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莊河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遼寧省莊河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遼寧省莊河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遼寧省莊河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遼寧省莊河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莊河市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

學業質量監測七年級語文期末試卷

注意事項:

L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2.本試卷共四大題,21道小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7分)

1.請用正楷字將下面的漢字抄寫在田字格里,要求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初心向陽不負時光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漢字書寫。

田字格書寫要注意:①用楷書字體書寫,工整美觀;②漢字的筆畫順序要清楚,書寫要規范。

將“初心向陽不負時光”這八個字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規范、端正、整潔書寫即可。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確的一組是()

A.應和(he)著落(zhWo)愛慕(m£i)袤堂大笑(hong)

B.氣概(gAi)睫毛(jie)花苞(b5o)神采奕奕(cai)

C.憔俘(cui)分跋(qi)淮蔽(ze)喜出望外(wang)

D.志樸(zhi)狹隘(ai)坍塌(tan)混為一談(hiin)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A.著落(zhao)------zhuo,轟堂大笑---哄堂大笑;

C.分踐----分歧,淮蔽(ze)------zhe;

D.志樸----質樸,混為一談(hun)------hun;

故選B。

3.下列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習不能囪冏吞棗,應該精至求精,只有這樣,才能在攀登知識的高峰上更上一層樓。

B.這是一片人旌隼至的原始森林,藤條虬枝交錯,溝壑縱橫如網,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難。

C.他早早到了學校,用了一早上時間,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頓時成了不干?牛。

D.萬千雪絮,潑謖酒酒,在空中交織著唯美的樂章,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悄悄地來了。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成語理解。

A.精益求精:好了還求更好。使用正確;

B.人跡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涼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使用正確;

C.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長莊稼的土地,后泛指荒涼貧瘠的土地。句中形容教室干凈,使用不當;

D.潑潑灑灑:形容水從容器中散灑出來的樣子,將液體或其他細小東西向外倒灑,使散開。使用正確;

故選Co

4.下列各項表述中有誤的一項是()

A.《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

等。

B.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代稱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和六十歲。

C.《杞人憂天》《蚊子和獅子》是寓言,寓言一般比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D.“吹面不寒楊柳風”指的是夏天,“古道西風瘦馬”指的是秋天,“未若柳絮因風起”指的是冬天。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相關文學文化知識。

D.“吹面不寒楊柳風”指的是春天,不是夏天。

故選D

5.古詩文默寫填空。

(1)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樹木叢生,。(曹操《觀滄海》)

(3),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4)回樂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5)何當共剪西窗燭,0(李商隱《夜雨寄北》)

(6)非淡泊無以明志,o(諸葛亮《誡子書》)

(7)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使明月成了善解

人心的朋友,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8)老師強調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學會多動腦、多質疑,這讓我們立刻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話:

“,。"(用《〈論語〉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①.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②.百草豐茂③.正是江南好時節④.受降城外月如霜

⑤.卻話巴山夜雨時⑥.非寧靜無以致遠⑦.我寄愁心與明月⑧.隨君直到夜郎西⑨.學

而不思則罔⑩.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

句子;三,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本題中的“籠、茂、降、寧靜、隨君、

郎、罔、殆”等字詞容易寫錯。

6.按照要求完成文后各題。

①想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②借助想象的翅膀,我們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接受更廣闊的世

界。③童話、詩歌、神話和寓言常運用想象,引人遐思,引導我們換一種眼光看世界。④比如想象奇特、

人物滑稽可笑、情節荒誕離奇的“皇帝的新裝”,著實耐人尋味。

(1)第②句有一個動詞運用不當,應將“"改為“”。

(2)第④句有一處標點使用有誤,你的修改意見是:0

【答案】6.①.接受②.感受

7.將引號(“”)改為書名號(O)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修改。

第②句“接受更廣闊的世界”中“接受”與“世界”搭配不當,可將“接受”改為“感受”。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皇帝的新裝”為童話故事,將引號改為書名號。

名著閱讀(5分)

7.下列不屬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項是()

A.抒發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B.批判當時社會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C.寫出強制性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D.表現中國農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樣被扼殺的。

【答案】D

【解析】

【詳解】D.不屬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魯迅的小說《故鄉》中所描繪的“故鄉”是中國

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怎樣被扼

殺,故鄉選自小說集《吶喊》,故選D。

8.閱讀《西游記》片段,完成題目。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本?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兒,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

去罷。但上復唐僧:既趕退了,再莫想我。”呆子聞言,不敢苦逼,只恐逼發他性子,一時打上兩棍,無

奈,只得喏喏告辭,找路而去。

(1)行者說“我事半天不收地不管”,“這里”是指哪里?

