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市級高中生物研討活動資料_第1頁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市級高中生物研討活動資料_第2頁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市級高中生物研討活動資料_第3頁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市級高中生物研討活動資料_第4頁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市級高中生物研討活動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市級高中生物研討活動資料

一、《細胞呼吸》王蕾……01

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左旭……04

三、《微生物的營養》秦悅……08

四、《微生物的生長規律》顏菁……13

2006-07學年度年第一學期示范研究課資料

一、《人是什么》黃書琴……17

二、《二次函數試卷分析》孫梅……27

三、《超重和失重》曹洪文……36

四、《青藏鐵路》劉宗燕李紅穎李云航……45

2006-07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一、初三年級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殷曉霖……56

二、高三年級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李云航……59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洞的的?!独仃R財》

臼創也四51£3。

課題:細胞呼吸(第一課時)教材:人教社生物(必修)第一冊

授課日期:2006年11月17日授課教師:王蕾

授課班級:高二1班授課地點:生物實驗室

知識目標:

1通過分析食物燃燒實驗及有氧呼吸過程,辨別細胞呼吸與有機物體外燃燒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2通過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圖解,概述兩種方式呼吸的主要過程以及每個階段中

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進而闡明細胞有氧、無氧呼吸的概念。

技能目標:

1在學習、分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中,培養使用圖表、文字等形式準確描述有關生物學知

識的能力;

2通過對“酵田菌發酵”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結果分析,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溶解氧對酵母菌呼吸方式及呼吸速率的影響,培養運用數學方法處理、解釋數據的能

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過程,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多樣性與共性相

統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酵母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學難點:酵母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學用具:演示實驗相關裝置、多媒體平臺、生物傳感器(溶解氧、二氧化碳)

12007.03

比余歷6中學敖科研專利

板書設計: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四節細胞呼吸

-有氧呼吸

1過程

2總反應式

C6H|2。6+60*2+6H2O%6CO2+12H2O*+能量(熱能、ATP)

3概念

—無氧呼吸

1產物為酒精酮

C6H12O6t6CO2+12H2O*+能量(熱能、ATP)

教學過程:

教學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內容

【實驗】

【提供資料】

課前1個小組制作熱量測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發

關于制作熱量測定儀和“測定食物

準備定儀并測定食物中的散思維能力

中能量”的參考資料

能量

【問題】

鞏固生物進化觀點和生

引入解釋為什么光合作用對生物的進化【學生討論、回答】

態學觀點。

具有重要作用。

【演示實驗】酵母菌發酵

1實驗材料酵母菌介紹;

2介紹實驗過程、分析關鍵步驟;

細胞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

呼吸3描述實驗現象;【學生討論、回答】

問題的能力。

類型

4討論實驗變量;

5初步分析、推測導致結果的可能

原因。

【引導分析】【實驗小組匯報】

1食物中能量測定:引導分析不同簡述實驗過程、方法1通過觀察理解:有機

實驗方法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結果。物中蘊含能量,通過

2有氧呼吸的過程和體外燃燒的比【學生討論、回答】燃燒可以釋放;

有氧

較:食物在體外是否有釋放能量1分析實驗結果;2引發學生對細胞呼吸

呼吸

的方式?燃燒的本質是什么?生2對細胞內有機物的的學習欲望,也有助

物體內發生生物氧化的依據是什氧化分解過程與體于學生對有氧呼吸的

么?細胞內的生物氧化是如何進外燃燒過程的主要理解。

行的呢?區別做出假設。

【講解】【學生活動】1培養學生用圖表、文字

有氧1細胞有氧呼吸過程;1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等方式表達生物學知

呼吸2以有氧呼吸反應物、終產物為線有氧呼吸過程、填識的能力;

