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混凝土砌塊建筑技術規程》_第1頁
《裝配式混凝土砌塊建筑技術規程》_第2頁
《裝配式混凝土砌塊建筑技術規程》_第3頁
《裝配式混凝土砌塊建筑技術規程》_第4頁
《裝配式混凝土砌塊建筑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ECSXXX:201X

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

裝配式砌塊建筑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fabricated

MasonryBlockBuilding

(征求意見稿)

中國計劃出版社

1總則

1.0.1為保證裝配式砌塊建筑的設計和施工質量,做到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確

保質量,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區,采用裝配式砌塊建造的民用與工業

建筑。其適用的房屋最大高度應符合本規程的有關規定。

1.0.3裝配式砌塊建筑的工程設計、構件制作、施工和驗收除應執行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

家、行業和地區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

2.0.1裝配式砌塊建筑

用裝配式砌塊砌體進行建筑設計、生產與建造的建筑

2.0.2干壘砌塊

指在工廠成型標準化生產、并通過樺卯構造,能夠實現干法壘砌的混凝土砌塊。

2.0.3裝配式砌塊砌體

用干壘砌塊或其他專用砌塊通過工業化的方式建造成型的砌塊砌體,根據施工工藝不同,分

為干壘砌塊砌體與預制砌塊砌體。施工現場用干壘砌塊進行干法壘砌,通過澆筑大流動性混

凝土整體成型的砌塊砌體稱為干壘砌塊砌體;在工廠由自動化機械設備按設計尺寸將砌塊用

砂漿砌筑成單元砌體,再運輸到施工現場吊裝就位的砌體稱為預制砌塊砌體。

2.0.4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

裝配式砌塊砌體用砌塊孔洞和凹槽中配置豎向鋼筋和水平鋼筋,并采用灌孔混凝土填實孔洞

后的砌體。

2.0.5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

由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和混凝土樓、屋蓋所組成的房屋建筑結

構。

2.0.6灌孔率

砌體截面灌孔混凝土面積與截面孔洞面積的比值

2

3基本規定

3.0.1裝配式砌塊建筑可采用預制砌塊砌體與干壘砌塊砌體兩種形式,其預制裝配率計算方

法可按本規程附錄A的規定計算。

3.0.2裝配式砌塊建筑應遵守模數協調標準,按“少種類、多組合”的原則進行標準化設計,

實現系列化和多樣化。

3.0.3裝配式砌塊結構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的基本要

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結構的整體性;

2裝配式結構的節點和接縫應受力明確、構造可靠,并應滿足承載力、延性和耐久性

等要求;

3應根據連接節點和接縫的構造方式和性能,確定結構的整體計算模型。

3.0.4裝配式砌塊砌體的施工質量控制等級應按《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確定,且不應低于B級。

3.0.5裝配式砌塊建筑應采用綠色建材和性能優良的系統化部品部件,因地制宜,采用適宜

的節能環保技術,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建設標準,提升建筑使用性能。

3.0.6應綜合協調建筑、結構、機電、內裝,制定相互協同的裝配式砌塊建筑施工組織方案,

采用適用的技術、設備和機具,進行裝配式施工,保證工程質量,提高勞動效率。

3

4材料和計算指標

4.1砌塊

4.1.1裝配式砌塊承重墻的砌塊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5,可采用MU20、MU15、MU10

和MU7.5強度等級的砌塊。

4.1.2裝配式砌塊自承重墻的砌塊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5,可采用MU10、MU7.5、MU5

強度等級的砌塊;

4.1.3砌塊的空心率應不小于40%,承重砌塊的最小外壁厚應不小于30mm,最小肋厚應不

小于25mm,非承重砌塊的最小外壁厚和最小肋厚應不小于20mm。

4.1.4干壘砌塊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1.4的規定。

表4」.4干壘砌塊的尺寸允許偏差(單位:mm)

項目名稱技術指標

長+1、-2

寬+1、-2

高+1、-2

4.1.5干壘砌塊的外觀質量應符合表4.1.5的規定。

表4.1.5干壘砌塊的外觀質量要求

項目名稱技術指標

彎曲£mm1

個數,個W1

缺棱掉角

三個方向投影尺寸的最大值£mm20

裂紋延伸的投影尺寸累計0mm30

4.1.6干壘砌塊的最大吸水率應不大于10%,干燥收縮值應不大于0.45mm/m,相對含水率

應符合表4.1.6的規定。

表4.1.6干壘砌塊的相對含水率

使用地區潮濕地區中等濕度地區干燥地區

相對含水率(%)<45<35<30

表注:使用地區的濕度條件指:

潮濕一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75%的地區;

中等--年平均相對濕度50%?75%的地區;

