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復習:原子的結構(知識解讀)(解析版)_第1頁
中考化學復習:原子的結構(知識解讀)(解析版)_第2頁
中考化學復習:原子的結構(知識解讀)(解析版)_第3頁
中考化學復習:原子的結構(知識解讀)(解析版)_第4頁
中考化學復習:原子的結構(知識解讀)(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2原子的結構(知識解讀)(解析版)

知識導航

?知識點1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知識點2原子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知識點3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

?知識點4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

?作業鞏固訓練

知識點1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知識點講解

1、原子的定義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很小,一個原子跟一個乒乓球體積相比,就

相當于乒乓球跟地球體積之比。

,乒乓球

他理

圖1■原子的體積很小

2、原子的構成: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

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電子在原子核外高速無軌運動。所有原子都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丕

一定有中子(如氫原子無中子)。

(1)原子核帶正電,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數值

上等于核外電子數)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2)原子中的等量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二核外電子數

(3)盧瑟福a粒子散射實驗的解釋

一束帶正電的a粒子轟擊金箔:

大多數a粒子穿透金箔——原子雖小,但原子內空間相對較大,而且電子質量很小。

一小部分a粒子路徑偏轉——a粒子受到帶正電的原子核的排斥,發生偏轉,說明原子內部

有一微粒,該微粒的體積很小,帶正電,即原子核。

極少數的a粒子反彈一一a粒子撞到原子核被反彈,說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體積較小,但質

量相對較大。

典例分析題型分類舉一反三

【典例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故原子不帶電

【答案】D

【詳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故A說法正確;

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例如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故B說法正確;

C、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則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

小粒子,故C說法正確;

D、原子中核內質子所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相等,故原子不帶電,故D說法

錯誤;

故選:Do

【典例1-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

子,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⑴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

⑵帶正電荷的有,帶負電荷的有o

⑶在同一原子中,數目一定相等的是=

⑷相對原子質量主要與和的數量有關。

【答案】⑴分子

(2)原子核、質子電子

⑶質子、電子

⑷質子中子

【詳解】(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分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

的,則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水分子;

(2)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每個質

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

數,原子不顯電性,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也不顯電性。所以帶正電荷的粒子是原子核、質

子,帶負電荷的是電子;

(3)原子不顯電性,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粒子是質子、電子;

(4)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因此相對原子質量

主要與質子和中子的數量有關。

【變式1-1]下列有關粒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氯化鈉是由氯化鈉分子構成的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A

【詳解】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A正確;

B、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以原子可分,B錯誤;

C、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C錯誤;

D、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沒有特定關系,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D錯誤。

故選:Ao

【變式1-2】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

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的構成。

⑴1897年,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他推測的依

據是O

(2)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圖1),實驗

由實驗現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結論有(填序號)。

A.原子核帶正電

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

C.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D.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

⑶若a粒子撞擊到電子,(填"明顯影響"或"幾乎不影響")a粒子運動軌跡,原因

是a

⑷1919年,盧瑟福用a粒子核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一種新粒子,這種粒子帶一個單位的

正電荷,其質量與氫原子相近,這種粒子的名稱為o

⑸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況。下列

有關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中,說法正確的是o

A.掃描隧道顯微鏡可確定原子的真實存在

B.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

C.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⑹很多煉金術師,想把單純的銅、鐵、鉛、錫等金屬煉制為昂貴的黃金,從化學反應層面,

基于你對原子的認識,你認為可行嗎?并說明理由o

【答案】⑴原子不顯電性,電子帶負電

(2)ABD

⑶幾乎不影響電子的質量比a粒子小得多

⑷質子

(5)ACD

⑹不可行,發生化學變化只是原子最外層電子得失,質子數不變,元素和原子的種類不變

【詳解】(1)1987年,湯姆森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

物質,他推測的依據是原子不顯電性;

(2)A、根據題意:a粒子帶正電荷,一小部分a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由于同種電