(2)唐僧為何趕退了行者?

【答案】(1)花果山

(2)行者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卻誤以為行者殺了人,因此趕退了他。

【解析】

【詳解】(1)本題考查對課外閱讀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以考促讀。做這種題,熟讀原作品,

記住重點情節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記亂,必要時死記硬背。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于名著的了

解。閱讀名著除了識記文學常識,還要對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復閱讀,從而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死

記硬背作者名字、書名及書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題考查的是與《西游記》有關的文學常識。結合上下文

看,“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經去,卻來這里怎的?'”句中“這里”是指花果山無疑。

(2)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于偽裝的千

年尸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嫗,全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

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變成成老丈

又被孫悟空識空。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

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二、古詩文閱讀(20分)

(-)(3分)

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客路”“行舟”點明詩人離開故鄉,暗含羈旅漂泊之意。

B.三、四句描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渺的景象,營造了蒼涼、凄清的意境。

C.五、六句在景物描寫中交代了時序交替,蘊含著自然理趣。

D.最后兩句詩人借“鄉書”“歸雁”抒發了他的思鄉之情。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B.有誤,頷聯描寫了在春潮涌漲,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揚帆乘船順風疾行的景象,同時也寄寓了詩人對人

生旅途充滿期待,心情樂觀昂揚的象征意義;

故選B。

(二)(17分)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

方:“尊君在不?”答日:“(1)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之。

元方入門不顧。

(乙)

諸葛恪,字元遜,瑾①長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像人牽一驢入,長檢②其

面,題目: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日:“冬驢。”舉坐歡笑,

(2)權乃以驢賜恪。

【注釋】①瑾:指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三國時吳國重臣。②長檢:指用紙做的長

標簽。③益:增加。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陳太丘與友朗行(2)下車引之(3)石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太丘舍寺一狼徑寺(《狼》)

B.尊君在不淫慢則不能勵精(《誡子書》)

C.便人牽一驢入得一人之便(《穿井得一人》)

D.因聽與筆未若柳絮國風起(《詠雪》)

12.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一處即可)

孫權大會群臣

13.用現代漢語翻譯兩段選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14.兩文中的主人公均以自己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甲文中陳元方的行為是,諸葛恪

的行為是o(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案】io.(1)約定(2)拉,牽拉(3)的1LA

12.孫權/大會群臣

13.(1)等您好久都不來,他(我父親)已經走了

(2)孫權于是把驢賞賜給了諸葛恪

14.①.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②.諸葛恪用筆續寫了兩個字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朋友相約同行;期:約定,相約;

(2)下車引之:(友人)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弓I:拉;

(3)之驢:(諸葛子瑜)的驢;之:的;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的理解。

A.去:離開;

B.不:(fou)通“否”/不可以,不能;

C.使:讓/使喚,使用;

D.因:于是/趁,乘;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孫權聚集大臣們;

本句屬于主謂結構,主謂之間要停頓;

故斷句為:孫權/大會群臣。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

翻譯時應當注意做到字字落實,尤其是重點實詞的翻譯;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語、賓語需

要補全;最后要注意語句的通順。句中重點詞有:

(1)至:至U,到達;已去:已經離開;

(2)乃:于是;以:把;賜:賞賜。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甲文中,友人得知陳太丘已離去,生氣的說“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面對友人的粗魯無禮行

為,元方語氣平和地回答“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可知,元方不

懼怕友人的怒斥,有理有據的應對友人的無禮,當友人自知理虧,感到慚愧,欲拉元方時,元方鄙棄“無

信”行為,用“入門不顧”四個字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綜上可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為,元方頭也不回

地走進家門;

乙文中,諸葛瑾臉長“似驢”,孫權在驢臉上貼了一張長長的標簽,并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乞請

筆益兩字”,在孫權寫的字下面增寫了兩個字“之驢”,綜上可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為,諸葛恪用筆增寫了

兩個字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點睛】參考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

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

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

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

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諸葛恪字元遜,(他)是諸葛瑾的大兒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聚

集大臣們,讓人牽一頭驢進來,貼了一張長長的標簽在驢的臉上,寫著:諸葛瑾。諸葛恪跪下來說:“我

請求大王讓我用筆增加兩個字。”孫權于是就聽從了他,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之驢”。所有人

都笑了起來。于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賞賜給了諸葛恪。

三、現代文閱讀(23分)

(一)(7分)

學校要開展“少年正是讀書時”綜合性學習活動,請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任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調查統計表

