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目次TOC\o"1-1"\h前言 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 25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 26污染場地地下水修復技術 57修復效果評估 7前言本文件參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提出、歸口并宣貫。本文件起草單位:桂潤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科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節能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涂方祥、王曉飛、韋崇高、薛天利、覃霞、傅平豐、劉廣義、黎華壽、張瑛、王少鋒、裴福云、陸柳鮮、孫美娟、梁琳、梁斌、李靈知、李國、覃茜、張余亮、鄧威、廉宇萍、黃付平、何少媚、祁莘月。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技術規范范圍本文件界定了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涉及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污染場地地下水修復技術和污染場地修復效果評估的技術規范。本文件適用于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2722土壤質量土壤樣品長期和短期保存指南GB36600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HJ25.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2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25.3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5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HJ25.6污染地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HJ16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標準HJ662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技術規范DB45/T2426鉛鋅礦采選行業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效果評估技術規范DB43/T2828重金屬土壤修復穩定劑技術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砷及伴生重金屬arsenicanditsassociatedheavymetals有色金屬礦區中砷及與砷伴生的重金屬(鉛、鎘、銻、汞等)。潛在污染地塊potentialcontaminatedsite指因從事生產、經營、處理、貯存有毒有害物質,堆放或處理處置潛在危險廢物,以及從事礦山開采等活動造成污染,且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構成潛在風險的場地。污染場地contaminatedsite對潛在污染場地進行調查和風險評估后,確認污染危害超過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可接受風險水平的場地,又稱為污染地塊。異位修復ex-situremediation將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從污染地塊發生污染的原來位置挖掘或抽提出來,搬運或轉移到其他場所或位置進行治理修復。[來源:HJ682—20192.5.4]原位修復in-situremediation不移動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直接在地塊發生污染的位置對其進行原地修復或處理。[來源:HJ682—20192.5.3]地下水污染羽groundwaterplume污染物隨地下水移動從污染源向周邊移動和擴散時所形成的污染區域。[來源:HJ682—20192.2.22]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一般規定在進行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前,應進行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確定場地污染程度和范圍,分析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對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徑,評估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致癌風險或危害水平。