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講第16講詩詞鑒賞——意象與畫面學習目標:了解學習目標:了解詩歌意境含義;掌握詩歌深入鑒賞與畫面分析技巧;找出詩歌描寫的意象,并體會作者所要描繪的畫面。真題真題鏈接壹描繪夜上受降城聞笛前兩句畫面。這首詩通過展示無人欣賞的桃花、(1)_______、(2)________等景象,展現了一幅衰敗蕭條的畫面。詩歌前兩句抓住了什么意象,運用什么手法,營造了怎樣的環境氛圍。知識導入知識導入貳《山居秋暝》 《楓橋夜泊》思考:兩首詩均為描寫秋景,但是給人不一樣的感覺,請說說有什么不同。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左圖給人的感覺是明亮、喜悅、熱鬧,右圖給人的感覺是孤寂、蕭條。《山居秋暝》描繪了雨后初晴、秋高氣爽的山中美景,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楓橋夜泊》寫出了秋天的蕭條景象,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還表達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知識詳解知識詳解叁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深入鑒賞“五步”法一讀,二斷,三審,四析,五達一:閱讀讀題目,讀詩文,讀注釋,讀作者二:判斷斷情感基調(熾熱狂喜;愉悅欣喜;愁思傷感;悲傷痛苦)斷題材(寫景抒懷、送別懷人、詠史寄懷、宮怨閨怨、政治諷諭、旅愁思歸、田園山水、邊塞軍旅、哲理詩、寓言詩)斷背景(根據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推斷作者創作時的出發點)斷風格(李白飄逸,杜甫沉郁,王維孟浩然詩中有畫,柳宗元借山水抒憂憤,高適岑參王昌齡盧綸邊塞詩,杜牧李商隱傷感,陸游辛棄疾愛國等)三:審題審提示語,審提問語四:分析析形象(人物形象與景物意境)析語言(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渾、優美、質樸、華麗、準確傳神、言簡意豐等)析表達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析情感(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痛苦、孤獨、煩悶、悲嘆、恬淡、閑適、歡樂、喜悅、留念、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五:表達綜合分析,整理答題答題模板:這首詩歌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特點,表現(或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畫面分析技巧詩歌鑒賞最重要是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描繪景物明確詩句意象;理解意象特點,體會情感基調;合理聯想,描繪畫面。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①意象:藤、樹、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風、馬。②意象特點:枯、老、昏、西、瘦。③情感基調:畫面感覺黯淡、枯萎、落敗,基調:悲涼、悲哀。④描繪畫面:(可適當調整表達順序)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明確意境特征從聲音類型分析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畫面聲音: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體現了幽清明凈的自然美。詩句特征:清新寧靜畫面描述: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從范圍大小分析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畫面范圍: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字。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河流,用一個“長”字表達河流的突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詩句特征:雄渾壯闊畫面描述: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云霄,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從描繪色彩分析例: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畫面色彩: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上”字非常妙,由下而上,由近而遠與天上飛一行白鷺的意境拉開了距離,空間開闊了不少,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詩句特征:清新絢麗畫面描述: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從冷暖程度分析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畫面冷暖: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詩句特征:冷清孤寂畫面描述: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意境特征表達: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繁復──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孤寂例文賞析例文賞析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思考:在詩中作者寫哪幾種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注釋: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創作背景: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解析】時間:夜晚地點:蘇州市閶門外。畫面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特征:凄清悲涼,以“愁”為中心的基調畫面2: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特征:高遠凄涼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答案】景物:月落、烏啼、霜、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山寺、客船等。特征:秋夜幽寂凄冷。感情:寫出羈旅者的孤獨、愁緒滿懷和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緒滿懷的情感。知識強化知識強化肆1.閱讀下面的兩首詩歌,完成賞析任務。(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繪畫面)乙詩前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賞手法)甲詩后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繪畫面】乙詩前兩句“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寫了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是觸發征人鄉思的典型環境。一種置身邊地之感、懷念故鄉之情,隱隱地襲上了詩人的心頭,營造了一種寂寥,凄清的征人鄉思的典型環境。凄涼幽怨的蘆笛聲,喚起了征人思鄉之情。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呈現在人們眼前。