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60CCSICS07.060CCSP85安 徽 省 地 方 標 準DB34/T4825—2024土地質量地質調查規范Specificationoflandqualitygeologicalsurvey20242024073020240830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目 次前言 I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總則 2工作準備與設計書編寫 2工作準備 2設計書編寫 3野外調查 3土壤調查 3大氣干濕沉降物調查 6灌溉水及底泥調查 7農作物和根系土調查 8野外工作質量檢查 8樣品分析及質量要求 10樣品分析執行標準 10樣品分析指標 10樣品分析質量控制 10樣品分析質量評估與驗收 11土壤質量地球化學評價 11評價單元及賦值 11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等級 12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等級 12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 12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 12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環境地球化學等級 12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等級 12異常查證 13異常查證選區 13異常查證方法 13異常評價 14特色土地資源評價 14富硒土地資源開發評價 14其他特色資源開發評價 15特色優質農產品產地調查評價 15調查要求 15適生條件研究 15產地調查及評價 15成果編制 16綜合研究 16圖件編制 16數據庫建設 16報告編寫 17附錄A(資料性)設計書編寫提綱及內容要求 18附錄B(資料性)調查區編碼 20附錄C(資料性)表層土壤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 22附錄D(資料性)土壤垂向剖面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 25附錄E(資料性)大氣干濕沉降物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 28附錄F(資料性)灌溉水與底泥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 30附錄G(資料性)農作物與根系土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 32附錄H(資料性)成果報告編寫提綱 34參考文獻 35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安徽省公益性地質調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地質隊。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敏、陸三明、陳富榮、邢潤華、王曉明、夏飛強、何振忠、潘茜、趙麗麗、李明輝、杜國強、蔣健明、唐敏惠、馬良、笪久林、潘國林、王翔、廖圣柱、沈歡喜、項力、靖鳳偉。土地質量地質調查規范范圍制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農用地1:50000比例尺的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工作,1:10000地質調查參照執行。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5618 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T17296中國土壤分類與代碼GB/T21010土地利用現狀分類DZ/T0011地球化學普查規范(1:50000)DZ/T0130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DZ/T0145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程DZ/T0258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規范(1:250000)DZ/T0279區域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方法DZ/T0289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0295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0354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0380天然富硒土地劃定與標識3術語和定義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農用地 agriculturalland用于農業生產種植的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質量地質調查 landqualitygeologicalsurvey土壤環境背景,綜合評價土地質量的優劣。采樣密度分區 samplingdensitypartition狀、工礦企業分布、重要農業產區等資料信息,所劃出的控制區塊。