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938-2022 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_第1頁
DB11 938-2022 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_第2頁
DB11 938-2022 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_第3頁
DB11 938-2022 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_第4頁
DB11 938-2022 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地方標準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2022北京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esignstandardofgreenbuildingsDB11/938—2022根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標準編制計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計;6.結構設計;7.給水排水設計;8.暖通空調設計;9.建筑電氣設計;10.景觀設計;11.設計資料,補充了設計標準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4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曾宇、曾捷、魏婷婷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趙鋰、鹿勤、滿孝新、王昌興、1 23綠色建筑策劃 33.1策劃內容 33.2設計組織 43.3其他 44場地設計 64.1場地資源 64.2室外環境 74.3公共服務 94.4交通組織 5建筑設計 5.1一般規定 5.2建筑布局 5.3建筑圍護結構 5.4建筑材料 5.5建筑聲環境 5.6建筑光環境 5.7建筑風環境 215.8固體廢棄物 215.9適老和無障礙 225.10安全耐久 226結構設計 236.1一般規定 256.2主體結構 266.3地基與基礎 276.4改擴建結構 277給水排水設計 297.1一般規定 297.2給水排水系統設計 297.3節水設備及器具 317.4非傳統水源利用 328暖通空調設計 338.1一般規定 338.2熱源和冷源 338.3輸配系統 348.4熱濕環境和空氣質量 358.5監控和計量 369建筑電氣設計 3329.1一般規定 379.2供配電系統 379.3照明 389.4電氣設備 399.5分項計量 399.6智慧建筑 4010景觀設計 42 4210.2綠化 4210.3水景 4310.4場地 4410.5照明 4611室內裝修 4811.1裝修設計原則 4811.2裝修材料與部品 4811.3裝修面層及隔斷 4911.4裝配式裝修 5012專項設計控制 51 5112.2建筑幕墻 5112.3中水處理及雨水回用系統 5112.4太陽能光熱系統 5312.5太陽能光伏 5312.6地源熱泵 5412.7建筑智能化系統 5412.8預制構件 55附錄A 56本標準條文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對照表 56A.1安全耐久 58A.2健康舒適 60A.3生活便利 63A.4資源節約 67A.5環境宜居 73A.6.提高與創新 76附錄B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資料 77B.1室外氣象計算參數 77B.2模擬用逐時氣象參數 79B.3設計用降雨條件 B.4圍護結構隔聲性能 B.5鄉土植物 B.6屋頂綠化 B.7集雨型綠地推薦植物 3附錄C天津市綠色建筑設計資料 91C.1室外氣象計算參數 91C.2模擬用逐時氣象參數 93C.3天津地區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蒸發量 97C.4淺層地溫能、地質分布等地勘資料 98C.5鄉土植物 99C.6海綿城市運用植物 附錄D河北省綠色設計資料匯編 108D.1室外氣象計算參數 D.2河北省氣候、資源、自然環境 D.3石家莊市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蒸發量 D.4鄉土植物 標準用詞說明 137引用標準名錄 138附:條文說明 1401CONTENTS 1 23SchemeofGreen 33.1SchemeofGreenBuilding 33.2OrganizationofGreenBuildingDdesign 43.3OthersofGreenBuildingDesign 4 6 7 7 9 5.5IndoorAcoustical 20 21 225.9SuitableforOldA 23 24 26 266.2DesignofMainStructure 266.3DesignofSoilandFoun 286.4DesignofReconstructionStructure 28 30 30 30 327.4Utilizationof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 332 34 34 348.3EnergyTransporta 37 37 389BuildingElectric 39 39 39 40 419.5ItemizedMeasuremen 42 43 45 45 45 46 47 49 51 51 51 52 53 52 52 52 52 54 54 55 55 56AppendixAComparisonTableofAssessmentStandardforGreenBuil3 57AppendixBBeijingGreenBuildingDesignDataCol 81AppendixCTianjinGreenBuildingDesignData 95AppendixDHebeiProvinceGreenBuildingDesignDataCol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ListofQuotedStandar 144 14611.0.1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1.0.3綠色建筑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被動優先、主動優化的原則,結合項目所在地的氣22.0.1綠色建筑greenbuild2.0.2綠色建筑設計greenbuildin2.0.3綠色建筑策劃greenbuil2.0.4建筑全壽命期buildinglif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內部墻面、頂面、地面全部鋪貼、粉刷完成,門窗、固定家具、2.0.6綠色建材greenbuilding2.0.7建筑抗震韌性seismicresilienceofbuilding用,集架構、系統、應用、服務、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人工智能、記憶、傳輸、存儲、學習、推理、預測、決策、管理及交互的綜合指揮能力,形成以人、建筑、33綠色建筑策劃3.1.1在建設項目策劃階段或方案設計階段應進行綠色建筑策劃,并宜結合項目任務書要3.1.2綠色建筑策劃應明確項目的綠色建筑定位和目標、指標、對應的技術策略,并進行1場地分析宜包括項目的地理位置、場地生態環境3.1.4項目的綠色建筑定位與目標分析宜包括2確定依據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及達到43.1.5設計策略與技術體系策劃應充分響應項目的綠色建筑定位與目標,宜包括建筑設計觀、室內裝修設計、經濟等專業應圍繞統一的綠色建3.2.3項目宜配置綠色建筑專項技術人員,進行綠色進行相關模擬計算分析、核查設計成果、指導綠色建筑2工作考核體系中應包含節能和節水績效5宜定期開展節能診斷評估,并根據評3對建筑典型區域及重點空間等進行凈高、凈空分析,指53.3.2設計階段的BIM模型宜能為后4裝配式建筑設計宜建立信息化協調平臺,實現全專業、全過程的信1.