干燥一年平均相對濕度小于50%的地區。

4.1.7干壘砌塊的抗凍性應符合表4.1.7的規定。

4

表4.1.7干壘砌塊的抗凍性

使用條件抗凍指標質量損失率強度損失率

夏熱冬暖地區D15

夏熱冬冷地區D25平均值W5%平均值020%

寒冷地區D35單塊最大值W10%單塊最大值W30%

嚴寒地區D50

4.1.8干壘砌塊的碳化系數應不小于0.90;軟化系數應不小于0.90;放射性核數限量應符合

GB6556的規定。

4.1.9干壘砌塊的主規格尺寸(長x寬x高)為400mmx200mmx200mm,其他規格尺寸可由供

需雙方商定。

4.1.10干壘砌塊主塊型抗壓強度按附錄D的試驗方法進行測試。

4.1.11砌塊的半塊、七分頭塊等輔助砌塊的抗壓強度按取芯法進行檢測。將相同配合比和

生產工藝、養護齡期相差不超過48h的輔助砌塊與主塊型砌塊,分別按附錄D同時進行試

驗得到混凝土取芯試件的強度平均值,輔助砌塊的強度平均值不應小于主塊型砌塊的強度平

均值。

4.1.12預制砌塊砌體用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技術要求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4.1.13砌塊的技術性能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4.2灌孔混凝土

4.2.1灌孔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小于Cb20,可采用Cb40、Cb30、Cb25、Cb20強度等級的

灌孔混凝土。

4.2.2灌孔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粒徑宜為5mm?16min,并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砌

塊(磚)砌體用灌孔混凝土》JC861的有關規定。

4.2.3灌孔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00mm,沁水率不宜大于30%。

4.2.4灌孔混凝土3d齡期的混凝土膨脹率不應小于0.025%,且不應大于0.5%。

4.2.5灌孔混凝土的性能指標及試驗方法應符合《混凝土砌塊(磚)砌體用灌孔混凝土》JC

861的規定。

4.3砌筑砂漿

5

4.3.1預制砌塊承重墻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b7.5o預制砌塊自承重墻的砂漿強度等級

不應低于Mb5o

4.3.2砌筑砂漿應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其保水率不得小于88%。砌筑普通小砌塊砌體的砂

漿稠度宜為50mm~80mm;

4.3.3砌筑砂漿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砌筑砂漿配合比設

計規程》JGJ/T98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混凝土磚砌筑砂漿》JC860的規定。

4.3.4確定砌筑砂漿強度等級時,試塊底模應采用同類小砌塊側面做底模。

4.4其他材料要求

4.4.1芯柱的縱向鋼筋應采用帶肋鋼筋。

4.4.2芯柱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宜大于25mm,設置在水平配筋帶中的箍筋和水平受力鋼筋不

應小于8mm,水平構造鋼筋不應小于6mm;

4.4.3鋼筋宜優先采用延性、韌性和焊接性較好的鋼筋,并宜符合下列規定:

1砌體中普通鋼筋宜選用HRB400級鋼筋和HRB335級鋼筋,也可采用HPB300級鋼

筋;

2構造柱、圈梁、剪力墻邊緣構件、水平現澆鋼筋混凝土帶、框架梁、框架柱、現澆

混凝土墻等混凝土構件,其縱向受力普通鋼筋和墻分布鋼筋宜選用不低于HRB400的熱軋鋼

筋;箍筋宜選用不低于HRB335級的熱軋鋼筋。

4.4.4構造柱、圈梁、剪力墻邊緣構件、水平現澆鋼筋混凝土帶及其他各類構件的混凝土強

度等級不應低于芯柱混凝土,重要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o

4.4.5對墻面抹灰的整體掛網進行增強、拉結、防裂及防剝落,或對墻體連接部位增強防裂

的鋼絲網、鋼筋網(包括焊接網),均應采取防腐蝕措施。

4.4.6抹灰層或面層防裂用的玻纖網布應為耐堿玻纖網布,符合建筑耐堿涂覆玻纖網布標準

的有關規定。

4.4.7配制防水砂漿、混凝土用的防水劑,應符合《砂漿、混凝土防水劑》JC474的有關規

定。配制聚合物防水砂漿所用的聚合物乳液等,應符合《建筑防水涂料用聚合物乳液》JC/T

1017的規定。

4.5砌體計算指標

4.5.1預制砌塊砌體應以齡期為28d的毛截面計算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當施工質量控制

等級為B級時,應根據塊體和砂漿的強度等級按表4.5.1-1采用

6

表451-1預制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砌塊強度等砂漿強度等級砂漿強度

級Mb20Mbl5MblOMb7.5Mb50

MU206.305.684.954.443.942.33

MU15-4.614.023.613.201.89

MU10--2.792.502.221.31

MU7.5---1.931.711.01

MU5----1.190.70

注:1對獨立柱或厚度為雙排組砌的預制砌塊砌體,應按表中數值乘以0.7:

2對T形截面砌體墻體和柱,應按表中數值乘以0.85;

3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高于小砌塊強度等級時,應按小砌塊強度等級相同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按表

4.5.1-1采用小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4.5.2單排孔裝配式砌塊對孔砌筑時,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按下列方法確定:

1)裝配式砌塊砌體的灌孔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b20,也不應低于1.5倍的塊體強

度等級;

2)灌孔預制砌塊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人,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fsy=f+0.6afe

a-8p

其中:Av一一灌孔裝配式砌塊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該值不應大于未灌孔砌體

抗壓強度設計值的2倍;

/一未灌孔砌塊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fc——灌孔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a一—砌塊砌體灌孔混凝土面積與砌體毛截面面積的比值,

8---砌塊孔洞率;

p一一砌塊砌體灌孔率,系截面灌孔混凝土面積與截面孔洞面積的比值,灌孔率應根據

受力或施工條件確定,預制砌塊砌體不應小于33%,干壘砌塊砌體應為100%。

3)干壘砌塊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人’,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0."。$+。的

其中:h——干壘砌塊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fi——干壘砌塊抗壓強度平均值(MPa);

4.5.3齡期為28d的以毛截面計算的預制砌塊砌體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彎曲抗拉強度設

7

計值和抗剪強度設計值,當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時,應按本規程表453的規定取值。

表453預制砌塊砌體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彎曲抗拉強度設計值和抗剪強度設計值(MPa)

砌筑砂漿強度等級

強度類別破壞特征

>MblOMb7.5Mb5

軸心抗拉沿齒縫截面0.090.080.07

沿齒縫截面0.110.090.08

彎曲抗拉

沿通縫截面0.080.060.05

沿通縫或階梯型截

抗剪0.090.080.06

注:對于形狀規則的砌塊砌筑的預制砌塊砌體,當搭接長度與砌塊高度的比值小于1時,其軸心抗拉強度

設計值和彎曲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表中值乘以搭接長度與砌塊高度的比值后采用。

4.5.4單排孔裝配式砌塊對孔砌筑時,灌孔砌體的抗剪強度設計值,應按下列方法確定:

兀=0.2督$

A——灌孔裝配式砌塊砌體抗剪強度設計值(MPa)

fg一一灌孔裝配式砌塊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4.5.5下列情況的裝配式砌塊砌體的砌體的強度設計值應乘以調整系數外,我應按下列規定

取值:

1對無筋小砌塊砌體,其截面面積小于0.3m2時,為應取其截面面積加07;對裝配式

配筋砌塊砌體,當截面面積小于0.30?時,為應取其截面面積加0.8;

2當驗算施工中房屋的砌體時,ya應取為1.1。

4.5.6裝配式砌塊砌體的彈性模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非灌孔預制砌塊砌體的彈性模量應按表4.5.6采用

表456預制砌塊砌體的彈性模量(MPa)

砂漿強度等級

砌體類別

2Mbi0Mb7.5Mb5

彈性模量1700/1600f1500f

2裝配式砌塊單排孔且對孔壘砌的灌孔砌體的彈性模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E=2000^

3裝配式砌塊砌體的剪變模量可按砌體彈性模量的40%采用。

8

9

5建筑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裝配式砌塊建筑應做墻體的平面及豎向排塊設計,保證砌塊錯縫對孔。排塊設計時,

應采用主規格砌塊為主,減少輔助規格砌塊的數量和種類。

5.1.2設計預留的孔洞、管線槽口以及門窗、設備等固定點和固定件,應在墻體排塊圖上詳

細標注。砌塊建筑施工時應用混凝土填實各固定范圍內的孔洞。

5.1.3裝配式砌塊建筑應符合項目所屬氣候區及項目所在省市的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

求。

5.1.4裝配式砌塊建筑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火設計規范》GB50016的有

關規定。

5.1.5裝配式砌塊建筑內裝設計應符合裝配式砌塊建筑的設計和建造要求,宜采用工業化生

產的集成化部品進行裝配式裝修。

5.2平面設計

5.2.1裝配式砌塊建筑的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平面設計宜以2M為基本模數,特殊情況下可采用1M;

