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_第1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_第2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_第3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_第4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堰市2023-2024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高一歷史本試題卷共4頁,共19道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禮以定倫,法能定分。”上述言論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嚴刑峻法 B.法不阿貴 C.民貴君輕 D.隆禮重法2.漢初,御使、丞相使監察,察無專區、責任不明;漢武帝創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分為十三個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監察對象除“強宗豪右”外,對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僅限于郡國二千石。由此可見,漢武帝創立刺史制度()A.擴大了監察官權力 B.拓展了監察范圍 C.強化了地方獨立性 D.規范了監察行為3.“不抑兼并”和“官田私田化”成為晚唐以后歷代長期實行的一項國策,國家對土地所有制的干預不再像中唐以前那樣強烈。這一變化()A.改變了農民身份地位 B.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C.加快了土地流轉速度 D.破壞了封建土地私有制4.明代宦官魏忠賢趁明熹宗沉迷于木匠工藝時,捧章請裁,使皇帝愈加厭煩政事,宦官遂可以暗操威柄,矯旨行事。這一事件從本質上反映出明代()A.宦官專權威脅皇權 B.君主專制的強化 C.內閣議政功能喪失 D.皇帝權力的衰落5.曾國藩講求理學,但他主張“學于古,則多看書籍;學于今,則多覓榜樣;問于當局,則知其甘苦;問于旁觀,則知其效驗”。這促使他擺脫“夷夏大防”的心理障礙,而鎮壓太平天國的需要,又堅定了他“師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決心,從而由理學家變成洋務派。這反映出()A.經世思想推動洋務運動興起 B.洋務運動旨鎮壓太平天國C.曾國藩率先倡導向西方學習 D.造炮制船是學習西方的核心6.19世紀末,一些士人稱:“夫天下古今,權操于上則治,權分于下則亂”,“近日人心浮動,民主民權之說日益猖獗”,此風一開,“皇上無權,督撫無權,各地方官又無權,而惟是不得通籍之舉子,轉因而有權……無所不為,尚復成何事體邪?”這些士人的言論A.表明民族危機引發社會恐慌 B.折射出清廷淪為列強治華工具C.緣于維新變法思潮蓬勃發展 D.抨擊的矛頭直指民主共和政體7.1911年1月15日,上海四萬余人在張園舉行規模空前剪辮大會。會場“但聞拍掌聲、叫好聲、剪刀聲、光頭人相互道賀聲”,當場剪辮者達千余人。這反映出()A.武昌起義已獲勝利 B.部分民眾認可剪辮 C.上海各界支持革命 D.清朝統治基礎薄弱8.表中陜甘寧邊區政府舉措的實施()1941年邊區政府開始授權邊區銀行發行陜甘寧邊區銀行幣,即邊幣1944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財經辦事處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發行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決議》1944年7月“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正式發行A.緩解了國家經濟危機 B.有助于緩解邊區經濟困難C.加強了國共兩黨合作 D.抵制了日本對華經濟侵略9.下圖所示為我國1978-2012年經濟結構變化(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圖中的數據變化反映出,該時期我國()A.需求結構明顯改善 B.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C.外匯儲備大幅增長 D.生產總值不斷提高1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生產能力不斷提升,交通運輸能力不斷增強,郵電通信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種類不斷豐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這說明我國()A.經濟發展支撐條件改善 B.交通運輸設施日益完善C.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 D.第三產業成為增長引擎11.在古代雅典,普通公民對許多城邦事務的看法僅是出于其情緒變化的感覺,而“蠱惑家”則會因為熟悉城邦事務而在公民大會上提出一些公民沒有想到的合理的政策和建議,以供公民進行政策選擇,并成為公民大會的主要發言者。這表明,“蠱惑家”()A.以維護奴隸主權益為宗旨 B.客觀上適應了直接民主需要C.保證了公民大會公平公正 D.改變了雅典城邦的決策方式12.從1715年到1789年,法國獲得特許出版的圖書共31716部,默許出版的共12610部。其中宗教書籍從18世紀初占出版書籍總量的近1/2,降至18世紀80年代的1/10,填補它空出份額的是代表世俗文化的科學和藝術類書籍。對這一現象解讀合理的是,這一時期的法國()A.宗教改革打擊了天主教會 B.工業革命刺激出版業發展C.啟蒙思想社會影響力擴大 D.科學革命加速了社會轉型13.從1733年英國蘭開夏郡的鐘表匠凱伊發明飛梭開始,到19世紀初,珍妮紡紗機、阿克萊特水力紡紗機、騾機、自動棉紡紗機、卡特萊特織布機、整染機等先后出現,全國各地的紡織廠很快配備了數萬臺動力織機。這說明()A.工廠制是英國主導的生產組織形式 B.英國工業革命涉及的領域廣泛C.英國工業制造擺脫了自然力的束縛 D.技術發明助推英國紡織業發展14.1921年秋,蘇俄地方上的糧食工作人員,“完全不能理解的是,糧食稅不是糧食攤派制”;各地仍然“一切如舊,實際上繼續起作用的還是糧食人民委員部以前的政策:逼迫、壓榨、掠奪”。這表明當時蘇俄()A.糧食征收機關的權力擴大 B.新經濟政策執行不力C.竭力保障前線的糧食供應 D.犧牲農業推進工業化15.“(我們)決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間古老的對抗,用創建一個經濟共同體的方式,為在長期以來被血腥的沖突分割的各族之間建立一個廣泛而自主的共同體打下根基,并為建設能夠指出未來各族共同命運的具體機構奠定基礎。”材料體現的核心思想是()A創建經濟共同體 B.解決民族矛盾 C.謀求和平與發展 D.