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械設計制造技術作業指導書TOC\o"1-2"\h\u10596第1章緒論 381481.1機械設計制造技術概述 340011.2機械設計的基本流程 3247851.3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432171第2章機械設計原理 4243942.1設計原理與方法 455252.1.1設計原理 556762.1.2設計方法 5192512.2機械零件的強度計算 5256412.2.1靜強度計算 571252.2.2疲勞強度計算 5115402.2.3穩定性計算 5206722.3材料選擇及熱處理 579222.3.1材料選擇 526702.3.2熱處理 6180第3章機械設計中的力學基礎 67393.1靜力學基本概念 6245123.1.1力的概念 6101383.1.2力矩的概念 6232113.1.3受力平衡條件 6286223.2動力學基本概念 6314403.2.1牛頓運動定律 7149023.2.2運動方程 7234733.3機械系統力學分析 754793.3.1約束與自由度 756963.3.2受力分析 7124063.3.3運動分析 722398第4章機械傳動設計 8239634.1傳動概述 813034.2帶傳動設計 878964.2.1帶傳動類型及選型 8102164.2.2帶傳動設計計算 8135574.3齒輪傳動設計 8213824.3.1齒輪傳動類型及選型 8110944.3.2齒輪傳動設計計算 9151794.4軸承選用與潤滑 9285274.4.1軸承選用 9267344.4.2潤滑 914560第5章軸承與聯軸器設計 9251335.1軸承的類型與選用 9285525.1.1軸承的分類 9246095.1.2軸承的選用 9263775.2軸承的壽命計算 1082265.2.1軸承壽命計算基本理論 10173025.2.2軸承壽命計算公式 1011335.2.3軸承壽命計算步驟 10148495.3聯軸器的設計與選用 1010065.3.1聯軸器的類型 10116145.3.2聯軸器的選用 1014955.3.3聯軸器的設計 1132451第6章聯接件設計 11191786.1螺紋聯接設計 11184026.1.1選擇螺紋規格 11230766.1.2確定螺紋聯接長度 11162716.1.3螺紋聯接的材料及熱處理 11214176.1.4螺紋防松措施 11162506.2鍵聯接設計 11256306.2.1鍵聯接的類型選擇 12237076.2.2鍵的尺寸及公差 1291786.2.3鍵的材料及熱處理 12205186.2.4鍵聯接的安裝與拆卸 12185806.3銷聯接設計 1274306.3.1銷的類型選擇 1213926.3.2銷的尺寸及公差 12322916.3.3銷的材料及熱處理 1252836.3.4銷聯接的安裝與拆卸 1219469第7章機床設計基礎 13325137.1機床設計概述 13155487.2機床主軸組件設計 1364527.2.1主軸組件的組成 13139537.2.2主軸設計要求 13111167.2.3軸承選擇與計算 13305637.2.4主軸傳動設計 1381347.3機床進給系統設計 1372887.3.1進給系統的組成 13135037.3.2進給系統的設計要求 13125447.3.3絲杠和導軌設計 14236627.4機床刀具設計 14274607.4.1刀具的組成 14302967.4.2刀具設計要求 14116577.4.3刀具的冷卻和潤滑 1416667第8章機械加工工藝 14214098.1機械加工工藝概述 1426348.2切削加工工藝 14229958.2.1切削加工基本概念 1456638.2.2切削加工分類 1441468.2.3切削用量的選擇 14179228.2.4切削液的選擇 14260248.3特種加工工藝 15317238.3.1特種加工概述 15287198.3.2常見特種加工方法 15271788.4加工誤差分析與控制 15174338.4.1加工誤差概念 15148748.4.2加工誤差分類 15313208.4.3加工誤差分析 1525098.4.4加工誤差控制 151557第9章數控加工技術 15326909.1數控加工概述 15154059.2數控編程基礎 16278369.3數控機床及其選用 16172119.4數控加工工藝設計 1630886第10章裝配與調試 17649610.1裝配工藝概述 172897710.1.1裝配工藝的定義 17126110.1.2裝配工藝的重要性 172371110.1.3裝配工藝的制定原則 171217110.2機械裝配方法與工藝 171246710.2.1裝配方法 172653410.2.2裝配工藝 172329110.3調試與檢驗 18873510.3.1調試 182770510.3.2檢驗 182625310.4裝配質量控制與故障排除 18207010.4.1裝配質量控制 182524410.4.2故障排除 18第1章緒論1.1機械設計制造技術概述機械設計制造技術是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涉及制造業的各個領域。