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16六盤水市水城區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與參考答案一、基礎積累
1.根據提示填寫漢字。
大地為紙,樹苗為筆,汗水為墨,二十多年來,護林人任勞任怨、苦干實干、用心用情種好每一棵樹,liánmiánbúduàn______的群山見證了他們赤心向綠的初心,青山綠水的使命被一代代護林人不斷chuánchéng______著。
答案:①連綿不斷②傳承
解析:本題考查字形。
liánmiánbúduàn——連綿不斷,形容連續不止,一直都不中斷。
chuánchéng——傳承,對前人的經驗進行傳授和繼承并發揚發展的過程。
2.下列加點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年輕人應腳踏實地、積極向上地工作學習,不要貪慕虛榮、貪圖享樂。
B.學校角落里的松樹長得遒勁挺拔,散發出昂揚自信的樂觀精神。
C.在演講中,他鏗鏘有力的聲音入木三分,給觀眾以極大震撼和鼓舞。
D.用傳統工藝制作的服飾,圖案豐富,色調素雅,實在是巧妙絕倫。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詞語運用。
A.虛榮:指表面上的榮耀,虛假的榮名。是本身不存在的好的事物。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使用正確;
B.遒勁:形容雄健,有力量的。使用正確;
C.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不符合“他鏗鏘有力聲音”的語境,使用錯誤;
D.巧妙絕倫:指精巧奇妙到了極點,在同類事物中沒有能與之相比的。使用正確;
故選C。
3.默寫。
(1)采菊東籬下,______。(陶淵明《飲酒(其五)》)
(2)烽火連三月,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4)______,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5)白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______,______。(吳均《與朱元思書》)
(6)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抒發將士們誓死報國、為國盡忠的壯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悠然見南山②家書抵萬金③無可奈何花落去④東風不與周郎便⑤奇山異水⑥天下獨絕⑦報君黃金臺上意⑧提攜玉龍為君死
解析: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本題的“悠、抵、攜”等字容易寫錯。
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消息往往要報道新聞事件的全過程,新聞特寫則主要描繪新聞事件中的片段。
B.《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
C.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著有小說《蝕》三部曲、《子夜》《林家鋪子》等。
D.法布爾,美國昆蟲學家,被羅曼羅蘭稱為“掌握田野無數小蟲子秘密的語言大師”。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D.法布爾是法國人;故選D。
二、閱讀能力
名著閱讀(4分)。
5.《昆蟲記》中,有一種昆蟲身材嫻美,身上武器、暗器很多,會吃掉自己的同類,被稱為“美麗的殺手”,它是()
A蟋蟀B.螳螂C.蝗蟲D.蜣螂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名著內容。
《昆蟲記》中原文為:螳螂天生就有著一副嫻美而且優雅的身材。不僅如此,它還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東西,那便是生長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對極具殺傷力,并且極富進攻性的沖殺、防御的武器。螳螂還是一種自食其同類的動物呢。也就是說,螳螂是會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據此可知,題目描述的昆蟲是螳螂;
故選B。
6.閱讀選段回答問題
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盡管胡子又長又黑,外表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熱情。他似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
以上文段選自名著《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
答案:①紅星照耀中國②周恩來
解析:本題考查名著內容。
