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2_第1頁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2_第2頁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2_第3頁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2_第4頁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和中學高一下學期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上冊、必修下冊。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聊齋志異》中描寫文士治生生態的篇章雖不像《儒林外史》那樣集中,但前者所涉及文士治生的描寫,如描寫處館授徒和文人經商的情形,卻非常細膩和深刻。在文言小說中,文士治生的描寫多是依附于小說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節構建的需要,有的甚至附以神異色彩,并沒有以之為小說描寫的重點,在小說中僅起到鋪墊作用,像《聊齋志異》這樣描寫文士治生的實不多見。我們不能忽視《聊齋志異》中的文士治生描寫,因為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古代下層文士的生活狀態,另一方面蒲松齡自身的治生生涯和感悟也為創作《聊齋志異》注入了活力。《聊齋志異》中所描寫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在處館、經商兩個方面,其次也對文士傭書、書畫治生進行了描寫,這四種途徑也是明清文士從事治生所常采用的手段。《聊齋志異》對前兩種文士治生途徑不吝筆墨,對后兩種文士治生途徑也進行了簡要描寫,從而對文士治生生態予以展現。“治生”,即通過授徒、游幕、行醫、問卜、業農、經商等手段謀生。古代士大夫一向注重治生,《解經卷第七·述而第七》有言:“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認為治生求富是很正當的需求,即使從事一些低賤的行業也無所謂;如果做不到治生求富,也可從事個人的興趣愛好。文士從事治生活動,可上溯春秋戰國時期,如子貢、范蠡等都是文士治生的典型代表。到南宋時,以陳亮、葉適等人為代表的永嘉永康事功學派興起,他們主張“農商并重”和“功利并舉”,與朱熹等人所代表的傳統理學觀念發生了激烈碰撞和沖突,被朱熹等理學家視為“功利之學”而大加鞭伐,也進而引起眾多文人對義、利何者為重的思考,即義利之辯。及至元代,理學家許衡明確提出了“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的觀點,他認為治生應是學者首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治生是治學的物質基礎,只有解決了治生這個問題,才不至于妨礙治學和自身的品行修為。這種觀念奠定了文人的治生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明清學者,不少明清文人對許衡的這種治生思想進行繼承和延伸,形成了很有學理性的明清文人治生思想。明清兩代,科舉制度日益完備,眾多文人孜孜以求于科試中第。雖然科舉中試名額較之前代不斷增加,但相對于不斷增長的文士數量,中試比例卻日益下降。生計問題擺在了眾多未仕士子面前,成為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尋求適合自己的謀生之道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明清時期,文人治生的現象較之前代更為普遍,涉及的治生領域日益集中,記載文士治生的文獻資料較之前代更加繁多,這顯示出明清文士治生的普遍性。蒲松齡《卷堂文》中有云:“學以致圣為先,不可無謀食之計。”這從側面體現出蒲松齡的治生觀念與元代許衡“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的治生觀念一脈相承。蒲松齡的一生,與治生密切關聯。家道中落后,蒲松齡面臨著嚴重的生計問題,他不得不一邊備考,一邊治生,為家計奔波四方,勞碌一生。他不僅在科場上屢遭敗績,而且在治生所得上也是捉襟見肘。科試無成和生計所迫如同兩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身上,令他愁苦異常。蒲松齡這種窘態使他難以做到像中國古代,特別是明中期以來的所謂“山人”那樣能脫離世俗,率性而為,不以功名為念。這種貧窘之態令他對人生感悟甚深,故而蒲松齡在其作品中,經常抒發自己窮愁苦悶的情懷。數十年的離家外出治生生涯,使蒲松齡對文士治生的迫切性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聊齋志異》中所描寫的文士治生情形顯得細致而深刻。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用不少筆墨描寫了文士治生。他所描摹的文士治生主要集中于處館授徒、經商兩個方面,另外也對傭書自給、文士書畫治生予以描寫。一方面,真實反映了明清時期的文士治生生態。明清文人治生現象較前代尤為普遍,有些文人為治生對薪酬不再遮遮掩掩,明碼標價,這在江南一帶尤為突出。正統文人開始理解和尊重文士治生,社會風氣也隨之發生了巨變。另一方面,揭示了下層文士面臨的艱難處境。下層文人多因家貧不得不為生計而治生,面臨的窘況令人心酸。一些文人開始以詩文詞訴說這種艱辛,如明代唐寅、清代鄭板橋等,或作“貧士吟”類自嘲,或作反映科舉制度下下層文人窘況的篇章,這都是社會現實的反映。蒲松齡一生困頓科場,為生計辛苦治生數十年的經歷和對此的深切感悟,為《聊齋志異》文士治生的摹寫注入了活力。《聊齋志異》所描寫的文士治生情形,有的著墨不多,有的進行細致摩畫,反映了小說作者的取舍有別:對于自己很有感悟的治生情形,如處館授徒和文人經商進行細致描寫,這恐怕與蒲松齡的治生經歷不無關系。