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4講世界古代史講義總體特征:人類邁人文明時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古代帝國的興起源于文明的區域性擴張,進一步擴大了農耕文明區。階段特征:1.政治上:最初的文明出現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古羅馬帝國先后崛起,把歐亞大陸的農耕文明區域逐漸連接起來。2.經濟上: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經歷了從采集漁獵到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的過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產生的重要前提;社會分工的發展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類逐漸有了剩余產品,這為私有制和剝削制度的產生創造了條件;進入文明時代的古代大河流域以農耕生活為主,古希臘和古羅馬則海外貿易發達。3.文化上: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出于記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產生了;古代西亞有輝煌的文化成就,古代埃及有豐富多彩的神話和文學故事,古代印度在天文、歷法、數學、醫學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古希臘的文學與哲學成就突出;伴隨著古代文明的擴展,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響不斷擴大。課標要求: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2.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不同特點,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3.了解古代西方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4.知道古代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5.通過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多樣性。時空定位及主要線索:一、人類文明的產生(一)條件:農業和畜牧業產生(農業革命:大約1萬年前),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1.表現:2.意義:農業的出現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生產:由食物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生產者;出現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②生活:增加食物供應,加速人口的增長;從遷徙過渡到定居。食物儲存:地窖、陶器和糧倉;腌制或風干加工保存食品;自然冰保鮮食品。③男女地位變化:在農業生產中,男子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女子逐漸退居從屬地位。④私有制出現:生產產品有了剩余,出現了私有財產貧富分化。⑤從部落到國家:為保護私有財產和階級利益,建立國家機器。⑥原始文化的產生:原始音樂、文學和宗教產生。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天文歷法、數學和其他學科逐漸發展起來。(二)過程、標志:(三)經濟:1.農業:(1)生產工具:青銅器(最早西亞、北非),BC15世紀到BC14世紀,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鐵技術后傳入兩河流域、中亞、北非和歐洲。(2)生產經營方式:古希臘羅馬家庭式勞作日益普及;羅馬共和國晚期出現大型奴隸制莊園。(3)灌溉工具:古埃及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灌溉;(4)生產區域:①兩河流域:農作物:大麥小麥,畜牧業:山羊、綿羊、牛,所有制:土地由王室、神廟、政府官員、貴族、商人掌握;②古埃及:農作物:大麥小麥,畜牧業:山羊、綿羊、牛,土地由王室、神廟占有;③古希臘:農作物:大麥小麥、谷物蔬菜、葡萄橄欖,畜牧業:牛、羊,所有制:公民擁有;④古羅馬:作物:谷物、橄欖、葡萄,所有制:土地國有到貴族、富人擁有土地。2.商業:(1)概況:①古埃及: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王派商隊從事貿易活動;②古希臘:各城邦形成若干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活躍;③古羅馬:征服地中海周圍后商貿逐漸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④貿易通道:絲綢之路。(2)貨幣:BC11世紀,古埃及開始用銅塊、銀塊;BC8到BC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金屬鑄幣;(3)借貸:BC22到BC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從事借貸業務,形式不同包括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BC16到BC11世紀,古埃及出現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受法律保護;BC4世紀,古希臘開始興起專門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行業,出現匯票雛形;(4)契約:BC3000古埃及廣泛使用,重要財產在地方或中央官署達成書面契約;BC2600兩河流域使用契約,古巴比倫訂立契約成為普遍現象(注重契約程序)。3.居住形式的演變(選擇性必修2)(1)居住形式的演變:經歷了從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變。(2)古代村落的出現:農業出現以后,人們筑屋定居,形成村落。(3)集鎮的出現: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初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形成集鎮雛形;商人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4)城市的產生:特征: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利、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中心場所。①出現:BC3500到BC3000,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地區出現城市;②古希臘:城市布局中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③古羅馬:城市道路系統和供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標準。(5)民居:A特點: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等因素決定。B表現:①兩河流域:雨水稀少、木材缺乏,黏土蘆葦混合制成土坯,木材作為房屋棟梁。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②古埃及大多用泥和木材修建,木樁搭構框架,樹枝混合麻纖維的黏土為墻壁,椰子葉為屋頂。有小窗、庭院、柱廊③古希臘古羅馬:結構:中庭(列柱圍郎)、小房間、凹室(家史、祖先)、正室。古羅馬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混凝土普及。