該技術主要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及與之相關的工藝、材料、檢測等方面的內容。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對于推動我國制造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機械設計的基本流程機械設計是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流程如下:(1)需求分析:明確設計任務,分析用戶需求,確定設計目標。(2)方案設計:根據需求分析,提出多種設計方案,進行初步篩選。(3)詳細設計:對選定的方案進行詳細設計,包括結構設計、參數計算、部件選型等。(4)繪制圖紙:根據詳細設計結果,繪制零件圖、裝配圖、工藝圖等。(5)設計評審:對設計結果進行評審,保證滿足設計要求。(6)樣機制造與試驗:根據設計圖紙,制造樣機并進行試驗,驗證設計的正確性。(7)設計改進:根據試驗結果,對設計進行優化和改進。(8)設計定型:完成設計改進后,進行設計定型,形成最終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1.3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科技的不斷進步,機械制造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其主要趨勢如下:(1)高精度:提高加工精度,滿足高精度產品的需求。(2)高效節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自動化與智能化:運用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4)綠色制造:采用環保材料和工藝,實現生產過程的綠色環保。(5)網絡化與信息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遠程監控、數據分析和優化。(6)模塊化與集成化:采用模塊化設計,提高設備的集成度,降低生產成本。(7)復合化與多樣化:發展多功能、多品種的機械產品,滿足不同行業和領域的需求。第2章機械設計原理2.1設計原理與方法機械設計是指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系統進行綜合性的設計工作。本章主要闡述機械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為后續的機械設計提供理論支持。2.1.1設計原理機械設計應遵循以下原理:(1)實用性原則:設計應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維修容易。(2)可靠性原則:保證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功能穩定,故障率低。(3)經濟性原則: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創新性原則: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2.1.2設計方法(1)經驗設計法:依據經驗數據和類比法進行設計。(2)理論設計法:運用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等基本理論進行設計。(3)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利用計算機進行設計,提高設計效率和精度。2.2機械零件的強度計算機械零件的強度計算是保證機械安全、可靠運行的基礎。本節主要介紹機械零件強度計算的基本方法。2.2.1靜強度計算靜強度計算是指在假定零件所承受載荷為靜態載荷的情況下,計算零件的應力、應變及位移等,保證零件在規定載荷下不發生破壞。2.2.2疲勞強度計算疲勞強度計算是指考慮零件在交變載荷作用下,計算其在規定壽命周期內的疲勞強度,以防止零件因疲勞破壞而失效。2.2.3穩定性計算穩定性計算是指分析零件在受到壓縮載荷作用時,防止其發生失穩現象,保證零件的穩定功能。2.3材料選擇及熱處理材料選擇及熱處理對機械零件的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本節主要介紹材料選擇及熱處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2.3.1材料選擇材料選擇應考慮以下因素:(1)使用功能要求:如強度、硬度、韌性、耐磨性等。(2)工藝功能要求:如鑄造性、焊接性、切削性等。(3)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腐蝕性等。(4)經濟性: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選擇成本較低的材料。