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2024年大學試題(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第I卷一.參考題庫(共100題)1.下列哪種疾病又稱為白塞綜合征()A、重癥多形滲出性紅斑B、口眼生殖器三聯綜合征C、韋格內肉芽腫D、腺周口瘡E、良性黏膜類天皰瘡2.白塞病屬于().A、自身免疫病B、感染性疾病C、傳染性疾病D、變態反應性疾病E、遺傳性疾病3.增殖性紅斑在臨床表現為紅色斑塊的原因是()A、上皮表層為不全角化層覆蓋B、釘突之間的上皮萎縮變薄C、結締組織內血管增生,擴張充血D、上皮釘突增大處的表面形成凹陷E、以上均是4.試述牙本質齲、釉質齲在光鏡和電鏡下各層的表現。5.通過刺激哪一項能使唾液分泌量多而稀?。ǎ〢、交感神經B、副交感神經C、雌激素分泌D、糖皮質激素分泌E、肽類激素分泌6.髁突肥大增生與腫瘤的鑒別。7.請說出四種主要的齲病病因學說及其主要論點和缺陷。8.當白斑癌變時,除了上皮異常增生表現外,肯定出現()A、上皮不全角化層B、粒層明顯C、棘層增生D、上皮釘突伸長且變粗,但仍整齊,基底膜清晰E、固有層和黏膜下層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9.簡述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學改變及生物學特點10.與髓石有關的牙痛應與以下疾病鑒別,但()除外.A、急性牙髓炎B、急性根尖炎C、不可復性牙髓炎D、三叉神經痛E、急性上頜竇炎11.牙胚包括哪幾部分,各形成哪種牙體組織?12.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主要臨床表現。13.何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14.牙本質在近髓側和近表面單位面積內小管數目之比為()A、2:1B、1:4C、4:1D、1:2E、1:115.唾液內可抑制微生物生長,預防口腔內感染的蛋白質不包括()A、過氧化酶B、α-淀粉酶C、溶菌酶D、免疫球蛋白E、乳肝褐素16.菌斑中的主要致齲菌有哪些?牙面不同部位的主要致齲菌有何不同?17.試述家族性巨頜癥的病理變化。18.影響宿主對牙周炎致病菌反應性的因素是()A、免疫應答反應的強弱B、體內激素水平C、遺傳基因的控制D、獲得性危險因素如吸煙等E、以上均是19.關于頜下腺描述哪項是錯誤的()A、為混合腺,以漿液性腺泡為主B、新月形漿液細胞比較大而少C、閏管比腮腺短,難以辨認D、分泌管比腮腺長E、在頜下腺導管周圍常伴有彌散的淋巴組織20.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因素不包括()。A、遺傳因素B、免疫功能異常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D、真菌感染E、消化功能異常21.簡述牙胚的組成、來源、形成的組織22.涎腺造影主導管呈臘腸狀擴張的疾病是()A、急性涎腺炎

B、慢性涎腺炎

C、舍格倫綜合征

D、慢性復發性腮腺炎

E、慢性硬化性頜下腺炎23.混合性牙瘤()A、由大小不等的牙齒樣結構組成B、是真性腫瘤C、鏡下腫物為排列紊亂、相互餛雜的牙體牙髓組織D、X線可見多個牙齒樣結構E、鏡下有典型牙齒結構24.關于根尖周炎免疫病理描述哪項是正確的()A、僅有細胞免疫參與B、僅有體液免疫參與C、僅有非特異性炎癥反應D、僅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參與E、既有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同時也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參與25.過度正角化是指()A、黏膜或皮膚的角化層過度增厚

B、粒層增厚不明顯

C、細胞核消失

D、臨床上為乳白色或灰白色

E、A+C+D26.牙齦炎與牙周炎有何不同?27.肌上皮細胞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和功能特性及同多形性腺瘤病理學變化的關系。28.牙槽骨吸收處的Howship陷窩內的細胞是()A、成纖維細胞B、成牙骨質細胞C、成骨細胞D、破骨細胞E、未分化間充質細胞29.口腔粘膜基底膜結構特點。30.急性化膿性牙髓炎的疼痛特點是()。A、陣發性自發性跳痛B、冷刺激疼緩解C、叩痛輕微D、有熱刺激疼加重E、以上各項均有31.從組織病理學角度敘述牙周炎的發展過程32.家族性骨纖維異常增生癥(家族性巨頜癥)是一種()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C、性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D、性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E、病因不明3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形成條件及組織學特征?34.關于根尖囊腫囊液內膽固醇晶體描述哪項是正確的()A、為圓形的膽固醇晶體B、為正方形缺一角膽固醇晶體C、為錐形缺一角膽固醇晶體D、為長方形缺一角膽固醇晶體E、為長方形膽固醇晶體35.釉質發育不全的病因和病理表現如何?36.腺腔延伸到細胞之間形成()A、細胞間小管

