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噪聲與振動控制作業指導書TOC\o"1-2"\h\u14815第1章噪聲與振動控制基礎 3181341.1噪聲與振動的定義及分類 4295951.1.1噪聲定義 47041.1.2振動定義 491261.1.3噪聲分類 4271111.1.4振動分類 483141.2噪聲與振動的影響及危害 451651.2.1噪聲影響及危害 462691.2.2振動影響及危害 4154321.3噪聲與振動控制的基本原理 545811.3.1噪聲控制基本原理 552481.3.2振動控制基本原理 528422第2章噪聲與振動的測量與評價 5129002.1噪聲與振動測量的基本設備 5168122.1.1噪聲測量設備 5207612.1.2振動測量設備 5201492.2噪聲與振動的測量方法 5264152.2.1噪聲測量方法 6273962.2.2振動測量方法 6133522.3噪聲與振動的評價標準 6259882.3.1噪聲評價標準 6192102.3.2振動評價標準 63545第3章聲學基礎知識 627433.1聲波傳播理論 697043.1.1聲波的定義與分類 7148233.1.2聲波傳播方程 7154623.1.3聲波傳播速度 7276273.1.4聲波的衰減與吸收 784523.2聲學參數及其測量 7155333.2.1聲壓級 7263703.2.2聲強級 796063.2.3聲功率級 7207653.2.4聲學參數測量方法 7311983.3聲學邊界條件 767173.3.1硬邊界條件 7209133.3.2軟邊界條件 8267033.3.3自由邊界條件 865193.3.4復合邊界條件 825387第4章振動控制技術 8312254.1振動源識別與診斷 8305904.1.1振動源分類 882154.1.2振動源識別方法 8199684.1.3振動診斷技術 8275434.2隔振技術 83994.2.1隔振原理 813804.2.2隔振設計方法 8130214.2.3隔振裝置及應用 884364.3減振材料及器件 9201834.3.1減振材料 924744.3.2減振器件 9176424.3.3減振器件的應用 925708第5章吸聲材料與結構 953315.1吸聲材料分類及特性 937825.1.1天然纖維吸聲材料 960535.1.2合成纖維吸聲材料 941785.1.3無機吸聲材料 9179465.1.4有機吸聲材料 9307875.1.5復合吸聲材料 937065.2吸聲結構設計 1041495.2.1吸聲層厚度 1078255.2.2吸聲材料布局 10222105.2.3結構剛度 10272835.2.4空氣層設計 1018905.3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 10163505.3.1吸聲系數測試 10252475.3.2吸聲量測試 10273775.3.3吸聲功能評價 10165545.3.4質量控制 1129215第6章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設計 1125136.1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概述 11129886.1.1工程背景 11193026.1.2控制目標 11237716.1.3主要任務 1153946.2控制方案設計原則與方法 11270956.2.1設計原則 11270646.2.2設計方法 11195126.3工程實例分析 12103056.3.1城市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 12193846.3.2工業企業噪聲與振動控制 12133316.3.3公路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 1222127第7章建筑聲環境設計 1387087.1建筑聲環境概述 1362637.2建筑聲學設計原則 1356297.2.1合理布局 13300787.2.2聲源控制 1378577.2.3聲傳播控制 1372047.2.4吸聲處理 1320677.2.5隔聲處理 13269097.3建筑聲環境模擬與評價 1388157.3.1聲學模擬 13164787.3.2聲學評價 1411086第8章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 14299388.1交通噪聲與振動的特點 14119288.1.1噪聲特性 14235858.1.2振動特性 14106308.2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 14202328.2.1噪聲控制技術 14180188.2.2振動控制技術 14137928.3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實踐 15325648.3.1工程案例 15211188.3.2工程效果評價 1599198.3.3工程經驗總結 1527604第9章工業噪聲與振動控制 1547329.1工業噪聲與振動的特點 15190689.1.1噪聲特點 15136979.1.2振動特點 15139719.2工業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 16152119.2.1噪聲控制技術 16269879.2.2振動控制技術 16275869.3工業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案例 