadtransportrefrigeratedtrucks指裝備有隔熱結構的車廂和制冷裝置,用于冷藏運輸的廂式專用運輸汽車。3.2保溫裝備檢測inspectionoftemperatureperformancedevice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對道路運輸冷藏車的冷鏈溫度記錄儀、制冷裝置、車廂保溫裝置進行檢查測試,以確保車廂保溫性能達到冷鏈運輸的安全要求。3.3多溫區檢測inspectionformultitemperaturezone指在冷藏車廂中,針對不同的溫度區域或冷間內的溫控系統進行獨立的檢測,以確保不同溫度需求的貨物能夠在各自適宜的溫度環境中運輸和保存。4檢測分類及項目3T/CCTASXX—20214.1檢測分類檢測分類可分為以下三種:——測量,是指根據標準和規范,使用上述檢測設備,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獲得被測對象一個或多個量值的過程;——測試,是指通過測量獲取被測對象量化數值,從而驗證實際結果與標準結果之間的差異性;——檢查,主要包括觀察與文件審查兩種方式,主要通過觀察現場或審查文件,以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并判斷符合性。4.2檢測項目檢測項目包括冷鏈溫度記錄儀、制冷裝置、車輛保溫裝置,如表1所示:表1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檢測內容檢測項目檢測部位檢測內容冷鏈溫度記錄儀主機外觀是否受損、溫度顯示是否符合要求安裝是否牢固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溫度傳感器精確度是否符合要求安裝數量是否符合要求安裝位置是否合理線束連線是否良好,布線是否合理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門磁裝置安裝是否正確反映是否靈敏制冷裝置制冷系統車廂溫度是否符合要求制冷時間是否符合要求車輛保溫裝置保溫系統隔熱性是否符合要求氣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檢測項目的技術要求指標見附錄A。5檢測要求與方法5.1基本要求在對道路運輸冷藏車的保溫裝備進行檢測之前,應對其溫度調節裝置的類型進行分類。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分類首先需參照車輛外部噴涂或粘貼的識別標志中的第一位字母來確定,其中“R”代表非機械制冷,“F”代表機械制冷;無法獲取上述標志的正確、有效標志或冷藏車使用現狀與上述標志不一致時,制冷設備應符合GB29753-2023中第4章的規定。5.2作業要求現場作業的檢測人員不應少于2人。檢測前,檢測機構應先制定檢測方案,就現場作業方案與受檢單位做好溝通。5.3檢測設備檢測設備應為便攜式,且符合以下檢測要求:4T/CCTASXX—20215.3.1標準溫度計測量范圍應符合GB/T35145-2017中4.2.2節規定的可選溫度測量范圍。5.3.2溫度傳感器應符合GB/T6663.1-2007的規定。5.3.3標準軟尺或鋼卷尺應符合GB/T14899-2015的規定。5.4檢測方法5.4.1冷鏈溫度記錄儀通過以下測量和測試方法檢查冷鏈溫度記錄儀是否符合附錄A中的要求:a)觀察主機外觀,通過目測檢查主機的外觀是否符合附錄A中A.1.1.1節規定的要求;b)觀察主機的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檢查是否存在松動或不正確的安裝方向等,檢查溫度記錄儀主機的外觀是否符合附錄A中A.1.1.2節規定的要求;c)通過平臺指令、操作主機的方式,檢查和測試主機功能是否符合附錄A中A.1.1.3節規定的要d)用0℃檢測法測試溫度傳感器準確度,查看溫度傳感器在0℃時的輸出值與標準溫度計(檢測工具)測量溫度值是否一致,誤差不應超過±1℃,測試溫度傳感器的精確度是否符合附錄A中A.1.2.1.1節規定的要求;e)根據冷藏車類別,通過目測觀察的方式,檢查溫度傳感器的安裝數量是否符合附錄A中A.1.2.1.2節規定的要求;f)用軟尺或鋼卷尺等工具測量冷藏車廂內應配備的溫度傳感器安裝位置,并輔以目測的方式進行檢查,觀察溫度傳感器的精確度是否符合附錄A中A.1.2.1.3節規定的要求;g)以目測的方式進行檢查,并通過操作主機及發出平臺指令的方式觀察線束連接有效性。檢查線束連線布線是否符合附錄A中A.1.2.2.1節規定的要求;h)以目測的方式進行檢查,觀察線束的密封性是否符合附錄A中A.1.2.2.2節規定的要求;i)測試門磁裝置是否正確安裝,是否符合附錄A中A.1.2.3.1節規定的要求;j)通過多次間歇性操作開關廂門動作,測試監測平臺與溫度記錄儀主機是否能準確檢測到門磁開關狀態并發出警示音,符合附錄A中A.1.2.3.2節規定的要求。