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技術規范DB41-T 726-2022_第1頁
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技術規范DB41-T 726-2022_第2頁
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技術規范DB41-T 726-2022_第3頁
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技術規范DB41-T 726-2022_第4頁
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技術規范DB41-T 726-20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60

CCSA47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726—2022

代替DB41/T726—2012

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

檢測技術規范

2022-04-07發布2022-07-05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1/T72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一般規定...........................................................................2

5檢測技術要求.......................................................................2

6檢測技術方法.......................................................................4

7檢測結果的處理.....................................................................8

附錄A(資料性)部分線路裝設工藝要求.................................................9

附錄B(資料性)電源SPD的I的確定..................................................11

附錄C(資料性)供配電系統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12

附錄D(資料性)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系統......................................17

附錄E(資料性)河南省各市、縣年平均雷暴日..........................................18

參考文獻.............................................................................20

I

DB41/T72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726—2012《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技術規范》,與DB41/T726

—2012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更新了規范性引用文件GB/T21431、GB50174,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GB18802.11、GB

18802.21,刪除了部分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2012年版的第2章);

——更新了“浪涌保護器”、“等電位連接”的來源,增加了“接閃器”、“防雷裝置”等術語,刪

除了部分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2012年版的第3章);

——將“檢測規定”更改為“一般規定”,調整了章節的順序,刪除了行政管理條款(見第4章,2012

年版的5.1、5.2、5.3);

——增加了檢測器具、量具的要求(見4.2);

——將“檢測要求和方法”更改為“檢測技術要求”和“檢測技術方法”,并將2012年版的有關

內容更改后納入(見第5章、第6章,2012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機房防靜電地板的表面電阻要求(見5.1.2.2,2012年版的4.1.1.2.3);

——更改了天饋線路戶外前段端設備的等電位要求(見5.4.2、6.4.6、6.4.9,2012年版的4.3.1.2、

4.3.2.2、4.3.2.3.3);

——刪除了程控交換機系統、安全防范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的相

關要求(見2012年版的4.4、4.5、4.6、4.7、4.8);

——刪除了“等電位連接”和“接地性能”的規定(見2012年版的4.9、4.10);

——增加了浪涌保護器檢測相關內容,刪除了附錄“電涌保護器的檢查和檢測”(見5.5、6.5,

2012年版的附錄B);

——刪除了附錄“計算機信息系統雷電防護分級”、“磁場強度的測量和屏蔽效率的計算”、“防

雷區的劃分”、“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和工頻接地電阻的換算”、“部分檢測儀器的主要

性能和參數指標”(見2012年版的附錄C、附錄D、附錄E、附錄F、附錄J);

——刪除了附錄“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裝置安全性能檢測表”和“計算機信息系統(場

地)防雷檢測流程圖”(見2012年版的附錄K和附錄I的圖I.2);

——增加了浪涌保護器的要求,刪除了附錄“電涌保護器的檢查和檢測”(見5.5、6.5,2012年

版的附錄B);

——更改了檢測數據分析的要求(見7.2,2012年版的6.2);

——刪除了附錄“用于電子系統雷擊風險評估的N和NC計算方法”的相關內容,更改了附錄名稱,

更新了“雷暴日數”(見6.6.2、附錄E,見2012年版的附錄L)。

本文件由河南省氣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現代防雷有限公司、

漯河市氣象局、駐馬店市氣象局、河南子豫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鵬、楊美榮、賀小平、傅國慶、王瑋、李森、程麗丹、何巍、郭帥、申展、

楊琳琳、郭賀奇、王蘆、耿守鋒、王濤。

本文件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DB41/T726—2012。

II

DB41/T726—2022

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

檢測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安全檢測要求和方法、檢測規定和檢測結果的處理。

本文件適用于已建及新建、改建、擴建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裝置安全性能的檢測及驗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8802.11—2020低壓電涌保護器(SPD)第11部分:低壓電源系統的電涌保護器性能要求和

試驗方法

GB/T18802.21—2016低壓電涌保護器第21部分:電信和信號網絡的電涌保護器(SPD)性能要求

和試驗方法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174—2017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浪涌保護器(SPD)

