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吉林省吉化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某植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對于該植物種群,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中A基因頻率為70%,a基因頻率為30%B.將Aa個體與aa個體雜交過程中會出現基因的分離C.該種群隨機授粉產生的后代中AA基因型頻率不變D.該種群個體進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基因頻率不變2.下圖是表示機體免疫反應清除抗原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抗原刺激機體后,先產生抗體后進行細胞免疫B.漿細胞與效應T細胞相比,具有更加豐富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C.抗體能夠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機體,引發的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應答反應快而強3.噬菌體外殼的合成場所是()A.細菌的核糖體 B.噬菌體的核糖體 C.噬菌體基質 D.細菌的核區4.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一個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中鹿是重點保護對象之一,這種鹿主要以楊樹和柳樹為食。1914年,為了保護這里的鹿,人們開始獵殺公園里的狼,到1926年,公園里所有的狼都被消滅了,但是惹出了大麻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楊樹和柳樹等生產者是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基石B.碳元素以有機物形式從無機環境進入食物鏈“楊樹→鹿→狼”C.“惹出了大麻煩”的主要原因是狼的滅絕最終影響了生產者數量D.狼的滅絕會導致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減弱5.研究員通過昆蟲的行為實驗研究發現了可能導致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這種群聚信息素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4VA可與飛蝗錐形感受器中的嗅覺受體OR35結合發揮作用,若敲除OR35基因后,飛蝗突變體的觸角與錐形感受器神經電生理反應顯著降低,突變體對4VA的響應行為也會喪失。下列說法正確是()A.可采用人工合成4VA來誘殺飛蝗以防蝗災的產生,這種方法屬于化學防治B.種群密度是飛蝗種群的最基本數量特征,飛蝗種群密度越大代表種群數量越多C.自然狀態下,蝗蟲的種群數量可處于不規則的波動也可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種群爆發D.影響蝗蟲種群密度變化的有食物等密度制約因素,也有天敵、傳染病、氣候等非密度制約因素6.如果抑制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細胞呼吸,會影響其吸收下列哪種物質()A.氨基酸 B.甘油 C.氧氣 D.水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馬凡綜合征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下圖分別表示馬凡綜合征家系1、2的系譜圖。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得知,家系1的I1和I2不攜帶馬凡綜合征致病基因,據此推知,該家系Ⅱ1患病是由于發生_____引起的。(2)由家系1的Ⅱ1和Ⅲ1表現型特點,可推斷馬凡綜合征不是由X染色體的_____基因控制;而由家系2的Ⅱ3和_____表現型特點,可推斷馬凡綜合征也不是由X染色體的_____基因控制。(3)若家系2的II4不攜帶致病基因,則家系1的Ⅲ2與家系2的Ⅲ1結婚,其子代患馬凡綜合征的概率為_____;因此,欲生一個健康子代,在產前需進行_____(填“遺傳咨詢”或“基因診斷”)。(4)在調查馬凡綜合征的發病率的活動中,下列能提高調查準確性的做法有_____。①調查群體足夠大②選擇熟悉家系調查③調查時隨機取樣④掌握馬凡綜合征發病癥狀8.(10分)圖1為人體手背皮膚(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頭肌(E)發生收縮而產生屈肘動作的神經傳導路徑示意圖。圖2為從蛙體內剝出離來的某反射弧的一部分,甲為神經中樞,1、2、3、4為四個實驗位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E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結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B未受刺激時膜兩側電荷分布情況是__________。(2)在F處(F表示突觸)發生的信號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興奮的傳遞方向是單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受寒冷刺激時,冷覺感受器對_______離子的通透性增強,膜電位發生變化。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導時,神經纖維細胞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4)欲探究圖2中左側神經為傳入神經還是傳出神經,方法步驟是:①微電流計的電極分別搭在實驗位點2和3的神經纖維外(每個實驗位點只能用一次);②用電刺激實驗位點4,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______次,則左側神經元為傳出神經。9.(10分)圖1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過程示意圖,圖2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a是由于河流產生地理隔離將原種群分為甲、乙兩個種群,經過長期的過程b產生品系1和品系2,過程b的實質是___________。(2)圖2中在___________時間段內種群甲發生了進化,在T時不一定形成新物種。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種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A基因頻率為_________。若種群甲生存的環境發生改變,使得aa個體每年減少10%,AA和Aa個體每年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的a基因頻率約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10.(10分)內蒙古白音錫勒牧場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護區,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長期過度放牧導致該地區羊草草原群落退化為冷蒿群落,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從1983年到2012年間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圍欄耙地處理后植物群落恢復演替的過程。下表顯示退化羊草草原圍欄耙地處理后各恢復演替階段五種植物的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回答下列問題:恢復演替階段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羊草冰草大針茅冷蒿豬毛菜第一階段232719435第二階段65-7217-3210-1115-1914-47第三階段50-1348-691-431-190-5第四階段22-1042-3511-1494-260-13(1)研究人員調查羊草草原植物種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該群落發生的演替類型是________。(2)由表可知,與第一階段相比,第二階段由于圍欄耙地處理使________迅速成為明顯的優勢種,冷蒿急劇下降,其他物種也有相應的變化;到了第三階段,豬毛菜由于________而明顯下降。