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學案(含答案)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第二單元 學案(含答案)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第二單元 學案(含答案)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第二單元 學案(含答案)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第二單元 學案(含答案)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學案(含答案)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

知識整合

一、單元學習目標整合

1.學習優秀勞動者的杰出事跡,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認識堅守與踐行工匠精神在當代的意義與價值,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自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美德。

2.學習通訊報道,學會準確把握新聞信息,學習以典型事件和細節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分析報道角度,區分新聞事實和新聞背景,理解新聞的傾向性,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

3.學習新聞評論,理解評論所依據的新聞事實與評論的立場、觀點的關系,理解評論的輿論導向性。學習聯系社會現實提出觀點并合理闡述的寫法,體會新聞評論直面現實,有的放矢的文體特點。

4.鑒賞表現勞動生活的古代詩歌,體會勞動之美,自覺地在學習實踐中豐富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對美好情感的體驗,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二、單元學習重難點

本單元作品,或報道優秀勞動者的杰出事跡,或倡導踐行工匠精神,或歌詠勞動的美好與歡樂,從不同角度彰顯勞動的偉大意義,體現勞動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介紹了袁隆平堅持不懈地研究雜交水稻的事跡,表現了袁隆平埋頭科研、淡泊名利、為國奉獻、注重實踐、敢于創新、勇于捍衛真理的精神品質。

《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介紹了勞動模范張秉貴的先進事跡,贊揚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探界者”鐘揚》高度概括評價了鐘揚的成就,讓我們了解了鐘揚輝煌的人生歷程。

《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從不同角度辯證地論述了“工匠精神"的深刻而又豐富的內涵和這種精神對企業、國家、民族的重大意義。

《芣苢》是一首富有濃厚生活氣息、明快優美的勞動之歌。

《插秧歌》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婦、大兒、小兒各有分工,拔秧、拋秧、接秧、插秧,緊張忙碌而秩序井然。

三、單元重難知識易混易錯

1.人物通訊要深入挖掘典型事件以表現人物精神,并在其中體現作者的立場和態度。閱讀本單元的三篇人物通訊,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其中的具體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場。

2.新聞評論講究觀點鮮明、針對性強,注重行文的邏輯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一文的思路,體會文章是怎樣辯證地討論有關“工匠精神”的話題的。

3.角度的選擇對新聞評論非常重要。面對某個事實或問題,評論的角度不同,文章面貌往往迥異。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在選擇評論角度方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從本單元的人物通訊中任選一篇,基于其呈現的事實,考慮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評論。

4.閱讀詩歌時,要展開想象,走進描摹的場景,悉心感受詩人的情感。

大單元綜合試題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材料一千百年來技藝工匠的勞動實踐即其生產的物質文明成果遍布人類生活以及審美的各個方面,同時在精神文明層面形成了以內涵豐富的工匠精神為核心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勞動精神。人民創造歷史從根本上看是勞動創造歷史。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偉大斗爭中不斷認識自然的客觀規律,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技能,從而創造更為豐富的社會財富,推動歷史進步。中國夢的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都需要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創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用辛勤勞動創造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人民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創造自我。通過勞動實現自我價值或人生價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質內涵。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同時也為個人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和空間。一個人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可以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才可以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與褒獎。與此同時,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目標而產生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會進一步激發勞動者的創造激情,從而為他人和社會創造更為豐富的財富。工匠精神首先就是熱愛勞動、專注勞動、以勞動為榮的精神。在勞動中體驗和升華人生意義與價值,是工匠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工匠精神是對職業勞動的奉獻精神。幾千年來從事技藝勞動的各種工匠,其社會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來工匠以業維生,并以技藝為立身之本,無私地奉獻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藝,創造了燦爛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在實干中增長技藝與才能。發揚工匠精神,就要增強我們的愛崗敬業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眲趧幼畛绺撸瑒趧幼罟鈽s,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就是工匠精神的體現。無論是三峽大壩、高鐵動車,還是航天飛船,都凝聚了現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重細節、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關鍵要素。幾千年來,我國古代工匠制造了無數精美的工藝品,如歷代精美的陶瓷以及玉器。這些精美的工藝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中國工匠重細節、追求完美的體現。現代機械工業尤其是智能工業對細節和精度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細節和精度決定成敗。對細節與精度的準確把握,是長期工藝實踐和訓練的結果,通過訓練將其培養成為習慣、成為品格,就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功夫"一詞,不僅指武功,而且也指各種工匠所應具有的習慣性能力。功夫是長期苦練得來的。不下一定的苦功,不可能出細活。工匠從細處見大,在細節上的追求沒有終點。我國作為制造大國,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是提升我國制造品質與水平的重要環節。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創新精神。一個民族的創新離不開技藝的創新。在現代工業條件下,對工匠技藝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像傳統工匠那樣,只是從師傅那里學得技藝,然后保持和發揚祖傳工藝技法。現代機械制造尤其是現代智能制造,對工匠技藝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難度和精度要求,工匠不僅要有嫻熟的技能,而且要有技術創新。創新是對現有的生產技藝的大膽革新,能給行業技藝帶來突破性貢獻,促進生產技藝水平提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摘編自龔群《工匠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材料二不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制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需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需要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龐大產業工人隊伍,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充沛動力。

