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摸底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摸底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摸底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摸底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摸底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家莊市2025屆普通高中學校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摸底檢測歷史(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出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指出,陶寺遺址具有從燕山北側到長江以南廣大地域的綜合體性質。在陶寺顯貴的大型墓葬中,有來自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隨葬品,陶寺領導者著意彰顯自己在四方中的核心地位。據此推知,該學者認為陶寺領導者A.擁有了大一統的政治理念

B.著力推動文明的遠距離交流C.建立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

D.實現了政治權力的高度集中

2.《九章算術》由西漢官員增補刪訂,歷經發展,唐宋時期被定為官方教科書。其中載有很多與生產、生活實踐有聯系的應用問題。如“方田”講田畝面積計算,“衰分”討論按比例分配賦稅與徭役,“商功”解決筑城、開渠等土木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計算問題。這表明《九章算術》A.服務于基層社會教育的發展

B.體現了社會治理的現實需求C.是研究政治史的第一手史料

D.總結了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3.梁武帝在天監四年(505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開館招生,“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來后進,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其有能通一經,經策實之后,可量加敘錄。這一舉措的推行A.旨在鞏固儒學正統地位

B.根除了高門士族的特權C.改革了官員的考核機制

D.擴大了政權的統治基礎4.表1是某同學研究宋代鄉村居民職業流動時搜集的資料。表1內容出處兗州有民家婦姓賀氏,里人謂之賀織女。父母以農為業……婦則傭織以資之李元綱《厚德錄》淳熙十六年五月,平江城內蛾眉橋下王三秀才家居臨河,因堤岸摧坍,雇工緝整洪邁《夷監支庚》鄱陽民黃一,受庸(傭)于鹽商,為操舟往淮南,還至大孤山洪邁《夷監支癸》慶歷年,都下馬吉以殺雞為業。每殺一雞,得傭錢十文,日有數百錢劉斧《青瑣高議》由此可知,宋代A.已經存在雇傭關系

B.居民職業更換頻繁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D.自然經濟趨向瓦解5.“執奏”是明代一種較為完備的政治實踐。其含義指官衙在接收皇帝詔旨后,暫不執行,并上奏表示質疑和反對,運行流程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執奏

A.對君權有彈性約束

B.提高了行政效率C.需要內閣負責中轉

D.規范了朝議制度6.“講道理”是太平天國對士卒民眾宣傳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太平軍進占江南后,所講內容由初始丑化清政府、號召民眾反抗的政治說教為中心,逐漸轉向以勸導民眾納貢交賦為主。太平天國這一變化A.服務于現實統治的需要

B.推動軍事上達到鼎盛C.反映了農民革命的要求

D.突破了傳統封建秩序7.清末,原屬洋務范疇并由總理衙門轄制的機器制造、鐵路、工礦、銀行、郵政乃至人才培養等項目,轉歸于商部,并在奏議中歸類于“變法”一目,成為時務之大計。這一變化反映出A.革命成為社會主流思潮

B.清政府努力擺脫內外困境C.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

D.列強干涉中國的內政外交8.華北人民政府成立于1948年9月,在其建立后的一年時間里,頒布了兩百多項法律法規。表2是其頒布的部分法律法規。表2民政立法《榮譽軍人優待撫恤條例》《革命軍人家屬優待條例》教育立法《小學教育暫行實施辦法》《師范學校暫行實施辦法》《高等教育委員會組織規程》經濟立法《華北區農業暫行稅則》《華北區對外貿易暫行辦法》《華北區金銀管理暫行辦法》刑事立法《華北區禁煙禁毒暫行辦法》民事立法《關于婚姻問題的解答》這些法律法規的頒行意在A.促進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B.構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C.推動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建立

D.保障政府工作有效運行9.1952年,國家號召開展群眾性的農具革新運動,各地新建和改造了農具修造廠,一些地方還制造出半機械化的農具,但是有的新式農具必須在千畝以上的土地才能充分發揮效能。由此可見,當時A.生產關系的調整勢在必行

B.農業發展需要工業化配合C.農民亟需經濟上獲得解放

D.國民經濟調整的成效顯著10.企業辦“社會”,長期以來是困擾國企的一大難題。從1987年起,石家莊第一塑料廠開始大膽探索,將職工食堂、幼兒園、招待所、小賣部、車隊、基建隊機修車間等分離出去,使其轉為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這一做法主要得益于A.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B.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C.企業經營自主權擴大

D.國家實施“兩免一補”政策11.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出土于阿拜多斯U號墓地,是當時的統治者出于經濟管理的目的而讓人刻畫出來的;最初,只有王室掌握著喪葬與宗教領域的文字使用權,到第二王朝和第三王朝時,官員墓葬中的文字明顯增多。由此可知A.文字的產生和使用與國家治理密切相關

B.古埃及政治帶有君權神授色彩C.古埃及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

D.埃及產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12.13世紀末,城市市民大批地被法國國王吸納進有關的國家權力部門,主要是充當國家的司法和財政官吏;當時法國南部出現一批法學家,他們主張“君主所好皆為法律”和“君主不受法律的約束”,并在宮廷中獲得了主導地位。這A.反映出大陸法系已經形成

