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_第1頁
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_第2頁
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_第3頁
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_第4頁
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TOC\o"1-2"\h\u14198第1章緒論 4208631.1背景與意義 4217471.2目標管理概述 4142961.3KPI績效考核概述 524983第2章目標管理體系構建 5241952.1目標設定原則 5258482.2目標分解方法 6222352.3目標管理流程 615007第3章KPI指標體系設計 6182963.1KPI指標選取原則 728633.1.1關鍵性原則:選取與企業戰略目標密切相關,對業務運營產生重要影響的指標。 723583.1.2可度量原則:保證所選指標能夠量化,以便于衡量和評價。 7234993.1.3動態性原則:指標應能反映業務過程的變化,便于及時調整和優化。 7177883.1.4可控性原則:選取的指標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使員工能夠通過努力改變指標結果。 7199153.1.5平衡性原則:在選取指標時,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保證指標的全面性和平衡性。 7265313.2KPI指標類型 7145933.2.1財務類指標:如收入、利潤、成本、投資回報率等。 76833.2.2客戶類指標:如客戶滿意度、客戶增長率、市場份額等。 7238223.2.3內部流程類指標:如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交貨周期等。 755493.2.4學習與成長類指標:如員工培訓、技術研發、信息系統建設等。 727283.3KPI指標量化與權重分配 7114223.3.1指標量化 7275783.3.2權重分配 72141第4章KPI目標值設定 824934.1目標值設定方法 841454.1.1分析企業戰略與業務目標:結合企業長遠發展戰略和年度業務目標,明確關鍵績效領域,為KPI目標值設定提供方向。 8275934.1.2確定關鍵成功因素:識別影響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成功因素,保證KPI目標值與關鍵成功因素密切相關。 882144.1.3建立KPI指標體系:根據關鍵成功因素,構建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KPI指標體系。 8128354.1.4運用SMART原則:保證設定的KPI目標值具有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ttainable)、相關(Relevant)和時限性(Timebound)的特點。 888424.1.5采用歷史數據分析:參考歷史數據,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和企業實際情況,合理預測未來目標值。 88614.1.6咨詢各方意見: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和員工的意見,保證目標值的設定具有廣泛性和公平性。 865904.2目標值調整與優化 8325714.2.1定期回顧KPI目標值:定期對已設定的KPI目標值進行回顧,評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869994.2.2考慮內外部因素變化:密切關注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等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KPI目標值。 8199624.2.3利用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找出目標值設定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目標值進行調整。 869424.2.4優化目標值設定方法:結合實際執行情況,不斷優化目標值設定方法,提高KPI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8221974.3目標值跟蹤與評估 911104.3.1建立目標值跟蹤機制:通過定期匯報、數據分析等形式,對KPI目標值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 9158594.3.2設立預警機制:對未達標的KPI目標值進行預警,及時采取措施,保證目標值的實現。 9242044.3.3開展中期評估:在考核周期中期,對KPI目標值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 955424.3.4強化信息反饋: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收集各部門和員工對KPI目標值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輪目標值設定提供參考。 9251154.3.5持續改進:根據目標值跟蹤與評估結果,不斷優化KPI目標值設定,提升企業績效管理水平。 