16148209.3.1案例一:某工廠磨床噪聲控制 1685739.3.2案例二:某發電廠鍋爐振動控制 16164869.3.3案例三:某鋼鐵廠高爐噪聲與振動控制 1616259第10章噪聲與振動控制法規與政策 172248210.1國內外噪聲與振動控制法規概述 17470610.1.1國內噪聲與振動控制法規 171917910.1.2國外噪聲與振動控制法規 172062710.2噪聲與振動控制標準體系 171484710.2.1國家標準 171382510.2.2行業標準 172530310.2.3地方標準 172373110.3噪聲與振動控制政策與發展趨勢 17133910.3.1政策措施 171734210.3.2發展趨勢 18第1章噪聲與振動控制基礎1.1噪聲與振動的定義及分類1.1.1噪聲定義噪聲是指任何不受歡迎的聲音,它可能來源于各種機械、電磁、氣動等因素。噪聲通常是一種隨機或非周期性的聲波,可能對人類健康、工作效率及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1.1.2振動定義振動是指物體圍繞其平衡位置做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往復運動。振動可以是由機械、電磁、流體動力等外界因素引起的。1.1.3噪聲分類噪聲按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1)空氣動力噪聲:由流體(如空氣)運動引起的噪聲,如飛機、汽車等。(2)機械噪聲:由固體振動引起的噪聲,如機械設備、建筑結構等。(3)電磁噪聲:由電磁場變化引起的噪聲,如變壓器、電動機等。1.1.4振動分類振動按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1)自由振動:不受外力影響的振動,如彈簧振子。(2)強迫振動:受外力周期性作用產生的振動,如受迫振動篩。(3)阻尼振動:因介質阻尼作用使振動能量逐漸衰減的振動。1.2噪聲與振動的影響及危害1.2.1噪聲影響及危害噪聲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包括:(1)生理影響:長期處于高噪聲環境中,可能導致聽力損傷、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紊亂等。(2)心理影響:噪聲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3)工作效率降低:噪聲會影響人的注意力、記憶力等,從而降低工作效率。(4)生活質量下降:噪聲影響人們的休息、學習和生活質量。1.2.2振動影響及危害振動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包括:(1)生理影響:長期接觸振動,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疾病。(2)心理影響:振動可能導致心理不適、緊張、恐懼等心理反應。(3)設備損害:振動可能導致設備疲勞、松動、精度降低等,影響設備使用壽命。1.3噪聲與振動控制的基本原理1.3.1噪聲控制基本原理(1)源頭上控制:改進設計,降低噪聲產生。(2)傳播過程中控制:采用隔聲、吸聲、消聲等措施,降低噪聲傳播。(3)接收端控制:采用個體防護、合理布局等方法,降低噪聲對人的影響。1.3.2振動控制基本原理(1)源頭上控制:優化結構設計,減少振動產生。(2)傳播過程中控制:采用減振、隔振、阻尼處理等措施,降低振動傳播。(3)接收端控制:合理設計支承、基礎等,降低振動對設備和工作環境的影響。第2章噪聲與振動的測量與評價2.1噪聲與振動測量的基本設備噪聲與振動的測量依賴于精確、可靠的儀器設備。以下是進行此類測量所需的基本設備:2.1.1噪聲測量設備聲級計:用于測量聲音的聲壓級,可選用積分聲級計以獲得等效連續聲級。麥克風:用于接收聲波信號,應具有良好的頻率響應特性和靈敏度。聲學校準器:用于對聲級計和麥克風進行校準,保證測量的準確性。2.1.2振動測量設備振動傳感器:包括加速度計、速度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用于捕捉結構或機器的振動響應。振動分析儀:用于分析傳感器采集到的振動數據,得到頻率、振幅等參數。信號放大器:有時需要將傳感器輸出的微弱信號放大,以供分析儀使用。2.2噪聲與振動的測量方法準確的測量方法對于獲取可靠的噪聲與振動數據。2.2.1噪聲測量方法現場測量:在噪聲源附近直接使用聲級計進行測量,應考慮背景噪聲和氣象條件的影響。遠程測量:通過預先布置的麥克風陣列進行遠程聲學監測,適用于大型區域的噪聲評估。時間域分析:記錄不同時間點的聲級,進行聲環境變化的動態分析。2.2.2振動測量方法手持測量:使用便攜式振動分析儀和傳感器進行現場測量。固定安裝測量:在設備或結構的關鍵位置固定安裝傳感器,進行長期監測。頻譜分析:對振動信號進行頻譜分析,識別出主要的頻率成分和相應的振動水平。2.3噪聲與振動的評價標準噪聲與振動的評價標準是根據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和機械設備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制定的。2.3.1噪聲評價標準環境噪聲標準:如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規定了不同功能區晝間和夜間的噪聲限值。