2平面應簡潔,不宜凹凸轉折過多。

5.2.2在用裝配式砌塊砌體做填充墻的建筑中,填充墻的平面布置宜均勻對稱,沿高度方向

宜連續貫通。

5.2.3應滿足墻體的最小尺寸要求,采用預制砌塊墻片時,應滿足墻片制作要求。

5.3立面、外墻設計

5.3.1建筑立面設計應以1M為基本模數。豎向盡量規則,宜避免過大的外挑和內收。

5.3.2裝配式砌塊砌體墻片門、窗洞口宜層層上、下對齊。

5.3.3當建筑物高度較高,且外墻飾面材料較重時,在全墻面應采取增設鋼絲網加錨固件,

并采用性能較好的防裂砂漿等措施,防止外墻裝飾層發生脫落,保證安全。

5.3.4外墻的傳熱系數和熱惰性指標,應符合當地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

5.3.5在滿足節能要求下,立面設計宜利用裝飾-保溫-承重一體化砌塊或清水砌塊突出砌塊

建筑的特色。

5.3.6門窗應采用標準化部件,并宜采用缺口、預留副框或預埋件等方法與墻體可靠連接。

10

5.3.7空調板宜集中布置,并宜于陽臺合并設置。

5.3.8外墻伸縮縫的設置應符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筑技術規程》JGJ/T14的要求。

5.3.9外墻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清水外墻或裝飾性砌塊外墻面采用的小砌塊的抗滲性能應符合有關規定。宜采用摻加

適量憎水劑的砂漿砌筑墻體,且宜在清水外墻表面噴涂透明防水涂料。

2在多雨水地區,砌塊外墻應作雙面粉刷,勒腳應采用水泥砂漿粉刷。

3室外散水坡頂面以上和室內地面以下的砌體內,應設置防潮層。

4對伸出墻外的雨蓬、開敞式陽臺、室外空調機擱板、遮陽板、窗套、外樓梯根部及水

平裝飾線腳處,均應采用節能保溫措施和防水措施

5處于潮濕環境的小砌塊墻體,墻面應采用水泥砂漿粉刷等有效的防水措施。

5.4裝配式內裝修設計

5.4.1裝配式砌塊建筑的內裝設計宜采用內裝、設備管線與結構分離的裝配式裝修方式。

5.4.2裝配式砌塊建筑的內裝部品設計與選型應符合國家現行抗震、防火、防水、防潮、隔

聲和保溫等相關標準的規定,并滿足生產、運輸和安裝等要求。

5.4.3宜采用工廠化生產的集成化內裝部品,減少現場二次加工和濕作業,并應符合下列規

定:

1內裝部品具有通用性和互換性;

2便于干式施工安裝、拆卸;

3易于維護管理和檢修更換,且維修更換時應避免破壞主體結構和相鄰部品。

5.4.4裝配式砌塊建筑隔墻系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裝配式砌塊砌體填充墻,可采用龍骨類隔墻、輕質混凝土類隔墻與復合板類內

隔墻;

2隔墻系統構造設計宜考慮與室內管線敷設的結合,減少管線安裝和維修更換時對砌塊

墻體造成破壞和對室內空間的占用。

5.4.5裝配式砌塊建筑吊頂系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裝配式吊頂工藝并應根據實際需要而設置,宜減小占用室內空間高度,保證室

內凈高,不同功能的空間可采取不同的吊頂高度:

2鋼筋混凝土疊合板、壓型鋼板疊合板、密肋鋼梁薄板樓蓋、鋼筋混凝土槽形或肋形板

樓蓋下方的空間宜設置吊頂;

3吊頂空間內可敷設通風、電氣等管道管線;

11

4廚房、衛生間的吊頂在管線集中部位宜設有檢修口。

5.4.6裝配式砌塊建筑地面系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復合木地板、薄法瓷磚鋪貼以及架空地板等裝配式地面系統工藝,并應保證地

面平整度要求;

2地面系統的承載力應滿足房間使用的要求;

3地面系統架空層內輻射管線時,應在必要位置設置檢修口。

5.4.7裝配式砌塊建筑墻面系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選用干式施工的具有高差調平作用的部品系統;

2墻面宜設置架空層,架空層內宜敷設電氣等管道管線。

5.4.8裝配式砌塊建筑衛浴系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模數化系列化的整體衛浴,并采用干、濕區分離的布置方式;

2裝配式砌塊住宅建筑的整體衛浴宜滿足同層排水的要求,地面完成面高度不應高于套

內地面完成面高度;

3整體衛浴的同層給排水管線、通風管線和電氣管線等的連接,均應在設計預留的空間

內安裝完成,并在與給水排水、電氣等系統預留的接口連接處設置檢修口。

5.4.9裝配式砌塊建筑廚房系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模數化系列化的集成式廚房,廚房墻面、吊頂及地面部品宜采用干式作業;

2集成式廚房應滿足工業化生產及安裝要求,與主體結構一體化設計;

3給水排水、燃氣管線等應集中設置、合理定位,并在關鍵部位設置檢修口。

5.4.10裝配式砌塊住宅的收納空間設計宜優先選用標準化系列化的整體收納系統。

5.5設備管線設計

5.5.1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設備管線設計應與內裝進行協同設計,并符合下列規定:

1合理優化設置管線路徑,減少管線布置對室內凈空的影響;

2減少在主體結構上的開洞、剔鑿等破壞;

