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第一節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安全學案湘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第一節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安全學案湘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第一節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安全學案湘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第一節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安全學案湘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第一節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安全學案湘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0-第一節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平安課程標準素養目標運用圖表,說明中國耕地資源的分布,說明其開發利用現狀以及耕地愛護與糧食平安的關系1.說明中國耕地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現狀。(區域認知)2.綜合分析區域耕地資源的分布、開發條件、方式及潛力以及對國家平安的影響。(綜合思維)3.從國家糧食平安的角度,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建立和諧發展的觀念。(人地協調觀)4.調查當地耕地資源利用狀況。(地理實踐力)必備學問·素養奠基一、我國耕地資源概況1.耕地概念:是由自然土壤發育的,一般是指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3.我國耕地資源的特點:(1)耕地資源肯定量大,人均不足。(2)耕地資源整體質量欠佳。①隨著農業面源污染、工業“三廢”等對耕地質量的影響日趨凸顯,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程度不斷加深,我國耕地質量的總體水平呈下降趨勢。②在國家統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下,仍隱藏著優質耕地流失、劣質耕地增加,造成耕地總體質量下降的問題。(3)耕地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水土資源配置欠佳。①我國耕地分布相對集中,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一線以東地區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耕地。②以昆侖山—祁連山—秦嶺—淮河為界,南方水資源占全國總量的4/5,耕地不到全國耕地的2/5;北方耕地以旱地為主,水熱條件較差,大部分依靠澆灌。(4)耕地后備資源數量少,質量差,開發利用難度大。我國耕地后備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及黑龍江省,且多為質量差、開發難度大的土地。是不是發展農業的土地都屬于耕地呢?提示:不是。農業有大農業和小農業之分。大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而小農業僅僅指的是種植業,耕地一般指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二、我國糧食平安現狀1.糧食生產取得的成就:近年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耕地面積逐年削減、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的狀況下,我國仍舊實現了糧食產量的穩步提高,保證了居民食物消費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的基本需求。2.糧食平安面臨的問題:(1)人均糧食占有量較少。(2)糧食增產難度較大。(3)糧食種植比較收益較低。(4)糧食總體質量偏低。(5)糧食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供需區域性沖突突出,品種結構性沖突加劇。[辨一辨]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①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②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影響了居民對糧食的基本需求。 (×)③糧食平安與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親密相關。 (√)三、愛護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平安措施詳細表現確保耕地數量①堅持最嚴格的耕地愛護制度;②嚴格限制各類非農建設占用耕地;③加強管理,遏制耕地過快削減;④執行非農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補償制度;⑤主動開發后備耕地資源,提高土地整理復墾指數,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提高耕地質量①廣泛應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加大農田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耕地質量;②加強糧食作物豐產技術的應用,增加抗御自然災難的實力;③推動農田綜合整治,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防止耕地污染①引導農戶合理運用化肥、農藥和農膜;②大力推廣有機肥料、生物農藥、可降解農膜;③削減對耕地和澆灌水源的污染提高耕種主動性①增加對糧食生產的投入;②加大對水利設施的投入;③扶持糧食主產區和種糧大戶,提高農夫耕種主動性加強農業科技應用①重點推廣地理信息技術,建立糧食病蟲害預警和監控體系;②提高農業氣象災難預料和監測水平關鍵實力·素養形成實力1耕地資源與國家平安1.我國耕地資源相對短缺的緣由:緣由表現自然原因耕地比重小山地面積大,耕地比重小,耕地約占土地總面積的14%耕地分布不均且水土協作差耕地北多南少,水資源南多北少中、低產田比重大高、中、低產田各占1/3左右生態環境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侵蝕耕地人為原因人口數量大人均耕地少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耕地不斷削減土地的高強度利用耕地退化嚴峻不合理澆灌和施用農藥耕地污染嚴峻2.