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DB41-T 1222-2016_第1頁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DB41-T 1222-2016_第2頁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DB41-T 1222-2016_第3頁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DB41-T 1222-2016_第4頁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DB41-T 1222-20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B38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

2016-03-18發布2016-06-18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DB41/T1222—2016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廳提出。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林業技術推廣站、信陽市南灣試驗林場、河南小

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河南省林業廳、信陽市平橋區人民政府、鞏義市國有林場、光山縣林業

局、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梅象信、王海亮、羅坤、駱建莉、甘家兵、馬俊青、劉乃輝。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汪萬森、尚忠海、柳自強、盧紹輝、袁國軍、李濱希、路慶本、王劍鋒、汪

衡、俞秀玲、陸云、霍寶民、江原猛。

I

DB41/T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的術語和定義、生物防火林規劃設計、撫育、改造、更新、管護、

檢查驗收、檔案建立與管理。

本標準適用于生物防火林帶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

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術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防火林帶

以防火樹種為主體,具有一定寬度和密度,具備阻火、撲火依托和安全避火功能,兼具經濟效益

和生態效益的帶狀林。

3.2

防火樹種

具有適宜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學特性,高含水率、低易燃性、較強抗火、耐火特性的樹種。

4生物防火林帶的規劃設計

4.1樹種選擇

選擇枝葉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抗火強、含油脂少、不易燃燒、生長迅速、郁閉快、適應性強、萌

芽力高、抗病蟲害的樹種。主要的防火樹種參見附錄A。

4.2整地

原則上不采用全墾整地方法。采用穴狀明穴整地,植穴規格視立地條件采用50cm×50cm×40cm或

40cm×40cm×35cm,三角形定植。灌木類樹種可帶狀整地,帶寬50cm~100cm,深35cm~40cm,開成梯

帶。

4.3造林密度

根據建設林帶的立地條件、樹種生物學特性適當密植。一般株行距2m×2m或1.5m×2m,每公頃

1

DB41/T1222—2016

2500~3333株。經濟林防火林帶在符合防火要求的條件下,根據生產需要可適當調整密度。

4.4營造密度

在充分利用現有自然阻隔帶、工程阻隔帶的基礎上,根據統一規劃布局的要求,凡是適宜營造生物

防火林帶的地段,特別是生態公益林區、河流與交通要道兩旁、農事活動頻繁的環山腳地帶、鄉村周圍、

入山路口等地段,均應營造生物防火林帶。阻隔網密度根據自然條件、火險等級、經營強度和防火要求、

所保護林分的價值及分布等,因地制宜地確定林火阻隔網絡密度,按LYJ127的規定執行。

在大別山和桐柏山區及其它針葉林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網格面積應控制在50hm2~100hm2內;伏

牛山、太行山的淺山丘陵區及針闊混交地帶,網格面積在100hm2~200hm2為宜;伏牛山、太行山海拔

1000m以上的深山次生林區控制在300hm2~500hm2;對人為活動比較頻繁、火險等級高的地區,網格控

制面積應適當變小。在針葉林區、風景旅游區、森林公園、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區、自然保護區等區域內

的網格面積控制在30hm2~50hm2。

4.5營造寬度

防火林帶寬度一般應大于當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樹高。防火主林帶寬度一般20m~30m,副林帶寬度一

般10m~20m,在陡坡和峽谷地段適當加寬。

4.6營造方式與模式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林業部門負責營造,新造生物防火林帶營造采用人工植苗造林

方式與生態工程同步建設;營造模式采用純林或混交林,混交采用行間混交。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帶可采

用拓展寬度、伐掉非目的樹種、補植目的樹種等措施改造培育成生物防火林帶。防火林帶的布設應與主

風方向垂直,并按GB/T15776的規定執行。

5.生物防火林帶的撫育

5.1林地撫育

根據當地的氣候狀況和營造防火樹種的特性,選擇適當季節對林下土壤進行除草松土、施肥、灌

溉和翻土墾復等管理措施,創造根系生長的土壤環境條件,以便提高成活率,促進幼樹生長。

5.2松土除草

幼林階段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松土除草應里淺外深,不傷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為

5cm~10cm,干旱地區應深些,丘陵山區可結合撫育進行擴穴,增加營養面積。根據不同樹種和灌木、

草本植物的種類,可選用對目的樹種安全、對環境污染較小或沒有污染的化學除草劑除草。

5.3翻土墾復

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造林地,為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林木生長,在幼林郁閉前進行翻土墾復。但大

于等于30°的陡峭山地,不進行翻土墾復或沿等高線隔帶翻土墾復,防止水土流失。

5.4灌溉、施肥

在植物生長期要適當澆水,干旱年份、干旱季節要增加澆水次數。在土壤瘠薄的地段適當施肥。

可在整地造林時施基肥、苗根沾肥,幼林撫育可采用穴施、開溝施,結合松土撒施等施肥措施。

5.5補植

2

DB41/T1222—2016

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帶,應對成活率不合格的地段及時進行補植,應于造林后的第2年或第3年用同

