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1515頁第四單元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期中真題匯編(安徽專用)涉及考點考點01古代日本 考點02阿拉伯帝國 考點03綜合考查考點01古代日本考點01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界首市·期中)將土地收歸國有,使所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建立戶籍制度;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新稅法,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征收賦稅;廢除世襲姓氏統治制度,以才選官,建立中央集權下的地方行政機構等。據此判斷,此次改革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馬特改革 D.商鞅變法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期中)幕府統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現為軍人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進行統治。下列內容最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A.武士團有時代表莊園利益與地方政府對抗 B.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C.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把持國家大權 D.幕府頻繁參與皇室、貴族間的權力斗爭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作坊里的日本人“眼觀八方”的特征,模仿先進的東西,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并向老師學習。這里“向老師學習”使日本(
)A.發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進入幕府統治時期C.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D.限制了天皇的權力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期中)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
)A.京都 B.神戶 C.鐮倉 D.奈良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期中)日本大化改新時提出了“和魂漢才”的口號,例如中國的佛教、儒學變成了適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質和社會狀況的意識形態,而對于那些與日本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如“科舉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說明日本對外來文化(
)A.具有盲目性 B.選擇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盤性吸收6.(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淮北市·期中)大化改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下邊示意圖反映的是在大化改新后,日本(
)A.中央集權強化B.土地制度改變 C.社會習俗變遷 D.思想領域解放7.(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界首市·期中)12世紀晚期,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于鐮倉設幕府,這一事件在日本歷史上的影響是(
)A.大化改新確立了封建制度 B.武士集團開始形成C.日本進入了幕府統治時期 D.天皇實現大權獨攬8.(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期中)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的區別問題。“歷史結論”是在對歷史事實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不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B.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C.西歐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D.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考點02阿拉伯帝國考點029.(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期中)觀察下圖可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在此基礎上,阿拉伯人對世界的意義(
)A.信奉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 B.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C.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D.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10.(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各地商品在巴格達爭奇斗艷,中國的瓷器、絲綢,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亞的織物和寶石,北歐的蜂蜜、蜂蠟和毛皮,東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當地消費外,大多數再由阿拉伯商人轉銷世界各地。”這段文字反映了(
)A.巴格達物產豐富 B.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C.巴格達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D.阿拉伯人充當了經濟交流的橋梁1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期中)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阿拉伯文字A.統一性 B.發展性 C.開放性 D.多樣性1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文學小說形式在公元11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就已經出現了,其中著名的阿拉伯故事小說創作集就是該時期文學故事方面的集大成作品,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該代表作是(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 C.《醫學集成》D.《馬可·波羅行紀》1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黃山市·期中)有英國學者指出:當國家不斷擴大,并開始統治大量人口之后,它們可以被稱為帝國。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現過一些著名的帝國,這些帝國都(
)A.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C.控制了東西方的商路 D.建立了完善官僚和法律體系1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大食是我國古代對某帝國的稱呼。大食是下列哪一帝國?(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關于以下三幅地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一亞歷山大帝國
圖二羅馬帝國的擴張
圖三阿拉伯的擴張A.從地域上看圖一和圖三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圖二地跨歐洲和非洲兩大洲。B.圖一和圖二的擴張都加速了基督教的傳播,圖三的擴張加速了伊斯蘭教的傳播。C.圖三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疆域僅次于唐朝的大帝國。D.帝國的擴張客觀上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16.(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期中)“……一手拿《古蘭經》,一手執劍,向外擴張,到8世紀中期……成為橫跨亞、非、歐的洲際大帝國。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帝國是一對……孿生兄弟。”材料敘述的歷史事件是(
)A.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 B.羅馬帝國的擴張C.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D.奧斯曼帝國的擴張17.(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期中)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驚喜地發現阿拉伯人收集、翻譯、整理、保存并發展了那些在歐洲已經消失的古籍。其后數百年歐洲文明大行其道,使得這些被歐洲人失而復得的文明成果大大增值,同時也使阿拉伯人的翻譯運動的歷史作用得以放大。材料主要強調阿拉伯文化(
)A.保存了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B.直接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C.吸收了古今東西文化的精髓 D.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創新18.(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下列表格中,歷史現象與原因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歷史現象原因A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一度達到全盛法蘭克王國的改革B阿拉伯數字傳遍全世界《馬可·波羅行紀》C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D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滅亡亞歷山大東征A.A B.B C.C D.D考點03綜合考查考點0319.(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銅陵市·期中)改革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圖材料二