職業噪聲標準:如GBZ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了工作場所噪聲的職業接觸限值。2.3.2振動評價標準機械振動標準:如GB/T134682008《機械振動確定機器振動烈度的測量方法》,提供了振動烈度的測量和評價方法。結構振動標準:如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了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動功能要求。通過上述測量和評價方法,可以對噪聲與振動進行科學、系統的監測與評估,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第3章聲學基礎知識3.1聲波傳播理論3.1.1聲波的定義與分類聲波是一種機械波,由介質中的粒子振動引起,能夠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根據聲波的傳播特性,可分為縱波、橫波和表面波。3.1.2聲波傳播方程聲波傳播方程描述了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規律,包括波動方程、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這些方程從數學上揭示了聲波的傳播速度、衰減、反射和折射等現象。3.1.3聲波傳播速度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與介質的密度、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因素有關。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3.1.4聲波的衰減與吸收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介質的衰減與吸收作用。衰減與吸收的原因包括粘滯性、熱傳導、分子散射和介質邊界條件等。3.2聲學參數及其測量3.2.1聲壓級聲壓級是描述聲場強度的一種量度,以分貝(dB)為單位。聲壓級的大小與聲波振動的幅度、頻率和傳播距離有關。3.2.2聲強級聲強級是描述聲波在單位時間內傳遞給單位面積的能量的量度,以分貝(dB)為單位。聲強級與聲壓級、頻率和介質的特性有關。3.2.3聲功率級聲功率級是描述聲源在單位時間內向外輻射的聲能量的量度,以分貝(dB)為單位。聲功率級與聲源的類型、尺寸和輻射特性有關。3.2.4聲學參數測量方法聲學參數的測量方法包括聲壓級測量、聲強級測量、聲功率級測量等。測量設備有麥克風、聲級計、聲強計等。3.3聲學邊界條件3.3.1硬邊界條件硬邊界條件是指聲波在遇到固體表面時,反射波與入射波具有相同的聲壓級和相位。硬邊界條件的聲學處理方法包括隔聲、吸聲和反射。3.3.2軟邊界條件軟邊界條件是指聲波在遇到柔軟多孔材料時,部分能量被吸收并轉化為熱能。軟邊界條件的聲學處理方法包括吸聲、隔聲和消聲。3.3.3自由邊界條件自由邊界條件是指聲波在遇到開放空間時,無反射、無吸收的自由傳播狀態。自由邊界條件的聲學處理方法主要包括聲屏障和聲屏障設計。3.3.4復合邊界條件復合邊界條件是指聲波在遇到多種介質時,產生反射、折射、吸收等多種現象。復合邊界條件的聲學處理方法包括聲學復合材料設計和聲學環境模擬。第4章振動控制技術4.1振動源識別與診斷4.1.1振動源分類本章首先對振動源進行分類,主要包括機械振動源、流體誘導振動源、電磁振動源等。了解不同類型振動源的特點,有助于針對性地開展振動控制工作。4.1.2振動源識別方法本節介紹振動源的識別方法,包括直接觀測法、頻譜分析法、模態分析法等。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找到振動源并進行診斷。4.1.3振動診斷技術本節介紹振動診斷技術,主要包括振動信號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重點闡述振動信號的時域分析、頻域分析及倒頻譜分析等方法。4.2隔振技術4.2.1隔振原理本節闡述隔振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彈性支承、阻尼器、彈性元件等組成部分。隔振技術通過降低振動傳遞率,達到控制振動的目的。4.2.2隔振設計方法本節介紹隔振設計方法,包括等效剛度法、傳遞率法、優化設計法等。隔振設計應根據實際工況,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法,保證隔振效果。4.2.3隔振裝置及應用本節介紹常見的隔振裝置,如橡膠隔振器、彈簧隔振器、空氣彈簧等,并分析其適用范圍和優缺點。4.3減振材料及器件4.3.1減振材料本節介紹減振材料,包括橡膠、硅膠、聚氨酯等。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振功能,可用于制作減振器件。4.3.2減振器件本節介紹常見的減振器件,如減振墊、減振支架、減振器等。這些器件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以實現良好的減振效果。4.3.3減振器件的應用本節通過實例分析,闡述減振器件在不同場合的應用,如機械設備、建筑結構、車輛等領域的振動控制。第5章吸聲材料與結構5.1吸聲材料分類及特性吸聲材料在噪聲與振動控制中起到關鍵作用,其分類及特性如下:5.1.1天然纖維吸聲材料天然纖維吸聲材料主要包括棉、麻、羊毛等,具有生物降解性、良好的吸聲功能和隔熱功能。