索引導學生歸納有氧呼吸三個階寫學案;2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

22007.03

兆珠766中學致科研專利

段主要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及反2思考并歸納有氧呼過程,幫助學生初步

應場所;吸的概念。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

3歸納有氧呼吸總反應式和概念。能、多樣性與共同性

相統一的觀點。

【講解】【學生討論、回答】1培養學生用圖表、文字

1酵母菌無氧呼吸過程;1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等方式表達生物學知

酵母菌2以無氧呼吸反應物、終產物為線酵母菌無氧呼吸過識的能力;

無氧索引導學生歸納酵母菌無氧呼吸程,填寫學案;2通過對比酵母菌有

呼吸兩個階段主要物質變化、能量變2比較酵母菌有氧呼氧、無氧呼吸過程,

化及反應場所;吸、無氧呼吸的區培養學生的比較、歸

3歸納酵母菌無氧呼吸總反應式。別與聯系。納能力。

通過分析溶解氧對酵母

1介紹傳感器及酵母菌發酵實驗裝【學生討論、回答】

菌呼吸方式、呼吸速率

置;對教師提供的曲線進

酵母菌發的影響,培養學生利用

2提供時間-溶解氧濃度、時間-二行分析,歸納并解釋

酵實驗分數學方法處理、解釋數

氧化碳分壓曲線,引導學生分析溶解氧濃度如何影響

析據,以及分析問題,闡

溶解氧濃度對酵母菌呼吸方式及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

明與研究該問題相關知

呼吸速率的影響。呼吸速率。

識的能力。

3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an瞬幽嬲碰瞬嬲瞅祖柵

敵幸

第四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

課題授課人左旭

和利用

課型新課日期2006-11-17

班級高二4班地點生物實驗室

知1說明滲透作用的原理;

識2解釋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概述質壁分離、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目說出原生質層的概念;

標3描述植物體吸水的過程。

教能1通過分析滲透裝置得出滲透吸水原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

學力的能力,嘗試通過建構模型研究問題的能力;

目2通過分析細胞吸水原理,使學生初步學會探索細胞吸水原理的科學

標方法,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

感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用

目生物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意識。

重占

fi\\植物細胞的滲透吸水;滲透作用原理

難點滲透作用原理

42007.03

兆珠766中學致科研專利

教學

多媒體平臺、數碼生物顯微鏡、學生實驗必備實驗用品等。

用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

【思考、回答】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從已知知識,引出未知,激發

植物的根系如何不斷獲得水

水,從何而來?興趣

分來滿足植物生活需求?

引出本課課題

【演示】滲透作用的裝置,并介

【觀察】培養觀察能力

紹裝置的準備過程。

【提問】

1為什么蔗糖溶液會逆著重力方

向上升?

2蔗糖溶液會源源不斷上升嗎?【學生思考、討論,共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訓

分析滲透裝置,總結出滲透總結】練其科學思維的能力

作用的概念和滲透吸水的原理。

啟發學生思考滲透裝置與細胞結

構之間的對應關系。

【課題】植物細胞會有上述現

象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

【演示】利用多媒體數碼顯微鏡【描述實驗現象】

和歸納的能力

演示正常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

離及復原

【設疑】

1環境溶液的濃度為什么會影響

通過分析細胞的吸水原理,使

細胞的吸水?

學生初步學會探索細胞吸水

2細胞是否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分析、討論】

原理的科學方法,訓練學生科

條件?

學的思維。

【總結】細胞滲透吸水原理

【引導、講述】

分析:相鄰細胞間如何進行水分

傳遞?【思考、討論】培養生物的整體觀念

講述:土壤中水分進入植物體內

的途徑

【探究】調動學生思維,理論聯系實

5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根據滲透作用原理,設計簡【思考、討論】際,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單實驗,探究百合成熟細胞的細

胞液濃度

板書設計

第四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一、滲透作用原理:

1、滲透作用:水分子透過半透膜的擴散。

2、必須具備的條件:

半透膜

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細胞具有滲透條件的結構:

原生質層

土壤溶液與細胞液具有濃度差

2、細胞吸水和失水

失水:[細胞液]V[外界溶液](質壁分離現象)