異常查證abnormalverification4總則調查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等指標的含量、地球化學分布和分配特征、生物有效性,評價土壤地球化學質量;輔以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環境地球化學調查,綜合評價土地質量。根據土壤環境質量、養分豐缺評價結果,選擇土壤地球化學異常進行查證。復核異常是否存在,追蹤異常源、評價異常性質、成因及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效應。在特色農業種植區、特殊有益元素富集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土地利用適宜性研究、農作物適生條對調查的屬性數據、空間矢量數據進行標準化存儲與管理,建立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數據庫。流程示意圖見圖1。圖1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流程示意圖圖1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流程示意圖5工作準備與設計書編寫工作準備資料收集收集的調查區資料種類包括但不限于: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概況、農業生產條件、主要生態問題等資料;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遙感地質、第四紀地質等資料;等資料;料等;農用地分等定級有關資料;土壤志、土壤類型分布圖、土壤普查等有關資料,可進行土壤類型溯源的資料等;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以及與農業區劃有關資料;工礦企業分布、主要污染源資料等;其它與土地質量相關的資料。需求對接門對調查工作的實際需求、區內存在的土地管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問題等。野外踏勘2~3土母質、土壤類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主要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等要素。調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調查區地質背景特征、不同地貌類型區土地利用現狀、土壤分布特征、生態環境狀況等;調查區大宗農作物種類、種植方式以及特色優質農產品分布范圍、產地環境和品牌影響等。設計書編寫設計書編寫提綱及內容要求見附錄A。設計書編寫提綱及內容要求見附錄A。6野外調查土壤調查表層土壤調查采樣密度表層土壤調查按照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進行采樣密度劃分:4/km2~12/km21;表1耕地土壤采樣密度分區及樣點控制密度地貌類型區地球化學異常區(點/km2)重要農業產區(點/km2)一般耕地區(點/km2)淮北平原區4~64~64江淮丘陵區6~96~94~6沿江平原區6~94~64皖西大別山區9~126~94~6皖南山區9~126~94~6地球化學異常區:1:250000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圈定的硒鋅等有益微量元素以及重金屬元素等異常區。重要農業產區:集中連片耕地區上分布的省級及以上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等?;幢逼皆瓍^土地利用方式與土壤類型及種植結構相同、1:25000050%;4/km2;1/km2~2/km2251/4km2;軍事基地、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不布設樣點。樣點布設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采用網格+圖斑法布設樣點,方法如下:1km×1km(采樣大格0.5km×0.5km4平原區應綜合考慮土壤類型、成土母質等因素,將樣點布設在土地利用方式具代表性的農用地中;低山丘陵區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質特征,兼顧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類型差異,將樣點布設在地質背景具有代表性的農用地范圍內:枝狀溝系發育地區沿主干溝系布設,將樣點布設在下游的溝口附近農用地中;山坡梯田地區,樣點應布設在成土母質、土地利用方式等具代表性的梯田中;園地、林地、草地等,樣點應布設在成土母質具代表性的山坡坡中位置;中高山區,樣點布設在溝谷、洼地、臺地等土壤發育處。樣品編號以縣(市、區)為一個獨立編號體系,按照1km2為基本采樣單元,由左至右、自上而下編制采樣大格號、采樣小格代碼(a、b、c、d)和順序號。樣點編號為調查區編碼(BB.1)+采樣大格號(4位)+小格代碼+小格順序號,共8個字符組成。示例:如石臺縣13號大格b小格中第2個采樣點,樣點編號為ST0013b2。1.5mm503個號碼(1個重復樣號、2個外部監控樣號),預留號碼應均勻分布。樣品采集采樣流程采樣按以下流程執行:導航:利用土地利用現狀圖、地形圖或遙感影像圖并配合手持衛星定位儀進行設計點位導航定位;定點:根據設計點位和采樣部位選擇要求,確定實際采樣點位并定點定位。定點誤差應小于15m;1記錄:以中心子樣點或子樣點組合的中心位置作為記錄點,對樣品性質、特征和樣點周邊環境情況等進行觀察、記錄和描述;拍照與標記:對樣點周圍環境、樣坑及樣袋拍照;采樣點位周邊有顯著標志物的,留采樣標記。