912834第5章績效考核流程設計 9168395.1績效考核周期 9296585.1.1年度績效考核 9230545.1.2半年度績效考核 950845.1.3季度績效考核 9153945.1.4月度績效考核 9126515.2績效考核主體與對象 9311555.2.1績效考核主體 943885.2.2績效考核對象 10327415.3績效考核方法與工具 10170425.3.1目標管理法 108145.3.2關鍵績效指標法 10182075.3.3360度反饋法 10191845.3.4行為錨定評價法 10280945.3.5平衡計分卡法 10253505.3.6自我評價法 10288735.3.7績效考核工具 1010913第6章績效考核實施與監控 1040676.1績效數據收集與整理 10130976.1.1數據收集 10281336.1.2數據整理 11140726.2績效評估與反饋 11315096.2.1績效評估 11284646.2.2績效反饋 11138826.3績效改進措施 1122976.3.1制定改進計劃 1190456.3.2落實改進措施 11158456.3.3評估改進效果 113324第7章考核結果應用 12287547.1考核結果分析 1234997.1.1考核數據整理 12296987.1.2考核結果分析方法 1221857.1.3考核結果分析報告 12113267.2獎懲機制設計 12136857.2.1獎懲原則 12133727.2.2獎勵措施 13169827.2.3懲罰措施 13111777.3考核結果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 13235507.3.1激勵與約束 13206087.3.2人才培養與選拔 13171927.3.3薪酬福利管理 1362937.3.4員工關系管理 13302907.3.5人力資源規劃 1320605第8章團隊與個人績效管理 13326478.1團隊績效目標設定 13129888.1.1目標制定的依據 13116018.1.2目標制定的原則 14167388.1.3目標制定的步驟 14308318.2團隊績效評估與激勵 14157358.2.1績效評估方法 1492198.2.2績效評估流程 14130338.2.3激勵措施 14215788.3個人績效與職業發展 1512468.3.1個人績效目標設定 15307638.3.2個人績效評估 1514288.3.3職業發展規劃 151051第9章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 15159219.1激勵理論概述 15125759.1.1激勵概念 15282149.1.2激勵分類 15186849.1.3主要激勵理論 15182959.2績效考核與激勵結合 1643109.2.1績效考核與激勵的關系 16211749.2.2績效考核在激勵機制中的應用 16117229.2.3激勵在績效考核中的作用 1626609.3激勵措施設計 16315559.3.1薪酬激勵 16256169.3.2晉升激勵 16187199.3.3培訓與發展激勵 1716649.3.4精神激勵 1726593第10章績效考核持續優化 17655610.1績效考核體系評估 172342410.1.1評估方法 171805410.1.2評估指標 17449610.1.3評估結果 172907510.2績效考核問題與挑戰 17764010.2.1存在問題 171767410.2.2面臨挑戰 182268710.3績效考核改進策略與實踐 18686310.3.1改進策略 182154110.3.2實踐案例 18第1章緒論1.1背景與意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在這種競爭環境中立足,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核心競爭力。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激發員工潛能具有重要意義。本章節旨在闡述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作業指導書的背景與意義,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理論指導。1.2目標管理概述目標管理(ManagementObjectives,簡稱MBO)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Drucker)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明確組織目標,將目標分解為各個層級和部門的具體任務,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組織目標的有效達成。目標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制定目標:明確組織的長遠戰略目標,并將其分解為具體的年度、季度、月度目標。(2)目標分解:將組織目標逐級分解至部門、團隊及個人,保證各級目標的一致性。(3)實施與執行: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激勵等手段,推動目標任務的實施與執行。(4)監控與評估:對目標實施過程進行監控,評估目標完成情況,為績效改進提供依據。(5)反饋與激勵:根據目標完成情況,給予員工相應的反饋和激勵,促進員工成長和組織發展。1.3KPI績效考核概述關鍵績效指標(KeyPerformanceIndicator,簡稱KPI)是企業衡量員工、部門及組織績效的一種重要方法。KPI績效考核通過對企業戰略目標進行分解,確定關鍵成功因素,從而提煉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標,用于評估各級績效。KPI績效考核具有以下特點:(1)導向性:KPI指標與企業戰略目標緊密相關,能夠引導員工關注關鍵業務領域。(2)可量化:KPI指標具有明確的量化標準,便于衡量和比較。(3)可操作:KPI指標具有可操作性,員工可以根據指標要求進行具體行動。(4)動態性:KPI指標企業戰略目標的調整而調整,保持與企業發展的同步。(5)激勵性:KPI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薪酬、晉升等利益相關,能夠激發員工積極性。通過KPI績效考核,企業可以更加科學、公正地評價員工績效,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本章以下內容將對KPI績效考核與目標管理的具體操作方法進行詳細闡述。第2章目標管理體系構建2.1目標設定原則目標設定是目標管理體系構建的首要環節,應遵循以下原則:(1)SMART原則: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chievable)、相關性(Relevant)及時間限制(Timebound)。保證目標既具有挑戰性,又具備可行性。(2)上下一致原則:目標應與公司戰略、部門職責及個人職責相一致,保證目標層層分解,形成合力。(3)優先級原則:在目標設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合理分配優先級,保證關鍵目標得到重點關注。(4)動態調整原則:目標設定不是一次性的,應結合公司內外部環境變化,對目標進行定期評估和調整。2.2目標分解方法目標分解是將總體目標細化為可操作、可管理的子目標的過程。以下為目標分解的常用方法:(1)關鍵成果領域法:通過對公司戰略和業務流程的分析,確定關鍵成果領域,將總體目標分解為關鍵成果領域的子目標。