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施工監控量測_第1頁
地鐵施工監控量測_第2頁
地鐵施工監控量測_第3頁
地鐵施工監控量測_第4頁
地鐵施工監控量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連地鐵109標段施工監控量測第一章概論1.1國內外地鐵監控量測的意義監控量測技術是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的一項重要保證措施,通過施工現場監測可以掌握固巖的動態變化,指導施工過程順利進行,本文闡述了監控量測的目的、意義、內容及其實施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指出應如何做好監控量測工作。理論上說,監控量測主要是針對初期支護,因為隧道開挖完成后,圍巖本身應力的釋放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隧道二次襯砌是需要初期支護沉降、變形完全穩定之后才開始施做。監控量測的主要作用是保監控量測為圍巖穩定性和支護、襯砌可靠性提供信息、提供二次襯砌合理的施作時間和為施工中調整圍巖級別、修改支護系統設計和變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據。隨著我國各大城市大規模的修建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優勢明顯,是現代化城市交通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地下鐵道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地鐵土建施工中,又分為明挖法施工、暗挖法施工、蓋挖法施工,而監控量測作為必要的手段存在于各個施工過程。明挖法施工過程中,監控量測更是成為了施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地鐵作為一種城市地下工程,在21世紀得到了蓬勃發展,但也涌現了大量的巖土工程技術問題,如城市地下工程引起的地表沉降可能危及周邊建筑物、地下管線安全的問題,地下工程本身的安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關鍵。針對地下工程的特點:地質條件差、周邊環境復雜、結構埋深較大、圍巖穩定性難以判斷,廣州地鐵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建立起一套地鐵監測信息系統,保證了監測數據反饋指導設計與施工的暢通,為解決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技術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監控量測是隧道新奧法施工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監視圍巖和支護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和判斷設計、施工是否正確合理的主要依據,是實現隧道信息化施工的基礎。通過現場監控量測,掌握洞內的施工動態,依靠反饋信息修正設計參數和施工順序,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1.2地鐵塌方事故大連地鐵山東路施工現場附近路面坍塌現場這是6月9日拍攝的路面坍塌事故現場。當日16時許,大連地鐵山東路施工現場附近路面坍塌,出現直徑超過5米的深坑,部分地下管線斷裂。目前,該地區部分路段已被改為單行線,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中。許多建設中的隧道工程不重視監控量測工作的重要性,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此可見監控量測對于地下工程的重要性。第二章工程簡介2.1工程范圍大連地鐵是大連市城市地下鐵路的統稱,大連市地鐵1、2號線于2009年7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于2012年12月全部建成通車,建設總工期3年半。大連市地鐵覆蓋范圍為東起港灣廣場,南到河口,西至紅旗西路,北落姚家。河口站為地鐵1號線與快軌旅順線的換乘站,西安路是兩條地鐵線的換乘站。南關嶺站可以實現讓地鐵線路和國鐵大連北站換乘。其中除姚家車站為半地下站外,其它所有車站均為地下車站。