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創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電線電纜“守門員"的葉金龍,與馬達結緣一輩子的吳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詮釋“鉗工”意義的趙水林……一批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堅守產業報國的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入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實工匠待遇,才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推動更多工匠競相涌現。

工匠精神深入人心,還要進一步講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產實踐中凝聚而成的可貴品質,充分展現著勞動之美、精神之美、時代之美。講好“工匠故事”,能讓人們從大國工匠身上感受到勞動的光榮、工匠精神的魅力。開展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才能讓一個個“工匠故事"激勵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摘編自翟春陽《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工匠精神內涵豐富,它來源于勞動實踐,分布廣泛,既包含物質層面的成果,也有精神層面的成果,是工匠文化的核心。

B.幾千年來,工匠們以業維生,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藝,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工匠文化。

C.秉承勞動崇高、勞動光榮的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因此發揚工匠精神就要愛崗敬業。

D.現代機械工業對技藝的難度和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要求工匠們摒棄師徒代代相傳的方式,在自己的技藝領域進行創新。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勞動為個人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和空間,只要誠實勞動,就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并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

B.工匠們要下一定的苦功夫,進行長期的工藝實踐和訓練,使自己對細節與精度的把握變成習慣,以適應現代工業的要求。

C.某企業要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可重點從完善工匠政策、提高待遇、做好宣傳等方面入手,提高員工們的積極性。

D.在講述“工匠故事”時,要體現勞動之美、精神之美和時代之美,將“工匠故事"融入教育過程,去激勵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3.下列各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庖丁訓練多年解牛數千,其技法能夠“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達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界。

B.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

C.李萬君獨創一槍三焊新方法,焊出了世界新標準,實現了我國動車組研制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突破。

D.2015年,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教育片《大國工匠》,該片講述了大國工匠的動人故事,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特點。

5.工匠精神對社會和國家有何現實意義?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老來割麥

蒲楠

梔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蕩來蕩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麥時間了。確實是這樣,麥子黃了,麥子熟了,沉醉的麥穗飽飽地低著頭。麥粒的香味,也從穗的縫隙里滲出,悄悄地香。這香和梔子的香不同,婉約而不張狂,提示著人們該磨鐮了,該下地了。

順爺起得很早,他要乘著星露割麥。麥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麥秸柔和,穗也柔和,不會碰一下就爆裂了。順爺磨了一夜鐮,實際上是用銼刀銼的,彎月樣的鋸鐮刀,長了碎碎的牙齒,要一個個銼,否則鐮刀鋒利不起來,割起麥子費力不說,還拖泥帶水。順爺邊磨鐮邊聽收音機,習慣了,收音機播天氣預報,明天天氣晴好,適合開鐮。

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麥子們都還在露水里睡覺呢。順爺自小就聽老人說,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鮮,莊稼們愛這口。

今年的麥長得好,風調雨順,長得厚實。順爺找了個田嘴下地,順手挽了把麥子,剛要發力,卻聽到相鄰的麥地有“唰唰"的鐮刀摩擦麥秸的聲音。

還有比順爺更早的人呢。順爺知道是誰,他喊了聲:六哥,割麥呀,還活著!