(2)責任分解矩陣(RACI):明確各個子目標的責任人、執行人、咨詢人和知情人的角色,保證目標分解到具體崗位。(3)自上而下法:從公司戰略出發,逐層分解到部門、團隊及個人目標,保證目標的一致性和系統性。(4)自下而上法:鼓勵基層員工參與目標設定,將個人目標匯總為部門目標,再與公司戰略對接,提高目標認同感。2.3目標管理流程目標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環節:(1)目標制定:根據公司戰略和業務需求,制定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性和時間限制的目標。(2)目標傳達:將目標清晰、準確地傳達給相關部門和員工,保證目標理解一致。(3)目標執行:各部門和員工按照目標要求,開展日常工作,保證目標達成。(4)目標監控:通過定期的匯報、檢查和評估,對目標執行情況進行監控,發覺問題及時調整。(5)目標評估:在目標周期結束時,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輪目標設定提供參考。(6)目標激勵:根據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第3章KPI指標體系設計3.1KPI指標選取原則在KPI指標體系設計中,合理選取KPI指標。以下為KPI指標選取原則:3.1.1關鍵性原則:選取與企業戰略目標密切相關,對業務運營產生重要影響的指標。3.1.2可度量原則:保證所選指標能夠量化,以便于衡量和評價。3.1.3動態性原則:指標應能反映業務過程的變化,便于及時調整和優化。3.1.4可控性原則:選取的指標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使員工能夠通過努力改變指標結果。3.1.5平衡性原則:在選取指標時,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保證指標的全面性和平衡性。3.2KPI指標類型根據企業業務特點和戰略目標,可以將KPI指標分為以下幾類:3.2.1財務類指標:如收入、利潤、成本、投資回報率等。3.2.2客戶類指標:如客戶滿意度、客戶增長率、市場份額等。3.2.3內部流程類指標:如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交貨周期等。3.2.4學習與成長類指標:如員工培訓、技術研發、信息系統建設等。3.3KPI指標量化與權重分配3.3.1指標量化對選取的KPI指標進行量化,明確指標的計算方法和數據來源,保證指標的客觀性和公正性。(1)財務類指標:通常采用絕對值、百分比、比率等量化方式。(2)客戶類指標:可通過問卷調查、第三方評估等方法進行量化。(3)內部流程類指標:可以通過生產數據、質量檢測報告等量化。(4)學習與成長類指標:可通過培訓次數、研發投入、信息系統覆蓋率等量化。3.3.2權重分配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和業務重點,合理分配各KPI指標的權重,以體現不同指標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1)財務類指標:在企業運營中具有重要作用,權重可適當較高。(2)客戶類指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權重不宜過低。(3)內部流程類指標:權重應適中,以保障業務運行的穩定和高效。(4)學習與成長類指標:對企業未來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權重可適當提高。通過以上方法,完成KPI指標體系的量化與權重分配,為企業的KPI績效考核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第4章KPI目標值設定4.1目標值設定方法為保證KPI績效考核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目標值的設定應遵循以下方法:4.1.1分析企業戰略與業務目標:結合企業長遠發展戰略和年度業務目標,明確關鍵績效領域,為KPI目標值設定提供方向。4.1.2確定關鍵成功因素:識別影響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成功因素,保證KPI目標值與關鍵成功因素密切相關。4.1.3建立KPI指標體系:根據關鍵成功因素,構建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KPI指標體系。4.1.4運用SMART原則:保證設定的KPI目標值具有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ttainable)、相關(Relevant)和時限性(Timebound)的特點。4.1.5采用歷史數據分析:參考歷史數據,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和企業實際情況,合理預測未來目標值。4.1.6咨詢各方意見: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和員工的意見,保證目標值的設定具有廣泛性和公平性。4.2目標值調整與優化4.2.1定期回顧KPI目標值:定期對已設定的KPI目標值進行回顧,評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4.2.2考慮內外部因素變化:密切關注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等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KPI目標值。4.2.3利用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找出目標值設定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目標值進行調整。4.2.4優化目標值設定方法:結合實際執行情況,不斷優化目標值設定方法,提高KPI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和準確性。4.3目標值跟蹤與評估4.3.1建立目標值跟蹤機制:通過定期匯報、數據分析等形式,對KPI目標值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4.3.2設立預警機制:對未達標的KPI目標值進行預警,及時采取措施,保證目標值的實現。