B、分泌管

C、排泄管

D、閏管

E、總排泄管37.具有形成牙釉質功能的組織是()A、蕾狀期成釉器B、帽狀期成釉器C、牙乳頭D、牙囊E、A+B38.上皮內個別細胞發生紊亂改變時稱為()A、上皮異常增生

B、細胞非典型性

C、棘層松解

D、棘層增生

E、上皮錯角化39.將牙齒懸吊在牙槽窩內,使牙齒承受的咀嚼壓力轉變為牽引力,均勻分散到牙槽骨上的牙周纖維稱為()A、牙槽嵴組B、水平組C、斜行組D、根尖組E、根間組40.以下的因素已確定為引起牙髓炎的病因,除了()。A、細菌因素B、物理因素C、化學因素D、創傷因素E、遺傳因素41.窩溝齲與釉質平滑面齲的進展有何不同?42.口腔結核性潰瘍在臨床上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除了()。A、創傷性潰瘍B、癌性潰瘍C、梅毒D、多形紅斑E、深部真菌感染43.口腔粘膜上皮的結構蛋白與口腔粘膜病的關系(舉例說明)。44.試述郎格罕斯細胞增生癥的分類和病理變化。45.涎腺上皮細胞再生的組織學表現46.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47.有關慢性牙髓炎的以下敘述中,哪項不正確().A、可由急性牙髓炎轉變而來B、病程長,癥狀不典型C、炎癥易波及根尖牙周膜,常有叩痛D、冷熱刺激痛,去刺激后痛立即消失E、有時有輕度自發性鈍痛48.牙釉質發育不全鏡下所見哪項正確()A、牙釉質變薄B、柱間質增寬C、釉柱橫紋及生長線明顯D、釉叢、釉梭數目增多E、以上均是49.骨纖維異常增生癥的特點是()A、骨小梁增生B、骨內纖維組織減少C、骨內纖維組織增多D、骨膜增生E、骨皮質增生50.在高分化或低度惡性的黏液表皮樣癌中,黏液細胞占()A、30%B、50%C、70%D、65%E、75%51.白念涂片鏡檢,滴加10%氫氧化鈉的作用為()。A、溶解孢子B、溶解角質C、消毒滅菌D、固定E、染色52.何謂成釉器的中間層?有哪些功能?53.以下疾病的診斷應用X線片檢查,有一項不必要().A、急性牙髓炎B、鄰面齲C、慢性根尖炎D、牙周炎E、畸形中央尖54.良性多形性腺瘤癌變占惡性多形性腺瘤總數的()A、50%

B、60%

C、70%

D、80%

E、90%55.牙源性鈣化上皮瘤中的鈣化物質來源于()A、淀粉樣物質鈣化B、腫瘤上皮細胞鈣化C、上皮角化物質鈣化D、纖維結締組織鈣化E、A+B56.簡述嗜酸性肉芽腫的臨床病理表現與嗜酸性淋巴肉芽腫鑒別要點57.下列藥物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是()。A、轉移因子B、類固醇激素C、阿糖腺苷D、泰而登E、阿司匹林58.簡述多形性腺瘤鏡下基本細胞構成及病理學特點(9分)59.牙源性腫瘤的組織學發生與牙齒發育的關系。60.上皮性根尖肉芽腫轉化成根尖囊腫的途徑不包括()A、增生的纖維組織包繞膿腫而形成B、增生的上皮中心部分因營養障礙,液化變性而形成C、增生的上皮被覆膿腔,當炎癥減輕后形成D、增生的上皮包裹肉芽組織,發生退變壞死后形成E、B+C+D61.簡述慢性盤狀紅斑狼瘡的病理變化。62.釉柱的形態、走行方向及其意義。63.何謂齲病的三聯因素學說?64.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臨床表現如下,有哪一項不正確().A、多見于青少年患牙B、齲已穿髓,穿髓孔大C、齲洞內紅色肉芽組織D、髓室底穿通,有紅色肉芽組織E、探齲洞內息肉不痛,但易出血65.敘述腺牙源性囊腫的組織學特征。66.口腔粘膜上皮細胞的種類及部位分布、排列特點。67.何謂齦瘤?試比較不同類型齦瘤的臨床病理特點。68.下述哪種變化不會出現在慢性盤狀紅斑狼瘡時()A、角質栓形成B、基底細胞液化變性C、基底膜模糊D、血管內玻璃樣栓塞E、固有層淋巴細胞浸潤帶69.關于口腔白斑描述哪項是正確的()A、發生在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塊,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診斷為其他任何疾病者