據此描繪畫面即可。示例: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地下滿是皎潔、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淡。我在城上強烈地感受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獨,一股寒氣襲來,我的心更是愁慘凄涼。【賞手法】甲詩后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是抒情之句。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答案】【繪畫面】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賞手法】這句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把“明月”擬人化,它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2.詩歌賞析淮村兵后[宋]戴復古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曉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小甌:課外的詩歌中也有許多自然景象呢,比如《淮村兵后》這首詩通過展示無人欣賞的桃花、_______、________等景象,展現了一幅衰敗蕭條的畫面。我:是啊!讓我來試著分析這首詩中的自然景物所表達的自然物語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境由象生”不同的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不同的意境。詩歌前三句“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幾處敗垣圍故井”意思是:寂寞的一株小桃樹,沒人欣賞,默默地開著紅花。滿眼是迷離的春草,籠罩著霧氣,黃昏里盤旋著幾只烏鴉。一處處毀壞倒塌的矮墻,繚繞著廢棄的水井。詩歌意象:小桃、煙草、晚鴉、敗垣、故井。桃花盛開本是一幅很鮮明的畫面,顯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機,但詩加上“無主”二字,就平添了凄涼與傷慘。“煙草、晚鴉、敗垣、故井”則營造蕭條、衰敗的氛圍。煙草茫茫,曉鴉聒噪,圍墻坍塌,水井荒廢,人煙稀少;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了。據此可提取意象:茫茫的煙草、毀壞倒塌的矮墻。(2)這首短短的絕句,為戰后荒村繪出了最典型真實的圖景。首句寫桃花不識人間悲苦,花開依舊。這早春的艷陽景色,倍增戰后的凄涼。次句寫煙草茫茫,曉鴉聒噪,人煙稀少,為后面兩句點題蓄勢。后兩句“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是詩的主旨句,蘊意豐富。本來,這里原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可現在只剩下殘垣故井,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了。以“幾處”破敗的住家為點,又以“一一人家”為面,點面結合,寫出戰亂后江淮農村的荒涼破敗的景象,寄托了詩人對遭受兵亂之苦百姓的同情,對侵敵(戰亂)的仇恨。典型的環境,典型的細節,把離亂景象寫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戰”這一主旨。【答案】茫茫的煙草毀壞倒塌的矮墻詩人通過描繪無主的花卉、無人耕種的荒田、盤旋的烏鴉等意象,寫出了戰爭之后淮村的破敗荒涼。寄托了詩人對遭受兵亂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對入侵者的仇恨。3.閱讀下面的詩歌,為其設計微電影鏡頭腳本,來展現詩歌的意境。枕石高攀龍心同流水凈,身與白云輕。寂寂深山幕,微聞鐘磐聲。鏡頭腳本設計(部分)景別攝法整體畫面配音預期效果遠景從人物后面位置拍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鐘磬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首先理解詩歌內容。詩歌解釋為: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純凈,我的身體如同云一般輕盈。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聽到了斷續的微弱的鐘聲。在此基礎上運用優美的語言把詩中的關鍵意象,通過合理的想象繪成優美的畫面。示例:深林中詩人枕在青石上,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聽到了遠處傳來微弱的鐘聲。(2)從詩歌的主要內容、寫作技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結合山水田園詩的風格和常見情感類型即可得出詩人情感。本詩借景抒情。借“流水”“白云”“深山”“鐘磐”表現出詩人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他的心同流水一般純凈,他的身體如同云一般輕盈,達到了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營造出靜謐的意境。【答案】詩人看悠悠的自云、清澈的流水,產生物我相融之感:聽若有若無的鐘馨聲,斷絕塵想,神往物外。描繪了優美寧靜的生活環境,又通過鐘磬聲使暮色中的深山更顯幽深,傳遞出詩人享受自然帶來的美好和斷絕塵世的心境。4.閱讀策略出處古詩文名句讀意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維《竹里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析手法情景交融春夜洛城聞笛黃鶴樓聞笛①(唐)李白(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一為遷客去長沙。散入春風滿洛城。西望長安不見家。此夜曲中聞折柳,黃鶴樓中吹玉笛,何人不起故園情。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釋)①該詩為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2)兩首詩都借“聞笛”抒情,但結合詩句內容可以發現他們所抒發的情感卻不同,分析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意象,通俗一點理解,就是蘊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從詩句可知,有“深林”和“明月”兩個意象。(2)《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意思是就在今夜,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有誰的思鄉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何人”一詞概括性極強,實則是突出詩人思鄉之情尤重;可見,李白這首詩寫的雖然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僅僅限于描寫音樂,更重要的是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黃鶴樓聞笛》中,“一為遷客去長沙”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答案】深林、明月《春夜洛城聞笛》中,詩人描繪悠揚的笛聲散落洛陽城,傷離惜別的曲調勾起詩人及天下游子無盡的鄉思。《黃鶴樓聞笛》中,作者游黃鶴樓聽笛,流露了詩人被貶無辜受害的憤懣和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雨過山村唐·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①相喚浴蠶②去,閑看③中庭④梔子花。(注釋)①婦姑:指農家的媳婦和婆婆。②浴蠶:古時候將蠶種浸在鹽水中,用來選出優良的蠶種,稱為浴蠶。