碳排放計算應以二氧化碳為主,當有生物質燃料使用時,計算應包括甲烷和氧化2碳排放計算采用的建筑設計壽命應與設計文件一致,當設計文件不能提供時,應3建筑物碳排放的計算范圍應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范圍內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3.3.7綠色建筑宜采用綠色建筑類保險,明確項目建成后綠色建筑64場地設計4.1.2場地土地開發強度應符合項目所在地上位要求,遵循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規劃Ι4.1.3應合理規劃設計地下空間,與地上建筑、停車場庫、商業服務設施、人防工程等功積的比率不宜小于20%,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不宜小于0.5%。4.1.4應對場地內能源利用進行合理規劃,并應2宜優先利用太陽能,對場地內的太陽能資源進行調查和評估,確定3宜優先利用工業余熱廢熱和現有熱源余熱,對場地內及周邊的工業余熱廢熱資源和4宜合理利用地熱能,對場地內地熱能進行調查和評估,確定合理利用方案。地熱能74.1.5應對場地內水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并應2應優先利用市政再生水,當無市政再生水時應根據當地節水要求采取適宜的水處理3應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削減場地雨水徑流和徑流污染,建設后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4.1.6應合理設置公共開放空間,公共開放空間應滿足均好性、連續性、可達性以及日照4.2.1場地設計應以改善室外環境質量和提高生態效益為目標,并應1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空間組織應有利于場地及建筑的日照、天然采光4.2.2場地生態系統和綠地系統規劃3場地設計應與原有地形、地貌相適應,保護和提高土地的生態價值,場地內建筑布6居住街坊內的綠地應結合住宅建筑布局設置集中綠地,新區建設項目的人均集中綠地面積宜達到0.6㎡/人,舊區改建項目的人均集中綠地面積宜達到0.45㎡/人;7應保證綠地的生態效應,綠化用地的本地植物指數不宜小于0.7;1建筑布局和形體應營造良好的風環境,保證舒適的室外活動空間和室2宜采用計算機模擬進行室外風環境分析,并根據模擬結果8戶外休息區、兒童娛樂區風速宜小于2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宜小于2;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宜大于5Pa;2應通過光環境模擬優化,進行建筑規劃布局和建筑3應合理進行場地和道路照明設計并應避免產生光污染,室外照明直射光線不應進入1應在分析場地內所有可能噪聲源的基礎上,對項目實施后的環境噪聲3噪聲敏感建筑物應遠離噪聲源;對固定噪聲源,應采用適當的隔聲和降噪措施;對4.2.6場地設計應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并應花架等遮蔭措施,居住街坊的室外活動場地遮蔭面積比例宜達到30%;公共建筑宜達到3場地中處在建筑陰影區外的機動車道應采取種植遮蔭面積較大的行道樹或選用太陽94.2.7場地設計宜滿足傳統人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空間規劃應與地區特色文脈、特4.2.8場地豎向設計應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有效銜接和引導屋面雨水、道路雨水進4.3.1住宅建筑的場地出入口設計應考慮居民出行便利,方便到達居住區周邊生活服務設1場地出入口到達幼兒園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0m;2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500m;4.3.2公共建筑宜兼容不少于2種面向社會的2場地宜設計對外開放的綠地、廣場及4.3.4建筑場地內,宜設置大于總用地面積的0.5%的室外健身場地。。4.4.2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應有充足照明,并應按照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4.4.3場地出入口設計應考慮人員出行便利,方便與公共交通站點聯系便捷,并應滿足下配備聯系公共交通站點的專用接駁車,鄉鎮區域內建筑場地周3當公共交通站點設有不少于2條線路時,場地出入口可布置在距離公共交通站點4.4.5機動車停車應滿足節約用地的要求,宜采用地下停車或立體停車方式。住宅建筑地4.4.6合理確定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并應符合規劃要求,非機動車停車場布置應符合下列4非機動車地面停車場地應考慮生態設計,利用植物提高室外停車位遮蔭率,宜結合4.4.8應在主要道路交叉口設置包括無障礙通行、服務設施、坡道、停車位、公共廁所等5建筑設計5.1.1建筑設計應優先采用被動措施,完善5.1.3建筑造型要素應簡約,應無大量裝飾性構件2建筑形體與結構構件布置宜規則,滿足抗5.2.1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建筑設計應控制建筑規模、空間體量及體型系數,選擇適宜5.2.3建筑平面布局應根據使用功能要求,充分利用外部自然條件,宜將人員長期停留的5.2.4建筑主要功能房間應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住宅建筑臥室、醫院病房、旅館客房等有私密性要求的空間應避免視線干擾。住宅建筑與其相鄰建筑外窗的視線間距不宜小于18m;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房間能通過外窗看到室外自然5.2.5建筑設計應提高空間利用效率2應充分利用建筑的坡屋頂空間和其他不3建筑內休息空間、交往空間、會議設施、健身設施等4公共建筑及居住街坊內停車場位置應滿足錯時共6住宅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不宜小于20%,公共建筑5.2.8公共建筑及居住街坊內宜設置室內健身空間器材;健身區宜有自然通風;與住宅空間貼臨的健身2公共建筑室內健身空間的面積不宜少于地上建筑面積的0.3%且不少于60㎡,35.2.11建筑新風進風口、排風口2排風口設置應避開人員活動區,排風口距地面和上人屋面距離不宜小于2m;5.2.12采用分體式空氣調節器的建筑,應預留室外機安裝條件1預留的空調室外機位應與擬定機型大小相匹配,并應為室外機安裝和日常維護設2室外機應采用坐式安裝方式固定在專用平臺板(架)上,專用平臺板(架)應與3空調室外機的冷媒管線暴露于室外的部分應采用專用防護罩與墻體或平臺連接牢7空調室外機不應貼臨人員通行的道路,應減少對人員5.3.1綠色建筑的體形系數、窗墻面積比、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外窗性能、屋頂透明部分3在室內設計溫度、濕度條件下建筑非透光圍護結構內表面不得結露,應滿足現行國4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墻內部不應產生冷凝,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7居住建筑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隔墻8溫度要求差異較大或空調、供暖時段1住宅建筑北向外墻不應設置凸窗,其他朝向不宜設置凸窗,當設計外5外門窗必須安裝牢固,外窗物理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幕墻、門窗通用技1建筑采用通風屋面、屋面遮陽或淺色屋面等屋面隔熱措施,屋面的太3平屋頂設置架空通風層或屋頂綠化,屋頂綠化的面積占可設置屋頂綠化的屋面面積3可采用中空百葉窗、彩釉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等措施提高玻璃遮陽性能;玻璃幕4有條件的建筑宜在東西向和南向外墻設置5.3.6建筑外墻防水應具有阻止雨水、雪水侵入墻體的基本功能,并應具有抗凍融、耐高5.4.1建筑材料中氨、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有害物質含量和1建筑材料的有害物質含量和放射性應符合國2建