采樣要求1~220m~50子樣點;梯田地塊子樣點可按“扇形”布設。當采樣單元(圖斑)積物匯聚方向采集子樣;位于溝谷底部的地塊,應于溝底流水線兩側分別采集子樣。采樣部位主要選擇在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的土層較厚地帶。采樣時應距離田埂、地1.5m20m。4~612~3120cm,0cm~20cm異常查證及特色優質農產品產地調查等,需根據種植作物根系分布深度確定土壤樣品采20cm,60cm。后,及時清除干凈采樣工具上的土壤,再采集下一件樣品。1000g壤連同編號卡片裝入已編號的布樣袋中,潮濕樣品需外套聚乙烯塑料袋隔開。同一樣點各子樣采樣部位、深度、重量應保持一致。2%~3750m照。采樣記錄C。2H21邊環境照片1張。樣品處理對于樣袋破損、樣號或標注字跡不清的樣品應重新采集。應位于不同的平面空間,嚴禁各環節間相互沾污。揚塵污染。晾干過程中適時翻動,及時揉搓,避免樣品結塊。2mm(10篩的土粒應重新敲擊,直至全部樣品過篩。15050g300g,裝入聚乙烯塑料瓶封存,送至樣品庫長期保存。測定土壤中有效態等指標的新鮮樣品處理按DZ/T0295樣品送檢根據送樣單逐件清點核對樣品,確認無誤后,雙方在送樣單上簽名蓋章并留存。土壤剖面調查剖面布設面。剖面布設要求如下:成土母質、水文地質、地形地貌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垂向剖面布設應具有代表性,同時兼顧合理性和均勻性。平原區剖面布設應選擇在集中連片的平坦地塊內,山地丘陵區剖面布設應選擇在無人工堆積和侵蝕程度相對較弱的位置;剖面編號水平剖面編號為“調查區編碼+代碼(PP)+順序號”;垂向剖面編號為“調查區編碼+代碼(PC)+順序號”。土壤樣品編號由“剖面編號+代碼(T)+樣品序號”組成。水平剖面樣品采集樣品采集見。垂向剖面樣品采集垂向剖面的深度、測制方式、樣品采集、記錄等按以下要求開展:120cm,土層淺薄時開挖至母質層或基巖;1.5m~2.0m寬0.8m~1.0m。實地開挖剖面時,先將挖出的土壤分層兩側堆放,待完成觀察、記錄、采樣后按原土層次序回填;山地丘陵區可利用修路等工程施工形成的自然剖面,但應剝離表面浮土,直至裸露出新鮮、原狀土壤。平原區潛水面以下可采用土鉆取土采樣、觀察與描述;樣品采集前應對整個剖面和周邊景觀分別拍照記錄。剖面照應清晰、完整地記錄剖面土壤發生性狀,遇明顯的新生體、結構體、侵入體可加拍局部特寫照片;景觀照應反映剖面周邊地形地貌、植被類型、土地利用、農業設施等信息;按照土壤發生層進行分層觀察、記錄描述和樣品采集,當發生層界線不清晰時,垂向上按照20cmD;由剖面底部自下而上逐層采集樣品。樣品處理樣品處理見。大氣干濕沉降物調查采樣密度1點/100km2~1點/200km2~1點/160km2。樣點布設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丘陵-山地區疊加簡化地形線)進行樣點布設。布設原則如下:樣點布設在主要農作物種植區內或相近地區,并避開道路揚塵等環境影響明顯的區域;城鎮周邊、工業企業廢氣排放明顯影響的區域樣點布設可加密,空氣環境和土壤環境質量較好的平原區樣點密度可降低;點控制。樣品編號號,并以直徑3mm圓圈標定。樣品編號同樣點編號。樣品采集與處理大氣干濕沉降物樣品采集與處理按DZ/T0295執行。大氣干濕沉降物采樣記錄見附錄E。灌溉水及底泥調查采樣密度1/16km1/20m2,1/25km2。減采樣密度。重要農業產區、污水灌溉區、工礦企業密集分布區等可加密布點控制。樣點布設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丘陵-山地區疊加水系匯水域)進行樣點布設。布設原則如下:根據調查區內天然灌溉水、人工水源分布以及每個樣點控制的灌溉范圍,選擇在水系口或灌溉渠首、渠中和渠口處布設樣點;地表灌溉水網發達的地區應均勻布設樣點,以地下水灌溉的地區應根據灌溉水井分布確定采樣點位;10%布設平行樣,平行樣點應均勻分布在調查區范圍內;底泥樣點與灌溉水同點位布設。樣品編號灌溉水樣點編號由“調查區編碼+代碼(GGS)以直徑2mm+代碼(GGS)+順序號+代碼(DN)。樣品采集與處理DZ/T0295變緩處、水塘選擇在入水口處采樣。樣品質量(濕樣)0.5kg~1.0kg。10100g。F。農作物和根系土調查采樣密度1/9km2~1/16km2。減采樣密度。富硒富鋅等特色土地資源分布區農作物樣點可加密。樣點布設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進行樣點布設。3015根系土樣點與農作物同點位布設。樣品編號農作物樣點編號由“調查區編碼+農作物種類代碼(如水稻SD)+3mm樣品采集DZ/T0354根系土樣品為多點采樣組合,其子樣與農作物子樣對應采集。的根系部位土壤;園地、林地作物應在滴水線范圍內多點采集根系部位的土壤組合成一件樣品。20cm;4060cm。G。樣品處理農作物樣品處理按DZ/T0295執行;根系土樣品處理要求同表層土壤樣品。野外工作質量檢查檢查要求(互常檢查、階段性檢查和野外驗收全覆蓋,具體要求如下:(互(互100%;5%,其中包括對采樣、樣品加工組10%的現場跟班檢查;3%~5%;110%的抽查。檢查內容作業組自(互)檢作業組自(互)檢內容如下:作業組應在當日對所采樣品、編號、數量、記錄卡、航跡記錄、點位(工作手圖)等進行自(互)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注明處理意見;作業組當日應及時檢查加工樣品的數量、布樣袋號段;布袋號與紙樣袋號的一致性,樣篩完好情況,加工前后樣品質量等,是否存在問題、污染等。項目組檢查方法技術檢查工作質量檢查工作質量檢查以隨機抽查方式進行。內容包括野外、室內及樣品加工質量檢查,具體要求如下:野外質量檢查內容包括:實地核對采樣點位、定點誤差、采樣位置、點位標記、采樣質量、記錄內容、路線航跡、點位變更等。