荷相互排斥,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故選項說法正確;

B、有極少數a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金原子中有體積很小、質量大的原子核;故選項說法

正確;

C、根據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的"a粒子散射實驗",無法得出原子核的構成,

故選項說法錯誤;

D、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金原子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

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BD;

(3)若a粒子撞擊到電子幾乎不影響a粒子運動軌跡,原因是電子的質量遠比a粒子小的

多;

(4)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盧瑟福用a粒子核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一種新粒子,

這種粒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其質量與氫原子相近,氫原子中含有1個質子和一個電子,

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質子就是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微粒,所以這種粒子的名稱

為質子;

(5)A、掃描隧道顯微鏡可確定原子的真實存在,此選項說法正確;

B、掃描隧道顯微鏡不能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只能確定原子可再分,此選項說法錯誤;

C、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此選項說法正確;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此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CD;

(6)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種類,原子的質量、種類和數目都不變,只是原子最

外層電子得失,不可能變為金。

知識點2原子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知識點講解

1、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核外電子無固定的運動軌跡,但有經常出現的區域,該區域叫做電子層,電子層由內

而外總共分為7層,電子分層運動,電子優先排在離核較近的電子層,依次向外排布。

(2)第1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2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女仝(只

有1層的,電子不超過2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2M個,n為電子層數)。

(3)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核帶產電、/用電子層

原子核了,〃該二層上的電子數

(4)原子結構排布規律:每一橫排,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依次遞增。

除稀有氣體外,每一縱列,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電子層數從上到下依次遞增。

鋰鍍硼碳氮氧

33

2、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指原子得失電子以后的結構示意圖。

(1)原子通過失去最外層電子,變成陽離子,該離子結構示意圖與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相比,

不僅減少了一個電子層,而且電子數也減少了,小于了核內質子數。

(2)原子通過獲得電子,變成陰離子時,該離子結構示意圖與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相比電子

層數是一樣的,但是電子數比原來多了,大于了核內質子數。

以鈉原子所變成的鈉離子為例,其結構示意圖應該為:2S

3、具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的比較

微粒原子陽離子陰離子

結構質子數=電子數質子數>電子數質子數(電子數

電性不顯電性帶正電帶負電

最外層電子不一定是8一定是8(鋰離子為2)一定是8

化學性質不一定穩定相對穩定相對穩定

※注意:

(1)原子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

一般相似。

(2)氫原子最外層2個電子,但屬于相對穩定結構,與最外層8個電子的稀有氣體原子化

學性質相似,與最外層2個電子的其他原子化學性質不相似!

典例分析題型分類舉一反三

【典例2-1】2024年6月,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月壤中含有豐富的氫-3可

作為核聚變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氫-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答案】B

【詳解】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左側圓圈內的數字代表質子數,對于原子來說,質子數=核

外電子數,氫-3的原子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所以氨-3原子的質子數為2,核外

電子數為2。故選:Bo

【典例2-2】如圖所示,用粒子結構小意圖表示粒子,按要求填空:

⑴當X>10時,粒子表示(填"原子"、"陽離子""陰離子”);

(2)當粒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時,X=,離子符號為.

⑶當粒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時,X=,離子符號為.

【答案】(1)陽離子

(2)12Mg2+

⑶9F-

【詳解】(1)當X>10時,即質子數大于電子數,則該粒子帶正電荷,屬于陽離子。故填:

陽離子。

(2)當粒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時,則說明其是由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的,因此原子的電

子數是2+8+2=12,質子數=電子數=12。12號元素是鎂元素,因此鎂離子表示為:Mg2+。故

填:12;Mg2+。

(3)當粒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時,說明其是由原子得到1個電子形成的,因此原子的電子

數是10-1=9。因此質子數=電子數=9,9號元素是氟元素,則帶一個負電荷的氟離子表示為:

F。故填:9;F-o

【變式2-1】陸地探測四號01星的天線用極細鑰單絲進行編織。如圖為鋁的原子結構示意

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X為12B.有四個電子層C.有42個質子D.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

【答案】C

【詳解】A、原子的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原子結構示意圖左側圓圈內的數字代表質子數,

根據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鑰原子的質子數為42,則42=2+8+18+x+l,解得x=13,A錯誤;

B、根據銅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鋁原子核外由五個電子層,B錯誤;

C、根據A選項的分析,1個鋁原子有42個質子,C正確;

D、根據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

去這1個電子,D錯誤。

故選:Co

【變式2-2】我國西安交通大學研發出了世界上最輕金屬結構材料一一新型鎂鋰合金。下圖

是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以及幾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與鎂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填序號);鋰原子在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鋰

離子,寫出鋰離子的符號:O

【答案】③Li+

【詳解】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決定,所以與鎂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③,

最外層電子數都是2;鋰原子在反應中容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離子,鋰

離子的符號Li+。

知識點3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

知識點講解

1、離子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2、形成過程: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3、常見金屬原子和非金屬原子形成離子的過程

氯離子ci-氟離子F-

金屬原子

鋰離子Li+鎂離子Mg2+

形成離子過程中,原子質子數不變,所以原子的種類不變;核外電子數改變,化學性質改

變。

金屬原子若失去最外層電子,則電子層數減少1層,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電子層數不改變。

4、需要掌握的離子符號

2+3+2

氫離子中、銀離子Ag\鋅離子ZnX銅離子Ci?,、鐵離子Fev亞鐵離子Fe\氫氧根離子

2-

OHX硝酸根離子N03"X碳酸根離子C03?硫酸根離子SCV、錢根離子NHJ

5、離子符號的意義:

?—表示一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

Mg2+-右上角數字表示每個離子帶的電荷數

前面數字表示離子的數目

表示2個鎂離子

6、原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原子陽離子陰離子

結構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電性不帶電帶正電帶負電

是否達到大多數原子最外層沒最外層達到最外層達到

穩定結構有達到穩定結構穩定結構穩定結構

得電子得電子

聯系陽離子<—原子?--------)陰離子

關電子失電子

’典例分析題型分類舉一反三

V___________/

【典例3-1】鎂是人體中重要的元素,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肌肉收縮及保持骨骼健康等作

用。如圖為鎂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鎂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層

C.鎂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

D.鎂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陰離子

【答案】A

【詳解】A、根據鎂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鎂原子的核電荷數是12,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鎂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不符合題意;

C、鎂離子是鎂原子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后形成的,故鎂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不符合

題意;

D、鎂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不符

合題意;

故選A?

【典例3-2】如圖是五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②③④⑤

粒子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或"失去")電子。在已知的粒子結構中表示的是原子

結構的是(填序號)。若粒子③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則該粒子可表示為o

上述粒子具有穩定結構的粒子是(填序號)。

【答案】得到①⑤AP+②③④⑤

【詳解】粒子①最外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故表示原子結構的是①⑤。若粒子③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則該粒子失去3個電子以后

核外有10個電子,該粒子是鋁離子,可表示為AI3+。最外層是8個電子的結構是穩定結構,

故上述粒子具有穩定結構的粒子是②③④⑤。

【變式3-1】某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氯原子的質子數為17

B.氯原子第一層有2個電子

C.如圖表示的是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D.一個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后變成氯離子

【答案】C

【詳解】A、根據結構示意圖(圓圈內的數值為質子數)可知,該元素的質子數是17,故A

說法正確;

B、根據結構示意圖可知,氯原子第一層有2個電子,故B說法正確;

C、由圖知,質子數為17,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屬于氯離子結構示意圖,故C說法錯誤;

D、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7,所以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達到穩定結構并形成

陰離子,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變式3-2】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

(1)圖中甲所代表的粒子名稱是;

(2)氧氣、汞、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是:

①當a=時,該粒子為原子。

②當a=19時,該粒子符號為o

【答案】原子氯化鈉18K+

【詳解】(1)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所以圖中甲所代表的粒子名稱是

原子;

(2)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汞俗稱水銀,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

子構成的;

(3)①在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當a=2+8+8=18時,該粒子為原子;

②a=19時,該微粒屬于鉀元素,核外電子數為18,比核內質子數少1個,說明失去1個

電子形成的陽離子,是鉀離子,離子符號為K+。

知識點4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

知識點講解

1、相對原子質量概念: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1.66X1027kg)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

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為Ar)。

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

4=-------------r

一個碳12原子的實際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為“1”,可省略。

相對原子質量不是實際質量,實際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

2、原子中各粒子間的個數推算,其原理是各粒子間的數量關系。

(1)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注意:該等號不適用與離子)=相對原

子質量-核內中子數。

(2)核內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核內質子數。

3、相對原子質量的近似計算,原理是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壬核上(因為跟質子、

中子相比,電子的質量很小);構成原子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約為1,電子質量忽略

不計,故近似算法:相對原子質量弋質子數+中子數!

典例分析題型分類舉一反三

【典例4-1】鐵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已知某一種鐵原子的質量為8.969xl(p26kg,1個碳12

原子的質量為L993xl0-26kg,則該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

A.54B.56C.57D.56kg

【答案】A

某一種鐵原子的質量=8.969x10-26像?

【詳解】該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個碳12原子的質量.1.993xlO-26Agx—0

1212

故選A?

【典例4-2】某原子的實際質量為2.657xl0-26kg,而一個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L993xlO-26kg,

計算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______(計算結果保留整數)。如果該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等于中子

數,請畫出該元素的離子結構示意圖______=

【詳解】相對原子質量是該原子真實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所以

某原子的質量2.657xl0-26kg,碳12原子的質量是1.993xl0-26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2.657x10-26館

1.993x1。*」“。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該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

12

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則核內質子數是8,為氧元素。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

容易得到兩個電子形成氧離子,離子結構示意圖為:(+8)2^o

【變式4-11作為標準的碳原子質量為1.993xl0-26kg,甲原子質量是這種碳原子質量的2倍,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B.甲的原子質量為0.3324026kg

C.甲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D.甲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86x1026kg

【答案】C

該原子的質量

【詳解】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碳原子質量*J_,則甲的相對原子質量=

2x1.993x10-26館”

1.993x1。*」,故人說法錯誤;

12

B、甲原子質量是這種碳原子質量的2倍,則甲的原子質量為

1.993xl0-26kgx2=3.986xl0-26kg,故B說法錯誤;

C、由A分析可知,甲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故C說法正確;

D、由A分析可知,甲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由B分析可知,甲的原子質量為

3.986xl0-26kg,故D說法錯誤;

故選:Co

【變式4-2】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一個鎂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則鎂原子的中子數為o

(2)已知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Akg,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B,則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

為。

⑶小亮用托盤天平欲稱量5.3g氯化鈉,他在左盤放了5g祛碼,又把游碼移至0.3g處,

然后向右盤加氯化鈉直到天平平衡,這時托盤天平上的氯化鈉的實際質量是o

⑷元素X的核電荷數為a,它們的陽離子Xm+與元素Y的陰離子P-的電子層結構相同,

則元素Y核電荷數為。

【答案]⑴12

⑵,2kg

(3)4.7g/4.7克

(4)a-m-n

【詳解】(1)鎂原子的質子數為12,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所以鎂原

子的中子數為12,故填12。

(2)已知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的質量為Akg,一個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B,根據相對

----——|

原子質量的計算公式,設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kg,可列式子為:B=〃1,x=—AB,