筑室內空氣中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空氣污染物濃度宜比現行國3涂料和膠粘劑的有害物質含量應符合現行京津冀現行地方標準《建筑類涂4選用的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宜滿足國家現行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中對有害物質限量的5.4.2建筑材料應選用本地材料,采用最后一個生產工廠或場地到施工現場的運輸距離在5.4.4宜采用工業化預制構件和部品1雨棚、樓梯、陽臺、空調板等宜采用工業化3墻體材料可選用粉煤灰砌塊、煤矸石磚、粉煤灰加氣混凝土板材和砌塊,5.4.6選用可再循環材料和可再利用2辦公、商場等易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的分隔墻宜選用便于拆改、便于再利用的5.4.7采用木材時,宜選用速生木材或竹材5.4.8宜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或1對場地四周進行噪聲監測,取得晝間、夜間噪聲監測值,根據結果進分析,并對建筑室內主要功能房間中,噪聲影響最2當主要功能房間周圍存在空調機房等室內噪聲源干擾時,室內噪聲級計算應考慮場3建筑圍護結構對室內外噪聲可進行有效隔絕,應對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外圍護結構的4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值,應由建筑室內外噪聲疊加總噪聲值折減建筑圍護結構5.5.2主要功能房間的構件、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隔聲性能以及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1闡述主要功能房間外墻、內墻、樓板和門窗的具體構造做法及各層厚2對主要功能房間的墻體、門窗、樓板的空氣隔聲量Rw(dB)進行分析,計權隔聲5.5.3宜根據聲環境的不同要求對各類房間進行區域劃分;產生較大噪聲的設備機房等噪1宜將變壓器室、發電機房、鍋爐房、水泵房、熱交換站、制冷機房等2噪聲源房間的門窗應設專業隔聲門窗,且不應直接開向有安靜要4有噪聲的設備機房應采取吸聲做法與隔聲措施,在系統、設備和管道(風道)采用5管線穿過樓板或墻體時,孔洞周邊采用彈性防火6分戶墻、客房隔墻、辦公會議隔墻等電氣插座、電箱等構件,在背對背時錯開安裝7砌塊、石膏板隔墻等應砌筑至結構樓板并可結合地面供暖的保溫層加強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浮筑1展廳、宿舍、學校、醫院、旅館、辦公樓的門廳及走廊等人員密集場2車站、體育館、報告廳、商業中心、宴會廳等人員密集場所,可采用吸聲頂棚、吸聲墻面或空間吸聲體等措施。吸聲吊頂與結構之間間隔不小于300mm,并采用阻3空調機房、通風機房、發電機房、水泵房等有噪聲污染嚴重的設備用房,可采用多5.6.2建筑設計應充分利用天然光,宜采用下列措施改2宜對建筑進行采光模擬,根據結果分析和優化室內采光,調整建筑平面布置和外窗3采用中庭、采光天井、屋頂天窗、集光導光設備等4設置反光板、散光板等設施將室外光線反射到進深較大的5公共建筑中除有特殊要求外,隔墻宜采用透光材料與可調百葉的組合墻體形式,避x5在采光質量要求較高的場所,宜進行窗的不舒適眩光計算,窗的不舒適眩光指數不IV5.6.6建筑外立面(含屋面)設計不得對周圍環境產生光污染2玻璃幕墻的可見光反射比及反射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玻璃幕1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應達到5%4外窗開啟扇宜選用平開加內倒的開啟方式,有利于防墜落、安5戶型設計時,宜考慮兩個方向設置外窗,當僅能滿足單側通風的戶型,宜在戶門設5.7.2公共建筑應對自然通風氣流組織進行設計,使平面布局、空間組織和門窗設置有利1公共建筑根據分類不同,各朝向外窗或透明幕墻的有效通風面積應達2宜對室內風環境進行計算機模擬,優化自然通風設計,宜保證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2設有中庭的建筑宜在上部設置可開啟窗,可開啟窗在2地下室局部設置下沉式庭院;下沉庭院宜避免汽車尾氣對上1應合理布置垃圾容器和收集點,按照當地標準對2垃圾容器和收集點的設置應符合垃圾物流規劃,并與周圍景觀協調,垃圾站應有沖3垃圾容器應密閉,垃圾容器宜設置相關4宜集中設置帶有廢舊物資回收功能的垃圾收集點,建立完善的回收再5.8.2存放垃圾的房間應與其他房間用隔墻隔開,并設置獨立的通風系統,防止氣味和污2建筑室內公共區域、供老年人和兒童使用的房間和設施應無尖銳突出物,墻、柱、3住宅廚房、衛生間、封閉陽臺與相鄰空間地面的高差不5.9.3交通樞紐站、高速公路服務站、醫院、商業中心、公園、博覽建筑等公共場所應布5.9.4建筑家具、服務窗(臺)、衛生器具、導示標識、安全抓桿扶手和用材等應符合全5.9.5人流密集的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公園、博覽建筑等公共場所出入口處,以及軌道5.9.7交通樞紐站、高速公路服務站、醫院、商業中心、公園、博覽建筑等公共場所及辦2母嬰室應設置洗手盆、嬰兒尿布臺,宜配備可2宜適度提高中臨空處防護欄桿高度、減少防護欄桿垂直5.10.5疏散走道、走廊等通行空間應滿足緊急疏散要求,保5.10.6室內外地面或路面應設置防滑措室內干態地面靜摩擦系數不宜低于0.60,室外及室內潮濕地面濕態防滑值不宜低于60;1宜采取通用開放、靈活可變的使用空間設計,或3應設置給排水、強弱電、供暖通風等公共管井,并集中布置公共設備主管線及分戶5.10.8衛生間、浴室的地面應設置防水層,墻面4公共建筑室內宜采用免吊頂設計等免裝飾面6結構設計6.1.1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6.1.2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6.1.3主體結構宜采用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并充分考慮節省材料、3合理采用可再循環材料、再利用材料或以廢2應根據受力特點、選擇材料用量少的結構體系并根據建筑功能采4混凝土結構地上部分預制構件應用混凝土體積占混凝土總體積的比例宜達6.2.3后續功能變化的可能適應性,墻、柱豎向構件布置宜對后續調整有所兼顧,避開影1應采用高強鋼筋、高強鋼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承重結構C50混凝土重量占豎向承重結2樓蓋結構應采用能夠減輕自重、減少材4宜采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6.2.6結構設計時,應考慮環境振動、設備振動、人員活及耐候型防腐涂料,對于木構件宜采用防腐木材、耐6.3.1地基和基礎應根據上部結構和場地情況,遵循安全、合理、經濟、綠色的原則進行2樁基礎沉降控制時,宜考慮承臺、樁與2采用地下連續墻支護時,宜采用支護墻與地下室外墻6.4.1改擴建工程設計前,應進行必要的結構檢測及可靠性鑒定工作,宜給出合理的后續6.4.2改擴建工程應根據結構檢測、可靠性鑒定結論及必要的抗震鑒定結論,采取科學合宜采用Q355及以上高強鋼材;3新增混凝土宜合理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新增鋼構件宜合理采用耐候型鋼或耐候型6.4.4改擴建工程宜優先采用保留原結構構件的方案,并6.4.5當結構剛度和構件承載力均不能滿足現行標準要求時,宜采用結構體系加固方案或7給水排水設計7.1.1給水排水設計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水資源利用方7.1.3集中熱水系統的熱源應優先采用余熱廢熱,有條件時可利用太陽能、地熱能和空氣7.1.4給水排水設施及管道的設置不應對室內、7.1.5給排水設施及管道均應設置明確7.2.1各類用水系統的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及地方相關標準的要求,采用非傳統水源時應7.2.2應采取措施保證生活飲用水給水水池(箱)等貯水設施滿足衛生要求,并應符合下1生活飲用水給水系統的涉水產品應符合國家現行3應采取保證貯水不變質的措施,貯水設施檢查口(人孔)應加鎖,溢流管及通氣管4生活飲用水的水池(箱)應配置消毒設施,并應在設計文件中要求在運行過程中定1設備與管線宜與建筑結構相分離,不嵌入建筑墊2應使用耐腐蝕、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薄壁不銹鋼管、銅管、塑料管、金屬塑料復3管道閥門、龍頭等活動配件應選用長壽命產品,并考慮組合的同壽命性;不同使用7.2.5民用建筑的給水、中水、熱水及直飲水4宜設置遠傳水表對各類用水進行計量,實時將用水量數據上傳給7.2.6生活熱水系統應根據資源能源條件、用水規模和用水點分布確定系統形式。