5.4.2制冷裝置通過以下測試和測量方法檢查車廂溫度和制冷時間是否符合附錄A中的要求:a)冷藏車空載制冷,環境溫度應高于車廂內溫控范圍技術要求的溫度值,車廂內部和車廂外部平均溫度差≤2℃,地板排水孔、蒸發器排水孔處于正常使用狀態,門和通風裝置按正常方式關閉;b)如果是平行六面體的機身,測量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應設在距車輛廂體內表面100mm處,在車廂8個內頂角和具有最大面積的四個內面幾何中心各1個,車輛廂體外表面1個。如果車身不是平行六面體的,則考慮到車身的形狀,13個測試點應盡可能合理的分配(具體見附錄A圖A1);c)非機械制冷車廂可直接測量各測量點的溫度,應達到附錄A中表A.2的溫度要求;d)機械制冷車廂,應啟動制冷裝置并連續工作,以標準溫度計對車廂外部和內部溫度進行測量,每30min測量1次,應達到附錄A中表A.3~表A.5的溫度要求;e)不同類別冷藏車輛制冷裝置開動后應能正常運轉,安全保護裝置應靈敏可靠,溫度、電器等控制元件的動作應正常,并能在附錄A中A.2.2規定的制冷時間內達到上述溫控性能要求;f)對于多溫區溫度的檢測,每溫區檢測標準應與本標準中對車廂溫度的檢測要求一致。5T/CCTASXX—20215.4.3車輛保溫裝置通過測試的方法檢測車廂保溫隔熱性,符合附錄A中A.3.1的要求,并通過觀察和測試以下內容檢測車廂的氣密性是否符合附錄A中A.3.2的要求:a)地板排水孔、蒸發器排水孔處于正常使用狀態,并封堵其它非必要孔洞,啟動制冷裝置并連續工作;b)冷藏車車廂內平均溫度達到附錄A中A.2.1要求的溫度后,保持制冷裝置連續工作4h。在上述4個小時期限內,車輛廂體的平均內部溫度應持續符合附錄A中A.2.1的要求;c)對于多溫區溫度的檢測,每溫區檢測標準與本標準中對車廂溫度的檢測要求一致。6定期檢測周期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的檢測頻率應至少每年一次。7檢測流程檢測流程宜符合本文件附錄B的規定。8檢測記錄、結論判定及報告8.1檢測記錄檢測人員在現場將各項檢查結果和測量數據經復核無誤后,如實記入保溫裝備定期檢測記錄表,檢測記錄應有檢測人員和校核人員簽名。檢測記錄應作為用戶檔案保存。8.2結論判定將經測量、測試或檢查的各項數據、結果與相應的技術要求進行比較,判定各檢測項目是否符合要求。檢測數值表示和判定方法應符合本文件的規定。8.3報告應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出具標準化的檢測報告。檢測報告內容和格式見附錄B,并根據測量、測試或檢查結果進行結論判定。6T/CCTASXX—2021(資料性附錄)檢測項目的技術要求A.1冷鏈溫度記錄儀A.1.1主機A.1.1.1外觀冷鏈溫度記錄儀主機的外表面和銘牌符合以下規定:a)主機外表面無銹蝕、銹斑、裂紋、污跡、變形、鍍涂層脫落、明顯劃痕、毛刺,結構件與控制組件應完整有效,無機械損傷。符合JT/T1325-2020中4.1.2的要求;b)主機外表面的顯著位置應安裝清晰耐久的銘牌,標識出冷鏈溫度記錄儀的溫度、濕度測量范圍,精度及允許誤差,符合JT/T1325-2020中4.1.3的要求。A.1.1.2固定安裝固定不應松動,應使用螺栓進行固定,不應使用膠粘工藝。A.1.1.3功能冷鏈溫度記錄儀主機的功能要求符合以下規定:a)應與車輛的溫度控制監控系統相互獨立,并固定牢靠;b)應具備運行自檢功能,并能自動記錄并存儲全部檢測信息;c)應能真實反映運輸過程中廂體內部的溫度及對應的時間等數據,對于運輸易腐食品的冷藏車,測量精度應不低于±1℃,而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測量精度應不低于±0.5℃;d)應準確顯示記錄每一路溫度傳感器實際測量的溫度數據,顯示分辨力不低于0.1℃;e)一般情況下,溫度數據上傳最大時間間隔應不超過120s,任一路溫度傳感器實際測量的溫度值超出溫度設定范圍時,溫度數據上傳最大時間間隔應不超過30s;f)主機與平臺通信中斷時,主機的存儲時間應主機應存儲不少于168h內未上傳的溫度數據,符合JT/T1325-2020中5.2.4.2的要求;g)支持外接溫度采集器,可實現多路溫度檢測及上報;h)具備操作與建議的語音提醒功能、各種關鍵狀態變化的語音提醒功能,可實現平臺超溫報警提示和歷史數據查詢;i)液晶顯示屏支持觸摸按鍵,支持人工本地設置溫度報警范圍與必要的終端參數;j)溫度范圍設定可通過主機人工設定最高溫度(或者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也可通過平臺向主機發送溫度范圍指令,通過主機人工設定的溫度范圍與平臺下發的溫度范圍不一致時,以平臺發送的溫度范圍為準;k)對于安裝在具有多個溫區的車輛上的記錄儀,應能為每個溫區獨立設定不同的溫度范圍,對于安裝在未劃分溫區的車輛上的記錄儀,應僅能設定唯一的溫度范圍;l)具有實時定位功能,能夠定時定距報送定位數據;m)支持采集門磁設備開閉狀態的信息采集及上傳功能。