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來唐……渴望采納中國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發動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將日本重建成一個法律、軍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權君主制的國家。——【美】陸威儀《世界性的帝國:唐朝》材料三
下表隋唐政治經濟制度與日本古代某改革內容比較表日本古代改革中國隋唐經濟班田收授法均田制租庸調制租庸調制政治中央設八省百官三省六部制地方設立國、郡、里郡縣制(1)請寫出材料一中的圖片所反映的制度名稱。這一制度是以什么為紐帶而形成的?(2)根據材料二,概括日本派遣唐使來唐的主要目的。而后,日本進行了一場改革,請寫出這場改革的名稱。主持這場改革的天皇是誰?(3)根據材料三,經過對比日本古代改革的措施與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你有何發現?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對日本的主要影響。20.(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七世紀中葉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他們學成歸國后創辦學館,積極傳播儒家文化,大力倡導中國先進的典章制度,成為推動日本社會改革的中堅力量。——摘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九年級(上)世界歷史(2002年審定)材料二
拜占庭對東斯拉夫人來說,就如同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是保守的。命運注定是守舊而不是創新。它一出生就已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生活在過去的權勢和榮耀的陰影中,一直試圖維持和恢復這種權勢和榮耀。他們中真正有創造力的人卻為數極少。——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冊)》(第7版修訂版)(1)根據材料一,歸納日本人對待先進文化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的“改革”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拜占廷帝國在對待外來文化上所持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的理解。(3)對待先進的文化的態度決定了以上國家不同的歷史命運,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3)態度:結合所學知識,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2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期中)改革與創新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縱觀梭倫的各項改革總的說來,它是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的道路,在梭倫改革后的百余年間,雅典始終遵循著他開辟的這條道路,繼續進行一些民主改革,終于使雅典成為一個經濟繁榮、國力強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領導地位的希臘城邦。——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田令》(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終于使雅典成為“居領導地位的希臘城邦”是在哪位執政官統治時期?根據材料一,指出梭倫改革的作用。(2)材料二的法令可能出自哪一國家的哪一次改革?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對該國的深遠影響。(3)通過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2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在國弱時,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地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在古代史上,日本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摘編自陳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現在,他給它帶來了一個宗教和一部經典,帶來了一個具有良好的組織和武裝、統治了整個半島和社會的國家。一個世紀內,他的信徒們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并傳播了他的教義。……如果以對事態發展的影響為標準,那么,穆罕默德無疑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拜認的“第一位老師”的名稱,并概括日本向這位“老師”學習而體現出的民族特點。(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作者作出“穆罕默德無疑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這一評價的原因。(3)從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國發展的歷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認識?2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歐洲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是一級對一級負責,下級不對上級的上級負責,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引導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礎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郭永勝《試論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關系》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在國弱時,他們謙卑的對外點頭哈腰,默默地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創新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古代史上日本曾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作坊里的日本》(1)材料一反映了西歐的什么制度?請簡要說說這種制度的特點。(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斯蘭教的創立在阿拉伯帝國形成中起到了怎么樣的作用?請例舉一例阿拉伯的文學成就?(3)據材料三,你認為正處于偉大民族復興的中華民族,應如何對待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2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期中)在世界古代史的長河中古代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和相互傳播了許多輝煌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世界文明珍貴的歷史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早期的文明】材料一史實結論漢謨拉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①_____體現了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一種完美境界,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古王國時代,法老為自己修建呈角錐體狀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反映了②____(1)根據表格要求填寫相應的史實和結論。【文明的碰撞】材料二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歷經10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把征服的人變為奴隸。這次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2)結合材料二,說說如何看待亞歷山大東征。【文明的交流】材料三
830年,阿拉伯帝國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還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3)依據材料三,總結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作出的主要貢獻。【文明的衰落】材料四
拜占庭帝國曾輝煌一時,地跨歐、亞、非三洲,但它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生活在過去的實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實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拜占庭帝國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最終在東征西討中,帝國走向滅亡,但它對后世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保存了什么?拜占庭帝國滅亡了,但對后世西歐有何影響?【文明的啟示】(5)綜合材料,我們能夠得到哪些啟示?2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亞歷山大東征途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經濟文化中心。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例如,尼羅河三角洲的亞歷、山大城,成為地中.海地區和東方各國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1)亞歷山大原本是圖上哪個國家的國王(只答字母代號)?他的東征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材料二
阿拉伯人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摘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3)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26.(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期中)閱讀下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阿拉伯帝國示意圖(1)寫出圖中A處的城市名稱。哪一宗教為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也促進了阿拉伯帝國的形成?(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并列舉兩例史實加以證明。(3)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阿拉伯文化的特征。27.(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一
