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3千姿百態的地形考點剖析1、野柳地質公園中的“女王頭”,作為臺灣旅游業的—張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年。如圖是“女王頭”近幾十年來的變化,有專家推測其恐在5到10年內“斷頸”。改變“女王頭”的外力因素主要是()A.風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2、等高線地形圖表示(
)A.地形的類型 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質構造3、龍港市位于鰲江平原下游,該平原河網密布是浙江省第五大平原,形成該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A.冰川 B.流水 C.風力 D.生物4、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由圖判斷錯誤的是(
)A.乙,丙兩處的海拔都是280米 B.從丙處攀登山峰比乙處省力C.甲處為峭壁可以發展攀巖項目 D.丁處為山谷可以發展漂流項目5、下列有關內、外力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結果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形成的,因為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C.內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D.干旱地區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濕潤地區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6、某校學生戶外社團計劃到如圖(某區域等高線圖)所示區域開展戶外活動.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有團員建議乘車到D地后徒步爬乙山.量得該兩地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至少得徒步千米;(2)若團員們要開展攀巖活動,圖中ABC三處最適宜的是處;(3)圖中小河E的流向是;(4)根據圖中相關信息判斷,甲山的高度最有可能是。A.650米B.680米C.730米D.810米.7、讀如圖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上能見到個山峰,最高峰海拔是米。(2)張村所在的地形是,汪村所在的地形是,王村、氣象哨所在的地形是。8、讀地形示意圖(如圖所示),回答。(1)圖中地形示意圖甲是,乙是,丙是,丁是。(2)圖中所示的地形主要由風力、流水、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甲的成因是,地形丙的成因是。(3)形成這些地形的力屬于力,它對地形的影響是的,主要是削平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4)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和上述地形形成的原理相反,是受到地球作用的結果;(5)火山和地震與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理相似,世界上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在。過關檢測1、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地氣溫較a地高B.c為山峰,海拔高度為1100米C.a和b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有可能是599米D.d地附近地勢比較緩,b地附近地勢比較陡2、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由于種種原因逐漸形成了現今特有的自然景觀。關于黃土高原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B.黃土高原主要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C.黃土高原生態問題有一部分是人為造成的D.植樹種草是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問題根本辦法3、下列地貌形態的形成,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馬拉雅山4、該圖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題。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圖中河流的總體流向大致是()A.西北向東南流 B.東南向西北流 C.東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東北流5、泥石流是山區一種多發災害。當發生泥石流時,應沿著與泥石流運動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若某處地形如圖所示(實線為等高線,虛線為泥石流運動路線,箭頭表示逃生路線),游客此時正好位于A點,則正確的逃生路線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2)寫出圖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3)E、F兩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實際距離為;(4)D和M兩處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理由是。7、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稱:C。(2)A山位于E山的方向。(3)圖中楊莊到柳莊的公路路線設計不合理,理由是。(4)關于此圖,敘述正確的是。A.E山比A山高 B.攀登E山,走D線比走C線省力 C.D是山谷8、某中學計劃開展野外考察。讀圖1、圖2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最高山峰的海拔約為米,甲、乙所示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2)調查區域內居民點:李莊位于吳莊的方向。若測得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千米。(3)如圖2,當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填“①”或“②”)。9、下面是某科學興趣小組做的兩個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在模擬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細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澆注水流。實驗二:用玻璃制成箱體,在風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電動吹風機向里面吹風。(1)實驗一觀察到的現象:如沿某條線方向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并不斷加深。如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則會溝壑縱橫,坡面破碎。該實驗現象說明了是濕潤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2)做實驗二時,某同學想:風力不同所吹揚起的砂粒有何不同?當停止吹風時,沉積物分布有何規律?后來發現:風力越大,吹揚起的砂粒越大。當停止吹風時,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可見在干旱地區,是該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3)這兩個實驗模擬了以(填“外力”或“內力”)為主形成的地貌。(4)如圖是一位同學外出游玩拍攝的照片,你認為圖示地貌所屬的類型是。A.海蝕地貌 B.冰蝕地貌 C.風蝕地貌 D.水蝕地貌(5)下述地區地貌的形成不能通過上述兩個實驗說明的是。(多選)A.東非大裂谷 B.喜馬拉雅山脈 C.馬里亞納海溝 D.風蝕蘑菇E.阿爾卑斯山脈的角峰 F.長江三角洲素養探究練1、讀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緩 ②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③圖中的等高距為20米 ④圖中最高山頂的海拔在130米至140米之間。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某中學組織夏令營活動,在當地某個山區(如圖所示)考察,按預定計劃需搭帳篷宿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安全的角度最適合宿營的地點是D點B.測得圖中海拔最高處的氣溫為20℃,那么C處氣溫為18.8℃C.圖中①②兩處坡度較陡的是②處D.圖中①②兩處都為山脊3、“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如圖1(八達嶺長城的景觀照片)。圖2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圖。若圖2所示地區有古長城經過,你認為最可能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
6.3千姿百態的地形考點剖析1、野柳地質公園中的“女王頭”,作為臺灣旅游業的—張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年。如圖是“女王頭”近幾十年來的變化,有專家推測其恐在5到10年內“斷頸”。改變“女王頭”的外力因素主要是()A.風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答案】A【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女王頭”上粗下細,為典型的風蝕地貌——風蝕蘑菇,導致其形狀變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風力作用,A正確;流水、生物、冰川都不是導致“女王頭”形狀變化的主要因素,BCD錯誤。所以選A。2、等高線地形圖表示(
