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核心知識點梳理+例題(全5冊)_第1頁
2025高考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核心知識點梳理+例題(全5冊)_第2頁
2025高考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核心知識點梳理+例題(全5冊)_第3頁
2025高考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核心知識點梳理+例題(全5冊)_第4頁
2025高考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核心知識點梳理+例題(全5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5冊

古代詩歌核心知識點完全梳理

附“知識遷移”類典題解析

篇目賞析分析角度典型例題

靜女愛情中的重章疊唱、一1、填空

女子形象語雙關、移情

全詩二章結構相似,采用①的藝術形式來推進抒情,第一章側

于物、象征,

重抒發②之情,第二章側重抒發③之情。

逆轉、對比、

重章疊句、賦答案:①重章疊唱(重章疊句)②思念(相思、想念)③關懷(擔

比興憂、牽掛)

君子于役《詩經?王風》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①至哉?雞棲于冊②。日之夕矣,羊

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待

③?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注】①曷:何時。②冊:雞舍。下文“桀”是指雞棲的木

樁。③有傳:相會。④括:會合。

2.結合詩歌內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過寫鄉村晚景來表達人的內

心感受的?

答案:寫夕陽余暉下禽畜歸來會合,烘托出鄉村晚景的恬靜美好,

有人服役未歸的現實因此也就更加牽引人的心緒;居家人情不自禁

要想,久役未歸的人情形又會如何,思念和擔心也就自然地流露出

來了。

無衣家國情懷重章疊唱、問

答句式、動作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

性語言宋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②,出山猶帶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羨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注釋】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②側徑:

狹窄的路,籃舁:竹轎。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

1.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

要分析。

答案:①曾鞏積極入仕。(概括).雖然曾鞏已歸隱山林,過著自由

自在的生活,但他內心“還多事”、“合有情”,未能與世全無意,

愿意為蒼生出山,承擔社會責任。((分析)

②曾鞏也羨慕歸隱。他原來歸隱山中,走的是“側徑”,兩眼清明,

猶如超凡脫俗的神仙。他雖然決定出山入仕,但內心深處,依然羨

慕飛鳥、僧人的自在生活。③仕與隱并非截然對立,曾鞏兼容于

一身。內心向往歸隱,但行動承擔社會責任,有機辯證統一起來。

與劉將軍杜文學晚登西城

高啟①

木落悲南國,城高見北辰。

飄零猶有客,經濟②豈無人.

鳥③過風生翼,龍歸雨在鱗。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塵。

[注]①高啟:元末明初人。詩題中劉將軍和杜文學是他的好友。

②經濟:經國濟世。③鳥:大朋鳥鳥。《莊子?逍遙游》中有“化而

為鳥,其名為鵬”。

1.本詩表現了亂世中一個知識分子應具備的高貴品質。請結合詩句

加以分析。

【答案】①心憂廟堂,憂國憂民。北辰星在古代常代指君主或朝廷,

作者與友人秋日登高,觀見北辰星,可見其心中常記朝廷與君主。

尾聯“天地正烽塵”寫出作者心中記掛動蕩的時局。②剛健奮發,

互勉互勵。頸聯借助鵬鳥典故和龍歸生雨的意象,借此鼓勵友人,

當有一番作為。尾聯作者與有人約定,彼此要努力,可見其剛健奮

發的精神品質。③志在濟世,勇于擔當。詩中寫道,國家正處于動

亂時局中,自己和一起努力,經國濟世,這正是儒家一脈貫承的濟

世擔當的高貴品質。

【示例答案二】①自己具有遠大志向與抱負。作者有“經濟”之才,

不甘平庸。②對友人有贊賞與勉勵。經國濟世怎么無人?一句反問

表現對友人才能的充分肯定,勸勉友人如大鵬如飛龍,抓住機遇實

現個人價值。③對國家有濟世憂國情懷。天地烽塵,草木飄零,國

家動蕩不安,作者與友人約定,共同努力建立功勛,濟世安邦。

備注來源:內蒙古近期高考練習題

離騷追求美騷體特征,浪苦筍

政、、憂漫主義、象征

陸游

國憂民手法

藜麓盤中忽眼明,駢頭脫襁白玉嬰。

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征殊媚嫵,約束兒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

