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塊評價含解析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塊評價含解析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塊評價含解析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塊評價含解析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塊評價含解析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模塊素養評價(第一至第五章)(90分鐘100分)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下圖是北京市某校學生拍攝的日落照片(街道東西走向)。讀圖,完成1、2題。1.該日最可能是 ()A.立秋 B.秋分 C.立冬 D.冬至2.同學們繪制了該日的日照圖,正確的是 ()【解析】1選B,2選D。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日落方位為正西方向(街道為東西走向),說明該日全球晝夜等長,應為秋分日。第2題,讀圖,結合上題分析,該日應為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全球晝夜等長。圖C、圖D為晝夜等長,但是C圖中晝半球中心經線為0點,明顯錯誤,應為12點。冰楔作用是指在巖石裂縫內所含的冰融水經反復凍融,體積時脹時縮而造成巖層破裂的作用。讀圖回答3、4題。3.冰楔作用屬于外力作用中的 ()A.風化作用 B.流水搬運作用C.冰川侵蝕作用 D.水蝕作用4.圖示現象在下列哪一地區表現最顯著 ()A.三峽谷地 B.淮北平原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解析】3選A,4選C。第3題,由圖可知,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溫度的波動中,發生凍融作用,從而對巖石造成破壞,屬于機械風化過程。第4題,因為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溫度的波動中,發生凍融作用,水分要經過反復凍結、溶化,所以區域環境溫度要長期在0℃上下波動,晝夜溫差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淡薄,晝夜溫差大,凍融作用顯著。三峽谷地、淮北平原、皖南丘陵地區的晝夜溫差相對較小(2024·海口高二檢測)下圖示意我國某沿海省份一城市某年等降水量線分布,該年降水量接近當地多年平均值。據此完成5~7題。5.甲、乙、丙、丁四地中,該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是 ()A.乙 B.丙C.丁 D.甲6.推想M區域年降水量較大的緣由是 ()A.河水蒸發量大,水汽足夠B.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C.距海較近,受海洋影響大D.城市的熱島效應顯著7.該城市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落葉闊葉林B.常綠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D.針葉林【解析】5選D,6選B,7選A。第5題,依據圖示信息,只有甲地降水量在550毫米以下;乙、丙地為550毫米到600毫米,丁地為600毫米到650毫米。第6題,該區域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因此應位于秦嶺—淮河一線的北側的沿海地區,降水主要來自東南海洋,由圖可知,M區域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故年降水量較大。第7題,依據圖示信息,該城市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下圖中實線表示等壓線,虛線處存在鋒面,箭頭表示風向。完成8~10題。8.下列關于圖示天氣系統推斷正確的是 ()A.北半球氣旋B.北半球反氣旋C.南半球氣旋D.南半球反氣旋9.將來幾天最有可能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我國某地在測量旗桿的影子時發覺,一年中位于正北的時間約是正南時間的6倍,則該校的緯度最接近()A.12°N B.16°N C.12°S D.16°S【解析】8選A,9選B,10選B。第8題,讀圖可知,圖中風向由外圍吹向中心,說明中心為低壓;該地風向為西南風,相對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因此該半球為北半球,綜合來看為北半球氣旋。第9題,結合上題可知,圖中中心為低壓,為一個氣旋。氣旋的左側為冷鋒、右側為暖鋒,②地應當位于冷鋒的鋒前,將來幾天最有可能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①地處于冷鋒鋒后,不會再遇到該天氣。③地④地都是位于暖鋒旁邊,不存在降溫雨雪天氣。第10題,一年中位于正北的時間約是正南時間的6倍,且位于我國,說明此地位于北半球赤道與北回來線之間。設一年中的時間為7份,正北的時間為1份,正南的時間為6份;全年在N和23°26′S之間一共是46°52′,平均每份約為6.7°。23°26′N-6.7°約為16°,即該校的緯度最接近16°N。(2024·武漢高二檢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某煤礦區地處農牧交織帶,開礦前其旁邊某湖泊面積常年保持穩定,開礦后該區地下水和湖泊水水位發生了明顯變更(下圖),據此完成11~13題。