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45分鐘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商湯伐夏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周武王伐紂時也曾說:“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并產生了“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思想。這反映出先秦時期 ()A.神權統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統治階層等級意識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觀念萌發D.儒學深受天人感應影響【解析】選C。根據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可知,先秦時期“敬天保民”的民本觀念萌發,故選C;材料強調的不是神權統治的思想,而是人民的意志,排除A;先秦時期統治階層內部等級森嚴,排除B;儒學深受天人感應影響是在西漢時期,排除D。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頭的形象,象征軍事首領的征伐權力。戰國時期,孟子認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觀點 ()A.與甲骨文“王”字的本義一致B.是“無為而治”的理論依據C.體現出儒家強調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礎【解析】選C。據材料可知,孟子強調仁政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軍事征伐,故A錯誤;“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與題目中“仁”的思想不符,故B錯誤;材料中孟子認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強調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正確;宗法制強調的是血緣關系,與仁政無關,故D錯誤。3.周公曾說:“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聞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用兵伐殷)。”這體現了西周時期 ()A.統治者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周王對諸侯的控制力增強C.倡導“敬天保民”維護統治D.政治局勢動蕩【解析】選C。材料的意思是你的偉大光明的父親文王,能夠崇尚德教,慎用刑罰;不敢欺侮無依無靠的人……被上帝知道了,上帝很高興,就降大命給文王。用兵滅殷。體現了周公對周文王崇尚德政,愛護子民,慎用刑罰的治國思想持肯定態度,C正確。當時儒家思想尚未產生,A錯誤;題干無法體現周王對諸侯的控制力,B錯誤;題干無法體現政治局勢動蕩,D錯誤。4.“治民無常,唯治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慶賞……則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國理念是 ()A.以德治國,反對刑罰B.以法治國,厲行賞罰C.無為而治,崇尚自然D.兼愛非攻,提倡節儉【解析】選B。據材料中“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慶賞……則上尊而不侵”等信息可得出主張以刑罰治國,而不是反對刑罰,故A排除;據材料中“治民無常,唯治為法”“為人臣者畏誅罰而慶賞”等信息可以得出應該是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國,厲行賞罰,故B正確;“無為而治”屬于道家的思想,與題意不符,故C排除;“兼愛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張,故D排除。【拓展延伸】德治與法治思想出現的背景春秋戰國社會處于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招賢納士。(1)在經濟上,鐵犁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2)在科技上,天文學、醫學等科技取得較大進步。(3)在文化上,私學興起,出現許多學者和思想流派。5.《秦律》規定:同一家庭中的適齡男子不能同時征發兵役。縣嗇夫、尉及士吏征發戍役時,如果違反這一規定,要受罰。對因欠債而以勞動抵消債務的,要給予他們播種和管理莊稼幼苗的時間各20天。據此可知,《秦律》 ()A.細密而又嚴苛B.注重保證發展農業所必需的勞動力C.重刑罰輕感化D.解決了兵員補充和農業發展的矛盾【解析】選B。根據“同一家庭中的適齡男子不能同時征發兵役”“要給予他們播種和管理莊稼幼苗的時間各20天”可得出,這一規定有利于保障農時,保障農業的正常發展,故B正確;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材料并沒有體現感化,排除C;材料強調保障農時,并沒有解決兵源的問題,排除D。6.(2021·南京高二檢測)“親親得相首匿”是西漢時期確立的刑罰適用原則,即在直系三代血緣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罪外,均可互相隱匿犯罪行為,官府不予追究。這一現象表明當時 ()A.血緣親情關系逐漸淡化B.儒家綱常倫理滲入法律C.法家思想重新得到重用D.親親之間享有相同權利【解析】選B。材料“即在直系三代血緣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罪外,均可互相隱匿犯罪行為,官府不予追究”體現的是儒家的綱常倫理對法律的影響,B正確;A說法與材料沖突,排除;材料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對法律的影響,并非是法家思想,C排除;D屬于對材料的曲解,排除。7.