圖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一反映的古代文明。圖二與哪一宗教相關?材料二
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并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以黃金支付稿酬,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并對世界文化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摘編自部編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2)根據材料二,分析歸納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并指出其對世界文化作出的獨特貢獻。材料三
亞歷山大的十年東征是一次希臘奴隸主階級的侵略戰爭。戰爭把災難帶給了東方各國,希臘和馬其頓統治階級獲得了大量的土地、財富和奴隸。但是東征在客觀上為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摘編自傅利華《略評亞歷山大東征》(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綜合材料談談你對世界不同文明的認識。28.(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蕪湖市·期中)2023年8月22日至24日,第15屆金磚國家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此次峰會吸納了6個新成員,它們是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根廷。加上原先的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和俄羅斯,金磚國家成員國數量達到11個。這些金磚國家大多有著悠久的歷史。【歷史悠久的金磚新銳——埃及】材料一:古代埃及示意圖【發展迅速的金磚元老——印度】材料二:公元前6-5世紀東西方社會幾乎同時誕生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先哲。一個人在恒河邊思考人與神的關系。——摘編自《千年一嘆》【盛產石油的金磚萌新——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帝國示意圖(1)古埃及文明的誕生與哪一條河流有關?根據這一河流的漲落潮情況,古埃及人創造了哪一種歷法?古埃及還有哪些重要的文明成果?(2)在“恒河邊思考”的思想先哲是誰?他創立了哪個宗教?此宗教倡導怎樣的觀念?(3)在阿拉伯帝國的領土范圍內誕生了哪一宗教?誰創立了該宗教?他最初在圖中的哪一地點傳教?該宗教的傳播與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之間有怎樣的關系?(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國家的發展與哪些因素有關?29.(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不同區域文明的交流與碰撞推動著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紀東西方社會幾乎同時誕生了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先哲……一個人在恒河邊思考人與神的關系;一個人在愛琴海邊思考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的問題。(1)第一個人創立了什么宗教?第二個在愛琴海邊思考的人是誰?材料二
從公元前數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人們,開始耕耘灌溉、鑄器造皿、建設家園。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詩經》《論語》《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請從材料二中找出一項與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關的交流互鑒的文明成果。并說說古代文明交往有哪些方式?材料三(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古希臘文明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有哪些?材料四
2019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提出“相互尊重”“開放包容”等4點主張。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斯金納則發表“文明沖突”的謬論。(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對待人類世界的不同文明?30.(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黃山市·期中)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世界各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方式不盡相同。結合材料,探究以下問題。【探究一西歐篇】材料一
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屬意識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英】赫伯特·喬治·成爾斯著《世界通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概括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探究二東亞篇】材料二
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層面極其廣泛這是日本全方位地學習中國,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學、藝術的時期。——摘自陳欽莊等著《世界文明史簡編》(2)7世紀中期,日本進行的這一次改革對日本有何影響?【探究三西亞篇】材料三
6——7世紀,阿拉伯半島正處在社會激烈動蕩和變革時期,奴隸主與奴隸之間、各氏族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起來,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廢除阿拉伯半島部落的多神崇拜。??阿拉伯帝國向外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及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亞、西亞,占領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8世紀中期,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伴隨著帝國的擴大,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摘自《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冊)(3)根據材料三,用材料中的話說明阿拉伯半島統一的必要性。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半島統一之間的關系。3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在實驗科學、醫學、化學、數學、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現代天文學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從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1)說出阿拉伯人在醫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一例。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對歐洲社會的積極貢獻。材料二
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果,在以后的時代里,它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拜占庭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在于保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于創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持續了若干世紀之后,拜占庭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所淘汰。——摘編自朱寰《世界中古史》(2)根據材料二,指出“拜占庭文明被歷史大潮淘汰”的主要原因。(3)綜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樣的啟示?3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期中)走進中世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古時期的亞洲任何一種文明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對立統一、沖突交融中展開的。……只有那些開放的、善于從其他文明中吸取營養的民族,才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璽《多極世界和為貴——兼評亨廷頓“文明沖突論”》材料二
中古時期的歐洲存在一個帶有軍事性質的領主附庸集團……它與同樣帶有軍事色彩的領主、農奴制度相結合,形成一種特殊的貴族等級制度;教會開始擁有精神方面的領導權,掌握世俗的倫理和信仰。——據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1)隨著文明的擴張,中古時期的亞洲曾興起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請試舉出一個曾經的帝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日本為例說明“只有那些開放的、善于從其他文明中吸取營養的民族,才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古時期西歐社會的基本特征。(3)綜合以上材料,請你談一談對文明的認識。3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材料一:材料二:西部亞洲、中部亞洲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流事業中一直扮演著“橋梁”的角色。這些“橋梁”不僅傳送東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傳送西方文明到東方;同時“橋梁”自身獨特的文化對東西方文明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摘編自陳恒《文明的匯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1)材料一國家①歷史上創立的________對東亞、東南亞思想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國家③受唐文化影響進行什么改革?其影響是什么?(2)結合中外古代史相關知識,從“文明的匯聚與傳播”角度對材料二進行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3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期中)閱讀材料,完成探究活動。材料一材料二