大連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第109合同段包括東海公園站及站后區間、東海新區站、東海公園站-東海新區站區間。2.2東海公園站及站后區間2.2.1工程概況:東海公園站在大連東港地區規劃三橫路與二十縱路交叉口下。設計范圍包括自車站起點里程CK0+329.210至車站終點里程CK0+480.010,總長150.8m。車站中心里程為CK0+404.611。本站為地下單層側式站,總建筑面積9697.3m2。車站共設4出入口。東海公園站為地下一層結構,站臺寬度為3.55m。站臺計算長度中心處軌面高程-2.460m,底板頂面高程-3.070m。車站主體結構尺寸為:車站主體長度158.8m,主體寬度48.7m。車站中心處規劃地面標高為6.390m。本車站長150.8m,區間全長329.210m,基坑開挖深度約為11.50m。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由于本站及站后區間場地開闊且地下無管線,具備放坡條件,故本站圍護結構選擇1:1.2放坡開挖外加旋噴樁止水帷幕。基坑表面噴混凝土厚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配筋為Φ8@150×150。2.2.2周邊環境:東海公園站(含站后區間)主體敷設在規劃三橫路與二十縱路交叉口道路紅線內(規劃道路暫無具體命名),設計建筑現狀區域內為填海空地,無地面建筑。2.3東海新區站2.3.1工程概況:東海新區站在大連東港地區規劃三橫路與十五縱路交叉口下。東海新區站設計范圍包括自車站起點里程CK1+598.610至車站終點里程CK1+749.410總長150.8m。車站中心里程為CK1+674.010。本站為地下單層側式站,總建筑面積9719㎡。車站共設4出入口。東海公園站為地下一層結構,站臺寬度為3.55m。站臺計算長度中心處軌面高程-3.110m,底板頂面高程-3.720m。車站主體結構尺寸為:車站主體長度158.8m,主體寬度48.3m。車站中心處規劃地面標高為5.740m。本車站長158.8m,基坑開挖深度約為11.50m。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由于本站及站后區間場地開闊且地下無管線,具備放坡條件,故本站圍護結構選擇1:1.2放坡開挖外加旋噴樁止水帷幕。基坑表面噴混凝土厚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配筋為Φ8@150×150。2.3.2周邊環境:海新區站車站主體敷設在三橫路與十五縱路交叉口道路紅線內(規劃道路暫無具體命名),設計建筑現狀區域內為填海空地,無地面建筑。2.4東海公園站~東海新區站(區間)2.4.1工程概況:東海公園站~東海新區站區間起訖里程為CK0+480.010~CK1+598.610,區間全長1118.600m。區間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為矩形斷面。正線線間距4.6m,線路縱向從東海公園站出站后以7‰坡度下坡,然后以3.722‰的坡度上坡,隧道最低點位于里程CK1+058.196處。隧道結構底最大埋深10.865m(覆土厚度4.405m)、最小埋深8.43m(覆土厚度1.97m)。區間于CK0+780、CK1+080、CK1+380設施施工聯通門,并于CK1+058.196設泵房。2.4.2周邊環境:東海公園站~東海新區站區間位于大連東港地區規劃地塊三橫的上方,新規劃道路寬60m,站址周邊大都尚未實現規劃,現狀地面為填海區域,周邊暫無地面建筑。2.4.3地下管線2.5工程水文及地質2.5.1工程水文2.5.2工程地質3.1監控量測的目的3.2監控量測的依據和標準3..2.1監控量測依據3.2.2監控量測標準及規范3.2.3監控量測設計原則3.3監控量測的內容和方法3.3.1明挖車站與區間應測項目3.3.2目測內容開挖后對無支護圍巖的目測內容包括:(1)圍巖類型及分布特征,結構面位置和產狀,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和幾何特征、節理裂隙填充物性質和狀態等。(2)開挖工作面的圍巖穩定狀態,頂板有無剝落掉塊現象。(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以及地下水的性質(如顏色、氣味等)。開挖后已支護段的目測內容包括:(1)有無錨桿被拉斷或墊板陷入圍巖內部的現象。(2)噴錨混凝土是否產生裂隙或剝落,特別注意觀察噴錨混凝土的剪切破壞現象。是否有底鼓現象。3.3.3目測異常處理目測觀察中如發現異常現象,需詳細記錄發現的時間和到開挖工作面的距離以及附近監控量測點的各項監控量測數據,并進行圍巖穩定性分析與判斷。