B、是一個包含組織學含義的病名

C、其患病率為10.47%

D、A+C

E、A+B+C70.口腔粘膜常見的皰性疾病有哪些?各有哪些病理學特點?71.關于絞釉描述哪項是正確的()A、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近表面1/3彎曲,稱絞釉B、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近表面1/2彎曲,稱絞釉C、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近表面2/3彎曲,稱絞釉D、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內1/3彎曲,稱絞釉E、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內2/3彎曲,稱絞釉72.牙齦、牙周膜各有哪幾組主纖維束?名稱及功能如何?73.釉質中蛋白的種類及意義。74.牙髓電活力測驗時,測器電極應放的位置為()。A、咬合面B、牙頸部C、齲壞部D、頰、舌面中1/3處E、牙尖部75.什么是成釉細胞瘤的基本組織學類型?實性/多囊型在此基礎上可能有哪些變異?單囊型成釉細胞瘤的病理表現與臨床治療有何關系?76.試述脫礦與再礦化在釉質齲形成中的作用。77.關于分泌管的敘述,錯誤的是()A、管壁由單層柱狀細胞組成

B、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可形成許多垂直的皺褶

C、可吸鈉排鉀

D、胞漿強嗜酸型

E、上皮中含有許多儲備細胞78.口腔粘膜與皮膚在組織學結構上有何區別?79.下列哪項不是進展期牙周炎的病理變化()A、結合上皮下方的膠原纖維水腫、變性、喪失B、牙槽嵴頂的固有牙槽骨吸收、消失C、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D、牙周袋內有大量炎性滲出物E、結締組織內出現大量的淋巴細胞80.屬于咀嚼黏膜的是()A、唇黏膜B、頰黏膜C、軟腭黏膜D、硬腭黏膜E、口底黏膜81.單純皰疹病毒可經下列途徑傳播,除了()。A、呼吸道B、皮膚C、角膜D、粘膜E、消化道82.牙本質齲透明層的形成有何意義?83.慢性潰瘍性牙髓炎時,患牙齲洞的探診為()。A、洞底硬,不敏感B、洞內探到穿髓孔,痛C、洞內有紅色肉芽組織D、探洞底有大量腐質,軟E、無一正確84.平滑面齲中,釉質晶體脫礦導致間隙增大,形成較大的孔隙;磨片浸封時,樹膠分子足以進入這封孔隙;這一層稱為()A、透明層B、暗層C、病損體層D、表面E、正常釉質85.不屬于艾滋病口腔表征的是()A、念珠菌病

B、扁平苔蘚

C、毛狀白斑

D、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

E、牙周炎86.概述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與全身健康和疾病的關系。87.牙髓中的纖維不包括()A、I型膠原纖維B、Ⅲ型膠原纖維C、彈力纖維D、嗜銀纖維E、耐酸水解性纖維88.舌部常見發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89.關于漿液細胞描述哪項是錯誤的()A、粗面內質網發育良好B、高爾基復合體顯著C、含有大量黏原顆粒D、相鄰細胞間可見連接復合體E、細胞頂端游離面上有微絨毛90.肉芽腫性唇炎的病因是()A、細胞免疫功能缺陷B、與結節病有關C、與梅-羅綜合征有關D、病因不明E、以上均是91.在牙本質齲治療中,脫礦層和細菌侵入層各有何意義?92.下列哪項不屬于牙瘤組成成分()A、牙釉質B、牙本質C、牙骨質D、牙周膜E、牙髓93.不屬混合性腺體范疇的是()A、舌下腺

B、唇腺

C、頰腺

D、腭腺

E、磨牙后腺94.早期釉質齲在光鏡和電鏡下有哪些表現,成因如何?95.下列哪項是牙本質的反應性改變()A、原發性牙本質

B、繼發性牙本質

C、前期牙本質

D、死區

E、髓周牙本質96.光鏡下早期牙釉質齲未脫礦的磨片,其病損四層結構由里向外分別是()A、透明層→暗層→病損體部→表層B、暗層→透明層→病損體部→表層C、暗層→病損體部→透明層→表層D、病損體部→透明層→暗層→表層E、病損體部→暗層→透明層→表層97.在各種口腔黏膜中哪種黏膜下層不明顯()A、頰黏膜