熱水用1住宅采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時,應設干、立管循7.2.7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有保證用水點冷、熱水供水壓力平衡的措施,用水點冷、熱水2當冷、熱水系統分區不一致時,應采用配水支管設可調式減壓閥減壓等措施,保證系統冷、熱水壓力的平衡;或在用水點處設置3洗車用水宜采用非傳統水源,當采用自來水時,洗4設有集中空調系統的建筑,宜采用空調冷凝水回收7.2.9非親水性的室外景觀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來水和地下水2宜設置用者付費的設施,或采用其他定量、定水、直飲水、游泳池水、非傳統水源的濁度、余氯、pH值、T7.2.12排水系統設計不應對周邊環境產生廢水廢氣污染1應設置完善合理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設施,場地排放的污、廢水的水質應符2應使用構造內自帶水封的便器和配置存水彎的衛生器具,其水封深度應不小于7.3.1水嘴、淋浴器、便器及沖洗閥等衛生器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水嘴水效限定值及7.3.2綠化澆灑應采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同時宜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器、雨7.3.3空調設備及系統應采用節水冷卻技術;且循環冷卻水系統應采取節水措施,并應符卻水循環率不應低于98%;3車庫和道路沖洗宜采用節水高壓水槍、節水7.4.2非傳統水源可采用市政中水,當采用建筑中水時,應根據可利用的原水水質、水量1綠化灌溉、車庫及道路沖洗、洗車用水采用非傳2沖廁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宜低于30%;3冷卻水補水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7.4.3應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降低場地徑流量,削減外排雨水峰值流量,);7.4.4非傳統水源利用過程中,必須采取確保使用安全的措施2水池(箱)、閥門、水表及給水栓、取水口均應有明顯的非傳8暖通空調設計8.1.1供暖空調系統設計應從建筑實際需求出發,結合項目的資源條件和不同工況時的運8.1.3大型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調系統設計時,宜進行全年動態負荷和能耗模擬,通過技8.1.4應根據室內允許噪聲控制要求進行供暖、通風與空調系8.1.5空調系統室外散熱設備暖通空調室外機都可以的8.2.1當有可利用的電廠余熱或其他余熱時,應優先利用余熱作為供暖空調熱源。經技術經濟分析合理時,供暖空調冷、熱源宜利用地8.2.2空調冷源的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冷源系統的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8.2.3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的能效宜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8.2.4執行分時電價,經技術經濟分析合理時,可采用蓄能空調系統。當具有下列情況之3具備余熱供暖條件但余熱供應與供暖8.3.1通風和空調系統風機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8.3.2集中供暖、空調冷、熱水循環水泵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8.3.3集中供暖空調系統循環水泵應合理采用變頻調節控制。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當有變8.3.4舒適性空調的全空氣系統應采取可調新風比的措施,新風取風口、新風管道等應按8.4.1采用供暖空調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間的人工冷熱源熱濕環境的評價等級不宜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8.4.3公共建筑供暖空調系統應合理分區,主要功能房間內應設置熱環境調節裝置。住宅8.4.4設集中通風空調系統的公共建筑宜設置帶有報警功能的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對8.4.5設置機械通風的車庫,應設置與送、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控裝置,一氧8.4.7劇場、體育場館、博物館、展覽館等高大房間宜采用模擬計算分析等手段指導空調8.4.8機場、車站、博覽等建筑的室外排隊等候空間應采用風扇、噴霧降溫或引入空調排8.4.9衛生間、廚房、垃圾間、獨立打印復印室、地下車庫等可能產生油煙、異味等污染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和地方有關標準的規定;場地內的鍋爐房排煙應滿足現行國8.5.1集中供暖空調系統應根據建筑的功能、歸屬、收費模式等情況,分類、分項設置能8.5.2集中供暖空調系統冷、熱源的能量計量和2計量每臺冷熱源機組的用耗電量、燃料消耗量8.5.3集中空調系統應采用自動控制系統,使用者可監測空調供回9建筑電氣設計9.1.1建筑電氣設計應在滿足供配電系統、智能化系統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系9.1.2電氣方案設計階段應對場地內的太陽9.1.3當建筑有可利用的直流電源,或建筑物內有大量、相對集中的直流用電設備時,在關規定,并優先為建筑內的LED燈、USB接口、直流充電樁等直流用電設備供電。9.1.4發電機、變壓器等噪聲較大電力設備的選型及安裝應充分考慮噪聲對建筑及周邊環9.2.1變配電所位置應靠近用電負荷中心。大型公共建筑低壓電源供電半徑(變壓器到用9.2.2供配電系統的變壓器負荷率、功率因數、諧波等的技術指標應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要9.2.3供配電系統線路設計應充分考慮電纜散熱條件,應避免因散熱條件不充分而加大電9.2.4人員密集型公共建筑應采用低煙無鹵的阻燃型電纜且導體材料采用銅芯,住宅建筑2具有天然采光的區域應獨立分區控制,當位于公共區域時應采取定時或感應及光1停車庫、開敞式辦公室等大空間的一般照明宜采取分區集中控制方式,并宜設置2當同一場所內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時,應采用3門廳、電梯廳、走廊、樓梯間、出入口等公共區域照明宜采用定時或感應等控制3當選用LED光源時,色溫不應超過4000K,臥室內的4光源色容差不應大于3SDCM,特殊顯色指數R9不宜小于50;9.4.4電動汽車充電樁裝置的數量和型2當項目沒有地面停車場時,電動汽車快速充電樁宜優先設置在方便進出的場所,4公共建筑內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裝置應相對集中設置,且應區分普通充電樁和快速9.5.1居住建筑的電能分項計3公共區域及配套設施宜按照用途、物業歸屬、運行管理等要求,分為電梯、熱力1由計算機監測管理的電能分項計量裝置的監測參數,宜包括電壓、電流、電量、2對于建筑內部測量的分項電度表應采用全9.5.5大型公共建筑應設置建筑能耗監管系統,并應具有能源的實時統計、分析和管理等9.6.1宜設置智慧建筑或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體系構架宜利用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