周邊地表土體沉降和水平位移1.測點布設對于基坑,其監控量測范圍是1~2倍基坑開挖深度影響范圍內。在基坑長、短邊的中軸線布設觀測主斷面,每斷面6~8個觀測點。在觀測主斷面上,從里向外,按等距離原則布置測點,測點間距一般為沿著基坑的長邊4m。若基坑較長,則沿長邊每25m增設一個觀測斷面。在基坑外,沿基坑長軸方向布設3個觀測斷面,基坑長邊與3個觀測斷面見兩兩相鄰,距離為25m。沿基坑短軸方向,在基坑外部設1個觀測斷面,觀測斷面與基坑短邊的間距為2m。3.3.4監控量測儀器和設備地表沉降采用徠卡Sprinter250M-CN電子精密水準儀進行測量,所用的設備還有銦鋼尺和分層沉降儀等。3.3.5監控量測方法和頻率地面沉降的監控量測方法,即通過監控量測地面的固定測點在不同時間相對于參考點(基點)的標高,求出兩次監控量測的差值,即為該測點的沉降值。監控量測的頻率:基坑開挖期間,基坑開挖深度5m以內時,每兩天1次;開挖深度5~10m時,每天1次;開挖深度10m以上時,每天2次;同時,監測頻率還受底板澆筑時間限制,底板澆筑后7天,每天2次;底板澆筑后7~14天,每天1次;底板澆筑后14~28天,每兩天1次;底板澆筑后28天以上,每三天1次。如出現位移值明顯增大時,應加密監控量測次數。應用表3.2時必須注意以下要點:(1)由位移變化速率到開挖面的距離確定的監控量測頻率,原則上采用監控量測次數多的值。(2)在同一監控量測斷面的各測線或測點,應采用相同的且由最大位移變化速率的測點位置確定的監控量測頻率。(3)位移基本穩定后,仍應以每兩天1次的頻率監控量測一至三周,以確定位移是否最終穩定。(4)在膨脹性圍巖中,位移長期(開挖后兩個月以上)不能收斂時,監控量測要一直繼續進行,直到修建二次模筑襯砌,使位移變化速率不大于1mm/月為止。(5)位移變化速率過大時,在加強初期支護的同時,也應加強監控量測頻率,尤其要重視開挖前后(放炮前后)的監控量測,并觀測此時的動態影響規律。3.3.6觀測條件監控量測的實施,應在水準儀和標尺檢驗合格后方能進行觀測,且應注意以下事項:(1)不得在測站和標尺處有震動時進行觀測。(2)盡量選擇在每天同一時間內進行觀測,選擇在陰天和氣溫變化小的時間內進行觀測;若必須在陽光下進行觀測時,測站應配備測傘。(3)觀測應堅持“四固定”原則,即觀測人員固定、測站固定、測量延續時間固定和施測順序固定。3.3.7地下水位觀測1.測點布設地下水位監測孔,在車站范圍內,通常布設于車站基坑施工范圍外適當距離的四角,縱向跨度較大時,視水文地質條件,適當加密;車站與區間段通常沿縱向每50m布設一處,雙線隧道布設于兩線之間,監測基坑開挖和隧道施工過程中地下水位的變化,以確保基坑邊坡的安全。車站范圍內的水位監測孔可兼做測斜孔,布置方式按車站與區間監控量測施工圖實施。2.監控量測儀器和設備監控量測儀器采用鋼尺水位計,水位監測孔采用XY-100型地質鉆機成孔,孔內設置直徑為φ50mmPVC灰管,管周圍按間距100mm梅花型布置φ5mm濾水孔,外包隔尼龍紗布。3.監控量測方法和頻率監控量測方法:基坑施工過程中土體水位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地基的穩定性。測量時,孔頂管口高程以二等水準聯測求得,管口頂至管內水位的高差由鋼尺水位計測出,由此計算水位標高。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觀測管埋設兩周后并在基坑開挖前作兩次測定,取平均值為其初始值。日常監測值與初始值的差值為其累計變化量,本次與前次測值的差值為其本次變化量。在日常觀測中均記錄觀測開始、結束時間、天氣情況,測讀后按觀測點編號記錄在專用記錄紙上。監控量測的頻率:基坑開挖期間,基坑開挖深度5m以內時,每兩天1次;開挖深度5~10m時,每天1次;開挖深度10m以上時,每天2次;同時,監測頻率還受底板澆筑時間限制,底板澆筑后7天,每天2次;底板澆筑后7~14天,每天1次;底板澆筑后14~28天,每兩天1次;底板澆筑后28天以上,每三天1次。如出現位移值明顯增大時,應加密監控量測次數。3.3.8坡頂沉降和水平位移1.測點布設坡頂水平位移是對基坑放坡開挖階段支護結構頂部的水平變位進行測量,從而進行穩定性評估的監控量測項目。即通過多個測點水平位移的監控量測,勾畫出整個基坑在施工過程中的位移場分布形態。其測點的布設沿高邊坡坡頂縱向15m,15m,坡身25m布設一處,每邊不宜少于3個,且圍護樁頂布置水平豎向測點宜為共同點。2.監控量測儀器和設備監控量測儀器采用徠卡Sprinter250M-CN電子精密水準儀和經緯儀,所用的設備還有銦鋼尺。3.監控量測方法和頻率監控量測方法水準測量法和視準線法。監控量測頻率:基坑開挖期間,基坑開挖深度5m以內時,每兩天1次;開挖深度5~10m時,每天1次;開挖深度10m以上時,每天2次;同時,監測頻率還受底板澆筑時間限制,底板澆筑后7天,每天2次;底板澆筑后7~14天,每天1次;底板澆筑后14~28天,每兩天1次;底板澆筑后28天以上,每三天1次。