六哥從麥地里抬起頭,不陰不陽地回了句:承情,還活著,睡地上墊席子哦。

順爺七十二歲了,六哥比順爺大上兩歲,都是村中老人了。

干巴巴的對話結束了,順爺和六哥都一心向麥,使著勁割起麥子來,一地的麥,要割上大半天時間的。

順爺和六哥的麥地都不大,畝把田的樣子,要是田地多了,還真種不動。

人不服老不行。年輕時順爺種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畝一天就能割個干凈,鐮刀揮起,一道優美的弧線劃去,麥就倒了一片?,F在差多了,幾行麥子割下來,腰像要斷了一樣,彎不下直不起。

順爺割了一氣,汗流進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煙。他緩緩地挺起腰,對著鄰地說:六哥,歇會兒吧,也沒多少活兒。六哥回應: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頭,但“唰唰”的聲音明顯慢了下來。順爺還聽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陽可照我。不多的對話在麥穗間傳來傳去,幽幽的,似乎是這塊地上唯一的聲音。

麥實在是長得好,可割麥的人呢?只管種不管收,可不是莊稼人的做派。

還真是的,村里青壯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著,疏疏地撒上種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樣,天和地都發了力,收獲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

順爺想不明白,電話沒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來割麥。城里的人感謝歸感謝,可就是人不回來。去年的麥,就有不少爛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鵲們。

六哥自言自語地說:小東西們都不回,還說,一畝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兩天的。小東西們,田不收,吃啥呀。

順爺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無數電話,捂著嘴沒笑出聲來。

順爺問六哥:怎么不進城去?在家當孤鬼。六哥反問:你呢,家的燈盞亮些

這話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離開家,舍不得腳下的地,種了一輩子的地,地熟了,離不開人呢。

順爺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兒孫們做主,大多數地流轉給別人種,留下的地,是順爺和木哥硬堅持的,這地是他們立根的地方。

順爺對流轉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種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繡腿,怎能和自己種、自己出力比。

留下的地,順爺不讓別人插手,六哥也是,當孩子服侍,麥自然長得好,長得厚。

小兩歲還是不一樣,順爺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還剩下一壟。順爺從麥子間插了過去,對頭地割將起來。六哥沒說什么,鄉里鄉親相互幫襯,再正常不過了。六哥突然笑出了聲:順子還記得不,過去為一拃寬的地,還打過架呢!順爺搭腔:記得,現在我把這地都給你,你可種得動又是無話,只聽到“唰唰"的聲音緊一下慢一下。

兩塊地割完了。割完的兩塊地陷在大片的麥地中央,像是兩只眼睛,沉浸地看著天空。

六哥和順爺坐在田埂上,各自想著心思。想什么呢?倆人對望了一眼,同時冒出了一句:該回了。

氣歇順了,順爺問六哥:明年還種嗎?六哥斬釘截鐵:種,沒種夠!你呢順爺也毫不含糊:種,走不動,爬也爬來。

順爺嘆了口氣:舍不得呀!六哥嘆口氣:舍不得哦!

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對順爺說:告訴你,我太孫子要回村子了,說是再創業,種田呢!

順爺說:真的呀!真好。

六哥說:真的,兒子敢不同意,打斷他的狗腿。嗯,真好!

割完的麥地,麥茬留得整齊,小風吹過,一浪浪地騰著漣漪,而留在麥茬間的花生,正嫩嫩吐綠,這是順爺和六哥套種的。

(選自《小小說月刊》)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以梔子花香引出麥香,并將二者進行對比,深入傳達出農人豐收在望的喜悅和對莊稼的深厚感情。

B.順爺和六哥“還活著”等針鋒相對、極不禮貌的回話,凸顯了鄉土社會中相熟的人們,即使厭惡對方,生活中也無法避而不見。

C.順爺和六哥曾為了一拃寬的土地打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時生活的窘迫,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們依附土地、重視土地的態度。