4.3.3開展中期評估:在考核周期中期,對KPI目標值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4.3.4強化信息反饋: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收集各部門和員工對KPI目標值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輪目標值設定提供參考。4.3.5持續改進:根據目標值跟蹤與評估結果,不斷優化KPI目標值設定,提升企業績效管理水平。第5章績效考核流程設計5.1績效考核周期5.1.1年度績效考核年度績效考核是指對員工一年內工作成果和表現進行綜合評價的環節。此環節旨在全面考察員工在年度內對組織目標及個人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5.1.2半年度績效考核半年度績效考核是對員工在上半年工作成果和表現的評價,以便及時發覺問題和不足,為下半年的工作提供改進方向。5.1.3季度績效考核季度績效考核是對員工在每個季度內工作成果和表現的評價,有助于跟蹤員工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及時調整工作策略。5.1.4月度績效考核月度績效考核是對員工每月工作成果和表現的評價,以便于對員工進行持續激勵和督促,保證日常工作目標的達成。5.2績效考核主體與對象5.2.1績效考核主體績效考核主體主要包括直接上級、同事、下屬以及客戶等。不同主體從不同角度對員工進行評價,使評價結果更為全面和客觀。5.2.2績效考核對象績效考核對象為全體員工,包括管理人員、普通職員、技術人員等。針對不同崗位和職責,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和標準。5.3績效考核方法與工具5.3.1目標管理法目標管理法以設定明確、具體、可衡量的績效目標為基礎,通過跟蹤目標完成情況對員工進行評價。5.3.2關鍵績效指標法關鍵績效指標法(KPI)通過選取反映組織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指標,對員工工作成果進行量化評價。5.3.3360度反饋法360度反饋法收集來自員工上級、同事、下屬、客戶等多方面的評價信息,全面了解員工的工作表現。5.3.4行為錨定評價法行為錨定評價法通過制定一系列行為等級標準,對員工的具體行為表現進行評價。5.3.5平衡計分卡法平衡計分卡法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對員工績效進行評價,旨在平衡組織長期與短期目標。5.3.6自我評價法自我評價法鼓勵員工主動參與績效考核,對自身工作成果和表現進行客觀評價,提高員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的能力。5.3.7績效考核工具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可選用如Excel、績效考核軟件等工具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和報告,提高考核效率和準確性。第6章績效考核實施與監控6.1績效數據收集與整理6.1.1數據收集績效考核實施過程中,首先需對各項績效數據進行全面、準確的收集。數據收集應遵循以下原則:(1)客觀公正:保證收集的數據真實、客觀,避免主觀臆斷。(2)全面覆蓋:涵蓋各業務板塊、部門及崗位的關鍵績效指標。(3)時效性:及時收集數據,保證數據反映當前績效狀況。6.1.2數據整理收集到的數據需進行整理,以便于分析、評估。數據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數據清洗:去除錯誤、重復、無效的數據,保證數據質量。(2)數據分類:按照業務板塊、部門、崗位等維度對數據進行分類。(3)數據歸一化:將不同類型的數據轉換為統一格式,便于分析。6.2績效評估與反饋6.2.1績效評估(1)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如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法等。(2)按照預定的評估周期進行定期評估,如月度、季度、年度等。(3)評估結果應具有可量化、可比較、可追溯等特點。6.2.2績效反饋(1)及時向被評估者反饋評估結果,明確指出優點與不足。(2)鼓勵被評估者提出改進措施,共同制定改進計劃。(3)定期跟進改進計劃的實施情況,保證改進措施落到實處。6.3績效改進措施6.3.1制定改進計劃(1)根據績效評估結果,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不足。(2)制定針對性的改進計劃,明確改進目標、措施、責任人及完成時限。6.3.2落實改進措施(1)加強培訓與指導,提升員工業務能力。(2)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建立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4)定期檢查改進計劃的實施情況,保證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6.3.3評估改進效果(1)設立評估周期,對改進效果進行評估。(2)評估結果作為下一輪績效考核的依據,形成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3)根據改進效果調整改進計劃,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第7章考核結果應用7.1考核結果分析7.1.1考核數據整理考核結束后,應首先對考核數據進行整理,包括員工考核得分、考核等級分布、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等。通過數據整理,為考核結果分析提供準確的基礎信息。7.1.2考核結果分析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包括對比分析、趨勢分析、因果分析等。重點分析以下方面:(1)員工績效表現與公司整體目標的契合程度;(2)各部門、各崗位績效表現差異及原因;(3)員工個人能力、態度、激勵等因素對績效的影響;(4)考核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7.1.3考核結果分析報告根據分析結果,撰寫考核結果分析報告,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考核總體情況概述;(2)各部門、各崗位績效表現分析;(3)員工個人績效表現分析;(4)考核指標優化建議;(5)其他需要關注的問題。