野外檢查樣點應相對均勻,具有代表性;室內質量檢查內容包括:實際材料圖檢查:采樣密度、樣點布置、棄點或移點、圖件編制等;錄以及記錄內容的完整性等;質量檢查工作執行情況:質量檢查制度執行情況,質檢記錄及整改落實情況等;樣品加工質量檢查內容包括:樣品交接程序與交接記錄,樣品質量與布樣袋編號,樣品與點位圖、記錄卡的一致性,樣品貯存防污、防腐措施等;號與送樣單、標簽編號對應情況,樣品加工流程防污染措施等;野外工作結束后,編寫項目工作質量檢查工作報告(意見書)。承擔單位檢查承擔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開展質量檢查,包括對項目組質檢工作的抽查,檢查內容見.2;承擔單位在野外工作結束后,進行全面檢查、評價與驗收,并出具驗收文據。表3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和農作物樣品分析指標表3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和農作物樣品分析指標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樣品分析測試資質氣干濕沉降物和農作物樣品分析指標的相應分析測試能力。內部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按DZ/T0130、DZ/T0258、DZ/T0289執行。7樣品分析及質量要求樣品分析執行標準DZ/T0279(所有部分)、DZ/T0130、DZ/T0258、DZ/T0295及滿足環保和農業部門的規定執行。樣品分析指標樣品分析指標分為必測指標和選測指標:21∶2500003pH汞、鉛、鉻、鎳、銅、鋅;根系土樣品分析指標的選擇參照表層土壤,根據實際需要可增測養分元素有效量、有害元素形態含量及有機污染物等。表2土壤樣品分析指標養分評價指標環境評價指標必測指標選測指標必測指標選測指標鋅、錳、鉬、硒等元素全量氟、鍺、鍶等元素全量;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pH、砷、鎘、汞、鉛、鉻、鎳、銅、鋅等元素全量注:銅、鋅作為土壤養分評價指標和環境評價指標,選擇其中一種進行測試。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農作物必測指標選測指標必測指標選測指標必測指標選測指標pH(以Cl-計)、硫化物(以S2-計)、總砷、總鎘、(六價)化學需氧量(CODcr)、全鹽量、氟化物(以F-計)、氰化物(以CN-計)丙烯醛等pH、砷、鎘、汞、鉛、鉻、硒鋅、硒外部質量控制DZ/T01453按外檢送樣批次進行統計,相對偏差(RD)85%以上。分每批次送檢的土壤有機污染物、灌溉水樣品,須同時送檢10對偏差(RD)90%以上。質量評估報告容包括:任務來源及工作概況;采用的分析方法及選擇的依據;分析方法質量參數及實驗室內部、外部質量監控方案;實驗室內部各類質量監控參數統計與評價;實驗室外部各類質量監控參數統計與評價;總體質量評價及存在的問題;主要附表、附圖。樣品分析質量評估與驗收等級;承擔單位負責對樣品分析數據質量進行評估與驗收,并給出結論。8土壤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評價單元及賦值評價單元及其劃分方法用現狀圖斑。22應根據不同類型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分布特點,結合種植類型及地質背景進行評價單元分割。評價單元賦值評價單元賦值按以下原則進行:233DZ/T02952211評價。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等級土壤養分豐缺評價與地球化學等級劃分方法按DZ/T0295執行。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等級土壤酸堿度等級按表4,對土壤酸堿度(pH)進行強酸性、酸性、中性、堿性和強堿性五級劃分。表4土壤酸堿度(pH)分級標準pHpH≤5.55.5<pH≤6.56.5<pH≤7.57.5<pH≤8.5pH>8.5含義強酸性酸性中性堿性強堿性單指標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等級GB15618表5土壤環境地球化學單指標等級劃分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等級一等二等三等污染風險無風險或風險可忽略風險可控風險較高劃分方法(污染物含量)Ci≤SiSi<Ci≤GiCi>Gi顏色R:G:B0:176:80255:255:0255:0:0注1:Ci:土壤中i指標的實測濃度,Si:土壤風險篩選值(GB15618),Gi:土壤風險管制值(GB15618)。注2:R:G:B代表顏色值。8.3.3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8.3.3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綜合等級,即每個評價單元的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等同于單指標劃分出的環境最差等級。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劃分見表69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環境地球化學等級等級劃分按DZ/T0295執行。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等級成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等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等級的表達方式按DZ/T0295執行。