特征:混凝土、拱券、希臘柱式結合。3世紀出現多層樓板疊加組合的集體住宅。4世紀出現復合式公寓。4.交通:陸路:羅馬帝國:將羅馬和各行省連接,“條條大路通羅馬”;海路:波利尼西亞在太平洋諸島活動。腓尼基人橫渡地中海。5.古代疫病:(1)表現:①天花席卷尼羅河沿岸;②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前期,雅典爆發大規模鼠疫③亞歷山大感染疫病身亡④6世紀,地中海沿岸爆發鼠疫。(2)影響: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力匱乏,生產停滯,出現大規模饑荒;導致政治、經濟變動;客觀推動防疫治理水平。(三)特征:多元并存、獨立發展1.概況:(原因:灌溉農業發達、修建水利工程、灌溉系統維護、政府重視)2.雅典的民主政治(選擇性必修1)基層治理:村社大會(1)原因:①地理:多山少平原,路上交通不便,形成眾多的城邦。②經濟:商品經濟發達,培養了希臘人自由、進取、平等的民主精神;③社會:獨立性城邦的存在,環境自由寬松。④政治:平民與貴族的斗爭(直接)⑤思想:平等互利的觀念,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⑥個人:思想家、政治家的推動和改革;⑦外部:東西方文化交流。(2)過程:BC6世紀梭倫改革奠定基礎;BC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形成;BC5世紀伯里克利改革“黃金時代”。(3)機構:公民大會、議事會(準備提案、日常管理)、公民法庭(4)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公民意識。(5)實質:少數人的奴隸制民主政治。(6)評價:①進步性:有利于發揮公民的創造力;民主氛圍創造的空間,推動雅典政治、經濟、文化繁榮;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偉大創舉,任期制、差額選舉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制度均在雅典文明中有所展現;近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②局限性:少數人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原始民主;僅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與誤用,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根源。3.古典希臘文化:歐洲文化源頭(融合選必3)(1)原因:發達的奴隸制商品經濟繁榮(根本);民主制度和城邦制度的繁榮;吸收周邊優秀文化成果;政府重視;學者推動。(2)特點:自我意識的覺醒;體現了人文精神。(3)內容:類型代表人物貢獻哲學蘇格拉底知識即美德、認識“人”自己;成為研究人的學問;對話形式柏拉圖創建“學園”將哲學數學融會貫通、《理想國》、幾何學亞里士多德創立邏輯學,“百科全書式學者”,哲學成為獨立學科文學史詩《荷馬史詩》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戲劇悲劇(埃斯庫羅斯)、喜劇(阿里斯托芬)雕塑建筑雕刻家米隆《擲鐵餅者》、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史學希羅多德《歷史》開創敘事詩體裁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西方史學經典之作。政治史之父4.印度的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1)特點:嚴格的社會等級區分,種姓世襲,職業世代相傳;實行種姓內婚制;(2)影響:有利于維護統治,維持社會安定;印度社會發展、文化、心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限制社會階層流動,延緩了社會發展的進程;激化社會矛盾,不利于印度的統一與團結。5.佛教:BC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1)背景:公元前6世紀,社會矛盾尖銳,人們對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不滿;(2)主張:“眾生平等”、忍耐順從;抨擊種姓制度下的等級體系。(3)外傳:分為兩條路線:①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國;②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4)影響:滲入南亞和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生活和價值觀念有很大的影響;影響了世界的文化和藝術發展。5.學校教育:古希臘產生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分科教育的基礎。6.圖書館: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是BC7世紀的亞述巴尼拔王建立。7.博物館:BC290,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創建的亞歷山大博學園,有圖書館、動植物園、繆斯宮(珍藏文化真品)一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二、世界文明的擴展(一)古代文明早期擴展地域概況原因影響埃及文明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達到兩河流域農耕文明相對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交通工具改善;集權型國家對外擴張不同文明相互連接起來,促進大帝國興起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巴比倫首次實現兩河流域統一,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統一整個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希臘文明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殖民,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城邦國家奴隸制國家建立;海外貿易發展;航海技術;武器(二)印歐人遷徙1.原因:游牧民族食物來源不穩定;馴養馬匹制造戰車為遷徙提供保障;人口增加;農耕文明具有強大的吸引力。2.過程:BC2千紀起到BC6000,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度的地區。3.特點:方向多元、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影響深遠、方式多樣、形成新族群4.影響:(1)形成新族群,改變民族構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雅利安人、海上民族(2)客觀推動農耕文明范圍擴大;(3)造成文明破壞倒退;(4)促進民族交融和文明交流;(5)影響政治版圖的格局,出現大帝國。赫梯帝國赫梯人BC17世紀建立赫梯帝國,入侵兩河流域,一度占領巴比倫城,蠶食埃及;BC14世紀達到鼎盛,疆域擴大至巴勒斯坦;BC13世紀因內逐漸衰落。波斯帝國波斯人BC6世紀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東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爾干半島北部,包括埃及在內,第一個地跨三洲大帝國,數次入侵埃及。推動西亞北非文明交流希臘希臘人BC2000進入巴爾干地區,在哲學、科學、建筑藝術等多領域取得成就,希臘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印度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馬和鐵進入印度。