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信豐中學2017-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_第1頁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信豐中學2017-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_第2頁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信豐中學2017-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_第3頁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信豐中學2017-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_第4頁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信豐中學2017-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聯考高二政治試卷考生注意: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請將各題答案填在試卷后面的答題卡上。本試卷主要考查內容:必修③第1~3單元。第I卷(選擇題共48分)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暑期小強、小亮、小光、小東四位同學到博物館的檔案室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一天,他們的任務是為當地新出土的蕨類植物化石檔案歸類,但這些化石是該歸入文化遺產還是自然遺產,四個人有了各自的意見。四人的觀點中正確的是()①小強認為它們是人類保護的化石,應歸入文化遺產②小亮認為這些化石是純自然的東西,應歸入自然遺產③小光認為這些化石是精神現象的物質載體,應歸入文化遺產④小東認為這些化石不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應歸入自然遺產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討厭”“煩人”“氣死我了”這樣的話是中國女生詞匯庫中的“常規武器”,而西方女生會非常謹慎地使用這些詞語,因為對西方人來說,這些詞是十分嚴肅的。這類現象表明()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B.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記C.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響取決于文化環境D.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3.書信是有情物,每一封書信都在打開一個栩栩如生的真實場景,在手寫書信傳統逐漸逝去的今天,《見字如面》電視欄目,用書信打開歷史,帶領觀眾重溫書信里的記憶,咀嚼書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養料。從這一現象中可以體味到(

)①文化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②書信作為文化傳播的途徑,應該與時俱進地發展③文化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更取決于其傳播的廣度④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創新的根基,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我國勞動人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它們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并分別命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它是華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諧自然哲學觀的重要體現,幾千年來對推動中國農牧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仍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這表明()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②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對人的影響深遠而持久③傳統文化是推動本民族發展的精神力量④傳統文化應因時而變,不斷注入時代內容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5.針對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欄目的熱播,一位學者評論說,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縱使千百年后再讀,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這表明()①精神生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中華經典詩詞能契合不同時代人們的內心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中華經典詩詞能使讀者得到精神滋養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中華經典詩詞反映了民族獨特的人文情懷④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同時代人們對詩詞意蘊的感悟是相同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有志者,事竟成。應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理由是()①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轉化為物質力量③文化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積極主動、深遠持久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7.近期,在廈門舉辦的金磚國家文化節“文明相融、民心相通”為主題,目的在于促進民心相通、夯實民意基礎,為金磚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礎。可見()①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困素②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文化對經濟政治發展有促進的一面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M中學T班同學小薇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多次榮獲“道德之星”光榮稱號,老師和同學都對她交口稱贊。她因此慢慢擺脫了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來越強。小薇的成長經歷進一步印證()①文化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②文化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著決定性作用③優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優秀文化是解決人的心理問題的主導力量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9.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團和上海大劇院聯合制作的原創芭蕾舞劇《哈姆雷特》獻演國家大劇院。該劇由英國芭蕾編舞大師德里克·迪恩創編,在古典芭蕾風格基礎上,融入現當代芭蕾風格和詼諧幽默的表達,通過多媒體投影的運用,實現真實與虛幻的交織,從而廣受好評。該劇的成功說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大眾傳媒在推動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功不可沒③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④文化發展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方言迥異,有“十里不同音”之說。但借助統一的文字,“語不同音”的中國人照樣可以進行交流。千百年來,“書同文”與“語不同音”一直相安無事地并存。這種現象表明()①語言文化的內容與形式不是統一的

②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③區域文化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共性