表6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劃分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一等無風險二等風險可控三等風險較高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一等豐富一等1三等五等5二等較豐富一等三等五等三等中等二等2三等五等四等較缺乏三等3三等五等五等缺乏四等4四等五等注1:一等為優質:土壤環境無風險,土壤養分豐富至較豐富。注2:二等為良好:土壤環境無風險,土壤養分中等。注3:三等為中等:土壤環境無風險,土壤養分較缺乏;土壤環境風險可控,土壤養分豐富至較缺乏。注4:四等為差等:土壤環境無風險或風險可控,土壤養分缺乏。注5:五等為劣等:土壤環境風險較高,土壤養分豐富至缺乏。10異常查證異常查證選區和篩選。證工作。3~5異常查證方法土壤養分元素豐缺異常行查證,方法如下:農作物調查等工作開展異常查證,分析異常的主要影響因素,確定異常成因;1:10000圍;3~5剖面調查中遇基巖應采集巖石樣品;206.67hm2時不少10根據異常元素種類,選擇分析相應元素全量及有效態(或形態)。農產品分析相應元素全量及砷、鎘、鉛、汞、鉻等重金屬指標。土壤環境元素異常按以下方法開展查證:通過采集土壤母巖、深層土壤、表層土壤、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等樣品,分析導致土壤重金屬異常的主要因素,確定重金屬異常的成因;(<6.6791~3(≥6.6740m~50m2020(<6.6710pH析相應指標元素全量。異常評價理利用、土壤環境保護與風險管控等工作建議。具體評價方法按DZ/T0289、DZ/T0354確定的異常建立異常登記卡片,卡片格式按DZ/T0145執行。11特色土地資源評價富硒土地資源開發評價選區根據DZ/T0380為風險可控類的其他富硒土地。開發條件評價硒土地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方法如下:綜合考慮富硒土地和富硒農產品的硒含量梯度、同一類型富硒土地的集中連片規模等,進一步確定富硒土地的開發利用優先等級;土壤和農產品硒含量高、土地連片規模大、灌溉條件好的綠色富硒土地可作為優先開發利用的富硒土地資源;按富硒農產品標準,評價富硒農作物的產出情況,統計各類農產品富硒率。計算不同農作物/土壤硒植的富硒農作物種類;根據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物調查分析數據,計算農田土壤硒等元素輸入通量(密度)。結合農作物吸收帶出通量(密度),步確認富硒土壤的成因類型,分析富硒土(壤)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根據土壤硒全量、有效量分布,綜合考慮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富硒農作物類型及分布情況,結合當地土地利用、農業種植布局和政府相關規劃提出富硒農作物種植規劃建議。其他特色資源開發評價結合傳統農業種植類型,選擇富鋅(富硼、富鉬)土地典型區開展開發評價。12特色優質農產品產地調查評價調查要求(產地及對照區地質背景、地球化學特征、環境質量現狀及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等生態環境。適生條件研究特定農作物主要調查研究特色大宗農作物、特色水果、茶葉、山核桃、生姜、道地中藥材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特定適生條件特定適生條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地質地球化學背景條件:研究不同類型的成土母巖及其形成的土壤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結構構造等特征;地形地貌條件:研究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貌相關特征;氣候條件:研究溫度、光照強度、降水量及其季節分布特征等。對比研究的適生條件開展對比研究。工作方法按DZ/T0354執行。產地調查及評價產地調查通過收集資料及現場調查核實,結合土地利用現狀,編制特色優質農產品種植現狀分布圖。針對調查區特色優質農產品產地,開展地質地球化學背景調查。樣調查,系統分析研究土壤中某些特定元素的差異以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差異等。3023,農產品分析指標可根據其類型(果等)增測品質指標,根系土可增測土壤質地、有效態等指標。適生條件評價價模型:在系統調查工作基礎上,將農產品分析數據與根系土壤中對應指標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聚作物品質的關鍵元素;采用描述性賦值與專家評議相結合的辦法,開展特色優質農產品適生性評價,構建適生地質地球化學評價模型。種植區劃建議展規劃等,提出特色優質農產品的種植基地選址、品質提升及區劃建議等。13成果編制綜合研究深化成果表達方式。圖件編制編制要求2000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里格投影。1:500006°分帶坐標成圖。基礎圖件基礎圖件成圖比例尺為1:50000。主要包括地質圖、地貌圖、成土母質類型圖、土壤類型圖等。實際材料圖包括1:50000圖,圖面內容包括調查區范圍、采樣點位、樣品編號、樣品種類、調查剖面位置等信息。評價成果圖體為:元素地球化學圖包括:土壤中氮、磷、鉀等有益元素全量及有效量地球化學圖,土壤中鎘、pHDZ/T0145、DZ/T0295、DZ/T0011DZ/T0295(DZ/T0145DZ/T0011執行。