吸水:[細胞液]>[外界溶液](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藻后反思

研究課結束后,我觀看透作用的結構的觀念,從

課程錄像,深入思考,對自己的這節課有而使學生將直觀的模型與微觀的細胞有機

以下幾點想法:的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研究

第一:從教學設計上方法。

首先要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第二:從教學過程上

即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因此,在研生物學在學科分類上屬于理科,理科

究課上講的“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育的特點是突出理性的思維過程,這對

的設計上,我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建模思于培養學生正確思考生物學問題是很重要

想,通過物理學中的擴散現象,引出滲透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

作用。在講課過程中采取與學生共同建立科學思想的訓練。在分析滲透作用原理時,

滲透系統的模型,通過洋蔥鱗葉外表皮細通過設問“為什么蔗糖溶液會逆著重力方

胞的觀察,使學生建立起細胞具有發生滲向上升,蔗糖溶液會源源不斷上升嗎”等

6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物理學和化學以使課堂的時效性更強;一些細節上引導

的知識,分析特殊的擴散現象,自己得出不夠,如:關于細胞壁的全透性,在課堂

科學結論。上只是平鋪直敘地交給了學生,如果能夠

第三:從教學手段上通過分析細胞壁的成分,由學生得出結論,

既充分利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將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又采用傳統的黑板板書,使兩者有較好結第五:進一步的設計

合。多媒體技術為本節課創造了真實、直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大部分知識已經

觀的現實情景,也為教學內容的完成創造掌握,但對于為什么用蔗糖溶液進行質壁

了條件。如:運用數碼顯微鏡師生共同觀分離實驗,不是很理解。對于原生質層的

察洋蔥鱗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選擇透過性理解也不是很到位。因此,我

現象。同時利用板圖,將顯微鏡下不好分覺得今后講課時,將前半部分梳理之后,

辨的原生質層,清晰地展示出來,為本節在演示了蔗糖溶液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

課的順利完成知識目標創造了有利的條后,加作一個濃度為5~7.5%的NaCl的質壁

件。分離及自動復原實驗,學生在觀察了兩個

第四:不足實驗現象之后,通過對造成這兩種不同現

課堂教學中的某些環節有待完善,如:象原因的分析,可以加深對原生質層的選

制作滲透裝置的環節可以再簡化,這樣可擇透過性的理解,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BOM

§5-2微生物的營養、代謝和生長

秦悅

授課內容:微生物的營養授課時間:2006.11.17授課班級:高三3班

知識目標:

1、能分析闡述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長因子等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及功能。

2、對培養基種類自學后能完成相關問題分析回答。

3、能歸納總結培養基配置原則并在一定問題情境下合理應用。

能力目標:

1、在分析培養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其功能環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

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2、在分析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及功能環節和通過選擇培養

基的應用環節,培養學生建立學科內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

1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情感目標:

1、通過選擇培養基的分析、應用,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與實際生產實踐有關

的問題,體會STS精神。

2、體會生命體在營養需要上的統一性。

教學重點:

1、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長因子等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及功能。

2、培養基的配置原則

教學難點:

1、不同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不同

2、選擇培養基的應用3、培養基配置原則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目的

[資料展示]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

1.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的微生物。

[思考回答]好奇心;

引入[提問]:

引導學生回憶生物與環境的

2.不同環境下生長的微生物種類有

關系的知識來回答問題。

所不同,這與什么因素有關?

[提問]:

1.人為代表的動物和高等綠色植物

引導學生回憶自養型生物和

需要從周圍環境中獲得哪些營養物

[回憶、思考、異養型生物的生命物質基礎

質才能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陳述]動物和的知識,理解同化作用的本

2.真正利用這些營養物質完成合

微生物的營高等綠色植物質是利用碳源類型的差別:

成、轉化、分解的生物結構是什么?

養(一)微所需的營養物引出碳源和氮源的概念。從

3.這些物質的作用?