我國耕地資源質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的緣由:目前,我國的耕地普遍存在質量下降的問題,主要有自然緣由和人為緣由。緣由表現自然原因風力侵蝕在風力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一場大風可能吹走大量表層土壤,導致土壤退化酸雨導致土壤板結人為原因水土流失由于不重視用養結合,土壤中養分物質在流水的作用下流到耕地以外,造成地力下降不合理澆灌造成土壤鹽漬化在澆灌過程中,不留意灌排結合,造成鹽分在土壤表面積累,導致鹽漬化土壤污染農藥、化肥、污水、垃圾和一些未處理的畜禽糞尿等,都可能造成土壤污染(2024·江蘇高考)我國糧食產量自2004年以來連續16年增長,有效保障了國家糧食平安。如圖為“我國不同區域三個年份糧食產量占比圖”。讀圖,回答(1)、(2)題。(1)下列區域中,對我國糧食平安貢獻不斷增大的是 ()A.華北平原 B.東北區C.西南區 D.東南沿海區(2)制約蒙新區糧食生產地位進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資源 B.水資源C.經營規模 D.機械化水平【思路點撥】解答該題目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1)從圖中可以看出,華北平原對糧食的貢獻先增加再削減;東北地區一樣增大;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始終下降。(2)蒙新地區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水源是影響當地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解析】(1)選B,(2)選B。第(1)題,讀圖可知,東北區1996年、2006年、2024年三個年份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率不斷提高,說明東北區對我國糧食平安貢獻不斷增大;華北平原三個年份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領先上升后降低;西南區和東南沿海區兩個地區三個年份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率均持續降低。第(2)題,蒙新區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區,水資源缺乏,制約糧食生產地位進一步提升;土地資源、經營規模和機械化水平均不是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我國耕地資源的現狀,從自然因素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國情,可概括為“一多三少”,即耕地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少。下表為2024年我國四大區域面積及耕地狀況。區域土地面積占全國比重/%耕地面積占全國比重/%西部地區71.737.2中部地區10.722.7東部地區11.119.4東北地區6.520.7(1)(區域認知)分析我國后備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在哪里。提示:我國西部地區。(2)(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有人說,中國長江流域有特別多的湖泊,既然耕地資源如此驚慌,我們為什么不把這些湖泊填平,改造成耕地?你覺得這個提議是否可行,請說明你的理由。提示:不行行。圍湖造田會導致湖泊生態惡化,湖泊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降低,調蓄洪峰實力下降,從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實力2愛護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平安1.我國糧食平安面臨的形勢:(1)人口基數大,消費結構升級,對糧食需求巨大。在我國人口達到16億、人年均需求糧食460千克時,共需糧食7.3億多萬噸。與現今糧食綜合生產實力的差額為2.5億多萬噸。(2)資源環境問題影響糧食生產。①農業缺水,年少產糧食2600萬噸左右;②耕地削減(東部沿海和發達地區由于工業化、城鎮化等導致耕地銳減),質量下降(優減劣增);③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引發環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耕地數量、質量下降;④災難頻繁(洪澇、干旱、蝗災等)導致糧食減產。(3)糧食生產投入不足,種糧效益低,產糧區經濟條件差,糧農缺乏主動性。(4)我國糧食平安保障體系不健全,生產條件、經營方式、糧食轉化程度、區域沖突、貯存和流通平安等均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2.影響我國糧食平安的因素及措施:影響因素措施影響需求因素人口增長①合理限制人口數量;②限制生物能源對糧食的需求;③引導科學節約用糧,在全社會形成疼惜糧食、反對奢侈的良好風尚消費結構升級生物能源需求城鎮化水平提高影響生產因素耕地數量①嚴格愛護耕地,遏制耕地的削減;②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實力;③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④加強土地環境愛護,削減污染,保證土地生產實力;⑤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健全儲備糧調控機制耕地質量氣候、水源條件科技種糧成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坡耕地上的切溝由流水侵蝕而成。下圖為切溝景觀。指出切溝對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思路點撥】解答該題的思路如下。【解析】由材料可知,切溝由流水侵蝕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壞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時形成溝谷,更有利于水的匯合,加大對耕地的侵蝕。針對切溝的出現,應從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兩方面綻開,工程措施從疏、堵兩個方面綻開。答案:危害:切溝分割土地,損壞耕地,阻礙耕作(嚴峻時可阻斷交通);加大土壤侵蝕量(切溝形成后,水流集中,沖刷實力增加,水土流失加劇)。措施:調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間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設施(如修建排水溝等);(在水流集中區域)設置障礙(如草地,灌叢等);在切溝中修建攔水壩(谷坊);切溝填埋。