BC600興起一系列國家,進入列國時代。種姓制度和佛教成為古印度社會符號,對周邊地區產生影響。(三)古代大帝國出現1.波斯帝國:(1)過程:BC6世紀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印度河流域、小亞細亞、埃及、兩河流域、巴爾干半島北部,第一個地跨三洲大帝國;BC4世紀為馬其頓王國滅亡。(2)管理:①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國王是政權核心(君權神授),地方實行行省制;②建立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③統一貨幣、發行貨幣;④國教:拜火教。(3)影響:為波斯帝國奠定政治經濟基礎;客觀上促進中亞、西亞民族交融文化交往。2.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BC334—BC168):(1)過程:BC9世紀興起;BC334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BC323滅亡波斯帝國,政征服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BC323亞歷山大去世,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馬其頓王國;BC168馬其頓被羅馬共和國滅亡。(2)管理:實行君權神授,政治、軍事大權集于一身;地方實行行省制;推廣希臘文化(3)影響:①給被征服地區造成嚴重破壞,一定程度打斷文化發展進程。A希臘城邦底比斯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賣為奴;腓尼基名城推羅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幾乎被屠殺,女性兒童被賣為奴隸;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宮殿成為焦土;中亞大量當地居民被屠殺或強制遷移到亞歷山大建立的城市中。②形成“希臘化世界”,改變世界政治格局(BC323亞歷山大去世,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馬其頓王國);③形成“希臘化時代”(從亞歷山大東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大約300年),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推動民族融合。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西亞文化。在埃及自稱法老之子;在波斯以波斯帝國正統繼承人自居,穿波斯服飾,任用波斯官員,推廣波斯禮儀;鼓勵馬其頓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馬其頓方式訓練波斯士兵。④希臘文化中心東移:埃及亞歷山大城、西亞安條克和帕加馬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⑤促進文學、科學等領域的發展:整理研究《荷馬史詩》和古希臘的悲劇、史學地理學作品,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流傳后世,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學原理,埃拉托斯提尼對地球周長做精細計算,醫生通過解剖對人體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進行系統研究⑥西亞、北非文化仍保持原有傳統。3.羅馬帝國(1)過程:BC8世紀城邦形成;BC6世紀進入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共和國后期政府意大利,向地中海地區擴張,征服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BC27進入帝國時期,1—2世紀空前繁榮,3世紀末出現統治危機,4世紀末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476西羅馬帝國為日耳曼滅亡,1453東羅馬帝國為奧斯曼土耳其滅亡。(2)統治:①政治:政體演變A共和國時期:a權力結構:執政官:兩人,一年一任,全體公民選舉產生,主要職責是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執行相關決議;元老院: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負責提出建議協調行動;公民大會:有權立法、宣戰、媾和、審判,是羅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b實質: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征。c局限性:公民大會召開和表決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限制,難以發揮有效作用;所有官職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出任。B帝國時期:a建立:BC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實際掌握羅馬國家大權,形成君主政治。b特征:皇帝掌握國家權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②宗教:基督教A過程:1世紀產生于巴勒斯坦,392成為羅馬國教,476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國家逐漸接受基督教。B影響:a維護社會秩序,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影響歐洲人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搜集抄錄經典,宣講教義,開辦學校,以宗教為目的;c強化教會對人的控制,深刻影響人們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孝敬父母、不許偷盜、貪戀他人財物,逆來順受,忍受痛苦③法律:羅馬法A歷程:a習慣法到成文法——《十二銅表法》(BC5世紀);內容:維護私有財產、繼承法、婚姻法、訴訟程序、同態復仇等;評價: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學科研課題申報書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備考的資源利用與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切入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精心準備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的心理素質要求試題及答案
- 財務與審計的關聯與差異試題及答案
- 項目目標驗證與跟蹤機制的構建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計算題試題及答案解析
- 教師課題研申報書
- 理財師與投資者的信任關系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章節練習題三
- 第十一單元課題1化學與人體健康-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子宮內膜異位》課件
- 文旅場所安全培訓課件
- 《商標侵權案例分析》課件
- 腦梗死的護理查房
- 導游講解的常用技巧教案
- 算法設計與分析 課件 6.3-貪心法應用-活動安排問題
- 車位租賃協議
- 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地震監測設備使用安全檢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