2宜具備通用功能和專用功能模塊,并方3宜具有家電控制、照明控制、安全報警、環境監測、建筑設備控制、工作生活服務6宜面向管理層、運維人員、物業人員、個人用7宜具有智慧城市數據平臺信息交互接口,具9.6.3住宅建筑套內的智慧家居宜采用多功能終端作為可視對講分機,設置或集成以下三種及以上設施設備或功能,并可通過該多功能終端、就地控制面板、云平臺、手機APP4設置智能照明,可實現遠程控制戶內照明的啟閉、場景模式,有條件時,還可實現5集成控制電動窗簾,有條件時可通過照度9.6.4大型公共建筑應具有對公共照明、暖通空調、給水排水、電梯等設備進行運行監控10景觀設計10.1.1景觀環境設計應滿足規劃設計要10.1.2景觀環境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充分利用場地現有地形、水系和植被10.1.3景觀環境設計總平面布局應在滿足空間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優化場地的風環境、聲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空氣質量、視覺環境、嗅覺環境等要素,各類景觀10.1.4景觀設計中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應按10.1.5宜充分保護或修復場地生態環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觀,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植被等,保持場地內的生態系統與場地外生態系統的連貫性。宜根據場地2應采用以植物群落為主,喬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相結合的10.2.4屋頂綠化應充分考慮屋頂荷載、排水等基本條件,確定屋頂綠化類型,合理布置綠地布局,并選擇淺根性植物,屋頂綠化荷載、覆土厚度、構造做法等滿足當地屋頂綠10.2.5垂直綠化宜根據環境條件和觀賞需求進行設計,可根據不同的依附環境選擇不同的植物,對建筑內墻、外墻、場地圍墻、圍欄、棚頂、車庫出入口、地鐵通風設施、道路護欄、建筑景觀小品等處進行垂直綠化,不得影響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10.2.6下凹式綠地等具有雨水滯蓄功能的場地內植物,應根據其豎向條件、蓄水深度等10.2.7場地內噪聲源周圍應配置喬木、灌木、地被結合的復層綠化方式,形成植物隔聲2建筑東、南、西立面宜栽植落葉闊葉喬木,有條件時可設計垂直綠化,為建筑立3宜結合場地風環境分析報告,在冬季主導風上風向處設計防風林帶高灌等,有效阻擋冬季主導風;合理設置導風林帶,為建筑夏10.2.9種植設計宜作為保障場地人員安全的防護措施,利用綠化景觀帶形成可降低高空10.3.1應保留場地內原有自然水體如湖面、河流和濕地等自然水體,水體的改造應進行10.3.2場地內的天然洼地、池塘、河流等自然水體,和水池噴泉、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等人工景觀,宜作為雨水徑流高峰流量調蓄設施。其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等有10.3.3在無法提供非傳統水源的用地內不宜設計人工水景,室外人工水景利用雨水的補10.3.4人工水景的設計應注重季節變化對水景3當采用生態水處理技術后水質無法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過濾、循環、凈10.4.1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充分考慮地下水位、鹽堿地、土壤滲透性能等相關因素,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有效措施對場地雨水實施控制,應滿足下列要用適宜的透水材料。嵌草磚停車場、透水磚人行道、透水混凝土廣場及透水瀝青道路等透水鋪裝的構造做法應滿足透水要求,硬質鋪裝中透水鋪裝的比例應滿足國家或地方現2應結合場地豎向合理設置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地面生態設施,豎向上應低于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或水體面積比例應滿足國家3設有景觀水體時,應優先采用經綠色雨水基礎措施凈化、滯蓄的雨水回4場地內豎向設計應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宜通過設置平緣石或路緣石開口等形式,合理組織不少于80%的道路雨水徑流經重力進入綠地等地面生態設施,并設置溢5屋面雨水排水管宜采取斷接方式接入建筑周邊綠地等地面生態設施10.4.2室外道路、庭院、廣場、停車場的設計應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且應滿足下列2庭院、廣場、停車場等室外場地應采取喬木、花架、遮陽棚等措施進行遮陽、避雨、降噪、防風,住宅建筑宜達到30%,公共建筑宜達到10%。2場地內的人行道路應與外部城市人行道3應將通行方便、行走距離最短的停車位設置為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數4合理設置公共綠地坡度,坡度不應大于5%,且綠地應與人行道、園路、廣場等10.4.4居住區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的配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2運動場地應有良好的日照與通風,同時4應結合園路、人行道等設置健身步道,采用減震、防滑、環保材料,寬度不應少3活動場地應為開敞式,并保證良好的可通視性,且與機動車道路、主要4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及兒童的使用安全與方便,應采用防滑、防跌落、防沖撞、安10.4.7室外的供熱站或熱交換站、變電室、開閉所、路燈配電室、燃氣調壓站、高壓水泵房、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和收集點等公用設施應在不影響其功能和警示的前提下,2室外吸煙區宜與綠植結合布置,并應合理配置座椅和帶煙頭收集的垃圾筒,從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煙區的導向標識應完整、醒目,吸煙區應設置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10.5.1景觀照明設計應遵循安全、適度、節能、健康的原則,并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1景觀照明的照明光線應嚴格控制在場地內,超出場地的溢散光不應2夜景照明控制應根據運行時段控制,具有關閉部分或全部景4草坪燈、庭院燈等的上射光通比不應大于25%;6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宜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室外照明干擾光限制規范》2景觀照明宜采用光照度傳感器及時間控制器等相結合的方式3主要通道上的景觀照明宜設置紅外/雷達感應控制燈具11室內裝修設計11.1.6室內裝修應根據建筑物的類型和用途,避免過度裝修,應進行精細化設計,節省11.1.8室內裝修不應減弱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同時應避免產生熱橋。外門窗不11.2.2室內裝修宜選用脫硫石膏板吊頂、輕鋼龍骨脫硫石膏板隔墻、清水粉煤灰水泥墻11.3.1室內裝修應考慮裝修材料、部品、設施等的可拆解性,對辦公、商業等類型建筑11.3.2裝修中新增隔墻的隔聲性能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11.3.3室內裝修不應影響室內天然采光,外窗、內窗、陽臺等部位,除內遮陽、安全防11.3.4室內裝修設計應對室內空氣中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進行11.3.6室內裝修應考慮行走安全,建筑室內公共區域的墻、柱等處的陽角宜為圓角,有1建筑內部非結構構件及附屬設備等應采用機械固定、焊接、預埋等高固性構件連3室內濕貼石材墻面高度應符合當地現行規范要1地面工程防滑設計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2老幼活動區、公共活動區、公共衛生間、走道、樓梯等均應采用摩擦系數不小于11.4.1裝配式裝修應遵循標準化設計和模數協調的原則,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宜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和設備管11.4.3居住建筑宜采用裝配式整體衛生間,設計應協調結構、內裝、設備等專業共同確定整體衛生間的布局方案、結構方案、設備管線敷設方式和路徑、主體結構孔洞預留及管道井位置等,遵循模數協調原則,宜滿足適老化需求。