D.順爺、六哥對望時不約而同冒出一句“該回了”,一語雙關,既表達出割完麥回家之意,又暗含對在外兒孫返鄉的期盼。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用富有鄉土氣息的質樸語言描繪了生動真實的勞動場景,自然和諧充滿意趣,又隱約閃現感傷之情。

B.小說中使用了借代、擬人手法以及整散結合的錯落句式,生動寫出了寧靜優美的鄉村景色,寓情于景。

C.小說以小見大,通過順爺和六哥之間一次平常的農事閑話,反映出部分農民把農業當成立國之本,仍然堅守在土地上。

D.小說通過對入城青壯年疏于耕作、淡于收獲的側面敘寫,表達了對迷戀城市、好逸惡勞行為的委婉批判。

8.小說最后一段頗具意味,作者以此結尾有何用意?

9.請結合材料,賞析小說中塑造的順爺、六哥這類形象。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伐檀

《詩經》

坎坎伐檀①兮,寞之河之干②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③貆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真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⑤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真之河之漘⑥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困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檀:檀樹。②干:岸。③縣:同“懸”,懸掛。④貆(huán):幼小的貉。⑤特:三歲或四歲的獸,泛指大獸。⑥滑(chún):水邊。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反映了《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B.這首詩每段的四、五句,是奴隸們對不勞而食的奴隸主發出的憤怒質問。

C.這首詩每段的末句,表現了奴隸對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的感嘆,標志著奴隸們的初步覺醒。

D.這首詩感情濃烈,諷刺辛辣,唱出了勞動人民的心聲。

11.詩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分別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福建泉州的德化白瓷因其①_的“白”蜚聲世界,在歷史上被歐洲譽為“中國白”,所產人物瓷塑尤負盛名,神態栩栩如生。千百年來,德化縣窯火不斷,宋元之后,陶瓷大量外銷。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現如今,德化縣的手藝人在傳承工匠精神的基礎上不斷②_,發掘非遺的時代價值。

德化人世世代代以手藝為榮,當地人說,陶瓷是火的藝術,7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道道馬虎不得。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孕育了一代代陶瓷人。家族傳承、師徒學藝、學校教育是德化瓷的3條主要傳承路徑,目前德化已有19家非遺傳習所。德化縣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讓眾多陶瓷愛好者③_。石鼓村、仙境村等地目前已有許多家工坊,來自全國各地的陶藝愛好者在此創業,前店后坊,自產自銷。開辦陶藝工作坊,設計生產文創產品,與海內外品牌合作,讓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讓老手藝煥發出新的光彩。創新傳統手藝,推動產業鏈升級,古老的技藝在德化陶瓷人手上不斷改進、超越。

12.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3.請用“離不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進行串聯改寫,可適當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14.材料第二段中的數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在萬山紅遍、霜葉似火的時節,冬天踏著飄零遍地的黃葉悄然而至。代表冬天開始的節氣是立冬。立冬在古代是個重要的節日,古人在此日有迎冬之禮、賀冬之俗。舉行這些祭祀儀式,①_。尤其是一些文人騷客,他們溫上一壺新釀的美酒,約上至交好友,圍爐而坐,把酒敘談,迎接冬天的到來。

(________),要的是“范兒"。立冬日,皇帝率領三公九卿,身著黑衣,所乘車輦裝飾也都是黑色的,來到北郊舉行祭祀儀式,迎接冬日到來。郊迎回來后,皇帝還要賜予群臣冬衣,褒獎表彰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們,慰問撫恤他們的親屬,以及那些孤寡之人,以鼓勵民眾抵御外敵或賊寇的侵襲與掠奪。

天子有迎冬之禮,②_。忙碌一年的人們,秋收冬藏完畢,迎來了冬閑,要在立冬這天,以新收獲的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虔誠和孝敬,以求祖先在天之靈保佑平安,祈求來歲再是豐年。一家之主也要在這一天犒賞全家人一年來的辛苦勞動,人們更換新衣,往來慶賀,一如年節。