A.1.2外接裝置A.1.2.1溫度傳感器A.1.2.1.1準確度7T/CCTASXX—2021溫度傳感器溫度測量應精確,溫度傳感器測量值與標準溫度計(檢測工具)示值應保持一致,差值應在±1℃以內。A.1.2.1.2數量溫度數據采集可根據車輛廂體類型及尺寸設置足夠數量的溫度傳感器監測點數,溫度傳感器監測點的數量應按照表A.1的要求進行部署(其中,道路運輸冷藏車的車型如為多溫區車型,車輛廂體檢測數量應至少保證每個溫區有1個采集點)。表A.1車型及監測點數量對照表車型長度L(m)載重G(kg)車輛廂體監測點數量N(個)微型冷藏車L≤3.5G≤1800N≥1輕卡冷藏車L<61800<G<4500N≥2中型冷藏車L≤74500≤G<8000N≥3大型冷藏車L≤9.68000≤G≤12000N≥3重型冷藏車L>9.6G>12000N≥4A.1.2.1.3位置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符合以下規定:a)1個溫度傳感器安裝位置宜為車輛廂體回風口,2個及以上溫度傳感器安裝位置宜為車輛廂體回風循環區域;如采用分體式車廂結構,1個溫度傳感器安裝位置宜為車輛廂體回風口,2個及以上溫度傳感器宜安裝位置應為車輛廂體冷風循環區域;b)溫度傳感器應能準確感知車輛廂體內部的實際溫度,不宜緊貼著車廂壁和直接對著出風口安裝,應符合:對于僅有1個溫度傳感器的車廂,溫度傳感器應安裝在制冷裝置的回風口正下方且位于裝載高度限制線上方30mm~100mm處;對于裝有2~4個溫度傳感器的車廂,各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應符合GB/T40475-2021中7.2.2~7.2.4的要求;c)溫度傳感器應固定于車輛廂體頂部,溫度傳感器應與車輛廂體內壁預留100~150mm空間;d)溫度傳感器應懸空固定,溫度傳感器感應區域應避開任何金屬物體、電源線纜、冷機及廂體外殼的接觸,以免對溫度傳感器實測溫度造成影響;e)移動溫度轉換底盒應固定于車輛廂體頂部距車門為350~450cm范圍內,彈簧延長線應從轉換底盒內轉接輸出,固定于車輛廂體側面。A.1.2.2線束A.1.2.2.1連線布線溫度傳感器線束連線布線符合以下規定:a)主機、溫度傳感器、門磁等之間的線束連接良好;b)連接導線的顏色使用應符合QC/T414-2016的相關要求;c)線束全程宜使用波紋管做好線束保護;d)主機與外接裝置的連接線應整齊布置并用線夾、電纜套、電纜圈固定;e)車輛廂體內部走線應通過卡扣或螺絲固定在車輛廂體廂壁上方(距離頂部30~50mm),溫度傳感器延長線應布置在線管/槽內;f)在管道內無法用扎帶固定的部分,線路應用線套或膠帶做好保護措施,防止線路在管道內磨損。A.1.2.2.2密封性溫度傳感器線束出線口密封應符合以下規定:a)車輛廂體及管線的出線口應用玻璃膠密封;b)其他外接設備與主機之間的連接線要求隱蔽敷設,線路所經過部位不應有尖銳和可劇烈撞擊物體,確保連接線不因外來因素斷路。8T/CCTASXX—2021A.1.2.3門磁裝置A.1.2.3.1安裝門磁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a)車廂門鎖應開關方便、靈活可靠、無卡滯現象,不應自行脫落和開啟;b)車廂應設有車廂門打開時的固定裝置,如門阻、門鉤等c)門磁裝置應牢固安裝在車廂門的關閉邊緣,磁鐵端與主體部分對齊,確保車廂門開閉狀態信息的準確采集與上傳功能。A.1.2.3.2靈敏性門磁裝置的靈敏性應符合以下規定:a)門磁裝置應保持足夠的靈敏度,以確保在車廂門開啟或關閉時能立即被檢測到;b)打開車廂門時,溫度記錄儀主機和監測系統應立刻顯示廂門異常打開狀態并發出警示或提示c)關閉車廂門時,溫度記錄儀主機和監測系統顯示廂門關閉正常狀態。