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6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文藝復興[課時作業·學以致用]實戰演練夯實基礎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351頁一、選擇題1.希臘英雄傳聞起源于對祖先的崇拜,這類傳聞中的主子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成為古希臘人集體力氣和才智的化身。這反映出古希臘人()A.折服自然的堅韌意志B.崇尚武力并熱衷殖民擴張C.重視城邦的集體榮譽D.具有樸實的人文主義觀念解析:據材料“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成為古希臘人集體力氣和才智的化身”說明具有樸實的人文主義觀念,故選D項;材料“古希臘人集體力氣和才智”說明不是折服自然,解除A項;材料“集體力氣和才智”說明不是崇尚武力,解除B項;材料“半神半人的英雄”說明是個人而不是重視城邦的集體榮譽,解除C項。答案:D2.古希臘的雕塑《擲鐵餅者》《持槍的戰士》《刮汗污的運動員》等所呈現出的人物都高大雄健,英姿勃發,充溢了自信和熱忱。據此可知,古希臘()A.注意藝術教化提升公民素養B.開創人類體育競技運動先河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領先世界D.追求完備的體格和人格精神解析:藝術可以反映時代風貌。材料中古希臘的雕塑所呈現出的人物“高大雄健,英姿勃發,充溢了自信和熱忱”,反映出古希臘追求完備的體格和人格精神,故選D項;A、B、C三項材料無法體現。答案:D3.古希臘神學發達,即使是體育競技會也被普遍認為是希臘人獻給神的祭品。希臘人為了表明自身的虔誠,將自己認為最美、最純凈的軀體獻給神,誰取得了競賽的成功,就意味著上蒼把成功之福賞賜給了誰。這表明古希臘()A.干脆民主政治影響體育競技B.神學思想中隱含著人文精神C.神學泛濫導致公民體質下降D.體育競技充溢公允正義精神解析:“希臘人為了表明自身的虔誠,將自己認為最美、最純凈的軀體獻給神,誰取得了競賽的成功,就意味著上蒼把成功之福賞賜給了誰”體現了對人的贊美,故選B項;“古希臘神學發達,即使是體育競技會也被普遍認為是希臘人獻給神的祭品”沒有涉及到民主政治,解除A項;“將自己認為最美、最純凈的軀體獻給神,誰取得了競賽的成功,就意味著上蒼把成功之福賞賜給了誰”可以促進體質的提高,解除C項;“誰取得了競賽的成功,就意味著上蒼把成功之福賞賜給了誰”無法體現規則的公允性,解除D項。答案:B4.智者學派認為,法律的條文是經過協議達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卻不是人們約定的。法律所確認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確定的利益卻是逍遙自由的。這反映出智者學派()A.強調了法律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統一B.主見自然律令是對公共利益的維護C.認為法律是公共意志對人性的束縛D.認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解析:從題干信息可知,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與自然的律令是相對立的,而自然確定的利益是逍遙自由的,不受限制的,所以智者學派認為法律是公共意志對自由和人性的束縛,所以C項符合題意。答案:C5.《回憶錄》中寫到,“蘇格拉底說,既然正義和其他美妙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明顯正義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才智”,蘇格拉底的這一觀點()A.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 B.強調以德治國C.源于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D.主見思想自由解析:據材料“正義和其他美妙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明顯正義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才智”,可知蘇格拉底強調美德的重要性,學問即美德,這與當時雅典道德淪喪,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相關,故選C項;依所學,蘇格拉底處在雅典民主制由盛轉衰時期,解除A項;材料主要強調美德與學問,而未涉及治國理念與方法,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道德與學問的關系,而未涉及思想自由等狀況,解除D項。答案:C6.從“美德即學問”的觀點動身,蘇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見,這種主見否定了當時盛行于希臘的道德天賦的觀念。這反映了()A.重視思想自由和人格尊嚴B.人類自我關懷的人文精神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礎D.羅馬法尚處于習慣法階段解析:“美德即學問”“德行可教”意思是美德和學問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體現了對人類自身價值的認可,具有顯明的人文主義色調,故選B項;重視思想自由和人格尊嚴,是人文精神的部分表現,而且與題意不符,解除A項;題意表達的是人文精神的體現,與民主政治無關,解除C項;羅馬法是古羅馬的法律規范的統稱,與古希臘人文主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解除D項。答案:B7.柏拉圖認為,財產最大的好處是有了錢財不至于故意作假或不得已而騙人了,從而不用擔憂鬼神的懲處。這著重反映了他()A.追求享樂主義 B.支持神靈崇拜C.強調人文精神 D.