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工作指南TOC\o"1-2"\h\u26249第1章電信詐騙概述 3296521.1電信詐騙的定義與特點 3112811.2電信詐騙的類型與演變 445881.3電信詐騙的危害與影響 426580第2章電信詐騙的法律法規 5302482.1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5265532.2法律責任與刑罰 559632.3打擊電信詐騙的政策措施 611763第3章電信詐騙的防范策略 690473.1防范意識培養 6232363.1.1加強宣傳教育 6252503.1.2提高個人防范意識 686443.1.3家庭、單位共同防范 6318993.2常見詐騙手段識別 736043.2.1冒充熟人或公檢法機關 7295973.2.2假冒銀行、支付平臺 7136583.2.3投資理財詐騙 762783.2.4網絡購物、兼職詐騙 7142133.3信息保護與隱私安全 7317323.3.1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765523.3.2謹慎使用公共WiFi 7210603.3.3定期檢查賬號安全 7153943.3.4軟件安全防護 710454第4章電信詐騙的技術手段 7291834.1詐騙電話識別技術 7322894.1.1語音識別技術 888574.1.2話術識別技術 870544.1.3黑名單技術 8314294.2網絡詐騙防范技術 8182504.2.1釣魚網站識別技術 825404.2.2釣魚郵件識別技術 8218574.2.3惡意軟件防范技術 8217994.3新型詐騙手段應對 868724.3.1社交工程詐騙防范 8308264.3.2虛擬貨幣詐騙防范 868374.3.3技術應對新型詐騙 828160第5章銀行卡與支付安全 9174185.1銀行卡信息保護 958545.1.1加強銀行卡信息安全管理 944735.1.2提高持卡人安全意識 9129535.1.3銀行卡風險監測與處置 976345.2網絡支付風險防范 9112705.2.1網絡支付安全措施 978725.2.2用戶身份驗證 919875.2.3異常交易監測與處置 9321485.3冒名開戶與盜刷防范 10277185.3.1冒名開戶防范 10183515.3.2盜刷防范 10141155.3.3用戶安全教育 1015146第6章公安機關打擊電信詐騙工作 10290866.1電信詐騙案件偵破流程 1065546.1.1受理案件 10181266.1.2立案偵查 10312756.1.3摸排線索 10286346.1.4采取措施 10239146.1.5破案收網 10284386.1.6案件審理 1162536.2跨區域協作與打擊 11309846.2.1建立協作機制 1167226.2.2信息共享 1188676.2.3聯合行動 11260566.2.4技術支持 11261596.3案件預防與宣傳 11111066.3.1加強宣傳 11237496.3.2發布預警信息 1123336.3.3開展專項治理 11143986.3.4加強重點人群防范 11279796.3.5建立舉報獎勵制度 1110760第7章部門與社會組織協同作戰 11139757.1部門間協作機制 1113477.1.1建立跨部門協調機構 12179557.1.2制定聯合行動方案 1279457.1.3定期召開聯席會議 1269617.1.4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12178857.2社會組織參與打擊電信詐騙 1234207.2.1民間團體宣傳與教育 12126817.2.2企業參與防范工作 1285697.2.3社會組織協助偵查 1258767.3公眾監督與舉報 1257777.3.1建立舉報獎勵制度 12101767.3.2多渠道接收舉報 12295877.3.3保護舉報人權益 13173197.3.4加強輿論監督 1325520第8章企業防范與打擊電信詐騙 1345958.1電信運營商的責任與措施 13241928.1.1加強用戶身份驗證 13111428.1.2監測異常通信行為 13169908.1.3強化技術手段 135858.1.4宣傳教育與培訓 13313938.2互聯網企業的角色與任務 13227868.2.1加強平臺管理 13226798.2.2技術防范與打擊 13304278.2.3用戶教育與提示 14157348.3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防范措施 14235858.3.1加強賬戶管理 14257498.3.2客戶教育與風險提示 14107628.3.3內部管理與培訓 14227008.3.4合作與信息共享 1415735第9章境外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 14133009.1境外電信詐騙的特點與趨勢 14156379.2國際合作與打擊 1526479.3防范境外詐騙的對策與建議 157505第10章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的未來發展 16565110.1技術創新與運用 162890710.1.1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電信詐騙識別與預警中的應用,提高識別準確率和預警速度。 161702010.1.2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詐騙電話、短信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為打擊電信詐騙提供數據支撐。 162129910.1.3推廣安全認證技術,如生物識別、區塊鏈等,提高用戶賬戶安全性。 161990110.1.4加強網絡安全防護,提高網絡系統的抗攻擊能力,防止詐騙信息傳播。 162489310.2法規制度完善 161685010.2.1完善電信詐騙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立法層級,加大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懲處力度。 16858110.2.2明確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在防范和打擊電信詐騙中的責任與義務,強化監管。 161792910.2.3加強部門間的協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機制,提高執法效率。 163016810.2.4推動國際立法合作,加強跨境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法律支持。 