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課件_第1頁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課件_第2頁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課件_第3頁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課件_第4頁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

------現場應用技術規范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一、目前常用的血吸蟲病免疫診斷類型與方法

1)凝集反應直接凝集試驗間接凝集試驗正向間接凝集試驗----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反向間接凝集試驗間接凝集抑制試驗2)沉淀反應環卵沉淀試驗(COPT)3)免疫電泳技術經典的免疫電泳技術對流免疫電泳酶標記抗原對流免疫電泳雙向酶標對流免疫電泳免疫印跡技術4)免疫標記技術酶免疫測定---酶聯免疫吸咐試驗(ELISA)免疫熒光法放射免疫測定法免疫膠體金技術---斑點金免疫滲濾試驗(DIGFA滲濾法)免疫膠體染料試驗---膠體染料試紙條試驗(DDIA層析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二、未稍采血(塑料管法)操作規程1.采血部位通常取手指或耳垂。耳垂末梢血循環較差,受氣溫影響較大,冬季最好不用;由于耳垂采血痛感較輕,病人容易接受,可先充分按摩,改善耳垂末梢循環。手指采血應選擇無名指。2.采血器材一次性三棱針或彈簧刺血針、75%的酒精、無菌脫脂棉球、聚乙烯塑料管(直徑2mm,長8cm)、鑷子、酒精燈等。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3.采血方法1)以手指按摩采血部位,使局部充血,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2)待干后用左手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消毒針迅速刺入皮膚2-3mm,取出刺針,血液即自行溢出。如血流不暢,可于四周稍加壓力。3)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液,以后流出的血即可采用。4)用塑料管進血口靠近血滴讓血液自行流入管內,采集>3cm血液(一次檢測)。5)采血完畢,刺處用消毒棉球拭擦干凈。6)采血后的塑料管將進血端留一小段空隙,靠近酒精燈燒熔管口,用鑷子輕輕夾住已基本溶化的采血管進血端約10秒,將進血端牢牢封住,貼上標簽。7)塑料管封口端朝下垂直于容器中,待血清自然析出或離心后,剪去塑料管之血球部分,將血清移至中部,用于檢測。或兩端封口后放冰箱保存備用。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4.注意事項采血部位要嚴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針;采血針忌用注射針頭;采血針刺入速度要迅速;有炎癥部位不能采血;采血時切忌用力擠壓;采血后傷口繼續出血應用干棉球壓迫;用塑料管收集血液時應盡量避免空氣進入管內;如果空氣進入管內可將塑料管的另一端位置提高,以排除空氣,然后繼續采集血液到指定位置可用普通離心機低速(1000-1500轉)離心5分鐘,以分離血清,防止離心過速或過長。塑料管封口要嚴密,防止血液流失。用剪刀剪塑料管時應保持剪刀的清潔,避免交叉污染。分離后的血清(或血漿)樣品可置冰箱保存。實驗廢棄物應按照相關規定處理,嚴禁隨意丟棄。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三、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操作規程