3設備管線的點位預留應準確。

5.5.2機電設備管線宜選用功能集成的模塊化部品,滿足通用性和互換性的要求,選用非焊

接、非熱熔性接口,便于生產、施工和維護:

5.5.3污水、廢水、雨水、給水管宜明管安裝,或設在管道井內,不應設在砌塊墻內;管徑

較小的其他管線,可預埋于墻體內。

5.5.4砌體上設備與管線設計應與建筑設計同步進行,預留、預埋及安裝應滿足結構專業相

12

關要求,不應在裝配式砌塊砌體安裝后鑿剔溝、槽、孔洞等,預留孔洞周圍應填實,有防水

要求的應采取防滲漏措施。

5.5.5裝配式砌塊建筑的給排水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排水立管宜集中布置在公共管井內;

2給水管、熱水管、中水管宜采用不同顏色或標識進行區分。

3給水系統與配水管道、配水管道與部品的接口形式及位置應便于維修更換。

5.5.6裝配式砌塊建筑的采暖通風空調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暖系統設計及設備選擇應滿足分戶計量的要求,應設置溫度自動調節裝置;

2地暖系統集分水器宜設置在套內不影響其他功能、便于維修管理的位置。

3供暖、通風、空氣調節及防排煙系統的設備宜結合裝配式砌塊建筑方案整體設計,并

預留相關洞口位置。

4建筑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設備均應選用節能型產品

5.5.7裝配式砌塊建筑的電氣智能化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強弱電管線敷設時不應與燃氣管線交叉設置;當與給排水管線交叉設置時,宜滿足電

氣管線在上的原則:

2在裝配式砌塊砌體構件暗裝的電氣及智能化設備的出線口、接線盒等的孔洞均應準確

定位。隔墻兩側暗裝電氣設備不應連通設置。開關、電源插座、信息插座及其必要的接線盒、

連接管等應結合內裝設計進行預留和預埋。

3智能化系統設計時應預留便于擴展和可能增加的線路、信息點;

4智能化綜合信息箱宜集中設置,有線電視、通信網絡、安全監控等線路宜集中布線。

13

6結構設計基本規定

6.1一般規定

6.1.1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的設計原則應按《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的有關設計原

則的規定執行。

6.1.2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及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結構的房屋規則性、結構布置要求和

防震縫設置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筑

技術規程》JGJ/T14的規定執行。

6.1.3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房屋的高寬比不宜大于表6.1.3的規定。

表6」.3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寬比

建筑類型678

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2.52.52.0

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結構4.54.03.0

注:房屋的平面布置與豎向布置不規則時應適當減小最大高寬比。

6.1.4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構件,其截面承載力應除以承載力抗震調整

系數加〃,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應按表6.L4-1采用。

表6.1.4-1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結構構件類別受力狀態YRE

兩端均設有構造柱、芯柱的裝配式

受剪0.9

砌塊砌體墻

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偏壓、大偏壓和受剪0.85

自承重裝配式砌塊砌體墻受剪1.0

接縫連接受剪0.85

1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

6.1.4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房屋的抗震設計,應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并按規定設置鋼筋混凝

土圈粱、芯柱或構造柱。

6.1.5多層裝配式混凝土砌塊砌體房屋的總高度和層數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況下,多層裝配式混凝土砌塊砌體房屋的層數和總高度不應超過表6.1.5的規

定。

14

表6.1.5多層裝配式混凝土砌塊砌體房屋的層數和總高度限值(m)

烈度和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

最小抗震墻678

房屋類別

厚度(mm)

0.05g0.10g0.15g0.20g0.30g

高度層數高度層數高度層數高度層數高度層數

多層砌體房屋190217186186186155

底層框架-抗震

190227196165165--

墻砌體房屋

注:1房屋的總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從地下室室內地面算起,全地下

室和嵌固條件好的半地下室允許從室外地面算起:對帶閣樓的坡屋面應算到山尖墻的1/2高度處;

2當室內外高差大于0.6m時,房屋總高度允許比表中數據適當增加,但增加量不應大于1.0m;

3乙類建筑的多層裝配式混凝土砌塊砌體房屋仍按本地區設防烈度查表,其層數應減少一層且總高度應

降低3m;不應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

2橫墻較少的砌塊砌體房屋,總高度應比表524的規定降低3m,層數相應減少一層;

各層橫墻很少的砌體房屋,還應再減少一層。

注:橫墻較少是指同一樓層內開間大于4.2m的房間占該層總面積的40%以上;其中,開間不大于4.2m

的房間占該層總面積不到20%且開間大于4.8m的房間占該層總面積的50%以上為橫墻很少。

36、7度時,橫墻較少的丙類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房屋,當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

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采取加強措施并滿足抗震承載力要求時,其高度和層數允許仍

按表5.2.4的規定采用。

6.1.6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房屋的層高不應超過3.6m;底層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的底部,