立冬時節,正是高粱、稻谷等釀酒原料曬干入庫之時,因此③_。陸游有“十月可釀酒,六月可作醬”詩句。用五谷雜糧發酵釀出的酒,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綿甜甘爽。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載,立冬過后,鄉村田園人家會用草藥釀酒,稱為“冬釀酒”,有秋露白、杜茅柴、靠壁清、竹葉青、十月白等品種。清代文人蔡云的《吳歙百絕》中有詩云:“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

15.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儀式感是古代的天子迎冬更重視的

B.古代的天子迎冬更重視儀式感

C.天子在古代迎冬更重視儀式感

D.迎冬時古代的天子更重視儀式感

16.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項,“既包含物質層面的成果,也有精神層面的成果"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一段,可知是技藝工匠的勞動實踐“既包含物質層面的成果,也有精神層面的成果”;B項,“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錯誤,材料一只是說“幾千年來從事技藝勞動的各種工匠……工匠文化”,并沒有說工匠“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藝"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D項,“摒棄師徒代代相傳的方式"曲解文意,材料一說的是“不僅僅是像傳統工匠那樣,只是從師傅那里學得技藝,然后保持和發揚祖傳工藝技法”。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爸灰汀?說法絕對,材料一第二段說的是“一個人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可以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才可以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與褒獎”。

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的能力。A項,可用于論證“工匠精神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B項,可用于論證“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勞動精神”;C項,可用于論證“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創新精神";D項,可作為宣傳“工匠精神”的論據,不能揭示工匠精神的內涵,因此不能作為材料一的論據。

4.答案:①運用引用論證、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有理有據,論證充實;②采用“總一分"的論證思路,條理清晰地分析了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

解析:分析文章的論證特點,一般從論證方法、論證思路等方面進行思考。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論證方法和論證思路,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等,常見的論證思路有“總一分一總”“總一分"分一總”等。然后根據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從論證方法上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用辛勤勞動創造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等屬于引用論證,“無論是三峽大壩、高鐵動車,還是航天飛船,都凝聚了現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屬于舉例論證。從論證思路上看,文章條理清晰,先總說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然后從四個方面分別論述了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因此可得出文章按“總一分"的論證思路行文。

5.答案:①有利于實現中國夢,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②有利于我國重大建設的成功;③有利于提升我國制造品質與水平,鞏固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④有利于促進生產技藝水平提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⑤有利于激勵勞動者創新創業,塑造“中國創造”的大國形象;⑥有利于激勵青年人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通讀材料,篩選出關鍵語句,如材料一中的“中國夢的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都需要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創造"無論是三峽大壩、高鐵動車,還是航天飛船,都凝聚了現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我國作為制造大國,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是提升我國制造品質與水平的重要環節"創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材料二中的“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需要……更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一個個‘工匠故事’激勵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然后據此進行概括即可。

6.答案:B

解析:“即使厭惡對方,生活中也無法避而不見"錯誤?!斑€活著”等話語看似針鋒相對、極不禮貌,其實是老人家們日常親切互動的表現,說明他們的關系好。由文中“六哥,歇會兒吧,也沒多少活兒"等句子可知,兩位老人非常關心彼此。

7.答案:A

解析:B項,“借代”錯,文中沒有借代手法。C項,“反映出部分農民把農業當成立國之本"錯,農民不離開土地是因為舍不得,而不是把土地當成“立國之本”。D項,“表達了對迷戀城市、好逸惡勞行為的委婉批判"錯,入城青壯年不回鄉收麥不是因為好逸惡勞,而是因為種地收入比不上在城里務工。

8.答案:①增強審美意蘊。作者以麥茬地的優美景象來揭示勞動創造了美、勞動者賦予了大自然詩情畫意,令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②深化小說主題。作者寄寓景物象征意義,預示著農業發展必將如嫩芽吐綠,充滿勃勃生機。