注釋:①藜麓:藜和麓。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

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③苦節:為節操而苦。

堅守節操,矢志不渝。④干霄:沖上云霄。

1.詩人由苦筍聯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歷史上的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其言行常常令人難以

接受,好比苦筍的滋味并不適口;②苦筍與生俱來的“苦節”,象

征“耿介”的性格,與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應該得到認可。

4《涉江采芙漂泊他思想情感,作1.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還是女子?分析作用效果

蓉》鄉,羈旅品特色。用語作用效果一一加大讀者的想象空間,拓寬詩歌意境。

懷鄉,淺淺顯明白、樸①抒情主人公是采芙蓉的女子前四句實寫女子思念遠行的戀人;

而能深,素自然、凝練“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寫女子想象對方也在思念她。

近而能遠含蓄②抒情主人公是男子前四句有關女子的動作行為是虛寫,男子想象

女子也在思念自己;“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是實寫。

2.如何理解這首詩的語言特色一一淺而能深、近而能遠?

①語言自然質樸。用語不粉飾、不堆砌、淺顯明白,具有自然質樸

之美。詩中許多地方是直白的口語,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遺

誰”等。②語言凝練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增添豐富的內涵,

使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如本詩與《楚辭》緊密相連,“蘭”、“芳

草”為《楚辭》詩句經常使用的意象。前四句是從《楚辭?九歌?山

鬼》中的"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一句衍化出來的。

“同心而離居”從《楚辭?離騷》中的“何離心之可同兮”一句變

化而成。

5《短歌行》求賢若渴比興、用典1.詩中多次出現“憂”,這種“憂”是否意味著詩人對人生持一種

的思想和消極悲觀的態度呢?

統一天下答案:從“憂”產生的原因來看,正因為人生短暫,而詩人自己年

的雄心壯歲已高,霸業未成,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

志實現自己建功立業、一統天下的宏偉大志。作者的這種憂思,正是

源于內心的焦急、內心的渴求,源于一種發自內心的憂患意識,體

現的正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所以這里的“憂”不是消極悲

觀的態度。

短歌行陸機

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①不再

陽。蘋以春暉,蘭以秋芳。來日苦短,去日苦長。今我不樂,蟋蟀

在房②。樂以會興,悲以別章。豈日無感,憂為子忘。我酒既

旨,我肴既臧。短歌有詠,長夜無荒。

【注釋】①華:同“花”。②蟋蟀在房:出自《詩經》”蜴蟬在堂,

歲律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2.比較本詩與曹操的《短歌行》,兩首詩各自體現了怎樣的人生態

O

本詩以自然物序更替譬喻人生盛年之短,表達了珍惜興會之樂之

情;曹操的《短歌行》抒發了人生如朝露的易逝感,更多抒發烈士

暮年的壯心和求賢渴望;曹操化生命的虛無感為積極的慷慨之志,

抒發了建功立業的宏愿,在生命蒼茫垂暮中,有剛健之氣,體現了

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陸機的詩更多是珍惜生命此在的興會之感,

用情感與詩歌戰勝生命的荒蕪,是平和而從容闊大的人生態度。(陸

機的《短歌行》抒發人生短促,為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也可。)

6《歸園田居》對污濁官比喻、寓情于1.簡析詩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場的厭景、借景抒春日即事(其二)耿津

惡、對田情、動靜結數畝東皋宅,青春獨屏居。家貧僮仆慢,官罷友朋疏。

園生活的合、遠近結合強飲沽來酒,羞看讀破書。閑花更滿地,惆悵復何如?

