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B44

DB1304

邯鄲市地方標準

DB1304/T416—2022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

2022-12-29發布2022-12-30實施

邯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1304/T41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I.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I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

規則起草。

本文件由雞澤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岀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北蕾邦種業有限公司、河北省辣椒產業技術研究院、雞澤縣農業農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麗萍、趙棟、王星、邢少申、宋聰光、張現叢、代信英、楊美利、王莉瑛、

杜會平、逄君賢、高慧芳。

I

DB1304/T416—2022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小麥套種羊角椒裁培的術語和定義、環境條件、套種模式、小麥栽培、羊角椒裁培、

病蟲草害防治方法、收獲等。

本文件適用于小麥套種羊角椒生產。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095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

GB4455-2006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16715.3瓜菜作物種子第3部分:茄果類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T2118蔬菜育苗基質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套種

在前季作物生長中后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

3.2共生期

前茬作物與后茬作物在田間共同生長的時期,單位為天。

4環境條件

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土層深厚疏松、適宜機械化作業的沙壤、壤土、輕黏土地塊,且不與茄

科作物連作。種植環境條件符合GB3095、GB5084和GB15618等的要求。

5套種方式

1

DB1304/T416—2022

小麥于10月下旬播種時,預留好辣椒種植行,預留原則為兩畦小麥加中間預留行總寬度不超過常

用小麥收割機作業寬度。一般每0.7~0.75m種植小麥4~5行,預留0.6m~0.7m種植羊角椒2行。4

月下旬至5月上旬,羊角椒在預留行內定植。

6小麥栽培

6.1品種選擇

選擇本地區主栽的高產、優質、抗病、抗倒伏小麥品種蕾麥118。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的要求。

6.2整地施肥

播前深耕土地,要求地面平整,根據小麥生育后期的需肥規律,重視底肥施用,施足底肥,一般毎

667㎡施生物有機肥100kg、氮磷鉀(18-18-9)三元復合肥40kg~50kg作為基肥,同時設置好預留種

植行。肥料的施用符合NY/T496的規定。

6.3播種

小麥于10月下旬播種,播種量為10kg/667㎡?12kg/667㎡。播后鎮壓,增加保水抗凍能力。

6.4田間管理

6.4.1合理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小麥在3葉以前施用壯蘗肥,毎667㎡施尿素5kg左右;3月下旬結合澆灌

返青水毎667㎡施尿素15kg;4月上旬和小麥挑旗后期有個別出穗時,結合“一噴三防”噴施葉面肥各

一次,毎667㎡噴施磷酸二氫鉀100g~150g。肥料的施用符合NY/T496的規定。

6.4.2合理灌溉

在冬前、返青、抽穗、灌漿等不同時期要及時引水灌溉,以提供充足水分。冬前澆凍水,在夜凍日

消時,為最佳澆水時間。

6.4.3適時收割

一般于6月10日左右在小麥蠟熟中期進行收割,盡量減少麥穗落籽數量。收割時避免對羊角椒植

株的損傷。

7羊角椒栽培

7.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高產早熟的羊角椒品種“蕾椒1號”。種子質量符合GB16715.3的規定。

7.2種子處理

每667㎡用種量50g,播種前2d~3d充分曬種,然后浸種8h?10h,再用1000倍高錳酸鉀浸種15

min?20min,用清水淸洗2?3遍后播種。包衣種子和丸粒化種子直接播種。

7.3播種前準備

2

DB1304/T416—2022

4月中旬進行整理土地。中等肥力地塊,一般每667㎡施腐熟農家肥1000kg或商品有機肥50kg、

硫酸鉀復合肥40kg、尿素7.5kg、硫酸鋅1kg,與小麥追肥合二為一施入,滿足共生期肥力需要。肥料

的施用符合NY/T496的規定。

7.4播種

7.4.1機械化種植

采用辣椒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技術。在4月下旬5cm下地溫超過15℃時,使用機械化精量播種,