2.3.2熱處理熱處理是改善材料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淬火:提高材料硬度和耐磨性。(2)回火:降低材料硬度,提高韌性。(3)正火:提高材料強度和硬度,改善切削功能。(4)滲碳:提高表面硬度,保持心部韌性。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材料及熱處理工藝,可顯著提高機械零件的功能和使用壽命。第3章機械設計中的力學基礎3.1靜力學基本概念靜力學是研究在平衡狀態下的物體受力情況及其受力功能的學科。本章主要介紹靜力學的基本概念,包括力、力矩、受力平衡條件等。3.1.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量,用于描述物體受到的推或拉的作用。力的單位為牛頓(N)。在靜力學中,通常將力分為兩類:接觸力和非接觸力。3.1.2力矩的概念力矩是力在產生旋轉效果時的度量,定義為力與其作用點至旋轉軸距離的乘積。力矩的單位為牛頓·米(N·m)。3.1.3受力平衡條件物體在受力作用下,當其加速度為零時,稱為受力平衡。受力平衡條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合力為零:物體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為零。(2)合力矩為零:物體所受到的所有力矩的代數和為零。(3)物體在垂直于接觸面的方向上,受力始終等于正壓力。3.2動力學基本概念動力學是研究物體運動及其受力情況的學科。本章主要介紹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包括牛頓運動定律、運動方程等。3.2.1牛頓運動定律牛頓運動定律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變化與受力關系的基本規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其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3)第三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2.2運動方程運動方程描述了物體在受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得到以下運動方程:(1)直線運動方程:F=ma(2)圓周運動方程:F=ma_c,其中a_c為向心加速度3.3機械系統力學分析機械系統力學分析是對機械系統在各種工況下的受力、運動及穩定性進行分析的過程。本章主要介紹以下內容:3.3.1約束與自由度約束是限制物體運動的方式,可以分為接觸約束和運動約束。自由度是指物體在空間中獨立運動的能力。在進行力學分析時,需要確定物體的約束類型和自由度。3.3.2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對機械系統各部分在受力作用下的功能進行分析。受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物體所受到的各種力及其作用點。(2)將各力分解為垂直和水平分量。(3)根據受力平衡條件,建立方程組并求解。3.3.3運動分析運動分析是對機械系統在各種工況下的運動狀態進行研究。運動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分析物體的運動軌跡。(2)計算物體的速度、加速度等運動參數。(3)研究物體間的相對運動關系。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掌握機械設計中的力學基礎,為機械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在實際工程中,需結合具體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保證機械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第4章機械傳動設計4.1傳動概述本章主要介紹機械傳動設計的相關內容。傳動系統是機械設備的核心部分,其功能是傳遞運動和動力。根據傳動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帶傳動、齒輪傳動、鏈傳動等。在設計傳動系統時,應綜合考慮傳動效率、可靠性、成本及維護等因素。4.2帶傳動設計4.2.1帶傳動類型及選型帶傳動是利用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運動和動力的傳動方式。根據帶的形狀和結構,帶傳動可分為平帶傳動、V帶傳動、多楔帶傳動等。在選型時,應根據傳動功率、轉速、傳動比、工作環境等條件選擇合適的帶傳動類型。4.2.2帶傳動設計計算(1)確定傳動功率、轉速和傳動比;(2)選擇合適的帶輪直徑和寬度;(3)計算帶的張緊力,保證帶的疲勞壽命和傳動效率;(4)確定帶的型號和數量;(5)計算帶傳動系統的受力情況,進行強度校核。