連接構造應滿足防滲漏和防潮11.4.4居住建筑宜采用集成廚房,其墻面、地面、吊頂采用干法工藝,櫥柜及廚電設備12專項設計控制12.1.1在專項設計開展前,主體設計單位應提供必要的設計條件并明確設計要求;在專12.1.2建筑幕墻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應與建筑協調,并確保安12.1.4專項設計應在主體設計要求的基礎上12.2.1玻璃幕墻的分格應與室內空間組合相適應,不應妨礙主體工程設計的室內功能和12.2.2玻璃幕墻可開啟部分的有12.3.3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應與小區景觀水體設計相結合12.2.3幕墻專項設計應確保達到主體工程設計的熱工性能要求,對裝設建筑幕墻部分的12.2.4專項設計應滿足主體設計提出的玻璃幕墻隔聲降噪性能要求,玻璃的反射率、透12.2.6幕墻設計中選用石材、膠粘劑與保溫巖棉等各種材料的有害物含量應滿足相關環12.2.7幕墻設計應滿足安全、耐久、易維護的要求。鋼構件宜選用耐候結構鋼及耐候型防腐涂料。外飾面宜進行耐久性處理,如氟碳漆噴涂。幕墻活動配件、密封膠等宜選用12.3.2在確保中水水質的前提下,應采用耗能低、效率高、成熟、易于維護的處理工藝1當以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作為中水原水時,宜采用以物化處理為主的工藝流程,2當以含有糞便污水的排水作為中水原水時,宜采用二段生物處理與物化處理相結3利用污水處理站二級處理出水作為中水原水時,宜選用物化處理或與生化處理結12.3.4當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無條件采用自然生態方式時,雨水處理工藝應根據現行國家1中水用作建筑雜用水和城市雜用水,其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3中水用于供暖系統補水時,其水質應符合國家標準《采暖空調系統水質》GB/T5處理后的雨水水質應根據用途確定,并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12.3.7中水處理系統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應采取水質、水量安12.3.8當同時設有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及中水處理系統時,應優先利用所收集回用的雨水12.4.1太陽能熱水系統類型的選擇,應根據建筑物類型、使用要求、運營模式、安裝條12.4.3太陽能熱水系統應安全可靠,內置加熱系統必須帶有保證使用安全的裝置,并應采取防凍、防結露、防過熱、防雷、抗雹、抗風、抗12.4.4太陽能集熱系統的熱性能應滿足12.4.6太陽能熱水系統應設置自動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應保證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12.4.7太陽能熱水系統應設置輔助能源加熱設備,輔助能源加熱設備種類應根據建筑物使用特點、熱水用量、能源供應、維護管理及衛生防菌等因素選擇,并應符合現行國家12.4.8對于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應對輔助加熱能源用量進行計量,太陽能熱水供水12.5.2光伏系統和并網接口設備的防雷和接地措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光伏(PV)2并網光伏系統應具有自動檢測功能及并網12.5.4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宜設置可進行實時和累計發電量等數據采集和遠程傳輸的控12.6.1地源熱泵系統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地源熱泵系統的規定,方案設計前,應根據地源熱泵系統對水量、水溫和水質的要求,對工程場區的12.6.2當采用地源熱泵系統時,應進行全年動態負荷和能耗模擬,分析能耗與技術經濟12.6.3地源熱泵系統應監測和計量地源12.7.1智能化系統設計中與建筑設備系統相關部分應充分實現各專業的原始設計意圖,應根據暖通空調、給排水、照明、電梯等建筑設備及系統的控制工藝和運行管理要求制12.7.2為實現建筑設備系統的優化控制,智能化系統應設計完整的監控點表,應具備相12.8.2預制混凝土構件加工圖設計應依據土建專業施工圖、機電專業施工圖和幕墻專業12.8.3預制混凝土構件加工圖設計應符合國家及當地關12.8.4預制構件加工圖應經設計單位確認后本標準條文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對照表均應進行全裝修,全裝修工程質量、選用材料及產品質符合國家現行相關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且外窗洞口1)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提高基準、京津冀地區住1建筑出入口及平臺、公共走廊、電梯門廳、廚房、浴室、衛生間等設置2活動配件選用長壽命產品,并考慮部品組合的同壽命性;不同使用壽命的關規定。建筑室內和建筑主出入口處應禁止吸煙,2應制定水池、水箱等儲水設施定期清洗消毒計劃并實施,且生活飲用水儲2人員長期停留的場所應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5.2.9具有良好的室內熱濕環境,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下1采用自然通風或復合通風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室內熱環境參數在適應性熱舒適區域的時間比例,達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源熱濕環境整體評價Ⅱ級的面積比例,達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例第2款對應8.4.1主要功能房間100%滿足5.2.10優化建筑空間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風效果,評價總分值為81住宅建筑: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在夏熱冬暖地區達到12%,在夏熱冬冷地區達到8%,在其他地區達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分。2公共建筑: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達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第1款對應5.7.1-1第2款對應5.7.2表5.2.11可調節遮陽設施的面積占外窗透明部分比例評分規則可調節遮陽設施的面積占外窗透明部分比例S3579件區劃人均住宅用地指標A(m)以下層以上A_298表7.2.2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標評分規則575Rp?≥0.7且Rp<70%77.2.4優化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評價1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的提高幅度達到5%,得5分;達到10%,得10分;達到15%,2建筑供暖空調負荷降低5%,得5分;降低10%,得10分;降低15%,得15分。