B.有助于推進城市工商業復興C.緩和了市民和貴族的矛盾

D.有利于促進國王的統一事業13.啟蒙思想家洛克在談到美洲原住民時稱:“這些部落土地富足而生活上十分貧困……由于當地人不善勞動而未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地區,那里的土地就不應被視為由當地人所占有。”這一觀點A.體現了工業革命要求

B.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訴求C.批判了殖民者的貪婪

D.意在否定古代美洲文明14.圖2為1941年的一幅英國漫畫,其標題為“愛能征服一切”。漫畫中希特勒化身成愛神丘比特,把丘比特之箭射向了三巨頭(從左至右為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引起了三人之間的猜忌和爭奪。該漫畫可以揭示A.反法西斯同盟內部存在矛盾

B.美英蘇協作為戰爭勝利奠定基礎C.反法西斯國家存在利益之爭

D.蘇聯是美英兩國爭相拉攏的對象15.1947年6月,美國降低了公民出境旅游的門檻,鼓勵國民前往西歐旅行。與此同時,美國與西歐各國積極達成了約126項合作協議,涉及簡化游客出入境手續和開展旅游促銷活動等內容。美國此舉A.避免了西方陣營的分化

B.加緊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C.促進了歐洲政治一體化

D.帶有遏制蘇聯勢力的意圖16.2021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未能通過將氣候安全風險納入聯合國預防沖突戰略的決議草案。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PSC)在該決議草案被否決的當天,發布了一份以氣候變化、和平與安全為主題的公報,呼吁建立氣候—安全—發展的聯系。非盟的行為A.有利于國際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B.遏制了西方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C.表明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主導力量

D.有助于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唐咸亨四年(六七三年)康國①康烏破延賣駝契咸亨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州②前庭府隊正杜(人名)……用絹布拾肆匹,從康國康烏破延(人名)處買取駱駝壹頭,年十歲。以絹布換駝,當場交易。如果出賣的駱駝被人指認是偷盜而來,后果一律由賣方與保人承擔。若駱駝叁日不食水草,得還本主。待保未集,且立私契;保人集,別市契。兩和立契,獲指為驗。駝主康烏破延買駝人杜保人都護人敦保人同鄉人康莫遮知見人張軌端——摘編自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注:①康國:西域國家之一,轄區含今新疆北境以及中亞部分地區。唐太宗時,與唐朝建立朝貢關系。②西州:唐朝在今新疆境內所置諸州之一。(1)概括上述材料中有關唐朝的歷史信息。(6分)(2)任選上述某一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與之相關的唐朝的一項政策或措施,簡述其影響。(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創作的中篇偵探小說《四簽名》首發于1890年,故事背景大概設定在1857至1888年之間。小說梗概如下: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女教師梅麗·摩斯坦在父親離奇失蹤后,連續幾年都會在同一日期收到相同的匿名包裹。第六年的九月,她又收到一封相約見面的神秘信件。于是,充滿疑惑與不安的她決定向著名偵探福爾摩斯尋求幫助。?福爾摩斯多次穿梭在迷霧籠罩、車馬絡繹不絕、人煙稠密的倫敦街道,借助《泰晤士報》、郵局信件、電報、汽船等線索,在街頭小流浪者組成的貝克街“偵探小隊”和警察署協助下,最終他憑借卓越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揭開了謎團。原來這是一起為爭奪寶藏引發的慘案。英國駐印度士兵斯茂和三個印度人在1857年印度反英起義期間,意外獲得巨額寶藏,還未享用便因謀殺罪被判入獄。為重獲自由,斯茂賄賂兩名駐印軍官,即梅麗·摩斯坦的父親摩斯坦上尉及其好友舒爾托少校。不料舒爾托背信棄義私吞寶藏,只身回國,后又間接導致了摩斯坦的死亡。立志復仇的斯茂伺機逃回倫敦后,嚇死了病重的舒爾托,并將追回的寶藏沉入泰晤士河底。——摘編自《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從上述梗概中提取兩個不同角度的具體情節,并結合世界近代史知識,指出其反映的歷史現象,并予以闡述。(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小說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闡述要準確全面)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士紳,又稱“鄉紳”“縉紳”,是隨著科舉制的確立而逐步形成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主要包括科舉功名之士和退居鄉里的官員。這一群體不僅擁有朝廷賦予的政治與經濟特權,同時還由于獨占文化資本,具有對社會進行規范整合的文化權力。因此,可以說士紳是傳統社會的地方領袖,通常奔走于國家與社會之間,旨在“謹庠序之教,申孝悌之義,扶危濟困,仲裁糾紛,督修和維護地方上的道路、橋梁和水利工程”。幾千年的傳統社會里,士紳群體對于基層社會的穩定、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摘編自王雄剛《中國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士紳傳統》材料二