每667㎡用種量40~50g。辣椒種子用編繩機編好,每段25cm~30cm,每穴3粒,播種深度1.0cm~2.0cm,

行距25cm~30cm,每壟2行。滴灌帶平整鋪設在地膜下2行辣椒中間,機械化一次完成鋪設滴灌帶、

播種、覆土、覆膜。薄膜使用符合GB4455-2006的規定。

7.4.2常規種植

3月下旬到4月上旬進行穴盤育苗或者在苗床上育苗,也可用小工棚進行育苗。穴盤基質育苗,在

穴孔中間壓深約1cm的播種穴,視種子質量每孔播1?2粒,播后覆蓋基質或蛭石,擺到育苗棚中;苗

床育苗,每667㎡苗床占地10㎡~15㎡,用種量40g~50g左右,澆足底水,將處理過的種子拌細土

均勻撤播,播后覆蓋1cm左右厚的過篩細土,然后覆膜。保持土壤或基質濕潤,含水量50%?60%,根據

苗情噴0.1%的尿素或磷酸二氧鉀2?3次,幼苗缺水時可在晴天上午適量澆水,苗齡掌握在50d左右,

定植前5d?7d,撤去覆蓋物,進行煉苗。薄膜使用符合GB4455-2006的規定。

7.5定植

7.5.1機播后定植

機播后10d~15d即可出苗,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由于每穴的播種量有3~5粒,一般不會出現缺苗

現象。當幼苗長到8cm~10cm時定植,每穴留苗1株,每畝栽3500株~4500株。

7.5.2常規種植后定植

人工育苗50d左右,約5月末,當10cm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選擇晴天移栽。幼苗長至8片葉后

為定植適期。開穴種植,以不埋住子葉為宜,預留行內栽2行,株距15cm~20cm,單株栽培,栽后及

時澆定植水。

7.6田間管理

7.6.1補苗、中耕和培土

發現缺苗斷壟及時補苗。特別是6月10日小麥收獲后,對收割機壓壞的辣椒苗,應立即進行補栽。

緩苗后淺中耕,盡量不傷根系,遇旱澆水后或雨后及時中耕,開花結果期進行中耕除草,結果盛期中耕

培土防倒伏。

7.6.2打頂

當植株長到16片?18片葉左右,可根據品種生長特性打頂。

7.6.3肥水管理

7.6.3.1苗期管理

緩苗后至開花前,肥水以控為主,防止徒長,土壤持水量一殷維持在50%?60%,干旱時可澆小水。

3

DB1304/T416—2022

7.6.3.2保花保果

開花盛期,葉面噴施0.2%硼砂、0.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鋅混合溶液。肥料的施用符合NY/T496

的規定。

7.6.3.3結果期管理

座果后,保持土壤持水量在60%?80%。澆水時配合追肥,每667㎡施氮、磷、鉀各15%的復合肥10kg

?15kg。肥料的施用符合NY/T496的規定。

7.6.3.4成熟期管理

轉色后,控制田間持水量在10%?60%,以防植株貪青晚熟。

7.6.3.5推廣應用辣椒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技術。

膜下滴灌是將地膜栽培與滴灌技術有機結合,通過地膜覆蓋減少地表蒸發,實現節水、節肥的目的。

可將肥料利用率提高到60%,減少施用肥料20%以上;根據墑情和天氣變化,一般每隔15天左右滴1次

水,結合水溶肥2kg~3kg,每畝滴灌20m3~25m3,全生育期灌水4次~7次。

8收獲與晾曬

釆收標準:椒角顏色深紅、角變軟、角尖皺。一般在10月20日左右霜降前,85%以上果實轉色時

一次性拔棵收獲,推廣使用機械化采收。進行晾曬,自然風干,分級摘椒出售;也可根據天氣情況烘干

銷售。

9病蟲草害防治

9.1病蟲草害種類

小麥主要病害有銹病、赤霉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麥二叉蚜、禾谷縊管蚜、麥長管蚜、小麥葉

峰、麥紅吸漿蟲等;田間雜草主要有野燕麥、薺菜、蒼耳、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羊角椒主

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青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

棉鈴蟲、煙青蟲、白粉虱等。

9.2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

用“化學防治”。

9.3防治方法

9.3.1農業防治

宜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制度,與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培育壯苗,科學施肥。

9.3.2生物防治

宜使用害蟲天敵、病毒制劑、植物源農藥、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9.3.3物理防治

4

DB1304/T416—2022

利用頻振殺蟲燈誘殺棉鈴蟲、煙青蟲;采用黃板或黃皿誘殺白粉虱、蚜蟲。

9.3.4化學防治

9.3.4.1小麥“一噴三防”

4月上旬首次噴施,每667㎡用多效唑25g~30g、0.01%云苔素10g~15g、磷酸二氫鉀100g、吡蟲

啉2g、阿微菌素0.2g、高效氯氟氰3g、嘧菌酯7.5g、笨醚甲唑10g~15g;當小麥挑旗后期有個別出

穗時,第二次噴施,每667㎡用戊唑醇15g~20g、噻蟲嗪2g、高效氯氟氰3g、0.01%云苔素10g~15g、

嘧菌酯7.5g、磷酸二氫鉀100g~150g、硼酸20g~30g。農藥使用按照GB/T8321的規定執行,注意交

替施藥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9.3.4.2參照表A.1和表B.1防治

辣椒參照表A.1的方法進行防治,定苗后要酌情打藥,防治薊馬、炭疽病等病蟲害;小麥也可參照

表B.1的方法進行防治。農藥使用按照GB/T8321的規定執行,注意交替施藥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10栽培檔案