)A.地形的類型 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質構造【答案】C【解析】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地表地形的起伏變化;結合題意。故選C。3、龍港市位于鰲江平原下游,該平原河網密布是浙江省第五大平原,形成該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A.冰川 B.流水 C.風力 D.生物【答案】B【解析】鰲江平原下游主要是鰲江攜帶泥沙沖擊而成的,因此,形成該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故選B。4、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由圖判斷錯誤的是(
)A.乙,丙兩處的海拔都是280米 B.從丙處攀登山峰比乙處省力C.甲處為峭壁可以發展攀巖項目 D.丁處為山谷可以發展漂流項目【答案】D【解析】A、讀圖可知,乙、丙兩處在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都是280米,故A正確。B、讀圖可知,乙處等高線密集,丙處等高線較為稀疏,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從緩坡攀登省力,所以從丙處攀登山峰比乙處省力,故B正確。C、讀圖可知,甲處為峭壁,可以發展攀巖項目,故C正確。D、讀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中丁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彎曲,是山脊部位,不會有河流發育,不可能發展漂流項目,故D錯誤。故選:D。5、下列有關內、外力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結果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形成的,因為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C.內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D.干旱地區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濕潤地區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答案】A【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故A正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外力作用形成,是夏季多暴雨,導致水土流失產生的,故B錯誤。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故C錯誤。干旱地區的外力因素是風力、太陽輻射等物理作用,濕潤地區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故D錯誤,根據題意,選A。6、某校學生戶外社團計劃到如圖(某區域等高線圖)所示區域開展戶外活動.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有團員建議乘車到D地后徒步爬乙山.量得該兩地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至少得徒步千米;(2)若團員們要開展攀巖活動,圖中ABC三處最適宜的是處;(3)圖中小河E的流向是;(4)根據圖中相關信息判斷,甲山的高度最有可能是。A.650米B.680米C.730米D.810米.【答案】(1)5;(2)A;(3)由西北向東南;(4)C.【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讀圖分析可知:(1)已知圖上量得距離2厘米,比例尺為1:250000,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得出,實地距離=2×250000=500000厘米=5千米;(2)結合圖示得知:圖中A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B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C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隊員想要開展攀巖活動,應該到A處合適;(3)圖中有指向標,按指向標來判別方向,圖中小河E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流;(4)讀圖可知,該圖的等高距是100米,因此甲山的海拔可能是700﹣800米。7、讀如圖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上能見到個山峰,最高峰海拔是米。(2)張村所在的地形是,汪村所在的地形是,王村、氣象哨所在的地形是。【答案】(1)31150(2)山谷鞍部山脊【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山峰由一組封閉的等高線組成,中間比邊緣高;鞍部位于兩個山峰之間;山脊是等高線由高向低突出的部位;山谷是等高線由低向高突出的部位。8、讀地形示意圖(如圖所示),回答。(1)圖中地形示意圖甲是,乙是,丙是,丁是。(2)圖中所示的地形主要由風力、流水、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甲的成因是,地形丙的成因是。(3)形成這些地形的力屬于力,它對地形的影響是的,主要是削平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4)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和上述地形形成的原理相反,是受到地球作用的結果;(5)火山和地震與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理相似,世界上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在。【答案】(1)沙丘蘑菇石三角洲角峰(2)風力沉積作用流水沉積作用(3)外緩慢而持久平坦(4)內力(5)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偉海區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解析】地形的形成有兩方面的原因;外力和內力的作用。外力的作用主要是指風力、流水、波浪、生物等對地形的作用,它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主要的作用是削平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平坦。流水的沖刷往往會使疏松的高原溝壑縱橫,也會使石灰巖溶蝕,形成溶洞。江河攜帶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積會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如圖中的丙就是三角洲。而在降水較少的地區,風的吹蝕會形成蘑菇石,如圖中的乙;而沙的沉積會形成沙漠,如圖中的甲。在高寒地區,在冰川移動的作用下會形成角峰和冰斗谷,如圖中的丁。除了外力的作用外,內力的作用往往導致地殼的變動,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地震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的作用下,發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的震動現象,世界上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主要在環太平洋地區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過關檢測1、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地氣溫較a地高 B.c為山峰,海拔高度為1100米C.a和b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有可能是599米 D.d地附近地勢比較緩,b地附近地勢比較陡【答案】C【解析】A、讀圖可知,b地海拔在700米以上,a地海拔300米,b地氣溫較a地低,A錯誤;B、圖中的等高距為200米,c為山峰,海拔高度為900米~1100米之間,B錯誤;C、b地海拔高度在700米~900米之間,a地海拔高度為30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為(700米~900米)-300米,為400米~600米之間,有可能是599米,C正確;D、d地附近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b地附近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D錯誤。故選C。2、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由于種種原因逐漸形成了現今特有的自然景觀。關于黃土高原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 B.黃土高原主要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C.黃土高原生態問題有一部分是人為造成的 D.植樹種草是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問題根本辦法【答案】A【解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結果,主要是流水侵蝕作用,A選項錯誤。黃土高原主要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土質疏松、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受亂墾濫伐、過度放牧、陡坡耕種等人為因素影響,BC選項正確。