齡大苗補植。補植后林分密度應不小于幼林的最低密度。

5.6人工修枝

對耐火闊葉樹,應及時修枯枝。對樹枝貼近地面的針葉樹,應及時修枝,以保持良好的冠形,減

少營養競爭。修枝時間為樹木休眠期,修枝高度應控制在1.5以上。

5.7清除可燃物

及時清除枯立木、倒木、枝椏。每年清理一次林下易燃灌木、雜草、枯落物等地表可燃物。幼齡

林可采用人工清理,中齡林和成熟林可以采用人工清理和火燒清理。

5.8衛生伐

林分郁閉后,每二年進行一次衛生伐,清除瀕死木、枯立木、病腐木。

6生物防火林帶的改造

6.1林帶配置方向改造

在山地,主防火林帶與各級行政界線相吻合,副防火林帶應主要布設在山溝、山脊、農田邊,并綜

合考慮利用林區道路等進行改造。在平原,防火林帶的主帶要盡量與當地防火季節的主風方向垂直;或

其夾角不小于45°。對未能達到此要求的防火林帶,應進行改造。

6.2林帶水平結構改造

林帶營建時應適當加大造林密度。在無飛火產生的區域,在林分郁閉后適當撫育間伐,以便使林帶

正常生長,并保證中幼林帶的緊密結構;有產生飛火潛在危險的區域,可加大間伐強度,將林帶改造成

為疏透結構;使之在成熟期發揮最大的防火效應。

對于因各種原因造成林帶間斷的地段,應選擇同一樹種或與原林帶樹種能夠共生的防火樹種,進行

大苗、壯苗補植。

6.3林帶垂直結構改造

對于單層防火林帶,選擇能夠與原樹種共生且耐陰的防火樹種,或經濟效益高、防火效能強的陰性

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林帶下種植,構建復層防火林帶。

6.4林帶網格改造

生物防火林帶應構成封閉的網格。對于沒有封閉成網的防火林帶,應通過營造新的防火林帶、構筑

防火屏障、開辟防火道路等多種手段,構建防火網格;或與其他自然防火障礙系統,如河流、湖泊、陡

坡等組成封閉系統。

7生物防火林帶的更新

7.1更新的林分條件

7.1.1郁閉度條件

3

DB41/T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帶超過成熟齡,郁閉度下降至小于等于0.6時,應及時更新。

7.1.2自然力破壞

遇到外界自然力破壞,生物防火林帶在下列情況,需要及時更新:

a)連續2次遭受病蟲害、風害、冰雪危害、中強度地表火危害,每次樹木死亡率大于等于5%,或

郁閉度降至小于等于0.6以下;

b)遭受大面積病蟲害、風害、冰雪危害,高強度林火危害,樹木死亡率大于等于15%;

c)其它原因視具體情況而定。

7.2更新方式

7.2.1人工更新

不能滿足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條件者,應進行人工更新。人工更新包含下列兩種方式:

a)全部更新:同齡、單層林結構的林帶到年限時,需要全部更新;

b)局部更新:山脊防火林帶、山腳田邊防火林帶、林內防火林帶、林緣防火林帶、居民點防火林

帶、溪渠防火林帶等,可以采用局部更新的措施。

7.2.2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下列情況可以采用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a)漸伐的生物防火林帶;

b)擇伐的生物防火林帶;

c)采伐后保留的目的樹種天然幼苗少于3000株/hm2,或者目的樹種天然幼苗不整齊,形不成帶

狀,通過補植可以成林的生物防火林帶。

7.3更新方法

7.3.1帶狀皆伐更新

在平原對已失去防護作用的衰老林帶,在原防火林帶外側按原規格重新營造林帶,待新建的防火

林帶郁閉后,將老林帶伐除。重新營造的林帶,應在原防火林帶主風向的下側、坡上位。在山地,采

伐后原地更新。

7.3.2帶內更新

對原防火林帶隔株采伐(株間距大可以不采伐),帶內栽植新的防火樹木,待新栽植的防火樹木高

度達到原防火林帶平均高的2/3時,伐除保留的樹木,并栽植新的防火樹木。

7.3.3帶間更新

對間距1000m以上的生物防火林網,在一定間距兩條老防火林帶間營造一條新防火林帶,當新防

火林帶郁閉后將老防火林帶伐除。

7.3.4半帶狀更新

對已超過成熟齡但仍能起防火作用的林帶,將原林帶寬度一分為二,伐除其中的一側,按原規格

重新營造,待新建部分帶郁閉后,在伐除另一半進行更新。

7.4更新的順序

對需要更新的生物防火林帶應按以下順序安排:

4

DB41/T1222—2016

a)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已不起防護作用的防火林帶,以及過熟衰老的防火林帶;

b)小老樹防火林帶;

c)剛進入過熟期的防火林帶;

d)尚能起防護作用,六行以上的寬林帶;

e)尚能起防護作用,林帶間距大于1000m的防火林帶。

8檢查驗收

8.1一般規定

在生物防火林帶經營管護期間,實施單位先行全面檢查,對各項作業隨時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