生物的營養質和化學元素生命的物質基礎角度思考微

4.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所需營養

物質及功能的種類和功能:生物所需的化學元素和營養

物質哪一類存在很大差別?這決定

自養型和異養物質的種類和功能;學生理

了生物代謝類型的什么特點?

型的本質差別解微生物作為生命的類群之

5.微生物需要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哪

?,應具有生命的共同代謝

些營養物質?這些物質的來源、作

與營養特征作鋪墊。

用?

92007.03

此東766個學敖科研專利

6.微生物從環境中都要吸收哪些營

養?這些營養物質的功能?這些營

養物質與動植物所需營養的差別是

什么?[思考與回答]

[材料展示]1細菌培養所需

驗證細菌廣泛存在的牛肉膏蛋白豚的營養物質:

培養基的配方水、無機鹽、碳

[提問]源和氮源。

1.從此培養基的配方可知細菌的2微生物的同化

培養需要哪些營養物質?作用類型,思考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自養型和

2.牛肉膏和蛋白豚的作用?回答自養型和

固氮微生物碳源、氮源和能

3.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氮源還有異養型微生物

源來源的不同;

何來源?功能?碳源和能源來

碳源、氮源的概念、來源、

[材料展示]:源的不同,所需

作用;

四種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碳源、的能源類型,氮

生長因子的概念、來源、作

氮源和能源的比較表格源類型。

用;

[提問]3筆記小結自養

1.自養型與異養型微生物利用的型微生物和異

碳源有何不同?養型微生物在

2.利用有機氮源也是異養型微生碳源、氮源、能

物的特點嗎?源來源上的差

3.氮源能否為微生物功能?另限

[問題情景]4生長因子的概

培養破傷風桿菌時,即使提供合理念、來源、功能。

的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依然不

能滿足其生長。

5.水和無機鹽的作用(不再贅述)

自學培養基的

1.進行微生物培養的培養基有哪些

種類和用途(三閱讀、獲取相關信息能力

種類?各自主要用途?

分鐘)

2.給出問題情景:

(-)培養(1)常用工'業生產的培養基?它的

基的種類優勢?

檢測自學結果:

(2)選擇培養基與鑒別培養基的差

思考、回答培養基種類和功能的應用

別?

(3)常用分離、計數的培養基?

(4)如何分離圓褐固氮菌和、酵母

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三)培養思考與陳述

[總結]在配置培養基之前,我們必對微生物的營養、培養基種

基配置的原小結培養基配

須要考慮到哪些問題?類知識的應用

則置原則

板書設計:

10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5-2微生物的營養、代謝和生長(二)培養基的種類(注:自學劃書)

一、微生物的營養(三)培養基配置的原則

(一)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及功能(表)(幻1.目的明確:

燈片)(1)培養對象

1.碳源(2)培養目的

2.氮源2.營養協調:

3.生長因子(1)營養物質的濃度適宜

4.水(2)營養物質的比例適宜

5.無機鹽3.PH適宜

硅后R名

2006年11月17日在由我校協助舉辦求方面的統一性。

的北京市生物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我承二、不足之處:

擔了一節高三生物課,題目是“微生物的1、教學環節時間分配欠合理。在以四種

營養”。反思當日的教學過程,感受如下:微生物為代表,引導學生依照它們的同化

一、比較成功之處:作用類型分析各自的碳源、氮源和能源之

1、課堂引入環節使用的兩篇小資料起到后,我又在演示文稿中分別給出了微生物

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一篇是描述所需碳源和氮源在概念、來源、常用來源、

火山口海底10000米生活的硫細菌,一篇作用和說明兒方面的比較表格,預設目的

是介紹在微生物法勘探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讓學生根據上一環節的學習,一起來總

中經常利用的甲烷氧化菌和乙烷氧化菌的結碳源和氮源的知識,顯然教學內容設置

資料。有些重復了,不但讓學生進入了學習疲勞

2、講微生物的營養問題,我先通過設計問狀態,而且浪費了下一教學環節的時間,

題串,引導學生回憶以人為代表的動物和使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未按教學設計完成。