現在,他給它帶來了一個宗教和一部經典,帶來了一個具有良好的組織和武裝、統治了整個半島和社會的國家。一個世紀內,他的信徒們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并傳播了他的教義。……如果以對事態發展的影響為標準,那么,穆罕默德無疑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1)觀察材料一地圖,請將下列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方框內。A穆罕默德最初傳教的地點
B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公社的地點(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作者作出“穆罕默德無疑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這一評價的原因。(3)有人說: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結合地圖和所學知識,論述該觀點。(3)論述: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世界,在不同的文明之間搭起橋梁,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入西亞和歐洲,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阿拉伯人奔波于歐亞大陸之間,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3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期中)閱讀兩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材料一: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戰爭、征服與被征服,這種激烈的暴力的交往方式,會在短時期內改變政治地理面貌……亞歷山大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蒙古人在亞歐大陸的縱橫馳騁,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諸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材料二: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實主要史實①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團王亞歷山太開始了東征。歷時十年最終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使許多希臘人移民到了西亞,這些東西方居民混居的城市,逐漸成為當地的工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②約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通,橫貫亞歐大陸的絲綢古道上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③從公元前3世紀中期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通過布匿成爭,羅馬成為西地中海地區的霸主。通過擴張。到公元前1世紀后期,羅馬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的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國家。④公元前6世紀佛教產生。公元前3世紀以后,佛教開始傳播,其中一條路線經中亞傳到中國,再到朝鮮、日本。⑤古印度人發明了0-9十個數字符號,后經阿拉伯人改進和傳到西方,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材料一中對古代的戰爭是如何評價的?(2)依據材料二,圍繞古代文明交往的某個方面,選用兩則歷史資料,提煉一個主題,并用所選資料對主題加以論述。(要求:主題鮮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第四單元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期中真題匯編(安徽專用)涉及考點考點01古代日本考點02阿拉伯帝國考點03綜合考查考點01古代日本考點01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界首市·期中)將土地收歸國有,使所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建立戶籍制度;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新稅法,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征收賦稅;廢除世襲姓氏統治制度,以才選官,建立中央集權下的地方行政機構等。據此判斷,此次改革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馬特改革 D.商鞅變法【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將土地收歸國有,使所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建立戶籍制度;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新稅法,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征收賦稅;廢除世襲姓氏統治制度,以才選官,建立中央集權下的地方行政機構等”和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646年,即大化二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在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B項正確;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并達到頂峰,被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查理·馬特改革是8世紀上半葉由查理·馬特發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是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的重要基石,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商鞅變法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變法,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期中)幕府統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現為軍人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進行統治。下列內容最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A.武士團有時代表莊園利益與地方政府對抗 B.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C.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把持國家大權 D.幕府頻繁參與皇室、貴族間的權力斗爭【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實際上天皇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幕府將軍實際上把持著國家大權,這反映了幕府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進行統治,C項正確;材料并沒體現武士團有時代表莊園利益與地方政府對抗,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頻繁參與皇室、貴族間的權力斗爭等內容,排除ABD項。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作坊里的日本人“眼觀八方”的特征,模仿先進的東西,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并向老師學習。這里“向老師學習”使日本(
)A.發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進入幕府統治時期C.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D.限制了天皇的權力【答案】A【解析】根據“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并向老師學習”結合所學可知,這里“向老師學習”指的是日本學習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項正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排除B項;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排除C項;大化改新加強了天皇的權力,排除D項。故選A項。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期中)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
)A.京都 B.神戶 C.鐮倉 D.奈良【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1192年),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C項正確;ABD項中的地點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期中)日本大化改新時提出了“和魂漢才”的口號,例如中國的佛教、儒學變成了適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質和社會狀況的意識形態,而對于那些與日本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如“科舉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說明日本對外來文化(