根據文段中“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盡管胡子又長又黑,外表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熱情”“他似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的外貌描寫和作者評價,可知這是對周恩來的描寫。斯諾在與周恩來的接觸中,漸漸發覺,這位參加組織過多起革命起義書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個狂熱分子,而是一位頭腦冷靜,善于分析,態度溫和,輕松愉快,平易近人,充滿生命活力的人。
文段選自《紅星照耀中國》,這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等是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現代文閱讀
7.秋天的心思
李東紅
①“不知道七里河邊的秋天什么樣了?”上午在小區里走路碰見了他,他問。他是我的一位同事兄弟,往常經常在七里河邊跑步,我們經常在河邊跑步時相遇。“現在解封了,可以出小區了,想去七里河邊跑步,想去看看那里的秋天”,他說著,給我揮了揮手,走出了小區。
②我也來到了七里河邊,走路,看秋天。
③七里河的秋天,還在七里河邊站著。岸邊的樹木有了不少的枯葉,用手一搖,就會少氣無力地落在地上。就別說風吹了。一棵叫不出名字的樹上,掛滿了黃黃的葉子,這是秋天給它染的顏色,陽光照射過來,金黃的葉子透亮。樹下,兩個身材高挑的女孩兒舉著手機拍照,她們也發現了這棵樹的美。滿樹的黃葉,樹下,落葉,陽光,女孩兒,遠遠望去,像一幅畫。大自然畫的畫。
④七里河的水,還清澈著,水面很安靜,沒有風帶來的漣漪,原來的那幾只經常在河里玩耍的水鳥不知道去了哪里。它們也許去南方過冬了,北方的冬天很冷。
⑤七里河邊走路鍛煉的人不多,偶爾的幾個人,不像原來的三五成群。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讓整個長長的七里河有些冷清,還有落寞,包括在岸上站著的那些樹,好像和秋天一樣有什么心思。
⑥心思,秋天有。人,更會有。
⑦這幾天在小區里走路,總是看見一位看上去有60多歲的大爺在一個長凳子上坐著,一個人,也不說話。我有點心疼他。上午走路的時候,我走過去問他:“大爺,總見你一個人,你沒啥事兒吧?”他如果有事兒,我一定幫他。“沒事兒,孩子,我自己在家,老伴前幾年走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外地成家生活,現在鬧疫情,他們也沒法回來看我”,大爺接著說:“不過,我想也不能給孩子們說,只要他們平平安安的就好。”
⑧大爺的心思,和很多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一樣,只是不說,我懂。我給大爺留了電話,讓他有什么事兒給我聯系,我想幫他,一個孤單的老人。
⑨由此,想起了娘的心思。
⑩那年,我考上了鄭州大學,娘很高興,但那幾天話少了很多。我知道,娘有心思,她不說。后來,前院的嬸子告訴我,娘是在為我的學費而發愁。那些天,娘背著我,拉著架子車去了兩趟鎮里的糧所賣小麥。沒過兩天,姐給我說:“你的學費攢夠了,咱媽不讓給你說。”當時,我很難受。
十年前的那年,娘想從鄭州回老家住幾天,臨走的時候,娘說:“孩兒,你有不穿的衣服嗎?”當時,我不懂,就問:“媽,你干啥?”“上次我回家,咱村有個人衣服很破爛,我想把你的衣服給他。”娘說的時候,有點悲傷,但她心里清楚。我知道了娘的心思,立即把我該穿和不該穿的整理了一大包。娘笑了。也許實現了她的心愿,她,永遠都是這樣,只要能幫別人,這是她的心思。為了別人,以至于我現在不穿的衣服都帶回村里,哪怕我只穿過一次。
娘的心思,為了二哥,她的兒子。當時娘已是癌癥晚期,我帶她回到了家里,不想讓她化療受罪。二哥在外地,很忙,回不了家,但娘想他。“你給你二哥打個電話吧,我想他了。”娘說。我沒有打二哥的電話,盡管我愛他,但我生他氣,因為他讓娘還擔心他。第二天,我中午下班到家的時候,看見娘在撥打二哥的電話,那是我特意給娘裝的座機。我知道,娘想她的二兒子了,她不想讓我為難。
六年前的一天晚上,晚飯過后,彎彎的月亮掛在村頭,把一種光扔在村子,像吝嗇鬼一樣,俺村并不稀罕。“我有個心思,孩兒,你能幫我完成嗎?”這個時候,娘的時光已經不多了。
“能,一定能。”
她最終沒有說出來,就走了。她的心思還在。
后來,村里的阿姨告訴我,那是鎮上20多個像娘一樣的老人群體,這么多年,我一直在捐款,聽娘的話,娘的心思,我真的很懂,哪怕,不說一句話。
七里河邊,秋天還在,還在的是因為岸邊的垂柳,發著綠色的光,跟秋天毫無瓜葛,更不懂秋天的心思。
秋天的心思是什么?不想凋落。
我想,一定是。(1)選文中關于“心思”的描述,沒有具體寫到的人物是()
A.大爺B.娘C.二哥D.我
(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以“心思”組織材料,貫穿全文,行文思路清晰,意蘊豐富。
B.選文第⑥段承上啟下,從“秋天的心思”轉到“人的心思”的寫作。
C.文中大爺的心思和很多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一樣,希望有兒女陪伴。
D.選文⑧段采用設問,“不想凋落”體現了母親不愿離開人世的心思。
(3)文中劃線句若改為“岸邊的樹木,有不少的枯枝,用手一搖就會落在地上”,句意變化不大,但表達效果不同,請品析原句的表達效果。
(4)結合選文內容,概括文中寫了娘的哪些心思?從中可以看出娘具有怎樣的品質?