故填《

48kgo

(3)用托盤天平稱量物品質量時,規定是左物右碼,物質質量等于祛碼質量加游碼質量,

若是左碼右物,物質質量等于祛碼質量減游碼質量,題目中小亮把祛碼放在左盤上,所以氯

化鈉實際質量為5g-0.3g=4.7g,故填4.7g。

(4)由于X的核電荷數為a,Xm+的是失去m個電子才變成離子的,所以電子數為a-m,Yn-

的電子數也是a-m,但是Yn-得到n個電子才是a-m的,所以元素Y的核電荷數數是:

a-m-n,故填a-m-n。

【點睛】主要考查原子的結構相關知識,包括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離子的形成以及托盤天

平的使用。

鞏固訓練

一、選擇題

1.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A.氧氣B.水銀C.水D.硫酸銅

【答案】D

【詳解】A、氧氣由氧分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B、水銀是金屬汞,由汞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D、硫酸銅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符合題意。

故選D。

2.下列關于原子模型發展史及原子結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英國科學家湯姆森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

B.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

C.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作用的實質是原子核中的質子對核外電子的吸引

D.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實驗中,少數a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其原因是原子的正電荷

和絕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

【答案】B

【詳解】A、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了電子,他認為電子是均勻鑲嵌在原子內部的,

提出了著名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故A說法正確;

B、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況,但是掃描隧道顯微鏡不能觀察

到原子的內部結構,故B說法錯誤;

C、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則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作用的實質是原子核中的質子對核外

電子的吸引,故C說法正確;

D、a粒子和電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它們接近時就有庫侖引力作用,但由于電子的質量很

小,a粒子與電子碰撞就像一顆子彈與一個灰塵碰撞一樣,a粒子質量大,其運動方向幾乎

不改變。a粒子散射實驗中,有少數a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是因為其原因是原子的正電荷

和絕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故D說法正確;

故選:Bo

3."結構決定性質”是化學的核心觀念。下列有關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鎂原子和鎂離子原子核內中子數相同B.鎂離子原子核外有10個電子

C.鎂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D.和鎂原子相比,鎂離子的化學性質更穩定

【答案】C

【詳解】A、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鎂離子,原子核內的中子數不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B、鎂原子核外有12個電子,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鎂離子,鎂離子原子核外有10個電

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鎂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2,核外有12個電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第一層上有2個電

子、第二層(次外層)上有8個電子,最外層上有2個電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D、鎂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2,容易失去電子,鎂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8,形成了相對

穩定結構,因此鎂離子的化學性質更穩定,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4.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氨水易揮發一一分子在不斷運動

B.變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鼓起一一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C.夏天鐵軌間的縫隙變小一一溫度升高分子體積變大

D.1滴水中大約有1.67x1021個水分子——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答案】C

【詳解】A、氨氣易揮發,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選項解釋合理;

B、變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鼓起,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該選項解釋合

理;

C、鐵是由原子構成,夏天鐵軌間的縫隙變小,是因為溫度升高,原子間的間隔減小,該選

項解釋不合理;

D、1滴水中大約有1.67x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該選項解釋合理。

故選C?

5.下列關于Na、Na+兩種粒子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①核電荷數相同②核外電子數相等③質量幾乎相等④Na+比Na穩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詳解】①鈉原子核電荷數為11,形成鈉離子,失去的是最外層電子,核電荷數不變,仍

為11,正確;

②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鈉原子核外電子數比鈉離子多一個,錯誤;

③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失去電子的質量忽略不計,質量幾乎相等,正確;

④Na+比Na穩定,因為鈉離子最外層已經達到穩定結構,正確;

故選:Co

6.下列是四種粒子結構示意圖,其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CD)/0))0)^@)^8

①②③④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詳解】A、①的質子數〈電子數,屬于陰離子,選項錯誤;

B、②的質子數〉電子數,屬于陽離子,選項正確;

C、③的質子數=電子數,屬于原子,選項錯誤;

D、④的質子數〈電子數,屬于陰離子,選項錯誤;