1基本原理

抗原吸附于經適當處理的紅細胞表面,使紅細胞致敏。致敏紅細胞與病人血清中特導性抗體(抗SEA特異性抗體)相遇時,在適宜的條件下(電解質、溫度、pH),抗原與特導性的抗體相結合,使紅細胞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為正向間接凝集。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2凍干致敏紅細胞的制備工藝血吸蟲蟲卵抗原制備紅細胞醛化紅細胞鞣化紅細胞致敏致敏紅細胞的冰凍干燥致敏的新鮮紅細胞保存時間短,且易變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天。新鮮紅細胞能吸附多糖類抗原,但吸附蛋白質抗原或抗體的能力較差。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將紅細胞醛化,先用甲醛或戊二醛,再用鞣酸處理。醛化紅細胞能耐60℃加熱,可長期保存而不溶血。并可反復凍融不破碎,在4℃可保存3~6個月,在-20℃可保存一年以上。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3實驗操作準備1)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和手套等,做好基本實驗準備工作。2)實驗試劑和器材檢查和擺放。要求試劑批號與有效期符合產品說明;器材符合相關質量要求。3)檢查完畢后,按照實驗常規要求擺布好實驗試劑和器材。4)實驗試劑和器材準備實驗試劑盒:1.凍干致敏紅細胞(紅瓶)2.致敏紅細胞稀釋液(蒸餾水、紅瓶)3.標本稀釋液(生理鹽水、蘭瓶)4.陽性對照品(凍干品、紅色)5.陰性對照品(凍干品、蘭色)6.使用說明書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器材:1.移液器100μl一支、1000μl(1ml)一支、配套吸頭、吸頭盒及移液器架等2.“V”型反應板一塊、白紙一張、記號筆3.旋轉震蕩器一臺4.溫箱一臺5.實驗記錄紙、記錄筆、廢棄物杯5)實驗準備要求:待檢血清(或血漿)要新鮮,不能有溶血或混有紅細胞。應選擇“V”型,底角為90度的反應板。不要選擇“U”型及不同底角的“V”型反應板。“V”型反應板要清潔、不潮濕,反應孔完好光潔。試劑盒在有效期內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4實驗操作步驟1)樣本編號,從左到右按1~n號排列。2)取一塊96孔“V”型反應板橫向平放縱向使用。血凝反應板編號:1)橫向(行)從左到右編號:1、2、3、……、陰、陽;2)縱向(列)從上到下編號:1:5、1:10、1:20、1:40。3)稀釋對照品: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品各加100μl蒸餾水稀釋溶解,加蓋混勻后放回原處備用。4)配置致敏紅細胞懸液:啟開安瓶,以每支凍干致敏紅細胞加1ml致敏紅細胞稀釋液(蒸餾水、紅瓶)稀釋混勻備用。5)啟開標本稀釋液(生理鹽水、蘭瓶)安瓶。6)調節移液器為100μl。血凝反應板的第1行(橫向)第1孔各加標本稀釋液

100μl。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

7)調節移液器為25μl。血凝反應板的縱向(列)第2~4孔各加標本稀釋液

25μl。加液完畢,檢查每孔是否有漏加孔或加雙倍孔,并及時糾正。

8)于第一排第1孔加1號待測血清25μl,加完血清(蓋上蓋子)放回原處,

充分混勻(吸打4次,混勻吸打在第一檔進行,移液吸頭不能觸碰反應孔

底壁),使血清成1﹕5稀釋。(加血清時要核對一下樣本編號防止加錯

位)。

9)在第1孔吸出25μl于第2孔(縱向),同上混勻使血清成1:10稀釋。后吸出

25μl于第3孔(縱向),同上混勻使血清成1:20稀釋。后吸出25μl于第4

孔縱向),同上混勻使血清成1:40稀釋,后吸出25μl棄去,自動卸去吸頭。

同上操作進行第2~n號樣本、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倍比稀釋。倍比稀釋

一個樣本一個吸頭。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10)全部樣品(及對照)倍比稀釋完成后,調節移液器為75μl,然后在第一行(縱列第一孔)吸取75ml棄去,一個樣本一個吸頭。11)檢查每孔液面是否在同一高度,否則應及時糾正。

12)充分混勻致敏紅細胞懸液(每加若干次要混勻一次),然后在每孔加致敏紅細胞懸液25μl(原則上以每個樣品為單位即列為單位加液),不需換吸頭,但不能觸碰反應板,自動卸去吸頭。13)先試一試震蕩器,正常運轉后將反應板震搖1~2分鐘,蓋上蓋子,置37℃

(水浴)30min后下墊白紙觀察結果。并做好記錄。14)記錄結果后,實驗臺面清理:未使用試劑、未使用吸頭、移液器(刻度復原至最高檔)等放回原處;實驗廢物放入規定的收集器內。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5結果判定