)A.具有盲目性 B.選擇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盤性吸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日本大化改新時提出了‘和魂漢才’的口號,中國的佛教、儒學進入日本后都毫無例外地受到了日本固有文化意志的融合和改造”“而對于那些與日本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如‘科舉’,日本并未移植引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對于外來文化是有選擇地接受,并且取長補短,兼顧民族特點,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日本學習的盲目性、排他性,排除AC項;全盤性吸收與題干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B項。6.(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淮北市·期中)大化改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下邊示意圖反映的是在大化改新后,日本(
)A.中央集權強化 B.土地制度改變 C.社會習俗變遷 D.思想領域解放【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大化改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天皇、二官、八省”和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加強了中央集權,A項正確;材料屬于大化改新政治上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土地制度屬于經濟措施,社會習俗變遷屬于社會習俗上的措施,思想領域屬于思想上的措施,與材料不符合,排除BCD項。故選A項。7.(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界首市·期中)12世紀晚期,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于鐮倉設幕府,這一事件在日本歷史上的影響是(
)A.大化改新確立了封建制度 B.武士集團開始形成C.日本進入了幕府統治時期 D.天皇實現大權獨攬【答案】C【解析】根據據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稱號,于鐮倉置幕府,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C項正確。大化改新取得勝利是公元7世紀,排除A項;武士集團開始形成是在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排除B項;天皇大權旁落,成為禮儀性的擺設,排除D項;故選C項。8.(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期中)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的區別問題。“歷史結論”是在對歷史事實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不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B.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C.西歐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D.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答案】B【解析】此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是對大化改新的客觀記敘,是史實,不是結論,B項符合題意,選B項;A項是對帕特農神廟藝術價值的評價,是結論,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C項是對莊園社會作用的評論,是結論,C項不符合題意,選C項;D項是對城邦特點的定性總結,是結論,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考點02阿拉伯帝國考點029.(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期中)觀察下圖可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在此基礎上,阿拉伯人對世界的意義(
)A.信奉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 B.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C.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D.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某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封建王朝,其地域廣闊,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信仰伊斯蘭教,創造了伊斯蘭文化,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D項正確;穆罕默德于7世紀初,創立了伊斯蘭教。并在他的帶領下使阿拉伯半島基本上統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排除A項;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與題干信息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帝國是兩個不同的帝國,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各地商品在巴格達爭奇斗艷,中國的瓷器、絲綢,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亞的織物和寶石,北歐的蜂蜜、蜂蠟和毛皮,東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當地消費外,大多數再由阿拉伯商人轉銷世界各地。”這段文字反映了(
)A.巴格達物產豐富 B.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C.巴格達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D.阿拉伯人充當了經濟交流的橋梁【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各地商品在巴格達爭奇斗艷……除部分商品當地消費外,大多數再由阿拉伯商人轉銷世界各地。”可知,材料說明阿拉伯匯聚了東西方商品,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D項正確;題干重在強調阿拉伯人在東西方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巴格達物產豐富,排除A項;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B項;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長安(中國),排除C項。故選D項。1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期中)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阿拉伯文字A.統一性 B.發展性 C.開放性 D.多樣性【答案】D【解析】據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倫的楔形文字、古代中國的甲骨文、阿拉伯文字,說明了不同地區的文明有不同的文字,體現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D項正確;圖片反映的文字各有特色,不能說明具有統一性,排除A項;發展性、開放性題干圖片中未體現,排除BC項。故選D項。1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文學小說形式在公元11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就已經出現了,其中著名的阿拉伯故事小說創作集就是該時期文學故事方面的集大成作品,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該代表作是(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 C.《醫學集成》D.《馬可·波羅行紀》【答案】B【解析】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構思巧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B項正確;《荷馬史詩》屬于古希臘,排除A項;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排除C項;《馬可·波羅行紀》是意大利的,排除D項。故選B項。1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黃山市·期中)有英國學者指出:當國家不斷擴大,并開始統治大量人口之后,它們可以被稱為帝國。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現過一些著名的帝國,這些帝國都(
)A.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C.控制了東西方的商路 D.建立了完善官僚和法律體系【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曾擁有過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疆域,六大帝國由于地跨歐亞非三洲,有利于東西方經濟聯系和文化交流,B項正確;只有阿拉伯帝國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排除A項;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的商路,排除C項;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處在奴隸社會時期,并未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排除D項。故選B項。1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大食是我國古代對某帝國的稱呼。大食是下列哪一帝國?(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食一般指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C項正確;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與我國唐朝不是同一時期,排除A項;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排除B項;奧斯曼帝國(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統治者為起源于中亞突厥游牧部落的奧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君士坦丁堡,排除D項。故選C項。1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關于以下三幅地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一亞歷山大帝國
圖二羅馬帝國的擴張