A.2制冷裝置A.2.1車廂溫度根據GB19753-2023中對冷藏車的分類,由于溫度調節裝置型式的不同,非機械制冷冷藏車、機械制冷冷藏車、機械制冷及加熱冷藏車的制冷性能不同,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維持在規定的溫控范圍內,具體要求如下:a)非機械制冷冷藏車的車廂內溫控范圍與降溫性能應符合以下要求:表A.2非機械制冷冷藏車降溫性能技術要求冷藏車類別車廂內溫控范圍技術要求降溫性能技術要求A≤7℃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7℃以下B≤-1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10℃以下C≤2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20℃以下D≤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0℃以下b)運輸易腐食品的機械制冷冷藏車的車廂內溫控范圍與降溫性能應符合以下要求:表A.3運輸易腐食品的機械制冷冷藏車降溫性能技術要求冷藏車類別車廂內溫控范圍技術要求降溫性能技術要求A0~12℃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0℃B-10~12℃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10℃C-20~12℃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20℃D≤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0℃E≤-1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10℃F≤-2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20℃I≤-3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30℃9T/CCTASXX—2021c)運輸生物制品的機械制冷冷藏車的車廂內溫控范圍與降溫性能應符合以下要求:表A.4運輸生物制品的機械制冷冷藏車降溫性能技術要求冷藏車類別車廂內溫控范圍技術要求降溫性能技術要求G2~8℃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2℃H≤-20℃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20℃d)機械制冷及加熱冷藏車的車廂內溫控范圍與降溫性能應符合以下要求:表A.5機械制冷及加熱冷藏車降溫性能技術要求冷藏車類別車廂內溫控范圍技術要求降溫性能技術要求A0~12℃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0℃BCDE-10~12℃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10℃FGHI-20~12℃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20℃JKLA.2.2制冷時間根據GB19753-2023中對冷藏車的分類,由于溫度調節裝置型式的不同,非機械制冷冷藏車、機械制冷冷藏車、機械制冷及加熱冷藏車的制冷性能不同,車廂內部平均溫度保持的溫度范圍應符合以下范圍要求。a)非機械制冷冷藏車,應在檢測時間內保證表A.2的溫度要求即可;b)機械制冷冷藏車,制冷裝置連續工作4h時間內,降溫性能應達到表A.3~表A.5的溫度性能。A.3車輛保溫裝置A.3.1隔熱性冷藏車輛空載狀態下,車廂內部平均溫度在達到A.2.1要求的溫度后,保持制冷裝置連續工作4h,車廂內部平均溫度的變化值應≤2℃。A.3.2氣密性氣密性應符合以下要求:a)車廂整體應具備良好的防水密封性,車廂頂部、側壁、車廂門及制冷機組與車廂箱板連接處不應有縫隙;b)車廂內應設置保證氣密性能的排水孔,其直徑應符合GB/T40475-2021中6.2.2節的相關要求;c)車廂門的門封(襯墊)密封應符合GB/T40475-2021中6.2.3節的要求;d)車廂內宜裝有導流槽。T/CCTASXX—2021(資料性附錄)檢測報告內容和格式B.1封面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檢測報告送檢單位/個人:檢測人:T/CCTASXX—20211.編寫目的 32.檢測環境 X3.送檢車輛基本信息 X4.主機檢測 X5.外接裝置檢測 X5.1溫度傳感器檢測 X5.2線束檢測 X5.3門磁檢測 X6.制冷裝置性能檢測 X7.1測量溫度傳感器檢測位置 X7.2制冷裝置降溫性能檢測 X7.車輛廂體保溫性能檢測 X8.1測量溫度傳感器檢測位置 X8.2車輛廂體保溫性能檢測 X8.認定結論 XT/CCTASXX—2021B.3內容1編寫目的本報告根據《道路運輸冷藏車溫度性能裝備檢測技術規范》規定的要求,對冷藏車行駛溫度記錄儀、制冷裝置、車輛廂體保溫裝置的外觀、關鍵參數、性能及精準度進行檢測,確認冷藏車處于運行狀態下的設備溫度性能符合《道路運輸冷藏車溫度性能裝備檢測技術規范》規定要求及貨方需求。