1)首先應觀察對照管:陰性對照應不出現凝集現象,陽性對照應出現凝集現象,結果方可成立。如出現異常則說明實驗操作有誤或血球本身有自凝現象,試驗結果不能成立。2)根據紅細胞凝集程度以“-”,“+”,“++”,“+++”記錄結果,以呈“+”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釋度作為血清的效價,

以效價≥1:10作為陽性判斷標準。3)報告形式:1:40陽性(++)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4)血凝反應強度的判定如下:

-:紅細胞全部下沉在孔底,形成肉眼可見緊密、邊緣光滑的小圓點。

+:多數紅細胞下沉在孔底形成圓點,周圍可見少量凝集紅細胞,肉眼見周邊模糊(或中間出現較為明顯的空白點)。

++:孔底中心可見少量紅細胞下沉的小圓點,多數凝集紅細胞在孔底周圍形成小薄層+++:紅細胞形成薄層凝集,邊緣呈現不規則的皺褶。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6注意事項1)結果觀察時不能移動反應板,如條件限制則要非常小心慢移,切勿搖動反應板,以免凝集分散,影響結果判斷。結果觀察時下墊白紙。2)血凝板以96孔“V”型底角應為90度有機玻璃板為適宜,確保所用器材清潔,血凝板清洗不能用毛刷、移液吸頭不能觸碰反應孔,以避免損壞反應孔,造成假陽性。

3)待測血清或血漿不能混有紅細胞或被細菌污染。標本不能及時檢測可在內4℃度保存2

~3

天。長時間保存應放冰箱凍存。4)結果判斷的時間與溫度有關,應根據作業指導書在相同溫度相同時間條件下判斷。

5)使用加樣器加樣,每測1個樣本要更換滴頭,在倍比稀釋待檢血清中,混勻時應避免產生氣泡(混勻吸打都在第一檔進行)而影響吸量準確性。6)試劑盒于2~8℃避光保存。自檢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為2年。醛化紅細胞能耐60℃加熱,并可反復凍融不破碎,在4℃可保存3~6個月,在-20℃可保存一年以上。從冰箱取出使用時先要放室濕平衡一定時間。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1基本原理

血吸蟲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血吸蟲抗體(IgG)與膠體染料標記的日本血吸蟲可溶性蟲卵抗原(SEA)相結合,形成染料標記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這復合物通過層析技術與固定在硝酸纖維膜上的抗人IgG(二抗)相結合,形成可見的染色帶,即為陽性反應。四、膠體染料試紙條法(DDIA)操作規程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2實驗操作準備1)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做好基本實驗準備工作。2)實驗試劑和器材檢查和擺放。要求試劑批號與有效期符合產品說明;器材符合相關質量要求。3)檢查完畢后,按照實驗常規要求擺布好實驗試劑和器材。4)實驗試劑和器材實驗試劑盒:1.染料標記液2.試紙條3.PVC小杯4.使用說明書器材:1.移液器50μl一支、吸頭、吸頭盒及移液器架等2.PVC小杯架、廢棄物杯3.實驗記錄紙、記錄筆、記號筆5)要求:1待檢血清要新鮮,不能有溶血或混有紅細胞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3實驗操作1)樣本編號1~n號,并從左到右按1~n號排列。2)取PVC小杯架子,裝上PVC小杯(下墊白紙)3)編號:橫向(行)(標在小杯架子上)從左到右編號:1、2、3、……。做好相應實驗記錄。4)輕輕顛倒混勻染料標記液,確保沉淀完全被混懸。5)調節移液器為50μl。根據樣品數每小杯加50μl染料標記液至PVC小杯中。加液完畢,檢查每孔是否有漏加孔或加雙倍孔,并及時糾正。6)調節移液器為20μl。分別加20μl待檢血清(加血清時要核對一下樣本編號防止加錯位),每個樣本緩緩混勻(吸打4次),混勻時應避免產生氣泡。整板樣本加完后,檢查每孔是否有漏加孔或加雙倍孔,并及時糾正。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7)將整板放手上輕輕震蕩,加血清一分鐘(含混勻時間)后加試紙條。

