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_第1頁
上海2022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_第2頁
上海2022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_第3頁
上海2022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_第4頁
上海2022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2年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卷一、觀城市地標(8分)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地標建筑,從中我們可以感受歷史演進的脈搏。1.地標建筑是歷史文化的載體,請完成上述地標建筑與所在城市的匹配。2.請將以下地標與其意義進行連線。白馬寺

民族精神都江堰

水利智慧八達嶺長城

佛教東傳3.請補充一個地標建筑,并說出其歷史內涵。二、悟人物精神(9分)我們日常會欣賞到很多優秀歷史劇作,從中可以感悟歷史人物的精神。材料1材料2

《覺醒年代》劇情:1928年毛澤東很迷茫,在北京遇到李大釗,他們同上景山,李說:“試看將來的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1949年,毛站在天安門,赤旗插遍了北京。4.“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所說“赤旗”指代什么?5.為了證明毛和李在景山上的談話的真實性,以下材料可以選哪兩項?A.戲劇《李大釗》

B.《李大釗全集》C.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油畫

D.《李大釗年譜》《毛澤東年譜》6.根據劇情,從中感悟到歷史人物怎樣的精神?三、辯時代議題(13分)我們生活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某校社團圍繞“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展開了辯論,嘗試從不同觀點的交鋒中,深化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認識。7.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辯論前同學們對此過程進行了梳理,認為可以追溯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的時期,請你幫他們完成下列時間軸。本次辯論的正方觀點為“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反方觀點為“經濟全球化弊大于利”。為準備辯論,同學們搜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英國人薩拉過圣誕節時發現,39件禮物中,中國制違的有25件。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生活會怎么樣?地突發與想,嘗試一年內不買中國產品,很快就遇到困難;兒子買球鞋,一雙中國產的10美元。她卻不得不買68美元的意大利產品;丈夫過生日,買不到非中國產的生日蠟燭……一年的嘗試結束后,薩拉一家重新用上了中國產品。——改寫自《離開中國創造的一年》材料三

隨肴歐盟成員國不斷增加,許多東歐人涌入英國就業。有英國報刊發文稱,"一個英國家庭,保姆來自波蘭,園丁來自塞浦路斯,司機來自塞爾維亞,只有廚師來自英國本地?!睋y計,2017年約33萬人移民英國?!膶懽浴队摎W——潮源與展望》材料四加速融化的南極冰山8.若你參與辯論,你會選擇加入哪一方?請以中國為例,補充一個能佐證你方觀點的史實,并簡要說明補充的理由。9.請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就你所選擇的一方觀點展開論述。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1.A:布達拉宮;B:圓明園遺址;C:東方明珠2.3.建筑:遼中京大明塔遺址。內涵:遼大明塔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遼中京遺址公園,修建于澶淵之盟后,借鑒了中原建筑風格,是遼代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之一,反映了當時遼朝與漢族文化的交融和交流?!窘馕觥?.建筑與城市: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A為西藏,布達拉宮地處西藏,故A為布達拉宮;B為北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圓明園遺址地處北京;C為上海,結合所學知識和圖片可知東方明珠地處上海。2.地方標志與意義:結合所學可知,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所以體現的內涵是佛教東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水利工程,體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水利智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3.建筑: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為遼中京大明塔遺址。內涵: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遼大明塔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遼中京遺址公園,修建于澶淵之盟后,借鑒了中原建筑風格,是遼代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之一,反映了當時遼朝與漢族文化的交融和交流。4.赤旗:馬克思主義旗幟/社會主義旗幟/中國國旗5.選項:BD6.精神:革命精神、愛國精神等?!窘馕觥?.赤旗:根據材料“試看將來的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1949年,毛站在天安門,赤旗插遍了北京”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后期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國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十月革命,宣傳“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并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李大釗第一個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李大釗所說的“赤旗”指代的是馬克思主義旗幟/社會主義旗幟/中國國旗,象征著共產主義革命的理想和未來的世界將由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來主導,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5.選項:根據材料《李大釗全集》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全集》這本書或資料集可能包含李大釗的演講、文章、書信等原始資料,其中有可能提到他對于未來世界的看法或類似的言論,從而間接證明談話的真實性,B項可選。根據材料《李大釗年譜》《毛澤東年譜》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年譜是記錄個人生平事跡和重要活動的編年體史書,通過查閱李大釗和毛澤東的年譜,我們可以找到他們在北京活動的相關記錄,以及可能涉及類似談話的線索,從而增加談話真實性的可信度,D項可選。根據材料“戲劇《李大釗》”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戲劇《李大釗》”是藝術創作,可能基于歷史事實但也可能有虛構成分,因此不能作為直接證明談話真實性的依據,排除A項。根據材料“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油畫”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油畫同樣屬于藝術創作范疇,且與新文化運動相關,與毛澤東和李大釗在景山上的談話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故選BD項。6.精神:根據劇情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人物李大釗和毛澤東具有堅定的革命精神、愛國精神、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奮斗精神,他們相信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理想能夠實現,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這種精神體現在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樂觀預見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上,也體現在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韌不拔和勇往直前的決心上。7.A:新航路開辟

B:世界貿易組織成立8.選擇:正方,即“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史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理由: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這不僅帶動了國內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高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為中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9.觀點: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論述:1948-2012年全球貿易顯著增加,這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直接結果。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龐大的市場和生產能力為全球貿易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為各國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東歐人涌入英國就業,這既是勞動力跨國流動的表現,也是經濟全球化促進就業的一個縮影。同樣,中國通過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推動了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提高了生活質量和便利性。薩拉一家的經歷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他們發現離開中國產品后生活變得困難重重,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經濟全球化對消費者福利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技術創新的步伐,促進了各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中國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推動了全球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這種技術創新與合作不僅提升了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也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結論: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雖然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問題,但其對全球貿易增長、就業與經濟增長、生活質量和便利性提高以及技術創新與合作的積極影響更為顯著。因此,我認為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解析】7.A:根據材料“15世紀末16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和結學知識可知,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黃金和香料成為歐洲市場急需的商品。東方尤其是中國的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而傳統商路被奧斯曼帝國控制,使得歐洲迫切需要尋找新的貿易路線。B:根據材料“1995年、經濟全球化”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進一步推動了國際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和規范化,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8.選擇:我會選擇加入正方,即“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這不僅帶動了國內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高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為中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9.示例:本題為開放性題目,緊扣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選擇觀點為“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論述:根據材材料一所示,1948-2012年全球貿易顯著增加,這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直接結果。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龐大的市場和生產能力為全球貿易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例如,薩拉一家的經歷表明,中國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反映了全球化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緊密程度。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為各國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如材料三所述,東歐人涌入英國就業,這既是勞動力跨國流動的表現,也是經濟全球化促進就業的一個縮影。同樣,中國通過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推動了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提高了生活質量和便利性。薩拉一家的經歷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他們發現離開中國產品后生活變得困難重重,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經濟全球化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