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表7.2.5的規則評表7.2.5冷、熱源機組能效提升幅度評分規則電機驅動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提高6%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比(EER)多聯式空調(熱泵)鍋爐點點點點能效比(EER)、能準1級能效等級限值熱效率值(y)10分的規定低20%,得2分;規定值低20%,得3分。第1款對應8.3.1第2款對應8.3.22采光區域的人工照明隨天然光照度變化自動調節,得2分;第1款對應9.3.7第2款對應9.3.4-27.2.8采取措施降低建筑能耗,評價總分值為10分。建筑能耗相比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標準降低10%,得5分;降低20%,7.2.9結合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熱水比例2468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調用冷量和熱量比例2468由可再生能源提供電量比例Re24681全部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2級,得8分。250%以上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1級且其他達到2級,得12分。3全部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達到1級,得15分。%,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應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并1)綠地率達到規劃指標105%及以上,得10分;人均集中綠地面積Ag(m2人)舊區改建2461)公共建筑綠地率達到規劃指標105%及以上,得10分;8.2.4室外吸煙區位置布局合理,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室外吸煙區布置在建筑主出入口的主導風的下風向,與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風進氣口和可開啟窗扇的距離不少于8m,且距離兒童和老人活動場地不少于8m,得5分;2室外吸煙區與綠植結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坐椅和帶煙頭收集的垃圾筒,從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識醒目,吸煙區設置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得48.2.5利用場地空間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評價總分值為15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有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和水體的面積之和占綠地面積的比例達到40%,得3分;達到60%,得5分;2銜接和引導不少于80%的屋面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得3分;3銜接和引導不少于80%的道路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得4分;4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達到50%,得38.2.6場地內的環境噪聲優于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的要求,評價總分值為10分,并按下列規則評分:1環境噪聲值大于2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且小于等于3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得5分。2環境噪聲值小于等于2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得10分。8.2.7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評價總分值為10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玻璃幕墻的可見光反射比及反射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符合《玻璃幕墻光熱性能》GB/T18091的規定,得5分;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照明干擾光限制規范》GB/T35626和現行行業標準《城%,%,%,北京市的室外氣象設計參數可采用表B.1氣象參數表,氣象統計年限為197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地點北京臺站名稱及編號北京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溫、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風向、風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冬季最多風向的頻率/%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年最多風向地點北京臺站名稱及編號北京大氣壓力設計計算用供暖期天數及其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華大學建筑技術科學系合著。涉及平谷、順義、海淀等區的氣象數據,溫濕度、太陽輻射等氣象數據可以直接使用北京市主城區數統計可采用表B.2-1數據,水平面太陽輻射值可采用表B.2-2數據。傾斜表面月平均日太陽總輻照量及年平均日輻照量可采用表B.2-3數據。表B.2-3中數據來自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太陽能集中熱水系統選用與安裝》(圖集號:06SS128),北京,全年Nw5EE0平均風道(m/s)北京,夏季WE□平均風速(m/s)夏夏干均風速(m/s)魏率北京,冬季W5E冬2.0%冬——平均風速(m/s)—預率密云,全年2.5口頻率口平均風速(m/s)密云,夏季w40S5平地風速《m/s)一質率NME冬SsswsWwSWW密云,冬季3平均風速(m/t)WE5水平面月總輻射(叫/m)123456789月直射總輻射(MJ/m2)2月散射總輻射(MJ/m2)數多年平均月降雨量(mm)多年平均月降水日數常用建筑建筑圍護結構材料的隔聲性能,具體如下表:編號簡圖圍護結構構造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加氣混凝土條板簡圖四發泡換100摩說凝土樓板5厚單面凹發泡橡膠減振墊板404C20混凝:404C20混凝:20厚擠塑聚苯板5厚單面凹發泡橡膠減振墊板20厚擠塑聚苯板復合木地板復合木地板2厚吹塑墊層1.