正;再由上一級森林防火主管部門組織驗收。

8.2檢查內容

補植補播、人工更新、生物防火林帶改造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按GB/T15776-2006的規定執

行;其余各項作業按本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查驗收。

8.3檢查方法

以當年經營管護的生物防火林帶的長度(km)為單位,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3個以上大于等于

10m的生物防火林帶組成樣本,在每個樣本中對各項作業進行檢查,抽樣強度大于等于5%。

9檔案建立與管理

9.1建檔要求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檔案是生物防火林帶各個時期的歷史記錄和資料數據庫,是了解建設過程,制

訂建設措施,分析、監測和評價建設成效的基本依據。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檔案以林帶或段為基本單位逐級建檔??h級以上配備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并定期

審查。

9.2主要檔案材料

9.2.1經營檔案

包括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設計文件、圖表;各經營階段(造林、撫育、管護、更新利用)建設過程的

技術資料;各階段的檢查驗收資料等。如經營管護規劃、方案,林帶位置(所在區域用經緯度和平均海

拔表示;地點用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山溝表示),林帶走向,林帶類型、長度、寬度、郁閉度、

樹種(喬木和灌木)組成、層次、平均高度,林帶地表可燃物概況,林帶撫育、更新、改造的措施和時

間,各作業工序的用工量及投資,檢查驗收情況等。

9.2.2財務檔案

包括投入與支出,經濟收益等。

9.2.3制度法規檔案

包括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法規與規章、規定與制度等管理檔案;施工合同、施工監理、驗收報告

等。

5

DB41/T1222—2016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主要防火樹種

主要防火樹種參見表A.1。

表A.1主要防火樹種

樹種拉丁名適用地區備注

梔子Gardeniajasminoides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油茶Camelliaoleifer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茶Chionanthusretusus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珊瑚樹Viburnumodoratissimum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青岡Cyclobalauopsisglauc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冬青Ilexchinen’sis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大葉冬青Ilexlatifoli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石楠Photiniaserratifoli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女貞Ligustrumlucidum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黃楊Buxussinic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大葉黃楊Buxusmegistophyll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北海道黃楊Euonymusiaoonicus.cv.‘cuzhi’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月桂Laurusnobilis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海桐Pittosporumtobira伏牛山南部、大別山、桐柏山區常綠

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具防火性能

水曲柳Fraxinus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耐火抗火

栓皮櫟Quercusvariabilis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耐火抗火

麻櫟Quercusacutissim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耐火抗火

胡桃JuglansregiaL.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油桐Verniciafordii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6

DB41/T1222—2016

表A.1(續)

樹種拉丁名適用地區備注

杜仲Eucommiaulmoides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楓楊Pterocarya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燈臺樹Bothrocaryumcomtyoversum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核桃Juglansregi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桃Prunuspersic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杏Prunusarmeniac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梨Pyrus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臭椿Ailangtusaltissim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苦楝Meliaazedarach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花楸Sorbuspohuashanensis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柿Diospyroskaki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稠李Padusracemos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忍冬Lonicerajaponic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楊樹Populus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柳樹Salix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椴樹Tilia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榆樹Ulmuspumil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槭樹Acerspp.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核桃椒JuglansmandshuricaMaxim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白丁香Syringaoblatavar.alb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衛矛Euonymusalatus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蘋果Maluspumila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區落葉闊葉

7

DB41/T1222—2016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廳提出。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林業技術推廣站、信陽市南灣試驗林場、河南小

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河南省林業廳、信陽市平橋區人民政府、鞏義市國有林場、光山縣林業

局、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梅象信、王海亮、羅坤、駱建莉、甘家兵、馬俊青、劉乃輝。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汪萬森、尚忠海、柳自強、盧紹輝、袁國軍、李濱希、路慶本、王劍鋒、汪

衡、俞秀玲、陸云、霍寶民、江原猛。

I

DB41/T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的術語和定義、生物防火林規劃設計、撫育、改造、更新、管護、

檢查驗收、檔案建立與管理。

本標準適用于生物防火林帶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

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術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防火林帶

以防火樹種為主體,具有一定寬度和密度,具備阻火、撲火依托和安全避火功能,兼具經濟效益

和生態效益的帶狀林。

3.2

防火樹種

具有適宜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學特性,高含水率、低易燃性、較強抗火、耐火特性的樹種。

4生物防火林帶的規劃設計

4.1樹種選擇

選擇枝葉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抗火強、含油脂少、不易燃燒、生長迅速、郁閉快、適應性強、萌

芽力高、抗病蟲害的樹種。主要的防火樹種參見附錄A。

4.2整地

原則上不采用全墾整地方法。采用穴狀明穴整地,植穴規格視立地條件采用50cm×50cm×40cm或

40cm×40cm×35cm,三角形定植。灌木類樹種可帶狀整地,帶寬50cm~100cm,深35cm~40cm,開成梯

帶。

4.3造林密度

根據建設林帶的立地條件、樹種生物學特性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