8)取試紙條插入小杯中,待小杯內反應液吸干后觀察結果(15分鐘)。

9)在光線充足但非強光下觀察,正面面向試紙條觀察(陽性檢測帶一般

在對照帶下0.9cm處,插入杯底斜靠時一般在PVC小杯上沿略上處,防

止誤判),觀察結束放回原處,記錄結果。

10)實驗臺面清理:未使用試劑、未使用吸頭、移液器(刻度復原至最高

檔)等放回原處;實驗廢物放入規定的收集器內。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4要求1)標記液混均要輕,倒置時沒有沉淀物后再顛倒2次;2)一個樣品一支吸頭;加血清時要集中注意力切不可漏加或跳管或重疊;3)取試紙條時,用手捏住吸水墊(較長的一端),嚴禁觸摸檢測膜或倒捏。4)試紙條一定要入杯底。5)試紙條面向自己排列整齊、一次放好,在結果觀察前嚴禁觸碰試紙條和小杯架,也不要做臺面清潔工作,防止試紙條頃倒;6)觀察結果時要注意光線、方向,不要刻意判斷,防止將“固相二抗”的折光誤判陽性。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5結果判斷陽性反應:1)檢測帶和對照帶都出現紫藍色帶。

2)檢測帶出現深紫藍色帶(反應強),對照帶顯色減弱甚至不顯色。陰性反應:對照帶出現紫藍色帶而檢測帶無顯色帶。無效:檢測帶和對照帶都不出現顯色帶。6儲存條件及有效期試劑盒保存于4-8℃,防止冷凍。有效期6個月。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

五、酶聯免疫吸咐試驗(ELISA)操作規程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1基本原理1)抗原(日本血吸蟲可溶性蟲卵抗原SEA)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載體(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板)表面(包被),并保持其免疫學活性;2)加待檢標本(有相應的特異性抗體)(一抗),即與固相上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3)加酶標記的二抗形成Ag-Ab1-Ab2*HRP三聯復合物(第二抗體通過共價鍵與酶連接形成酶結合物---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結合物),而此種酶結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學和酶學活性;4)洗滌后加底物和顯色劑(H2O2的鄰苯二胺(OPD)或四甲基聯苯胺(TMB)),酶結合物中的酶再催化底物和顯色劑反應,產生顯色反應。5)根據加入底物的顏色反應來判定是否有免疫反應的存在,而且顏色反應的深淺是與標本中相應抗原或抗體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顯色的程度顯示試驗結果。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2實驗操作準備1)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做好基本實驗準備工作。2)實驗試劑和器材檢查和擺放。要求試劑批號與有效期檢查符合產品說明;器材符合相關質量要求。3)檢查完畢后,按照實驗常規要求擺布好實驗試劑和器材。4)實驗試劑盒(康百得):1)預包被板(SEA預包被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板)48T/96T2)酶結合物(1號液)(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結合物)1支3)洗滌液(2號液)1支4)底物(3號液)(四甲基聯苯胺(TMB))1支5)顯色劑(4號液)(H2O2)1支6)樣本稀釋液(5號液)1支7)終止液(6號液)(硫酸(H2SO4))1支8)陽性對照品(凍干品)1支9)臨界對照品(凍干品)1支10)陰性對照品(凍干品)1支11)使用說明書1份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5)實驗器材:移液器20μl、100μl、1000μl各一支、200μl、1000μl吸頭及吸頭盒和移液器架樣品稀釋板酶標板架塑料洗瓶(裝蒸餾水)恒溫水浴箱一臺吸水紙、廢棄物杯實驗記錄紙、記錄筆、記號筆、剪刀6)血清樣本檢查,要求:1待檢血清要新鮮,不能有溶血或混有紅細胞或脂血或嚴重黃膽或已污染,