層高不應超過4.5m,當底層采用約束小砌塊砌體抗震墻時,底層的層高不應超過4.2m。

6.1.7底部框架一抗震墻砌體房屋的結構布置和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有關規定。底部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級,6、7、8度應

分別按三、二、一級采用,混凝土墻體的抗震等級,6、7、8度應分別按三、三、二級采用。

II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結構

6.1.8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房屋的最大高度應符合表6.1.8的規定。

15

表6.1.8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m)

最小墻厚6度7度8度

(mm)

0.05g0.10g0.15g0.2g0.3g

1905550403025

注:1房屋高度超過表內高度時,應進行專門研究和論證,采取有效的加強措施;

2某層或幾層開間大于6m以上的房間建筑面積占相應層建筑面積40%以上時,表中數據相應減少6m;

3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頂部分)。

6.1.9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房屋應根據抗震設防類別、烈度、房屋高度和結構類型采用不

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宜按表6.1.9確

定。

表6.1.9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房屋的抗震等級

―j高度(m)設防烈度

結構類6度7度8度

<24>24<24>24<24>24

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四三三二二——

非底部加強部位抗震墻四三三二二

不應

部分框支配筋砌塊抗震墻加強部位抗震墻三二二—一

采用

框支框架二二一一

注:1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時,可結合房屋不規則程度及場地、地基條件確定抗震等級;

2多層房屋(總高度M8m)可按表中抗震等級降低一級取用,己是四級時取四級:

3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首層或底部兩層為框支層的結構,不包括僅個別框支墻的情況。

6.1.10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房屋的層高應符合下列要求:

1底部加強部位的層高,一、二級不宜大于3.2m,三、四級不應大于3.9m。

2其他部位的層高,一、二級不應大于3.9m,三、四級不應大于4.8m。

注:底部加強部位指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6且不小于底部二層的高度范圍,房屋總高度小于21m時

取一層。

6.1.11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軸壓比,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墻體的底部加強部位,一級(8度)不宜大于0.5,二、三級不宜大于0.6,一般

16

部位,均不宜大于0.6;

2短肢墻體全高范圍,一級不宜大于0.5,二、三級不宜大于0.6:對于無翼墻的一字形

短肢墻,其軸壓比限值應相應降低0.1;

3各向短肢截面均為3~5倍墻厚的獨立小墻肢,一級不宜大于0.4,二、三級不宜大于

0.5;對于無翼緣的一字形獨立小墻肢,其軸壓比限值應相應降低0.1。

條文說明:6.1.11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軸壓比控制是為

了保證配筋砌塊砌體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延性和強度的發揮,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墻片截面過

小、配筋率過高,保證抗震墻結構延性。本條文對一般墻、短肢墻、一字形短肢墻的軸壓比

限值做了區別對待,由于短肢墻和無翼獴的一字形短肢墻的抗震性能較差,因此對其軸壓比

限值作了更為嚴格的規定。

6.1.12裝配式配筋砌塊抗震墻的短肢墻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墻的配筋小砌塊抗震墻結構,應形成短肢抗震墻與一般抗震墻共

同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抗震墻結構。

2在規定的水平力作用下,一般抗震墻承受的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應小于結構總傾覆力

矩的50%,且短肢抗震墻截面面積與同層抗震墻總截面面積比例,兩個主軸方向均不宜大

于20%.

3短肢墻宜設置翼墻;不應在一字形短肢墻平面外布置與之單側相交的樓、屋面梁。

4短肢墻的抗震等級應比表6.1.9的規定提高一級采用。

注:短肢抗震墻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寬度之比為5?8的抗震墻,一般抗震墻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寬度之比

大于8的抗震墻。“L”形、“T”形、“+”形等多肢墻截面的長短肢性質應由較長一肢確定。

6.1.13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房屋,6度時可不作截面抗震驗算(不規則建筑除外),但

應按本規程的有關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6.1.14部分框支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房屋的結構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的中心線宜與底部的抗震墻或框架的中心線相重合。

2房屋的底部應沿縱橫兩個方向設置一定數量的抗震墻,并應均勻布置。底部抗震墻可

17

采用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或鋼筋混凝土抗震墻,但同一層內不應混用0如采用鋼筋混

凝土抗震墻,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大于C35。

3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房屋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比和底層

框架部分承擔的地震傾覆力矩,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有關要

求。

4抗震墻應采用條形基礎、筏板基礎、箱基或樁基等整體性能較好的基礎。

5除應符合本規程有關條文要求之外,部分框支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房屋的結構

布置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

規程》JGJ3中的有關要求。

6.2作用及作用組合

6.2.1裝配式砌塊建筑結構的作用及作用組合應根據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等確定。

