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針刺傷預防、處理及具體實踐_第1頁
臨床針刺傷預防、處理及具體實踐_第2頁
臨床針刺傷預防、處理及具體實踐_第3頁
臨床針刺傷預防、處理及具體實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針刺傷預防、處理及具體實踐針刺傷1、術語和定義

①針刺傷

needlestickinjury由注射針頭、縫合針、穿刺針等各類醫療銳器造成的皮膚損傷。②血源性傳播疾病

bloodbornediseases通過血液、體液等途徑進行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2、基本要求

應增強職業安全防護意識。

應堅持標準預防原則。

③應遵守針刺傷防護相關職業安全管理制度。

④應遵循針刺傷處理和報告流程。

3、針刺傷的預防

①應在光線充足、明亮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操作。

②應保持操作臺面平整、寬敞,物品有序放置。

③操作前應確保各種用具、輔助用品方便可及。

④操作時應與周圍人員保持安全距離。具體實踐1、標準預防

①術前宜了解患者血源性傳播疾病相關的檢測結果。②進行可能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組織液等)、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的操作時,應按照WS/T311-2023的規定佩戴手套。

③手部皮膚如有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組織液等)、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的操作時,應按照WS/T311-2023的規定佩戴雙層手套。④為有明確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患者進行操作時,應佩戴雙層手套。

2、工具選擇

①宜選擇安全型器具,包括安全型采血針、安全型留置針、安全型輸液港無損傷針、有自動回縮功能的注射器、帶有尖峰保護器等安全裝置的輸液器等。②宜在輸液和注射過程中使用無針系統,包括使用無針的輸液接頭、連接器等。

③應選擇防滲透、防刺穿、貼有警示標識的一次性利器盒。3、規范操作

①手術中傳遞銳器時,應采取無接觸式傳遞。②使用針具后,應避免回套針帽;若必須回套針帽,應單手回套。

③應使用工具拾取掉落的銳器。④對不能主動配合的患者進行有創操作時,宜有他人協助;對躁動患者應在有效控制躁動后實施操作。

4、醫療廢棄物處理

①應將利器盒放置在高度適宜、開口易可見、方便可及的安全位置,保持利器盒直立。

②在將銳器放入利器盒之前,應確認利器盒的規格、開口及填充狀態。

③應將使用后的銳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中,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處理。

④應避免徒手拆卸或二次分揀使用過的銳器。⑤應在盛裝物未超過利器盒最大容量的3/4前及時關閉封口。

5、針刺傷發生后的處理5.1傷口處理

5.1.1應立即取出或移除傷口處的銳器。

5.1.2應在傷口旁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出損傷處的血液。

5.1.3應使用肥皂液等堿性溶液和流動水沖洗,之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傷口,必要時包扎。

5.2報告、登記與反饋

5.2.1傷口處理完成后,應按所在醫療機構管理流程逐級報告。

5.2.2應在事件發生24h內填報職業暴露發生報告表(附錄A)。5.2.3由于設備或工具等原因造成的針刺傷,應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

5.3評估、處理與監測

5.3.1應盡快根據患者的血源性檢測結果、發生暴露的護理人員的免疫狀況等信息評估暴露情況。

5.3.2根據不同血源性病原體的暴露情況,應按照GBZ/T213的規定進行針對性處理。

5.3.3應根據感染性疾病專家建議進行血源性和體征性追蹤監測。總結關注針刺傷的高發人群、高發場所和高發操作,重點加強防護是降低銳器傷的有效措施。1、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意識,使用安全型銳器或針具進行安全操作,讓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形成職業防護的習慣。2、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