16557710.3社會共治與全民防范意識提升 162087310.3.1加強電信詐騙防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防范意識,讓群眾了解詐騙手段,避免上當受騙。 16371010.3.2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工作,如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 173230610.3.3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積極舉報電信詐騙犯罪。 17558010.3.4加強與媒體的協作,及時發布電信詐騙預警信息,提高社會關注度。 17第1章電信詐騙概述1.1電信詐騙的定義與特點電信詐騙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互聯網、短信等電信通訊工具,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其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詐騙手段多樣:電信詐騙手段不斷演變,包括虛假中獎、假冒公檢法、投資理財、虛假購物等,形式各異,令人防不勝防。(2)詐騙目標廣泛:電信詐騙的目標群體包括各個年齡段、職業和地域,具有廣泛性。(3)隱蔽性強:電信詐騙往往采用虛擬號碼、改號軟件等技術手段,使得受害者難以追蹤犯罪分子。(4)犯罪成本低: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只需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即可實施詐騙,犯罪成本較低。(5)社會危害性大:電信詐騙不僅給受害者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引發家庭矛盾、社會不安等問題。1.2電信詐騙的類型與演變電信詐騙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虛假中獎詐騙:通知受害者中了大獎,要求先支付稅費、手續費等費用。(2)冒充公檢法詐騙:假冒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涉嫌犯罪為由,要求受害者配合調查并轉賬。(3)投資理財詐騙:推薦虛假的投資項目,承諾高額回報,誘導受害者投資。(4)虛假購物詐騙:通過虛假的購物網站或社交媒體,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并支付款項??萍嫉陌l展和人們防騙意識的提高,電信詐騙手段也在不斷演變,如:(1)技術手段升級:犯罪分子利用改號軟件、虛擬號碼等技術手段,提高詐騙成功率。(2)精準詐騙:犯罪分子通過購買、盜取個人信息,實施精準詐騙。(3)跨境作案:電信詐騙犯罪團伙跨國作案,逃避我國警方打擊。1.3電信詐騙的危害與影響電信詐騙給受害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和影響:(1)經濟損失:電信詐騙導致受害者財產損失,甚至背上巨額債務。(2)心理創傷:電信詐騙給受害者帶來心理壓力,甚至引發抑郁、自殺等嚴重后果。(3)社會不安: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破壞社會治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4)家庭矛盾:電信詐騙可能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破裂,引發家庭矛盾。(5)影響國家形象: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的猖獗,損害國家形象,影響國際交往。第2章電信詐騙的法律法規2.1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我國針對電信詐騙的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層面:(1)憲法層面:我國《憲法》第18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2)刑法層面:我國《刑法》第266條規定了詐騙罪,電信詐騙行為可根據此條款進行定罪處罰。(3)行政法層面: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法律法規,對電信詐騙行為進行約束和處罰。(4)部門規章層面:如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制定的《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和防范工作進行了具體規定。2.2法律責任與刑罰電信詐騙行為的法律責任與刑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66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2)行政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對電信詐騙行為采取行政處罰措施,如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3)民事責任:電信詐騙行為給受害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2.3打擊電信詐騙的政策措施為了有效打擊電信詐騙,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完善立法:加強電信詐騙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提高立法層級,為打擊電信詐騙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加強執法:加大電信詐騙案件的偵破力度,提高打擊電信詐騙的執法效能。(3)部門協同: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聯合公安機關、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等部門共同打擊電信詐騙。(4)宣傳防范:開展電信詐騙防范知識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和能力。(5)技術手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對電信詐騙行為的監測、預警和打擊。(6)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刑警組織等國際機構以及各國警方的合作,共同打擊跨國電信詐騙犯罪。