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6521T 086-2024設施生姜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DB 6521T 086-2024設施生姜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DB 6521T 086-2024設施生姜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DB 6521T 086-2024設施生姜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DB 6521T 086-2024設施生姜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CCSB056521IDB6521/T086—2024本文件按照GB/T1.1《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吐魯番市農業農村局歸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鄯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其云、徐強、張娟、湯才君、許國芳、何澤敏、劉佳梅、古海尼沙·賽帕爾、楊偉棟、宋鵬程、米熱吉汗·阿不都熱依木、海日尼沙·加帕爾、阿依泥沙·玉蘇甫。本文件實施應用中的疑問,請咨詢鄯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對本文件準的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鄯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鄯善縣新城路1187號)、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吐魯番市示范區艾丁湖路與樓蘭路交叉處市政府聯合辦公樓)。鄯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鄯善縣新城路1187號)聯系電話郵編:838200;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吐魯番市示范區艾丁湖路與樓蘭路交叉處市政府聯合辦公樓聯系電話郵編:838000。1DB6521/T086—2024設施生姜栽培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設施生姜栽培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條件、品種選擇、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本標準適用于吐魯番市設施生姜栽培。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391393394NY/TNY/T391393394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農藥使用準則肥料使用準則DB65/T3189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T4455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DB34/T4600生姜栽培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設施栽培protectedcultivation設施栽培是指利用特定的設施(如連棟大棚、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人為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4栽培環境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塑料大棚或簡易塑料大棚,附設遮陽、防風等設施。產地環境符合NY/T391的要求,棚膜符合GB/T4455的要求。5品種選擇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市場的需要,選擇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優良品種,如:山農一號等。6種姜處理6.1種姜選擇2DB6521/T086—2024選擇姜塊肥大、飽滿、色澤鮮黃、不干縮、無病蟲、無損傷的老姜做種姜,姜塊大小50g~70g為宜,每667㎡用種量400㎏~500㎏。6.2種姜消毒采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min,或者用20%的草木灰溶液浸種10min~20min。6.3種姜晾曬應晾曬1d~2d,剔除水浸狀、肉質變色、表皮脫落等不良姜塊。6.4種姜催芽將種姜一層一層平擺在塑料筐中,筐底鋪一層草紙或麥草,裝八成滿,放置室內避光催芽,催芽室內保持溫度在20℃~30℃之間,濕度70%~75%。擺6~7層,高1.5m~2m,寬1m~2m,長以室內長度而定,筐上面放支撐用的方格木架覆蓋無紡布,室內溫度設置30℃,開始排濕5d,排濕完后,在無紡布上面覆蓋棉氈或棉被,溫度設定25℃,7d后室內設定20℃,再過10d~15d,當姜芽長到1㎝~2㎝時,停止催芽。催芽結束后,常溫煉芽4d~5d,即可播種。6.5掰或用刀切種姜播種前,將種姜掰或用刀切成50g~70g的姜塊,每塊種姜上保留1~2個壯芽,其余幼芽全部抹除,傷口用新鮮干凈的草木灰涂抹。7栽培技術7.1施肥、整地、開溝定植前10d扣好棚膜,每667㎡施優質腐熟的有機肥不少于3000㎏,并施入硫酸鉀30㎏或((N-P2O5-K2O:15-15-15)三元復合肥50㎏作底肥,要求土壤耕翻深度25㎝~30㎝,旋耕機旋1~2遍,耙平土地。用機械開溝,溝深25㎝,溝寬20㎝,溝心距70㎝,播種前溝中撒噻蟲胺粉劑,每667㎡用量1㎏,防治地下害蟲。棚膜符合GB/T4455的要求,肥料符合NY/T394的要求,農藥符合NY/T393的要求,以下相同。7.2播種7.2.1播種時間10㎝地溫連續一周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一般在2月下旬或3月初進行播種。7.2.2播種密度選具有1~2個健壯芽眼的優質姜塊進行播種。行距70㎝,株距20㎝,覆土4㎝~5㎝,每667㎡株數4500~5000株??筛鶕姥鄣拇笮 娙醴旨壊シN,姜芽同一方向,整齊平放到定植溝中。7.2.3搭建小拱棚種姜播種完畢之后,溝中擺放一條滴灌帶,用竹片或纖維玻璃拱桿搭建小拱棚,覆蓋棚膜,棚膜拉展周圍用土壓緊壓實,保溫保濕,竹片長2m,棚膜寬2m,竹片距1.5m~2m。棚膜符合DB65/T3189的要求。3DB6521/T086—20247.3田間管理7.3.1光照管理生姜較耐陰而不耐強光,在中等強度的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強光照射下不利于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矮小,生長不旺,葉片發黃,甚至枯萎。出苗前正常管理,出苗后至9月棚膜上覆蓋遮陽網,使棚架下保持花陰狀態。7.3.2溫度管理生姜播種后,小拱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18℃~25℃。出苗后,棚內溫度高于25℃時,在小拱棚膜上方開天窗,通風降溫。白天大棚內溫度達30℃時,拆去小拱棚膜,高于30℃時,打開大棚上下通風口,適當通風降溫。7.3.3水分管理播種后澆透水,出苗前根據土壤墑情澆1~2次水,幼苗期視土壤墑情,一般5d~7d澆1次水,封壟期7d~10d澆1次水,根莖膨大期需水量大,一般7d左右澆一次水,收獲前一周停止澆水。可采用覆蓋、培土、遮蔭等措施保持地面墑情,生長期保持土壤見干見濕。7.3.4合理追肥追肥一般分三次進行。在姜苗出現1~2個分杈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此時以氮肥為主,每667㎡施水溶復合肥(N-P2O5-K2O:16-14-15)10㎏~15㎏;姜苗處于三個杈時期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施磷酸一銨全水溶肥4㎏、復合微生物菌肥10㎏、磷酸二氫鉀10㎏;當姜苗具有6~8個分杈時進行第三次追肥,施肥量是第二次的一半。7.3.5中耕培土出苗后及時中耕除草,后期結合培土除草。在幼苗出現3個分杈進行第一次淺培土,全生育期多次培土,變溝為壟,逐漸使壟面加厚加寬。7.4病蟲害防治7.4.1主要病蟲害在生姜生產中,常發生的病害有根腐病、葉枯病、斑點病等;蟲害有地老虎、蚜蟲、薊馬等。7.4.2防治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