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開采與安全生產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1頁
礦業開采與安全生產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2頁
礦業開采與安全生產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3頁
礦業開采與安全生產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4頁
礦業開采與安全生產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礦業開采與安全生產技術作業指導書TOC\o"1-2"\h\u29290第1章礦業開采基礎知識 3144921.1礦業開采概述 3155911.2礦產資源分類與評價 4144821.3礦山地質基礎知識 417501第2章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政策 469792.1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 49442.1.1法律層面 5120952.1.2行政法規層面 5147142.1.3部門規章層面 54502.1.4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528002.2礦山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 5175432.2.1礦山安全生產基本法律 5263182.2.2礦山安全法規 5264982.2.3礦產資源法律法規 5288622.2.4環保法律法規 5115702.3礦山安全生產法律責任 5165972.3.1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 5303662.3.2部門的監管責任 6246032.3.3法律責任 611336第3章礦業開采工藝及設備 6292473.1采礦方法概述 650123.2地下采礦工藝及設備 6158333.2.1地下采礦工藝 672783.2.2地下采礦設備 640833.3露天采礦工藝及設備 7208013.3.1露天采礦工藝 773493.3.2露天采礦設備 79075第4章礦山通風與防塵 7200534.1礦山通風原理與通風系統 7248444.1.1通風原理 7155594.1.2通風系統 8174474.2礦山防塵技術 871084.2.1礦塵來源與危害 8213454.2.2防塵技術 866844.3礦井空氣質量控制 8170044.3.1空氣質量監測 8175114.3.2空氣質量改善措施 9154574.3.3空氣質量保障制度 920129第5章礦山排水與防水 934715.1礦山排水系統 98105.1.1系統組成 943115.1.2系統設計原則 9192665.1.3系統運行管理 994325.2礦井涌水防治技術 1092195.2.1涌水預測與評價 10203345.2.2涌水防治措施 10113485.3礦山防水工程 10108475.3.1防水設計原則 1070345.3.2防水工程措施 10189785.3.3防水工程管理 1011568第6章礦山地質災害與防治 1061786.1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與成因 10141846.1.1地質災害類型 1092056.1.2成因分析 11325456.2礦山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 11192856.2.1監測方法 11197116.2.2預警體系 11222436.3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1119216.3.1防治原則 11230336.3.2防治技術 112058第7章礦山火災與防治 11220397.1礦山火災原因與特點 12187187.1.1礦山火災原因 12262887.1.2礦山火災特點 12162467.2礦山火災防治技術 1282877.2.1預防措施 12319717.2.2防治技術 12263207.3礦山火災應急預案 12294587.3.1應急組織機構 12222387.3.2應急預案制定 1376047.3.3應急演練 1337667.3.4應急物資與設備 13221637.3.5通訊與信息 13112657.3.6救援隊伍 1327545第8章礦山職業危害與防護 13226218.1礦山職業危害因素 1335478.1.1粉塵 13160528.1.2有毒氣體 13107838.1.3噪音與振動 13225758.1.4物理因素 13323798.1.5生物因素 13137818.2礦山職業健康監護 1376758.2.1職業健康檢查 13215308.2.2職業病診斷與治療 14231588.2.3職業健康培訓 14122648.3礦山職業危害防護措施 1435698.3.1工程防護措施 14207118.3.2個體防護措施 14185048.3.3管理防護措施 1423309第9章礦山應急救援與處理 14191889.1礦山應急救援體系 1425039.1.1應急救援組織架構 14194949.1.2應急預案制定與修訂 14187369.1.3應急資源保障 149119.1.4應急培訓與演練 1515839.2礦山應急預案 15221529.2.1預警與信息報告 15216329.2.2應急響應 15262439.2.3現場救援與指揮 15168709.2.4應急救援保障措施 1571419.3礦山處理與調查 15102749.3.1處理原則與程序 15227069.3.2現場處理 1570059.3.3調查與分析 1565899.3.4處理結果的公布與落實 1516678第10章礦山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 151695510.1礦山環境保護概述 153180610.2礦山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與政策 162786910.2.1礦山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163167410.2.2礦山環境保護主要法律法規 161405510.2.3礦山環境保護政策與措施 162874310.3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與應用 162377510.3.1礦山生態修復基本原則 1615710.3.2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分類 163219610.3.3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應用案例 16776910.3.1礦山生態修復基本原則 161662410.3.2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分類 16994310.3.3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應用案例 17第1章礦業開采基礎知識1.1礦業開采概述礦業開采是指對地殼中的礦產資源進行勘查、評價、采掘、選礦和加工的一系列過程。