地毯2.20厚水泥砂漿3.100厚銅筋混凝土九合板中距300實木地板鄉土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種植鄉土植物可確保植銀杏,水杉,毛白楊,旱柳,垂柳,饅頭柳,紫葉李,櫻花,山桃,山杏,合歡,皂莢,刺槐,槐樹,龍爪槐,臭椿,千頭椿,絲綿木,元寶楓,雞爪槭,七葉樹,欒樹,棗樹,糠椴,梧桐,桂香柳,柿樹,君遷子,絨毛白蠟,北京丁香,矮紫杉,鋪地柏,鹿角檜,粉柏,砂地柏,牡丹,紫葉小檗,臘梅,太平花,溲疏,香茶藨子重瓣棣棠,雞麻,碧桃,山碧桃,垂枝碧桃,葉梅,毛櫻桃,麥李,郁李,杏梅,美人梅,紫葉矮櫻,紫荊,花木藍,單干紫薇,紅花紫薇,白花紫薇,花石榴,果茱萸,四照花,連翹,金鐘花,紫丁香,白丁紅王子錦帶,海仙花,猬實,糯米條,金銀木,韃靼忍冬,金葉接骨木,野牛草、中華結縷草、日本結縷草、紫羊茅、羊禾、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早熟禾、小康草、羊胡子草、白三葉、鳶尾、萱草、玉簪、麥B.6推薦北京地區屋頂綠化部分植物種枝栒子、海仙花、黃櫨、錦帶花類、天目瓊花、流蘇、海州常山、木槿、注:1加“*”為在屋頂綠化中,需一定小氣候條件下栽植B.7推薦北京地區下凹式綠地部分植物種鉆天楊、垂柳、旱柳、饅頭柳、龍爪柳、檉柳、平枝栒子、棣棠、連翹、迎春、紫葉小檗、天目瓊附錄C天津市綠色建筑設計資料室外氣象設計參數可采用表C.1氣象參數表,氣象統計年限為1971年1月1日地點天津臺站名稱及編號天津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溫、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風向、風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地點天津臺站名稱及編號天津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年最多風向大氣壓力計算用供暖期天數及其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9.00%4.00%■頻率MwNWWM水平面月總輻射(水平面月總輻射(MJ/m2)123456789溫度適宜(25—103經濟性良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天津市地熱分布建立在地質構造的組織結構之中,尤其是構造運動伴隨的巖漿活動,在河北平原一些上地慢凸起之間的次一級深部構造變異帶上,基巖隆起,淺層構造復雜,新生代巖漿活動劇烈,形成重要的地熱異常區和熱水田,根據《天津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技術報告》及一系列的地質調查,天津市地熱異常區一覽表及分布圖序號1Acertruncatum62*2Aesculuschinensis61*373*4Albiziajulibrissin63*5Broussonetiapapyrif63*662*762+86+982+/4-中/552+61*42*62*42*柿43*43*64*63*序號62*蠟63+62*62*Koelreuteriapanicu62*62*62*桑63*63*/4-上/461+62*42+62*Populuscanadensis62+‘Atropurpurea’42+62*李62*杏62*桃Prunuspersica62*63*Pyrusbretschneideri62*53+63+42*序號63*Sophorajaponica63*香62+62*62*63*Zanthoxylumbungeanum43*棗Ziziphusjujuba63*Amorphafruticosa43*檗‘Atropurpurea’12+楊22+43*珠Callicarpajaponica43*43*23*41*棠42+棠22+山43*22*42*序號楊Euonymusjaponicus42+43*42*22+Hibiscussgriacus43*22+棠kerriajaponica‘Pleniflora’12+32*42*42*22*貞22+42*24*棠‘Riversii’43*Philadelphuspekinens32*62*42*42*43+62*子22+22*序號62*22+43+53*43*43+球42*52*45*花/541*/744*22+Xamthocerassorbifol/542*-1*-2*-2*霄-+-2*Lonicerajaponica-2+錦-3+序號-3*/11+Phyllostachyspropi/12+123456Robiniapseudoacacia789KoelreuteriapaniculataLaxumbraculiferaRehd.AmorphafruticosaLinn.BuddlejalindleyanaForCaryopterismongholicBuxusmegistophyllaExochordaracemosa(Lindl.)Rehd.FontanesiafortuneiCaHibiscussyriacusLmalusrobustaRehd.RosachinensisJacq.Parthenocissusquinquefol耐澇草本Irisensatavar.hortNemotoArundodonax水生植物PolygonumorientaleNelumbonuciferaGaertn.NymphaeatetragonaGeorgi注:本植物名錄主要選用天津市適宜生長的相對較耐澇、較耐鹽堿的附錄D河北省綠色設計資料匯編德、秦皇島、廊坊、衡水氣象統計年限為197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滄州氣象統計年限為1971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表D.1氣象參數表地點石家莊臺站名稱及編號石家莊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風率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冬季最多風向的頻率/%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2年最多風向大氣壓力設計計算用供暖期及其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地點唐山臺站名稱及編號唐山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風率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冬季最多風向的頻率/%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年最多風向冬季日照百分率/%大氣壓力設計計算用供暖期及其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地點邢臺臺站名稱及編號邢臺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計算濕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風率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冬季最多風向的頻率/%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年最多風向冬季日照百分率/%大氣壓力設計計算暖期天數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地點保定臺站名稱及編號保定臺站信北緯東經息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風率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冬季最多風向的頻率/%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年最多風向冬季日照百分率/%大氣壓力設計計算及其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地點張家口臺站名稱及編號張家口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風率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夏季最多風向夏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冬季最多風向N冬季最多風向的頻率/%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m/s年最多風向N冬季日照百分率/%大氣壓力設計計算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日平均溫度≤+5℃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5℃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天數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8℃的起止日期平均溫度≤+8℃期間內的平均溫度/℃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地點承德臺站名稱及編號承德臺站信息北緯東經統計年份年平均溫度/℃室外計算濕度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