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是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問題根本辦法,D選項正確。故選A。3、下列地貌形態的形成,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馬拉雅山【答案】C【解析】A.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風力作用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D.火山湖和喜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內力作用形成的,故BD不符合題意。C.岸邊的怪石是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故選C。4、該圖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題。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圖中河流的總體流向大致是()A.西北向東南流 B.東南向西北流 C.東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東北流【答案】A【解析】由于河流發源于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且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彎曲的方向相反,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可知,河流總體流向為由西北流向東南,故選A。5、泥石流是山區一種多發災害。當發生泥石流時,應沿著與泥石流運動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若某處地形如圖所示(實線為等高線,虛線為泥石流運動路線,箭頭表示逃生路線),游客此時正好位于A點,則正確的逃生路線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C【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讀圖可得,①③部位是山脊部位,該部位是游客逃生的正確路線,該處不會把游客掩埋。6、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2)寫出圖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3)E、F兩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實際距離為;(4)D和M兩處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理由是。【答案】鞍部
盆地
400米
M
M處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解析】(1)A處為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2)H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3)圖中比例尺為1:20000,表示圖上一厘米的實際距離是200米,則E、F兩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實際距離為400米。(4)D處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山谷處容易形成河流;M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7、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稱:C。(2)A山位于E山的方向。(3)圖中楊莊到柳莊的公路路線設計不合理,理由是。(4)關于此圖,敘述正確的是。A.E山比A山高 B.攀登E山,走D線比走C線省力 C.D是山谷【答案】山谷
西
經過陡崖,無法施工
B【解析】(1)圖中字母C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2)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可知,A山位于E山的西方。(3)圖中楊莊到柳莊的公路路線設計不合理,理由是經過陡崖,無法施工。(4)E山海拔在1200?1400米之間,A山海拔為1407米,C處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D處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故攀登E山,走D線比走C線省力,D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圖中C處為河流。8、某中學計劃開展野外考察。讀圖1、圖2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最高山峰的海拔約為米,甲、乙所示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2)調查區域內居民點:李莊位于吳莊的方向。若測得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千米。(3)如圖2,當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填“①”或“②”)。【答案】240~280甲東北2.4①【解析】(1)圖1中,等高距為40米,可判定,最高山峰的海拔位于240-280米之間;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可判定,甲、乙所示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甲,原因在于甲等高線稀疏。(2)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李莊位于吳莊的東北方向。圖示比例尺為1:200000,若測得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2.4千米。(3)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泥石流發生時,應向與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因此,圖2中,當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①。9、下面是某科學興趣小組做的兩個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在模擬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細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澆注水流。實驗二:用玻璃制成箱體,在風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電動吹風機向里面吹風。(1)實驗一觀察到的現象:如沿某條線方向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并不斷加深。如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則會溝壑縱橫,坡面破碎。該實驗現象說明了是濕潤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2)做實驗二時,某同學想:風力不同所吹揚起的砂粒有何不同?當停止吹風時,沉積物分布有何規律?后來發現:風力越大,吹揚起的砂粒越大。當停止吹風時,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可見在干旱地區,是該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3)這兩個實驗模擬了以(填“外力”或“內力”)為主形成的地貌。(4)如圖是一位同學外出游玩拍攝的照片,你認為圖示地貌所屬的類型是。A.海蝕地貌 B.冰蝕地貌 C.風蝕地貌 D.水蝕地貌(5)下述地區地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經營市場營銷策略實施方案考核試卷
- 纖維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分析與提升策略考核試卷
- 缺點的初一語文作文
- 名勝古跡頤和園初三語文作文
- 玻璃熔化與成型技術考核試卷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國際企業融資渠道與資本運作技術考核試卷
- 糖果行業發展趨勢預測考核試卷
- 生態保護與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考核試卷
- 畜糞有機肥制備與質量檢測技術考卷考核試卷
- 皮革服裝生產中的智能化生產線設計考核試卷
- (三診)綿陽市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地理試卷A卷(含答案)
- 委托外包催收合同協議
- 店長勞務合同協議
- 2025-2030中國涂裝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預測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25年版)解讀
- 肺癌化療護理查房
- 2025年04月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政法委員會公開招聘臨時輔助用工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GB/T 18655-2025車輛、船和內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 國開(內蒙古)2024年《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形考任務1-3終考任務答案
- JJG 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
- 廉潔合作承諾書(簡單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