我國礦產資源豐富,礦業開采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礦業開采主要包括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兩種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和安全生產措施。1.2礦產資源分類與評價礦產資源可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三大類。金屬礦產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和稀有金屬等;非金屬礦產包括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寶玉石等;能源礦產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地熱等。礦產資源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礦產資源勘查:通過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手段,查明礦產資源的分布、規模、品質等信息。(2)礦產資源儲量:根據勘查成果,對礦產資源進行分類、分級和估算。(3)礦產資源開發條件:分析礦產資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開采技術、市場需求等因素,評估礦產資源的開發價值。1.3礦山地質基礎知識礦山地質是研究礦山地質條件、地質構造、巖體穩定性、地質災害等問題的學科。以下為礦山地質基礎知識的主要內容:(1)地質構造:研究地殼運動形成的地質結構,如斷層、褶皺等,對礦山開采具有重要影響。(2)巖體穩定性:分析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質、結構面特征和地下水條件等因素,評估巖體在開采過程中的穩定性。(3)地質災害:研究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如滑坡、崩塌、巖爆等,為防治地質災害提供依據。(4)水文地質:研究地下水在巖土體中的分布、運動規律及其與礦床開采的關系,為礦山排水和防治水災害提供依據。(5)礦床地質:研究礦床的成因、類型、分布規律等,為礦山開采提供地質依據。(6)巖礦測試:對巖石和礦石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測試,為礦山設計和生產提供參數。第2章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政策2.1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我國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等多個層次。這一體系為礦山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1.1法律層面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等。2.1.2行政法規層面主要包括《礦山安全條例》、《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等。2.1.3部門規章層面主要包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等部門制定的有關礦山安全生產的規章。2.1.4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各地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的礦山安全生產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2.2礦山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2.2.1礦山安全生產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是礦山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規定了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基本制度和要求。2.2.2礦山安全法規《礦山安全條例》是我國礦山安全法規的核心,對礦山安全生產的條件、安全生產措施、處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2.2.3礦產資源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利用和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保障了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2.2.4環保法律法規環保法律法規對礦山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進行了明確,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污染治理、生態恢復等。