宗教觀念深厚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據材料“有了錢財不至于故意作假或不得已而騙人了,從而不用擔憂鬼神的懲處”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柏拉圖強調人的作用和價值,而不是神的意志,故選C項;材料說明柏拉圖否定神靈崇拜,解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享樂主義和宗教觀念,解除A、D兩項。答案:C8.16世紀以后,經濟關系的巨大改變已經使這類說教顯得極為虛偽。這種改變的壓力起先漸漸地修改著“商人從來得不到神的歡心”這一古老的斷語,并創建出“全世界只靠金錢和塵土來維持”這一箴言。這說明()A.資產階級要求駕馭更多政治權利B.商業與宗教的關系起先淡薄C.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宗教禁欲觀D.新航路開拓推動了宗教改革解析:材料說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宗教禁欲觀的關系,并沒有關于資產階級要求駕馭更多政治權利的信息,故A項錯誤;據材料可知,商業與宗教的關系起先淡薄,不符合題意,故B項錯誤;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宗教禁欲觀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關于新航路開拓的信息,故D項錯誤。答案:C9.15—16世紀,佛羅倫薩經常舉辦慶典活動,從前囿于個人或小圈子的藝術家,起先經常參加慶典的裝飾工作,幫助裝扮角色,設計服裝,打算化妝品和其他裝飾用品。許多教會人士和世俗統治者也樂于贊助他們。這表明文藝復興()A.崇尚人文的社會氛圍 B.社會等級觀念的消逝C.公民參政的熱忱高漲 D.藝術家政治地位提高解析:藝術走向世俗,“參加慶典”,美化生活得到教會和貴族支持,說明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有了肯定的社會基礎,故選A項;“等級觀念消逝”與史實不符,解除B項;材料中藝術家經常參加慶典裝飾工作的活動與“參政”無關,解除C項;藝術家“服務”于社會,而不是體現其政治地位提升,解除D項。答案:A10.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中,分裂叛逆者總要落得失敗的下場。莫里哀(1622—1673)等作家在作品中具有顯明的政治傾向,因為古典主義是在肯定王權的提倡與監護下發展起來的,因此強調個人利益聽從國家利益,要求鞏固和加強統一的民族國家。這說明兩人的文學作品都()A.打著復興古典旗號B.反映資產階級時代要求C.屬于浪漫主義流派D.提倡民主、法治和自由解析:據材料“分裂叛逆者總要落得失敗的下場”“強調個人利益聽從國家利益,要求鞏固和加強統一的民族國家”可知莎士比亞、莫里哀(古典主義文學思潮是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在政治上妥協的產物)都維護國家統一,這反映了資產階級時代要求,故選B項。答案:B11.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一方面對天主教腐敗與黑暗及其經院哲學劇烈不滿,另一方面又對整個基督教基本教義深信不疑。這反映出()A.資產階級劇烈的革命性B.人文主義與基督教基本教義的同一性C.宗教改革運動的必定性D.人文主義者擺脫了封建神學思想束縛解析:“一方面對天主教腐敗與黑暗及其經院哲學劇烈不滿,另一方面又對整個基督教基本教義深信不疑”表明人文主義與基督教基本教義是相一樣的,故選B項;文藝復興運動是借助文學藝術等形式進行的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沒有體現劇烈的革命性,解除A項;宗教改革運動的提倡者也是對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深信不疑,故無法體現宗教改革運動的必定性,解除C項;“另一方面又對整個基督教基本教義深信不疑”表明人文主義者沒有擺脫封建神學思想束縛,解除D項。答案:B12.有人說,16世紀“這種大部分來自意大利的‘新文化’使一種新的語言——法語——像漂亮的鮮花,盛開在塞納河(法國北部大河)兩岸,法語最終變成了文學語言”。這表明當時()A.法國已經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B.啟蒙運動進一步發展了人文精神C.文藝復興運動漸漸在法國擴綻開來D.法語成為歐洲人文學者的通用語解析:據材料“16世紀‘這種大部分來自意大利的“新文化”’”可知“新文化”指的是文藝復興,故選C項;材料強調法國受到文藝復興影響,不能說明法國已經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文藝復興對法國的影響,解除B項;據材料“法語——像漂亮的鮮花,盛開在塞納河(法國北部大河)兩岸”可知法語影響范圍在法國,解除D項。答案:C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在他的社會政治學說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謂“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臨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學說的仁義之道。孟子又是怎樣描述他心目中的志向國圖景呢?他認為:在王道統治國家的志向狀態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統治著國家,國家法制健全,政令暢通,賞罰分明,賢人輩出;賦稅徭役適度,百姓豐衣足食,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對于君主和國家發自內心地表示擁護。——摘編自強光中的哲學《王道:孟子的“志向國”》材料二在《志向國》中,柏拉圖把公民分成治國者、武士和勞動者三個等級,分別代表才智、英勇以及欲望三種品性。治國者用自己的哲學才智和道德力氣統治國家;武士們協助治國,用忠誠與英勇保衛國家的平安;勞動者則為全國供應物質生活資料。