應用成果圖(永久(鋅議圖、農業種植區劃建議圖(含特色優質農產品種植建議)等系列圖件。數據庫建設或excelMapGIS或ArcGISDZ/T0295執行。報告編寫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報告分為成果報告和成果簡報兩種形式。H。附錄A(資料性)設計書編寫提綱及內容要求概況(尤其是農用地的影響分析,三區三線分布情況、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概況等。區域地質背景分析背景、生態環境背景、區域地球化學背景、成土母質及土壤類型、土地利用現狀等。以往工作研究程度與綜合評述重點為與土地質量地質調查相關的以往工作。包括土壤(土地)地球化學調查評價等,以及與本次調查內容有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等。野外踏勘、需求對接及評述。目標任務與主要內容目標任務項目預期完成目標與工作任務。項目預期完成目標與工作任務。A.4.2主要內容法、主要調查評價內容和預期成果,并闡述成果應用轉化的主要方向及工作設想。工作部署技術路線項目工作的總體技術思路、技術路線和調查評價流程等,附技術路線圖。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原則、總體工作部署、年度工作部署及工作進度安排等。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特色優質農產品產地調查、樣品分析、數據處理及圖件編制、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方法及技術要求。主要實物工作量部署開展的各項工作的具體數量。經費預算結合實物工作量測算項目經費。組織管理及保障措施組織管理及人員安排項目的組織管理方式、組織結構,承擔單位能力,項目負責人簡歷、項目組成員列表等。質量管理與安全措施措施等。預期成果項目總體成果、評價報告、圖件和數據庫、成果簡報等。主要附圖、附表區域地質礦產圖、工作部署圖、土壤類型圖、成土母質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等圖件和各類調查表格等。附錄B(資料性)調查區編碼表B.1給出了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區編碼。表B.1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區編碼序號縣(市、區)字母縮寫調查區編碼所屬地市序號縣(市、區)字母縮寫調查區編碼所屬地市1八公山區BGBG淮南53蒙城縣MCMC亳州2包河區BHBH合肥54明光市MGMG滁州3蚌山區BSBS蚌埠55寧國市NGNG宣城4博望區BWBW馬鞍山56南陵縣NLNL蕪湖5長豐縣CFCF合肥57南譙區NQNQ滁州6巢湖市CHCH合肥58潘集區PJPJ淮南7大觀區DGDG安慶59譙城區QCQC亳州8杜集區DJDJ淮北60全椒縣QJQJ滁州9碭山縣DSDS宿州61祁門縣QMQM黃山10大通區DTDT淮南62潛山市QSQS安慶11當涂縣DTDX馬鞍山63青陽縣QYQY池州12定遠縣DYDY滁州64舒城縣SCSC六安13東至縣DZDZ池州65蜀山區SSSS合肥14繁昌區FCFC蕪湖66宿松縣SSSY安慶15肥東縣FDFD合肥67石臺縣STST池州16阜南縣FNFN阜陽68泗縣SXSV宿州17鳳臺縣FTFT淮南69歙縣SXSW黃山18肥西縣FXFX合肥70壽縣SXSX淮南19鳳陽縣FYFY滁州71濉溪縣SXSZ淮北20貴池區GCGC池州72桐城市TCTC安慶21廣德市GDGD宣城73天長市TCTZ滁州22渦陽縣GYGY亳州74銅官區TGTG銅陵23固鎮縣GZGZ蚌埠75太湖縣THTH安慶24懷寧縣HNHN安慶76太和縣THTY阜陽25霍邱縣HQHQ六安77田家庵區TJTJ淮南26淮上區HSHS蚌埠78屯溪區TXTX黃山27霍山縣HSHT六安79五河縣WHWH蚌埠28黃山區HSHU黃山80望江縣WJWJ安慶29含山縣HSHV馬鞍山81無為市WWWW蕪湖30花山區HSHW馬鞍山82灣沚區WZWZ蕪湖31和縣HXHX馬鞍山83謝家集區XJXJ淮南32懷遠縣HYHY蚌埠84休寧縣XNXN黃山表B.1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區編碼(續)序號縣(市、區)字母縮寫調查區編碼所屬地市序號縣(市、區)字母縮寫調查區編碼所屬地市33徽州區HZHZ黃山85相山區XSXS淮北34金安區JAJA六安86蕭縣XXXX宿州35旌德縣JDJD宣城87宣州區XZXZ宣城36鏡湖區JHJH蕪湖88義安區YAYA銅陵37鳩江區JJJJ蕪湖89裕安區YAYP六安38郊區JQJQ銅陵90潁東區YDYD阜陽39界首市JSJS阜陽91禹會區YHYY蚌埠40涇縣JXJX宣城92瑤海區YHYH合肥41績溪縣JXJY宣城93弋江區YJYJ蕪湖42金寨縣JZJZ六安94葉集區YJYO六安43來安縣LALA滁州95迎江區YJYW安慶44靈璧縣LBLB宿州96潁泉區YQYQ阜陽45廬江縣LJLJ合肥97埇橋區YQYR宿州46臨泉縣LQLQ阜陽98雨山區YSYS馬鞍山47烈山區LSLS淮北99潁上縣YSYT阜陽48郎溪縣LXLV宣城100黟縣YXYU黃山49利辛縣LXLX亳州101岳西縣YXYV安慶50瑯琊區LYLW滁州102宜秀區YXYX安慶51廬陽區LYLY合肥103潁州區YZYZ阜陽52龍子湖區LZLZ蚌埠104樅陽縣ZYZY銅陵注1:數據來源于安徽省民政廳2023129日公布的《安徽省2022年行政區劃統計表》,索引號:002986424/202301-00034。注2:按縣(市、區)前兩個字的首字母為字母縮寫,從A-Z排序。注3:字母縮寫重復的:1)按民政部官網公布的年行政區劃代碼排序。2)字母縮寫重復排第一的,調查編碼同字母縮寫。3)排后面的,字母縮寫的第二位,按行政區劃代碼從小-大,依次從Z-A選擇,并要避免與已有的字母縮寫重復。