2017年2018年2019年

紙質書籍閱讀46%39%34%

數字(用手機、電腦等)閱讀54%61%66%

材料二:

①數字閱讀有利于迅速獲取信息,能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管理,還有利于進行搜尋式閱讀。

紙質閱讀是一種主動性為,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其中,有利于進行深度閱讀和持續性閱讀。

②俞敏洪始終堅持在適當的時候讀紙質書;他還讀電子書和碎片文章,購買了3000多本電子書,收

藏了近一萬篇微信群的文章。

15.材料一是某同學搜集到的本校學生閱讀情況,請根據相關數據,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你的一個發現。

16.結合材料二,針對“智能時代,如何讀書”這一話題,談談你的看法。

17.仿照句式,在橫線處補寫句子。

書籍像一架梯子,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像一把鑰匙,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窗戶;

【答案】15.喜歡紙質書籍閱讀的學生數在逐年減少,喜歡數字閱讀的學生數在增加。

16.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作用)(都很重要)(相得益彰),應該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

閱讀方式。

17.示例:書籍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奔向前方的道路。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由調查統計表可知,從2017年到2019年紙質書籍的閱讀比例從46%降到39%,直到

34%,逐年下降,說明喜歡紙質書籍閱讀的學生數在逐年減少,而數字閱讀的占比由53%到61%,直到

66%,逐年上漲,說明喜歡數字閱讀的學生數在增加。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一第①段”數字閱讀有利于迅速獲取信息,能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

整合與管理,還有利于進行搜尋式閱讀。紙質閱讀是一種主動性為,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其中,有利于進

行深度閱讀和持續性閱讀”可知,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各有優點;由第②段“俞敏洪始終堅持在適當的時

候讀紙質書”可知,應該在恰當的場合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書籍類型進行閱讀;綜上所述:紙質閱讀和數字

閱讀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作用)(都很重要)(相得益彰),應該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仿寫語句。解答此題,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點,例句的第一個分句將“書籍”比作“梯子”,第

二個分揭示“書籍”的作用,是“動詞偏正短語”的形式。仿寫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兩個分句語意

上要有關聯。

示例:書籍好比一條小船,它能幫助我們達到勝利的彼岸。書籍如同一個指南針,它能指示我們走向成功

的陽關大道。

(二)(16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遙遠的槐香

①我的童年,都逑君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絲有了些粗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著村莊。枝葉稀疏的刺槐樹依偎在雨簾里,沐

浴成一把把翠綠的大傘。霧氣填滿了村莊的空隙,流動著刺槐的香。

③雨聲沙沙,催促很緊,刺槐花苞已經在交頭接耳了。蜂鳥似的花蕾被雨絲的玉針銀線挑扎在花軸

上,似一枚枚晶瑩的立體繡,藏在枝葉里。槐葉急匆匆地生長,忙著為槐花搭建遮風擋雨的帳篷。

④散學歸來,我總喜歡撐著桐油布傘在刺槐樹旁晃來晃去,聽槐樹與雨絲的對話,看花苞吮吸雨露。

花蕾們羞答答、水靈靈的,那淡綠的眼簾里,有一張油布傘下企盼花開的臉蛋。雨絲在槐樹枝葉里過濾成

粗壯的雨滴,落在鮮黃的油布傘上,滴嗒滴嗒地刺激著我幼小獵奇的耳膜,耳膜里還有雨后天晴,刺槐花

苞開裂的聲音。

⑤陽光是刺槐花開的號角。雨過天晴,日色嫣然。槐花開時,葉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謙

讓。綠吐社把銀花人是一場綠翡里與自珍珠的約合它述]桓親相依,一一美麗與芳查荏村莊的主擔上趙烈j;也生

長。

⑥不知是誰開啟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們愜意的零食。后來才知道,槐花生吃

起來口感非常鮮嫩,與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密切相關。暮春初夏,孩子們興沖沖地持一把剛開苞的槐花,

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樂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邊嗅邊吃,嚼個不停。那槐花的色香

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親再忙,也得抽出一點時間來采摘槐花。大人們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

用細繩綁上割稻子的鐮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鉤竿。我最喜歡屁顛屁顛地跟著父親采槐花。父親扛著鉤竿,

從自家門前的幾棵刺槐樹開始逐漸向左鄰右舍延伸。屋頭村陌,槐花紛紛落地時,我便興奮得手忙腳亂。

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歸筐。手里握著花香,嘴里含著花香,味蕾里浸著花香,

心里溢著花香,我滿身都散發出刺槐花香了。

⑧采花歸來,收獲滿滿。一串串潔白的槐花正安靜地躺在筐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讓母親樂不可

