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觀下美術課堂中音樂運用的實踐探究_第1頁
核心素養觀下美術課堂中音樂運用的實踐探究_第2頁
核心素養觀下美術課堂中音樂運用的實踐探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術活動是視覺性藝術,在傳統美育的理念下,美術課要實現人文性,愉悅性,審美性,而人的感官是一個具有綜合性的整體印象,依靠眼睛“看”可以刺激視覺,加上耳朵的“聽”就更能喚醒學生的情感記憶,達到審美享受。在傳統美術課堂中加上音樂的點綴更容易達到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即美術表現、圖像識讀、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的能力。一、審美、情感與音樂在美育的過程中,感性教育是美育的本質特征,而感性教育則依托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席勒在《美育書簡》中寫到“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后一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我們的感性和精神力量達到盡可能和諧。”鑒賞力與美在音樂與美術中同時存在,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最深層次的審美則是情感的調動與激發。在情感的調動過程中,課程的人文性也深刻體現出來。美術課在賞析《在激流中前進》這幅油畫作品時候,可以采用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作為背景音樂賞析導入,美術作品的靜態美配上激昂的交響樂動態美,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感觸勞動人民與大自然共同生存的那不屈的精神。我們美術課堂的人文精神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共鳴。正如法國的費提斯所說—音樂不只是表達的藝術,它還是能引起激動的藝術。所以在不同的美術課型中找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音樂,或愉悅、或悲傷、或輕快更容易達到使學生深入情感之中,領略課程之美的目的。二、美術語言與音樂美術的韻律與音樂中的節奏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有時候會理解不了美術的韻律概念,借助音樂的節拍就比較容易理解。線條的疏密,明暗之間的對比,重復,漸變等美術語言影響著美術作品的呈現,而音樂則是通過音的長短與輕重來決定聽者是感到激動還是放松。所以賞析美術作品,感悟美術語言的運用,可以用有相同要素的音樂來輔助,使學生更加理解內涵的意義,這也符合桑代克的知識遷移理論中的相同要素說。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中畫面跳躍閃動曼哈頓的街道,川流不息,永不停頓,如果直接讓學生去賞析,很難體會蒙德里安的冷抽象的設計意圖,但是如果同樣是抽象藝術的音樂來解析,就能更好地理解那跳動的小點像音符一樣富有激情與節奏。這幅作品完美詮釋了音樂與美術的融合,用美術的“可視”來表達音樂的“可聽”。學生會比較容易領會其中之奧妙,從這個角度來說音樂是有助于學生提升圖片識讀能力的。三、創造性實踐與音樂誠然所知,新時代需要的人才必定是具有創造性的人,藝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與音樂都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運用聯想來提升創造力。思維是創造力的產生基地,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達到思維的流暢性,是每個美術老師都會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利用音樂的輔助在課堂中營造一個寬松開放的氛圍,創造情境性,則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提升。例如在低齡段的美術課《快樂的小鳥》的課程中運用輕松歡快的音樂,讓學生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愜意的森林,鳥兒在枝頭盡情地嬉戲,它們在說些什么?它們是不是會伴隨著這美妙的音樂快樂地跳舞?情景式的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作熱情。四、美術中的文化理解與音樂文化理解也同樣是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美術與音樂的發展與社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在藝術發展史中,美術與音樂幾乎是在同時代變革。并且藝術的哲學思想與時代背景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文化內涵,也是我們需要長期探究的方向。例如我們可以尋找美術與音樂的相同之處,我們的中國繪畫與戲曲藝術共有一個藝術手法-“留白”。就字面意義而言,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留白是在畫面之中留出空白之意,而在戲曲中留白可分為舞臺布景的留白;道具表演的留白;戲文主題的留白。中國傳統藝術是有其深厚的哲學淵源,留白在儒家哲學根源是中庸之道。中國繪畫藝術與戲曲藝術中的留白,雖然因為其藝術形式不同而略有表現形式上的分別,然而在其精神內涵、審美價值、哲學根源上都是相通的。在美術課堂中除了領會美術語言,音樂語言,也可以升華到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領略其哲學智慧。藝術來源于生活,充滿了人文關懷,適當地使用音樂可以幫助美術教師使學生以一個更寬廣的視角去領會課程的人文性。五、小結值得注意的是,盲目地使用美術與音樂的整合容易讓學生最終沒有得到任何概念性的理解,所以在美術課堂中運用音樂的時候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例如想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