B、唇黏膜

C、舌腹黏膜

D、口底黏膜

E、軟腭黏膜98.闡述急性根尖膿腫的臨床病理特征及排膿途徑。99.與牙槽骨垂直吸收有關的是()A、齦袋B、骨內袋C、骨上袋D、齦溝E、以上都不是100.牙周膜中的細胞種類及其功能。第I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B2.參考答案:D3.參考答案:C4.參考答案: 光鏡下觀察釉質齲磨片,最早顯示為病損區釉質橫紋和生長線變得明顯,齲病繼續發展,病損區呈三角形,基底部向著釉質表面,由里向外一般可分為四層結構:透明層、暗層、病損體部和表層。 透明層:光鏡下見此層位于病損的前沿,和正常釉質相連呈透明狀。電鏡下見透明層的羥磷灰石晶體在25-30nm之間(正常為35-40nm)。 暗層:光鏡下見此層緊接于透明層表面,呈現結構混濁、模糊不清。電鏡下見暗層一些晶體的直徑達45-100nm,較透明層晶體顯著增寬。病損體部:光鏡下見此層范圍最廣,靠近暗層,較為透明且釉質生長線和橫紋較正常釉質更為清晰。電鏡下見此層晶體直徑可減小至10-30nm,晶體外周和核心有礦物質的進一步溶解。表層:光鏡下見位于齲損的最表面,相對完整未受影響,在深部的病損體部襯托下呈現放射線阻射像。掃描電鏡下見表層中有許多小孔,釉柱頭部晶體有溶解,透射電鏡下見部分羥磷灰石中心溶解,晶體間隙增大,但也可見晶體直徑大于正常釉質,達40-75nm,證明存在再礦化。 牙本質齲在病理形態上是一個累及范圍較廣的三角形病變,尖指向髓腔側,底向著釉牙本質界,由病損深部向表面分為四層結構:透明層、脫礦層、細菌侵入層和壞死崩解層。 透明層:牙本質齲最深層、最早期出現的改變,光鏡下呈均質透明狀,小管結構不明顯。電鏡下見礦物鹽晶體為針形或方形,電子衍射顯示其為白磷鈣石或磷酸八鈣,管間和管周牙本質有無機鹽溶解現象。 脫礦層:光鏡下此層呈呈現黑色,脫礦后的牙本質由于色素易于沉著而呈淡黃色。電鏡下見牙本質小管形態比較完整,小管內無細菌侵入,管周和管間牙本質磷灰石數目減少,膠原纖維結構基本完好,管周可見比正常牙本質中大的晶體,表明有再礦化現象發生。 細菌侵入層:位于脫礦層表面,光鏡下可見牙本質小管擴張,排列呈串珠狀,細菌侵入小管,有的小管為細菌所充滿。電鏡下見小管壁脫礦而軟化,管間牙本質脫礦,膠原纖維變性,管周牙本質破壞,小管相互融合形成液化壞死灶,壞死灶和牙本質小管可見細菌,細菌可呈不同程度的變性,部分區域仍可見小管周圍晶體發生再礦化,晶體由原來針形變為多邊形片狀。 壞死崩解層:齲損的最表層,光鏡和電鏡下見此層無正常牙本質結構保留,牙本質完全崩解破壞,只殘留一些壞死崩解組織和細菌存在。5.參考答案:B6.參考答案: 髁突肥大增生在臨床表現主要為髁突大小超出正常,且無明顯的腫塊,生長有自限性,在組織病理上僅為骨組織及纖維軟骨組織增生。7.參考答案: 化學細菌學說:齲病是由寄生于牙面的產酸細菌與口腔內的碳水化合物作用產生酸,酸作用于牙,使牙中的無機物溶解,以后蛋白水解酶溶解有機物而使牙結構崩解。蛋白溶解學說:齲病的早期損害首先發生在牙體的有機物部位,微生物產生的蛋白溶解酶使這些部位有機物分解,從而無機晶體相互分離,造成結構崩解,形成了細菌進入的通道,繼之細菌產酸,使無機鹽溶解。 蛋白溶解-螯合學說:齲病造成的牙組織的破壞是從釉質中的有機物開始,細菌產生的蛋白溶解酶分解釉質中的有機成分,形成酸離子、胺、氨基酸等衍生物,這些產物具有螯合特性,可和鈣離子螯合,形成可溶性的鈣螯合物,造成無機成分的脫礦,齲病病損形成。三聯因素學說:齲病是由細菌、食物、宿主三個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即齲病發生要求有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適宜底物、敏感的宿主,在三種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齲病才有可能發生。8.參考答案:A9.參考答案: 1)腫物大小不一,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大多有結節或呈分葉狀。 2)瘤組織中可見淺藍色的軟骨樣組織,半透明膠凍狀的粘液樣組織以及灰白色圓形的小塊角化物。 3)多形性腺瘤的組織象具有多形性或“混合性”特征,即腫瘤性上皮細胞與粘液樣、軟骨樣組織混雜在一起,上皮性成分常形成管樣結構以及肌上皮細胞和鱗狀細胞團片。 4)細胞呈星狀間質結締組織,有時可見玻璃樣變、鈣化或骨化。 5)腫瘤的包膜大多數完整,少數包膜內有瘤細胞侵入或形成衛星瘤結。10.參考答案:B11.參考答案: 牙胚包括成釉器、牙乳頭、牙囊,其中成釉器形成牙釉質,牙乳頭形成牙本質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質及其它牙周組織。