用于限制瞬態過電壓和泄放浪涌電流的電器,它至少包含一個非線性原件,又稱電涌保護器。

[來源:GB50343—2012,2.0.16]

3.2

接閃器

由攔截閃擊的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以及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組成。

[來源:GB50057—2010,2.0.8]

3.3

等電位連接

直接用連接導體或通過浪涌保護器將分離的金屬部件、外來導電物、電力線路、通信線路及其它電

纜連接起來以減小雷電流在它們之間產生電位差的措施。

[來源:GB50343—2012,2.0.12]

1

DB41/T726—2022

3.4

防雷裝置

用于減少閃擊擊于建(構)筑物上或建(構)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質性損害和人身傷亡,由外部防雷

裝置和內部雷電防護裝置組成。

[來源:GB50057—2010,2.0.5]

4一般規定

4.1檢測機構應根據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的防雷裝置設計圖紙和隱蔽施工記錄等資料,結合氣象

資料,確定受檢項目的雷電防護等級,制定檢測方案,檢測程序應符合GB/T21431—2015的規定。

4.2計算機電子信息系統(場地)的防雷裝置檢測,應遵守被檢測系統(場所)的相關環境和安全要

求。

4.3檢測儀器、量具應處于計量檢定或校準合格有效期內,本文件所列檢測儀器、量具和測試方法僅

作參考,檢測儀器、量具的主要性能和指標參數見GB/T21431—2015中的附錄H。

5檢測技術要求

5.1機房環境

5.1.1機房外部環境

5.1.1.1應按照GB50343—2012中第4章的規定將計算機信息系統劃分為A、B、C、D四個雷電防護

等級。

5.1.1.2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及機房應避開強電磁干擾;無法避開強電磁場干擾時,應采取有效

的電磁屏蔽措施。

5.1.1.3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及機房宜設置在樓層的低層中心部位和雷電防護區的高級別區域內,

雷電防護區(LPZ0、LPZ1??LPZn)的劃分參見GB/T50343—2012中的3.2。

5.1.2機房內部環境

5.1.2.1機房內設備距離及結構柱的安全距離應大于1000mm。

5.1.2.2機房內應按照GB50174—2017中8.3的規定設置防靜電地板,防靜電地板的表面電阻應為

2.5×104Ω~1×109Ω。

5.1.2.3金屬構件、設備表面的靜電電位應不大于1kV,防靜電地板表面的靜電電位應不大于2.5kV。

5.1.2.4防靜電接地網格及支架、機架、格棚、金屬外窗等的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4Ω。

5.2機房電源系統

5.2.1外部電源系統

5.2.1.1供電電源系統進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應符合GB50343—2012中第5

章的規定。

5.2.1.2在電源進(出)線處(總配電室)應安裝符合相應等級分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

2

DB41/T726—2022

5.2.1.3當建筑物屋頂的用電設備(如通信天線等)處于LPZ0區時,引出電源線的配電箱內應加裝符

合Ⅰ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浪涌保護器試驗類別的劃分參見GB50343—2012中的2.0.30、2.0.31、

2.0.32。

5.2.1.4浪涌保護器接地材料的材質、規格和安裝工藝,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浪涌保護器和配電盤

(箱)外殼的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4Ω。

5.2.1.5以下位置應安裝符合Ⅱ類試驗的電源浪涌保護器:

a)變壓器位于建筑物內且該建筑物沒有低壓線引出時,應在低壓側加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

護器;

b)建筑物間通過屏蔽管敷設低壓線路的情況,應加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

c)按照GB50057—2010提供的方法計算分配電盤內設備前端電源線路上過電壓,如該電壓大于

分配電盤內設備的耐沖擊水平時,應在分配電盤內設備前端電源線路上加裝符合Ⅱ類試驗的

浪涌保護器。

5.2.2內部電源系統

5.2.2.1當機房距設備間分配電柜大于50m時,機房內的配電屏應安裝符合Ⅲ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

5.2.2.2在分配電盤和機房配電屏后的設備,已安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大于

后端設備的耐沖擊水平的80%時,應在設備前加裝符合Ⅲ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

5.2.2.3浪涌保護器接地材料的材質、規格和安裝工藝,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浪涌保護器和配電盤