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在這樣的國家里,治國者明白正義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國家。治國者和武士沒有私產和家庭,因為私產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勞動者也絕不允許擁有奢華的物品。——摘編自柏拉圖《志向國》等(1)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孟子與柏拉圖關于“志向國”相識的共通之處。(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兩種“志向國”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就是高高在上而君臨一切的意思”和材料二“柏拉圖把公民分成治國者、武士和勞動者三個等級”、依據材料一“君主如圣人一般統治著國家”和材料二“治國者用自己的哲學才智和道德力氣統治國家”、依據材料一“治國者明白正義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國家”和材料二“國家法制健全,政令暢通,賞罰分明,賢人輩出”綜合歸納概括。第(2)問,第一小問社會背景,從政治、文化等角度進行分析。其次小問價值(作用,主動影響),得出二者分別對中國和西方的治國理念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人類思想發展史的珍貴遺產。答案:(1)都強調了等級性;都強調了統治者的高素養(或德治);都帶有理性主義色調;都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2)背景:孟子: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沖突激化;儒家“仁”“禮”思想的影響。柏拉圖:雅典干脆民主的弊端日益顯著;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的興起。價值:二者分別對中國和西方的治國理念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人類思想發展史的珍貴遺產。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世紀16世紀之交,人類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在這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人類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幾乎皆與西歐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海外擴張親密相關,它們標記著世界資本主義曙光的來臨。——摘編自齊濤主編《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學問,圍繞“15世紀16世紀之交西歐社會變革”自行擬定一個詳細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解析:“15世紀16世紀之交西歐社會變革”是歐洲近代化的開端,這一時期與社會變革有關的內容許多,地理大發覺帶來了整個經濟生活的變革,也有文藝復興對封建神學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宗教改革沖擊了原有的封建政治格局,然后聯系所學學問進行論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論題:15世紀16世紀之交西歐社會經濟變革。闡述:15世紀16世紀之交,地理大發覺使歐洲社會出現重大變革。西歐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增多,商業經營方式發生改變,貿易中心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店承包合同協議書
- 有效利用時間準備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迅速提高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知識更新策略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備考過程中的困惑及答案
- 了解行業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證書考試復習計劃制訂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有效領導力考題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樣本采集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要避掉的誤區試題及答案
- 2025世界防治哮喘日知識講座專題課件
- 糧食安全時政試題及答案
- 小學開展常規教育經驗交流活動方案
- 第四單元專題學習《孝親敬老傳承家風》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同步教學)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系列
- 茂名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024年6月真題(第1套)翻譯
- 2024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03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畢業生1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城市交通中的共享出行模式研究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