11.一年中該礦區地下水位最高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隨著煤炭的開采,湖泊干枯加快的緣由是 ()①區域年降水量削減②湖泊滲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源補給削減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為減緩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主動植樹造林,涵養地下水B.收集礦井積水,直灌地下水C.修建人工湖泊,補給地下水D.削減耕地面積,節約地下水【解析】11選B,12選B,13選D。第11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位于我國北方,年降水量接近200mm,每年7-8月是雨季,此時地表水補給地下水,地下水位最高;其他季節降水少,地下水位低。第12題,隨著煤炭的開采,圖中顯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枯加快的緣由是:湖泊水加速補給地下水,湖泊滲漏水量增多;湖面削減,氣候變干,地下水源補給削減,②③正確。區域年降水量無法推斷,湖底淤泥厚度對湖泊干枯影響不大,①④錯誤。第13題,為減緩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可以削減耕地面積,削減澆灌用水,節約地下水;該地區降水少,不適合植樹造林;礦井積水直灌地下水會加重地下水污染;修建人工湖泊會增加水汽蒸發。被譽為“中華龍脊”的鰲太線,即縱貫秦嶺兩個主峰鰲山(海拔3475米)與太白山(海拔3767.2米)之間的一條主脈線路。太白山主體由花崗巖組成,幾經構造運動,形成了奇峰林立的景色,山上保留了第四紀冰川遺跡。讀鰲太線景觀圖,完成14、14.下列關于鰲太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沿線終年積雪B.沿線植被水平分異顯著C.沿線可見角峰、冰斗等地貌D.與年均溫0℃等溫線重合15.太白山奇峰林立的主要成因是 ()①巖層斷裂抬升 ②巖漿噴出冷凝③流水侵蝕 ④風力沉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14選C,15選A。第14題,材料信息表明,鰲太線上兩個主峰海拔低于4000米,由此推算,鰲太線上夏季平均氣溫高于0℃,沿線不會終年積雪。材料信息表明,鰲太線位于秦嶺一帶,東西沿線自然環境差異較小,因此沿線植被水平分異不顯著。材料信息表明,太白山保留第四紀冰川遺跡,因此沿線可見角峰、冰斗等地貌。鰲太線位于秦嶺一帶,應與1月0℃等溫線重合,而我國年均溫0℃等溫線在東北中部地區。第15題,材料信息表明,太白山主體由花崗巖組成,幾經構造運動,形成了奇峰林立的景色。構造運動過程中,太白山巖層斷裂抬升,形成太白山奇峰林立,①正確;太白山主體由花崗巖組成,說明當地巖漿活動以侵入為主,不是噴出冷凝,②錯誤;太白山地區降水豐富,徑流豐富,流水侵蝕明顯,從而形成太白山奇峰林立,③正確;風力沉積不會形成奇峰林立景觀,④(2024·金華高二檢測)讀北美洲部分區域圖,完成16~18題。16.①、②兩地降水的差異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A.①少②多;洋流性質B.①少②多;地形地勢C.①多②少;緯度因素D.①多②少;大氣環流17.①地的代表性植被是 ()A.熱帶荒漠 B.熱帶草原C.常綠硬葉林 D.闊葉林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位于板塊生長邊界B.②位于消亡邊界旁邊C.③處地殼在不斷抬升D.④島降水少植被稀疏【解析】16選D,17選D,18選B。第16題,圖中顯示,①地位于北美洲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性潮濕氣候,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且常受颶風影響,帶來豐富降水,因此①地降水多;②地位于20°N~30°N大陸西岸,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限制,降水稀有,因此②地降水少,兩地降水的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大氣環流。第17題,依據上一題的分析可知,①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潮濕氣候,其代表性植被是闊葉林。熱帶荒漠一般出現在熱帶沙漠氣候區,與①地氣候類型不同。熱帶草原一般出現在熱帶草原氣候區和降水較少的熱帶季風氣候區,與①地氣候類型不同。常綠硬葉林一般出現在地中海氣候區,與①地氣候類型不同。第18題,①地位于美洲板塊內部,不是位于板塊生長邊界。②地位于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邊界,位于消亡邊界旁邊。③處為密西西比平原,地勢低平,流水沉積作用明顯,因此地殼不行能在不斷抬升。④島位于10°N~20°N之間,為信風和赤道低氣壓帶交替限制地區,赤道受低氣壓帶限制該島時降水豐富,且該島東部為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2024·金華高二檢測)讀非洲埃塞俄比亞簡圖,完成19、20題。19.ab河段 ()A.由南向北流,水能豐富B.由北向南流,水流平緩C.由南向北流,西岸侵蝕D.由北向南流,東岸沉積20.有關圖示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耕地資源豐富B.裂谷帶為消亡邊界C.高原山地為主D.屬于熱帶雨林氣候【解析】19選A,20選C。第19題,依據裂谷帶西側的地勢特征推斷,ab河段的流向應為由南向北流。