2檢測環境相對濕度:XX%大氣壓力:XXkPa3送檢車輛基本信息表B.1送檢車輛基本信息表(*為必填項)分類細項車輛信息生產廠家*車牌號碼*制冷方式*□機械制冷□非機械制冷車型*□微型冷藏車□輕卡冷藏車□中型冷藏車□大型冷藏車□重型冷藏車□多溫區車型□醫藥冷藏車□其他冷藏車出廠日期* 溫控范圍* 車廂參數*車廂長(m)車廂寬(m)車廂高(m)車廂容積(m3)車廂保溫材料 主機信息生產廠家型號生產日期 溫/濕度傳感器連接方式*□有線□無線溫度范圍 基礎功能□背光功能□支持數字顯示□觸摸按鍵□語音提醒功能溫度監控功能□平臺超溫報警提示□歷史數據查詢□顯示每一路溫度數據□顯示定位狀態□記錄最大時間間隔溫度傳感器的溫度狀態溫度數據上傳功能□數據存儲功能□常規溫度上傳功能□超溫上傳功能溫度范圍設定功能□設置溫度報警范圍□設置終端參數□最高/低溫度□接受平臺發送溫度范圍指令□多溫區溫度設定T/CCTASXX—2021定位監控功能*□有實時定位□無實時定位車門開關檢測功能*□采集門磁設備開閉狀態□記錄并上傳車廂門開閉狀態裝置信息溫度傳感器數量* 個線束固定狀況□緊實□松動綁扎方式□線夾□電纜套□電纜圈□其他溫度傳感器延長線布置□線管內□線槽內□無延長線保護材質□波紋管□PVC線管/槽□其他出線口密封方式□玻璃膠□其他□無門磁裝置*□有□無制冷裝置信息生產廠家型號生產日期 制冷溫度范圍* 制冷量4主機檢測表B.3主機檢測表(*為必填項)序號檢測功能項檢測內容檢測結果結論1能通過警示裝置或顯示裝置表示主機和外接裝置是否處于正常的狀態。若出現故障,通過警示裝置或顯示裝置指示故障類型,記錄并上傳故障信息□通過□不通過2巡檢響應對平臺下發的巡檢指令及時響應,記錄并上傳自檢結果□通過□不通過3溫度監控測量多路測量*能測量每一路溫度傳感器所處環境空氣溫度探頭2……探頭n□通過□不通過4基本誤差(Δmax)*不超過標稱的允許基本誤差限(K,單位為℃),且不大于±0.5℃□通過□不通過5主機集成溫度傳感器響應時間*≤10min□通過□不通過6主機外接溫度傳感器響應時間*≤1min□通過□不通過7溫度數字顯示顯示方式包括數字式□通過□不通過8溫度數據斷傳存儲主機存儲≥168h內未上傳的溫度數據□通過□不通過9溫度記錄時間間隔≤5min□通過□不通過時間間隔數據完上傳的數據包括間隔時間內記錄的全部□通過□不通過T/CCTASXX—2021上傳整性溫度數據溫度范圍設定主機最高/低溫度設定*可通過主機人工設定最高/低溫度□通過□不通過平臺溫度設定可通過平臺向主機發送溫度范圍指令□通過□不通過多溫區溫度設定能根據不同溫區設定不同的溫度范圍□通過□不通過未劃分溫區溫度設定僅能設定唯一的溫度范圍□通過□不通過定位監控定位精度≤15m□通過□不通過定時上報位置信息在行駛狀態下,最小報送時間間隔≤5s,最大報送時間間隔≤30s□通過□不通過定位響應時間從終端收到監控平臺下發的實時定位請求到終端應答,時間不大于10s□通過□不通過斷傳存儲≥10000條定位信息□通過□不通過復通續傳在復通信后將存儲的定位信息補報上傳,可根據需要采用壓縮方式上傳□通過□不通過20信息采集駕駛員身份能采集駕駛員身份信息,記錄并上傳駕駛員身份信息□通過□不通過21車輛載貨狀態能通過人工輸入、視頻、稱重等技術識別車輛是否載貨,記錄和上傳車輛載貨狀態信息□通過□不通過車廂門開閉狀態能采集車廂門開閉狀態信息,記錄并上傳車廂門開閉狀態信息□通過□不通過標準時鐘主機能通過衛星導航授時、網絡授時等方式獲取標準時間□通過□不通過24行駛記錄支持行駛記錄數據的實時上傳、條件檢索上傳和數據接口導出功能□通過□不通過25警示人工報警可通過觸動應急報警按鈕向監控平臺上傳報警信息,同時關閉語音報讀模塊,具備防止誤操作功能□通過□不通過26電池欠壓提醒主機檢測車輛電瓶電壓低于預設值時觸發,同時終端須停止從車輛電瓶取電,轉由終端內置備用電池供電□通過□不通過27斷電提醒終端在被切斷主供電源時觸發□通過□不通過28故障提醒當主機及與外部設備工作異常時觸發,并上傳至監控平臺□通過□不通過29超溫報警任一路溫度傳感器實際測量的溫度值超出溫度設定范圍時,溫度數據上傳監控平臺最大時間間隔≤30s□通過□不通過數據安全用戶權限主機應用系統軟件具備用戶登錄權限管理功能□通過□不通過操作日志主機應用系統軟件具備操作日志功能□通過□不通過數據備份主機應用系統軟件具備遠程平臺數據自動備份能力□通過□不通過掉電保護主機更換電池后,歷史數據可進行完整的讀取,并可保存成相應的歷史數據文件□通過□不通過T/CCTASXX—2021通信通信方式終端支持通用GSM、CDMA、2G~5G等多種無線通信網絡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傳輸機制下的通信模式□通過□不通過分組數據傳輸當車輛所在地無線網絡支持分組數據傳輸時,終端優先選擇分組數據傳輸方式;當所在地不支持分組數據傳輸時,可切換到短消息方式傳送數據□通過□不通過遠程連接主機支