(箱)外殼的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4Ω。

5.3計算機網絡系統

5.3.1進入機房的各種信號線的屏蔽及布線應符合GB50343—2012中5.3的規定。

5.3.2計算機系統的等電位連接與共用接地系統應符合GB50343—2012中5.2的規定。

5.3.3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防雷和接地應符合GB50343—2012中5.5的規定。

5.3.4信號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GB50343—2012中5.4.4的規定。

5.4天饋線路

5.4.1接閃器的材質、規格、牢固性應符合GB50057—2010中5.2的規定。

5.4.2戶外的前端設備應在接閃器的有效保護范圍內,并應做等電位處理,其過渡電阻值應不大于

0.2Ω。接閃器的有效保護范圍計算方法見GB50057—2010的附錄D。

5.4.3天饋線路的屏蔽、等電位措施應符合GB50057—2010中6.3的規定。

5.4.4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GB50343—2012中5.4.5的規定。

5.5浪涌保護器

5.5.1應使用經國家認可的檢測實驗室檢測,符合GB/T18802.11—2020和GB/T18802.21—2016標準

的產品。

5.5.2原則上SPD和等電位連接位置應在各防雷區的交界處,但當線路能承受預期的電涌電壓時,SPD

可安裝在被保護設備處。

5.5.3SPD必須能承受預期通過它們的雷電流,并具有通過電涌時的電壓保護水平和有熄滅工頻續流

的能力。

5.5.4當電源采用TN系統時,從總配電盤(箱)開始引出的配電線路和分支線路必須采用TN-S系統。

3

DB41/T726—2022

5.5.5選擇系統中信息技術設備信號浪涌保護器時,Uc值一般應高于系統運行時信號線上的最高工作

電壓的1.2倍。

5.5.6SPD兩端的連線應符合表A.1中連接導線的最小截面要求,SPD兩端的引線長度不宜超過0.5m。

SPD應安裝牢固。

5.5.7在LPZOA或LPZOB區與LPZl區交界處,在從室外引來的線路上安裝的SPD應選用符合I類試驗

的浪涌保護器,其Iimp值可按GB50057—2010規定的方法選取。

5.5.8在LPZl區與LPZ2區交界處,分配電盤處或UPS前端宜安裝第二級SPD。其標稱放電電流In不

宜小于5kA(8/20us)。

5.5.9在重要的終端設備或精密敏感設備處,宜安裝第三級SPD,其標稱放電電流In值不宜小于

3kA(8/20us)。

5.5.10當在線路上多處安裝SPD時,SPD之間的線路長度應按試驗數據采用;若無此試驗數據時,電

壓開關型SPD與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宜小于10m,若小于10m應加裝退耦元件。限壓型SPD

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宜小于5m,若小于5m應加裝退耦元件。

5.5.11安裝在電路上的SPD,其前端應有后備保護裝置過電流保護器。如使用熔斷器,其值應與主電

路上的熔斷電流值相配合。

5.5.12SPD如有通過聲、光報警或遙信功能的狀態指示器,應檢查SPD的運行狀態和指示器的功能。

5.5.13連接導體應符合相線采用黃、綠、紅色,中性線用淺藍色,保護線用綠/黃雙色線的要求。

6檢測技術方法

6.1機房環境

6.1.1機房外部環境

6.1.1.1按照GB50343—2012中第4章的算法,計算機房雷電防護等級。

6.1.1.2使用GB/T21431—2015中附錄F的儀器和方法,檢測機房電磁屏蔽措施。

6.1.1.3查看機房設置位置,機房位置應滿足5.1.1.3的要求。

6.1.2機房內部環境

6.1.2.1檢查機房所在的樓層位置、面積、平面布置,使用鋼卷尺或紅外測距儀等量具,測量機房內

設備距離外墻及結構柱的安全距離,安全距離應大于1000mm。

6.1.2.2查看機房防靜電接地地板安裝情況,使用兆歐表測試靜電地板的表面電阻是否符合5.1.2.2

的規定。

6.1.2.3使用靜電電壓表測試金屬構件、設備表面的靜電電位,結果不應大于1kV,防靜電地板表面

的靜電電位不應大于2.5kV。

6.1.2.4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試防靜電接地網格及金屬支

架、機架、格棚、外窗等的接地電阻值,結果不應大于4Ω。

6.2機房電源系統

6.2.1外部電源系統

4

DB41/T726—2022

6.2.1.1檢查電源系統進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接地形式應符合GB50343—

