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上 歷史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課件_第1頁
人教版 八上 歷史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課件_第2頁
人教版 八上 歷史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課件_第3頁
人教版 八上 歷史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課件_第4頁
人教版 八上 歷史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圖解要點速記重難突破達標訓練一、平型關大捷

1.時間:1937年9月;地點:山西東北部的平型關。

2.指揮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

3.戰果:經過一天激戰,八路軍殲敵1

000多人。

4.意義: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二、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1.《論持久戰》: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2.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1)建立: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等抗日根據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2)發展: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采取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麻雀戰等戰法打擊日軍;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

(3)作用: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三、百團大戰

1.背景: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

2.目的: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

3.概況:1940

3.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

4.意義: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一、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區別

抗戰路線不同;依靠的武裝力量不同;戰場區域不同;抗戰的規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團的會戰,打陣地防御為主的正規戰;后者是小規模的伏擊戰,基本上是游擊戰和運動戰。戰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抗戰初期起主導作用,是主戰場;后者在抗戰相持階段起主導作用,逐步成為抗戰的主戰場,直到抗戰的勝利。二、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從政治路線看,抗日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全面抗戰路線,進行持久戰,抵制國民政府的妥協投降活動,維持全國抗戰局面,是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基礎。

2.從軍事戰略看,抗日根據地在敵人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與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共同抗擊日軍。

3.從戰爭進程看,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后期成為抗戰的主戰場,對抗戰的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一、選擇題1.“它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中的一場戰役,歷時一個月,戰場范圍達數百里,一舉殲滅板垣師團輜重隊1

000多人,擊毀汽車100余輛……它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材料主要論述了(

)

A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遼沈戰役2.同志們!中華民族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考驗!我們要在敵人進攻平型關時,利用這一帶的有利地形,從側后猛擊一拳,打一個大勝仗。給敵人一個打擊!給友軍一個配合!給人民一個振奮!材料中的“敵人”和“友軍”分別是(

)

CA.美軍和國民黨軍隊

B.美軍和八路軍C.日軍和國民黨軍隊

D.日軍和新四軍3.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后,蔣介石發來賀電說:“貴路軍一戰攻克平型關,斃敵遍野,俘虜甚多。忠勇之氣,益寒敵膽。”蔣介石如此評價平型關戰役,主要是因為(

)

CA.它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B.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C.它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D.它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4.毛澤東認為,“敵人的強大”和“我軍的弱小”,兩者之差“真是天壤之別”,這樣一種客觀現實“影響到我軍的戰略戰術”:一是需要清醒地知道戰略上必須堅持持久戰的方針,二是人民的條件。針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共產黨的做法是(

)

CA.主動出擊,與日軍展開陣地戰爭

B.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C.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

D.主動撤離延安之后轉戰陜北5.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在根據地普遍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作用是(

)

DA.消滅地主階級

B.對抗國民政府

C.改善農民生活

D.壯大抗日力量6.20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斯諾采訪中國共產黨后,驚奇地發現“在貧瘠的中國西北部閃耀著希望和抗戰勝利的曙光”。文中“曙光”閃耀在(

)

CA.重慶

B.北平

C.延安

D.南京7.1940年對于中國是一個艱難的年份,正面戰場接連潰敗,國土大量淪陷,國際社會都在懷疑中國還可以抗戰多久。而敵后戰場的抗日武裝卻對日軍發起了主動進攻。據此可知(

)

BA.對日軍的最后反攻已開始B.抗戰的任務艱巨但勝利的希望仍在C.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勝利的唯一法寶8.1940年9月6日《大公報》發表社評:“自上月20日以來,我軍在北方發動了大規模的運動戰。平漢、正太、同蒲三路同時發動反攻,鐵路到處被破壞,冀晉豫三省同時報捷。斬獲既多,并克復了重要據點……”社評中的“大規模的運動戰”應是(

)

CA.淞滬會戰

B.平型關戰役

C.百團大戰

D.武漢會戰9.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對一場戰役做過這樣的報道:“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一百團人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斗是熾烈而無情的。”對上述戰役理解正確的是(

)

CA.發生于抗日戰爭的防御階段B.是抗日戰爭以來的首次大捷C.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D.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10.1941年2月,日本中國派遣軍召開方面軍司令官會議,決定對解放區進行“治安戰”和對國統區進行“封鎖戰”,其中重點是“治安戰”,區域在華北。這說明(

)

BA.國民黨已經停止了抗戰B.百團大戰的沉重打擊引起日本重視C.國民黨取得戰爭初步勝利D.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在華北地區二、綜合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這次大規模的以破壞敵人交通線為目標的戰役中,八路軍共作戰1

800余次,斃傷日軍、偽軍2萬多人,拔掉據點2

900多個,破壞鐵路470余千米,公路1

500余千米,破壞橋梁、車站、隧道260多處,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重大代價。(1)根據材料一,回答這場“大規模”戰役的名稱和主要目標。[答案]

名稱:百團大戰。主要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破壞敵人“囚籠政策”。

材料二

上月二十六日電,知道你們已平安地到達了延安……你們走時正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勝利開展之時,不久結束第一階段又開始了第二階段,也獲得了預定之戰果……本來分別是痛苦的,但為了工作,為了進步,為了于黨有益,分別也就沒有什么了。——摘編自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寫給妻子的家書(2)依據材料二,判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