12.參考答案: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以青壯年多見,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其中12%-59%的有自覺癥狀。關節區疼痛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可以是自發痛或開口時痛,約40%的患者有咀嚼痛。關節運動時彈響或有雜音,可為彈響音、破碎音或摩擦音。關節運動障礙,開口運動異常,開口型偏斜,開口度過大或受限等。13.參考答案: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累及顳下頜關節和咀嚼肌系統的、具有相關臨床癥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可以分為咀嚼肌紊亂疾病、結構紊亂疾病、炎性疾病和骨關節病等。TMD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質性的,病因復雜。14.參考答案:C15.參考答案:B16.參考答案: 目前已明確,與齲病密切相關的細菌包括鏈球菌屬、乳桿菌屬、放線菌屬等,鏈球菌屬包括變形鏈球菌、遠緣鏈球菌、血鏈球菌、輕鏈球菌等,乳桿菌屬包括干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發酵乳桿菌等,放線菌屬主要為粘性放線菌、內氏放線菌等。 變形鏈球菌具有選擇性地黏附于光滑面的能力,導致平滑面齲的產生;乳桿菌可能與牙本質齲的關系更密切;放線菌更多地涉及到根面齲。17.參考答案: 肉眼見病變組織呈紅褐色或灰褐色,質軟易碎。鏡下見病變處骨組織被富于血管的纖維結締組織代替。成纖維細胞較多,有明顯的核仁,纖維纖細,排列疏松,其間有大量彌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細胞。多核巨細胞大小不一,胞漿內含細小的嗜酸顆粒。血管豐富,壁薄,在血管周圍有嗜酸性物質呈袖口狀沉積,多核巨細胞常圍繞或緊貼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內。有新舊出血及少量的炎癥細胞浸潤。病變后期纖維成分增多,巨細胞減少,同時可見新骨形成。18.參考答案:E19.參考答案:B20.參考答案:D21.參考答案: 1)組成:成釉器,牙乳頭,牙囊 2)來源:成釉器:口腔外胚層,牙乳頭:外胚間葉,牙囊:外胚間葉 3)形成:成釉器:釉質,牙乳頭:牙髓和牙本質,牙囊:牙骨質,牙周膜,固有牙槽骨22.參考答案:B23.參考答案:C24.參考答案:E25.參考答案:E26.參考答案: 主要在于牙齦炎(慢性)一般不破壞牙周膜和牙槽骨,結合上皮不受炎癥破壞;而牙周炎的特點是溝上皮、結合上皮的炎癥性破壞,導致牙周袋形成,并且有牙槽骨的吸收。27.參考答案: Batsakis等認為肌上皮細胞在涎腺腫瘤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盡管肌上皮細胞來源于外胚層上皮,但是電鏡和免疫組織化學證實,它具有上皮細胞和間葉細胞的雙重特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漿細胞樣細胞、梭形細胞、透明肌上皮細胞、上皮樣細胞、黏液樣細胞和軟骨樣細胞等變異肌上皮細胞,同樣具有雙向分化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特點,既表現為間葉性的成纖維樣和黏液軟骨樣形態,又表現為上皮性的漿細胞樣和上皮樣形態,既分泌酸性粘多糖,又分泌基膜蛋白,既表達角蛋白,又表達收縮蛋白和波形蛋白等,使多形性腺瘤病理學變化表現為多形性特點。28.參考答案:D29.參考答案: 敘述光鏡下和電鏡下的結構特點及組織成分。30.參考答案:E31.參考答案: (1)始發期:急性滲出性炎癥反應;毛細血管擴張;中型粒細胞浸潤;齦溝液滲出增多 (2)早期病變:T細胞漿細胞浸潤;膠原變性破壞;結合上皮增生 (3)病損確立期:B細胞漿細胞增多;結合上皮跟方增殖,形成淺牙周袋 (4)進展期:形成深牙周袋;膠原溶解喪失;破骨細胞活躍,骨吸收;滲出物增多。32.參考答案:A33.參考答案: 牙有大的牙髓孔,髓腔開放,根尖孔大,血運豐富。 組織學特征是:增生的炎性肉芽組織充填于齲洞或突出齲洞外。無上皮者表面為炎性滲出物或壞死組織覆蓋。有上皮者表面為復層鱗狀上皮覆蓋。34.參考答案:D35.參考答案: 病因:局部因素:感染、創傷、放射治療、特發性;全身因素:?環境/系統因素,先天性(感染,如風疹、梅毒;母親疾病,過多氟離子等)、新生兒(新生兒溶血病,低鈣血癥,早產/產程延長)和出生后(嚴重的兒童感染,特別是病毒疹,兒童慢性病,營養缺乏,癌癥化療,過多氟離子);?