如出現位移值明顯增大時,應加密監控量測次數。3.3.9基底隆起(回彈)1.測點布設每25m布設一處,基坑內每處設3個觀測點;此外,測點應布設在基坑中央和距坑底邊緣1/4坑底寬度處,以及特征變形點必須布設測點,地質情況復雜時應適當增加測點數。車站與區間測點布置位置按本合同段監控量測施工圖實施。2.監控量測儀器和精度基底隆起采用高精度水準儀和回彈監測標,精度控制在1.0mm。3.監控量測頻率監控量測頻率:基坑開挖期間,基坑開挖深度5m以內時,每兩天1次;開挖深度5~10m時,每天1次;開挖深度10m以上時,每天2次;同時,監測頻率還受底板澆筑時間限制,底板澆筑后7天,每天2次;底板澆筑后7~14天,每天1次;底板澆筑后14~28天,每兩天1次;底板澆筑后28天以上,每三天1次。如出現位移值明顯增大時,應加密監控量測次數。3.4明挖車站與區間宜測項目3.5監控量測報表整理對于需要監控量測的項目,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圍巖壓力等應在每次監控量測后及時按大連市地鐵監控量測報表格式,對數據進行整理,并按要求上報給業主、第三方監測和監理單位,同時作為施工單位工程竣工資料存檔。3.5.1監控量測數據處理在施工期間,監控量測結果除了以報表形式上報相關單位外,監控量測人員還應及時對監控量測結果進行處理分析,及時繪制變位與時間(距離)的關系曲線,并對數據進行回歸,進行變位預測計算。(1)施工過程中,監控量測人員可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將監控量測結果及時繪制成地面沉降、凈空收斂隨時間和距工作面距離的變化關系曲線圖—散點圖。通常,曲線的橫坐標為時間和距工作面的距離,縱坐標為變位值。同時,要注明監控量測結果所對應的施工工序,以便直觀地了解變位隨時供的變化情況,以檢驗各施工階段是否合理。(2)為預測變位趨勢和最終變位值,判斷圍巖和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可根據變位—時間關系曲線(散點圖)的形狀,采用以下一元非線性函數回歸,進行變位趨勢擬合。對數函數:U=A+Bln(l+t);指數函數:u=Ae-B/t式中:u—位移值(mm);A、B—回歸系數;T—量測時間。3.5.2監控量測成果—報表監控量測成果按以下方式反饋給業主、監理與第三方監控等單位:1.日報表日報表給出本次量測的所有測點監控量測數據的直接結果,內容包括:文字性說明以及表格形式給出的本次所有測點的直接監測結果。文字性說明包括:所測測點的范圍、位置、施工情況、最大量測值及速率,相應的管理等級,必要時給予趨勢判別。2.周報表周報表給出本階段內所測測點的所有量測結果,在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給出階段性結論。半月報表是提交給業主、監理及第三方監控單位的重要監控量測成果報表,數據分析的成果將體現在該報表中,將給出時態曲線或分布圖,并進行回歸預測分析。3.月報表月報表結合本月內所有日報表和周報表所測測點的所有量測結果,在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給出階段性結論。月報表是提交給業主、監理及第三方監控單位的重要監控量測成果報表,數據分析的成果將體現在該報表中,將給出時態曲線或分布圖,并進行回歸預測分析。4.總結報告工程結束1個月內提交總結報告。總結報告對測試與監控量測成果進行全面分析、評價,給出基于監控量測成果得出的工程安全性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的最終評估結論。3.6安全合理的沉降控制準則由于目測和監控量測與施工并行實施,這就要求預先確定評價目測和監控量測結果的安全判別基準及與之相應的對策。當監控量測結果不滿足安全判別基準值時,應及時加強支護或改變開挖方式,直至滿足要求為止。3.6.1圍巖穩定性判別準則明挖法施工地鐵基坑監控量測值控制標準根據國內地鐵施工經驗,明挖法施工地鐵基坑監控量測值控制標準,如表3.6.1所示。表3-6-1明挖法施工地鐵基坑監控量測控制標準監控項目控制值(mm0位移速率控制值(mm/d)地面沉降303土體水平位移3533.6.2監控量測反饋信息的分級安全管理為確保地鐵工程施工安全,對安全監控量測和預報需進行認真統籌規劃,避免臨時被動應付。按《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則》(TBJ108—92)的要求,采用三級變形監控量測管理等級指導施工,如表4.2所示。即將變形或應力容許值的1/3作為基準值,將容許值的2/3作為警告值。