蒲松齡處館授徒數十年,這些長時間的治生經歷自然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子。研究《聊齋志異》中的文士治生和蒲松齡的治生情形,有助于我們深入把握《聊齋志異》中所表現出的文人生活史,也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蒲松齡的心路歷程。(摘編自徐永斌《論(聊齋志異)的文士治生生態》)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聊齋志異》中描寫文士治生的篇章不像《儒林外史》那樣集中,但前者中有些文士治生情形的描寫細膩而深刻。B.文士從事治生常采用的手段有在私塾中教書、經營商業、受人雇傭抄書、作書畫售賣四種途徑,前兩種更為廣泛。C.古代士大夫注重治生,有些人認為治生求富是正當需求,可以從事一些低賤的行業,也可以從事個人的興趣愛好。D.蒲松齡一邊備考,一邊治生,這樣的經歷讓蒲松齡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成為其創作的素材和作品內容。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文學作品中描寫文士從事治生活動源遠流長,可上溯春秋戰國時期,明清時期文人治生則更加普遍。B.蒲松齡繼承了許衡“治生應是學者首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的觀點,認為治學需要“致圣”,也需要考慮“謀食之計”。C.明清時有些文人為治生對薪酬不再遮遮掩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風氣的轉變,正統文人開始理解、尊重文士治生。D.想要深入把握《聊齋志異》中展現的文人生活史及其作者的心路歷程,可以借助對《聊齋志異》中文士治生的研究。3.下列對原文有關論證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四段主要以時間為序,分析了文士治生現象的發展與變化,思路清晰。B.“如同兩座大山一樣”運用比喻,生動展現“科試無成”“生計所迫”給蒲松齡帶來壓力。C.文章第七段以明代唐寅、清代鄭板橋的創作為例,體現一些文人用詩文詞訴說生活的艱辛。D.文章采用遞進式結構,層層遞進地組織材料分析《聊齋志異》中的文士治生生態。4.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文士治生生態”內涵的一項是()A.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 B.主張“功利并舉”。C.治生手段較多 D.明清時治生領域日益集中。5.請根據文章有關觀點,分析下面《聊齋志異》中文士治生描寫的作用。【相關材料】(1)河間府有個姓徐的書生,在恩村當私塾先生。進了臘月,徐生放寒假回家,路上遇見一位老者。老者說:“我叫施敬業,有個外甥,想找個好老師,先生若屈尊到我家來,報酬比恩村的多一倍。”徐生辭謝說與恩村有約,應守信用。(2)施家孩子不愿念書,徐生批評他,孩子母親還常講情。徐生生氣地說:“你由著兒子懶,又要求我把孩子教好,我不干了!”徐生離開施家,覺得門很窄小,走了幾步,射來了陽光,才發現自己是從一座塌陷的土疙瘩中出來。四下看看,荒涼得很,原來是座古墓。徐生非常害怕,又感激施家待他的仁義,便用施家賞給的金子雇人給墳墓培了土,在周圍種上樹才回家去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八千歲汪曾祺他是靠八千錢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歲。如果他不是一年到頭穿了那樣一身衣裳,也許大家就不會叫他八千歲了。他總是一身老藍布,年復一年。有些地方已經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許多補丁。長度一律離腳面一尺。八千歲有八千歲的道理,衣取蔽體,下面的一截沒有用處,要那么長干什么?八千歲開米店。店堂里一塊豎匾:“食為民天”。豎匾兩側,貼著兩個字條,“僧道無緣,概不做保”。和尚來化緣,一看“僧道無緣”四個字,也就很知趣地走開了。不但僧道無緣,連叫花子也“概不打發”。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樣軟磨硬泡,也不能從八千歲身上拔下一根毛來,也就都“別處發財”。八千歲每天的生活非常單調。量米、看稻樣,沒什么事的時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這年頭大部分米店都已經不用碾子,改用機器軋米了,八千歲卻還用這種古典的方法生產。他舍不得這副碾子,舍不得這五匹大騾子。他不看戲,不打牌,不抽煙,不喝酒,食譜非常簡單,頓頓都是頭糙紅米飯。菜是一成不變的熬青菜,有時放兩塊豆腐。稻倉里有許多麻雀,宋侉子有時拿掃帚攔空一撲,能撲下十幾只,說這是下酒的好東西。八千歲可不吃這種東西,有什么吃頭!八千歲萬萬沒有想到,他會碰上一個八舅太爺。八舅太爺是個無賴浪子。初中畢業后,上了一年美專,都沒上完。后來混進了軍隊,在軍隊中很“兜得轉”。抗戰軍興,軍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這地方的最高軍政長官,只要他一拍桌子,罵一聲“漢奸”,就可以拉出去槍斃,沒人敢惹他。他還很風雅。誰家有好字畫古董,有借無還。他也不白要你的,會送一張他自己畫的畫跟你換。過了兩天,八舅太爺派兵把八千歲“請”去了。八千歲只來得及跟兒子說一句:“趕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當嚴重,是“資敵”。八千歲有幾船稻子,運到仙女廟去賣,被八舅太爺的部下查獲了。仙女廟是敵占區,別的糧商都是事前打通關節,八千歲沒有花這筆錢。宋侉子知道這是非花錢不能了事的,就轉彎抹角地問。“至少得罰一千塊現大洋。”