附錄C(資料性)表層土壤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表層土壤采樣記錄卡表層土壤采樣記錄卡見表C.1。表C.1表層土壤采樣記錄卡 (縣/市/區) (鎮/鄉/街道) 村 年 月 日 ABCDE樣品編號原始樣號橫坐標縱坐標高程FGHIJ區域地貌局部地貌采樣部位坡向坡度侵蝕程度KLMNO土壤顏色土壤質地土壤組分土壤成因土層厚度P*Q*R*ST土壤類型成土母質土壤母巖鹽漬情況污染源UVW*XY土地利用作物/植被熟制類型施肥種類采樣深度概況*作物種植周邊生態環境概況污染源及分布施肥、灌溉工廠礦區情況農田建設人居健康情況*產地及自然保護區采樣點位示意圖樣袋編號航跡圖號照片編號標記位置注:*為可室內填寫項。采集人:采集人:記錄人:審核人:審核日期:第頁記錄說明表層土壤采樣記錄說明見表C.2。表C.2表層土壤采樣記錄說明列記錄項目記錄說明A樣品編號調查區編碼+采樣大格號(4位)+小格代碼+順序號B原始樣號在采集重復樣時填寫對應的原始樣品號C橫坐標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按平面直角坐標加帶號記錄,精確到米。示例:20560102D縱坐標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按平面直角坐標記錄,精確到米。示例:3402030E高程根據GPS顯示的高程記錄,精確到米F區域地貌01;02;03;04;05;06;07;08;09積平原;10山間盆地;11其它(需注明)G局部地貌01(02030405(洪沖積平原06(河流沖積平原;07;08;09;10;11(需注明)H采樣部位01(丘)頂;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3;14;15;16(需注明)I坡向坡度采用兩位數組合編碼記錄樣點所處的地形部位中坡向(十位、坡度(個位。坡向編碼:0,123456781(≤2°2(2°~6°,3(6°~15°,4(15°~25°,5(25°~35°,6(>35°)J侵蝕程度0;1(5°~8°);2(8°~15°);3強烈(15°~25°);4(25°~35°);5劇烈(>35°)K土壤顏色0110紫色;11棕色;12其它(需注明)。L土壤質地1砂土;2砂壤土;3壤土;4粉壤土;5黏壤土;6黏土M土壤組分采用三位數編碼順序記錄土壤樣品粗中砂(百位)、細粉砂(十位)、粘土和有機物(個位)成分與含量,各成分含量分級編碼:0;1(<30%);2(30%~70%);3(>70%)。三者之和不100%N土壤成因0沖積物;8河湖沉積物;9其它(需注明)O土層厚度土層厚度包括土壤層和松散的母質層,不含基巖風化層,參照《農用地分等規程》分級劃分標準1<3030cm~6060cm~100100cm~150厚度≥150cmP土壤類型土壤類型填至土屬,根據中國土壤分類與代碼表(GB/T17296)填寫Q成土母質收集調查區成土母質類型圖并填寫。01;02;03;04;06;07;08;10;11;12R土壤母巖按DZ/T0167附錄B表B.2填寫采樣單元內占優勢的基巖類型S鹽漬情況0無;1輕度(局部白色鹽霜);2中度(普遍有鹽霜);3重度(地表有鹽霜并發育喜鹽植物)T污染源(或可能明顯污染表C.2表層土壤采樣記錄說明(續)列記錄項目記錄說明U土地利用GB/T21010二級類編碼,按照實際填寫。0101;0102;0103;0201;0204;0301;0302;0305;0307;0401天然牧草地;0403;0404;1201;1204;1206地(需注明)V作物/植被01;02;03;04;05;06;07;08;09;1011W熟制類型1;2;3;4;5記錄X施肥情況0;1;2;3;4;5;6;7Y采樣深度記錄土壤取樣截止深度,以cm計農業種植生產概況作物種植現種植作物種類、長勢、產量,輪種作物種類,秸稈還田情況等施肥、灌溉施用肥料名稱、畝均年施肥量;排水能力、灌溉水源、灌溉方式及保障程度等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其他基本農田及土地整理、耕地保護、新增耕地等產地及自然保護區特色優質農產品種植產地、農業示范園區、自然保護區等周邊生態環境概況污染源及分布廢渣)和污染程度等工廠礦區情況周邊存在的工廠與礦區,生產情況與規模,其對土壤、空氣、水可能產生的影響等人居健康情況區內康養旅游基地、當地居民健康長壽情況以及地方性疾病種類與分布情況等采樣點位示意圖包括子樣點符號(圓點)、位置以及周邊典型地形、地貌、地物、標記位置等樣袋編號由縣(市、區)編碼與順序號(四位數)組成,樣袋編號按采樣小組預分配航跡圖號由采樣人代碼(姓名首字母)與采樣日期(8位)組成照片編號由樣品編號-順序號組成標記位置包括標記物名稱以及相對采樣點大致方位、距離附錄D(資料性)土壤垂向剖面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土壤垂向剖面采樣記錄卡土壤垂向剖面采樣記錄卡見表D.1。表D.1土壤垂向剖面采樣記錄卡 (縣/市/區) (鎮/鄉/街道) 村 年 月 日 樣點背景剖面編號剖面類別剖面位置橫坐標: 縱坐標: 高程:土壤類型侵蝕程度區域地貌局部地貌土壤母巖成土母質土壤成因土地利用障礙因素潛水面深度土壤柱狀剖面深度(cm)剖面圖分層樣品編號發生層性狀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周邊環境照片編號備注采集人:采集人:記錄人:審核人:審核日期:第 頁記錄說明樣點背景剖面編號:由調查區編碼、剖面代碼及編號構成。T23:JDPP2PC3。剖面類別:指調查目的,可分為異常查證、特色優質農產品產地調查等。CC.2障礙因素:0;1;2;3;4;5;67沙層等。潛水面深度:即潛水面到地面的垂直距離,記錄實際數值,單位m土壤柱狀剖面D.1。圖D.1土壤剖面柱狀圖圖例D.2和采樣。53JDPC5T3。