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十二章復習重點1.再讀經典,鞏固理解并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思考儒家思想學說對立德樹人、修身養性的現實意義。2.理解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禮”“恕”的內涵。3.學習借鑒他們立身處世的方法和態度,思考它們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一、再拜圣人儒家文化五位圣人至圣:孔子,名丘,字仲尼復圣:顏子,名回,字子淵宗圣: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述圣:姓孔,名伋,字子思亞圣孟子,名軻,字子輿至圣——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三十而立”,并授徒講學。學生遍布天下,如顏路(顏回之父)、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顏回)等,是其較早弟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入仕,即“出來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注重“因材施教”。孔子創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被尊奉為“天縱之圣”、“至圣先師”,被稱為“至圣”。復圣——顏子
復圣顏子,名回,字子淵,亦稱顏子、顏淵。春秋末期魯國都城(今山東曲阜)人。孔子開私學之初,與其父顏路俱在孔子門下求學。出身貧寒,生活清苦,卻能安貧樂道,不慕富貴;性格恬靜,聰明過人,長于深思。孔子所講的許多高深道理,都能完全理解,且“聞一知十”,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一生未曾做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
《論語》一書記錄了顏回的只言片語,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故而后世稱其為“復圣”。宗圣——曾子宗圣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曾子,又傳授給孟子。因而,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曾參著有《大學》一書,《大學》是四書之首,因此曾子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頗有開宗立派之意,故而被稱為“宗圣”。述圣——孔伋述圣孔伋,姓孔,名伋,字子思,戰國初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是孔子之孫。子思師從曾子,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學說,又傳給了孟子,與孟子的學說并稱思孟學派,是先秦儒家在孔子和孟子之間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代表人物,《史記》當中記載,子思作《中庸》一書。子思在儒家學派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故而被后人尊為“述圣”。亞圣——孟子亞圣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受業于子思。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游歷于齊、宋、滕、魏、魯等諸國,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后歷時二十多年。最后期孟子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作《孟子》一書。
孟子對孔子的思想進一步發揚光大,稱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與孔子合稱“孔孟”,故而有“亞圣”之稱。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文體知識二、再讀經典知者不惑,仁者不憂①同“智”,智慧1.通假字2.古今異義①譬如平地②小子何莫學夫《詩》①古:填平洼地;今:平坦的土地②古:老師對學生的稱呼;今: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1)喻①君子喻于義②喻之以理③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①動詞,知曉,明白
②動詞,勸導,告知③動詞,比喻3.一詞多義(2)施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張衡傳》④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并序》①動詞,施加②動詞,施行③動詞,設置,安放④動詞,用(3)敏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①形容詞,勤勉②形容詞,聰明,機智
(4)文①質勝文則野②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游褒禪山記》①形容詞,華美,文采②名詞,文字,碑文(5)歸(1)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2)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①動詞,稱贊、稱許②動詞,返回(6)而①人而不仁,如禮何②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③任重而道遠《警世通言》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⑤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①連詞,表示假設
②連詞,表順承,就③連詞,表并列④連詞,表轉折④連詞,表遞進①就有道而正焉②朝聞道,夕死可矣③見賢思齊焉④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⑤邇之事父⑥文質彬彬,然后君子⑦回雖不敏,諸事斯語矣①形容詞作動詞,匡正、端正②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夕:名詞作狀語,在晚上
③賢:形容詞作名詞,有賢德、有才華的人。齊:形容詞作動詞,與……看齊
④名詞作狀語,在心里⑤名詞作動詞,侍奉4.詞類活用⑥名詞作動詞,成為君子
⑦名詞作動詞,實踐,從事1.指出句式特點,并翻譯句子。(1)可謂好學也已。判斷句:這就算得上是好學了。(2)克己復禮為仁。5.文言句式判斷句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就是仁。(3)止,吾止也。
判斷句:停下來,是我自己停下來的。
(4)進,吾往也。判斷句:繼續下去,是我自己要前進的。(5)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賓語前置句:把實現仁道作為自己的責任,不也很重大嗎?(6)人而不仁,如禮何?固定句式(疑問句):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怎樣對待禮呢?(7)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固定句式(反問句):奮斗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遙遠的嗎?(8)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定語后置/固定句式(疑問句):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它的字嗎?三、再思經典君子之德修身養性一、不求安飽,就有道而正:好學二、禮樂應以仁為基礎三、執著追求仁道四、義利觀:重義輕利五、虛心學習,自我反省六、文質兼備,方為君子七、仁為己任,意志堅強八、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復禮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詩》的社會功能在儒家傳統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疇。《禮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一不可。儒家思想中,“仁”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弘毅”指的是遠大的志向、堅忍的品質,這是完成學業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曾子認為讀書人應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夠不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文章不僅闡述了孔子對“仁”的理解而且論述了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仁”。其關鍵是克己復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克己復禮”就是通過人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仁”是“禮”的內化和自覺。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的也是“修己”。《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視《詩經》的教化作用。在《論語》中,孔子不僅多次引用《詩經》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多次強調《詩經》在為人處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誨弟子要學《詩》。文章中全面而精確地概括了《詩經》的審美價值、社會價值、認識價值。孔子提出了著名的“興觀群怨”說。“興觀群怨”是孔子對《詩》的社會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對《詩》的美學作用和社會教育作用的高度認識,開創了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源頭。孔子的“興觀群怨”對后世影響深遠。從司馬遷到王夫之,歷代許多理論家都承揚這一思想,都給予高度評價。興、觀、群、怨“興”指詩歌的具體藝術形象可以感發情感,引起聯想、想象活動,在感情的涌動中獲得審美享受。“觀”是說通過詩歌可以了解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傾向與感情狀態。“群”是指詩歌可以使社會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統一認識,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團結。“怨”是強調詩歌可以表達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不滿與批判。“興”、“觀”、“群”、“怨”這四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其中“興”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對詩的整體作用的概括,所以“觀”、“群”、“怨”離不開“興”。而且將“興”置于首位,充分注意到了藝術的感發作用。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認識到藝術的社會作用只能通過美感的心理活動來實現。四、再練經典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里仁》孔子以對待大義和利益的不同認識表現君子、小人不同的兩句話是“
,
”。(2)孔子認為質樸與文飾應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否則“
,
”。(3)“智”“仁”“勇”是儒家傳統道德中的三個重要范疇,孔子曰:“
,
,
。”(4)《論語·里仁》中,既強調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答案:(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5)《論語》中孔子認為只有胸懷寬廣、意志堅定的人才能稱為“士”的句子是“
,
”。(6)在《論語·子罕》中,孔子用比喻手法說明了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因為“
”,而能夠持之以恒是因為“
”。(7)孔子對好學有自己的標準,闡述說話謹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道德的人看齊的兩句是“
,
”。(8)孔子強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阡縣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購銷分期付款設備合作合同
- 道路運輸合同范本
- 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箬橫鎮東浦中學2025年高一下學期綜合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二手車消費貸款合同模板
- 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合同
- 人力資源培訓外包合同2025
- 七里河區合同管理制度完善與發展
- 線上眾籌股權轉讓合同
- 上海市二手房交易居間合同2025
- 【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研究進展文獻綜述6000字】
- 數字媒體實習報告
- 預應力張拉安全操作規程
- 常見眼壓計對比分析文檔
- 呼吸科常用吸入藥物介紹
- 人行道混凝土專項施工方案
- 《自相矛盾》的說課課件
- 2023年-2024年電子物證專業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室內線路的安裝-課件
- 兒科學:21-三體綜合征課件
- 安徽省阜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統測歷史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