故選Bo

7.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而原子不顯電性

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原子核,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相對于原子來說,原子核的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答案】C

【詳解】A、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所以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

質,故A正確;

B、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電量相等,所以整個原子

不顯電性,故B正確;

C、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所以決定原子質量大

小的主要是原子核(即質子和中子),但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例

如氫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故C錯誤;

D、在原子中,原子核極小,體積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因此相對于原子來說,原

子核的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故D正確。

故選C。

8.國家正在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是

一種寶貴的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是由空氣分子構成的

B.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C.空氣中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

D.空氣質量分級標準中,空氣質量指數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答案】C

【詳解】A、空氣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氣分子構成的,故說法錯誤;

B、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一個氧氣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故說法錯誤;

C、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故說法

正確;

D、空氣質量指數越高,則空氣質量越差,故說法錯誤。

故選Ca

9.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a一?帶正電荷粒子

b—0帶負電荷粒子

c—O不帶電粒子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均由a、b、c三種粒子構成

C.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

【答案】D

【分析】根據模型圖可知,a為質子,b為電子,c為中子;

【詳解】A、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a,故A錯誤;

B、氫原子內只含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即只含有a質子、c中子兩種粒子,故B錯誤;

C、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不一定相同,故C錯誤;

D、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集中在a和c上,故

D正確。

故選Do

10.運用推理、歸納、類比、對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Na\Mg2+、C「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所以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

B.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所以加入催化劑后,反應速率一定會加快

C.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

D.構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兩者的化學性質不同

【答案】D

【詳解】A、Na+、Mg2+、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并不是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如

鋰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A錯誤;

B、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加入催化劑后,反應速率不一定會加快,也可能是減慢,

B錯誤;

C、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但純凈物不一定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也可能是由原

子或離子構成的,C錯誤;

D、構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則兩者的化學性質

不同,D正確;

故選D。

11.如圖是四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CD

A.上述四種微粒涉及四種元素B.B粒子的符號為Mg2+

C.B和D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O2D.以上粒子中化學性質相似的是AC

【答案】C

【詳解】A、上述四種微粒共有四種質子數,共表示4種元素,故說法正確;

B、B粒子的質子數=12,核外電子數=10,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鎂離子,化學符號為

Mg2+,故說法正確;

C、B和D對應的元素分別是鎂元素和氧元素,鎂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形成化合物

的化學式為MgO,故說法錯誤;

D、粒子A和C的最外層均有4個電子,二者化學性質相似,故說法正確。

故選C。

12.拉瓦錫在研究空氣成分時,將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強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

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B.該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化汞分子

C.該反應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D.分子和原子均可構成物質

【答案】B

【詳解】A、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故A說法正確;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則該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和汞原子,故B說法錯

誤;

C、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則在該反應中,分子的種

類發生了變化,故C說法正確;

D、由圖可知,汞是由汞原子構成,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則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構成物質,

故D說法正確;

故選:Bo

二、填空

13.已知某粒子(原子或離子)的核外共有2個電子層,其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

⑴若該粒子為原子,則優=;

(2)若該粒子為陰離子,貝胴-2x(選填">或"=");

⑶若x=8,請寫出符合該組成結構粒子的化學符號:。

【答案】⑴2+x(2)<(3)Na+(合理即可)

【詳解】(1)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m=2+x;

(2)在陰離子中,核內質子數小核外電子數數,故m<2+x,即m-2<x;

(3)當最外層電子數是8時,該微粒處于穩定結構,當顯正電性時,可以是鈉原子失一個

電子得到的,即Na+;也可以是鎂原子失兩個電子得到的,即Mg2+等;當顯負電性時,可以

是氟原子得一個電子得到的,即F-;也可以是氧原子得兩個電子得到的,即02-。

14.如圖是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2)若該粒子為原子,當X=12時,Y=;

⑶若該粒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當X=17時,則丫=_____。

【答案】⑴核電荷數(2)2(3)8

【詳解】(1)由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各部分的意義可知,X表示核電荷數,Y表示最外層電子