第3章電信詐騙的防范策略為了有效應對電信詐騙,提高公眾的防騙意識與能力,本章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電信詐騙的防范策略:防范意識培養、常見詐騙手段識別以及信息保護與隱私安全。3.1防范意識培養3.1.1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廣泛、深入的電信詐騙防范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對電信詐騙的認識和警惕性。通過媒體報道、專題講座、網絡宣傳等多種形式,普及防范知識。3.1.2提高個人防范意識個人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對于陌生電話、短信、網絡信息等保持警惕,不輕信、不透露個人信息,遇到可疑情況及時報警。3.1.3家庭、單位共同防范家庭、單位應共同參與防范電信詐騙,加強內部培訓,提高防范意識,形成良好的防騙氛圍。3.2常見詐騙手段識別3.2.1冒充熟人或公檢法機關遇到自稱是親朋好友、公檢法機關的電話,要求匯款或提供個人信息時,應仔細核實對方身份,切勿輕信。3.2.2假冒銀行、支付平臺對于聲稱銀行、支付平臺的工作人員,要求提供驗證碼、密碼等信息的情況,應保持警惕,及時與官方客服核實。3.2.3投資理財詐騙對于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理財項目,要謹慎對待,避免盲目投資。了解投資理財知識,提高識別詐騙的能力。3.2.4網絡購物、兼職詐騙在網購時,選擇正規平臺和商家,謹慎對待退款、中獎等信息;對于網絡兼職,要辨別真假,避免泄露個人信息。3.3信息保護與隱私安全3.3.1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銀行賬戶等,防止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3.3.2謹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WiFi環境下進行網上支付、登錄敏感賬戶等操作,防止信息泄露。3.3.3定期檢查賬號安全定期檢查銀行、支付平臺等賬號的安全設置,設置復雜的密碼,并定期更換。3.3.4軟件安全防護在手機、電腦等設備上安裝正規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及時更新操作系統和軟件,防止被惡意軟件侵入。通過以上策略,我們可以有效提高電信詐騙的防范能力,降低受騙風險。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加強自我保護,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第4章電信詐騙的技術手段4.1詐騙電話識別技術4.1.1語音識別技術詐騙電話識別技術中,語音識別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分析詐騙電話的語音特征,如語速、語調、音色等,可實現對詐騙電話的識別與預警。4.1.2話術識別技術話術識別技術是針對詐騙電話中常用話術進行識別的方法。通過構建詐騙話術庫,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對詐騙電話的自動識別。4.1.3黑名單技術黑名單技術是通過收集已知的詐騙電話號碼,建立黑名單庫,實現對詐騙電話的實時攔截。4.2網絡詐騙防范技術4.2.1釣魚網站識別技術釣魚網站識別技術主要通過分析網站URL、頁面內容、網站證書等信息,識別出釣魚網站并給出預警。4.2.2釣魚郵件識別技術釣魚郵件識別技術通過分析郵件主題、發件人、郵件內容等特征,結合機器學習算法,實現對釣魚郵件的識別和攔截。4.2.3惡意軟件防范技術惡意軟件防范技術主要包括病毒查殺、系統加固、漏洞修復等方面,防止詐騙分子通過惡意軟件實施詐騙。4.3新型詐騙手段應對4.3.1社交工程詐騙防范針對社交工程詐騙,提高用戶的安全意識是關鍵。通過技術手段識別詐騙分子使用的社交工程技巧,提前進行預警和防范。4.3.2虛擬貨幣詐騙防范針對虛擬貨幣詐騙,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監管,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交易,打擊詐騙行為。4.3.3技術應對新型詐騙電信詐騙手段的不斷升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詐騙防范成為必然趨勢。通過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新型詐騙手段的快速識別和應對。第5章銀行卡與支付安全5.1銀行卡信息保護5.1.1加強銀行卡信息安全管理設立專門部門負責銀行卡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銀行卡信息保護制度,規范信息收集、使用、存儲、傳輸和銷毀等環節;對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保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不被泄露。5.1.2提高持卡人安全意識加強對持卡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其識別詐騙、防范風險的能力;告知持卡人妥善保管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鼓勵持卡人定期修改密碼,避免使用簡單、易被猜測的密碼。5.1.3銀行卡風險監測與處置建立銀行卡風險監測系統,實時監控銀行卡異常交易;對可疑交易進行預警,及時與持卡人核實交易真實性;對確認的詐騙交易,立即采取措施,如臨時凍結賬戶、緊急止付等。5.2網絡支付風險防范5.2.1網絡支付安全措施加強網絡支付平臺的安全防護,防范黑客攻擊、病毒入侵等安全風險;引入先進的加密技術,保證支付過程中敏感信息的安全;實施支付限額、短信驗證碼等安全措施,降低支付風險。5.2.2用戶身份驗證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如密碼、短信驗證碼、生物識別等;強化對用戶身份的審核,防止冒用他人身份進行支付;定期對用戶身份進行重新驗證,保證身份信息的準確性。5.2.3異常交易監測與處置建立異常交易監測系統,實時監控網絡支付交易;對可疑交易進行預警,及時與用戶核實交易真實性;對確認的詐騙交易,采取緊急止付、臨時凍結賬戶等措施。5.3冒名開戶與盜刷防范5.3.1冒名開戶防范加強用戶身份審核,保證開戶申請人與身份證明文件一致;引入生物識別技術,提高身份驗證準確性;定期對開戶資料進行復核,發覺冒名開戶行為及時處置。