答案:(1)C(2)D
(3)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枯葉落的狀態,烘托出下文在人生的秋天人也凋落,母親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4)娘為了我的學費,背著我,拉著架子車去了兩趟鎮里的糧所賣小麥,從中體現出娘吃苦耐勞的品質;把我不穿的衣服帶回家,送給村里一個穿著破爛的人,體現出娘心地善良;娘癌癥晚期,想二哥但不想讓我為難,選擇在中午的我不在家的時候,撥打二哥的電話,體現出娘體諒孩子。
【小問1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結合第⑧段“大爺的心思,和很多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一樣,只是不說,我懂”可知,寫出了“大爺”的心思;
再結合第段“娘笑了。也許實現了她的心愿,她,永遠都是這樣,只要能幫別人,這是她的心思”可知,寫出了“娘”的心思;
再結合第段“這么多年,我一直在捐款,聽娘的話,娘的心思,我真的很懂,哪怕,不說一句話”可知,寫出了“我”明白娘的心思;
文中并未具體寫“二哥”的心思;
故選C。
【小問2解析】本題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D.有誤,結合第段“娘的心思,為了二哥,她的兒子”以及第段“她最終沒有說出來,就走了。她的心思還在”可知,母親的心思是,能夠在離世前再看一眼自己的兒子,而非是“不愿離開人世”;
故選D。
【小問3解析】本題考查詞句的理解和賞析。
原文的劃線句是“岸邊的樹木有了不少的枯葉,用手一搖,就會少氣無力地落在地上”相比題干中所給的句子“岸邊的樹木,有不少的枯枝,用手一搖就會落在地上”而言,雖然句意變化不大,但是多了“有氣無力”這個詞,它的意思是形容沒有力氣,無精打采的樣子。可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了樹木人的情態,表現出秋天樹木枯落時的情形,渲染出一派蕭瑟凄涼的感覺,再結合第⑥段“心思,秋天有。人,更會有”和第段“她最終沒有說出來,就走了。她的心思還在”與第段“秋天的心思是什么?不想凋落”可知,用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理,秋天的落葉枯落也和后文的母親離世相呼應,而母親離世前一直想要看一眼她的兒子,可是卻不能如愿,她的內心有著遺憾,就如秋天的樹葉不想掉落一樣。據此理解概括回答。
【小問4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結合第⑩段“那年,我考上了鄭州大學,娘很高興,但那幾天話少了很多。我知道,娘有心思,她不說。后來,前院的嬸子告訴我,娘是在為我的學費而發愁。那些天,娘背著我,拉著架子車去了兩趟鎮里的糧所賣小麥”可知,文中娘的第一個心思是為了我的學費,背著我,拉著架子車去賣小麥,可見她是一位吃苦耐勞的人;
結合第段“娘說:‘孩兒,你有不穿的衣服嗎?’當時,我不懂,就問:‘媽,你干啥?’‘上次我回家,咱村有個人衣服很破爛,我想把你的衣服給他。’娘說的時候,有點悲傷,但她心里清楚。我知道了娘的心思”可知文中娘的第二個心思是指娘將“我”不穿的衣服帶回家,送給村里一個穿著破爛的人,體現出娘心地善良;
結合第段“娘的心思,為了二哥,她的兒子。當時娘已是癌癥晚期,我帶她回到了家里,不想讓她化療受罪。二哥在外地,很忙,回不了家,但娘想他”和“第二天,我中午下班到家的時候,看見娘在撥打二哥的電話,那是我特意給娘裝的座機。我知道,娘想她的二兒子了,她不想讓我為難”可知,娘的第三個心思是指她在癌癥晚期,想二哥但不想讓我為難,選擇在中午的我不在家的時候,撥打二哥的電話,體現出娘體諒孩子。據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8.閱讀回答問題。
孟子見梁惠王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①。未有仁而遺②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①履(yàn):滿足。②遺:拋棄。
(1)下列對文意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梁惠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有什么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B.大夫說:怎樣使我國家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
C.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
D.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先,那么不爭奪(全部)就不滿足。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萬乘之國/學而時習之
B.王,何必曰利/天時不如地利
C.王亦曰仁義而已矣/懷民亦未寢
D.何以利吾國/以天下之所順
(3)文中孟子對“利”和“義”的看法是怎樣的?請結合選文內容作具體分析。
答案:(1)B(2)C
(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說明孟子認為仁義為上,不應談利,只講利益會導致國家滅亡,講求仁義則能保全國家。
【小問1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B.有誤,“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意思是“大夫說‘怎樣有利于我封邑?’士人平民說‘怎樣有利于我自身’”;
故選B。
【小問2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的理解辨析。
A.之:助詞,的/代詞,指學的的知識;B.利:名詞,利益/動詞,有利;
C.亦:均為副詞,也;D.以:介詞,用/介詞,憑借;
故選C。
【小問3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結合“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靨。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可知,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君王的全部財產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么一定要講利呢?據此可知,孟子認為,不能先利后義,如果人人“利”字當頭,大家就會互相坑害,國家也會危險;只有實行仁義之道,才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將會為我的國家帶來什么利益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為什么一定要說利呢?只要有仁義就夠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獲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封地獲利?’士和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獲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么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在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百輛兵車的卿大夫。一萬輛兵車中,諸侯擁有一千輛;一千輛兵車中,大夫擁有一百輛,不能算不多了。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君王的全部財產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么一定要講利呢?”