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地方社會的近代化起步,一些士紳開始投身近代實業和教育事業。1906年,清政府決定推行地方自治,這使得士紳不僅可以涉足于地方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領域,而且可以進一步涉足政治領域,公然在“官治”之旁形成另一種公共權力。這一時期,各種“新政”和自治機構的首領人員組成了新的社會群體,其中包括縣議會議員、議長,教育、實業、財務等局所的首領,商會、農會、教育會會長,地方保衛團局首領等,由于這些人員扮演著傳統士紳的社會角色,所以仍被地方社會稱為“士紳”。新的士紳是一個權力群體,因此可以稱之為新官紳階層。——摘編自魏光奇《官治與自治——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縣制》材料三

在20世紀20年代國民革命中,以中國共產黨為主導的農民運動構成了“大革命”時代的疾風暴雨,并且以農會組織為中心,重建鄉村政權,剝奪鄉紳權力。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的鄉紳政策有所調整,不再張揚“有土皆豪,無紳不劣”的激進觀念,也不再籠統地將紳士作為敵對階級,在根據地實行的“三三制”政權中還在一定程度上吸納了“開明士紳”,此舉具有明顯的統戰策略意義。——摘編自王先明《鄉紳權勢消退的歷史軌跡》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士紳群體的主要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代相比,近代士紳群體的主要變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共產黨士紳政策的調整,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記者:1994年您曾寫過一版《河北抗戰史》,這版《河北抗日戰爭史》(2020年出版)算是重修嗎?謝忠厚:這版更確切地說是重寫。當年的《河北抗戰史》只能說是依據所掌握的檔案資料和認知水平,做了力所能及的分析和闡述。近年來有關河北抗戰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新進展。另外河北抗戰史研究應從民族抗戰和中國前途命運的大視角,以及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廣闊視野,展現河北14年抗戰整體畫卷。記者:您在省域抗戰史領域“有開拓之功”,關于河北抗戰史的研究您一定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能跟我們透露一下嗎?謝忠厚:首先河北地域作為整體抗戰單元的概念需要界定。抗戰時期,河北地跨晉察冀、晉冀魯豫和山東三大根據地,按當時的行政區來說,涉及河北、山西、察哈爾、熱河、綏遠、河南、山東、遼寧等數省,所以研究起來很有難度。再就是搜集資料,80年代我和課題組的同事一直泡在檔案館、圖書館里,幾乎沒休過周六、日,從早到晚拿著放大鏡,在數以萬計的案卷、書籍、圖冊、雜志中尋找資料。……八九十年代,我多次參加冀魯豫、冀南、冀中革命根據地史老同志座談會,直接傾聽河北抗戰親歷者的回憶、陳述和感受,這使我震撼、感動。我也是抗日戰爭的親歷者,我生于1938年,我老家附近的一位叔叔家,他家墻壁上的那些槍眼就是日本人發現他們家藏著八路軍時,開槍打的。——摘編自《河北日報》2020年9月3日(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謝忠厚認為河北抗戰史需要重寫的原因。(6分)(2)當下要舉辦有關河北地區抗戰的紀念活動,請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可以選取的重要歷史事跡。(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答案ABDAAABD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ACADBCD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8分,第20題10分,共52分。17.(12分)(1)對外交流;邊疆治理;民族交往;商業發展;契約意識。(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可得6分)(2)答案示例一:歷史信息:對外交流。措施:商貿外來。(2分)影響: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力;有利于絲綢之路的暢通。(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可得4分)答案示例二:歷史信息:民族交往。措施:和親政策。(2分)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以及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疆開發與中原先進生產方式的傳播;有利于絲綢之路的暢通;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可得4分)答案示例三:歷史信息:邊疆治理。措施:設置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等管理機構。(2分)影響:加強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促進了民族交融以及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疆開發與中原先進生產方式的傳播;有利于絲綢之路的暢通;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可得4分)18.

(12分)答案示例:角度一:情節:福爾摩斯借助《泰晤士報》、郵局信件、電報、汽船等線索,最終揭開謎團。(1分)歷史現象:兩次工業革命期間交通通訊事業獲得發展。(1分)(情節與歷史現象須有直接歷史聯系)闡述:兩次工業革命時期,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技進步,出現了汽船、電報等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推動了交通、通訊的日益便利與城市化的發展,社會生活日益文明化和現代化;推動了全球聯系的日益密切與全球化的發展;也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與經濟侵略。(4分)角度二:情節:福爾摩斯多次穿梭在迷霧籠罩、車馬絡繹不絕、人煙稠密的倫敦街道。(1分)歷史現象:近代英國城市化的發展。(1分)(情節與歷史現象須有直接歷史聯系)闡述:19世紀中后期,在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出現規劃有序的街道,社會生活日益文明化和現代化;但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嚴重等社會問題。(4分)角度三:情節:英國駐印度士兵斯茂和三個印度人在1857年印度反英起義的戰亂中意外獲得巨額寶藏。(1分)歷史現象:近代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擴張與印度人民的反英起義。(1分)(情節與歷史現象須有直接歷史聯系)闡述:兩次工業革命推動英國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為擴大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英國加緊對外殖民擴張與經濟侵略,給亞洲殖民地印度帶來深重災難,進而激化了印度與英國的矛盾;同時,英國的殖民活動也推動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識日益覺醒,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4分)(如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