6.2.2預制砌塊墻體在運輸、吊運、安裝等短暫設計狀況下的施工驗算,應將構件自重標準

值乘以動力系數后作為等效靜力荷載標準值。構件運輸、吊運時,動力系數宜取1.5;構件

安裝過程中就位、臨時固定時,動力系數可取1.2。

6.3結構分析

6.3.1在各種設計狀況下,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可采用與普通砌塊砌體結構相同的方法進行

結構分析。

6.3.2裝配式砌塊砌體墻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及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作用效應分析可采

用彈性方法。

6.3.3裝配式砌塊砌體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時,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計算應按下式計算:

%一—裝配砌塊砌體軸心受壓承載力的穩定系數

P一構件高厚比

a——與砂漿強度等級有關的系數,對于多層預制砌塊砌體,a等于0.0015,對于

預制配筋砌塊砌體,a等于0.001,對于干壘砌塊砌體,a等于0.005。

18

6.3.4配筋砌塊砌體抗震墻房屋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變形驗算,其樓層內最大的層

間彈性位移角不宜超過1/800,底層不宜超過1/1200,部分框支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抗震

墻結構除底層之外的部分框支層不宜超過1/1000c

6.4連接設計

6.4.1裝配式砌塊墻體的水平施工縫,應采取措施加強墻體的結合性能。水平施工縫的受剪

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1持久設計狀況

7/加4匕(641-1)

2地震設計狀況

丫娜4V.lyRE(641-2)

在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尚應符合下式要求:

/噎<曝<6,4.1-3)

式中:九一結構重要性系數,安全等級為一級時不應小于1.1,安全等級為二級時不應小于

1.0;

匕,一持久設計狀況下接縫剪力設計值;

地震設計狀況下接縫剪力設計值;

/“一持久設計狀況下裝配式砌塊墻底部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一地震設計狀況下裝配式砌塊墻底部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曦a一被連接構件端部按實配鋼筋面積計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外一接縫受剪承載力增大系數,抗震等級為一、二級取12抗震等級為三、四級取

1.1,

6.4.2在地震設計狀況下,裝配式砌塊砌體墻片水平接縫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匕E=0.64A4+0-7N(6.4.2)

式中:。一垂直穿過結合面的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N一與剪力設計值/相應的垂直于結合面的軸向力設計值,壓力時取正,拉力時取

負;其中,重力荷載的分項系數,受壓時為有利,取1.0;受拉時取1.2;

Asd一垂直穿過結合面的抗剪鋼筋面積。

19

6.4.3灌孔混凝土中豎向鋼筋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計算中充分利用豎向受拉鋼筋強度時,其錨固長度La,對HPB300級和HRB335

級鋼筋不應小于30d;對HRB400和RRB400級鋼筋不應小于35d;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的錨

固長度不應小于300mm;

2當計算中充分利用豎向受壓鋼筋強度時,其錨固長度不應小于0.7La;

3豎向鋼筋宜在后澆混凝土內直線錨固,當直線錨固長度不足時,可采用彎折、機械錨

固方式,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和《鋼筋錨固板應用技

術規程》JGJ256的規定。

6.4.4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中,節點及接縫處的縱向鋼筋連接宜根據接頭受力、施工工藝等

要求選用綁扎搭接連接、漿錨搭接連接、套筒灌漿連接、機械連接等連接方式、并應符合現

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6.4.5裝配式砌塊砌體墻內豎向鋼筋的接頭應符合下列要求:

1豎向鋼筋當采用搭接接頭做法時,受拉鋼筋的搭接接頭長度不應小于l.lLa,受壓鋼

筋的搭接接頭長度不應小于0.8La,且均不應小于300mm;相鄰接頭鋼筋的間距不大于75mm

時,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2La。當鋼筋間接頭錯開20d時,搭接長度可不增加。

2當鋼筋直徑大于22mm時應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接頭的質量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3當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時,鋼筋接頭處套筒外側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15mm,接頭應滿足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2010中I級結構的性能要

求,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4當鋼筋采用漿錨搭接連接時,對預留孔成孔工藝、孔道形狀和長度、構造要求、灌漿

料和被連接鋼筋,應進行力學性能以及適用性的試驗驗證。

6.4.6預制樓梯與支承構件之間宜采用簡支連接。采用簡支連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制樓梯宜一端設置固定銃,另一端設置滑動錢,其轉動及滑動變形能力應滿足結

構層間位移的要求,且預制樓梯端部在支承構件上的最小擱置長度應符合表6.4.6的規定;

2預制樓梯設置滑動校的端部應采取防止滑落的構造措施。

表646預制樓梯在支承構件上的最小擱置長度

抗震設防烈度678

最小擱置長度(mm)7575100

6.5樓蓋設計

20

6.5.1裝配式砌塊建筑結構的樓蓋宜采用疊合板、樓承板,結構轉換層、開洞較大的樓層、

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樓層宜采用現澆樓蓋。

6.5.2疊合板的設計與構造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技術規程》JGJ1的有關要求進行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疊合板的預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澆混凝土疊合層厚度不應小于60mm;

