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屆生態文明課件_第1頁
六屆生態文明課件_第2頁
六屆生態文明課件_第3頁
六屆生態文明課件_第4頁
六屆生態文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生態文明

----臘子口論壇李俊生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甘南

2015年8月4日匯報提綱怎么劃生態紅線?案例為什么劃定生態紅線?什么是生態紅線?背景1:國家生態保護的客觀需求全球氣候變化不合理人類活動盲目墾荒濫伐森林過度放牧亂采濫挖掠奪性捕撈不適當灌溉…………生態功能受損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氣候調節…………生態問題突出生物多樣性銳減水土流失草場退化土壤沙漠化土地鹽堿化旱澇災害頻發…………我國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扭轉,生態安全形勢嚴峻背景1:國家生態保護的客觀需求尚未形成確保國家生態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格局我國生態安全格局尚未形成背景2:國家意志與要求,上升到法律高度國發【2011】35號: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國發【2011】42號: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十八大報告: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2013.5.24重要講話: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2013.11.9三中全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2014.4.24環保法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科學劃定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等領域生態紅線,嚴格自然生態空間征(占)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背景3: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匯報提綱怎么劃生態紅線?案例為什么劃定生態紅線?什么是生態紅線?概念、特征與管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概念生態保護紅線是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區對于維護生態安全格局、保障生態系統功能、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概念、特征與管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的基本特征生態保護的關鍵區域: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生態區域空間不可替代性:保護對象和空間邊界相對固定,不可替代經濟社會支撐性: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撐作用管理嚴格性:實施最為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與管理措施生態安全格局的基礎框架:是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關鍵組分概念、特征與管控要求管控要求用地性質不改變生態功能不降低保護面積不減少主體責任不改變匯報提綱怎么劃生態紅線?案例為什么劃定生態紅線?什么是生態紅線?1.劃定原則強制性:法律規定、必須劃定、不越雷池一步合理性:科學評估、實地調查、管理需求、分布合理協調性:區劃協調、規劃協調、政策協調可行性:劃得出,能落地,保得住動態性:只增不減、功能不降、性質不變2.技術流程范圍識別重要性評價綜合分析邊界核定成果產出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禁止開發區其他區域生態功能評估生態敏感性、脆弱性評估協調性政策相符性疊加制圖命名地面勘察綜合制圖定界成圖圖件文本數據庫非要素生態系統有交集(1)范圍劃定《環境保護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濕地公園《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生態功能區劃》重要生態功能區1.重點生態功能區2.生態敏感區/脆弱區水源涵養區、土壤保持區防風固沙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水源涵養型、水土保持型防風固沙型、生物多樣性維護型陸地:《全國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綱要》、《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的脆弱區、敏感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海洋生態敏感區/脆弱區海洋重要生態功能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等4、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圍的具有重要生態功能,以及生態極敏感/極脆弱的地區。3.禁止開發區(1)范圍劃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生態敏感區、脆弱區水源涵養型、水土保持型防風固沙型、生物多樣性維護型重要生態功能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海洋重要生態功能區:海洋自然保護區、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等國家海洋局已經制訂了《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即將發布。重點生態功能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生態重要性自然保護區原則上納入全部生態保護紅線,對面積較大的自然保護區,其實驗區根據生態保護重要性評估結果確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具體區域范圍。(1)范圍劃定禁止開發區(1)范圍劃定生態敏感區、脆弱區陸地:在全國尺度劃定14個重點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總面積為347萬km2重要河口、重要濱海濕地、特殊保護海島、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遺跡、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區、重要漁業水域、重要砂質岸線和沙源保護海域、珊瑚礁及海草床等。海洋:(2)評估重點生態功能區紅線劃定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紅線劃定禁止開發區紅線劃定其他保護紅線劃定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評價生態敏感性評價給定原則,評價結論各地自行制定原則與方法(3)圖層疊加重點生態功能區紅線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圖禁止開發區紅線其他保護紅線GIS疊加扣除城鎮、礦產開發、連片農田等人工用地保證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完整性和連續性紅線斑塊最小上圖面積為1km2(較大省份可為5km2)根據土地利用類型和遙感影像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界線(4)綜合制圖區域性紅線:采取“自然地理單元+生態保護紅線區”的命名方式;具體生態保護紅線地塊:采取“自然地理單元+主導生態功能+紅線區”的命名方式;兼具兩種以上重要生態功能:采取“主導生態功能+輔助生態功能”的命名方式。(5)紅線命名核定原則:(1)與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區域生態保護相關規劃相協調(2)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紅線斑塊連續成片,盡可能避免破碎化(3)盡可能保持已建各類保護區邊界(4)結合山脈、河流、地貌單元、植被等要素保持自然地理邊界,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6)邊界核定(7)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機制明確界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內涵生態保護紅線是指為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升生態功能、保障生態系統服務持續供給必須嚴格保護的最小空間范圍,是生態文明總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系統服務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以及災害防護功能等。(7)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機制確定保護目標,完善空間規劃體系保護生態系統服務重要區域與生態高敏感區,保障區域生態安全的基礎上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的目標。土地利用規劃體系中增設生態用地類型。在現有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中,增設生態用地類型。將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各類空間規劃。在國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中,明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7)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機制完善自然生態保護管理體制建立自然生態保護機構制定地區生態保護戰略與政策。從保護目標、空間架構、保護措施、保護政策等方面制定地區生態保護戰略與政策。實施統一協調與管理自然保護地。結合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統一對區域內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等主要類型自然保護地進行管理。規劃、組織區域重大生態建設與恢復工程。統一實施區域重大生態建設與恢復工程,保障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生態系統服務的持續供給。規劃和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監管能力建設。定期報告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變化與問題。(7)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機制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和激勵機制以生態保護紅線區為載體,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將生態補償直接支付到生態保護紅線區的土地所有者或經營者。以生態保護紅線區為重點布局重大生態建設工程。依據生態保護紅線區面積及保護成效,完善生態轉移支付政策。實現生態轉移支付強度與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和保護成效掛鉤。匯報提綱怎么劃生態紅線?案例為什么劃定生態紅線?什么是生態紅線?深圳市生態紅線劃定深圳創造了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跡深圳精神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但同時,深圳在發展過程中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其中主要的是生態環境的制約,如水污染(是河皆污)、大氣污染、土壤污染以及資源緊缺(水資源、土壤資源等),給深圳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的威脅。深圳市生態紅線劃定生態紅線區劃基本原則保護重要不可替代的生態組分排牙山吊神山田心山梧桐山梅沙尖三州田塘朗山羊臺山雞公山黎碧山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七娘山大茅山筆架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