將警告值和容許值之間稱為警告范圍,實測值落在此范圍,應提出警告,采取施工對策,預防最終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準值之間稱為注意值,實測值落在基準值以下,說明隧道和圍巖是穩定的。表3-6-2三級變形監控量測管理等級表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2Un/3應注意,并加強監控量測ⅠU0>2Un/3應采取加強支護等措施注:U0為實測位移值,Un為容許位移值。3.7監控量測管理體系成立監控量測管理小組,由項目經理及專業監控量測人員組成。針對該合同段監控量測項目的特點,建立由4~5人組成監控量測與信息反饋小組,成員由具有多年從事地下工程施工與監控量測經驗的技術人員組成,組長由具有豐富施工經驗,較高結構分析和計算能力的工程師擔任。監測小組根據監控量測項目分為地面和地下兩個量測小組,各設一名專項負責人,在組長的領導下負責地面和地下的日常監控量測工作、資料整理工作,并及時準確地向業主、監理和第三方監控單位呈報量測成果和預測分析報告。監控量測組織機構如圖5-1所示。監控量測技術組人員構成如表5.1所示。圖圖3-7監控量測組織機構圖表3-7大連市地鐵一期109合同段監控量測技術組人員構成序號姓名職稱/職務主要職責1王勇峰工程師/項目總工負責監控量測總體工作2劉磊工程師/測量組長負責測量工作3吳會軍工程師/監測組長負責監測具體工作4焦揚工程師監控量測的組織、實施5高羽田助理工程師現場量測與數據處理6程柏技術員現場量測與數據處理3.8監控量測相關保證措施3.8.1質量保證措施(1)堅持按計劃、有步驟地按工期進度和實施性監控量測方案進行量測,包括監控量測程序、方法、使用儀器、量測精度、測點布置、量測頻率與周期等。(2)監控量測過程中,保證使用儀器及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嚴格儀器的定期檢驗和校核。(3)保證所監控量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實行監控量測人員觀測數據負責制。(4)設定控制值,采用三級監測管理,當發現監測物理量接近或超過警戒控制值時,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報告,并采取應急補救措施。(5)制定各項監控量測點位的保護措施,定期對使用的基準點或工作基點進行穩定性檢測。(6)各監控量測項目的成果必須保持完整、清晰的量測記錄、圖表、曲線及文字報告,必要時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查。(7)建立監控量測復核制度,確保量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8)在監測過程中,必須遵守相應的測試細則及相應的規范要求。監控量測資料的儲存、計算、管理均采用計算機系統進行。3.8.2安全保證措施 (1)在深基坑內部、車流較密集處等危險區域進行監控測量時,設專人穿著防護服防護。(2)在結構上方等高空進行監控量測時,必須佩帶安全帶,做好高空防護措施。(3)監控量測人員作業時必須注意高出懸掛的電線、電纜等管線,防止碰壞測量儀器,摔傷人員,并穿絕緣鞋。(4)在高位邊坡量測作業時,應采取防滑、放滾落措施,以防人員和儀器設備沿邊坡滑落受傷或受損。(5)在現場作業,除佩戴安全帽外,應注意坑內電纜和其他機具設備,防止掛碰和扎傷等。3.8.3監控量測注意事項(1)儀器安裝前,應檢查儀器是否正常,避免破損儀器埋入洞內,影響量測整體性。(2)掌子面觀測時,發現圍巖嚴重破碎,可將事先劃分好的斷面進行調整,在破碎處增加測試斷面。(3)焊接鋼筋計時,選擇鋼筋計與格柵鋼架的主筋同直徑,且焊接使鋼筋計與主筋同心,防此鋼筋計偏心或受扭而影響元件的使用和讀數的準確性,在沒安裝好鋼支撐或在隧道內安裝時,注意保護好元件。(4)各儀器元件的接線沿固定面或不動物進行走線,以防接線在進行隧道施工時弄壞,同時減少了對施工的干擾;將接線接入固定的鐵箱統一管理時,對各接線接頭一定要編好號作好標記,以便讀數時不混淆。(5)進行數據采集時,所有讀數采集采用多讀幾次,取平均值法,杜絕偶然誤差和人為錯誤。(6)將采集的數據進行及時整理,與先前的數據進行對比,若有較大改變處,及時向業主、監理匯報3.8.4儀器設備及性能主要儀器設備及其性能如表3.8.4所示表3-8-4監控量測儀器設備配置表序號儀器名稱產地讀數精度數量1全站儀瑞士1″2mm+2ppm·1臺2經緯儀國產2″1臺3精密水準儀瑞士0.3mm/km2臺4銦鋼尺國產2把5頻率儀國產1/100(F·S)1臺6鋼尺水位計國產1套8分層沉降儀國產1套監控量測的實施.4.1監測點埋設基本要求監測點的布設位置應按設計要求,既要考慮能準確反映監測對象的變形特征,又要便于應用儀器進行觀測,還要有利于測點的保護。