建立小麥套種羊角淑技術檔案。記錄種子來源、播種日期、育苗時間、定植日期、肥料、農藥使用

等整個育苗和栽培的各個生產環節,發現產品質量問題時,便于追溯。檔案保留3年以上.以備查閱。

5

DB1304/T416—2022

A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羊角椒病蟲害防治方法

安全間隔期

防治對象農藥使用方法

/d

64%噁霉靈+甲霜靈500倍噴霧

猝倒病

50%烯酰嗎啉1000倍噴霧

立枯病

72.2%霜霉威水劑800倍噴霧

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液噴霧

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劑1000倍液噴霧

疫病34%氟啶?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

72%霜脲?錳鋅水分散劑1000倍液噴霧

30%苯甲?吡唑酯1000倍液噴霧

炭疽病70%苯甲?醚鮮胺1000倍液噴霧

40%二氰?吡唑脂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

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噴霧

青枯病

33.5%喹啉銅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

72%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噴霧

20%嗎呱?乙酸銅1000倍液噴霧

8%寧南霉素1500倍液噴霧

病毒病50%氯溴異氰尿酸500倍液噴霧

1%香菇多糖水劑800倍液噴霧

氨基寡糖

蚜蟲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2000倍噴霧

粉虱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劑5000倍噴霧

薊馬240/升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倍噴霧

菜青蟲

4.2%甲維鹽.高氯懸浮劑1000倍噴霧

小菜蛾

15%氯蟲.甲維鹽2000倍噴霧

棉鈴蟲

20%四唑蟲酰胺懸浮劑3000倍噴霧

10%溴蟲氟笨雙酰胺4000倍噴霧

6

DB1304/T416—2022

1.8%阿維菌素

2000倍液噴霧

20%噠螨靈

紅蜘蛛1000倍液噴霧

34%螺螨酯懸浮劑

茶黃螨3000倍液噴施

11%乙螨唑懸浮劑

5000倍液噴施

7

DB1304/T416—2022

BB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小麥病蟲害防治方法

類型防治對象發生時期防治方法

始花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0%

多菌靈鹽酸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

小麥苗期至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5d~7d防治一次;小麥生

赤霉病成熟期長中后期,每667㎡可選用25%氰烯菌脂懸浮劑

100ml~2O0ml,或40%戊唑。咪酰胺水乳劑20ml~

25ml,兌水30kg~45kg細霧噴施。

病害

用種子質量0.2%~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

根腐病小麥穂期劑拌種,用50%退菌特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100倍液浸種24h~36h,成株期噴灑70%代森錳鋅

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液。

小麥苗期、噴施20%三哇酮乳油1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

銹病

成熟期2000倍液,隔10d~20d噴施一次,防治1~2次。

小麥苗期至

蚜蟲選用l5%氯氟?吡蟲啉劑或22%噻蟲?高氯氟懸浮

成熟期

劑2000倍液。

蟲害

吸漿蟲小麥抽穂期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異硫磷乳油于成蟲

羽化期噴霧或熏蒸。

草害雜草苗后每667㎡用30g/L甲基二磺硫隆油懸浮劑

25ml~30mL兌水30kg噴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DB1304/T41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I.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I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

規則起草。

本文件由雞澤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岀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北蕾邦種業有限公司、河北省辣椒產業技術研究院、雞澤縣農業農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麗萍、趙棟、王星、邢少申、宋聰光、張現叢、代信英、楊美利、王莉瑛、

杜會平、逄君賢、高慧芳。

I

DB1304/T416—2022

小麥套種羊角椒栽培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小麥套種羊角椒裁培的術語和定義、環境條件、套種模式、小麥栽培、羊角椒裁培、

病蟲草害防治方法、收獲等。

本文件適用于小麥套種羊角椒生產。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095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

GB4455-2006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16715.3瓜菜作物種子第3部分:茄果類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T2118蔬菜育苗基質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套種

在前季作物生長中后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

3.2共生期

前茬作物與后茬作物在田間共同生長的時期,單位為天。

4環境條件

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土層深厚疏松、適宜機械化作業的沙壤、壤土、輕黏土地塊,且不與茄

科作物連作。種植環境條件符合GB3095、GB5084和GB15618等的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