漢武帝時期,官員審判案件時可以將《詩》《書》《禮》《易》《春秋》,特別是《春秋》中所集中體現的封建倫理觀念作為判案依據,史稱“春秋決獄”。這說明 ()A.“五經”收錄了大量法律文獻B.儒家倫理成為治國的重要依據C.漢武帝推崇依法治國的理念D.漢代司法審判充滿了人文色彩【解析】選B。根據材料可知“春秋決獄”是指官員審判案件時,可以將五經,尤其是《春秋》中集中體現的封建倫理觀念作為判案依據,表明儒家的倫理思想主張在當時已成為治國的重要依據,B正確;“五經”是儒家經典,并未收錄法律文獻,A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對司法審判的影響,不是依法治國,C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漢代司法審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不是人文色彩。D錯誤。8.魏晉時期律令最重要的變化是其儒家化,原因不包括 ()A.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B.儒家知識分子主動參與法律相關工作C.儒家思想主導了對律令的解釋D.儒家思想的地位與律令相同【解析】選D。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所以儒家與律令的關系日益密切,A、B、C都是原因,不符合題意,排除;但是儒家思想和律令相比,其地位是不相同的,從當時情況看,前者的地位應是優于律令地位的,故D說法欠妥,符合題意。9.(2021·煙臺高二檢測)《唐律疏議》中關于化外人(外國人)的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這一規定反映了唐朝 ()A.尊華鄙夷的思想B.天朝上國的氣度C.對外開放的程度與自信D.農耕文明的包容【解析】選C。據材料“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一國籍的外國人犯罪依照其所在國法律,不同國籍外國人犯罪則依照唐朝法律,這說明唐朝開放的氣度與強盛國力的自信,故C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尊華鄙夷思想,故A錯誤;若以天朝上國的氣度,則不會允許外國人所在國法律的適用,故B錯誤;材料主要針對外國人犯罪的處理問題,不涉及農耕文明的包容性,故D錯誤。10.《大明律》專設《禁止搬做雜劇律令》條目,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妝扮者與之同罪。”這說明 ()A.樂人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B.明朝初年雜劇題材的偏狹C.政府實行嚴格的文化控制D.法律已覆蓋社會各個層面【解析】選C。明朝法律禁止雜劇戲文中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這樣做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等級觀念,體現了政府對文化領域的嚴格管控,C正確;不能扮演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不等于樂人地位低下,兩者之間不具備因果聯系,排除A;題干內容與雜劇題材無關,排除B;D表述絕對,題干僅僅列舉了《大明律》中一項內容,不能證明法律覆蓋了社會各個層面,排除。11.在明太祖看來,思想的統一甚至比創制禮法更為重要,因為“本于心者,道德仁義,其用為無窮;由乎法者,權謀術數,其用蓋有時而窮。然為治者,違乎道德仁義,必人乎權謀術數。甚矣,擇術不可不慎也”。這表明朱元璋強調 ()A.完善科舉以控制人心輿論B.力行教化以加強精神統轄C.創制法律以鎮壓百姓反抗D.規范禮制以健全官僚體系【解析】選B。結合材料信息“思想的統一甚至比創制禮法更為重要”“道德仁義,其用為無窮”“由乎法者,權謀術數,其用蓋有時而窮”等信息,可以看出朱元璋力行教化以加強精神統轄,故選B;從材料信息來看,不能看出朱元璋更強調“法律”和“禮制”的重要性,也不能體現“科舉”“官僚體系”等信息,故排除A、C、D。12.(2020·濟寧高二檢測)清人陳元龍曾任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傷須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癡迷,戲著《妒律》”,主張根據妒婦的不同妒忌行為比照律例予以懲罰,如“聞親戚朋友娶妾,即行毒罵,并自咒以及丈夫。擬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寫作是 ()A.對婦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滿B.對貞節烈婦行為的間接表彰C.對禮法夫權社會的極力維護D.對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解析】選C。材料并不能看出婦女地位提升及作者對此的態度,故A錯誤;材料與貞節烈婦無關,故B錯誤;根據材料“主張根據妒婦的不同妒忌行為比照律例予以懲罰,如‘聞親戚朋友娶妾,即行毒罵,并自咒以及丈夫。擬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可以看出其對禮法夫權社會的極力維護,故C正確;材料與對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無關,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共52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孟子》中記載了孟子與其學生關于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殺人,舜的法官該怎么辦呢?”孟子回答:“抓起來就行了。”學生又問:“難道舜不阻止法官嗎?”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學生問:“那舜又該怎么辦呢?”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據《孟子》材料二(王陽明)在南贛建立起一種鄉村民眾的自治組織“鄉約”,并親自撰寫了約規,即《南贛鄉約》。