4.3齒輪傳動設計4.3.1齒輪傳動類型及選型齒輪傳動是利用齒輪之間的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傳動方式。根據齒輪的形狀和結構,齒輪傳動可分為圓柱齒輪傳動、錐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等。在選型時,應根據傳動功率、轉速、傳動比、工作環境等條件選擇合適的齒輪傳動類型。4.3.2齒輪傳動設計計算(1)確定傳動功率、轉速和傳動比;(2)選擇合適的齒輪模數、齒數和齒寬;(3)計算齒輪的強度,包括彎曲強度和接觸強度;(4)確定齒輪的材料和熱處理工藝;(5)計算齒輪傳動系統的受力情況,進行強度校核。4.4軸承選用與潤滑4.4.1軸承選用軸承是支撐軸和承受軸上載荷的部件。選用軸承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軸承類型:滾動軸承、滑動軸承等;(2)軸承尺寸:內徑、外徑、寬度等;(3)軸承精度等級;(4)軸承載荷和轉速;(5)工作環境:溫度、濕度、腐蝕性等。4.4.2潤滑潤滑是保證軸承正常工作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措施。根據軸承類型和工作條件,選擇合適的潤滑方式和潤滑劑。常見的潤滑方式有油潤滑、脂潤滑、固體潤滑等。(1)確定潤滑方式;(2)選擇合適的潤滑劑;(3)確定潤滑周期和潤滑量;(4)監測軸承溫度和潤滑狀況,保證軸承正常運行。第5章軸承與聯軸器設計5.1軸承的類型與選用5.1.1軸承的分類軸承根據其承受的載荷類型、結構特點及工作原理,可分為滾動軸承、滑動軸承、關節軸承等類型。其中,滾動軸承因其較高的精度、良好的旋轉功能和較小的摩擦力,在機械設計中應用廣泛。5.1.2軸承的選用軸承的選用應考慮以下因素:(1)載荷:根據軸承所承受的徑向載荷、軸向載荷及轉速,選擇合適的軸承類型和尺寸。(2)工作環境:考慮軸承工作溫度、濕度、污染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軸承材料和密封形式。(3)精度要求:根據設備精度要求,選擇相應精度等級的軸承。(4)經濟性: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考慮軸承的經濟性,合理選用。5.2軸承的壽命計算5.2.1軸承壽命計算基本理論軸承壽命計算基于疲勞破壞理論,主要計算軸承的基本額定壽命L10,即90%的軸承在給定載荷下達到的壽命。5.2.2軸承壽命計算公式軸承壽命計算公式如下:L10=(C/P)^3X10^6其中,C為軸承的基本額定動載荷,P為軸承所承受的等效動載荷,X為壽命系數。5.2.3軸承壽命計算步驟(1)確定軸承類型、尺寸和精度等級。(2)計算軸承所承受的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得到等效動載荷P。(3)查閱軸承壽命系數表,得到壽命系數X。(4)計算軸承的基本額定壽命L10。(5)驗證軸承壽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5.3聯軸器的設計與選用5.3.1聯軸器的類型聯軸器是連接兩軸并傳遞扭矩的裝置,可分為剛性聯軸器、彈性聯軸器、液力聯軸器等。5.3.2聯軸器的選用聯軸器的選用應考慮以下因素:(1)載荷:根據設備的工作載荷,選擇相應扭矩和轉速的聯軸器。(2)安裝方式:考慮設備的安裝空間和安裝方式,選擇合適的聯軸器結構。(3)調整功能:根據設備對軸間偏差的敏感程度,選擇具有相應補償功能的聯軸器。(4)工作環境:考慮聯軸器的工作溫度、濕度、腐蝕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材料。5.3.3聯軸器的設計聯軸器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確定聯軸器類型和結構。(2)計算聯軸器的扭矩和功率。(3)確定聯軸器的尺寸和材料。(4)設計聯軸器的連接方式,包括軸孔、緊固件等。(5)根據設備要求,對聯軸器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等計算。第6章聯接件設計6.1螺紋聯接設計6.1.1選擇螺紋規格根據聯接件的用途、工作條件及載荷要求,合理選擇螺紋規格。參考國標GB/T196、GB/T197規定,選擇合適的螺紋公稱直徑和螺距。6.1.2確定螺紋聯接長度螺紋聯接長度應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同時考慮安裝、拆卸方便。一般可參照相關標準或經驗公式進行計算。6.1.3螺紋聯接的材料及熱處理根據工作條件,選擇合適的螺紋聯接材料,并對其進行適當的熱處理,以滿足強度、硬度及耐磨性等要求。6.1.4螺紋防松措施針對螺紋聯接在振動、沖擊等環境下的防松需求,可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鎖緊螺母、彈性墊圈等防松元件;(2)使用螺紋鎖固膠;(3)采用特殊的螺紋結構,如細牙螺紋、橢圓螺紋等。