高等植物的所需營養物質的類型和作用,2、忽略了章節間的聯系,使得本節課在引

帶領學習認識到生命攝取營養物質尤其是導學生做相關知識構建時遇到了困難。具

含碳的化合物和含氮的化合物的本質是重體來講,“微生物的營養”和上一節內容“微

新構建細胞中的生命物質,如核酸、蛋白生物的類群”在知識上的聯系——微生物

質、糖類等等,由此認識到生命在營養需的新陳代謝類型,在上一節課教學過程中

11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未清晰體現,所以本節課中,在提及不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之一的內容作課

的四種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時,學生表現出下復習和梳理。

對已學知識的不熟悉,也耽誤了教學時間。2、針對第二個不足,在今后的教學設計

3、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不足。本中,我會更加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章節間內

節課前,我預設在培養基的類型自學后的在的知識聯系,加強這種章節間承上啟下

反饋環節會出現一些生成性問題,會是本聯系的問題預設。比如在講“微生物的類

節課的小高潮。但由于上一教學環節的拖群”一節中,可以以小結微生物的新陳代

沓未來得及充分展現。謝類型作為“微生物的營養”一節課的知

三、再教設計:識鋪墊。

1、針對第一和第三點不足,在再次教學設四、真誠致謝:

計中,我會把對碳源和氮源的總結表格留真誠感謝為我們做課傾注巨大幫助的

作學生課下完成的作業,在下一節課作為張華老師、朱立祥老師,感謝東城區教研

反饋檢查的內容。這樣一方面節省出本節中心的楊建國老師、鄭近老師、李強老師

課的教學時間,使得下面預設的教學高潮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感謝生物組每位幫

有較充裕的時間,以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助我的老師,感謝我校校領導和有關部門

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保持學生的大力支持!

高昂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幫助學生對

12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敵桑

微生物的生長規律

顏菁

授課內容:微生物的生長規律授課時間:2006.11.17授課班級:高三4班

知識目標:

4、說出測量微生物種群的基本方法

5、說出人工培養條件下微生物群體的生長規律

6、找出“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和“種群增長曲線”的聯系

能力目標:

1.通過繪制微生物生長曲線提高處理數據、用圖表表達數據能力

2.運用曲線的規律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情感目標:

運用曲線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從而體驗生命科學的

價值觀

教學重點:

1.微生物群體的生長規律

2.微生物生長的主要測定方法

教學難點:

細菌生長曲線的分析

教學用具:多媒體平臺、自制的發酵產品

教學過程: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目的

【介紹實驗】自制酸奶

【分析】發酵時間不同,引起

引入酸奶的酸度不同的原因觀察、思考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提問】我們制作酸奶是發酵

時間是越長越好嗎?

微生物【講述】微生物生長概念、研

聽講

生長的究的對象、主要內容

13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測定方思考

【提問】如何獲得隨時間發展強化探究實驗的方

法設計實驗

微生物群體的生長數據?法

做出預期

將生態學的知識與

回憶

【提問】如何測定微生物數量微生物的知識聯系

提出測定的思路

起來

【介紹】紅細胞比例計數法

【給出】模擬繪制的一個視野

嘗試計數、計算復習:標志重捕法

中乳酸菌的分布情況,請學生

計數。

【歸納總結、板書】聽講、筆記

【給出】不同生長時期的乳酸根據所給數據繪

與型曲線的聯系

菌密度,帶領學生繪制生長曲生長曲線,發現J

引出對數曲線

數據處線問題

【給出】對數曲線的做法聽講、利用數學與s型曲線的聯系

分析其優越性知識思考、理解,(本質同)

【給出】細菌生長的對數曲線

【提問】分幾個階段來描述曲

線?各階段微生物群體的生長落實微生物生長規

微生物有特點?分析曲線的走勢律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衰退

的生長與拐點,思考其與S型曲線的聯系

規律期?中的生物學含義(異:有衰退期)

【提問】自然界的各種種群為

何能較長時間維持種群數量動

態平衡?