③指沒有人欣賞盛開的梔子花。④中庭:庭院中間。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勾畫出一幅優美靜謐的山村風景圖。B.“婦姑相喚浴蠶去”一句描繪出了仲春時節山村農家們悠閑生活的場景。C.“閑看中庭梔子花”詩人轉而描繪中庭梔子花,用“閑”形容花,很有韻味,花被“閑”在中庭無人欣賞采摘,說明主人都忙農活去了。D.這首山水田園詩,既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6.這首詩通過雞鳴、農舍、修竹、____________、村路、____________、梔子花這些意象,描繪出________后山村幽靜詩意之景,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__________之情。【分析】5.B項“仲春時節山村農家們悠閑生活的場景”理解錯誤。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的農家氣氛表現得更加夠味。故選B。6.詩的前兩句寫雨中幾聲雞鳴,一兩家農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橋,淡淡幾筆,便勾畫出一幅優美靜謐的山村風景。(1)根據題干“通過雞鳴、農舍、修竹”,抓住“竹溪村路板橋斜”中的“溪”,可知此處填“清溪”;(2)根據題干“村路”和“梔子花”的提示,抓住“竹溪村路板橋斜”中的“板橋”,可知此處填“板橋”;(3)根據題干提示“后山村幽靜詩意之景”,找到“雨里雞鳴一兩家”,可知此處應填“雨”;(4)根據題干提示,可知此處填作者感情。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據此可知本處填“喜愛”。【答案】5.B6.清溪板橋雨喜愛7.小金和小東一起吟誦了兩首古詩,請你和他倆一起來學習。塞上聞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夜笛詞施肩吾皎潔西樓月未斜,笛聲寥亮入東家。卻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半花。(環境襯情)詩歌第一、二句中通過“雪凈”、“牧馬返”等景物描寫,營造了和平寧謐的氣氛。(環境襯情)(1)詩歌第一、二句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寫,營造了浪漫恬靜的氛圍。(笛聲入心)詩歌第三、四句寫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從而表達了戍邊戰士的思鄉之情。(笛聲入心)(2)詩歌第三、四句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一、二句中的意象只有兩個“月”和“笛聲”,月的特點是皎潔和未斜,笛聲的特點是寥亮。(2)本詩前兩句寫月亮的皎潔和笛聲的寥亮,本來恬靜美好,富有浪漫氣息。可是第三句一個“卻”字讓意境完全改觀,本來閨婦在做衣服時,要作同心圓圖案,結果笛聲讓這個婦人勾起了對丈夫的擔心與牽掛,不小心,將同心圓剪掉了一半,這就形象地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深,關心之切。【答案】月(未斜)笛聲(寥亮)寫正在做衣服的婦人因聽到笛聲,引起對遠在邊疆的丈夫的思念,將同心花圖案誤剪了一半,從而表達了閨婦思念丈夫的深切感情。8.小甌和小越讀完下磚面的詩后展開了討論,請幫助他們一起完成詩歌賞析。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②李攀龍青楓颯颯③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釋)①明卿:吳國倫,因忤逆奸相嚴嵩,被貶至江西(古屬楚地)。②詩人當時正在郡城濟南養病,吳國倫赴江西途經濟南時,詩人寫下這首詩為其送行。③颯颯:風雨聲。小甌:詩歌前兩句點明了李攀龍送別友人時的時節和地點。小越:不僅如此,詩人還以“颯颯青楓”和“(1)_______”營造一種(2)_______的氛圍,讓人隱隱感受到與友人離別時的不舍。可是詩歌最后一句要如何理解呢?小甌:我想起了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一句。李白將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這一意象,以明月隨君到夜郎,表達對友人的牽掛;而明月皎潔光明的形象也說明對友人的理解和支持。這首詩歌最后一句應該有相似的寫法,可以結合詩歌內容,抓住“白云”的特點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小越:我明白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乙詩前兩句的意思是:陣陣寒風,綿綿細雨將江邊青楓吹打得颯颯作響。遙看水天相接處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青楓颯颯雨凄凄”,首句從時節、送別地點及風聲雨景,層層渲染一種愁情,烘托出一個特定的場景。秋天本來就是令人傷感的季節,離別的地點、環境也令人感傷。“青楓”除了暗示分別在江邊外,還透露出一股漂泊的愁情,而此時之秋風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秋色遙看入楚迷”,循著上句意脈,將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縱深推進一層。“迷”字用得極妙,既是當時現場景色的真實描寫,點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凄涼景色,又暗示離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風雨常使人聯想到政治風雨,暗含了詩人對好友今后命運的擔憂,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前途不明的憂慮與牽掛。“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這二句寫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僅在于以此顯出別時情境的冷落凄涼,大約還有以此隱示吳國倫為人清正廉潔,正可與白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物在生物醫學成像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玉米加工產業鏈的綠色化發展路徑考核試卷
- 清潔服務企業品牌故事塑造與傳播策略考核試卷
- 圖書出版與創意寫作考核試卷
- 生物質能源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資產風險控制與信用評級補充合同
- 網絡文學版權登記終端租賃及版權保護培訓服務合同
- 海關貨物信息錄入及派遣人員管理服務合同
- 國際級舉重賽電子稱重系統租賃與維護全面服務合同
- 文化創意產業股權期權激勵與創新發展協議
- 大氣簡約南昌大學校園文化介紹宣傳
-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全冊課內閱讀訓練(含答案)
- 從龍文化看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 二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第六單元《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說課稿
- DL∕T 475-2017 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導則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學習質量檢測歷史試題
- DL-T5241-2010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術規范
-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
- 圍手術期血糖管理專家共識
- 上肢肘腕關節松動術
- 2024年3月昆明市高三語文三診一模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