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統編版)精講課系列精品專輯
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考情分析知識坐標知識梳理與探究對點訓練本節精練唯物史觀了解歷代的民族政策和邊疆管理制度,認識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古代處理對外關系的體制,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認識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了解朝貢制度是中國歷代王朝處理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國古代的外交關系體制,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認識到朝貢制度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觀念在對外關系上的表現,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了解中國歷代王朝為我國統一以及多民族國家發展作出的貢獻。認識古代中國的外交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交流與傳播。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二、高考考情分析時間全國卷地方卷2024廣東·鮮卑民族習俗依然得到保留和延續安徽·魏晉時期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互市交易湖南·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2023湖北·唐朝重視邊境民族地區的社會治理河北·華夏文化認同觀念重慶·清朝皇帝與蒙古王公的關系2022湖北·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山東·秦漢相馬理論與技術的重視與發展重慶·西漢中期蜀文化逐漸融入到漢文化中海南·西晉時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浙江·元朝的實行土司制度廣東·清代廣州處于中外交流的前沿2021【甲】明代衛所浙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2020浙江·康熙帝北巡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960年1368年1840年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秦朝設典客等;漢朝設大鴻臚等;秦漢修長城,北擊匈奴;漢朝屯戍等禮部和鴻臚寺;隋朝與琉球交流、冊封冼夫人;唐朝和親、羈縻州宋朝和少數民族政權時戰時和;元朝設宣政院管轄西藏事務明朝修長城筑九邊;清設理藩院、改土歸流、設駐藏大臣、冊封宗教首領、聯姻等絲綢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光武帝賜倭國國王金印隋朝:裴矩駐張掖掌管通商事務;常駿出航到赤土國。唐朝:造紙術外傳阿拉伯、海路交通活躍、日本遣唐使泉州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元朝馬可波羅來華明朝鄭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閉關鎖國、“朝貢”外交民族關系對外交往三、知識坐標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一)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二)魏晉南北朝的民族關系(三)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四)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二、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目錄四、知識梳理與探究朝代中央管理機構民族關系史實秦漢三國魏晉隋唐宋元明清朝代中央管理機構民族關系史實秦典客典屬國北擊匈奴修長城,南撫夷越,設南三郡漢大鴻臚和親;北擊匈奴;設河西四郡,西域都護府,護烏桓校尉;屯戍;三國魏晉少數民族內遷;漢人南遷加快江南開發;民族交融;隋禮部及鴻臚寺周邊民族歸附;加強對嶺南治理(封譙國夫人)﹔郡縣制;派人抵琉球唐“天可汗”;和親;會盟;冊封;設機構(都護府、羈縻州)宋與遼、西夏、金等政權長期并立;各政權吸收中原制度等元宣政院行漢法;四等人制;宣政院管西藏;澎湖巡檢司,管澎湖和琉球;東北、云南設行省明禮部、鴻臚寺、提督四夷館修長城置“九邊”;北部設都司、衛、所;西南設土司;敕封“法王”;貢賜、茶馬貿易等清理藩院聯姻、平叛、回歸、冊封;伊犁將軍、駐藏大臣;西南“改土歸流”(一)據教材梳理古代中國歷代王朝的邊疆政策與治理措施。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二)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氐烏桓夫余(1)中央:設典客、典屬國等官職1.少數民族的分布:2.政策:(2)地方:在兩廣地區設立南海郡、桂林郡、
象郡等(3)軍事:北逐匈奴,修長城,南撫夷、越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眾多民族,東北夫余、烏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漢
初對北方匈奴采取和親政策和親政策漢武帝衛青、霍去病三次擊匈奴,大勝北擊匈奴東漢初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遷漢化匈奴漢化89年竇憲出擊北匈奴,取勝刻銘燕然山。燕然勒銘2.邊疆管理(1)漢匈關系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三)漢朝1.中央:設大鴻臚西北:政策:設管理機構與屯田a.在河西走廊設“河西四郡”,
敦煌、酒泉、張掖、武威;b.在西域設“西域都護府”,
作為西域的軍政機構;c.推行屯戍政策,設屯田官,
分民屯和軍屯。(掌管少數民族地區的沿邊屯軍將領亦稱校尉,如烏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蠻校尉等。)東北:設護烏桓校尉河西走廊:“河西四郡”西域:西域都護府西北:屯戍政策;設置田官,戍卒屯田(2)行政管轄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三)漢朝2.邊疆管理政策:設“護烏桓校尉”問題:結合圖片知識,從時空上掌握歷史知識。東北:對點訓練:先秦時期強調“夷夏有別”,春秋戰國時期“尊王攘夷”成為諸侯稱霸的重要條件。而《史記》中認為匈奴是黃帝的后裔,與華夏民族共祖,漢武帝時期泰山刻石碑文中“四夷”臣服、萬邦來朝是帝王功成業就的重要標志。這一變化可用于說明漢代
A.大一統局面的鞏固
B.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C.著史規范逐漸形成