場地調查場地調查主要是確定場地污染程度和范圍,場地調查工作可參照HJ25.1、HJ25.2及有關規定執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應在場地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對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徑,評估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致癌風險或危害水平,風險評估工作可參照HJ25.3有關規定執行。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一般規定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可采用固化/穩定化技術、土壤淋洗技術、植物修復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阻隔填埋技術或組合技術進行修復。固化/穩定化技術修復原理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藥劑或穩定化藥劑,經充分混合,使其與土壤污染物發生物理作用、化學作用及生物作用,將污染物固定在固體結構中或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形態,降低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和擴散。適用范圍適用于處理重金屬類污染土壤,原位修復及異位修復均可使用。進行原位固化/穩定化修復的場地條件和地層結構應滿足原位藥劑注入或攪拌混合施工的要求。原位固化/穩定化修復一般用于深層(>5m)污染土壤的處理,適用于不宜進行土壤挖掘、缺乏儲存和作業空間的場地,或污染區域無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施工的污染地塊。進行異位固化/穩定化修復的場地應具備土壤開挖和基坑支護條件及地下水止水和降水條件。異位固化/穩定化修復一般用于淺層(≤5m)污染土壤的處理,適用于修復后對土壤質量要求高的污染地塊,或污染區域需要開發利用或施工的污染地塊。技術特點固化/穩定化技術的特點有:技術成熟,國內廣泛應用;修復效率高,適用的pH值范圍廣;工藝簡單,有現成配套設備;對于地下基礎復雜的地塊,工程施工成本較高。固化/穩定化修復藥劑土壤固化/穩定化修復藥劑應高效,在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無生態環境影響、危害及風險,或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危害及風險可以控制或經評估可以接受。土壤固化/穩定化藥劑中污染物的含量應小于GB36600中風險篩選值,其他要求可參照DB43/T2828有關規定執行。砷污染土壤固化/穩定化藥劑可選用零價鐵、鐵鹽、鐵氧化物、鋼渣及其他含鐵材料等。砷及伴生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固化/穩定化藥劑可選用5.1.4.3中的材料與堿性材料(氧化鈣、氧化鎂、石灰石、氫氧化鈣、粉煤灰、草木灰等)、吸附材料(活性炭、生物炭等、海泡石、蒙脫土、凹凸棒等)、硫化物(硫化鈉、硫化鉀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復配使用。土壤淋洗技術修復原理向污染土壤加入淋洗劑,通過解吸、螯合、溶解等作用,將污染物從土壤中溶解、分離出來并進行處理。適用范圍適用于處理重金屬類污染土壤,適用于以污染物總量為驗收目標的污染地塊,原位修復及異位修復均可使用。原位土壤淋洗修復技術適用于水力傳導系數大于10-3cm/s的多空隙、易滲透的土壤,如沙土砂礫土壤、沖積土和濱海土等。異位土壤淋洗修復技術適用于土壤63μm-75μm細粒含量低于25%的土壤。技術特點土壤淋洗技術的特點有:修復效率高,技術較成熟,國內已有工程應用;可實現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減量化;無機淋洗劑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速度快等優點,但易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人工螯合劑(EDTA、DPTA等)價格較貴,生物降解性差,且淋洗過程易造成二次污染。土壤淋洗劑土壤淋洗劑應高效、環境友好,在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無生態環境影響、危害及風險,或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危害及風險可以控制或經評估可以接受。砷污染土壤淋洗劑可選用檸檬酸、磷酸二氫鉀、乙二胺四乙酸(EDTA)、氫氧化鈉、鼠李糖脂。鎘污染土壤淋洗劑可選用EDTA、草酸、檸檬酸、氯化鐵、鼠李糖脂。鉛污染土壤淋洗劑可選用EDTA、草酸、檸檬酸。銻污染土壤淋洗劑可選用草酸、檸檬酸、酒石酸。汞污染土壤淋洗劑可選用亞硫酸鈉、鼠李糖脂。砷及伴生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的淋洗劑可選用多種淋洗劑復配使用。植物修復技術修復原理利用富集植物的提取、揮發、固定等作用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質,修復被污染的土壤。適用范圍一般用于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復,多用于污染濃度低,污染面積大、短期內暫時不開發利用的地塊。技術特點植物修復技術的特點為:技術較成熟,修復成本低,國內已有工程應用;不破壞植被土壤環境;可實現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減量化;修復周期長,一般需要3-8年;重金屬富集在植物體內需要進行后續處理。