規律的【提問】在人工培養時是否數

思考、回答

應用目越多越好?

板書設計

三、微生物的生長2)間接測定(例:稱重法、比濁

(一)微生物群體的生長規律法等)

1.微生物生長測定的常用方法:

基本思路——樣方法

1)直接計數(例:紅細胞比例計

數法)

14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迷后反思

2006年11月17日,我在市教研、區的種群在相對開放的環境中發展能量可由

教研、全組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了市研究生產者不斷提供、物質循環使用、物種間

課《微生物的生長規律》一節的教學,現的制約關系使某一個物種不會惡性占據環

將此課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境中全部資源,因此只要非生物因素沒有

一、成功之處劇烈改變,種群數量圍繞k值的波動從理

1.引入部分利用品嘗酸奶的實驗能夠引論上講可以長期維持下去。盡管當時由于

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分析制作酸奶的原料、課時的限制沒有能帶領學生充分討論,但

條件做到了承上(微生物的營養、代謝)這個問題的設置是有助于教學的。

啟下,通過分析酸度變化,能盡快將學生二、不足與再設計

帶入到討論微生物的數量變化的情境中。1.在引入部分邀請學生品嘗自制酸奶衛

2.在細菌生長的對數曲線中,縱坐標含生安全不能充分保證。

義使用“細菌數量的對數”的必要性講解改進方法:對發酵時間不同的酸奶測

得比較直觀、易理解。過程:讓學生利用量其pH值有何差異,能夠有效的避免這一

已有數據繪制細菌生長曲線,在繪制過程不安全因素,也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中會遇到縱軸的單位取值大小的問題,也2.課上節奏安排前松后緊,造成對于微

會遇到即使繪出圖形也不能表現數量變化生物生長曲線的分析不夠充分,設計的教

規律的問題。由解決此矛盾的必要性引發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學生的思考,提出用“細菌數量的對數”改進方法:可以在將品嘗酸奶的環節

作縱軸的處理辦法,并演示出做好的曲線,壓縮為測量pH值,對于酸奶口味的詢問時

說明該曲線的好處。此部分的講解突破了間可以節省;根據測量值繪制曲線的環節

以往講該曲線縱軸含義時的難點,也讓學可以改為要求學生直接表現縱軸的取值,

生體驗到了科研中選擇合適的數據處理方這樣暴露取值的矛盾更直接,可以更快地

法的重要性。推動課程進行。

3.在分析細菌的生長曲線時提問:“穩定3.在介紹微生物生長規律的研究實驗方

期與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圍繞k值波動的法時缺乏對滅菌的交待。

本質是否相同、為什么?”能夠有效地激4.在介紹微生物生長的測定方法中缺乏

發學生思考:人工培養微生物是在相對封對“數據需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強調,

閉的環境中發展,物種單一,營養、能量容易使學生誤以為在統計中只需測量一次

來源有限、物質不能循環,穩定期的結果數據。

必定導致衰亡期的出現;而自然界改進方法:無論在介紹間接法還是直

152007.03

讓京〃6中學教科研專利

接計數法時都應補充說明:需測量多次,養物質,同時也要獲得其中的益生菌。最

取平均值。后還應分析出無論是為了獲得營養物質還

5.在討論“選擇喝發酵時間較長還是較是獲得益生菌都應選擇乳酸菌生長的對數

短的酸奶更好”時,有學生提到:應選擇期來飲用。

發酵時間較短的酸奶,這樣可以避免由于三、感謝

乳酸菌的代謝消耗使酸奶中的營養物質減在這次活動中無論從準備階段、實施

少。我沒有及時處理好這一生成性問題。階段、研討階段,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