圖三阿拉伯的擴張A.從地域上看圖一和圖三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圖二地跨歐洲和非洲兩大洲。B.圖一和圖二的擴張都加速了基督教的傳播,圖三的擴張加速了伊斯蘭教的傳播。C.圖三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疆域僅次于唐朝的大帝國。D.帝國的擴張客觀上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答案】D【解析】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的擴張都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都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D項正確;圖二羅馬帝國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排除A項;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基督教尚未產生,排除B項;圖三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排除C項。故選D項。16.(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期中)“……一手拿《古蘭經》,一手執劍,向外擴張,到8世紀中期……成為橫跨亞、非、歐的洲際大帝國。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帝國是一對……孿生兄弟。”材料敘述的歷史事件是(
)A.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 B.羅馬帝國的擴張C.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D.奧斯曼帝國的擴張【答案】C【解析】根據“阿拉伯人一手拿古蘭經,一手執劍”結合所學可知,古蘭經是宗教的體現,劍是政權的體現,因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政教合一的國家。根據題意,C項正確;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是在公元前4世紀,與題干時間“8世紀中期”不符,排除A項;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成為橫跨亞、非、歐的三洲的大帝國,與題干時間“8世紀中期”不符,排除B項;1258年阿拉伯帝國滅亡,奧斯曼帝國是從1299年—1923年,排除D項。故選C項。17.(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期中)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驚喜地發現阿拉伯人收集、翻譯、整理、保存并發展了那些在歐洲已經消失的古籍。其后數百年歐洲文明大行其道,使得這些被歐洲人失而復得的文明成果大大增值,同時也使阿拉伯人的翻譯運動的歷史作用得以放大。材料主要強調阿拉伯文化(
)A.保存了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B.直接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C.吸收了古今東西文化的精髓 D.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創新【答案】D【解析】據題干信息“歐洲人驚喜地發現阿拉伯人收集、翻譯、整理、保存并發展了那些在歐洲已經消失的古籍。其后數百年歐洲文明大行其道,使得這些被歐洲人失而復得的文明成果大大增值,同時也使阿拉伯人的翻譯運動的歷史作用得以放大。”可知,這體現出,阿拉伯人對歐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思想基礎,這是在強調阿拉伯文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創新,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也沒有提及吸收了古今東西文化的精髓,排除AC項;直接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故選D項。18.(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下列表格中,歷史現象與原因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歷史現象原因A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一度達到全盛法蘭克王國的改革B阿拉伯數字傳遍全世界《馬可·波羅行紀》C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D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滅亡亞歷山大東征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和結合所學可知,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統一了思想,此后半島各部落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半島基本統一,C項正確;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一度達到全盛,對應的是伯里克利改革,排除A項;阿拉伯數字傳遍全世界,對應的是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阿拉伯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排除B項;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滅亡,對應的是奧斯曼帝國的進攻,排除D項。故選C項。考點03綜合考查考點0319.(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銅陵市·期中)改革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圖材料二
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來唐……渴望采納中國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發動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將日本重建成一個法律、軍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權君主制的國家。——【美】陸威儀《世界性的帝國:唐朝》材料三
下表隋唐政治經濟制度與日本古代某改革內容比較表日本古代改革中國隋唐經濟班田收授法均田制租庸調制租庸調制政治中央設八省百官三省六部制地方設立國、郡、里郡縣制(1)請寫出材料一中的圖片所反映的制度名稱。這一制度是以什么為紐帶而形成的?(2)根據材料二,概括日本派遣唐使來唐的主要目的。而后,日本進行了一場改革,請寫出這場改革的名稱。主持這場改革的天皇是誰?(3)根據材料三,經過對比日本古代改革的措施與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你有何發現?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對日本的主要影響。【答案】(1)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紐帶:土地的封賜。(2)目的: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政治模式。改革:大化改新。天皇:孝德天皇。(3)發現: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隆唐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模仿。影響: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解析】(1)制度:根據材料一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等級序列反映出是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或者封君封臣制度;紐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2)目的:根據“渴望采納中國文化和政治模式。”得出是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政治模式;改革:根據所學可知,是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年號大化;)推行大化改新,他們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天皇:根據所學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年號大化)推行大化改新,他們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因此得出是孝德天皇。(3)發現:從表格中的內容可得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隆唐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模仿;影響:根據所學可知,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20.(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七世紀中葉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他們學成歸國后創辦學館,積極傳播儒家文化,大力倡導中國先進的典章制度,成為推動日本社會改革的中堅力量。——摘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九年級(上)世界歷史(2002年審定)材料二
拜占庭對東斯拉夫人來說,就如同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是保守的。命運注定是守舊而不是創新。它一出生就已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生活在過去的權勢和榮耀的陰影中,一直試圖維持和恢復這種權勢和榮耀。他們中真正有創造力的人卻為數極少。——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冊)》(第7版修訂版)(1)根據材料一,歸納日本人對待先進文化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的“改革”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拜占廷帝國在對待外來文化上所持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的理解。(3)對待先進的文化的態度決定了以上國家不同的歷史命運,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答案】(1)態度: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和典章制度;影響:大化改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2)態度:保守缺少創造;理解:羅馬是日耳曼人宗教和文明的源泉。(3)啟示: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解析】(1)態度:由材料“日本派遣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他們學成歸國后創辦學館,積極傳播儒家文化,大力倡導中國先進的典章制度,成為推動日本社會改革的中堅力量。”