解析:最后一段是環境描寫,“一浪浪地騰著漣漪”寫出了麥地里生機勃勃的景色,而這一切,是順爺和六哥通過辛勤勞作換來的,除了小麥,“留在麥茬間的花生,正嫩嫩吐綠"更是兩人辛勤勞作的證明,是兩人的勞動帶來了如此美麗的景象,增強了文章的審美意蘊。“而留在麥茬間的花生,正嫩嫩吐綠”,綠色是希望的顏色,象征著新生,正好承接了上文“告訴你,我大孫子要回村子了,說是再創業,種田呢"這一情節。新生代年輕人重視鄉村土地,愿意回到鄉村,耕作土地,暗示著將有下一代新人繼承順爺和六哥的衣缽,農村土地不會荒蕪,深化了主題。

9.答案:①順爺和六哥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代表,他們熱愛家鄉、珍視土地、勤于勞作、樂于助人,具有值得傳承發揚的可貴品質。②他們思想相對保守,安于現狀,對進城務工、土地流轉等存有偏見。③順爺和六哥的形象極具真實性和典型性,折射出社會轉型時期必然產生的矛盾沖突,能夠引發人們對農村改革的思考。

解析:文章中順爺和六哥一個七十二歲,一個七十四歲,“都是村中老人了”,他們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代表;“順爺起得很早,他要乘著星露割麥"還有比順爺更早的人呢”,他們勤勞,大早上就起床割麥;“留下的地,是順爺和六哥硬堅持的,這地是他們立根的地方"這話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離開家,舍不得腳下的地,種了一輩子的地,地熟了,離不開人呢”,他們熱愛家鄉和土地,在村里青壯年都進城務工時,還能堅守土地,堅持種田;“六哥的地還剩下一壟。順爺從麥子間插了過去,對頭地割將起來。六哥沒說什么,鄉里鄉親相互幫襯,再正常不過了”,他們熱情淳樸,互相幫襯,樂于助人。他們雖然堅守土地,但對進城務工的看法是保守的,總認為到麥收時節了就得回家割麥——“順爺想不明白,電話沒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來割麥。城里的人感謝歸感謝,可就是人不回來”“順爺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無數電話,捂著嘴沒笑出聲來";同時,他們對農村土地流轉抱有偏見——“順爺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兒孫們做主,大多數地流轉給別人種,留下的地,是順爺和六哥硬堅持的,這地是他們立根的地方”,認為土地就是他們的根。在大量農村人口往城市流動、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反對派和頑固派,文中的順爺和六哥就是典型代表,他們身上折射出社會轉型時期必然產生的矛盾沖突,能夠引發人們對農村改革的思考。

10.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C項,“標志著奴隸們的初步覺醒"不恰當,他們沒達到這樣的思想高度。

11.答案:①每段前三句起興,以奴隸在河邊伐木勞動的情景起興,由景入情,引出對奴隸主不勞而獲的辛辣諷刺和憤怒質問。②以勞動情景起興不僅能夠烘托氣氛,引出所詠之辭,而且與奴隸主的坐享其成形成對比。③重章疊唱,反復詠嘆。全詩三段,只有少數幾個詞的變化,使詩的主題鮮明,音韻和諧。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詩經》常用手法是賦、比、興,本詩用“坎坎伐檀兮”引起后文對“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諷刺,顯然是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通過奴隸們辛苦勞作與“君子”們“不稼不穡"不狩不獵”不勞而獲的對比,展現奴隸們的憤怒。此外,本詩三段詩句,除了個別字詞調換外,句式、用詞一致,是重章疊唱的手法,一唱三嘆,音韻和諧。

12.答案:①獨一無二;②推陳出新;③紛至沓來

解析:第一空,從后文“‘白’蜚聲世界"和“在歷史上被歐洲譽為‘中國白’”可知,填入內容應是強調德化白瓷白的特殊性,可以填入“獨一無二"?!蔼氁粺o二”,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第二空,從前文“德化縣的手藝人在傳承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和后文“發掘非遺的時代價值”可以推知,此處作者是說德化縣的手藝人繼承舊有技藝的同時將其運用于新的方向,可以填入“推陳出新"?!巴脐惓鲂隆保サ襞f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并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多指繼承文化遺產)。第三空,文中是要表達各地的陶瓷愛好者紛紛來到德化以感受這里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可以填入“紛至沓來"?!凹娭另硜怼保娂姷絹?;連續不斷地到來。用于指人或事物。

13.答案: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