圖中顯示,ab河段位于10°N旁邊,位于北半球,ab河段為平直河段,向北流淌過程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順著流向向右偏轉,即向東偏轉,東岸侵蝕明顯,西岸沉積可能性大。圖中信息表明,當地地形較高,地勢起伏較大,且當地為熱帶草原氣候,濕季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因此ab河段水能豐富。第20題,圖中顯示,該區域多裂谷,有很多海拔較高的高山,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因此不利于耕作,耕地資源不豐富。圖中裂谷帶為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板塊張裂形成,屬于生長邊界,不是消亡邊界。依據圖中山地海拔等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當地的主要地形區名稱是埃塞俄比亞高原,因此當地以高原山地為主。當地雖然位于10°N旁邊,但受地形等緣由影響,當地不屬于熱帶雨林氣候,而是干濕明顯的熱帶草原氣候。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21.(2024·金華高二檢測)讀世界某區域略圖,摩爾曼斯克夏至日時 ()A.日出方位在東北方向B.可看到極光現象C.正午太陽高度大于50°D.晝長達到最大值【解析】選D。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來線,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摩爾曼斯克位于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沒有日出日落現象。夏至日時摩爾曼斯克出現極晝現象,太陽光強,不易觀測到極光現象。摩爾曼斯克緯度約為70°N,夏至日太陽直射緯度約為23.5°N,緯度差約為46.5°,則正午太陽高度約為90°-46.5°=43.5°,因此正午太陽高度小于50°。夏至日時,摩爾曼斯克出現極晝現象,晝長達到24小時,因此晝長達到最大值。多年凍土又稱永久凍土,是指持續2年或2年以上的凍結不融的土層。下圖示意我國主要山地多年凍土下界分布。據此完成22、23題。22.影響東部山地多年凍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熱量 B.水分C.風速 D.光照23.西部山地多年凍土下界較同緯度的東部山地高,主要緣由是 ()A.土溫高 B.土質硬C.土壤干 D.土層厚【解析】22選A,23選C。第22題,從圖中看,東部山地多年凍土下界隨緯度的降低而上升,說明影響東部山地多年凍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熱量。第23題,東西部地區相比,緯度相同地區熱量條件差別不大,因此土壤溫度差別不大;“多年凍土是指持續2年或2年以上的凍結不融的土層”,可分析出影響凍土形成的主導因素是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土質軟硬和土層厚度對凍土下界影響不大。西部山地因距海遠,土壤含水量在較高海拔增多,形成凍土,凍土下界上移,因此導致西部山地多年凍土下界較同緯度東部山地高的主要緣由是土壤干。(2024·寧波高二檢測)下圖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和最熱月與各月平均氣溫差曲線。完成24、25題。24.該地夏季氣候特征是 ()A.溫柔多雨 B.燥熱干燥C.高溫多雨 D.寒冷少雨25.當該地處于水循環最活躍的季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江口旁邊海區鹽度達最低B.夏威夷高壓勢力強盛C.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呈逆時針D.非洲大草原草木枯黃【解析】24選B,25選C。第24題,讀圖中最熱月與各月平均氣溫差曲線變更可知,7月該地最熱月與各月平均氣溫差為0,即7月為最熱月,是夏季的代表性月份,讀圖中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可知,7月前后降水量逐月累計變更很小,表明此時降水量稀有,由此可知,該地夏季氣候特征是燥熱干燥。第25題,讀圖中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可知,1月前后降水量逐月累計增長較快,表明當地1月份前后為降水豐富時期,此時該地處于水循環最活躍的季節。1月份代表的冬季,長江流域降水較少,河口徑流量較小,河水對長江口的海水稀釋作用弱,因此長江口旁邊海區鹽度較高;1月份代表的季節,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南移,北半球的夏威夷高壓勢力較弱;1月份代表的季節,北印度洋海區盛行東北季風,海水向西流,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呈逆時針;1月份代表的季節,非洲赤道以南草原地區進入濕季,草木茂密,而非洲赤道以北草原地區進入干季,草木枯黃。三、非選擇題(共45分)26.閱讀非洲局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描述幾內亞灣海疆等深線的分布特征。(2)甲、乙兩海疆旁邊漁業資源豐富,試分析其不同成因。(3)海霧由海面低層大氣中的水汽凝聚所致。圖中甲海區是世界海霧的多發區之一,試分析該海區多霧的緣由。【解析】第(1)題,主要從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和最深處的位置方面進行描述。第(2)題,甲處漁業資源的形成主要與上升流有關,乙處漁業資源的形成與寒暖流交匯有關。