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中考3年模擬試卷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_第1頁
5年中考3年模擬試卷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_第2頁
5年中考3年模擬試卷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_第3頁
5年中考3年模擬試卷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_第4頁
5年中考3年模擬試卷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元朝的統治基礎過關全練知識點1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時空觀念】(2022湖南長沙中考)它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時期,對邊疆地區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它對邊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現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材料描述的是()A.漢朝B.隋朝C.唐朝D.元朝2.(2023湖南常德中考)魏晉時期的北方,胡漢合舞已成為普遍的風氣;元朝時期,各族之間的通婚很普遍。這些現象反映了(H7202004)()A.文化昌盛B.中央集權加強C.江南地區開發D.民族交融發展知識點2行省制度3.元代御史制度空前發達,御史臺直接在地方設立行御史臺,與行樞密院、行中書省并立。元代御史臺負責()A.監察事務B.行政事務C.軍事事務D.少數民族事務4.(2023河南西華期中)在元朝,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被稱為“腹里”的地區是()A.山東、山西、河北等地B.山東、山西、陜西等地C.山東、山西、河南等地D.山東、山西、北京等地5.【史料實證】(2023湖北黃岡中考)元朝的行省起初是中央的派出機構,后來逐漸演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各行省在中央統一領導之下,獨立處理本省的軍政事務,由此可知,行省制度(H7202004)()A.極大地增強了地方獨立性B.固化了后世地方管理體系C.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D.削弱了地方社會治理水平知識點3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6.【國防教育·領土主權】(2022湖南永州中考)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該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A.西域都護府B.澎湖巡檢司C.宣政院D.安西都護府7.(2020山東濰坊中考)《元史》記載:“宣政院……掌釋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這表明(H7202004)()A.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B.元朝設置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C.宣政院掌管全國的行政和宗教事務D.元朝設立統一的邊疆地區管理機構能力提升全練8.(2023四川自貢中考,3,★☆☆)據陳元靚《事林廣記》記載,某朝“萬里車書新一統”,開創了中央王朝與蒙古、中亞、西藏等地區關系的新局面,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材料描述的王朝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9.【家國情懷】(2023山東濱州中考,6,★★☆)元朝時候,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區別。唐朝以來,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這表明(H7202004)()A.元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B.人口流動促進民族進一步交融C.元朝統一后民族關系和諧融洽D.國家強化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0.(2022四川成都中考,8,★★☆)元朝在河南、陜西、四川等地設置了10個行省,并將大都附近地區劃歸中書省直轄;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在西域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管理軍政事務。這表明元朝()A.民族關系平等團結B.專制主義達到頂峰C.邊疆地區實行自治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11.【縱向對比】(2021北京中考,6,★★☆)某同學梳理北京歷史沿革(如下表)。與這三個朝代相對應的制度是()西周秦元屬于燕國分屬廣陽郡、漁陽郡等隸屬中書省A.分封制、行省制、郡縣制B.郡縣制、行省制、分封制C.行省制、分封制、郡縣制D.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12.(2023河南中考,7,★★★)秦漢至唐主要依據自然界限來劃分行政區劃,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為地造成區劃邊界處于犬牙交錯的格局,使地方喪失扼險而守的地理條件。這種“打破”是為了()A.保護自然環境B.方便信息傳遞C.加強中央集權D.開發江南地區史料拓展全練主題行省制度13.【新獨家原創】閱讀史料,回答問題。(H7202004)元朝創設的行省制度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實施,既保證了中央有足夠的力量統治全國,又保障了地方有適度的權力建設好地方,既加強了元朝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交融,又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比較順利地解決了唐末之時的集權弊端,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元代后,“行省”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今天,元行省制度對調整當代中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獮踉聘咄蕖对惺≈贫戎F代價值》(1)【思維開放·小論文】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語句通順)(2)【以史為鑒】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對調整當代中國中央與地方關系有何借鑒意義。素養探究全練14.元朝的統一結束了五代以來長期政權并立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的版圖,也為中國此后多年的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練v史解釋馬背上的征服】材料一在元朝以前,盡管也有邊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權,卻從來沒有能夠統治整個中國。但蒙古人崛起以后,經過多年的軍事征伐,終于把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統一起來,形成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元朝。(1)“蒙古人崛起”與誰有關?談談他在歷史上的功績。(2)“疆域空前遼闊的元朝”的第一位皇帝是誰?根據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史料實證文明下的統治】材料二(3)材料二示意圖中的“行省”反映的政治制度對我國有什么影響?(H7202004)(4)舉例說明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H7202004)【家國情懷元朝印象】(5)綜合以上探究,完成填空:元朝是一個的國家。

答案全解全析基礎過關全練1.D根據“它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時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故D符合題意。2.D根據材料可知,魏晉時期北方民族交融加強,元朝時期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故這些現象反映了民族交融發展。3.A結合所學可知,元代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故選A。4.A元朝把今山東、山西和河北等地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5.C根據材料可知,行省由中央派出機構演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各行省在中央統一領導之下,獨立處理本省的軍政事務,這表明行省制度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6.B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7.A根據材料中的“宣政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故選A。能力提升全練8.C結合所學可知,元朝(1271—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故選C。9.B根據材料可知,大量人口流動遷徙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交融,從而推動回族的形成,故B項正確。10.D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元朝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治理。11.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燕國是諸侯國;秦朝實行郡縣制;元朝實行行省制度。D項符合題意。12.C以山脈、河流等自然界限劃分行政區劃易形成地方割據,元朝采取犬牙交錯的劃分原則,讓自然地理天險處于同一行政區劃內,使地方喪失扼險而守的地理條件,這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史料拓展全練13.(1)示例:元朝行省制度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元朝建立后,為了管理遼闊的疆域,實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實施,既保證了中央有足夠的力量統治全國,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又保障了地方的自主權,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解決了唐末之時的集權弊端。因此,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對地方進行有效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2)在加強中央權力的同時,給地方適當的自主權;完善地方權力的監督機制;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首先,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擬定題目,如元朝行省制度鞏固了國家的統一;然后,結合所學進行論述,注意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本問是開放性設問,言之有理即可。素養探究全練14.(1)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2)忽必烈。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3)行省制度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設立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意思相近即可)(4)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在西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言之有理即可)(5)統一(疆域遼闊、民族交融)。(符合史實即可)解析(1)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可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