6.2鍵聯接設計6.2.1鍵聯接的類型選擇根據傳遞轉矩的大小、軸與輪轂的配合尺寸及安裝要求,選擇合適的鍵聯接類型,如平鍵、半圓鍵、楔鍵等。6.2.2鍵的尺寸及公差參照國標GB/T1099.1~GB/T1099.4的規定,合理選擇鍵的尺寸及公差,保證鍵與軸、輪轂的配合精度。6.2.3鍵的材料及熱處理鍵的材料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一般選用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等材料,并進行適當的熱處理。6.2.4鍵聯接的安裝與拆卸為保證鍵聯接的可靠性,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安裝與拆卸:(1)安裝時,保證鍵與軸、輪轂的配合良好,避免偏斜;(2)拆卸時,采用專用工具,避免損壞鍵及配合表面;(3)定期檢查鍵聯接的緊固情況,及時調整。6.3銷聯接設計6.3.1銷的類型選擇根據聯接件的用途、載荷及安裝空間,選擇合適的銷類型,如圓柱銷、圓錐銷、開口銷等。6.3.2銷的尺寸及公差參照國標GB/T119.1~GB/T119.3的規定,合理選擇銷的尺寸及公差。6.3.3銷的材料及熱處理銷的材料一般選用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等,并進行適當的熱處理,以滿足強度和耐磨性要求。6.3.4銷聯接的安裝與拆卸(1)安裝時,保證銷與銷孔的配合適當,避免過緊或過松;(2)拆卸時,采用專用工具,避免損壞銷及配合表面;(3)定期檢查銷聯接的緊固情況,發覺松動及時處理。注意:本章節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設計時應結合實際工程需求及國家標準進行。第7章機床設計基礎7.1機床設計概述機床設計是根據機床所要完成的加工工藝要求,進行總體布局、結構設計、參數計算及零部件設計的過程。本章主要介紹機床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流程以及機床設計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7.2機床主軸組件設計7.2.1主軸組件的組成機床主軸組件是機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主軸、軸承、傳動裝置等。主軸組件的設計直接影響機床的功能和加工精度。7.2.2主軸設計要求(1)滿足機床加工工藝要求,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2)主軸轉速范圍滿足加工要求;(3)主軸與刀具或工件的連接方式合理;(4)主軸組件的散熱功能好,溫升低。7.2.3軸承選擇與計算根據主軸的工作條件,選擇合適的軸承類型,并進行軸承壽命、承載能力和摩擦力矩的計算。7.2.4主軸傳動設計根據機床的加工要求,選擇合適的傳動方式,如齒輪傳動、帶傳動、鏈傳動等,并進行傳動參數的計算。7.3機床進給系統設計7.3.1進給系統的組成機床進給系統主要包括進給電機、傳動裝置、絲杠、導軌、工作臺等部分。進給系統設計應滿足加工精度、速度和力矩要求。7.3.2進給系統的設計要求(1)滿足機床加工工藝要求的進給速度和力矩;(2)進給系統的運動平穩,減小振動和噪聲;(3)具有較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4)進給系統具有良好的散熱功能,防止溫升過高。7.3.3絲杠和導軌設計選擇合適的絲杠和導軌類型,并進行參數計算,保證進給系統的運動精度和剛度。7.4機床刀具設計7.4.1刀具的組成機床刀具主要由刀片、刀體、夾緊裝置等部分組成。刀具設計應滿足加工材料的切削功能、加工表面質量和加工效率要求。7.4.2刀具設計要求(1)刀具材料的選擇應適應加工材料的功能;(2)刀具結構設計合理,易于安裝和調整;(3)刀具幾何參數的優化,提高切削功能;(4)刀具強度和剛度的計算,保證加工過程中刀具的穩定。7.4.3刀具的冷卻和潤滑合理設計刀具的冷卻和潤滑系統,提高切削功能,延長刀具壽命。第8章機械加工工藝8.1機械加工工藝概述機械加工工藝是指將原材料或毛坯通過機械加工方法,轉化為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要求的零件的過程。本章主要介紹機械加工工藝的基本概念、分類及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8.2切削加工工藝8.2.1切削加工基本概念切削加工是利用切削工具與工件之間的相對運動,使工件材料產生剪切變形,從而去除多余材料,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加工方法。8.2.2切削加工分類切削加工可分為車削、銑削、磨削、鉆孔、鏜孔、刨削等。8.2.3切削用量的選擇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進給量和切削深度。合理選擇切削用量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證加工質量。