5.3.2盜刷防范加強銀行卡、支付設備的安全防護,防止被植入惡意程序;告知用戶在公共網絡環境下避免使用銀行卡、支付賬號等重要信息;完善盜刷風險監測機制,快速響應并處置盜刷事件。5.3.3用戶安全教育定期開展用戶安全教育,提高用戶識別詐騙、防范風險的能力;教育用戶妥善保管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引導用戶及時關注銀行、支付平臺發布的風險提示,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第6章公安機關打擊電信詐騙工作6.1電信詐騙案件偵破流程6.1.1受理案件公安機關接到電信詐騙報案后,應及時受理,詳細詢問受害人的受騙過程,收集相關證據,為偵破工作打下基礎。6.1.2立案偵查根據受害人的報案材料,公安機關應當對涉嫌電信詐騙的案件進行立案偵查。偵查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對詐騙電話、短信、網絡等進行追蹤溯源。6.1.3摸排線索通過偵查手段,對涉案人員、資金流向、通訊工具等進行全面排查,逐步鎖定犯罪嫌疑人。6.1.4采取措施對已鎖定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應采取傳喚、拘留、逮捕等措施,及時制止犯罪行為。6.1.5破案收網在掌握充分證據的前提下,組織警力實施抓捕行動,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6.1.6案件審理將犯罪嫌疑人移交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6.2跨區域協作與打擊6.2.1建立協作機制公安機關應與各地警方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6.2.2信息共享各地公安機關應將掌握的電信詐騙犯罪線索、手段、案例等信息及時進行共享,提高防范和打擊電信詐騙的針對性。6.2.3聯合行動針對跨區域電信詐騙案件,組織多地警方聯合行動,共同偵破案件。6.2.4技術支持充分利用公安部門的科技手段,為跨區域打擊電信詐騙提供技術支持。6.3案件預防與宣傳6.3.1加強宣傳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社區等多種渠道,廣泛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6.3.2發布預警信息根據電信詐騙案件的特點和趨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群眾注意防范。6.3.3開展專項治理針對電信詐騙高發區域和時段,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擠壓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間。6.3.4加強重點人群防范針對老年人、學生等易受騙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防范教育和宣傳活動。6.3.5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積極舉報電信詐騙犯罪線索,對舉報人給予適當獎勵,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第7章部門與社會組織協同作戰7.1部門間協作機制為了有效防范與打擊電信詐騙,部門需建立高效的協作機制,形成合力。以下為關鍵協作措施:7.1.1建立跨部門協調機構成立專門的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各部門工作,保證信息共享、資源整合、行動一致。7.1.2制定聯合行動方案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制定聯合行動方案,明確各自任務和協作流程,提高打擊電信詐騙的針對性。7.1.3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定期召開部門間聯席會議,總結工作經驗,分析存在問題,調整協作策略,保證工作持續推進。7.1.4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搭建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案件線索、偵查數據、防范措施等信息實時共享,提高工作效率。7.2社會組織參與打擊電信詐騙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工作,發揮其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7.2.1民間團體宣傳與教育鼓勵民間團體開展電信詐騙防范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7.2.2企業參與防范工作加強與電信、銀行等企業合作,利用技術手段,共同防范電信詐騙。7.2.3社會組織協助偵查鼓勵社會組織提供線索,協助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工作,形成合力。7.3公眾監督與舉報公眾監督與舉報是防范與打擊電信詐騙的重要手段,以下為相關措施:7.3.1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設立舉報獎勵基金,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電信詐騙線索舉報,對舉報人予以獎勵。7.3.2多渠道接收舉報通過電話、網絡、信函等多種方式,方便公眾舉報電信詐騙行為。7.3.3保護舉報人權益嚴格保密舉報人信息,保證舉報人的人身安全,防止報復行為。7.3.4加強輿論監督鼓勵新聞媒體對電信詐騙行為進行曝光,提高社會關注度,形成輿論壓力。第8章企業防范與打擊電信詐騙8.1電信運營商的責任與措施電信運營商在防范與打擊電信詐騙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責任。以下是其應采取的措施:8.1.1加強用戶身份驗證(1)嚴格實行實名制登記,保證用戶身份真實可靠;(2)完善用戶身份驗證技術,提高驗證準確性和效率。8.1.2監測異常通信行為(1)建立異常通信行為監測系統,對涉嫌詐騙的電話、短信進行實時監控;(2)對監測到的異常行為進行及時處置,如限制通話、短信功能等。8.1.3強化技術手段(1)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詐騙電話、短信的識別能力;(2)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防止詐騙信息傳播。