2012中第5章的規定。查閱設計或施工文件,檢查電纜的埋地長度,埋地長度應符合GB50057—2010

中附錄C的規定。

6.2.1.2電源進(出)線處(總配電室)應安裝符合相應等級分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查看浪涌保護

器安裝情況。

6.2.1.3當建筑物屋頂的用電設備(如通信天線等)處于LPZO區時,引出電源線的配電箱內應加裝符

合Ⅰ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查看浪涌保護器安裝情況。

6.2.1.4查閱施工安裝文件并使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檢查、測量浪涌保護器接地材料的材質、規格和

安裝工藝,材質、規格和安裝工藝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

6.2.1.5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量浪涌保護器和配電盤(箱)

外殼的接地電阻值,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6.2.1.6以下位置應安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查看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情況:

a)變壓器位于建筑物內且該建筑物沒有低壓線引出時,在低壓側加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護

器;

b)建筑物間通過屏蔽管敷設低壓線路的情況,在低壓線路兩側加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

c)按照GB50057—2010提供的方法計算分配電盤內設備前端電源線路上過電壓,當該電壓大于

分配電盤內設備的耐沖擊水平時,在分配電盤內設備前端電源線路上加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

涌保護器。

6.2.2內部電源系統

6.2.2.1當機房距設備間分配電柜大于50m時,機房內的配電屏應安裝符合Ⅲ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

查看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情況。

6.2.2.2在分配電盤和機房配電屏后的設備,已安裝符合Ⅱ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大于

后端設備的耐沖擊水平的80%時,應在設備前加裝符合Ⅲ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查看浪涌保護器的安裝

情況。

6.2.2.3查閱施工安裝文件并使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檢查、測量浪涌保護器接地材料的材質、規格和

安裝工藝,安裝工藝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

6.2.2.4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量浪涌保護器和配電盤(箱)

外殼的接地電阻值,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6.3計算機網絡系統

6.3.1信號線的屏蔽和等電位措施

6.3.1.1查看戶外進入機房的信號線的引進方式,引進方式應符合GB50343—2012中5.4.4的規定。

查看入戶處的防雷電波侵入措施,應采取屏蔽、等電位連接并接地等措施。

6.3.1.2查閱施工安裝文件,核對進入機房的信號線所穿的金屬管埋地長度,埋地長度應大于15m。

6.3.1.3檢查進入機房的光纜的金屬加強芯的等電位及接地處理情況,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

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量其接地電阻值,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6.3.1.4檢查進入機房的屏蔽線纜的屏蔽層的等電位及接地處理情況,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

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量其接地電阻值,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5

DB41/T726—2022

6.3.1.5查閱施工安裝文件,核對當多個計算機系統共用一組接地裝置時的等電位連接情況。查看計

算機機房的安全保護地、信號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和信號浪涌保護器的接地情況,接地端應

連接到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查閱施工安裝文件并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檢查、測量信號浪涌保護器

接地線的材質、規格和安裝工藝情況,材質、規格和安裝工藝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

6.3.1.6查看進、出建筑物的傳輸線路上浪涌保護器的設置及各級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情況,安裝情況

應符合GB50343—2012中5.5.2的規定。

6.3.1.7查看以下位置安裝適配的信號浪涌保護器的情況:

a)經由LPZ0區直接進入機房的信號線在接入重要的網絡設備(如服務器、網絡交換機、路由器

等)前的端口處;

b)遠程網絡數據終端設備(DTE)的外引(LPZ0區至LPZ1區)信號線端口處;

c)廣域網絡總線(非光纖)上的每個外收發器端口處。

6.3.1.8查看信號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情況,安裝情況應符合GB50343—2012中5.4.4的規定。使用接

