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2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進步。——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01觀看視頻并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文化交流和文化發展的關系。央視一帶一路宣傳片
文化交流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1)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手段(文化靠什么傳播):大眾傳媒。(例如: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2)文化交流的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和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文化交流的手段和途徑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②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意義
注意: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既包括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也包括外來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2.文化交流的要求(如何促進文化交流、文化發展?)
①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②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特別注意: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文化交流的作用是雙重的1、文化交流≠減少文化多樣性,并不意味著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樣性為單一性。2、文化交流≠文化輸出、文化滲透、文化霸權。3、文化交流對民族文化發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認為“文化無國界,可以任意交流與借鑒”。文化交流要堅持文化自信,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主導或引領世界文化。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02結合典型事例,理解文化交融和文化發展的關系。
沈繡中西結合的典范,又名仿真繡,美術繡,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以沈壽(女)命名的蘇州刺繡流派。它是在蘇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刺繡藝術,在繡藝上沈壽獨創了仿真繡,首用旋針來表現人物的肌理,運用豐富多彩的絲線調和色調,展示繡線的自然光澤,使沈繡的作品色彩調柔和自然。透氣棚栩如生,沈繡與中國傳統刺繡相比,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與特征。作品常以西洋油畫的人物肖像、風景等為繡稿,吸收了西洋油畫藝術的用光用色,結合中國傳統刺繡技藝,使得作品立體感強、物像生動逼真。1.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注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有個性,也有共性。二、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①對本國而言: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②對世界而言: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2.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注意:文化交融是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鑒,既豐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榮世界文化。不能說成文化趨同或逐漸統一。判斷:文化交融就是文化統一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關系
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前提、基礎升華、發展傳入中國——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印度佛教
文化交流VS文化交融關系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區別定義不同
側重不同發展的狀態不同
意義不同聯系文化交流是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文化的有無,促進文化豐富與發展。也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語言、報刊、網絡等)使得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融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難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文化交流側重的是把一種文化發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文化交融側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文化交流發生的是量變。文化交融發生的是質變。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文化交流間接促進文化發展。文化交融的意義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發展與創新。二者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發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礎上的。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關系1、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使得世界文化呈現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時也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鑒、學習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3、開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來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之間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過程。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意義2、怎樣促進文化交流1、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2、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本框小結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這一理念已寫入聯合國有關決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宣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面對當今世界形勢和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對國際關系和人類前景的基本主張。當代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融合時,相互之間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鏈接”,其積極作用不言而喻。中國人民希望睜開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學習、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同時,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夢,了解中國文化中“天下觀”“和諧觀”等觀念的深刻內涵,了解中國人倡導建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本源。結合材料,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探究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鏈接”的意義。(9分)材料分析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豐富。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鏈接”,有利于中國文化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和融合,相互吸收有益成果,讓世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3分)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鏈接”,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3分)③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鏈接”,有利于推動中國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有利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3分)D
解析:材料沒有體現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區別的獨特符號的問題,①不符合題意。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②排除。故選D。命題點1文化交流1.(2022·湛江調研)據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考證,敦煌壁畫中的經典舞姿“反彈琵琶”,其造型源于異域。“反彈琵琶”形象從異域傳播到盛唐長安,再到中唐敦煌,經歷了從胡人到漢人、從男性到女性的轉變。該形象的轉變過程,正是絲綢之路文明交流交融的見證。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區別的獨特符號②民族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④文化交流構成了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
2.(2021·江蘇卷)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當年,東來西往的僧侶、商人和軍隊在這里歇息、補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宗教、藝術、文化在這里匯聚。這里既有早期印度風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帶有古希臘愛奧尼柱的建筑繪畫。在很多壁畫中可以看到鮮卑、粟特、回鶻、黨項、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傳來的各種樂器。由此可見
(
)①文化發展要注重借鑒與融合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規律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傳播④文化創新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命題點2文化交融3.(2022·湛江檢測)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廣大參與者珍惜偉大時代賦予的機遇,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共同創造了北京冬奧精神: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以下表述正確的有
(
)①胸懷大局是因為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體與部分是統一的②自信開放是因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③迎難而上是因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量的準備以促成事物質變④共創未來是因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共創美好世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JAVA移動互聯網開發試題及答案
- Access數據查詢技巧試題及答案
- 敏捷測試流程必考知識與試題及答案
- JAVA具體應用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Access學習建議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VFP考試總結與反思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考試真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試題分析的計算機二級VB試題及答案
- 嵌入式開發前景與挑戰試題及答案
- 高效編碼的技巧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1000字作文方格稿紙A4打印模板直接用
- 三方合作解除協議書
- 批判教育學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 三年級下學期音樂復習題
- 農網配電營業工復習題
- 電氣畢業論文-基于-plc自動門控制設計
- 煉鋼廠風險分級管控清單連鑄區域
- 新時期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論文
- 女性中醫保健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暨南大學
- 餐飲員工入職登記表
- GA 1808-2022軍工單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