各類測點的布置在時間和空間上應有機結合,當由多項數據共同反應同一個監測部位的變形時,如地表下沉、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的監測點應盡可能布設在同一個斷面上。4.1.1、基準點布設規范(1)豎向變形基準點選擇在變形影響范圍外;(2)基準點埋設穩固;(3)基準點數量應滿足具有檢核條件,不少于3個;(4)基準點埋設形式可分為:A普通水準基點:要有加蓋保護措施、孔內充填混凝土、埋設深度超過凍土深度200mm以上。圖1普通水準基點形式圖(mm)B墻上水準基點圖2墻上水準基點形式圖(mm)4.1.2道路及地表沉降測點沉降點的埋設應按照相關規定要求穿透路面層。為保護測點不受碾壓影響,道路及沉降測點標志采用窖井測點形式,采用人工開挖或鉆具成孔的方式進行埋設,孔內充填砂土。地表測點埋設形式如圖3,實景圖見圖4。道路及地表沉降監測測點應埋設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響人員及車輛通行,同時,測點埋設穩固,做好清晰標記,方便保存。圖3道路及地表測點埋設形式圖(mm)圖4道路及地表測點埋設實景圖(mm)4.1.3管線沉降測點應全面了解地下管線情況,管線密集處應進行探測,不確定時必須先挖探坑槽,弄清地下管線情況,確保地下管線安全為確保監測結果能反映地面沉降的真實情況,沉降點埋設應按照相關規定要求穿透路面層,要求穩固、規范、標識清晰。4.1.4、橋梁墩柱(臺)傾斜測點、建筑物傾斜測點要求埋設穩固、規范、標識清晰。4.1.5樁(墻、坡)頂水平位移測點要求埋設穩固、規范、標識清晰。4.1.6圍護結構樁(墻)體變形測點(1)管底宜與鋼筋籠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鋼筋籠底部,頂部達到地面(或導墻頂)。(2)測斜管與支護結構的鋼筋籠綁扎埋設,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3)測斜管的上下管間應對接良好,無縫隙,接頭處牢固固定、密封。(4)管搬扎時應調正方向,使管內的一對測槽垂直于測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5)封好底部和頂部,保持測斜管的干凈、通暢和平直。做好清晰的標示和可靠的保護措施。4.1.7拱頂沉降監測基準點、拱頂沉降監測點及凈空收斂測點(1)拱頂沉降監測基準點埋設穩固,數量應滿足具有檢核條件,不少于3個。(2)豎井、橫通道、車站及區間正線的收斂、拱頂沉降等監測點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布設、埋設穩固、規范,監測點點位必須有代表性。(3)對監測點(含工作基點)進行統一標識牌標示,內容包括點號、里程、埋設日期等。如有特殊情況,施工單位需要加密布設洞內監測點。4.2其它監測項的監測點布設應按照設計要求及相關規范實施4.2.1監測點布設時間要求施工單位要及時布設監測工作基點及監測點。地表、建構筑物、橋梁、地下管線等的沉降觀測點必須在土建施工及降水影響之前布設,明挖結構的應力、應變觀測、圍護結構變形及暗挖結構的地下各監測點必須隨工程施工同步進行規范布設。4.2.2監測點命名編號基本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監測點點號編制原則》文件執行,各自同類監測點的編號規則應一致多方共測點的編號應統一各監測點在現場應有明顯的標識、標記,包括點號、里程等。4.2.3監測點報驗流程各類型監測點埋設時需監理旁站,埋設完畢后當天,施工單位需告知監理和第三方監測單位測點具備驗收條件,在后兩者接到通知后一天內進行聯合驗收,形成驗點記錄,并三方簽字各保留一份,測點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4.2.4監測點保護基本要求各單位應加強對監測點的保護,出現破壞或損毀應及時通知監理到場,填寫破壞記錄。在原位置或盡量靠近原位置補設測點,并通知監理單位、第三方監測單位三方聯合驗點,取初值,保證測點觀測數據的連續性。監測點破壞登記表見附表3,補設監測點驗收流程見附表4。4.2.5監測過程基本要求各單位應及時采集監測初始值,多方共點的監測初始值應聯合采集,并簽字確認。應按設計文件和監測方案要求的監測頻率進行日常數據的采集和整理,并做好監測記錄,如有疑問,應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及時補測修正數據。