陽明的鄉約模式……強調鄉約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時見諸行動。……《南贛鄉約》頒行以后……贛縣“人心大約淳正,急公輸納,守禮畏法……子弟有游惰爭訟者,父兄聞而嚴懲之,鄉黨見而恥辱之。”——程鵬飛《王陽明“知行合一”與南贛鄉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的法制觀念,分析孟子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18分)(2)據材料二,分析《南贛鄉約》頒行的社會價值。(8分)【解析】第(1)題第一問概括“孟子的法制觀念”,從材料一中“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觀念是治國需要法制,權力不能干預執法;從“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觀念是當法律與人倫沖突時,維護人倫。第二問“社會背景”,結合孟子生活的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史實進行概括。第(2)題《南贛鄉約》頒行的社會價值即“致良知”的社會影響,每個人都有良知,有利于凈化社會風氣,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等。答案:(1)法制觀念:治國需要法制;權力不能干預執法;當法律與人倫沖突時,維護人倫。背景: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2)價值:凈化社會風氣,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基層社會的治理和穩定。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時代概況先秦《荀子》:“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禮”賦予“法”的剛性,才能確保“禮”規范社會秩序和人行為的功能充分發揮漢代春秋決獄,“志善而違于法者,免;志惡而合于法者,誅。”唐朝《唐律疏議》提出:“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宋朝《宋刑統》將“八十以上及篤疾的死罪”改為“不死”,將其移至僻遠小郡,并“給驢發遣”,免其老疾之苦清朝《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弼教”,要求立法用刑寬嚴適中根據表格內容提取主旨,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26分)【解析】此題為開放性試題,提煉論題時需要從宏觀總體把握材料信息。通過觀察材料信息發現,多個時段內不論是思想家還是政府律令都重視“禮”和“法”,據此得出論題:禮法并重逐漸成為封建社會治國的主流模式。論證時,結合材料和課本相關知識,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一方面強調封建國家重視“禮”“法”,小農經濟決定封建國家注重秩序構建;另一方面強調“禮”“法”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鞏固封建統治。最后總結、升華,強調禮法并重受經濟、政治、思想統治的需要。答案:示例:論題:禮法并重逐漸成為封建社會治國的主流模式。小農經濟的性質決定了封建國家強調“禮”,注重秩序構建;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根深蒂固,重視血緣親情;儒家思想自漢代以后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德主刑輔,禮刑互濟,對鞏固封建統治,維護社會秩序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些使得禮法并重逐漸成為封建社會治國的主流模式,重刑主義色彩逐步消退,立法上寬嚴適中,公允平緩,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氣息。總之,受經濟、思想和政治統治的需要,禮法并重逐步成為統治者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重要工具。【備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伊春市新青區2025屆數學五下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貨物買賣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年度個人股權融資合同樣本
- 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技術革新與實踐
- 智慧農業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策略
- 企業法律顧問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 連鎖藥房加盟經營合同
- 軟件公司與程序員勞動合同
- 房產抵債合同范文
- 2024-2025年濟南天橋區濼口實驗學校第二學期七年級地理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 飛機空氣動力學課件:翼型的空氣動力特性
- 《地方鐵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規范》
- 農業科技的智能灌溉
- 森林防火護林員聘用合同
- 云梯高空作業車的施工方案
- 視覺設計基礎
-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設計
- 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 6-09-03-03 陶瓷工藝品制作師(試行) 2024年版
- 安全安全技術交底模板
- 中職教育基礎模板課件《集合的概念 》
- 靜密封知識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