2.3礦山安全生產法律責任2.3.1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礦山企業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礦山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保證安全生產。2.3.2部門的監管責任部門應加強對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對違反礦山安全生產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2.3.3法律責任違反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通過以上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政策的學習和落實,有助于提高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減少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第3章礦業開采工藝及設備3.1采礦方法概述采礦方法是指根據礦床的賦存條件、礦石品位、開采技術條件及經濟效益等因素,選取的合理開采方式。主要包括地下采礦和露天采礦兩大類。各類采礦方法均有其獨特的工藝和設備,本章將對這兩種采礦方法進行詳細闡述。3.2地下采礦工藝及設備3.2.1地下采礦工藝地下采礦工藝主要包括:開拓、采準、切割、回采、充填和支護等環節。具體工藝如下:(1)開拓:通過掘進巷道,將礦體與地面或地下運輸系統連接起來,為礦石運輸和人員設備提供通道。(2)采準:在礦體內部進行巷道布置,為回采工作創造條件。(3)切割:在礦體中切割出回采工作面,為回采礦石提供空間。(4)回采:采用合適的采礦方法,將礦石從礦體中采出。(5)充填:將廢石或尾砂等充填材料填充至采空區,以控制地壓和防止地表沉陷。(6)支護:對巷道和采場進行支護,保證安全生產。3.2.2地下采礦設備地下采礦設備主要包括:鑿巖設備、出礦設備、運輸設備、通風設備、排水設備、支護設備等。(1)鑿巖設備:主要包括鉆機、鑿巖機、鉆具等。(2)出礦設備:主要包括鏟運機、裝載機、礦車等。(3)運輸設備:主要包括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皮帶輸送機等。(4)通風設備:主要包括風機、風筒、通風構筑物等。(5)排水設備:主要包括水泵、水管、排水構筑物等。(6)支護設備:主要包括錨桿機、注漿機、支架等。3.3露天采礦工藝及設備3.3.1露天采礦工藝露天采礦工藝主要包括:剝離、穿孔、爆破、采裝、運輸、排土等環節。具體工藝如下:(1)剝離:將覆蓋在礦體上的巖土層剝離,露出礦體。(2)穿孔:在礦體上進行穿孔,為爆破提供炮孔。(3)爆破:采用合適的爆破方法,將礦巖破碎。(4)采裝:將爆破后的礦石裝入運輸設備。(5)運輸:將礦石從采礦場運輸至選礦廠或堆場。(6)排土:將剝離的巖土層運至排土場堆放。3.3.2露天采礦設備露天采礦設備主要包括:穿孔設備、爆破設備、采裝設備、運輸設備、排土設備等。(1)穿孔設備:主要包括鉆機、鉆具等。(2)爆破設備:主要包括炸藥、雷管、起爆器等。(3)采裝設備:主要包括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4)運輸設備:主要包括自卸汽車、皮帶輸送機、鐵路運輸等。(5)排土設備:主要包括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等。第4章礦山通風與防塵4.1礦山通風原理與通風系統4.1.1通風原理礦山通風是保證礦井內空氣質量、控制礦塵、調節氣溫和濕度的重要措施。通風原理基于空氣動力學和熱力學,主要通過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方式實現。自然通風依靠礦井內外溫差和空氣密度差產生氣流,而機械通風則利用通風設備產生強制氣流。4.1.2通風系統礦山通風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通風機:負責產生強制氣流,將新鮮空氣輸送到礦井內,排出污濁空氣;(2)通風網絡:包括風道、分支、通風井等,負責將氣流分配到各個工作面;(3)通風構筑物:如風門、風窗、風橋等,用于調節和控制氣流;(4)監控系統:對通風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和調整,保證通風效果。4.2礦山防塵技術4.2.1礦塵來源與危害礦塵主要來源于礦山開采過程中的鑿巖、爆破、裝載、運輸等環節。礦塵對人體健康和安全生產具有嚴重危害,如矽肺病、煤肺病等職業病,以及爆炸、火災等安全。4.2.2防塵技術礦山防塵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濕式作業:通過噴水、噴霧等方式降低礦塵產生;(2)密閉抽塵:對產塵點進行密閉,利用抽塵設備將礦塵抽出;(3)通風降塵:利用通風氣流將礦塵帶走,降低礦塵濃度;(4)個體防護:為礦山工作人員配備防塵口罩、防塵服等防護用品。4.3礦井空氣質量控制4.3.1空氣質量監測礦井空氣質量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礦塵濃度監測:通過礦塵濃度檢測儀器,實時監測礦井內礦塵濃度;(2)有害氣體監測:檢測礦井內有害氣體(如甲烷、硫化氫等)的濃度,保證安全;(3)氣象參數監測:包括氣溫、濕度、風速等,為通風系統運行提供依據。4.3.2空氣質量改善措施針對監測結果,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礦井空氣質量:(1)加強通風:提高通風強度,增加新鮮空氣供應;(2)濕式作業:在產塵環節采用濕式作業,降低礦塵產生;(3)密閉抽塵:對產塵點進行密閉,減少礦塵擴散;(4)個體防護:提高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和裝備水平。4.3.3空氣質量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礦井空氣質量保障制度,包括:(1)通風管理制度:保證通風系統正常運行,提高通風效果;(2)防塵管理制度:加強對礦塵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3)監測與預警制度:實時監測礦井空氣質量,發覺異常及時預警;(4)培訓與教育制度:加強礦山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和防塵教育,提高防范意識。