此類材料適用于對環保和舒適度要求較高的場所。5.1.2合成纖維吸聲材料合成纖維吸聲材料包括聚酯、尼龍、丙烯酸等,具有耐磨、耐腐蝕、易加工等特點,適用于惡劣環境下的噪聲控制。5.1.3無機吸聲材料無機吸聲材料主要包括玻璃棉、巖棉、礦棉等,具有較高的吸聲系數和良好的耐熱性、防火功能,適用于高溫、防火要求較高的場所。5.1.4有機吸聲材料有機吸聲材料包括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具有輕質、柔軟、易于加工等特點,適用于各類噪聲控制場合。5.1.5復合吸聲材料復合吸聲材料是將多種吸聲材料組合在一起,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吸聲效果。如將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無機吸聲材料與有機吸聲材料進行復合。5.2吸聲結構設計吸聲結構的設計應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和吸聲需求進行,以下為吸聲結構設計原則:5.2.1吸聲層厚度吸聲層厚度對吸聲效果具有重要影響。一般而言,吸聲層厚度越大,吸聲功能越好。但厚度過大,可能導致結構復雜、成本增加。應根據實際需求確定合適的吸聲層厚度。5.2.2吸聲材料布局吸聲材料的布局應考慮聲波傳播路徑和吸聲效果??刹捎梅涓C狀、層疊狀、波紋狀等布局方式,提高吸聲效果。5.2.3結構剛度吸聲結構應具有一定的剛度,以保證其在聲波作用下的穩定性。同時剛度對吸聲功能也有一定影響,應合理選擇材料及結構形式。5.2.4空氣層設計在吸聲結構中設置空氣層,可提高吸聲效果??諝鈱雍穸?、形狀等因素對吸聲功能有較大影響,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設計。5.3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是保證噪聲與振動控制效果的關鍵環節,以下為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方法:5.3.1吸聲系數測試吸聲系數是衡量吸聲材料功能的重要參數,可通過駐波管法、混響室法等測試方法進行測定。5.3.2吸聲量測試吸聲量測試主要用于評估吸聲結構的整體功能,可采用聲壓級降低法、聲能吸收法等方法進行。5.3.3吸聲功能評價根據吸聲系數、吸聲量等測試結果,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對吸聲材料及結構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吸聲效果、環保性、耐久性、經濟性等方面。5.3.4質量控制為保證吸聲材料及結構的質量,應加強生產、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檢測和驗收。同時對吸聲功能進行定期監測,及時發覺并解決問題。第6章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設計6.1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概述6.1.1工程背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噪聲與振動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本章主要介紹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標及主要任務。6.1.2控制目標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的目標主要包括:降低噪聲與振動的排放強度,達到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要求;保護敏感目標,如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使其免受噪聲與振動的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營造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6.1.3主要任務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務包括:開展噪聲與振動污染源調查及評價;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進行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實施運行維護及效果評估。6.2控制方案設計原則與方法6.2.1設計原則(1)科學合理:根據噪聲與振動污染的特點和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方案。(2)綜合治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控制措施,實現噪聲與振動的綜合整治。(3)經濟適用:在滿足控制效果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4)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生態平衡,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6.2.2設計方法(1)源頭控制:針對噪聲與振動的產生環節,采取減振、隔聲、吸聲等措施,降低污染源的排放強度。