D.華夏認同觀念的強化D問題:結合史料和所學,指出西漢政府在西域實行屯田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影響?(2)影響:抵御匈奴的入侵;有利于邊疆的開發;降低了軍費開支,一定程度上減輕人民負擔;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鞏固邊疆統治和國家統一;為歷朝治理西域提供借鑒。(1)政策:推行移民戍邊;實行軍隊屯田;采取優惠鼓勵政策;設置管理機構。材料1為解決對匈奴作戰的糧草供應問題,漢武帝在西域實行屯田制度。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開始招募內地農民戍邊屯田,對戍邊農民賜予官爵,分給官地、農具、種子等。公元前119年,實行軍隊屯田,屯田所需土地、農具、種子等各種用品由國家統一發給。此后,軍隊屯田逐漸成為主要屯墾模式。開始時屯墾多由臨時機構管理,到漢元帝后,西域都護成為屯墾總管,下有都尉或校尉、曲侯、屯長等分管各屯墾點。西漢在西域的屯墾不僅為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也成為歷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國策。——摘編自李祖德《西漢的屯田》等【知識點】
漢朝——邊疆政策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對點訓練:下圖為中國古代農牧界線變遷圖。導致這一變遷的主導因素是
A.政治經濟重心轉移
B.政府重視經略邊疆
C.漢匈經濟文化交流
D.少數民族的封建化B西晉少數民族內遷和北民南遷民族遷徙(四)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交融的時代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
東漢以來,少數民族不斷內遷。到西晉時,內遷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鮮卑等,他們學習漢族典章制度、頻繁接觸、通婚雜居。5世紀,北魏統一北方,推行漢法。
南方,三國吳、蜀及東晉、南朝經濟開發,進一步加強南遷中原人民與東南、西南地區人民的交融。
這為國家統一和隋唐繁榮奠定了基礎。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實行漢化改革漢化政策魏晉南朝南方不斷得到開發共同開發材料2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測后記》
隋唐中央管理機構:禮部和鴻臚寺管理民族事務禮部:冊封禮儀、朝見安排;鴻臚寺:接待禮儀(五)隋朝時期的民族關系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鴻臚寺官員東羅馬使節高麗使節東北少數民族使節《禮賓圖》北方安北、單于都護府西北安西、北庭都護府東北安東都護府南方安南都護府安南都護府
主要是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都督府都督、羈縻州刺史由民族首領擔任,由大都護府直接管轄,統于中央政府。問題:結合圖片,從時空上掌握歷史知識。對點訓練:(2020全國)如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該作品體現了
A.西域風情與中土文化的交匯
B.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C.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一D.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C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六)唐朝的民族管理機構問題: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唐代羈縻府州制度的理解。【拓展探究】唐朝——羈縻府州制度材料3唐朝在總結秦漢邊地設置郡縣得失的基礎上,首創了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設置羈縻府州,任命異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世襲其職,但必須由中央任命,同時取消了少數民族首領原有的“可汗”稱號。羈縻府州賦稅不上交中央財政,戶口一般也不上報戶部。該制度在突厥實施成功后,又推廣到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唐政府在上述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代表中央行使對羈縻府州的管理權。都護由漢人擔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襲。唐王朝設置的羈縻府州遍布于東西南北各邊疆民族地區,邊疆的行政包括都護府、都督府、州、縣四級,共約八百多個。后來宋代在西南地區設置羈縻州、縣,明代在邊境部分地區設置羈縻衛所。——摘編自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
理解:
唐朝國力強盛,社會穩定,經濟發達;在吸取前代經驗與教訓基礎上唐政府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在承認中央王朝統治的前提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享有較大自主權;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羈縻府州的設立,加強了內地與邊疆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穩定邊疆社會秩序;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鑒。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對點訓練1.公元4~6世紀進入中國黃河流域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在建立政權后,都注重設立學校,傳播儒學。如石勒曾立“太學”及“小學”10余所,并親臨大、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前秦苻堅“廣修學官,召郡國學生通一經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業”。這些情況的出現A.體現出北方傳統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調整 B.反映了儒學開始成為官方哲學C.利于促進民族交融和少數民族的封建化D.表明儒學傳播緩解了民族矛盾2.美國學者羅威廉《最后的中華帝國》一書中認為,"中國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國是孤立、排外的、無法接納基于對等主權與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國家體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對文化與儀式的要求,而非響應實際的國家利益。這種停滯與僵固的文化不僅存在清代,更包含整個“傳統中國”。這一模式A.促進了社會經濟繁榮