9.閱讀回答問題。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維[唐代]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撞布,巴人訟爭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注釋]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后移鎮梓州。②文翁:漢景帝時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日漸開化”。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壑”“千山”兩句互文見義,從大處落筆,氣勢不凡,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
B.頷聯寫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春雨,樹梢淅淅瀝瀝像瀉著百道清泉。
C.頸聯寫漢水的婦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田少又很懶惰,常常訴訟爭田。
D.全詩作者先以欣美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后又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2)本詩與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都有送別之意,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卻不同,請作分析。
答案:(1)B(2)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勉勵友人在梓州創造業績,超過先賢。運用用了有關治蜀的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詩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明快,是唐詩中寫送別的名篇之一。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此句采用了擬人修辭,讓故鄉之水帶有了人的情態,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
【小問1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和分析。
B.“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意思是山中一夜春雨過后,只見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一般。本項中“樹梢淅淅瀝瀝或像瀉著百道清泉”說法錯誤;
故選B。
【小問2解析】本題考查比較閱讀。
要求從思想感情方面分析兩首詩的不同之處。
本詩是送別詩,但不寫離愁別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語,卻有對于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土又如此淳樸,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恪盡職事,有所作為。整首詩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情緒積極開朗。王維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無所作為,思想境界十分高遠。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創作的詩歌。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年少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里送我遠行。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水擬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
三、語言運用
10.“誠信”既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經商之魂、為政之要,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八年級(15)班將開展“誠信做人”的主題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本次活動要開展“誠信做人”演講比賽,為了參加比賽,小王從小李處借的《我是演說家》還沒看完,小王對小張說:“我從小李那里借的《我是演說家》沒有看完,麻煩你告訴他不要著急,我會抓緊時間看,過兩天一定還給他。”第二天,小張見到小李,對小李說:。
(1)下列選項中填入以上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小李,小王讓我告訴你,她從你那里借的書還沒看完,別催了,看完她就還給你。”
B.“小李,小王讓我告訴你,她從你那里借的書還沒看完,看完就還你,請不要著急。”
C.“小李,小王說會抓緊時間看,完了就還你,別太在意。”
D.“小李,小王讓我告訴你,書看完就還你,別不放心。”
(2)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本次活動主題的一項是()
A.盡信書,不如無書。
B.輕諾必寡信。
C.人背信則名不達。
D.言必行,行必果。
(3)本次活動發出了“誠實守信”倡議書,其中有一處表達不得體,一處格式錯誤,請你找出來并修改。
“誠實守信”倡議書
親愛的同學們: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成長成才的必備品質。為此,我們向廣大同學發出以下倡議:
一、誠信為人。忠誠正直、恪守承諾、真誠相待,倡導良好的校園風氣。
二、誠信處事。不做假,不做偽,不隱瞞事實真相,不追求一己之私。
三、誠信求知。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實事求是,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
人無信不立,家無信必衰,國無信必危。讓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校園文化氛圍。
2022年11月20日
八年級(15)班
表達: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一年級閱讀指導教師培訓計劃
- 2025醫院感染控制培訓計劃
- 花城版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安排計劃
- 一年級多元體育活動發展計劃
- 電力行業安全應急預案演練計劃
- 制造業承包人實施計劃及風險控制
- 家居裝修行業勞動力與裝修材料供應計劃
- 北京現房交易合同范例
- 語文主題學習單元計劃
- 醫護雇工合同樣本
- 2024年民政局離婚協議書樣板
- XX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督管理機制+預警機制
- 臨湘事業單位統一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全國執業獸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中國健康成年人身體活動能量消耗參考值》(編制說明)
- 潮健身let's dance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廣西師范大學
- 2《歸去來兮辭并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法理斗爭1全文
- 醫療美容診所規章制度上墻
- 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中考生物模擬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