2跨度大于3m的疊合板,宜采用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

3跨度大于6m的疊合板,宜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板。

21

7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設計

7.1一般規定

7.1.1裝配式砌塊砌體結構靜力與抗震計算方法應符合《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筑技術規程》JGJ“14的相關內容規定。

7.1.2裝配式砌塊砌體的抗震計算方法與抗震措施除應符合本規程規定外,尚應符合《建筑

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以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筑技術規程》JGJ/T14的相關內容

規定。混凝土構件部分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和《高層建

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的有關要求。

7.2預制砌塊砌體構造

7.2.1預制配筋砌塊砌體單元墻片尺寸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多層預制砌塊砌體單元承重墻片長度不宜大于5m,墻片高度不宜大于3.6m:

2預制配筋砌塊砌體單元墻片高度應符合6.1.10條規定。

3高厚比應滿足《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的規定。

7.2.2預制砌塊砌體墻片宜采用一字形,也可采用L形、T形;開洞預制砌塊砌體墻片洞口

宜居中布置,當有多個洞口時,洞口間的水平預制砌塊砌體寬度不應小于400mm。

7.2.3預制砌塊砌體端部與洞口兩側各應設置一個鋼筋混凝土芯柱,芯柱鋼筋不應少于16

12?

7.2.4預制砌塊砌體墻片頂皮砌塊應采用U型配筋小砌塊砌筑且灌注混凝土或設置預制混

凝土頂梁;底皮砌塊宜采用U型配筋小砌塊砌筑且灌注混凝土,并應在U型凹槽中配置不

少于2610水平鋼筋。

7.2.5預制砌塊砌體單元承重墻片邊柱應采用混凝土灌實,端部應隔皮設置U性砌塊構成

馬槎。

7.2.6預制砌塊砌體單元承重墻片應沿墻高每隔600mm,設置水平通長拉結鋼筋網片,鋼

筋網片超出墻端部的距離不應小于170mm。當6、7度地區的底部1/3樓層,8度地區的底

部1/2樓層采用預制砌塊承重墻片時,沿墻高間距400mm應設置水平通長拉結鋼筋網片。

7.3干壘砌塊砌體構造

22

7.3.1干壘砌塊砌體的灌孔率應為100%。

7.3.2干壘砌塊砌體用裝配式砌塊縱向長肋與端頭應設置梯卯構造,橫向短肋應設置凹槽。

壘砌時,砌塊縱向長肋的凸塊應朝上,凹口朝下,上下兩皮砌塊形成互銷連接;砌塊端頭禪

頭和企口應對應,形成株卯連接;砌塊橫向短肋凹槽敞口相對形成水平通孔。

7.4連接設計

7.4.1相鄰裝配式砌塊墻體之間應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設置馬牙槎的整體式接縫方

式進行水平連接,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后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設置位置宜符合本章7.6節相關內容規定。

2構造柱的構造應符合本章7.6節相關內容規定,與構造柱相鄰的砌塊孔洞,6度、7

度時應填實,8度時應填實并插筋1012

3后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與墻體連接處應通過墻體內預留的拉結鋼筋網片進行連接,鋼

筋網片的設置要求詳見第7.2.6條。

(a)一字墻體連接構造(奇數皮)(b)一字墻體連接構造(偶數皮)

圖741-1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墻體一字形連接構造

1-構造柱;2—裝配式砌塊砌體墻體:3-灌孔混凝土

圖741-2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墻體L字形連接構造

1一構造柱:2—裝配式砌塊砌體墻體;3-灌孔混凝土

23

(a)丁字墻體連接構造(奇數皮)(b)丁字墻體連接構造(偶數皮)

圖741-3多層裝配式砌塊砌體墻體丁字形連接構造

1一構造柱:2—裝配式砌塊砌體墻體:3—灌孔混凝土

7.4.2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之間應采用整體式接縫連接,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整體式接縫位置應設置在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邊緣構件處。

2邊緣構件陰影范圍宜全部采用后澆混凝土,后澆混凝土范圍與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

剪力墻相交處應設置馬牙槎(圖7.4.2-1~圖7.4.2-2),相接部位為構造邊緣構件時,與陰影

部位相接的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墻孔洞應灌實,相接部位為約束邊緣構件時,與陰影部位相

接的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墻孔洞應灌實并插筋,

3邊緣構件處也可采用后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設置馬牙槎的整體式接縫方式進行連

接(圖7.4.2-3~圖74.2-4)。

4邊緣構件配筋要求應符合本章7.6節相關內容規定。

圖742-1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墻體L字形連接構造

1一邊緣構件陰影范圍:2—裝配式配筋砌塊砌體墻體;3—灌孔混凝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