無限向往【注】耿滓(wei)于唐寶應二年(763)舉進士,不久任周至(今

與怡然陶陜西周至)尉,四年任滿后,罷居在家。此詩大約就寫于其罷居在

醉之情家時。

2.同樣是歸隱田園,《春日即事(其二)》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其一)》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為什么?試作簡要比較分

析。

①《春日即事(其二)》著重表現詩人青春隱居的抑郁不平及韶光

易逝、時不我待的惆悵和傷感。詩人是任滿而罷居在家,不得已而

隱居。②《歸園田居(其一)》則真切地抒發了詩人歸隱山林、躬

耕田園的自由和喜悅之情,以及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快

慰、愜意與歡欣。詩人是主動辭官歸隱,他本就熱愛山林(田園),

雖誤入官場、但一直渴望歸隱。

7《擬行路難》門閥制度詩人形象、比1.清人沈德潛評此詩“妙在不曾說破”,具體說明詩中不曾說破之

重壓,不興、反諷、反處。

甘認命,問、對比①詩歌一二句表達對門閥制度的不滿之情,但并未說破,而是運用

無法反比興手法,借水因地勢而流向不同比喻人因出身而貴賤有別。②詩

抗。歌五六句不直接表達詩人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憤慨,而只描寫自己

酌酒自寬,舉杯斷歌的動作情態。③詩歌末句表達現實的苦悶和無

奈,但并不直接抒發,而是通過“吞聲”“哪躅”兩個細節婉曲表

擬行路難(其六)鮑照①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踝謾②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2.比較本詩與李白《行路難》在表達的情感方面有何異同。

①相同點:兩首詩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不平

和自我寬慰。②不同點:鮑詩側重于抒寫個人的失意情懷,并提升

到了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詩還表現了一種對理想的不懈追

求和樂觀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8《春江花月以月升、抒情線索、對望月懷遠張九齡

夜》月懸、月寫手法、核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斜、月落意象、主題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為線索,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貫穿敘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事、寫景、1.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之“生”字,歷來為煉字經

議論、抒典,你認為“生”字妙在何處?詩中的“生”字與張若虛《春江花

情,把春、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處?

江、花、(1)“生”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從無到有的動態變化過程。

月、夜的(2)《春江花月夜》中,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活潑

景色和情的生命,使整個畫面呈現出動態的景象。兩個“生”字有異曲同工

理融為一之妙。

體。奉和春夜應令庾肩吾①

春牖對芳洲,珠簾新上鉤。

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

天禽下北閣,織女入西樓。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水光懸蕩壁,山翠下添流。

正假西園燕,無勞飛蓋游②。

注:①庾肩吾,我國南朝梁代文學家,梁簡文帝蕭綱素愛其才華。

本詩為蕭綱任太子時,身為蕭綱老師兼臣僚的庾肩吾和其詩《春夜

應令》而作。②曹植《公詩》云:“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

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

2.有評論家指出,本詩中“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一句與《春

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有異曲同工之妙,試結合文本

進行闡析。

①“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意為麗人的目光由星宿流轉到月亮,

那月色如水,亮如白晝,令人懷疑夜已悄然而去;再看遠方,只見

林木稀疏,有若秋天不告而至。詩人大膽想象整個林子也變得疏淡

了,仿佛又回到了秋天葉落的時節,這是以秋景寫春色。

②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霰”是小

雪珠,此句以冬景寫春色,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9《山居秋暝》秋雨初晴意象意境,情1、這幅圖畫中寄予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后傍晚時感,通過詩一般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

分山村的詩中有畫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

旖旎風光以動襯靜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為詩人理

和山居村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民的淳樸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風尚新晴野望

寄情山水王維

田園對隱新晴原野曠,極目無塵垢。

居生活怡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然自得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滿足心情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以自然美尾聯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來表現人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