基因性因素 病理表現:釉質形成不全臨床表現為表面出現窩狀、溝狀凹陷,或整個釉質厚度降低,凹陷的分布、深度呈現出顯著的隨機性,磨片檢查顯示釉柱數量減少,方向異常,柱間質增寬,釉柱橫紋和生長線明顯,釉叢和釉梭數目增多,一些病變無釉柱。釉質礦化不全臨床表現為白色不透光的斑,由于色素沉著而呈淺黃色、棕色等,礦化不全釉質的有機基質大部分為酸不溶解,故在脫鈣標本切片中能被保存。36.參考答案:A37.參考答案:B38.參考答案:B39.參考答案:C40.參考答案:E41.參考答案: 平滑面齲和窩溝齲的病損均呈三角形,前者三角形的頂部向著釉牙本質界,后者三角形的底部向著釉牙本質界,窩溝齲的病損底部較寬大,病變進展在釉牙本質界所累及到的牙本質區域較平滑面齲大,很易造成大面積的牙本質病變,再加上釉質在窩溝底部較薄,窩溝齲病變很容易進展到牙本質,故與平滑面齲比較,窩溝齲進展快,程度嚴重。42.參考答案:D43.參考答案: 結構蛋白有細胞角蛋白、橋粒蛋白等。細胞角蛋白突變可導致白色海綿狀斑痣的發生,橋粒蛋白的改變可導致天皰瘡的發生。44.參考答案: (1)分類:嗜酸性肉芽腫、漢-許-克病及勒-雪病; (2)病理變化:病變由增生的朗格漢斯細胞及浸潤的嗜酸性粒細胞和其它炎癥細胞組成。朗格漢斯細胞多呈灶狀、片狀聚集,細胞體積較大,不具備樹突狀突起,胞漿豐富,弱嗜酸性,細胞核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分葉狀,具有特征性的核溝和凹陷,核仁明顯。單骨性嗜酸性肉芽腫中嗜酸性粒細胞最多見,多呈灶性或聚集在血管周圍,也可彌漫散在。在漢-許-克病可見大量吞噬脂類的組織細胞稱為泡沫細胞,多見于壞死區周圍,而嗜酸粒細胞較少。偶見病變侵犯牙髓。 在勒-雪病,朗格漢斯細胞大量增生,出現較多異形核及核分裂象,但無泡沫細胞。朗格漢斯細胞表達CD1a抗原、S-100蛋白和HLA-DR等。電鏡下朗格漢斯細胞的胞漿內可見特征性的朗格漢斯顆粒,又稱Birbeck顆粒,呈桿狀,有界膜,顆粒長0.2~1μm,寬為40nm。表面有規律間隔的橫紋,一端膨大呈網球拍狀。病變內還可見數目不等的泡沫細胞和多核巨細胞。45.參考答案: 涎腺實質細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再生能力,涎腺部分切除數周后再生明顯。一般情況下,再生過程中的組織按照胚胎發生模式進行,表現為由未分化細胞構成的實性上皮蕾、分枝狀上皮條索以及最終形成的排泄單位。再生中的涎腺組織有時呈非典型性表現,增殖的未分化實性上皮蕾類似于基底細胞腺瘤或其他未分化細胞構成的腫瘤,但是再生的組織保存有正常涎腺腺小葉的結構。導管阻塞引起的萎縮后再生由殘存涎腺導管干細胞完成,所形成的結構與大鼠頜下腺正常胚胎發育期間具有高度增殖活性的終末小管、腺泡前體細胞和腺泡細胞相類似。46.參考答案: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累及滑膜、關節軟骨和骨、以及關節囊組織和關節周圍的支持組織,其主要特點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血管炎和類風濕性小結。47.參考答案:D48.參考答案:E49.參考答案:C50.參考答案:B51.參考答案:A52.參考答案: 鐘狀期成釉器的內釉上皮與星網狀層之間有2~3層扁平細胞,細胞核卵圓或扁平狀,稱為中間層。在鐘狀期早期,細胞核居中,高爾基復合體、粗面內質網、線粒體和其它細胞器數量不多。到晚期,細胞間隙增大充滿微絨毛,上述細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及糖原沉積。該層細胞具有高的堿性磷酸酶活性,與釉質的形成有關。53.參考答案:A54.參考答案:E55.參考答案:A56.參考答案: 嗜酸性肉芽腫: 1)好發于兒童及青少年,成年人也可發生,男性多見。本病多發生于骨內,通常多為單骨性損害。 2)口腔病變常侵犯領骨及牙齦,以下頜最多見,患者常因牙齦腫脹、潰瘍、頜骨腫大、疼痛及牙松動而就診。 3)X線顯示溶骨性破壞或穿鑿性破壞,以頜骨中心破壞為主或以牙槽骨破壞為主,也可發生廣泛性破壞。 4)本病主要由增生的朗格漢斯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炎癥細胞組成,朗格漢斯細胞多呈灶狀、片狀聚集,細胞體積較大,胞漿豐富,弱嗜酸性,如表面上皮破潰,則可見炎癥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向表面移出。 嗜酸性淋巴肉芽腫: 1)本病好發于青壯年,男性。腮腺區、耳后為多發部位。 2)表現為緩慢增大的無痛性包塊。患部皮膚常有瘙癢和色素沉著。 