(2)傳播途徑控制:通過設置隔聲屏障、減振溝、吸聲墻面等,阻斷噪聲與振動的傳播途徑。(3)敏感目標保護:對敏感目標采取防護措施,如設置隔聲窗、減振吊頂等,降低噪聲與振動對敏感目標的影響。(4)系統優化: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優化組合各種控制措施,實現最佳控制效果。6.3工程實例分析以下列舉三個不同類型的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實例,分析其控制方案及效果。6.3.1城市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某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針對沿線居民區的噪聲與振動污染問題,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列車采用減振軌道,降低振動源排放。(2)沿線設置聲屏障,減少噪聲傳播。(3)對敏感目標采取隔聲窗、減振吊頂等防護措施。通過實施上述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軌道交通對沿線居民區的影響,達到了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要求。6.3.2工業企業噪聲與振動控制某工業企業,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聲與振動污染,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對噪聲源進行改造,采用隔聲、吸聲等材料降低噪聲排放。(2)設置減振支架,減少設備振動傳遞。(3)廠房采用封閉式設計,降低噪聲與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通過以上措施,企業周邊的噪聲與振動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6.3.3公路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某高速公路工程,針對沿線居民的噪聲與振動污染問題,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采用低噪聲路面材料,降低車輛行駛產生的噪聲。(2)設置聲屏障,減少噪聲傳播。(3)對敏感目標采取隔聲窗等防護措施。通過實施上述控制措施,高速公路沿線的噪聲與振動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保障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第7章建筑聲環境設計7.1建筑聲環境概述建筑聲環境是指建筑物內部及周圍區域的聲學特性,它直接影響人們的舒適度、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本章主要討論建筑聲環境的設計,旨在為建筑設計師和工程師提供有關聲學設計的理論依據和實際操作指導。建筑聲環境設計涉及聲源控制、聲傳播控制、吸聲處理、隔聲處理等方面,以實現室內外良好的聲環境。7.2建筑聲學設計原則7.2.1合理布局(1)建筑物內部空間布局應考慮聲學要求,避免產生聲學缺陷,如聲聚焦、聲駐波等。(2)功能區域應根據噪聲敏感程度進行合理劃分,降低相互之間的干擾。(3)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和綠化等自然條件,降低外部噪聲對建筑物的影響。7.2.2聲源控制(1)選擇低噪聲設備,降低聲源強度。(2)設計時考慮聲源設備的安裝位置和方向,減少對室內外環境的影響。7.2.3聲傳播控制(1)合理選擇建筑材料和構造方式,提高建筑物的隔聲功能。(2)利用聲屏障、聲隧洞等設施,降低聲傳播過程中的衰減。7.2.4吸聲處理(1)室內裝修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吸聲功能,降低室內噪聲。(2)合理設置吸聲設施,如吸聲板、吸聲簾等。7.2.5隔聲處理(1)門窗、墻體等構件應具備良好的隔聲功能,減少外部噪聲的傳入。(2)利用隔聲罩、隔聲屏等設施,提高隔聲效果。7.3建筑聲環境模擬與評價7.3.1聲學模擬(1)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對建筑聲環境進行模擬分析。(2)分析建筑聲學參數,如聲級、混響時間、聲場分布等。7.3.2聲學評價(1)參照相關標準,對建筑聲環境進行評價。(2)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措施,優化建筑聲環境。通過以上建筑聲環境設計原則和模擬評價方法,可以為建筑物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聲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質量。第8章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8.1交通噪聲與振動的特點交通噪聲與振動主要來源于交通工具的發動機、輪胎與路面的摩擦以及氣流的作用。