土壤修復植物砷污染土壤可選用蜈蚣草、大葉井口邊草進行修復。鎘污染土壤可選用東南景天、伴礦景天、龍葵、商陸、圓錐南芥、鬼針草進行修復。鉛污染土壤可選用土荊芥、羽葉鬼針草、香根草、圓錐南芥進行修復。銻污染土壤可選用芒草、苧麻、狗牙根、蜈蚣草進行修復。汞污染土壤可選用蜈蚣草、蘆竹、矮楊梅進行修復。砷及其伴生重金屬復合污染的土壤可選用多種修復植物,采用間種套種的模式進行修復。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修復原理利用水泥回轉窯內的高溫、氣體長時間停留、熱容量大、熱穩定性好、堿性氣氛、無廢渣排放等特點,在生產水泥熟料的同時,將滿足入窯要求或經過預處理的污染土壤投入水泥窯,通過高溫煅燒實現污染土壤無害化處置。適用范圍適用于處理重金屬污染土壤,不宜用于汞、砷、鉛等重金屬污染較重的土壤。入窯配料中重金屬、硫的濃度應滿足HJ662的要求。技術特點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的特點為:技術較成熟,適用范圍較廣,國內已有工程應用;有利于重金屬污染地塊周轉,可實現資源化;需協調水泥廠進行處置,容易受限于水泥廠協同處置污染土壤的處理能力;耗能較大,對于含水率高、熱值低的土壤需要消耗更多能量。阻隔填埋技術修復原理將污染土壤或經過治理后的土壤置于防滲阻隔填埋場內,或通過敷設阻隔層阻斷土壤中污染物遷移擴散的途徑,使污染土壤與四周環境隔離,避免污染物與人體接觸和隨土壤水遷移進而對人體和周圍環境造成危害。按實施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原位阻隔覆蓋和異位阻隔填埋:原位阻隔覆蓋是通過在污染區域四周建設阻隔層,并在污染區域頂部覆蓋隔離層,將污染區域四周及頂部完全與周圍隔離,避免污染物與人體接觸和隨地下水向四周遷移。也可以根據場地實際情況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選擇只在場地四周建設阻隔層或只在頂部建設覆蓋層;異位阻隔填埋是將污染土壤或經過治理后的土壤阻隔填埋在由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等防滲阻隔材料組成的防滲阻隔填埋場里,使污染土壤與四周環境隔離,防止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隨降水或地下水遷移,污染周邊環境,影響人體健康。適用范圍適用于重金屬及復合污染土壤。適用于暫不開放利用地塊。不宜用于污染物水溶性強或滲透率高的污染土壤。不適用于地質活動頻繁和地下水水位較高的地區。技術特點阻隔填埋技術的特點為:技術較成熟,適用范圍較廣,國內已有工程應用;成本較低、實施周期短;存在污染物泄漏風險;阻隔填埋所占用區域將對影響地塊的后續開發利用。修復技術的選擇與確定選擇修復模式在分析前期污染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地塊特征條件、目標污染物、修復目標、修復范圍和修復時間長短,選擇確定地塊修復的總體思路。分析比較修復技術結合場地污染物特征、土壤特性、水文地質條件,從修復模式、技術成熟度、目標污染物、修復的效果、時間、成本和環境風險等方面分析比較現有的修復技術優缺點,重點對各修復技術工程應用的實用性進行分析。可以采用比較分析、矩陣評分、類比等方法,初步篩選一種或多種備選修復技術進行下一步可行性評估。修復技術可行性評估技術可行性評估可以采用試驗驗證的方法進行,也可以采用應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試驗驗證試驗驗證包括實驗室小試和現場中試兩部分:實驗室小試:采集污染樣品進行試驗,應針對修復技術的關鍵環節和關鍵參數,制定實驗室試驗方案,確定最佳工藝參數,估算修復成本和周期等。實驗過程中應制定嚴格的質量保證和控制措施。現場中試:應在實驗室小試基礎上,在地塊開展現場中試,驗證試驗修復技術的實際效果,獲得設計和施工所需的工程參數,確定現場中試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物。現場中試應盡量兼顧到地塊中不同污染濃度、不同污染類型和不同區域。現場中試過程中應采取二次污染防治措施。應用案例分析修復技術可行性評估也可以采用相同或類似地塊修復技術的應用案例進行分析,必要時可現場考察和評估應用案例實際工程。修復技術的確定在分析比較修復技術優缺點和開展技術可行性評估的基礎上,從技術的成熟度、適用條件、對地塊土壤修復的效果、成本、時間和環境安全性等方面對各備選修復技術進行綜合比較,選擇確定修復技術。污染場地地下水修復技術一般規定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地下水可采用抽出處理技術、可滲透反應墻技術、阻隔技術進行修復。抽出處理技術修復原理通過在地塊地下水污染羽的上游建造注水井和在下游建造一定數量的抽水井,并在地表建造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利用抽水井將污染地下水抽出地表,并利用地表處理技術將抽出的污水進行處理。地表處理技術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場地地下水地表處理技術可選擇化學沉淀、活性炭吸附、氧化還原、膜分離、離子交換等方法。適用范圍一般適用于含水層滲透系數不小于5×10-5cm/s的粉砂至卵礫石的孔隙介質、基巖裂隙介質等。受污染地下水抽出區域不宜設在地面沉降及周邊鄰近建筑物影響的區域。開發地塊及暫不開發地塊均適用。技術特點抽出處理技術的特點為:技術較成熟,國內已有工程應用;對地下水污染濃度高、埋深較大的地塊有優勢,設備簡單,施工方便;地表處理技術成熟,施工方便;處理效率、成本中等;存在拖尾效應,修復周期較長,需要數年到數十年。