持至少兩個遠程連接,即主監控平臺和備份監控平臺的連接,在與主監控平臺通信中斷時自動切換至備份監控平臺JT794-2019)□通過□不通過斷網續傳如果主機無法接入到所在地的無線網絡時,可將數據以先進先出方式保存,直至連接到無線網絡時一并傳送□通過□不通過批量接發主機支持數據批量接收與發送功能□通過□不通過加密通信主機與監控平臺的通信宜采取加密措施□通過□不通過40主機管理參數配置支持本地直接修改接入參數,對主機接入地址遠程配置時,由終端本地確認后生效□通過□不通過41注冊注銷更新查詢支持主機加密或數字身份認證的無線網絡遠程方式實現主機在監控平臺注冊和注銷,固件更新功能、固件參數的修改和查詢功能、終端的復位或恢復出廠設置功能□通過□不通過42掉電恢復固件更新、參數修改過程中遇到掉電等意外情況時支持自動恢復功能,保證更新失敗時終端能夠正常使用:□通過□不通過43接口支持固件更新和固件參數修改功能支持本地(SD卡、USB或其他數字接口)方式實現;主機支持通過USB口或串口對終端進行設置和輸出□通過□不通過44人機交互主機能通過語音報讀設備與顯示設備,可結合信號燈或蜂鳴器等設備向駕駛員提供信息,駕駛員能通過按鍵或觸摸屏或遙控器等方式操作主機□通過□不通過45多中心接入支持同時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監控平臺,并能同時向多個中心上報信息,但只接收并執行主監控平臺下發的指令。主機支持以域名的方式接入監控平臺□通過□不通過5外接裝置檢測5.1溫度傳感器檢測表B.4溫度傳感器檢測表(*為必填項)序號檢測項檢測內容檢測結果1準確度*最大允許誤差為±1.0℃□通過□不通過T/CCTASXX—20212數量*按本文5.5.1.2.2.1要求檢查□通過□不通過3位置*按本文5.5.1.2.3.1□通過□不通過5.2線束檢測表B.5線束檢測表(*為必填項)序號檢測項檢測內容檢測結果1基本檢測*用檢視的方式進行核查,并通過平臺指令、操作主機的方式核查主機與溫度傳感器、門磁等外接裝置線束連接良好□通過□不通過2走線綁扎布置*主機的連接線整齊布置,并用線夾、電纜套、電纜圈固定,線束內的導線編扎有序且扎實□通過□不通過3廂體內部*通過卡扣或螺絲固定在車輛廂體廂壁上方(距離頂部30~50mm),溫度傳感器延長線布置在線管/槽內□通過□不通過4溫度傳感器線束*全程宜使用波紋管做好線束保護,車輛廂體內采用PVC線管/槽做好全程布線□通過□不通過5無法固定處*線路用線套或膠帶做好保護措施,防止線路在管道內磨損□通過□不通過6出線口密封*車輛廂體及管線的出線口用玻璃膠密封□通過□不通過7主機連線*外接設備與主機之間的連接線要求隱蔽敷設□通過□不通過8其他線路所經過部位無尖銳和可劇烈撞擊物體□通過□不通過5.3門磁檢測表B.6門磁檢測表(*為必填項)序號檢測項檢測內容檢測結果1門磁有效性*通過平臺指令、操作主機的方式核查門磁開關有效性□通過□不通過2打開廂門狀態*溫度記錄儀主機和監測系統應立刻顯示廂門異常打開狀態并發出警示或提示音□通過□不通過3關閉廂門狀態*溫度記錄儀主機和監測系統顯示廂門關閉正常狀態。□通過□不通過6機械制冷裝置性能檢測6.1測量溫度傳感器檢測位置T/CCTASXX—2021圖B.1測量溫度傳感器檢測位置示意圖6.2制冷裝置降溫性能檢測表B.7制冷裝置降溫性能檢測表*車牌:冷藏車類別:車廂內溫控范圍:降溫性能要求:檢測時間(T):檢測地點:溫度傳感器編號檢測次數(4h內每0.5h檢測1次)單溫:℃第1次(T+1)(T+1.5)(T+2)(T+2.5)(T+3)(T+4)車廂內溫度傳感器溫度(℃)12345…平均值車廂外溫度傳感器溫度(℃)制冷裝置降溫性能符合性測定情況達標時間(h):□通過□不通過7車輛廂體保溫性能檢測7.1機械制冷冷藏車廂體保溫性能檢測對于機械制冷冷藏車廂體保溫性能進行檢測時,溫度傳感器檢測位置參照圖A1位置布置。T/CCTASXX—2021表B.8機械制冷冷藏車廂體保溫性能檢測表*車牌:冷藏車類別:車廂內溫控范圍:降溫性能要求:檢測時間:檢測地點:溫度傳感器編號檢測次數(12h內每0.5h檢測1次)單溫:℃第1次(T+0.5)(T+1)(T+1.5)(T+2)(T+2.5)(T+3)(T+3.5)(T+4)車廂內溫度傳感器溫度12345…單次平均溫度 單次溫度變化 車輛保溫性能符合性測定情況平均溫度計算公式單次溫度變化計算公式=t設定-平均溫度變化計算公式測算車廂內部平均溫度的變化值,值≤2℃視為通過,否則不通過。□通過□不通過7.2非機械制冷冷藏車廂體保溫性能檢測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保溫性能的測試,應參照表A.8的溫度要求保證4小時內車廂內部平均溫度變化值≤2℃。8結論本檢測報告檢測項共項,檢測通過項,總通過率%;其中,必檢項項,檢測通過項,必檢通過率%。