4.3監測點實際布置圖4.3.1東海公園站(含站后區間)沉降和水平位移監測點實際布置圖:4.4實地測量地表沉降的方法4.4.1監控量測沉降的儀器采用徠卡Sprinter250M-CN電子精密水準儀:4.4.2測量方法地表沉降一般采用二等水準路線測量,測量工作需要電子水準儀一臺,三腳架一個,3m銦鋼尺兩把,尺墊兩個,最少需要三個人才能進行二等水準測量,兩個人立尺,一個人測量和記錄。測量過程的第一步:是調平水準儀。首先打開三腳架,伸開架腿,讓三角架頂面大概與脖子齊平,這樣保證可以直立著測量,不用彎腰或者敲腳,方便測量同時也減輕疲勞,用腳踩實架腳,讓三角架頂面大致是平的,然后把電子水準儀放在三角架頂面,用三角架上的螺栓和水準儀底座連在一起,之后擰緊。下面要進行的是水準儀調平,觀察水準儀左側圓水準器的氣泡是否居中,一般是不平的,先要進行粗平,調節三角架架腿的長短來進行粗平,看到水準器中的氣泡大致在圓水準器中間的黑色圈圈里,這時粗平基本是結束了,下面要進行的工作是精平,就是精確調平,在底座上面有三個黑色的旋鈕,緩慢調節黑色旋鈕,圓水準器中的氣泡居中,保證無論電子水準儀對著哪個方向,圓水準器中的氣泡始終是居中的。第二步:輸入基準點的高程。水準儀照準的第一個銦鋼尺是立于水準點上的,所以此時打開儀器電源開關,進入程序,進入二等水準測量,再輸入基準點的高程,然后就可以開始測量了。測量時先照準的是立于基準點上的銦鋼尺,先用儀器上的粗瞄對準銦鋼尺,然后調節儀器上的望遠鏡旋鈕使從目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銦鋼尺上的條形碼,然后進行測量,每一站對應的每把尺子測量兩遍,每一站的測量需要保證儀器距離兩把尺子的距離相差不超過0.5m,并且距離不超過50m,每一站測完后儀器都會有提示是否進入下一站,進入下一站之前記錄一下后視監測點的高程,在比較平緩的路線上進行測量時距離可以稍微大一些但一定不能超過50m,在坡度比較大的路線上測量時應盡量使儀器與兩把尺子的距離小一些,因為當兩把尺子所在的點的高程和一起所在的高度的高差大于一定值時,儀器將會提示讀數超限,每一站測量都必須先調平儀器,當兩個相鄰監測點的距離少于100m,一般選取相鄰兩個監測點的中間位置架設儀器,然后用儀器打出與相鄰兩點的距離,看是否相差超過0.5m,測完所有的監測點后,還得反測回基準點,因為二等水準路線是閉合水準路線。4.5實地測量坡頂水平位移的方法4.5.1監控量測水平位移的儀器采用博飛電子精密全站儀:坡頂水平位移采用極坐標法測量,測量工作需要電子全站儀一臺,三腳架一個,棱鏡一個,棱鏡支架一個,最少需要兩個人才能進行極坐標法測量,一個人立尺,一個人測量和記錄。測量過程的第一步:是全站儀對中。首先打開三腳架,伸開架腿,讓三角架頂面大概與肩部齊平,這樣保證可以直立著測量,不用彎腰或者敲腳,方便測量同時也減輕疲勞,三條架腿伸長長度大致一樣,讓三角架頂面大致是平的,然后把電子全站儀放在三角架頂面,用三角架上的螺栓和全站儀底座連在一起,之后擰緊。下面要進行的是全站儀對中,觀察全站儀底座上的目鏡觀看黑色十字絲中心是否與基準點的十字絲中心重合,一般是不重合的,先要抬起一個架腿,眼鏡觀察全站儀目鏡中的十字絲中心是否與基準點的十字絲中心重合,同時前后移動抬起的那個架腿,直到目鏡中的十字絲最接近進基準點的十字絲,然后換其它的架腿繼續對準,對中完成后,進行第二步。第二步進行的是調平,調平之前需要把三個架腳踩實,然后調節三角架架腿的長度進行粗平,看到水準器中的氣泡大致在圓水準器中間的黑色圈圈里,這時粗平基本是結束了,下面要進行的工作是精平,就是精確調平,在底座上面有三個黑色的旋鈕,緩慢調節黑色旋鈕,圓水準器中的氣泡居中,保證無論電子全站儀對著哪個方向,圓水準器中的氣泡始終是居中的。然后再檢查底座目鏡中的十字絲中心與基準點的十字絲重合,若是有一些小偏差的話,可以輕輕松開三腳架與全站儀連接的螺栓,之后前后左右的移動全站儀,直至對中,之后再進行調平,基本上重復一遍后就對中調平了。第三步進行的是把全站儀對準后視點棱鏡的中心。棱鏡支架得提前調平立于后視點十字絲中心,令棱鏡正面正對著全站儀,然后進入儀器中的坐標測量,再輸入后視點和儀器下面的基準點的坐標。然后再測一下后視點的坐標,看看和輸入的后視點坐標是否一樣,若是一樣的話證明可以進行坐標測量了。下面進行坐標測量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碰到三角架,因為全站儀的對中調平還是十分麻煩的,若是不希望重來的話,還是要記住的,用儀器望遠鏡上面的亮十字絲進行粗瞄,然后再上下左右調節望遠鏡十字絲中心對準棱鏡中心,對準后一定要鎖死橫向和豎向旋轉螺旋,按下測量鍵就可以了。在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立棱鏡的那個人每一次必須先調平棱鏡支架,然后把棱鏡對準全站儀,同時也要保證支架上圓水準器的小氣泡居中且支架底下的尖端一定要立在水平位移點的十字絲上。測量的數據只需記錄N、E兩軸坐標值就可以了。