支,因為要輪到母親大顯身手了。我和父親最喜歡吃母親用麥面粉煎的槐花餅。母親把曬干的槐花放在菜

盆里浸泡片刻,洗凈,再用力把水分擠盡,配上鹽、小蔥、雞蛋,與面粉一起在盆中攪拌均勻。薪柴點

燃,等鐵鍋燒熱了,順著鍋沿放上些許菜籽油,油煙起時,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親用蘸過水的鐵鍋

鏟,嫻熟地將面糊不緊不慢地攤開。只見面餅貼著鍋迅速地擴大規模,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硬朗。面餅

里夾著的槐花,好似在鍋里獲得重生,香味從熱氣里升騰、擴展,讓我垂涎欲滴。吃著槐花餅的父親曾感

嘆地說過,一個時代過著一種日子,每種日子都有一種色彩,吃槐花餅就是那時生活的特寫。

⑨時間能帶走許多東西。不知道從何時起,村莊長大了,變樣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樹也移植成香樟

樹、桂花樹了,說是刺槐樹那不守規矩的刺兒,容易讓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場,我聞到了刺槐花香,連

忙湊過去,價格不菲。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嘴含新鮮的刺槐花,找不到當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讓

我狂歡的田間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親當年煎的槐花餅來。

18.梳理文章有關槐花的內容,填寫下面的表格。

時間或地點人物事件

散學歸來“我”①

②孩子們愜意(生)吃槐花

屋頭村陌③采摘槐花

采花歸來母親④

19.品味第①段中加點詞語,說說它的意思和作用。

我的童年,都謖坦在刺槐花香里。

20.從修辭角度賞析賞析第⑤段畫波浪線的句子。

21.結合全文,分析文章結尾段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8.①觀察刺槐花(或槐花)盛開②暮春初夏③父親(我和父親)④煎(或做、烙)槐花餅

19.寫出了槐花與我的童年密不可分的關系,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切懷念。

20.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綠葉”“槐花”分別比作“綠翡翠”“白珍珠”,借“相親相依”

賦予葉和花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剌槐花的美麗、芳香、熱烈生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槐花的喜

愛。

21.表達了“我”對過往(童年)時光的懷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對

親情的思念,對生活的熱愛)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

根據④段“散學歸來,我總喜歡撐著桐油布傘在刺槐樹旁晃來晃去,聽槐樹與雨絲的對話,看花苞囁嘴吮

吸雨露。花蕾們羞答答、水靈靈的”“耳膜里還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開裂的聲音”可以概括事件為:

“我”觀察刺槐花的盛開;

根據⑥段中“暮春初夏,孩子們興沖沖地捋一把剛開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可知時間是:

暮春初夏;

根據⑦段中“我最喜歡屁巔屁巔地跟著父親采槐花。父親扛著鉤竿,從自家門前的幾棵刺槐樹開始,逐漸

向左鄰右舍延伸。槐花紛紛落地時,我便興奮得手忙腳亂”可知人物是:父親(我和父親);

根據⑧段中“母親把曬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凈,再用力把水分擠盡,配上鹽、小蔥、雞蛋,

與面粉一起在盆中攪拌均勻”可以概括事件為:煎(或做、烙)槐花餅。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理解賞析。

“浸泡”本意是將物體浸入液體中,“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中的“浸泡”可理解為融入或交

織,“浸泡”一詞形象寫出作者的童年生活與刺槐花香密不可分的特點,表現出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

念。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語句。

修辭手法:第⑤段畫線句中“綠葉襯托銀花,是一場綠翡翠與白珍珠的約會”,將“綠葉”比作“翡

翠”,把“槐花”比作“白珍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它們相親相依”中賦予葉和花以人的情態

(相親相依),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根據語句中“美麗與芳香在村莊的土地上熱烈地生長”,聯系⑤

段前文“雨過天晴,日色嫣然。槐花開時,葉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謙讓”可知,此句描繪了

刺槐花的美麗、芳香、熱烈生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槐花的喜愛。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時間能帶走許多東西”“村莊長大了,變樣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樹也移植成香樟樹、桂花樹了”寫出

時間的流逝,家鄉的變遷。”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嘴含新鮮的刺槐花,找不到當年好奇的味蕾,也找

不到讓我狂歡的田間小道”表達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雖時移世易,世事變遷,但是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不

變,對親情的思念永恒,對生活的熱愛不變。這個段落也照應第①段中“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

里”,照應前文“我”童年時與刺槐花相伴的日子,升華了作者對家鄉、親情的思念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