可知日本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和典章制度;影響:依據材料一中“自7世紀初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可知是大化改新,結合所學知識,大化改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2)態度:由材料“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是保守的。命運注定是守舊而不是創新......他們中真正有創造力的人卻為數極少。”可知保守缺少創造;理解:結合所學知識,“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說明羅馬是日耳曼人宗教和文明的源泉。(3)態度:結合所學知識,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21.(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期中)改革與創新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縱觀梭倫的各項改革總的說來,它是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的道路,在梭倫改革后的百余年間,雅典始終遵循著他開辟的這條道路,繼續進行一些民主改革,終于使雅典成為一個經濟繁榮、國力強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領導地位的希臘城邦。——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田令》(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終于使雅典成為“居領導地位的希臘城邦”是在哪位執政官統治時期?根據材料一,指出梭倫改革的作用。(2)材料二的法令可能出自哪一國家的哪一次改革?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對該國的深遠影響。(3)通過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答案】(1)執政官:伯里克利;作用: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道路。(2)國家:日本;改革:大化改新;影響: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3)認識: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執政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作用:根據材料一“縱觀梭倫的各項改革總的說來,它是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的道路,在梭倫改革后的百余年間,雅典始終遵循著他開辟的這條道路”可知,梭倫改革的作用是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道路。(2)國家和改革:根據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中“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班田收授法效法隋唐的制度,規定土地屬于國家,國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給農民“授田”,向他們收取賦稅,死后田地由國家收歸,材料二的法令是出自日本的大化改新。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3)認識:通過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梭倫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道路;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雅典達到全盛;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由此可知,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言之有理即可)22.(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在國弱時,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地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在古代史上,日本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摘編自陳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現在,他給它帶來了一個宗教和一部經典,帶來了一個具有良好的組織和武裝、統治了整個半島和社會的國家。一個世紀內,他的信徒們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并傳播了他的教義。……如果以對事態發展的影響為標準,那么,穆罕默德無疑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拜認的“第一位老師”的名稱,并概括日本向這位“老師”學習而體現出的民族特點。(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作者作出“穆罕默德無疑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這一評價的原因。(3)從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國發展的歷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認識?【答案】(1)“第一位老師”:中國。特點:善于學習,長于模仿。(2)原因: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斷向外傳播,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完成了阿拉伯半島的基本統一,為其發展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奠定了基礎。(答出2點即可)(3)認識: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文化來促進國家的進步;要加強民族團結;等等。【解析】(1)“第一位老師”:根據材料一“在古代史上,日本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結合所學可知,日本在6—9世紀,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故“第一位老師”是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一“在國弱時,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地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超越”可得出,日本的民族特點是善于學習,長于模仿。(2)原因:根據材料二“他給它帶來了一個宗教和一部經典,帶來了一個具有良好的組織和武裝、統治了整個半島和社會的國家”“他的信徒們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并傳播了他的教義”結合所學可得出,對穆罕默德這一評價的原因是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斷向外傳播,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完成了阿拉伯半島的基本統一,為其發展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奠定了基礎。(3)認識:本題是開放性題目,圍繞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國的發展歷史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文化來促進國家的進步;要加強民族團結。23.(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歐洲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是一級對一級負責,下級不對上級的上級負責,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引導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礎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郭永勝《試論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關系》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在國弱時,他們謙卑的對外點頭哈腰,默默地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創新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古代史上日本曾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作坊里的日本》(1)材料一反映了西歐的什么制度?請簡要說說這種制度的特點。(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斯蘭教的創立在阿拉伯帝國形成中起到了怎么樣的作用?請例舉一例阿拉伯的文學成就?(3)據材料三,你認為正處于偉大民族復興的中華民族,應如何對待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答案】(1)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具有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力、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契約關系、直接的上下級從屬關系)。(2)伊斯蘭教的創立為阿拉伯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天方夜譚》(或《一千零一夜》,)(3)要善于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任答一點)【解析】(1)制度:根據材料一“歐洲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是一級對一級負責,下級不對上級的上級負責……”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具有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力、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契約關系、直接的上下級從屬關系)。(2)作用:根據材料二“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并結合所學可知,伊斯蘭教的創立為阿拉伯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成就:結合所學可知,《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獻的瑰寶。