第四階段末,植物經過激烈競爭后,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________的結果。(3)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對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1983年科研人員除圍欄耙地外,另取兩塊類似樣地,分別進行圍欄封育(自然恢復)和不圍欄的繼續放牧。2008年分別取上述3種處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樣,測定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①“不圍欄的繼續放牧”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②分析圖中的數據可知:圍欄封育處理后,細菌數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真菌數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③根據圖中的數據推測:淺土層中圍欄封育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不圍欄的原因是________;淺土層中圍欄耙地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圍欄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4)不同治理措施對退化草原恢復的效果不同,說明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進行。11.(15分)乙烯可促進香焦果皮逐漸變黃、果肉逐漸變甜變軟的成熟過程。同學們去香蕉種植合作社開展研學活動,以乙烯利溶液為處理劑,研究乙烯對香蕉的催熟過程,設計的技術路線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對照組香蕉果實的成熟不會受到乙烯影響B.實驗材料應選擇已經開始成熟的香蕉果實C.根據實驗安排第6次取樣的時間為第10天D.處理組3個指標的總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析】分析題意,某植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個體占20%,則基因型為AA個體占60%,據此分析作答。【詳解】A、結合分析可知,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20%×1/2+60%=60%,a的基因頻率為1-70%=30%,A正確;B、將Aa個體與aa個體雜交過程中會出現基因的分離,即A和a、a和a會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離,B正確;C、親代中,A的基因頻率為70%,隨機授粉后,子代中AA基因型頻率為70%×70%=49%,即由60%降為49%,C錯誤;D、若無人工選擇和淘汰,該種群個體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基因頻率不變,D正確。故選C。2、A【解析】【詳解】A、抗原刺激機體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同時進行,A錯誤;B、漿細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體,所以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含量更多,B正確;C、多數情況下,抗體與相應抗原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C正確;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機體,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進而使機體產生更多數量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因此引發的二次免疫應答比初次免疫應答反應快且強,D正確。故選A。【點睛】本題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綜合考查學生對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3、A【解析】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①研究著: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②實驗材料: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等。③實驗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④實驗思路:S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中幾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⑤實驗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⑥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詳解】噬菌體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因此噬菌體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質外殼;噬菌體侵染細菌后,DNA進入細菌內控制子代噬菌體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場所等均由細菌提供,所以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在細菌的核糖體上合成的。故選A。4、B【解析】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消費者是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成分,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詳解】A、楊樹和柳樹等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是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基石,A正確;B、碳元素以CO2形式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而在食物鏈之間則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B錯誤;C、根據題意“1914年,為了保護這里的鹿,人們開始獵殺公園里的狼,到1926年,公園里所有的狼都被消滅了,但是惹出了大麻煩”,因此“惹出了大麻煩”的主要原因是狼的滅絕使鹿的數量大量增加,而鹿主要以楊樹和柳樹為食,因此最終影響了生產者數量,C正確;D、狼的滅絕會導致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減少,營養結構變得簡單,因此其自我調節能力減弱,D正確。故選B。5、C【解析】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2、人為因素:動物棲息地環境的破壞;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等。【詳解】A、可采用人工合成4VA來誘殺飛蝗以防蝗災的產生,這種方法屬于生物防治,A錯誤;B、種群密度是飛蝗種群的最基本數量特征,飛蝗種群密度越大并不代表種群數量越多,還要看種群單位面積或體積的大小,B錯誤;C、自然狀態下,蝗蟲的種群數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處于不規則的波動也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種群爆發,C正確;D、制約種群數量的因素很多,也大體分為兩類:密度制約因素和非密度制約因素,密度制約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約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災等自然災難,食物、天敵、傳染病屬于密度制約因素,氣候等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D錯誤。故選C。6、A【解析】物質進出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主要有三種:①自由擴散:順濃度梯度、不消耗能量和載體蛋白;②協助擴散:順濃度梯度、消耗載體蛋白但不消耗能量;③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運輸、消耗載體蛋白和能量。