B.開拓了國家疆土C.體現了閉關鎖國政策 D.傳播了中華文明CD特點:宋朝先后與遼、西夏、金等長期并立,政權割據。影響:遼、西夏、金、大理等政權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經驗和文化;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從未中斷;促使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問題:觀察兩幅地圖并結合所學,分析宋朝民族關系的特點以及帶來的影響。對點訓練:宋人的筆記記載了宋神宗對遼和西夏的評價:“二虜(契丹、西夏)之勢所以難制者,有城國(農耕),有行國(游牧),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國之所有矣。上比漢唐,最為強盛。”由此可知遼、西夏A.全面模仿實行北宋所有制度
B.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城市國家C.已經統一中國實現了大一統
D.保持民族特色并兼容漢文化C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七)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影響:①遼、西夏、金、大理等政權都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經驗和文化;②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從未中斷。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七)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對點訓練:(2022海南)種植桑、棗樹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詔“廣植桑棗者”免稅,“伐桑棗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棗為薪”的規定;金朝也規定“凡桑棗,民戶以多植為勤”,即使戶籍少的猛安謀克也須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種植桑棗。上述現象說明兩宋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表現在
A.疆域拓展
B.民戶管理C.文化認同
D.政權認同B東北、云南設行省西藏設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大元帝師統領諸國僧尼中興釋教之印及印文“行漢法”和實行差別對待政策——四等人制臺灣——澎湖巡檢司材料4吐蕃既服,世祖攜喇嘛八思巴而歸,即位以后,尊為國師,號為“大寶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統治權,以酬其勞績,這是以宗教領袖統治吐蕃的開始。——傅樂成《中國通史》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八)元朝的民族關系
邊疆管理東北:設都司、衛、所(奴兒干都司)西北:設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衛西南:設土司防御:修長城設九邊開放馬市貿易西藏:敕封僧俗領袖:“王”“法王”建立都司(烏思藏都司)貢賜、茶馬貿易中央:禮部、鴻臚寺、提督四夷館。材料5長城在防御體系上利用自然地形,“用險制塞”,揚定居民族之長而抑游牧騎兵之短,在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有較大的功效。……農業文明和牧業文明互相依存與交往。這種深刻的內在聯系是任何人工關塞所隔絕不了的。即使在戰爭期間,通過長城內外的貿易往來也一直沒有中斷過。本來主觀上想阻斷南北、被許多統治者和士大夫視作“華夷天塹”的長城,客觀上卻不時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樞紐作用。
——《讀書》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九)明朝的民族關系(十)清朝的民族關系蒙疆通過軍事斗爭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叛亂;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鞏固了西北邊疆青藏分別冊封五世達賴與五世班禪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區設西寧辦事大臣、駐藏大臣西南沿襲土司制度,后來逐漸進行“改土歸流”理藩院蒙古通過滿蒙聯姻,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清冊封班禪金印地方管理中央:設立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一、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材料6清初建立的歷代帝王廟,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來的歷代開業帝王外,還增入遼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進行祭祀。康熙帝將宋朝以來“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的統治家法作為治國政綱,乾隆帝更是提出“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觀點。康熙帝還專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廟,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時編訂出版了匯通各族文字的書籍和詞典。針對“華夷之分大于君臣之倫”,雍正帝駁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并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常建華《國家認同:清史研究的新視角》問題: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評述清朝前期為實現國家認同所做的努力。強調清朝統治正統性與合法性,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實現了政治認同;秉承儒家思想,奉行“崇儒重道”,用儒家思想治世,構建了尊孔崇儒的文化認同;入關后滿族實現漢化,樹立了華夏一家的民族意識,強化了各民族一家的民族認同。