稻谷是重要的糧食種類,糧食的充分供應和區域平衡是保障糧食平安的重要任務。下圖反映2014年我國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關系。(1)(綜合思維)分析珠三角地區已不再成為我國主要稻谷余糧區的緣由。提示: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快,占耕地多,生態退耕及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高價值的農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糧食生產大幅下降,使稻谷始終難有結余。(2)(綜合思維、區域認知)與安徽省相比,黑龍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條件是什么?提示:黑龍江省地處我國東北平原,平原面積廣袤,人口密度較小,人均耕地豐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較大,糧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較少。課堂檢測·素養達標下表為2024年我國上海、浙江、陜西和新疆四省(市、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面積比重表(單位:%)。據此,完成1、2題。土地利用類型省(市、區)農業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土地及其他耕地林地草地其他農用地甲3.16.521.401.068.0乙18.862.70012.56.0丙19.459.710.50.64.75.1丁23.39.405.337.524.51.甲是 ()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陜西2.乙、丙兩省(市、區)建設用地比重差異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異 ②礦產資源開發程度③經濟發展水平 ④城市公共服務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1選A,2選B。第1題,讀表可知,甲省區未利用土地占比最大,應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為主,且建設用地占比較大,應為浙江;丙地以耕地、林地為主,建設用地占比少,應為陜西;丁建設用地占比最大,應為上海。第2題,讀圖,結合上題分析可知,乙為浙江省,丙為陜西省,兩省在人口密度上差異較大,浙江人口密度大,陜西人口密度小,且浙江經濟發展水平高,陜西經濟發展水平低,所以建設用地占比相差較大,與兩省區的城市服務水平及礦產資源開發程度無關。中國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透漏,中國糧食形勢已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沖突。從2003年到2024年,中國糧食產量由8613億斤增加到12325億斤。但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質品種供應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此外,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區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糧食跨區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此回答3~5題。3.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國 ()A.化肥農藥濫用,耕地質量下降B.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提高C.糧食生產存在肯定的盲目性D.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擴大4.中國糧食流通成本偏高,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緣由是()A.玉米、稻谷庫存量大B.糧食生產向水熱條件好的地區集中C.產銷區距離大,運距遠D.糧食進口多,加大運輸壓力5.目前,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為削減大豆進口,合理的措施為()①對大豆進口實行更嚴格的配額管理②增加農業補貼,實行大豆收購愛護價③削減農藥化肥的運用,提高耕地質量④加快土地流轉,培植專業的大豆承包大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3選C,4選C,5選D。第3題,材料“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說明中國農業生產具有肯定的盲目性。第4題,糧食產區集中在東北等地區,主消費區與主產區相距較遠,導致糧食流通成本偏高。第5題,對大豆進口實行更嚴格的配額管理與市場經濟不相符,①錯;增加農業補貼,實行大豆收購愛護價,可以調動農夫種植主動性,②對;削減農藥化肥的運用,提高耕地質量是提高產量的措施,不能降低進口依存度,③錯;加快土地流轉,培植專業的承包大戶,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場競爭力,④對。6.依據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據報道,依據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5年我國已建成4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2024年力爭全國建成8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為國家糧食平安奠定堅實基礎。材料二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料表。項目2010年2024年2030年人口/億人14.4215.4716.00糧食總消費量/億千克605668387360人均糧食消費量/千克420442460(1)由材料二分析我國糧食消費的基本趨勢,并分析出現這種趨勢的緣由。(2)目前我國糧食平安問題不容樂觀,應實行哪些措施保障糧食平安?【解析】第(1)題,依據表格可知,糧食消費既包括總消費量,也包括人均糧食消費量。據數據分析可知,糧食總消費量和人均糧食消費量都上升。人均糧食消費量增加的主要緣由是生活水平提高。中國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多,人口增加,糧食總消費量上升;經濟發展快,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人均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