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量其接地電阻值,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6.4天饋線路

6.4.1凡帶有室外架空天線的電子設備,都屬于天饋線路應采取防雷保護的設備系統。

6.4.2查閱施工安裝文件并使用游標卡尺、拉力計等量具,檢查、測量接閃器的材質、規格、牢固性

及其連接情況,材質、規格、牢固性及其連接情況應符合GB50057—2010中5.2的規定。

6.4.3使用鋼卷尺或紅外測距儀等量具,測量接閃器與天線之間的安全距離,安全距離應大于3m。

6.4.4使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接閃器、天線豎桿的接地情況,接閃器、天線豎桿應與建筑物共用防雷

接地裝置。使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測量鋼筋與鋼筋、鋼筋與扁鋼的搭接焊長度,雙面施焊時不應小于鋼

筋直徑的6倍,單面施焊時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2倍。使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測量扁鋼與扁鋼的搭接

焊長度,當不少于三面施焊時,搭接焊長度不應小于扁鋼寬度的2倍。

6.4.5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中附錄D的方法,測量接閃桿、天線豎桿接地電阻

值,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6.4.6按照GB50057—2010中附錄D的方法計算接閃器的保護范圍,戶外的前端設備應在接閃器的保

護范圍內,使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其過渡電阻值,過渡電阻值不應大于0.2Ω。

6.4.7查閱施工安裝文件,查看天線桿、塔引下的天饋線纜的屏蔽措施,使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金屬

屏蔽層與防雷裝置間的等電位連接情況,金屬屏蔽層應與桿、塔金屬體(或防雷引下線)及建筑物的防

雷裝置間有良好的電氣連接。

6.4.8查看同軸饋線金屬外護層是否在上部、下部作接地處理,是否在通過走線架進入機房前就近接

地。查看當桿、塔長度不小于60m時,同軸饋線的金屬外護層是否在桿、塔中部增加一處接地。查看

室外走線架始末兩端是否做接地連接。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的附錄D中的方法

測量上述部位的接地電阻值。

6.4.9當波導管作為天饋傳輸系統時,使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波導傳輸系統的金屬外壁與天線架、波

導支承架及天線反射器的過渡電阻、波導管彎頭及波導的段與段之間作連接用的法蘭盤兩端的過渡電阻

值,過渡電阻值不應大于0.2Ω。

6.4.10查看同軸饋線進入機房后與系統設備連接處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情況,連接處應安裝適配的天饋

線浪涌保護器。

6.4.11查看采用獨立的電源線供電,串裝在同軸電纜線路上的有源設備,電源線應穿金屬管敷設,金

屬管首尾兩端應就近作接地并安裝相應的浪涌保護器。

6

DB41/T726—2022

6.4.12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按照GB/T21431—2015的附錄D中的方法,測量安裝在天線桿、塔上的

航空障礙燈等設備外殼的接地電阻值,地電阻值不應大于4Ω。

6.5浪涌保護器

6.5.1SPD的檢查

6.5.1.1使用環路電阻測試儀測試從總配電盤(箱)引出的分支線路上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之間

的阻值,確認線路系統類型。

6.5.1.2查看施工安裝文件,記錄各級SPD的安裝位置,安裝數量、型號、主要性能參數(如Uc、In、

Imax、Iimp、Up等)、接口方式和連接導體的材質和導線截面,連接導線的色標,連接牢固程度等安裝工藝。

6.5.1.3對SPD進行外觀檢查:SPD的表面應平整、光潔、無劃傷、無裂痕和燒灼痕或變形,SPD的標

志應完整和清晰,SPD的劣化指示牌顏色或指示燈不應改變,使用紅外測溫儀測量SPD連接線,連接線

不應發生過熱現象。

6.5.1.4測量多級SPD之間的距離和SPD兩端引線的長度。使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測量SPD兩端的引

線長度,線長度不應超過0.5m;當在線路上多處安裝SPD時,查閱施工安裝文件核對電壓開關型SPD

與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線路長度不應小于10m,若小于10m則應加裝退耦元件;查閱施工安