7.2獎懲機制設計7.2.1獎懲原則獎懲機制應遵循以下原則:(1)公平、公正、公開;(2)以激勵為主,懲罰為輔;(3)與員工績效表現緊密掛鉤;(4)符合公司戰略目標和價值觀。7.2.2獎勵措施根據員工績效考核結果,設立以下獎勵措施:(1)績效獎金;(2)年度評優;(3)職業晉升;(4)培訓與發展機會;(5)其他物質或精神激勵。7.2.3懲罰措施對于績效表現不佳的員工,采取以下懲罰措施:(1)誡勉談話;(2)降級或調崗;(3)績效改進計劃;(4)取消年終獎或其他福利;(5)依法解除勞動合同。7.3考核結果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7.3.1激勵與約束將考核結果應用于員工的激勵與約束,促進員工積極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績效水平。7.3.2人才培養與選拔依據考核結果,選拔優秀人才,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員工整體素質。7.3.3薪酬福利管理將考核結果與薪酬福利掛鉤,合理分配薪酬資源,激發員工積極性。7.3.4員工關系管理通過考核結果,發覺員工關系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維護良好的勞動關系。7.3.5人力資源規劃結合考核結果,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第8章團隊與個人績效管理8.1團隊績效目標設定8.1.1目標制定的依據團隊績效目標的設定需基于公司戰略目標、部門職責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結合團隊實際情況,明確團隊在實現組織目標過程中的貢獻及定位。8.1.2目標制定的原則(1)具體明確:目標應具有可衡量性、可達成性和時限性;(2)挑戰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目標應具有一定挑戰性,同時保證團隊成員通過努力能夠實現;(3)分層分級:根據團隊成員的職責和能力,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4)動態調整:根據組織戰略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團隊績效目標。8.1.3目標制定的步驟(1)分析團隊職責和業務流程;(2)梳理團隊關鍵績效指標(KPI);(3)召開團隊會議,共同討論目標設定;(4)形成書面文件,明確目標、指標、完成時限等;(5)報上級領導審批,保證目標與組織戰略一致。8.2團隊績效評估與激勵8.2.1績效評估方法(1)目標管理法:以預定的團隊績效目標為依據,評估團隊的實際成果;(2)關鍵績效指標法:通過量化關鍵績效指標,全面評估團隊績效;(3)360度反饋法:收集團隊成員、上級、同事及客戶等多方面的評價意見,全面了解團隊績效。8.2.2績效評估流程(1)收集數據:定期收集團隊績效相關的數據和信息;(2)分析評估: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團隊績效;(3)溝通反饋:將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團隊成員,指出優點和不足;(4)制定改進計劃:針對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8.2.3激勵措施(1)經濟激勵:通過獎金、提成等物質獎勵,激發團隊成員積極性;(2)非經濟激勵:如表彰、培訓、晉升等,提升團隊成員的榮譽感和歸屬感;(3)團隊建設:加強團隊凝聚力,提高團隊協作能力。8.3個人績效與職業發展8.3.1個人績效目標設定(1)結合團隊績效目標,明確個人職責和貢獻;(2)設定個人績效目標,保證與團隊目標一致;(3)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提升個人能力。8.3.2個人績效評估(1)定期對個人績效進行評估,包括工作成果、工作態度等方面;(2)采取上級評價、同事評價、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3)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人改進計劃。8.3.3職業發展規劃(1)了解個人職業發展需求,結合公司業務發展和人才政策;(2)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明確職業目標、路徑和時間表;(3)提供職業發展支持,如培訓、輪崗等,助力個人成長。第9章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9.1激勵理論概述本節主要介紹激勵理論的基本概念、分類及主要理論。通過了解激勵理論,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運用激勵機制,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整體績效。9.1.1激勵概念激勵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發和引導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某種目標的過程。9.1.2激勵分類根據激勵的來源,可以將激勵分為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內在激勵是指個體自身心理需求引起的激勵,如成就感、責任感等;外在激勵是指來自外部環境的激勵,如薪酬、晉升等。9.1.3主要激勵理論(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2)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3)麥克利蘭成就動機理論(4)斯金納強化理論(5)亞當斯公平理論9.2績效考核與激勵結合績效考核與激勵結合是提高員工績效的有效手段。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績效考核與激勵的結合方法。9.2.1績效考核與激勵的關系績效考核是激勵的基礎,激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