淡化各國利益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材料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拉開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大幕。沿著這次會議開辟的勝利航道,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解決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都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我們“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我國經濟已經走上穩定發展的健康軌道。學生讀書了,工人干活了,農民豐收了,知識分子甩掉‘臭老九’帽子了,解放軍更強大了。人們從這些變化里,增強了信心,看到了燦爛的前景”。這些都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的長征,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摘編自張神根、方聞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改革開放起步》材料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除了貨幣金融、財政稅收,還包括國家計劃,十四大報告明確指出“國家計劃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離不開國家宏觀計劃的指導。宏觀調控本身就是廣義的國家計劃調控。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也不是一般的市場經濟,而是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有很豐富的內容,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共同富裕的內容,也包含“有計劃”的內容。——摘編自余瑋《中共十四大:轉軌市場天地寬》(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歷史意義。(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中共十四大確立的工作重點及其確立原因。17.[資本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材料一凡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摘編自《權利法案》材料二關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有學者認為,從世界市場形成的基礎和前提來看,世界市場與資本主義發展相互作用,世界市場促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張反過來又促進世界市場范圍不斷擴大;從世界市場的本質屬性來說,世界市場帶有資本主義性質,資產階級通過世界市場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迫使其他民族、地區采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服從于資本生產和發展的需要,使東方從屬于西方。——摘編自楊淑賢《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研究述論》(1)根據材料一,指出《權利法案》的主要歷史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西方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過程。(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并簡析資本主義與世界市場的關系。18.[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形成初期,由于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力量發展不平衡,必然導致它們之間對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新爭奪,于是在激烈的軍備競賽和軍事結盟的基礎上,終于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根源于由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造就的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對外侵略和擴張。——摘編自李建國《略論兩次世界大戰之差異》材料二由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在這場持續多年、涉及當時大部分國家的全球性大廝殺中,軍民傷亡1億多人,消耗軍費13000億美元,物資損失高達42700億美元,精神創傷難以用數字計算。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勝利而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打亂了舊的世界秩序,沖擊了腐朽落后勢力,開辟了國際性社會進步的新道路,對世界軍事史和人類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二戰結束以來,人類社會在政治方面的進步,國際關系的發展,社會經濟的飛躍,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戰后的軍事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相關。——摘編自彭訓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其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19[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材料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此后,中國政府和領導人通過重要國際組織、系列主場外交、多邊峰會等不同層面,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首次向國際社會全面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呼吁國際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