第5章礦山排水與防水5.1礦山排水系統5.1.1系統組成礦山排水系統主要由排水設備、排水管道、水泵房、水池及輔助設施等組成。系統設計應綜合考慮礦區地形、地質、水文及礦井涌水量等因素,保證排水效果和安全性。5.1.2系統設計原則(1)根據礦井涌水量和排水要求,合理選擇排水設備和水泵;(2)排水管道布局合理,降低沿程損失,提高排水效率;(3)保證排水系統的安全可靠,防止因排水設備故障導致礦井水患;(4)考慮排水系統的節能和環保要求,降低運行成本。5.1.3系統運行管理(1)建立健全排水系統運行管理制度,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2)定期檢查排水設備,及時維修和更換損壞部件;(3)監測礦井涌水量和排水系統運行參數,發覺異常情況及時處理;(4)制定應急預案,提高排水系統應對突發的能力。5.2礦井涌水防治技術5.2.1涌水預測與評價(1)收集礦區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分析礦井涌水規律;(2)運用地下水動力學理論,建立礦井涌水預測模型;(3)評價礦井涌水對生產安全和礦山水害的影響,為防治措施提供依據。5.2.2涌水防治措施(1)采用帷幕隔離、疏水降壓等方法,減少礦井涌水量;(2)加強礦井排水設施建設,提高排水能力;(3)采用注漿堵水、降水工程等手段,封堵涌水通道;(4)制定礦井涌水防治方案,保證礦井生產安全。5.3礦山防水工程5.3.1防水設計原則(1)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保證礦山防水效果;(2)結合礦區地質、水文條件,合理選擇防水方案;(3)注重防水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維護成本;(4)充分考慮礦山生產需求和環境保護要求。5.3.2防水工程措施(1)構建完善的防水隔離層,防止地下水侵入礦井;(2)加強礦井井筒、巷道等關鍵部位的防水處理;(3)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漿等材料,提高礦井結構的防水功能;(4)定期檢查和維護防水設施,保證防水效果。5.3.3防水工程管理(1)建立健全防水工程管理制度,規范防水工程建設和維護;(2)加強防水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保證工程質量;(3)制定防水工程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礦井水害的能力;(4)加強防水工程技術培訓,提高職工防水意識和技能。第6章礦山地質災害與防治6.1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與成因6.1.1地質災害類型礦山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滑坡、巖體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這些災害類型在礦山開采過程中,由于地質環境條件、采礦方法及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危害程度。6.1.2成因分析礦山地質災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質構造、巖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質、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其中,地質構造和巖性是內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和人類工程活動是外因。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6.2礦山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6.2.1監測方法礦山地質災害監測主要包括地面監測、地下監測、遙感監測和自動化監測等。通過這些方法,實時掌握礦山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為預警和防治提供科學依據。6.2.2預警體系建立礦山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包括預警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發布等環節。通過分析監測數據,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礦山企業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地質災害風險。6.3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技術6.3.1防治原則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應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防治、綜合治理的原則,保證礦山安全生產。6.3.2防治技術(1)地面防治技術:包括坡面加固、排水系統建設、植被恢復等。(2)地下防治技術:采用注漿加固、隔離層加固、巖體穩定化等措施,提高地下礦山穩定性。(3)防塌陷技術:采用充填法、混凝土澆筑法、樁基法等,減少地面塌陷。(4)防泥石流技術:加強植被恢復,設置攔擋工程、排導工程等,降低泥石流災害風險。通過以上防治技術的綜合應用,有效降低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保障礦山開采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第7章礦山火災與防治7.1礦山火災原因與特點7.1.1礦山火災原因礦山火災主要由以下幾種因素引起:(1)礦石自燃:由于礦石中含有易燃物質,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容易發生氧化反應,導致自燃。(2)電氣設備故障:礦山電氣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因線路老化、短路等原因引發火災。(3)人為因素:包括違章操作、亂扔煙蒂等。(4)外來火源:如附近農田燒荒、森林火災等。7.1.2礦山火災特點(1)突發性:礦山火災往往發生突然,難以預測。