8.2.4切削液的選擇切削液在切削加工過程中具有冷卻、潤滑和清洗作用。根據工件材料、加工方法和加工要求選擇合適的切削液。8.3特種加工工藝8.3.1特種加工概述特種加工是指采用非傳統加工方法,如電化學加工、激光加工、電子束加工等,實現材料去除或成形的加工過程。8.3.2常見特種加工方法(1)電化學加工:利用電解質溶液中的電流,使金屬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實現材料去除。(2)激光加工:利用高能量激光束對工件進行局部照射,使材料瞬間蒸發或熔化,實現加工。(3)電子束加工:利用高速運動的電子束對工件進行局部加熱,實現材料去除或成形。8.4加工誤差分析與控制8.4.1加工誤差概念加工誤差是指實際加工尺寸、形狀、位置等與設計要求之間的偏差。8.4.2加工誤差分類加工誤差可分為系統誤差、隨機誤差和粗大誤差。8.4.3加工誤差分析分析加工誤差產生的原因,包括機床、刀具、夾具、工件材料、加工方法等方面。8.4.4加工誤差控制(1)選擇合理的加工工藝和加工參數。(2)優化機床、刀具和夾具的精度。(3)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4)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檢測與控制。通過以上措施,降低加工誤差,保證零件加工質量。第9章數控加工技術9.1數控加工概述數控加工,即數字控制加工,是一種采用數字信息進行加工過程控制的技術。它通過數控系統對機床的運動和加工過程進行控制,實現工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數控加工技術在機械制造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模具等行業。9.2數控編程基礎數控編程是數控加工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編程語言:常用的編程語言有ISO、EIA等國際標準編程語言。(2)編程方法:分為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手工編程適用于形狀簡單、加工工藝固定的工件;自動編程則適用于形狀復雜、加工工藝多變的工件。(3)編程步驟:包括分析圖紙、確定加工工藝、編制程序、輸入程序、模擬加工和實際加工等。9.3數控機床及其選用數控機床是數控加工的主要設備,其選用應考慮以下因素:(1)機床類型:根據工件形狀、尺寸和加工要求,選擇合適的數控機床類型,如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等。(2)機床精度:機床精度直接影響到加工質量,應選擇符合加工精度要求的機床。(3)機床穩定性:機床穩定性關系到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應選擇功能穩定、故障率低的機床。(4)自動化程度:根據生產規模和加工要求,選擇合適自動化程度的數控機床。9.4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是保證加工質量、提高加工效率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確定加工順序:根據工件結構和加工要求,合理安排加工順序,提高加工效率。(2)選擇刀具:根據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選擇合適的刀具類型、規格和材料。(3)確定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師求職范文(18篇)
- 年度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總結(9篇)
- 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年終個人工作總結(20篇)
- 一學期的自我評價(18篇)
- 2025雜志社個人工作總結范文(9篇)
- 個人述職報告范文(15篇)
- 主體結構工程承包合同(19篇)
- 畢業自我評定(9篇)
- 房屋買賣仲裁申請書(4篇)
- 安全員工作計劃600字(16篇)
- 2023供熱行業發展報告
- 學生試卷分析萬能模板
- 《中外建筑史》課程標準
- 這個殺手不太冷解析
- 造口袋技術要求
- 國家開放大學(江西)地域文化(專)任務1-4試題及答案
- QCR 409-2017 鐵路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管道壓漿技術條件
- 采購工作調研報告(3篇)
- 10KV高壓開關柜操作(培訓課件PPT)
- 希爾國際商務第11版英文教材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
- 《學弈》優質課一等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