所以在明挖法施工中的監控測量主要測量項目為:坡頂水平位移測量和坡頂地表沉降測量,利用電子全站儀測量監測點坐標,之后計算所得變化的位移、變化速率等。測量監測點的沉降值一般應用二等水準測量。保證測量中測量值的準確性,減少測量過程中的誤差。4.6.巡視及排水溝的防護每天不但需要測量監測點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巡視也非常重要,巡視的工作主要是觀察基坑附近是否有較大的塌方或裂縫及一些容易出現事故的地方,巡視監測點是否被破壞,排水溝排水是否通暢,排水溝是否出現比較嚴重的泄露,及時跟項目部聯絡,避免嚴重事故的發生,同時也是防患于未然。排水溝的水泵出水口沖刷排水溝兩側容易出現漏土現象,影響邊坡穩定性,一定要做好防護。4.7.測量后的數據處理監控量測成果按以下方式反饋給業主、監理與第三方監控等單位:4.7.1日報表日報表給出本次量測的所有測點監控量測數據的直接結果,內容包括:文字性說明以及表格形式給出的本次所有測點的直接監測結果。文字性說明包括:所測測點的范圍、位置、施工情況、最大量測值及速率,相應的管理等級,必要時給予趨勢判別。日報表數據處理表格形式如下:監測項目表4-7-1東海新區站監測項目序號監測項目儀器設備監測精度監測頻率控制值備注1地表沉降Sprinter精密水準儀0.3mm/km1次/1d30mm監測結論東海新區站本期累計最大為測點DB-59-04,沉降值-4.4mm,沉降值正常。說明沉降變形值正代表隆起,負代表下沉。監測數據成果表施工監測-地表沉降數據報送表監測類型沉降天氣陰首次測試日期2011-4-4上次測試日期:2011-4-11施測人高羽田負責人吳會軍本次測試日期2011-4-12觀測次數:1當前是否警戒否正負值意義沉降:負值隆起:正值點號初始高程(m)上次觀測高程(m)本次觀測高程(m)上次累計位移(mm)本次位移(mm)本次累計位移(mm)變形速率(mm/d)備注下面為沉降點DB-57-02隨時間的累積位移變化數據和曲線:其中初始高程即為第一次測量的高程初始值,上次觀測高程為前一天的數據,本次觀測高程為當天測量的數據,本次累計位移為從初始測量時至今的位移變化量,變形速率為當天的變形量即一天的位移變化量。看看每天的變形速率是否超過3mmm,是否達到預警,仔細檢查監測點的每日變形速率,若是預警,應及時與施工單位聯系,找出預警的原因,以便及時做出相應的防護措施,提前做好預防。4.7.2周報表周報表給出本階段內所測測點的所有量測結果,在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給出階段性結論。半月報表是提交給業主、監理及第三方監控單位的重要監控量測成果報表,數據分析的成果將體現在該報表中,將給出時態曲線或分布圖,并進行回歸預測分析。監測項目東海公園站(含站后區間)本期監測項目見表2所列。表2東海公園站(含站后區間)監測項目(周報第1期)序號監測項目儀器設備監測精度監測頻率控制值備注1地表沉降萊卡精密水準儀0.03mm/km1次/1d30mm巡視項目東海新區站開挖施工情況。監測工作本期內東海新區站監測項目監測頻率為一天一次。巡視工作本期內東海新區站巡視頻率為一天一次。監測成果統計本期內東海新區站監測項目的階段變形及累計變形最大值統計如表3所示。表3東海新區站監測數據階段變形及累計變形最大值統計表(周報第1期)監測項目監測點所處部位對應監測點編號本期累計變形最大值(mm)階段變形方向變形速(mm/d)控制值(mm)監測時工況監測結論地表沉降東海新區站DB-57-031.2沉降0.1730正常監測成果分析本期內監測成果分析如下:東海新區站地表沉降本期累計最大為測點DB-57-03,沉降量為1.2mm。巡視成果分析東海新區站情況正常。預警情況本期內東海新區站監測項目監測結果正常,均在控制范圍之內。監測結論與建議監測結論東海新區站地表沉降本期累計最大為測點DB-57-03,沉降值正常。建議各方相互配合,進一步加強監測。說明沉降變形值正代表隆起,負代表下沉。監測數據成果表大連市地鐵1號線施工監測東海新區站地表沉降監測周報表監測日期:2011年4月4日-2010年4月10日儀器名稱:萊卡高精度水準儀檢定日期:2010年7月2日測點編號初始測量值(m)上期累計變形(mm)本期各次累計變形(mm)本期階段變形(mm)本期累計變形(mm)平均變形速率(mm/d)累計變形控制值(mm)DB-57-025.14710-0.3-0.0130DB-57-035.6438730DB-57-045.3497-0.5-0.7-0.8-0.9-1-0.9-0.9-0.9-0.1330DB-57-055.12030.30-0.30-0.20.0330DB-58-025.36370-0.2-0.6-0.6-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