T/CCTASXX—2021參考文獻[3]GB/T34399-[5]QC/T414-2016汽車電線(電纜[6]QC/T29106-2[9]GB/T40475-20[10]GB/T28577-202[12]GB31605-20[13]GB/T24616-2019冷藏、冷凍[14]GB/T36088-20[15]GB/T33129-2016新鮮水果、蔬[17]GB/T28842-2[18]GB/T24617-2009冷凍食品[20]QC/T414-2016汽車電線(電纜[28]QC/T450-200[30]《中華人民共和[31]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表1起草人名單姓名單位職務學位/職稱分工王方宇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博士/高工主持人/負責標準政策和技術指導陳英昊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碩士/高工主研/負責標準政策和技術指導李法雄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主任博士/正高工主研/負責標準政策和技術指導劉誠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副主任博士/高工主研/負責標準政策和技術指導李揮劍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主任碩士/高工主研/負責標準研究錢哨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任碩士/副教授主研/負責標準研究和編寫東方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任博士/副教授主研/負責標準研究和編寫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人員主研/負責標準研究和編寫靖蘇銅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人員主研/技術實施石則強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人碩士/研究員主研/技術實施石慧奇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人碩士/研究員主研/技術實施夏紅偉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工主研/負責標準研究徐超凡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高工主研/負責標準研究牛志強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科研骨干員主研/技術實施常扣扣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師碩士/工程師主研/技術實施夏于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師碩士/工程師主研/技術實施孫瑤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任碩士/工程師主研/技術實施趙雪楓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師碩士/工程師主研/技術實施柳旭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師碩士/工程師主研/技術實施馬帥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師碩士/工程師主研/技術實施樊杰北京路航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師碩士/高工參研/組織協調王佳北京路航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師學士/工程師參研/前期立項、協助組織協調立車輛道路運輸冷藏車溫度性能檢測技術規范,助力行業健全完善相關檢測標準體系,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提升冷服務,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對于我國當前的38確選擇物流服務,從而推動市場中的優質運力鏈運輸的重要承運設備,在冷鏈物流中起著關鍵作用。