水源涵養保護功能

七娘山雞公山梧桐山塘朗山羊臺山大茅山梅沙尖三州田田心山筆架山釣神山排牙山黎碧山求水嶺深圳市生態紅線劃定保護生態敏感性區域山體保護敏感區水土流失敏感區生態紅線區劃基本原則深圳市生態紅線劃定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維護保護十大重要片區,維護區域生態結構性控制組分控制三處關鍵位點,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紅線區劃基本原則七娘山排牙山羅田林場田心山清林徑水庫梧桐山羊臺山梅沙尖石巖布吉北部馬蘭山塘朗山-雞公山大鵬和南澳

連接部深圳市生態紅線劃定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3375km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上世紀80年代末,作為浙江省20個貧困縣之一的安吉提出“工業強縣”的發展目標。2000年,安吉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拿來了小康縣的牌子。西苕溪原本清澈的水變成了V類甚至劣V類,生物多樣性銳減林木、礦產等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下游居民飲用水告急,影響群眾生存安吉因此被國務院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受到了"黃牌"警告。2002年,安吉經濟滑坡,與周邊縣市經濟發展的差距又一次拉大。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2003年年底開始生態縣規劃工作,提出“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通過生態縣建設,努力打造生態經濟強縣、生態文化大縣、生態人居名縣,使“近者悅,遠者來”的發展目標。

安吉生態縣規劃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確定“生態立縣”基本理念----固本:保護生態環境是前提創業:發展生態經濟是核心富裕:富民強縣是最終目的精心打造"生態經濟強縣"、"生態文化大縣"、"生態人居名縣"這三張名片。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禁止開發區:禁止任何開發活動限制開發區:重點支持有利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完善生態專項補助政策。優化開發區:立足于環境保護出臺各種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進入的稅收、信貸優惠政策,鼓勵發展清潔生產、無污染企業,加速當地經濟發展。重點開發區:城鎮重點發展區域。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38(1)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生態農業制定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出臺鼓勵發展筍竹、白茶、畜禽、種苗等生態高效農業的政策構建立體化生態農業開發格局,如在山地開發有機筍有機茶、在平原種植無公害稻米、在河網養殖優質水產等面向滬、杭等大都市需求,建立綠色農產品基地10余萬畝,其中安吉白茶被列為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黃浦江源"牌冬筍被列為省首批28個綠色農產品。(1)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提升傳統竹產業為基礎、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目前,安吉竹制品、轉椅兩大傳統主導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分別在30%和20%以上,年產值逾70億元;其中,竹制品加工初步實現了物盡其用,形成了竹根雕、竹涼席、竹膠板、活性竹碳、竹葉黃酮等系列產品,從根到葉全面開發,為安吉縣循環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積極引進和培育新醫藥、新材料、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40(1)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加速發展生態旅游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成功開發"中國竹鄉"、"黃浦江源"、"天荒坪電站"等旅游亮點,推出"竹鄉農家樂"、"探源自駕游"等特色旅游項目新建了中南百草園、大漢七十二峰等一批景點和香溢、大竹海度假村等重要旅游設施,安吉逐漸成為華東黃金旅游圈的重要節點。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2)積極培育生態文化一是個性化設計生態文化:圍繞生態主線,鏈接以古驛文化、昌碩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中國竹鄉、中國白茶為代表的物產文化,以黃浦江源為代表的源頭文化,以大竹海為代表的影視文化,以天荒坪電站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文化。重點發展竹文化、茶文化等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進的地方特色文化。二是社會化發展生態文化:大力開展綠色飯店、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生態村創建,社會化推進生態文化建設。每年舉辦生態文化節,市場化運作,引導企事業單位投入生態文化建設,給群眾提供生態文化大餐。三是國際化提升生態文化。以“黃浦江源”為紐帶,開展萬只竹籃進上海、上海安吉放歌等活動,借上海這座國際化大舞臺擴大安吉生態文化的影響力;以竹為媒,與韓國著名竹鄉潭陽郡結成友好縣郡,與法國竹園建立友好合作伙伴;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嘗試以竹為玩具"中國創意活動。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3)扎實建設生態人居加快推進城鎮化、城鄉一體化步伐,精心打造生態人居名縣,致力于把安吉建成長江口經濟區大都市后花園……跳出自成體系的圈子,把縣域功能、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到"長三角"大都市圈去研究和實施,使安吉生態人居資源在大都市圈范圍內共享。推進城市空間“西移、東擴、南引、北拓”,拉開“一城三區”城市框架,逐步把環繞城區的五座綠色山脈和貫通城區的五條綠色溪流引入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