(2)蔓延迅速:礦山內部空間狹小,通風條件較差,火勢易蔓延。(3)煙霧濃密:火災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大量有毒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4)救援困難:礦山地形復雜,火災發生時,救援人員難以迅速到達現場。7.2礦山火災防治技術7.2.1預防措施(1)加強安全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避免人為因素引發火災。(2)定期檢查:對礦山電氣設備、通風設施等進行定期檢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3)防火隔離:在礦山關鍵區域設置防火隔離帶,防止火勢蔓延。(4)消除火源:加強礦山周邊環境管理,杜絕外來火源。7.2.2防治技術(1)滅火系統: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等。(2)通風排煙:合理設計通風系統,保證火災發生時,煙霧及時排出。(3)火災監測:利用現代監測技術,實時監測礦山內部環境,及時發覺火情。7.3礦山火災應急預案7.3.1應急組織機構成立礦山火災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火災應急救援工作。7.3.2應急預案制定根據礦山火災特點,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包括人員疏散、火災撲救、醫療救護等內容。7.3.3應急演練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員工應對火災的能力。7.3.4應急物資與設備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設備,如滅火器、消防水槍、防毒面具等。7.3.5通訊與信息建立應急通訊網絡,保證火災發生時,信息暢通,指令迅速傳達。7.3.6救援隊伍建立專業救援隊伍,負責火災撲救和人員搜救工作。第8章礦山職業危害與防護8.1礦山職業危害因素8.1.1粉塵礦山作業中,粉塵是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之一。包括矽塵、煤塵、石塵等,長期吸入可導致塵肺病等職業病。8.1.2有毒氣體礦山中存在多種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這些氣體對人體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等具有嚴重危害。8.1.3噪音與振動礦山作業中的機械設備運行產生的高分貝噪音和振動,可能導致聽力損傷、神經系統疾病等。8.1.4物理因素礦山作業中的物理因素,如高溫、高濕、寒冷等,可引發中暑、凍傷等職業病。8.1.5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可能導致傳染病等疾病。8.2礦山職業健康監護8.2.1職業健康檢查對礦山從業人員進行定期職業健康檢查,了解其健康狀況,早期發覺職業病。8.2.2職業病診斷與治療對疑似職業病者進行診斷,確診后及時給予治療,防止病情惡化。8.2.3職業健康培訓加強礦山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培訓,提高其職業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8.3礦山職業危害防護措施8.3.1工程防護措施(1)采用濕式作業、密閉作業等降低粉塵濃度;(2)通風排毒,降低有毒氣體濃度;(3)采用隔聲、吸聲、消聲等措施降低噪音和振動;(4)改善作業環境,如降溫、除濕等。8.3.2個體防護措施(1)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防塵口罩、防毒面具、耳塞等;(2)指導從業人員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3)建立完善的個人防護用品管理制度。8.3.3管理防護措施(1)制定職業危害防治制度,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2)加強職業衛生監測,定期檢查職業危害因素;(3)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管理;(4)落實職業病報告制度,及時上報職業病病例。第9章礦山應急救援與處理9.1礦山應急救援體系9.1.1應急救援組織架構本章節主要介紹礦山應急救援的組織架構,包括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公室、現場指揮部等,并對各級職責進行明確。9.1.2應急預案制定與修訂詳細闡述礦山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流程,包括預案編制、審批、發布、實施、修訂等環節。9.1.3應急資源保障論述礦山應急救援所需的資源保障,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方面的保障措施。9.1.4應急培訓與演練介紹礦山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的內容、方式、頻率等,以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急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9.2礦山應急預案9.2.1預警與信息報告闡述預警機制的建立,包括監測、預警、信息報告等環節,保證信息的及時、準確、全面。9.2.2應急響應詳細介紹發生后的應急響應程序,包括應急啟動、救援隊伍集結、救援措施實施等。9.2.3現場救援與指揮論述現場救援的組織、協調、指揮工作,包括救援隊伍的任務分配、救援方法、安全防護等。9.2.4應急救援保障措施從人員、物資、交通、通信等方面,提出應急救援的保障措施。9.3礦山處理與調查9.3.1處理原則與程序闡述礦山處理的原則,包括迅速、科學、依法、公開等,并介紹處理的程序。9.3.2現場處理詳細描述現場處理的方法、步驟,包括現場保護、救援、清理等。9.3.3調查與分析論述調查的組織、調查內容、分析方法等,為預防提供依據。9.3.4處理結果的公布與落實闡述處理結果的公布程序和范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