截止2022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達到38萬輛,有效支撐了產業發展和居民消管理顯然不夠,需要從行業管理、標準支撐和技術提2024年1月下旬,申請標準立項,在調研和測試的基礎上完成標準征求意2024年4月,修訂標準討論稿,完成標準引用合集、編制說明、工作大綱鏈運輸車輛應當按規定配備符合標準要求的制冷和溫度監測設備并保持功能良本文件規定了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的檢測分類及項目、檢測要求和方法、定期檢測周期、檢測流程、檢測記錄、結論判定及報告。本文件適用于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的檢測。GB29753-2023道路運輸易腐食品與生物制品冷藏車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GB/T35145-2017冷鏈溫度記錄儀GB/T40475-2021冷藏保溫車選型技術要求JT/T794-2019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JT/T1325-2020行駛溫度記錄儀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主要包括: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檢測、多溫區檢測。原草稿中術語定義涵蓋冷藏車、車輛廂體、監測裝置、行駛溫度記錄儀、外接裝置、溫度傳感器、線束、門磁裝置、制冷裝置、保溫材料、多溫區隔熱結構、受委托方、委托方,經專家建議后進行了精簡與調整,后更改為上述三個術語。5.4.1檢測分類檢測分類可分為以下三種:——測量,是指根據標準和規范,使用上述檢測設備,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獲得被測對象一個或多個量值的過程;——測試,是指通過測量獲取被測對象量化數值,從而驗證實際結果與標準結果之間的差異性;——檢查,主要包括觀察與文件審查兩種方式,主要通過觀察現場或審查文件,以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并判斷符合性。本部分內容根據專家組建議進行了調整,明確了具體的檢測方式。5.4.2檢測項目檢測項目包括冷鏈溫度記錄儀、制冷裝置、車輛保溫裝置,如表1所示:表1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檢測內容檢測項目檢測部位檢測內容冷鏈溫度記錄儀主機外觀是否受損、溫度顯示是否符合要求安裝是否牢固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溫度傳感器精確度是否符合要求安裝數量是否符合要求安裝位置是否合理線束連線是否良好,布線是否合理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門磁裝置安裝是否正確反映是否靈敏制冷裝置制冷系統車廂溫度是否符合要求制冷時間是否符合要求車輛保溫裝置保溫系統隔熱性是否符合要求氣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檢測項目的技術要求指標見附錄A。5.5.1基本要求在對道路運輸冷藏車的保溫裝備進行檢測之前,應對其溫度調節裝置的類型進行分類。道路運輸冷藏車保溫裝備分類首先需參照車輛外部噴涂或粘貼的識別標志中的第一位字母來確定,其中“R”代表非機械制冷,“F”代表機械制冷;無法獲取上述標志的正確、有效標志或冷藏車使用現狀與上述標志不一致時,制冷設備應符合GB29753-2023中第4章的規定。5.5.2作業要求現場作業的檢測人員不應少于2人。檢測前,檢測機構應先制定檢測方案,就現場作業方案與受檢單位做好溝通。5.5.3檢測設備檢測設備應為便攜式,且符合以下檢測要求:a)標準溫度計測量范圍應符合GB/T35145-2017中4.2.2節規定的可選溫度測量范圍。b)溫度傳感器應符合GB/T6663.1-2007的規定。c)標準軟尺或鋼卷尺應符合GB/T14899-2015的規定。5.5.4檢測方法5.5.4.1冷鏈溫度記錄儀通過以下測量和測試方法檢查冷鏈溫度記錄儀是否符合附錄A中的要求:a)觀察主機外觀,通過目測檢查主機的外觀是否符合附錄A中A.1.1.1節規定的要求;b)觀察主機的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檢查是否存在松動或不正確的安裝方向等,檢查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