3)鏡下表現為肉芽腫樣結構主要是: 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局灶或彌漫性浸潤,病變血管增生,血管壁增厚,洋蔥皮樣。 后期纖維增生明顯,炎細胞減少。57.參考答案:D58.參考答案: 1)光鏡下腫瘤基本結構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構成。 2)腺管樣結構:主要是腺上皮形成的導管樣結構,外圍是梭形的肌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 3)肌上皮結構:有時是多形性腺瘤的主要成分,肌上皮結構中可見巢狀鱗狀上皮化生,細胞間橋明顯。 4)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黏液樣細胞呈星形或梭形,胞漿突相連呈網狀;軟骨樣組織似透明軟骨,胞漿空泡狀。59.參考答案: 牙源性上皮性腫瘤主要來自于牙板及成釉器上皮及其殘余;牙源性間充質來源的腫瘤主要來自于牙乳頭和牙囊;部分牙源性腫瘤可為牙源性上皮和間充質混合來源;部分牙源性腫瘤可伴有牙硬組織形成。60.參考答案:A61.參考答案: 1)上皮表面有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層明顯,角化層可有剝脫. 2)有時可見角質栓塞; 3)上皮棘層變薄,有時可見上皮釘突增生、伸長;基底細胞發生液化、變性,上皮與固有層之間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皰,基底膜不清晰; 4)上皮下結締組織內有淋巴細胞浸潤,主要為T細胞;毛細血管擴張、管腔不整。 5)血管內可見玻璃樣血栓,血管周圍有類纖維蛋白沉積,管周有淋巴細胞浸潤膠原纖維發生類纖維蛋白變性,纖維水腫、斷裂;基底膜增厚。62.參考答案: 形態為細長的柱狀結構,起自牙釉質牙本質界,貫穿牙釉質全層而達牙的表面。走行方向反映了成釉細胞形成牙釉質時向后退縮的路線。此路線不是徑直的,因此釉柱彼此橫跨纏繞,其長度大于相應部位牙釉質的厚度。在窩溝處,釉柱由牙釉質牙本質界向窩溝底部集中,呈放射狀;而在近牙頸部,釉柱排列幾乎呈水平狀。光鏡下釉柱的橫剖面呈魚鱗狀。意義:釉質齲的發生可沿釉柱的排列分析進展,所以平滑面齲和窩溝齲的形態也不同;釉柱的走行方向還與牙體治療的窩洞預備方法有關。63.參考答案: 20世紀60年代初,Keyes提出了"三聯因素"學說。其主要觀點為:齲病是由細菌、食物、宿主三個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即齲病發生要求有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適宜底物、敏感的宿主,在三種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齲病才有可能發生。64.參考答案:D65.參考答案: 襯里上皮部分為復層鱗狀上皮,部分為無明顯特征的上皮,但在相當區域內,復層上皮的表層細胞呈嗜酸性立方或柱狀,常形成不規則的乳頭狀突起,含不同數量的纖毛細胞和產黏液細胞;在襯里上皮內??尚纬呻[窩或囊性小腔隙,內含黏液,形成黏液池,內襯這些小腔隙的細胞為類似于表層的嗜酸性立方細胞;襯里上皮可發生局灶性增厚,形成類似于發育性根側囊腫和成人齦囊腫中所見的上皮斑。66.參考答案: (1)上皮的細胞種類:角質細胞和非角質細胞;(2)分布或排列特點:角質細胞形成上皮的結構,典型者形成基底層、棘細胞層、顆粒層和角化層;非角質細胞有黑色素細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層,郎格漢斯細胞分布在棘細胞層和基底層,梅克爾細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層。67.參考答案: 齦瘤是指牙齦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少見的新生兒齦瘤除外,組織病理學上,可分為三型,即血管性齦瘤(肉芽腫性齦瘤和血管性牙齦瘤)、纖維性齦瘤和巨細胞齦瘤。血管性齦瘤病損可以是化膿性肉芽腫或妊娠性牙齦瘤。病損表現為質軟、紅紫色包塊,常伴有潰瘍和出血,出血可以是自發性或輕傷之后。組織學上,化膿性肉芽腫和妊娠性齦瘤的特點是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呈實性片塊或條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 纖維性齦瘤為有蒂或無蒂包塊,質地堅實。顏色與附近牙齦相同。纖維性齦瘤可發生于各年齡組。