(3)如何對待: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由材料三“他們謙卑的對外點頭哈腰,默默地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創新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古代史上日本曾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可知,對待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要善于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綜合國力。24.(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期中)在世界古代史的長河中古代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和相互傳播了許多輝煌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世界文明珍貴的歷史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早期的文明】材料一史實結論漢謨拉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①_____體現了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一種完美境界,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古王國時代,法老為自己修建呈角錐體狀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反映了②____(1)根據表格要求填寫相應的史實和結論。【文明的碰撞】材料二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歷經10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把征服的人變為奴隸。這次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2)結合材料二,說說如何看待亞歷山大東征。【文明的交流】材料三
830年,阿拉伯帝國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還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3)依據材料三,總結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作出的主要貢獻。【文明的衰落】材料四
拜占庭帝國曾輝煌一時,地跨歐、亞、非三洲,但它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生活在過去的實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實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拜占庭帝國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最終在東征西討中,帝國走向滅亡,但它對后世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保存了什么?拜占庭帝國滅亡了,但對后世西歐有何影響?【文明的啟示】(5)綜合材料,我們能夠得到哪些啟示?【答案】(1)內容:①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②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2)評價:亞歷山大的東征,一方面給被征服的地區帶來災難;另一方面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以及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3)貢獻: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4)保存:大量希臘、羅馬古籍。影響: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5)啟示:文明的交流是多樣的,和平交流的方式更值得肯定和推廣,更有現實意義;不同文明之間要加強交流,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講步。【解析】(1)內容:根據材料一“體現了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一種完美境界,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和所學知識可知,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境界,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所以,①為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根據材料一“金字塔”和所學知識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所以,②為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2)評價:根據材料二“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把征服的人變為奴隸。這次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一方面給被征服的地區帶來災難;另一方面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以及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3)貢獻:根據材料三“阿拉伯人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還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入歐洲”可知,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作出的主要貢獻為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4)保存、影響:根據材料四“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和所學知識可知,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所以,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希臘、羅馬古籍。拜占庭帝國滅亡了,但對后世西歐的影響為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5)啟示:本題為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古埃及文明、亞歷山大東征、希臘文明、阿拉伯文明、拜占庭帝國文明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所以,我們能夠得到的啟示為文明的交流是多樣的,和平交流的方式更值得肯定和推廣,更有現實意義;不同文明之間要加強交流,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講步。25.(2023九年級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亞歷山大東征途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經濟文化中心。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例如,尼羅河三角洲的亞歷、山大城,成為地中.海地區和東方各國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1)亞歷山大原本是圖上哪個國家的國王(只答字母代號)?他的東征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材料二
阿拉伯人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摘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3)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答案】(1)B;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2)融合東西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把中國和印度的科技發明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3)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解析】(1)國家: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這個帝國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結合材料一亞歷山大東征示意圖可知,B為馬其頓。影響:據材料一“亞歷山大在東征途中,在所征服的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貿易往來,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2)貢獻:根據材料中的“廣泛翻譯……融合東西方文化”“成為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可知,阿拉伯人融合東西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從“中國的造紙術、印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WB/T 1145-2024農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基本要求
- 硫酸鋅生產工藝與環保處理考核試卷
- 森林改培與生態保護與森林資源合理開發考核試卷
- 玻璃泵閥制造考核試卷
- 空調器濕度傳感器的選型與優化考核試卷
- 紙板容器盈利模式分析考核試卷
- 森林資源調查方法與實務操作考核試卷
- 組織領導力發展與績效改進考核試卷
-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幼兒園課程與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自貢市普高2025年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仿真卷(七)-高考物理試題仿真試題含解析
- (新版)知識產權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民宿合作協議
- (2025)全國交管12123學法減分測試題庫及答案(帶圖版)
- 籃球裁判員手冊
- 2025年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教師課題研究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策略
- 【滬教】期中模擬卷02【U1~U4】
- DB34-4239-2022 醫院保潔服務規范
- 2025年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2025年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徐礦集團校園招聘70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