④中國的區域文化具有多樣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近日,商務印書館推出了官方版新華字典APP(軟件),完整收錄了紙質版第11版內容,并提供數字版、紙質版對照,受到用戶歡迎。對此,有人感慨技術進步之快,有人指出書籍電子化是大勢所趨,有人則回憶起與字典相伴的學生時代。這說明()①傳統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②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漢字文化傳承方式的變革③用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有利于漢字傳播④傳統的紙質媒體能夠更好地寄托人們的情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利用中國繪本講好“中國故事”,要根據現代兒童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要,創新繪本的內容和形式,以高品質的作品發揮繪本應有的審美引導與文化傳播功能。材料表明()①繪本創作要順應時代發展,體現時代精神②重視傳統繪本的繼承是實現繪本發展的前提③創新是繪本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④立足于人們的需要是繪本創作的根本途徑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在當下面臨兩大危機,一是有些技藝失去實用空間、缺少利益回饋,二是有些傳承人不愿意開放共享和改革創新。面對危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退出機制,擯棄失去實用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②建設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權益保障機制③通過創新性開發、創造性轉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④要求傳承人服從大局,無償開放共享非物質文化遺產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2017年2月18日,央視一檔原創大型文化情感類新節目《朗讀者》開播,節目一播出就引來好評如潮。選用一段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通過朗讀這種平常媒介來展現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節目回歸到“老百姓”和“生活”原點,讓鏡頭充滿真誠,讓內容富含人文的溫度,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由此可見()①大眾傳媒已成為先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②文化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③文化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15.右圖是某市在對中學生關于民族文化認同的調查中獲取的部分信息。調查結果表明()①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能以開放的心態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②對外來文化,大多數青少年能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青少年要樹立文化自信,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④要加強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其認可傳統文化價值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我國地名文化源遠流長。比如武漢市一元路、二曜路、三陽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等地名,承載中國傳統哲學智慧,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給子孫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市改造過程中必須保護好、傳承好有文化積淀的老地名。是因為這些老地名()①作為重要的文化遺存,能夠與當代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對接②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在文化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③彰顯了地域文化特色,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和經濟的發展④營造了特定的文化環境,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17.朋友圈里曬書單、聊感悟,熱鬧又時尚,閱讀正在變成悅讀。從朋友的口碑傳播到知名人士的書單羅列、權威媒體的打分排名,新的技術手段為薦書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直播、圖書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讀書圈。這一現象對出版企業的啟示是()①注重文化產業政策的完善,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②立足科技創新,以增進社會效益為經營目的③豐富圖書品種,滿足讀者精神生活新需求④創新文化傳播的手段和形式,適應閱讀方式新變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筆墨當隨時代”,繪畫藝術要有時代精神,就要有創新。然而,不繼承優秀的傳統遺產,創新很難有穩固的根基。這表明繪畫藝術的發展要(

)A.正本清源,獨樹一幟

B.海納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傳,推陳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19.我國雜技歷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觀眾喜愛。在現代,我國雜技融入音樂、舞蹈等元素,利用聲、光、電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驚險刺激又妙趣橫生,許多節目蜚聲海內外。我國現代雜技藝術蜚聲海內外,主要得益于()①以現代藝術手段展現我國雜技的民族特色②用現代流行藝術元素取代傳統藝術元素③在繼承傳統基礎上滿足了現在觀眾的審美需求④現代傳媒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近幾年來,“入土為安”的傳統喪葬觀念正在發生動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清明祭掃也由傳統的焚香燒紙發展為更為環保的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新形式。“慎終追遠”儀式盡管不斷變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養人心,使“民德歸厚”。這說明(

)①傳統孝道文化不斷因時而變,才能富有時代價值②傳統孝道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具體內涵是不變的③傳統孝道文化通過不同形式體現,對人產生深遠持久影響④全面繼承傳統孝道文化,才能使文化發展不失根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1.“天山青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天山青松根連根,民族團結一家親……”伴隨著具有濃郁新疆風格的音樂,各族人民其樂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諧畫面,一一展現在《民族團結一家親》MV中。MV一經發布,便被眾多媒體網站及微信公眾平臺上傳、轉發,更得到了網友的瘋狂點贊。民族團結一家親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②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③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④中華文化具有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2.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芬芳而甘醇。可見,茶文化()A.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B.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C.取其精華,去其糟泊,繼承傳統,推陳出新D.對人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23.行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游戲,最早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飛花令”就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的一種行酒令游戲。2017年1月29日至2月7日連續在央視綜合頻道晚8點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則讓改良版的“飛花令”又火了一把。這表明()①中華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具有包容性②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能夠在中華民族中產生強烈共鳴③傳統文化在內容與形式的創新中發展④改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基本途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4.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把中國古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據此,從文化的角度對其意義加以描述,你認為表述最準確的一組關鍵詞是()A.歷史文化文明演進文化多樣性文化傳承與保護B.歷史文化文明演進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與繼承C.先進文化文化發展文化多元性文化傳播與開發D.大眾文化文化創新文化豐富性文化創新與發展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共52分)25.繼《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刮起一股清新之風后,央視一套、三套于2017年2月18日聯合播出《朗讀者》。《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目,通過節目中嘉賓的朗讀,讓觀眾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里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朗讀”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讀”是和文字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種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朗讀者》節目就像慢饅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靜靜欣賞著傾聽著。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并滋潤著每個人的心弦。依據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朗讀者》為什么能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12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和配套政策,將“985工程”“211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對此,有人認為,不再強調“985工程”“211工程”對部分學校是打擊,會傷了元氣。確實,多年來,通過實施這些重點建設,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重點建設確實也存在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習近平指出:“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需要參照國際通行的世界大學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對外文化的交流互鑒,學習借鑒國外辦學的成功經驗。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其評價指標體系在很多方面還無法充分反映我國大學的真實水平和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實際貢獻。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多獨特之處,如民族教育、國學教育、價值觀教育等。因此,“雙一流”建設不能盲目照搬世界大學評價指標體系,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世界一流“中國標準”,逐漸將中國標準融入到世界標準中去。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我國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10分)