格美和社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

會美。晴”人才能看到農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這樣的結尾,給前

面所繪的一幅靜態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修畫面活了起來。運用

動靜結合,使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不僅景色秀美,而且有著濃郁

的生活氣息,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10《蜀道難》《蜀道縱橫變換的(1)下面是對本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難》是雜語言,雄奇瑰A.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時寫的,

言古體麗的想象(以他襲用樂府古題,結合自己所見,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

詩,格律虛寫實),意秦蜀道路上綺麗驚險的山川。

不拘,形象的選擇,變B.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熱情地贊嘆自然景物,借以抒發

式靈活。形和夸張。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

這首詩想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

象奇特,C.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

筆意縱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蝶、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

橫,境界絢麗的山水畫。

闊大,集D.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從蠶

中體現了叢開國到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

李白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豪放飄逸答案.A

的創作特閱讀下面這一首首歌,完成下列小題

點。送友人入蜀李白

見說①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

棧,春流繞蜀城。升沉②應已定,不必問君平③。

【注】①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②升沉:進退升沉,即人

的仕途、遭遇。③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

以賣卜為生。

《蜀道難》和《送友人入蜀》都寫了蜀道,請結合具體詩句比較兩

詩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答:相同點:《道難》和《送友人入》都描繪了道的高險,都有詩

人對入友人的關懷。不同點:《道難》寫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

達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而《送友人》寫出道景色的動人優

美,作者對友人的勸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

11《夢游天姥《夢游天格律,意象意1、以下對這首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吟留別》姥吟留境,煉字,虛A.《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游歷了天姥山之后而寫的一首留贈

別》以浪實結合,情給友人的詩歌。

漫瑰麗的感,詩人形B.這首詩隨詩人情感與思緒的變化,句式與節奏也在不斷變化。

想象,描象。“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開”四句連用四字句,

繪了一個節奏緊湊,生動地描繪出洞天石門打開時的雄偉氣勢。

迷離悄恍C.詩中特意提到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因為謝靈運在政治失意后游

的夢境。山玩水,曾在炎IJ溪住過,李白有意仿效之。

詩作以D.這首詩寫于唐玄宗天寶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卻在長安受到權

七言為貴的排擠,所以在詩中既表現出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思想,又有

主,不受無力回天的感傷。

詩律限答案:A

制,筆隨2、贈李白①杜甫

興至,在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奇特的夢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境中寄寓

【注】①天寶四載(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宮廷后的第二年,

著深沉的

慨嘆。學與杜甫同游齊趙。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

習時要在另L杜甫寫了這首贈詩。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

誦讀中發之可以延年益壽。李白好神仙之學,曾入道煉丹。③葛洪,東晉著

揮想象,名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

品味組成這首詩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與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塑造的自

夢境的意我形象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兩詩作簡要分析。

象以及夢

答:①漫游漂泊者。杜詩中以“尚飄蓬”一語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

境所隱含

的精神追形象,與詩中向往天姥山的夢中游興、夢醒后的別離漂泊形象是一

求。致的。②尋道求仙者。于“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見其熱心求道、

喜歡煉丹的形象,與《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中夢游仙境、訪仙名山

的形象相同。③憤世嫉俗者。杜詩中描寫了李白因懷才不遇而在“痛

飲狂歌”“飛揚跋扈”佯狂狀態中消磨志氣、空空度日的憤世嫉俗

者形象,與《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中“安能摧眉折腰,使我不得開

心顏”的憤世嫉俗的自我十分相似。

12《將進酒》李白懷才詩人情感及1全詩圍繞一個“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

不遇,與形象,鋪排,因何而愁?“愁”的實質是什么?請找出有關詩句分析。

友人岑起興,夸張手[答案]

勛、元丹法相關詩句實質內涵

丘登高宴

一愁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飲,借酒

抒情,一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壯志未酬,懷才不遇

泄其寂寞

三愁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圣賢寂寞,人生失意

的愁懷。

誦讀時,2、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要細心體天末懷李白

杜甫

會詩人豪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邁激昂的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筆調,感文章憎命達,趣魅喜人過。