數,故填:核電荷數;

(2)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由此可知,Y=12-2-8=2,故填:2;

(3)X=17時,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7,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即得到一個電子,最外層電

子數Y=7+l=8,故填:8o

15.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碳-12原子的質量是mkg,A原子的質量是akg,若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

求:

①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_____o

②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o

(2)已知某粒子符號為Rm+,其核外電子數為n,則其質子數為。

⑶已知相對原子質量:Na:23、Mg:24、Al:27?比較相同質量的鈉、鎂、鋁三種金屬,

所含原子個數最多的是,所含原子個數最少的是。(填符號)

I〉12a1

【答案】⑴

m

(2)n+m

(3)NaAl

【詳解】(1)①由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可知,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可二=上,故填

日kgm

12a

o

m

②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設A原子的質子

12a_____1

數為x,則2x+l=——,則x=,原子中的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A原子的核外電

mm-

12a12a

子數為,故填得"一。

22

(2)符號Rm+核外電子數為n,Rm+是R原子失去m個電子寫出的,則R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為n+m,原子中的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微粒知+的質子數為n+m,故填n+m。

(3)已知相對原子質量:Na:23、Mg:24、Al:27,則相同質量的鈉、鎂、鋁三種金屬,

所含原子個數比=±±G,則所含原子個數最多的是Na,所含原子個數最少的是Al,

故填Na,AL

16.用下列各種微粒填空(填序號):

①分子②原子③離子④質子⑤中子⑥電子⑦原子核

⑴分子是由構成,原子核是由構成。

(2)構成物質的微粒有,不顯電性的微粒是o

⑶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O

【答案】(1)②④⑤

⑵①②③①②⑤

⑶①②

【詳解】(1)構成分子的粒子是原子,故選②;

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故選④⑤;

(2)分子、原子、離子都能構成物質,如水是由分子構成的,汞是由原子構成的,氯化鈉

是由離子構成的,故選①②③;

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分子不帶電,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離子帶電,故選:①②⑤;

化學變化過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

分子,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分別填:①、②。

17.如圖是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NaCl

(l)X的值為o

⑵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選填“得到"或"失去")

電子,該反應中形成的氯化鈉是由_____(填離子符號)構成的。

【答案】(1)7

(2)失去Na+、Cl-

【詳解】(1)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質子數=電子數,所以17=2+8+x,解得:x=7。故填:

7?

(2)鈉原子最外層1個電子,小于4,所以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氯化鈉是

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離子符號分別為:Na+、Cl-o

故填:失去;Na+、C|-?

18.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在

相應的橫線上:

①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

(2)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o

⑶帶正電荷的粒子是,帶負電荷的是,不顯電性的粒子是o

⑷質量最小的粒子是=

⑸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粒子是o

⑹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答案】⑴分子、原子

(2)原子

⑶原子核、質子電子分子、原子、中子

⑷電子

⑸質子、電子

⑹原子核

【詳解】(1)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物質由分子構成,保持物質化學性

質的粒子是分子,例如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水分子,物質由原子構成,保持物質化學性

質的粒子是原子,例如保持汞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汞原子。故填:分子、原子。

(2)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填:原子。

(3)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每個質

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

數,原子不顯電性,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也不顯電性。所以帶正電荷的粒子是原子核、質

子,帶負電荷的是電子,不顯電性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原子核、質子;電子;

分子、原子、中子。

(4)質子、中子約比電子重1836.5倍,質子、中子的質量遠大于電子的質量,質量最小的

粒子是電子,故填:電子。

(5)原子不顯電性,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粒子是質子、電子,故填:質子、電子。

(6)電子質量很小,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19.某粒子結構示意圖為酊?)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一〃

(1)若該粒子為原子,則X的值為。根據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能直接獲得的信息是_

(填序號)。

①原子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