其特點如下:8.1.1噪聲特性(1)噪聲級較高,一般可達7090dB(A);(2)頻帶較寬,以中低頻為主;(3)具有明顯的晝夜變化和季節性變化;(4)與交通流量、車型、速度等因素密切相關。8.1.2振動特性(1)振動幅度較小,頻率較低;(2)傳播距離較遠,影響范圍較大;(3)與路面狀況、車輛類型、速度等因素有關;(4)對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的損害具有累積性。8.2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8.2.1噪聲控制技術(1)聲源控制:改進發動機設計,降低排放噪聲;采用低噪聲輪胎,減少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噪聲;(2)傳播途徑控制:設置隔音屏障、綠化帶等;(3)受體保護:采用隔聲窗、吸聲材料等降低室內噪聲。8.2.2振動控制技術(1)減振措施:采用減振路面、隔振支座等;(2)隔振措施:設置隔振溝、隔振墻等;(3)加固措施:對建筑物和基礎設施進行加固處理。8.3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實踐8.3.1工程案例(1)城市快速路隔音屏障工程;(2)地鐵沿線振動隔離工程;(3)機場周邊噪聲治理工程。8.3.2工程效果評價(1)噪聲控制效果:通過現場監測,評價工程實施前后的噪聲級變化;(2)振動控制效果:通過振動加速度測量,評價工程實施前后的振動幅值變化;(3)綜合效益評價:從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綜合評價工程實施的效益。8.3.3工程經驗總結(1)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2)充分考慮交通流量、車型、速度等因素,制定針對性措施;(3)加強工程管理與維護,保證長期效果;(4)注重生態環境與景觀協調,提高工程整體質量。第9章工業噪聲與振動控制9.1工業噪聲與振動的特點9.1.1噪聲特點工業噪聲主要來源于機器設備運行時的機械振動、流體動力作用以及電磁作用等。其特點如下:(1)噪聲頻帶寬,涵蓋低頻、中頻和高頻范圍;(2)噪聲級高,對周圍環境和人員影響較大;(3)噪聲具有突發性、連續性和周期性等特點;(4)噪聲源分布廣泛,控制難度大。9.1.2振動特點工業振動主要來源于機械設備的不平衡、共振、沖擊等。其特點如下:(1)振動頻率范圍廣,包括低頻、中頻和高頻振動;(2)振動幅度大,對設備功能和壽命產生影響;(3)振動傳播距離遠,容易影響周邊環境和設備;(4)振動源復雜多樣,控制措施需針對性強。9.2工業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9.2.1噪聲控制技術(1)吸聲技術:利用吸聲材料或結構降低噪聲傳播過程中的聲能;(2)隔聲技術:采用隔聲材料、隔聲結構或隔聲屏障等減少噪聲傳播;(3)消聲技術:通過消聲器、消聲室等設備降低噪聲源強度;(4)減振技術:采用減振器、減振材料等方法降低振動幅度;(5)聲屏障技術:在噪聲傳播路徑上設置聲屏障,阻擋噪聲傳播。9.2.2振動控制技術(1)減振技術:采用減振器、減振材料等方法降低振動幅度;(2)隔振技術:利用隔振支撐、隔振墊等設備減少振動傳遞;(3)阻尼減振技術:通過添加阻尼材料或結構,消耗振動能量;(4)動態平衡技術:調整設備旋轉部件的平衡,降低振動源;(5)模態分析技術:分析設備振動特性,制定相應的振動控制措施。9.3工業噪聲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訓總結與計劃指南
- 棗強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 家裝公司活動流程
- 消防法律法規培訓
- 2025電競館合作合同標準模板
- 民政局安全培訓大綱
- 2025小型工程合同樣本范本
- 2025年上海市的簡易勞動合同范本
- 監獄警察一日行為規范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必修二全冊復習匯編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題庫完美版帶答案分析
- 云南師大附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物理試卷含解析
- 市政排水移交協議書
- 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實驗高中-雙休背后: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高三家長會【課件】
- 2024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復習資料
- 名企2025匯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人才招聘15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全媒體內容創作技能試題及答案
- 蛋雞155標準化立體養殖模式
- 血氨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5年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