受他雖人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生失意卻

【注】李白流入夜郎,途中要經過汩羅江。

依然瀟灑

自信的胸本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分別表現了詩人對李白怎樣的情感,請

懷。簡要分析。

運用了起興、用典等手法,首聯以秋風起興,使全詩籠罩在一層悲

愁之中,頷聯委婉地表達愿李白早日從流放地歸來,莫流連于山水

的希望,后面用典,想象李白與屈原敘談并作詩投贈。表達了對友

人的懷念和對現實不滿的情感。

13《燕歌行》此詩格調層次劃分;意1.請劃分出本詩的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

(高適)雄健激象意境;對比

出師一一失利一一被圍一一死斗

越,慷慨對舉;詩歌主

悲壯。詩旨;語言風格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中對寫也燕歌行

體現了強曹丕

烈的現實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批判意念君客游思斷腸,,廉謙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它方?

義。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請從語言風格和題材主旨兩方面比較這兩首的不同。

①語言風格:曹詩語言清麗凄婉,高詩古直雄健。②題材主

旨:曹詩單寫閨中女子的思夫之情,是一首閨怨詩;高詩旨在批判

邊地將帥辜負圣眷,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也有對

戰士以身許國的贊美和悲慘命運的同情,是一首邊塞詩。

14《蜀相》《蜀相》情景關系;練1.《蜀相》頷聯中哪兩個字最為傳神?請簡要分析。

是七言律字;用典的效①“自”是“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

詩,結構果;作者情②青草自綠,無人光顧;黃鵬好音,無人傾聽,烘托了祠堂的

嚴整,法感。荒涼寂寥。

度森然。③以樂景襯哀情。青草再明媚,鳥聲再動聽,斗不入詩人眼耳,

這首詩抒表達了作者憑吊武侯時悲慟莊嚴的心理。

寫作者游2.比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覽武侯祠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

的所見所這兩首詩都提到了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但所表達的情感有異

感,表達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了對諸葛同:杜甫和陸游都通過頌諸葛亮表達強烈的仰慕及自己壯志未酬的

亮“出師痛苦。

未捷身先異:杜詩是通過惋惜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來抒發自己功業

死”的惋未就的遺憾。陸詩是通過羨慕諸葛亮被君主重用,君臣魚水,來表

惜,也暗達自己不受重用的憤懣。

含著感時

憂國的情

懷和以身

許國的抱

負。

15《客至》整首詩平詩人形象;作1.概括詩人形象。

白如話,者情感;語言①幽居日久,了無機心;②蓬戶柴門,清貧蕭然;③熱情真率,友

看似信筆特點善可親

寫來,其2.比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實結構緊賓至杜甫

湊,章法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謹嚴,“前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半見空谷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韌腐儒餐。

足音之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喜,后半主人對“客”和“賓”各自表達了怎樣的態度?試分別結合

見貧家真兩首詩的簡要分析。

率之趣”。①《客至》中,“客”是相知之客,語多親近,真率熱情;

②《賓至》中,“賓”是貴介之賓,語多客套,謙遜拘謹。

16《登岳陽樓》語言質樸虛實交錯,今1、頷聯寫的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洞庭湖廣闊無邊、水勢浩瀚的雄

自然,意昔對照,互奇壯觀闊大景象,而頸聯寫的卻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凄涼,

境渾厚深文,煉字,對兩者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

遠,感情比。答案:頷聯寫洞庭的壯闊景象,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

曲折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寫個人的不

摯。漂泊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的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

天涯,懷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感情。比較本詩與

才不遇,李白《行路難》在表達的情感方面有何異同。

報國無

|JO登岳陽樓【注】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是年

秋,陳與義流亡洞庭期間作此詩。

2、明人胡應麟評論陳與義《登岳陽樓》的藝術風格說:“得杜調

者也。”結合兩首詩談談你對這一評論的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