這些努力鞏固了清朝專制集權統治,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推動了民族交融,鞏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構建了一個各民族認同的國家體系。對點訓練中國古代歷史上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出現過幾次高潮第一次: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華夏族在戰爭中與其他少數民族接觸頻繁,促進民族交融,形成華夏認同觀念。第二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不斷內遷;北魏統一黃河流域,推行漢法,推進民族交融;蜀國堅持搞好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吳國漢族和山越族共同生產,開發江南;民族大交融趨勢出現。第三次: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接受漢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進程的同時,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特別是元的統一,使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并且出現了新的民族——回族。朝代表現先秦以中原為核心華夏文明與域外有廣泛交往交流。漢朝海陸絲綢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賜倭國國王金印。隋唐陸路:與西域商路暢通,裴矩駐張掖掌通商事務;造紙術外傳阿拉伯海路:交通活躍;常駿出航到赤土國;日本派遣唐使。宋朝陸路交通阻隔,海路發達;泉州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元朝通往歐洲的海陸道路通暢;馬可·波羅來華,著《馬可·波羅行紀》明清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鄭和下西洋、海禁《尼布楚條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閉關鎖國二、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梳理】
古代中國的對外交往【問題探究】
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與朝貢體系
材料7
1793年,英國派馬戛爾尼訪華。乾隆把他當作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無不加之體恤,用示懷柔。如有懇求之事,若于體制無妨,無不曲從所請”。但是,與外國通商不符合中國定例,況且,中國作為中央之國,應有盡有,不需要互通有無,因此“曉諭爾國王,當仰體朕心,永遠遵奉共享太平之福”。
——張宏杰:《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材料8朝貢體系,與條約體系、殖民體系并稱,是世界主要國際關系模式之一。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于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為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到訪中國,條約體系和朝貢體系方發生全面的碰撞。——李云泉《朝貢制度史論》(1)根據材料7,結合所學分析這是清政府面對的什么文明的沖擊?
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應對措施?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2)根據材料8,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近代朝貢體系落下帷幕的原因?提示:(1)資本主義工業文明;閉關鎖國。失去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轉變的歷史性機遇。(2)列強的侵略和條約的簽訂,朝貢體系逐漸解體弱,中國淪為殖民體系的一員。根本原因是農業文明不敵工業文明。1.(2024安徽)《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為武昌太守時“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梁書·張稷傳》亦載:“郁州(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此類記載所反映的現象表明,這一時期A.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
B.市鎮興起維護了時局穩定C.互市交易促進民族交往
D.榷場的設立帶動民間交流2.(2023重慶)康乾二帝常在木蘭圍場接見蒙古王公,狩獵后舉辦宴會和表演。趙翼曾描述乾隆時的摔跤表演:“由來角觝古所傳,百戲中獨近戎務。技逾蹴鞠煉腳力,事異拔河供玩具。國家重此有深意,所以習勞裕平素。君不見教坊子弟也隨行,經月不陳默相妒。”此處“深意”指A.耀兵威于異域B.敦教化以厚風俗C.寓綏遠于講武D.倡戲劇以娛萬民五、本節精練CC3.(2023河北)吐魯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亞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龍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載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華,遷播屆于交河之郡也。”這可用于證明
A.人口流動促進了邊疆開發
B.世族郡望觀念影響廣泛
C.華夏文化認同觀念的演進
D.各族同源共祖觀念流行4.(2022海南)種植桑、棗樹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詔“廣植桑棗者”免稅,“伐桑棗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棗為薪”的規定;金朝也規定“凡桑棗,民戶以多植為勤”,即使戶籍少的猛安謀克也須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種植桑棗。上述現象說明兩宋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表現在
A.疆域拓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變更租賃條款的相關協議
- 《供應鏈管理實務》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湖南鐵道左繼紅98課件
- 工程排堿溝施工方案
- 中華酒文化課件
- 《GB 4706.80-201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暖腳器和熱腳墊的特殊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專職業形象課件模板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個性與職業課件
- 有條件的股東內部股權轉讓合同
- W公司的客戶滿意度研究論文
- 公司電腦常見問題處理手冊
- 寵物輸液治療技術-靜脈輸液療法(寵物臨床治療課件)
- 豬白條購銷合同范本
- 鍋爐延期檢驗申請書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大單元作業設計案例(一)
- 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 液壓傳動(第六版)
- 紅色故事宣講《小蘿卜頭的故事》
- 活動板房拆裝合同模板范本
- GPS在森林調查中的應用-手持GPS在森林調查中的應用(森林調查技術)
- 直接打印800字作文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