可滲透反應墻技術修復原理在受污染地下水流經的路徑上建造由反應材料組成的可滲透反應墻,通過反應材料的吸附、沉淀、化學降解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適用范圍可滲透反應墻技術適用于處理滲透性較好的孔隙、裂隙和巖溶含水層中的污染地下水。適用于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技術特點可滲透反應墻技術的特點為:技術較成熟,國內已有工程應用;反應介質消耗較慢,具備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處理能力;處理效率中等,處理成本中等;修復周期較長,需要數年到數十年。反應材料反應材料應具有高效性、導水性、安全穩定性和經濟可行性。砷污染地下水的反應材料可選擇羥基氧化鐵、鐵屑、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及其他含鐵材料等。砷及伴生重金屬復合污染地下水的反應材料可選用6.2.4.2中的材料與二亞硫酸鹽、石灰、活性炭、沸石等進行復配使用。阻隔技術修復原理采用阻隔、堵截、覆蓋等工程措施,將污染物封閉于場地內,避免污染物對人體和周圍環境造成風險、同時控制污染物隨降水或地下水向周圍環境遷移擴散。適用范圍適用于處理位置較淺的孔隙、巖溶和裂隙含水層中的地下水。適用于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技術特點阻隔技術的特點為:技術較成熟,國內已有工程應用;施工方便,使用的材料較為普遍,可有效將污染物阻隔在特定區域;處理效率中等,處理成本中等;修復周期較長,需要數年或更長時間。修復技術的選擇與確定有色金屬礦區砷及伴生重金屬污染地下水修復技術的選擇與確定參照5.4內容進行。修復效果評估一般規定修復效果評估主要包括污染場地概念模型更新、采樣點位布設、樣品采集與分析、修復效果分析與評價、效果評估報告編制等內容。污染場地概念模型更新在效果評估前,收集、整理和分析涉及地塊修復的相關資料,依據修復重點確定效果評估主要因素,核實和分析資料的完整性、有效性,收集資料詳情參考DB45/T2426。為了解污染場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實施情況,應開展現場踏勘工作,包括施工設備運行狀況、工程施工進度、施工現場遺留污染物處理情況、地塊周邊敏感受體和環境要素、現場施工狀況和相關文件資料相符情況等。調查人員通過拍照、攝影、錄音、現場筆記等方式記錄現場踏勘情況。效果評估中應開展人員訪談工作,全面了解污染場地風險管控、修復工程情況、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訪談對象包括污染場地責任人、調查評估負責人、實施方案編制負責人、監理人員、施工人員等。基于資料整理、現場踏勘、人員訪談,更新污染場地概念模型,完善污染場地風險管控與修復實施后的概念模型。污染場地概念模型宜包括污染場地風險管控與修復情況、污染特征、地質與水文地質情況、受體與周邊環境情況。采樣點位布設異位修復土壤采樣點位布設采樣節點要求:對于清挖范圍基坑底部與側壁,應在基坑清理之后、回填之前采樣;對于采用基礎圍護的基坑側壁,應在基坑清理同時進行基坑側壁采樣,或于基礎圍護實施后在圍護設施外邊緣采樣;按照時間節點,異位修復后的土壤應在修復完成后、再利用之前采樣,以堆體模式進行異位修復的土壤,在堆體拆除前采樣;對于基坑、異位修復后的土壤堆體,可根據修復進度分批次采樣。布點方法具體有:基坑底部采用系統布點法劃分采樣單元,將底部均分采樣單元,每個采樣單元網格大小不超過20m×20m,最少采樣點數量應符合HJ25.5要求。若基坑坑底有被獨立分隔的區域,各獨立區域不得少于2個采樣單元;基坑側壁采用等距離布點法劃分橫向采樣單元,橫向采樣單元不超過40m;當修復深度不超過1m時,側壁不進行垂向分層采樣;當基坑深度超過1m時,側壁應進行垂向分層采樣,各層采樣點之間垂向距離不超過3m;對原地異位修復后的土壤等以500m3為一個采樣單元,在土壤堆體表層、中間和底層分別采集土壤樣品制成一個混合樣品;對于按批次處理的修復技術,在符合原地異位修復后的土壤采樣要求的同時,每批次至少采集1個樣品。原位修復土壤采樣點位布設原位修復后的土壤應在修復完成后采樣,根據修復進度和修復設施設置的情況分區域采樣。原位修復后的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用掛車租賃合同協議
- 深入了解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試題及答案
- 建筑工務署合同協議
- 飼料銷售協議合同協議
- 庭院綠化修剪合同協議
- 店面汽車維修合同協議
- 合同簽訂中附加協議
- 工程拆遷專業合同協議
- 建設工程融資合同協議
- 三方經濟協議和合同
- 2024年山東交通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北京市豐臺區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附答案
- 老年患者營養護理
- 四肢骨折的固定搬運課件
- (高清正版)T_CAGHP 055—2019 滑坡崩塌防治削方減載工程設計規范(試行)
- 預制箱梁回彈強度偏低及原因報告
- 有效提升投訴客戶滿意度QC小組成果材料
- F5負載均衡運維配置手冊V10
- 管道支架重量計算表(計算支架)
- 關于進一步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寫質量的思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