27.歲月可以隨時光流逝讓人們淡忘曾經走過的痕跡,然而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從不同側面有力影響了中華民族的重要人物。在某知名網站推出的“感動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大眾評選中,憂國憂民的屈原、忘卻榮辱書寫歷史的司馬遷、中華文化的先驅孔子、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諸葛亮、“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蘇武等歷史人物榜上有名。他們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時代在變,感動不變。2017年2月8日,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火海救人英雄王鋒、耶魯村官秦玥飛、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大國工匠李萬君、好醫生梁益建等道德模范人物入選。他們用奉獻詮釋著新時代的民族精神,用理想和信念感染著越來越多的當代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1)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知識,分析說明新時代民族精神的社會價值。(8分)(2)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如何從新時代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8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韓劇、美劇風靡,外來文化對“80后”“90后”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的本土文化是否會受到沖擊?有人擔憂,有人樂觀。擔憂者認為:“文化自尊與文化自信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文化的自尊何來文化的自信,沒有文化的自信又何來文化的自尊。國產電視劇引不起國人的關注,韓劇被引進國內,卻受到了熱烈追捧。”“中國傳統文化在近20年急劇地流失,幾百種傳統戲劇,幾乎是以每幾天消失一種的速度在走向死亡。一旦傳統文化流失,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價值觀也就缺失了,空出來的位置就留給了外來文化。”“改革開放以后日劇、韓劇、歐劇、美劇都進來了,這個領域的教化,是潛移默化完成的,如果現在國產電視劇和電影還是只想著收視率、賺錢,可能到時候就來不及了,因為年輕一代都接受了外來文化。”樂觀者認為:“國外的文化在國內流行是一種自然現象。韓國的鳥叔引來美國士兵的模仿,風靡一時之后,‘style’風也就過去了。披頭士樂隊當時也是到美國之后才逐漸流行起來的。這說明,開放的世界是流通的,這并不可怕。”“韓劇在國內有眾多粉絲是很正常的事,雖然有沖擊,但沒有必要恐慌,國內的電視劇、電影行業也發展得很好。這種沖擊是很有必要的,能刺激中國電視劇市場的發展。”“這個非常好,讓我們做影視的有壓力,不好糊弄。老是片面看票房在升高,那個沒有意義,不提高內在的質量,沒有持續發展空間。”(1)就外來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你是樂觀還是擔憂?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闡明理由。(10分)(2)文化發展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要使這條大河水道暢通,水清質美,就必須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請就如何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問題提兩條建議。(4分)高二政治參考答案B2.B3.D4.B5.A6.D7.C8.B9.B10.D11.C12.A13.D14.A15.D16.C17.D18.C19.B20.A21.D22.B23.C24.A25.(12分)①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朗讀者》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能使人獲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啟示,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③文化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④大眾傳媒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推動了優秀文化的傳播;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凝聚社會共識、引領社會新思潮的功能,彰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任意四點即可得分,每個要點3分,共12分。)26.(10分)①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分)參照國際通行的世界大學評價指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