裝文件核對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線路長度不應小于5m,若小于5m則應加裝退耦元件。

6.5.1.5查看SPD的狀態指示器,指示器應與生產廠商說明一致。

6.5.1.6查看安裝在電路上的SPD限壓元件脫離器安裝情況,SPD前端應安裝脫離器。查看無內置脫

離器SPD的過電流保護情況,使用熔斷器做保護器的,應確定其值與主電路上的熔斷電流值相配合。

6.5.1.7查看安裝在配電系統中的SPD的Uc值,Uc值應符合附錄B中表B.1的規定。

6.5.1.8查看并計算安裝的通信、信號SPD的Uc值,Uc值應高于系統運行時信號線上的最高工作電壓

的1.2倍。常見電子系統的工作電壓參考值見附錄B的表B.2。

6.5.1.9檢查SPD安裝工藝,使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接地線與等電位連接端子之間的過渡電阻。

6.5.1.10電源SPD的I的確定見附錄B,供配電系統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參見附錄C。

6.5.2電源SPD的測試

6.5.2.1使用防雷元件測試儀或泄漏電流測試表等儀器對SPD定期進行檢查。如測試結果表明SPD劣

化,或狀態指示指出SPD失效,應及時更換。

6.5.2.2限壓型SPD的Iie值的測試應符合以下要求:

a)首先應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塊或將線路上兩端連線拆除,逐一進行測試;

b)合格判定:當實測值大于生產廠標稱的最大值時,判定為不合格,如生產廠未標定出Iie值時,

一般不應大于20μA。

注:SPD泄漏電流在線測試方法在研究中,一般認為由于存在阻性電流和容性電流,其值應在1mA級范圍內。

6.5.2.3直流參考電壓(U1mA)的測試應符合以下要求:

a)本試驗僅適用于以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MOV)為限壓元件且無其他并聯元件的SPD。主要測量

在MOV通過lmA直流電流時,其兩端的電壓值;

b)將SPD的可插拔模塊取下測試,按測試儀器說明書連接進行測試;

c)將測試儀器的輸出電壓值按儀器使用說明及試品的標稱值選定,并逐漸提高,直至測到通過

1mA直流時的壓敏電壓;

d)對內部帶有濾波或限流元件的SPD,應斷開濾波器或限流元件進行測試;

7

DB41/T726—2022

注:帶濾波或限流元件的SPD測試方法在研究中。

e)合格判定:當U1mA值不低于交流電路中Uc值1.86倍時,在直流電路中為直流電壓1.33至1.6

倍時,在脈沖電路中為脈沖初始峰值電壓1.4至2.0倍時,可判定為合格。也可與生產廠提

供的允許公差范圍表對比判定。

6.6其它事項

6.6.1計算機信息系統(場地)防雷系統圖見附錄D。

6.6.2河南省各市、縣年平均雷暴日見附錄E。

7檢測結果的處理

7.1檢測結果的記錄

7.1.1檢測人員應在現場將各項檢測結果如實記入原始記錄表,原始數據的有效位數應比本標準要求

多取一位。原始記錄表應有檢測人員、校核人員和受檢單位現場負責人簽名。

7.1.2檢測原始記錄應按規定格式認真填寫,字跡要清晰、工整。原始記錄應具有惟一識別性并保存

至少兩年。檢測原始記錄格式參見GB/T21431—2015附錄I。

7.1.3首次檢測時,檢測人員應繪制檢測平面示意圖,后續檢測時視情況進行補充或修改。

7.2檢測結果的判定

對原始檢測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和整理,并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對檢測結果進行判定。所有檢測項目均

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為合格,否則需要整改至合格。

7.3檢測報告

7.3.1檢測報告應由檢測員和校核員簽字后,經技術負責人簽發,并加蓋檢測機構檢測專用章。檢測

報告格式見GB/T21431—2015附錄I。

7.3.2檢測報告應對檢測項目是否符合設計審核文件及相關防雷技術規范要求作出評定。

8

DB41/T726—2022

附錄A

(資料性)

部分線路裝設工藝要求

A.1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積

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和各種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積參見表A.1~表A.2。