組織學上,纖維性齦瘤由富于細胞的肉芽組織和成熟的膠原纖維束組成。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細胞,以漿細胞為主。炎性細胞多在血管周圍呈灶性分布于纖維束之間。 巨細胞性齦瘤又稱外周性巨細胞肉芽腫,較為少見,以30~40歲多見,部位以前牙區多見,女性較男性多見。包塊有蒂或無蒂,呈暗紅色,可發生潰瘍。病變發生在牙間區者,頰和舌側腫物與牙間狹窄帶相連形成一種時漏狀外觀。鏡下見,富于血管和細胞的間質內含有多核破骨細胞樣細胞,呈灶性聚集。巨細胞灶之間有纖維間隔。病變區與覆蓋的鱗狀上皮之間也有纖維組織間隔。巨細胞數量多,大小和形態不一。巨細胞周界清楚或與鄰近巨細胞或與周圍的單核間質細胞混合不分。毛細血管豐富,常見出血灶及含鐵血黃素沉著。病變內偶見少許骨小梁或骨樣組織。68.參考答案:E69.參考答案:D70.參考答案: 皰疹性口炎、天皰瘡和良性粘膜類天皰瘡。 病理特點: (1)皰疹性口炎:上皮細胞發生氣球變性和網狀液化,上皮內形成皰。氣球狀細胞的胞核內有嗜伊紅性病毒小體,也叫病毒包涵體,其大小為3~8μm,多在水皰的底部,網狀液化是上皮細胞內水腫,最后細胞壁破裂,形成多房性水皰,陳舊水皰中殘余的細胞壁完全消失,多房水皰則變為單房性水皰。上皮下方結締組織中有水腫、血管擴張充血和炎癥細胞浸潤。刮取早期水皰的底部細胞做涂片,巴氏染色,可見毛玻璃樣核、多核合胞體及核內包涵體三種變化。 (2)天皰瘡:主要為棘層松解、上皮內皰形成。泡多在棘細胞和基底細胞之間形成,基底細胞附著在基底膜上形成所謂的絨毛。泡內見松解、脫落的上皮細胞,稱天皰瘡細胞。 (3)良性粘膜類天皰瘡:形成上皮下皰,基底細胞變性,病損部位的上皮全層剝脫,結締組織表面光滑,膠原纖維水腫,其中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晚期黏膜固有層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根據上皮剝脫后結締組織表面無殘留的基底細胞層,且上皮層內無棘層松解,可與尋常性天皰瘡進行區別。71.參考答案:E72.參考答案: 分組及各組功能見教科書相關內容。73.參考答案: 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三大類。釉原蛋白在牙釉質晶體的成核及晶體的生長方向和速度調控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非釉原蛋白可能有較廣泛的促進晶體成核和影響晶體生長形態的作用;蛋白酶類主要在成釉細胞的分泌期降解牙釉質蛋白,在牙釉質成熟期分解晶體之間的釉原蛋白等基質蛋白,有利于成釉細胞對它們的再吸收,為牙釉質晶體的進一步生長提供空間。74.參考答案:D75.參考答案: (1)實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結締組織增生型和單囊型;(2)濾泡型、叢狀型、棘皮瘤型、顆粒細胞型、基底細胞型、角化型;(3)單囊型的I、II型腫瘤僅表現囊性或囊腔內生長,其生物學行為類似于發育性牙源性囊腫,故單純刮治后一般不復第III亞型因其纖維囊壁內存在腫瘤浸潤,局部侵襲性可能類似于實性型成釉細胞瘤,因此其治療原則應與后者相同。對術后患者作長期隨訪。76.參考答案: 由于釉質中有機成分只占1%,無機成分主要由羥磷灰石晶體所組成。因此釉質齲的發生本質上類似于一個酸對磷灰石腐蝕的晶體物理化學過程,即脫礦的過程。晶體溶解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再礦化現象,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結果,當脫礦產生或外來的鈣、磷離子達到一定的濃度,或pH上升,就趨向于晶體的結晶形成和生長,相反pH下降則可導致晶體的溶解。齲損表層和暗層中觀察到的比正常晶體大的晶體,則是再礦化的重要證據。77.參考答案:E78.參考答案: (1)概念上的區別上皮膚表層稱表皮、深部稱真皮和皮下組織,而口腔粘膜相應地稱上皮、固有層和粘膜下層;(2)皮膚有皮膚附件,口腔粘膜有相應的小涎腺;(3)口腔粘膜上皮無皮膚表皮中的透明層。79.參考答案:E80.參考答案:D81.參考答案:E82.參考答案: 由于脫礦后溶解的鈣、磷離子向周圍擴散,加之成牙本質細胞突起輸送一定量的鈣、磷離子,而在脫礦深部區域相對pH又較高,這一微環境有利于礦物鹽的重新沉積,從而使小管發生礦化而閉塞,形成牙本質齲透明層,這種生理性改變從本質上是有助于暫時阻止外來刺激的傳入,在一定程度上使齲進展變緩。83.參考答案:B84.參考答案:A85.參考答案:B8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