宋侉子說:“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能花八百塊錢買兩匹騾子,還不能花八百塊錢買一條命嗎!”宋侉子勸八千歲不要舍命不舍財。八千歲說:“你作主吧。我一輩子就你這么個信得過的朋友!”說著就落了兩滴眼淚。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宋侉子請八千歲的兩個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歲兒子帶了八百塊現大洋,把八千歲保了出來,勸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塊錢嗎?看開一點。”八千歲心想,畢竟少花了兩百,又覺得有些欣慰,好像他憑空撿到兩百塊錢似的。八舅太爺接到命令要調防。他要辦一桌滿漢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傳遍全城,大家都很感興趣,因為這是多年沒有的事了。趙廚房到八千歲的米店買米,八千歲就問:“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沒事過來瞧瞧。”八千歲真還過去看了:燒乳豬、叉子烤鴨、八寶魚翅、鴿蛋燕窩……八千歲真是開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幾滴淚:這是吃我哪!八千歲回家就用一盆水把“僧道無緣”“概不做保”的字條刮下來。做了一身長袍,長短與常人相同,把老藍布換了下來。晚茶的時候,兒子給他拿了兩個燒餅來,八千歲往帳桌上一拍,大聲說:“給我去叫一碗三鮮面!”(有刪改)文本二:那一日早上,嚴監生吃過藥,聽著蕭蕭落葉打得窗子響,自覺得心里虛怯,長嘆了一口氣,把臉朝床里面睡下。趙氏從房外同兩位舅爺進來問病,就辭別了到省城里鄉試去。嚴監生叫丫鬟扶起來勉強坐著。王德、王仁道:“好幾日不曾看妹丈,原來又瘦了些——喜得精神還好。”嚴監生請他坐下,說了些恭喜的話,留在房里吃點心,就講到除夕晚里這一番話,叫趙氏拿出幾封銀子來,指著趙氏說道:“這到是她的意思,說姐姐留下來的一點東西,送與二位老舅添著做恭喜的盤費。我這病勢沉重,我死之后,懇請二位老舅照顧你外甥長大,教他讀讀書,掙著進個學,免得像我一生,終日受大房①里的氣!”二位接了銀子,謝了又謝,又說了許多的安慰的話,作別去了。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地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后,醫生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兒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節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注】①大房:指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第一段交代了“八千歲”名稱的由來:八千歲是靠八千錢起家的,同時又從著裝上展現了八千歲的吝嗇形象。B.文本一中八舅太爺要在荷花亭辦滿漢全席,“消息傳遍全城,大家都很感興趣”,突顯了當時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C.文本二中寫嚴監生“聽著蕭蕭落葉打得窗子響”,既交代了時間,又暗示嚴監生的病情愈發嚴重,身體一日不如一日。D.文本二中嚴監生“伸著兩個指頭”,只有趙氏明白嚴監生是在擔心燈盞里點著的兩莖燈草會費油,讓挑掉一莖。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第三段連用四個“不”,細致地描述了八千歲的食譜,體現其生活的單調、儉省。B.文本一中宋侉子勸八千歲,“心里也酸酸的”,反映出宋侉子對八千歲遭受欺壓的同情。C.文本二中“懇請二位老舅照顧你外甥長大”,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了嚴監生關愛孩子的形象。D.文本二第二段中補敘大侄子、二侄子詢問嚴監生伸出兩個指頭的含義,豐富了文章內容。8.文本一作者設置了多處照應,試舉出兩組并分析其作用。9.反映社會生活是小說的目的之一。請簡要分析兩篇文本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上有何異同。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蕭何,沛人也。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嘗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初,諸侯相與約,先入關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項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謝之得解。羽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于死乎?”漢王曰:“何為乃死也?”何曰:“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詘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乃遂就國,以何為丞相。何進韓信,漢王以為大將軍,說漢王令引兵東定三秦。(節選自《漢書·蕭何曹參傳》)材料二: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蕭何當居第一。”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節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上已橈A功臣B多封C蕭何D至位次E未有F以復難之G然心H欲何第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及高祖起為沛公”與“項莊拔劍起舞”(《鴻門宴》)兩句中“起”含義不同。