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3操作程序1)樣本編號:樣本編號1~n號,排列,并做好記錄。2)樣品稀釋板編號:選取一塊樣品稀釋板橫向平放縱向使用。橫向(行)從左到右編號:1、2、3、……..3)樣本稀釋:樣品稀釋板內每孔加入樣本稀釋液(5號液)500μl,根據樣本數一次全部加完。分別加入待檢測血清5μl(待檢測血清按1:100稀釋),充分混勻(吸打4次)。4)陰性、臨界、以及陽性對照每支加入300μl蒸餾水復溶,充分溶解后放置樣品稀釋板邊以陰性、臨界、陽性對照品排列。5)加樣反應:取預包被板放入板架內,安好,標記好或安排好樣品與對照位置,并做好記錄。樣本檢測孔第1-n孔每孔分別加已稀釋樣本血清100μl,取樣時要將樣品吸打幾次混均后再吸。每板最后依次為陰性、臨界、陽性及空白對照孔,分別加入復溶后的陰性、臨界、陽性對照液及樣本稀釋液(5號液)各100μl。6)置37℃水浴箱避光反應30分鐘后甩去孔內液體。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7)洗滌:每孔加洗滌液(2號液)1滴(滴瓶垂直加液,下同),立即用蒸餾水注滿(首次加蒸餾水時盡量不要溢出孔外,以免抗體溢出到臨孔),靜置30秒后甩去,再直接用蒸餾水洗滌四次,每次均需靜置30秒。最后一次甩去拍干。8)加酶反應:

除空白對照孔外其余每孔加酶結合物(1號液)2滴,置37℃水浴箱避光反應30分鐘后甩去孔內液體,如上洗滌,拍干(關健操作:要洗滌到位并拍干,否則可能產生假陽性)。9)顯色反應:加底物(3號液)1滴。加顯色劑(4號液)1滴,混勻(輕輕敲打)。置37℃水浴箱避光顯色10分鐘。初步觀察,做好預記錄。加終止液(6號液)1滴,混勻,終止反應(加終止液后藍色會變為黃色,無色的仍然無色)。置白紙上觀察結果。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4結果判斷1)肉眼觀察:空白無色,陰性對照無色或接近無色,臨界對照呈淺黃色,陽性對照呈明顯黃色,表示實驗有效。待檢孔無色或呈淺于臨界對照孔的微黃色表示該標本為陰性,待檢孔呈深于臨界對照空的黃色表示該標本為陽性。2)儀器判斷:以空白對照調零,用酶標儀于450nm(TMB)(620nm作參比波長)讀取OD值,待檢孔OD值大于陰性對照P/N≥2.1倍者為陽性。當陰性對照OD值低于0.05時按0.05計算。3)結果記錄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結果判斷目測判讀結果B1-7,10-11,D1-2為正常血清,B8、9,12及D3、4為血吸蟲病人血清;D5陰參,D6臨界,D7陽參,D9空白病人血清陰參臨界陽參正常人血清31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結果判斷加2MH2SO4后32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ELISA結果B1-7,10-11,D1-2為正常血清,B8、9,12及D3、4為血吸蟲病人血清;D5陰參,D6臨界,D7陽參,D9空白測定OD值33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5注意事項1)試劑盒在2-8℃保存,冰凍失效、溫度過高保存活性降低。每次取出時先平衡至室溫后使用。滴瓶每次用后一定要將蓋擰緊,各瓶蓋之間切不可混用。各試劑盒之間不可混用。2)洗滌時將蒸餾水加滿孔內,每次停放30秒鐘后,甩去孔內液體。禁用自來水等其他水源。3)為提高實驗的可比性建議使用儀器判讀結果,并對陰性對照測復孔以減少誤差。4)洗滌要徹底,特別是酶結合物反應后,洗滌一定要充分;5)OPD對光非常敏感,應避光反應;結果應盡快檢測6)酶標反應均應在濕盒中進行。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六、斑點免疫金滲濾法(DIGFA)操作規程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1試驗原理