表A.1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

單位為平方毫米

導線截面

保護級別SPD的類型

SPD連接相線銅導線SPD接地端連接銅導線

第一級開關型或限壓型1625

第二級限壓型1016

第三級限壓型610

第四級限壓型46

注:混合型SPD參照相應保護級別的截面積選擇。

表A.2各種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積

單位為平方毫米

等電位連接帶之間和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內部金屬裝置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連接導

材料

導體,流過大于或等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體,流過小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

銅166

鋁2510

鐵5016

A.2電子信息系統線纜與其他管線之間的間距

電子信息系統線纜與其他管線、與電氣設備及與電力電纜之間的凈距參見表A.3~表A.5。

表A.3電子信息系統線纜與其它管線的凈距

單位為毫米

電子信息系統線纜

其他管線

最小平行凈距最小交叉凈距

防雷引下線1000300

保護地線5020

給水管15020

壓縮空氣管15020

熱力管(不包封)500500

熱力管(包封)300300

煤氣管30020

注:如線纜敷設高度超過6000mm時,與防雷引下線的交叉凈距應大于或等于(H為交叉處防雷引下線距地

面的高度)。

9

DB41/T726—2022

表A.4電子信息系統線纜與電氣設備之間的凈距

單位為米

名稱最小凈距

配電箱1.00

變電室2.00

電梯機房2.00

空調機房2.00

表A.5電子信息系統線纜與電力電纜的凈距

單位為毫米

類別與電子信息系統信號線纜接近狀況最小凈距(mm)

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130

380V電力電纜容量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70

小于2kVA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0

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300

380V電力電纜容量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50

2kVA~5kVA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80

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600

380V電力電纜容量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300

大于5kVA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50

注1:當380V電力電纜的容量小于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即兩個不同線槽或在同一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

且平行長度小于等于10m時,最小間距可以是10mm。

注2:電話線纜不宜與計算機網絡在同一根雙絞線電纜中。

10

DB41/T726—2022

附錄B

(資料性)

電源SPD的I的確定

Ⅰ類試驗的電源SPD的Iimp按表B.1~表B.3確定。

表B.1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電流強度(kA)管道、電力線管道、電力線、信號線

接地方式無屏蔽(電源線)屏蔽(電源線)無屏蔽(電源線)屏蔽(電源線)

TN-C16.75.011.13.4

TN-C-S16.75.011.13.4

TN-S12.53.758.32.5

表B.2第二類防雷建筑物

電流強度(kA)管道、電力線管道、電力線、信號線

接地方式無屏蔽(電源線)屏蔽(電源線)無屏蔽(電源線)屏蔽(電源線)

TN-C12.53.758.32.5

TN-C-S12.53.758.32.5

TN-S9.42.86.251.9

表B.3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電流強度(kA)管道、電力線管道、電力線、信號線

接地方式無屏蔽(電源線)屏蔽(電源線)無屏蔽(電源線)屏蔽(電源線)

TN-C5.61.74.21.3

TN-C-S5.61.74.21.3

TN-S4.21.33.10.93

11

DB41/T726—2022

附錄C

(資料性)

供配電系統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

C.1電源系統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

電源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參見表C.1和圖C.1~圖C.5。

表C.1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

浪涌保護器安裝點的系統特征

浪涌保護器

TT系統TN-S系統引出中性線的IT系統不引出中性

接于TN-C系統

接線形式1接線形式2接線形式1接線形式2接線形式1接線形式2線的IT系統

每一相線和

+*NA+*+*NA

中性線間

每一相線和

*NANA*NA*NA*

PE線間

中性線和PE

**NA****NA

線間

每一相線和

NANA*NANANANANA

PEN線間

相線間++++++++

注:“*”:強制規定裝設浪涌保護器;NA:不適用;“+”:需要時可增加裝設浪涌保護器。

圖C.1IT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圖

12

DB41/T726—2022

圖C.2TT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圖(一)

圖C.3TT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圖(二)

圖C.4TN-S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圖

13

DB41/T726—2022

圖C.5TN-C-S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圖

C.2信息系統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示意圖

信息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參見圖C.6~圖C.10。

圖C.6計算機系統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圖

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