B.“沛公謝之得解”與“始臣之解牛之時”(《庖丁解牛》)兩句中的“解”含義不同。C.“以何得秦圖書也”與“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兩句中的“以”含義相同。D.“何也”與“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句中的“何”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何收藏的秦的圖書成為有利因素,讓沛公能夠詳細地知道天下要塞、戶口多少、強弱分布、人民痛恨憂苦的事情。B.蕭何勸說沛公在漢中稱王,休養百姓,招攬賢才,收用巴、蜀的財力,回軍平定三秦再謀取天下,沛公聽取了蕭何的意見。C.漢高帝用獵人和獵狗的比喻來說明蕭何的功勞巨大,表示自己不能忘記蕭何讓本族幾十人追隨自己的恩情,令群臣心服口服。D.關內侯鄂君認為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壘時,蕭何從關中用車船運來糧食讓軍糧供應不匱乏,一直保全關中等待著高祖,應居首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夫能詘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2)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14.兩則材料都塑造了蕭何的形象,但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漢詩,完成小題。留別妻①蘇武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③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注】①公元前100年(天漢元年),匈奴向大漢示好,放回曾經扣留的漢朝使節,于是漢武帝便派蘇武率使團出使匈奴,送還被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臨行前夕,蘇武辭別其妻,寫下此詩。②嬿婉:兩情歡合。③參:星名,每天傍晚出現于西方。辰:星名,每天黎明前出現于東方。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B.本詩以時間為序,籠罩著一種悲傷氣氛,用含蓄蘊藉的語言敘寫真摯的情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C.詩的開頭四句從夫妻平時恩愛敘起,點明夫妻之間兩相愛悅,從無猜疑,為后文寫離別與相思作鋪墊。D.丈夫起身離寢,仰望參辰皆沒,頓生感慨,想到“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心中涌出無限哀痛。16.明代陸時雍在《古詩鏡》中評此詩:“‘努力’二字特妙。”請結合詩歌談談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賦》中蘇軾以“______,______”兩句形象地描繪出了曹操率領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而下時能文能武、志得意滿的一代英雄形象。(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述志時說“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他比較謙虛。(3)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_”兩句描寫詞人蕩一葉扁舟于萬頃湖面之上,表現出詞人的豪邁氣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當代社會,傳統文化煥發勃勃生機,其中中國傳統舞蹈成為獨具魅力的一個焦點。科技的飛速發展,沒有淡化中國傳統舞蹈的存在,反而使其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展現出新的面貌。比如河南衛視推出的《中秋奇妙游》節目中的《霓裳羽衣舞》,巧妙地運用情景融合,通過先進的舞臺技術和華麗的服化道具,將大唐盛世的美景再度呈現,而舞者獨特的舞姿更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臨大唐。這種結合A,使得傳統舞蹈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古意新風淬煉文化認同。《霓裳羽衣舞》不僅提供了視覺享受,更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審美教育。這并非強行灌輸,B,讓人們在觀賞歌舞中自然而然地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民族文化自豪感。①這種教育具有深遠意義,②人們理解文化是一種傳承和歷史的印記,③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④并從中展現出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藝術的不懈追求。⑤這正是中國傳統舞蹈的獨特魅力,⑥也是其永不衰老的藝術生命力所在。⑦通過這種升華,⑧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⑨傳統與現代并非是對立的,⑩但是相互融合,為文化的傳承賦予了新的活力,讓每一個觀眾都在跨越時空的舞臺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