邊界、顏色、根系、質地、結構、礫石、結持性、新生體、侵入體等指標。表D.2土壤主要發生層命名與符號符號命名符號命名表層類Oi枯枝落葉層Oo草氈表層Ah暗沃、暗瘠、淡薄表層Ap耕作層Ap1旱地耕作表層或水耕表層Ap2水稻土的犁底層或旱地受耕作影響的土層Apb耕作埋藏層Aup灌淤表層或堆墊表層表下層E淋溶層、漂白層Bg潛育層Bk鈣積層、超鈣積層Bkm鈣磐(強膠結,手無法掰開)Bl網紋層Bn堿積層Br氧化還原層Bs鐵錳淀積層Bt黏化層Bx緊實層(弱膠結,手可以掰開)Btx次生黏化層Btm黏磐(強膠結,手無法掰開)母質層C母質層母巖R基巖周邊環境照片編號由剖面編號-順序號組成。示例:JDPC5-1。備注填寫表格內容之外的其他重要信息。照片編號由剖面編號-順序號組成。示例:JDPC5-1。備注填寫表格內容之外的其他重要信息。附錄E(資料性)大氣干濕沉降物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大氣干濕沉降物采樣記錄卡大氣干濕沉降物采樣記錄卡見表E.1。表E.1大氣干濕沉降物采樣記錄卡 (縣/市/區) (鎮/鄉/街道) 村 年 月 日 樣點布設樣點編號位置橫坐標縱坐標高程容器口徑:口徑形狀:cm;缸底內徑: cm;;材質:高度:cm;放置起始時間年月日放置終止時間年月日采樣點環境描述放置高度及環境:周邊環境:聯系人聯系電話樣點布設人:記錄人:日期:樣品采集樣點維護情況樣品特征及采樣情況全樣采樣體積L(cm3)質量g縮分采樣總體積L(cm3)總質量g干樣采樣添加劑體積L(cm3)質量g(混合液樣品編號質量g體積L上清液樣品編號質量g體積L質量g體積L質量g體積L添加劑樣品編號質量g體積L采集人:采集人:記錄人:審核人:審核日期:第 頁記錄說明樣點布設位置:填寫村、居民組。C.2容器填寫,如“陶瓷、塑料、不銹鋼”等。放置起始時間:填寫安裝時間;終止時間:填寫采樣時間。口超出隔擋圍墻的高度,房屋周邊是否有樹木高出接塵缸口、與缸口距離等。(的方位、距離等。樣品采集樣點維護情況:中間巡視日期,中途置換接塵缸等日常發生的情況及采取的措施。樣品特征及采樣情況:樣品特征包括采樣時降塵量在桶內占比,樣品的顏色,是否有異物、氣味等;采樣情況包括采樣方法:如是否分次采樣,是否用其他方法采樣等(干樣是否添加溶液等。E.2.2.4E.2.2.5品。E.2.2.4E.2.2.5品。E.2.2.6縮分采樣:接塵缸內液體較多,只抽取部分液體作為樣品。干樣采樣:指采樣時接塵缸內無液體,需要添加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清洗接塵缸并全部作為樣由實驗室進行分離。E.2.2.7體積。E.2.2.8E.2.2.9混合液樣品編號、質量、體積:采集送化驗室的上清液與固體物質混合樣品的編號、質量、上清液樣品編號、質量、體積:采集送化驗室的上清液樣品編號、質量、體積。添加劑樣品編號:干樣采樣需要添加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添加劑樣品為所添加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做空白分析。E.2.2.10采集人:當一年中由于接塵缸漫溢中間分次采樣時可在橫線上下分別填寫。附錄F(資料性)灌溉水與底泥采樣記錄卡及記錄說明灌溉水與底泥采樣記錄卡灌溉水與底泥采樣記錄卡見表F.1。表F.1灌溉水與底泥采樣記錄卡 (縣/市/區) (鎮/鄉/街道) 村 年 月 日 樣點編號橫坐標縱坐標水體類型水系級別井深水溫水嗅濁度水色pH灌溉水量水樣編號原水樣編號酸化水樣編號(每1000mL加入10mLHCl(1+1)或HNO3(1+1))堿化水樣編號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人力資源項目外包合同模板
- 人力資源服務合同正規格式指南2025
- 天然氣購銷標準合同
-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
- 銅仁學院《生物合成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陽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急診醫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臨滄市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行為醫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八次統練(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中醫藥大學《媒體展示策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第3節 第2課時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氣體實驗定律的微觀解釋 教學課件
- 2024年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省賽)練習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
- 月考分析與總結 課件高二下學期家長會
- DL∕T 1245-2013 水輪機調節系統并網運行技術導則
-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和專題復習【提綱】
- JJG(交通) 178-2022 拉脫式涂層黏結力測試儀檢定規程
- 礦山托管經營合同范本
- GB/T 13305-2024不銹鋼中α-相含量測定法
- 2024年高中英語衡水體書法練字字帖
- 工程項目質量風險源識別及管控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