第(3)題,甲處有寒流流經,對近地面經過的熱空氣具有降溫作用。答案:(1)沿海地區等深線密集,坡度陡;遠離海岸地區等深線稀疏,坡度緩;最深處位于圖示區域西南部。(2)甲海疆盛行離岸風,形成上升流,底層海水上泛,(將海底養分物質帶到表層,使甲處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漁場。乙海疆有寒、暖流交匯,海水擾動帶來大量養分物質(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浮游生物又為魚類供應了豐富的餌料,吸引大批魚群);冷水性魚類和暖水性魚類在此聚集,形成了漁場。(3)(本格拉)寒流流經,具有降溫作用;東南信風(盛行風)帶來的熱空氣遇海面冷海流,空氣中的水汽凝聚形成霧。27.(2024·浙江4月選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2018年7月1日,參與“金球杯”單人環球帆船賽的帆船從法國某海港動身,材料二下圖為“金球杯”單人環球帆船賽航行路途圖。(1)帆船環球航行經過①②③④四地,風浪最小的是地(填數字),帆船在正面頂風航行時會采納“Z”字形線路,上述四地應當采納“Z”字形線路航行的是地(填數字)。

(2)圖中④地兩艘帆船遭受暴風雨,因桅桿折斷而被迫退出競賽,桅桿折斷的自然緣由是處在帶(填風帶名稱),受(填洋流名稱)影響,風浪大。

(3)圖中③地海底位于板塊邊界,其地形為。⑤地沿岸的氣候類型是氣候,旁邊洋流對沿岸氣候起作用。

(4)說出法國西部沿海發展風力發電的有利自然條件。【解析】第(1)題,由材料可知,帆船航行時間從7月份動身,8月份從①②③穿過赤道,此時間段為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位置北移,當航行到①地受東北信風影響,②地受赤道低氣壓影響,盛行上升氣流,為無風帶,風浪最小。③地受東南信風影響,航向與風向相反,采納“Z”字形線路。第(2)題,讀圖可知,圖中④地位于西風帶,受西風漂流影響,風浪大。第(3)題,圖中③地位于大西洋中脊位置,為生長邊界,海底地形為海嶺;⑤地沿岸位于巴西東南部,受東南信風、沿岸暖流的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第(4)題,法國西部沿海發展風力發電的有利自然條件要從風力、土地等方面分析。法國西部常年受西風影響;風力較強;風電場可用地多。答案:(1)②③(2)西風西風漂流(3)海嶺熱帶雨林增溫增濕(4)常年受西風影響;風力較強;風電場可用地多。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其神奇的色調吸引了很多富有探險精神的驢友。材料二圖1為驢友手繪雅魯藏布大峽谷簡圖,圖2為青藏高原隆起帶來的環境變更。(1)驢友們發覺在峽谷兩側有古海洋生物化石。試分析古海洋生物化石存在于高大的喜馬拉雅山系的緣由。(2)有驢友這樣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歷來以陡峭險峻著稱……雅魯藏布江下游繞南峰急拐彎南流,構成著名遐邇的大拐彎峽谷。高峰聳峙、峽谷幽深,高山構成地形上的巨大屏障,峽谷則構成氣流上的通道。”文中所述“氣流”為來源于洋的。大拐彎峽谷是我國水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其成因是。

(3)從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角度,簡述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解析】第(1)題,雅魯藏布大峽谷處的高山中存在古海洋生物化石,說明該地曾經是海洋,古海洋生物受外力作用的影響形成于古海洋的沉積巖之中;后經過地殼的上升運動作用出現在高大的喜馬拉雅山系之中。第(2)題,據題意分析可知,南迦巴瓦峰地處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旁邊,文中所述“氣流”來源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大拐彎峽谷”地處迎風坡,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且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第(3)題,板塊運動致使青藏高原的隆起,從而導致氣候、土壤、植被、動物等因素隨之發生變更;隨著印度洋板塊北移,青藏高原地殼不斷隆起,海拔不斷上升,氣候漸漸寒冷、干燥,終年氣溫低,多冰川;土壤貧瘠,多凍土;植被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擋寒冷實力強的動物為主。答案:(1)古海洋生物先形成于沉積巖之中,后受到地殼抬升作用。(2)印度西南季風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落差大(3)地殼隆起,地勢抬高;氣候變冷、干燥,多冰川、多凍土;植被為高寒草甸草原;以耐寒的食草動物為主,如牦牛。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2024年1月,某科考隊從下圖中甲城市動身沿圖中考察路途經高差較大的山地和較為平坦的高原到達乙地,歷時17天。調查發覺沿途氣候區域差異顯著,河流的渾濁度(河水渾濁度是指河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差異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種數量較少,但在乙地旁邊發覺大量的生物物種。(1)簡析圖示地區地形對氣候區域差異的影響。(2)說出科考期間圖中甲地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