8.1.4宣傳教育與培訓(1)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活動,提高用戶防范意識;(2)對員工進行防范電信詐騙的培訓,提高其識別和處置能力。8.2互聯網企業的角色與任務互聯網企業在防范與打擊電信詐騙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以下是其應承擔的任務:8.2.1加強平臺管理(1)完善用戶身份驗證機制,保證平臺用戶信息的真實性;(2)加強對涉嫌詐騙信息的審核力度,防止詐騙信息傳播。8.2.2技術防范與打擊(1)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詐騙信息的識別和攔截能力;(2)協助相關部門打擊網絡詐騙犯罪,提供技術支持和線索。8.2.3用戶教育與提示(1)在平臺上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活動,提醒用戶注意安全;(2)設立專門的用戶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處理用戶反饋。8.3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防范措施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防范電信詐騙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以下是其應采取的防范措施:8.3.1加強賬戶管理(1)嚴格執行賬戶實名制,保證客戶身份真實可靠;(2)加強對異常交易的監控,及時發覺并處置涉嫌詐騙的交易。8.3.2客戶教育與風險提示(1)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活動;(2)向客戶提示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客戶防范意識。8.3.3內部管理與培訓(1)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員工的監督和管理;(2)定期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的培訓,提高員工識別和處置能力。8.3.4合作與信息共享(1)與公安、電信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打擊;(2)積極參與防范電信詐騙的行業協會和聯盟,共同提高行業防范水平。第9章境外電信詐騙防范與打擊9.1境外電信詐騙的特點與趨勢境外電信詐騙作為一種新型的犯罪形式,逐漸呈現出以下特點與趨勢:(1)跨國性: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境外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國際電話、互聯網等手段,跨越國界對我國公民實施詐騙。(2)團伙化:境外電信詐騙犯罪團伙通常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分工明確,協作密切,形成完整的詐騙產業鏈。(3)技術性: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如網絡電話、改號軟件等,提高詐騙成功率。(4)多樣化:詐騙手法不斷翻新,涉及投資理財、購物退款、假冒公檢法等多個領域。(5)隱蔽性:境外詐騙犯罪分子利用虛擬身份、跨境作案,給我國警方打擊帶來一定難度。(6)針對性:詐騙分子針對不同受害群體,量身定制詐騙劇本,提高詐騙成功率。9.2國際合作與打擊為有效防范和打擊境外電信詐騙犯罪,我國需要加強以下國際合作:(1)加強國際執法合作:與相關國家警方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打擊跨國電信詐騙犯罪。(2)信息共享:與國際刑警組織、國際反詐騙組織等國際組織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時掌握境外詐騙犯罪動態。(3)聯合行動:開展跨國聯合行動,共同打擊境外電信詐騙犯罪團伙。(4)引渡與遣返:推動簽訂雙邊或多邊引渡條約,將境外詐騙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四月調研考試數學試題
- 廣西玉林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隨堂測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新疆吐魯番地區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課后作業((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大學生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書
- 2025春季學期國家開放大學專科《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一平臺在線形考(作業1至4)試題及答案
- 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模擬題(附參考答案)
- 職業技術學校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24年)
- 2025年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河南省許昌市部分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畜牧養殖技術培訓與職業技能提升項目的開展考核試卷
- 土地旋耕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年山東省應急管理普法知識競賽參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訂餐協議合同協議
- 2025年上半年山東省港口集團限公司應屆大學畢業生招聘573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數學試卷及答案(武漢四調)
- 2025年水務行業化學檢驗員職業技能競賽參考試題(附答案)
- 演出經紀人員資格練習題有參考答案2025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進階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職責與社會責任試題及答案
- 普通高等學校軍事理論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