【詳解】氨基酸被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屬于主動運輸,消耗能量,而甘油、氧氣和水的運輸都屬于自由擴散,不消耗能量,因此抑制細胞的呼吸后會影響能量的供應,因此氨基酸的吸收會被影響,A正確。故選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1)基因突變(2)①.隱性②.Ⅰ2或Ⅲ4或Ⅱ1③.顯性(3)①.1/2②.基因診斷(4)①③④【解析】遺傳病類型判斷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的父親或兒子不患病,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看男病,男病的母親或女兒不患病,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中女性患病,其父親和兒子必患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中男性患病,其母親和女兒必患病。【小問1詳解】家系1的I1和I2不攜帶馬凡綜合征致病基因,但其女兒Ⅱ1患病,則該致病基因不是由遺傳獲得,而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小問2詳解】若該病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母親患病,兒子必患病(兒子X染色體來自母親),即Ⅱ1患病,則Ⅲ1也應患病,但家系圖中Ⅲ1并未患病,故馬凡綜合征不是由X染色體的隱性基因控制。若該病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家系2中男子患病,其母親與女兒必患病(男子X染色體來自母親且傳給女兒),即家系2的Ⅱ3患病,Ⅰ2和Ⅲ4也應患病,Ⅰ1患病,Ⅱ1也應患病,但Ⅰ2或Ⅲ4或Ⅱ1均未患病,則馬凡綜合征也不是由X染色體的顯性基因控制。【小問3詳解】設該遺傳病由A、a控制,家系2中的II4不攜帶致病基因,其女兒患病,推出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若為隱性遺傳病,則II4不攜帶致病基因為AA,其女兒不會患病)。家系1中Ⅱ2基因型為aa,而Ⅲ2患病,故Ⅲ2基因型為Aa,家系2中Ⅲ1為aa,故子代患病基因型為Aa,概率為1/2。欲生一個健康子代,在產前需進行基因診斷,確定是否含致病基因。【小問4詳解】在調查發病率過程中提高調查準確性需掌握發病癥狀做發病判斷,調查時需隨機取樣,調查群體足夠大,即①③④正確。【點睛】本題結合系譜圖考查人類遺傳病,能根據系譜圖利用口訣判斷其遺傳方式及相應個體的基因型,能熟練進行相關概率的計算。8、(1)①.效應器②.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③.內負外正(2)①.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②.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3)①.鈉②.相反(4)2【解析】據圖分析:根據圖1中B上的神經節或F處的突觸結構可以判斷出:A是感受器;B是傳入神經;C是神經中樞;D為傳出神經;E為效應器;F為突觸結構。圖2中甲為神經中樞,1、2、3、4為四個實驗位點,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分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小問1詳解】據圖分析可知,E為效應器,是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傳出神經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組成而該反射弧只支配肌肉;B未受刺激時處于靜息狀態,膜電位為外正內負。【小問2詳解】據圖分析,F是突觸結構,在F處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所以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小問3詳解】寒冷剌激時,冷覺感受器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強,膜電位發生變化,產生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導時,神經纖維細胞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動作電位傳導方向相反。【小問4詳解】用電刺激實驗位點4,若電流先后經過3、2兩電極時,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2次,說明右側的神經元為傳入神經元,左側神經元為傳出神經元。【點睛】本題綜合考查反射弧、突觸、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9、(1).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2).QR(3).生殖隔離(4).75%(5).23.6%【解析】分析圖1,a表示地理隔離,b表示基因頻率變化的不斷積累,c表示生殖隔離;分析圖2,A基因頻率在Q~R時期不斷增加,在R時期之后A的基因頻率達到穩定狀態。【詳解】(1)圖1中由于河流產生了地理隔離將原種群分為甲、乙兩個種群,經過長期的過程b產生品系1和品系2,此時還是同一物種,所以過程b的實質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2)分析圖2,在Q到R階段A的基因頻率在改變,所以在此段時間內種群甲發生了進化。在T時種群基因頻率相對R之前發生了改變,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產生。(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種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A基因頻率為60%+1/2×30%=75%。若種群甲生存的環境發生改變,使得aa個體每年減少10%,AA和Aa個體每年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aa為(10%-10%×10%)=9%,AA為60%+60%×10%=66%,Aa為30%+30%×10%=33%,a基因頻率約為(9%×2+33%)÷(9%×2+66%×2+33%×2)×100%=23.6%。【點睛】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物種的形成和基因頻率的計算等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產生,生物進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種,形成新物種生物一定進化。10、①.樣方法②.次生演替③.羊草④.種間競爭能力弱⑤.協同進化⑥.對照⑦.0-10⑧.10-30⑨.不放牧提高了土壤表層的有機物含量,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⑩.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氣性,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方向?.速度【解析】1、種群密度調查方法:a、樣方法,b、標志重捕法,c、黑光燈誘捕法,d、直接計數法。2、群落演替的類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植被、但后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來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災、洪水、崖崩、風災、人類活動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發生的演替。3、本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對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自變量是處理方式(圍欄靶地,圍欄封育,不圍欄)和土樣深度(0-10厘米,10-30厘米),因變量時細菌數量和真菌數量。【詳解】(1)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時樣方法,該群落是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