將抗原(日本血吸蟲可溶性蟲卵抗原SEA)包被于硝酸纖維素薄膜(微孔濾膜)上,滴加在膜上的待檢血清通過濾膜時,其中的抗體與膜上的抗原相接觸,起到親和層析的濃縮,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然后,紅色膠體金顆粒標記的第二抗體所形成的金標探針,與復合物中的抗體結合,滯留在反應板上,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色斑點。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3實驗操作準備1)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做好基本實驗準備工作。2)實驗試劑和器材檢查和擺放。要求試劑批號與有效期檢查符合產品說明;器材符合相關質量要求。3)檢查完畢后,按照實驗常規要求擺布好實驗試劑和器材。4)實驗試劑盒:1)預處理空白反應板(含質控點)2)洗滌液3)金標抗體液4)使用說明書5)器材:1.移液器50μl、200μl吸頭、吸頭盒及移液器架2.實驗記錄紙、記錄筆、記號筆。6)被檢樣血清檢查,要求:本方法對待檢血清要求高,要仔細檢查,詳見注意事項。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4操作程序1)將試劑盒、試劑取出,置予室溫下平衡2)樣本編號:樣本編號1~n號,從左到右按1~n號排列,并作好記錄。3)取n塊預處理空白反應板(含質控點)放好并編號。4)按順序每次取2塊板,依次在反應孔中間位置加入2滴洗滌液,待液體完全滲透5)依次在每塊板反應孔正中間垂直加入25μl新鮮特檢血清(對應編號),待血清完全滲透。(關健操作:1、如沒完全滲透就加液可呈假陰性,但過干后再加液則呈假陽性。2、完全滲透的標準是膜上特別是孔周邊折光液體消失)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6)依次在每塊板加入2滴洗滌液,待液體完全滲透。7)依次在每塊板加入4滴金標抗體液,待液體完全滲透。8)依次在每塊板加入2滴洗滌液,待液體完全滲透,觀察結果。9)按順序取下一輪2塊板,同上進行第3和第4份、第5和第6份、……樣本檢測。10)樣品全部檢測完成后復查結果(但必須控制在1小時內),并記錄。11)清理臺面,移液器調至最高檔。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5結果判斷

判斷結果的時間應以完成操作后,即時觀察為準。部分品種在放置數小時或1日后,結果會發生變化1)出現兩個紅色圓點為陽性;2)出現一個紅色圓點為陰性;3)無圓點(呈白板狀)表示試劑失效或操作有誤,應當重新測試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6注意事項1)本試驗對血清標本要求高,最好應用新鮮血清。測定血清標本要求離心分離以消除血脂的影響(4000轉/分,15分鐘或8000轉l/分,5分鐘),不宜用未稍采血(塑料管法)樣本。吸取血清標本時,應避開血脂、纖維蛋白或沉淀等,取其清亮透明部分。2)試劑盒從冰箱取出后應恢復至室溫才能使用,試劑盒最佳使用溫度是30~37℃。3)以2個樣本為一批依次進行操作。血清樣品加樣時,應在反應孔的正上方垂直加樣。4)待反應板上的液體完全滲透后,立即加入下一種液體。既要防止滲透不全,又須避免反應膜干枯(是本試驗操作的關鍵)。在加液時應避免出現氣泡,尤其是金標液。5)判斷結果以即時觀察為準.若較長期保存,將反應板正面朝下放置即可。6)于2-8℃冷藏保存,切勿冷凍應當避免強烈光照和高溫。檢測完畢后,未用的反應板要立即放入自封袋中密閉冷藏。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技術規范七、移液器的使用規程1量程的調節在調節量程時,逆時針或順時針按照正常的調節方法,旋轉旋鈕即可;在該過程中,千萬不要將按鈕旋出量程,否則會卡住內部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