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7《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7《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7《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7《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命的詩意走心的抉擇——《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課題生命的詩意走心的抉擇——《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聯讀課型新授課課時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時所選《短歌行》和《歸園田居》其一,均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經典之作。《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體現了其雄心壯志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歸園田居(其一)》則是陶淵明的代表作,展現了其回歸田園、追求自然的生活態度。兩首詩在內容上雖有不同,但都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和社會的深刻思考。通過對比閱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兩位詩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和文學風格,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古代詩歌的魅力和深遠影響。學情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古詩詞基礎,能夠初步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意境。然而,由于古代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學生在理解和賞析上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注釋和背景介紹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此外,學生對兩位詩人的生活背景和時代背景了解較少,需要在教學中適當補充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題和情感。設計構思學習中國古典詩歌要在誦讀中把握主旨,真正地讀懂詩意,體會詩情,感受詩境。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知人論世掌握作者創作的意圖。兩首詩歌具有鮮明的情感傾向,所以可以通過朗讀提升對詩歌的理解、領悟、思考與鑒賞,以各種不同的品讀活動的反復交錯的形式展開教學,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真正掌握兩首詩歌風格的特點。教學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反復誦讀,夯實重點詞語,把握停頓、重音、語氣等。2.審美鑒賞與創造:比較兩詩在選取意象、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不同,提高古詩文閱讀鑒賞能力。(重點)3.思維發展與提升:研討品析,學會對不同作品進行思辨性閱讀,形成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難點)4.文化傳承與理解:掌握有關的古詩創作手法,體會建安文學和田園詩歌的不同風格。(難點)教學過程第1課時【課堂導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誕生了許多名家大儒,也流傳浩如煙海的經典傳世之作。閱讀這些經典作品,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代先賢進行思想交流,傳承優秀的文化基因,增強對人生的感悟,加深對社會的思考,激發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風譎云詭的魏晉時代,感受魏晉風流人物的精神世界。任務一:初讀感知,讀出心靈的共鳴播放朗誦視頻,根據課文注釋,標注生字音義及節奏停頓、重音、語氣。(設計意圖:設置欣賞情境,激活學生視聽感觀,調動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課文,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感染力。)(1)教師指導并示范朗讀。《短歌行》閱讀指導(用降調,發出無限感慨。(用降調,發出無限感慨。)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用平調,“苦多”、“難忘”重音,強化感情色彩。)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平調,“苦多”、“難忘”重音,強化感情色彩。)(疑問用升調,“何”加強語氣,“唯”重讀,起強調作用。)慨當/以慷,憂思/(疑問用升調,“何”加強語氣,“唯”重讀,起強調作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韻腳是“何,多;忘,康;心,今;蘋,笙;掇,絕;存,恩;飛,依;深,心”,八次換韻,語音富于變化,錯落有致,搖曳生姿,頻繁換韻便于表現跌宕起伏、深沉委曲之情。《歸園田居》閱讀指導(用降調,“愛”字突出感情色彩,重讀。(用降調,“愛”字突出感情色彩,重讀。)例: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戀”、“思”都須重讀,強化情感表達作用。可平可降。(“戀”、“思”都須重讀,強化情感表達作用。可平可降。)(“歸”強調須重讀,降調。(“歸”強調須重讀,降調。)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韻腳是“山、年、淵、田、間、前、煙、顛、閑、然”,全詩押“an”韻,一韻到底。“an”音先開后合,聲音明朗飽滿,讀來輕盈跳躍,便于表現輕松歡快的喜悅氛圍。(2)學生聽讀跟讀,并做圈點批注。問:聽讀初讀之后,你對兩首詩的感覺相同嗎?為什么?生(例):《短歌行》似乎有一種郁結難遣的苦悶憂愁。如開頭八句,飲酒高歌,感嘆人生苦短,伴隨著宴席上激越不平的歌聲,詩人難以忘懷郁結于心的憂思,看似借酒澆愁,但可能“愁更愁”,也許是詩人一種自我解脫的說辭吧!生(例):《歸園田居》則給人一種輕松愉悅之感。尤其是描寫歸隱后的田園風光和生活場景,看似簡單的鄉村日常景物,卻顯得和諧寧靜,質樸清新。“心遠地自偏”遠離俗世的喧囂,重獲自由的快意油然而生。……過渡語:那么我們該如何讀懂古詩呢?可不能只停留在膚淺的感性認知上,還應進入理性認知。所以,要真正讀懂古詩,須從詩歌的三個維度入手,即詩意、詩情、詩境。任務二:思讀理解,理解詩文大意(設計意圖: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歸納概括,進而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詩文大意。)問:《短》和《歸》兩詩各自寫了哪些內容?(1)《短》內容梳理:①“對酒當歌……唯有杜康”前八句是第一、二章,借酒和歌道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②“青青子衿……鼓動瑟吹笙”第三、四章真誠表達對人才的思慕,情味悠長。③“明明如月……心念舊恩”第五、六章再次強調因人才而愁,并禮待賢士。其中第五章照應第一、二章,第六章照應第三、四章,強調深化主旨,加強抒情意味。④“月明星稀……天下歸心”最后兩章既表達對那些猶豫不決賢人關切和同情,又殷切期盼更多賢人歸順,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宏愿。(2)《歸》內容梳理:①“少無適俗韻……守拙歸園田”寫詩人因鄙棄仕途而歸田,享受恬靜的自然之趣。因何而歸?“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何處歸?“塵網”、“樊籠”歸向何處?“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②“方宅十余畝……復得返自然”寫恬靜美好的田園風光和恬淡悠閑的生活。前八句寫景,廖廖幾筆便勾勒出一幅最具鄉村田園風光的畫卷,后四句抒情,“無雜塵”的“戶庭”和“有余閑”的“虛室”來襯托詩人恬淡心境,直抒回歸田園的欣喜之情。(學生自由交流探討,由學生自主地根據注釋,組織表達并概括詩文大意,理解其詩歌內涵,老師適時予以指導點撥,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任務三:悟讀品味,體會詩人詩情(設計意圖: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讀課文,聯系寫作背景及作者生平,深入體會詩人的主旨情感。分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教師適時予以點撥,營造思辨的氛圍。)(1)問:反復誦讀兩首詩歌,勾畫詩中與詩人感情相關的詞句,體會兩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建議:學生根據分組進行交流探討,形成個性化的解讀,教師積極參與并給予指導,共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短歌行》①“去日苦多”:流逝的日子太悲苦了,感嘆人生短暫,時光易逝。②“憂思難忘”、“憂從中來”:心中郁結的憂愁難以排解,憂人才難覓,憂功業未就。《歸園田居》(其一)①“性本愛丘山”:本性使然,由來已久。直接抒情②“戀”“思”:兩字照應“愛”字,同義互文。③“無塵雜”、“有余閑”:表明恬淡心境,褪去俗世雜塵的悠然欣喜。設問:由此可知,圍繞整首詩的一個感情線索的詩眼字是哪一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基調?《短》詩眼——“憂”,憂時光易逝、憂人才難覓、憂功業未成。感情基調:慷慨悲壯《歸》詩眼——“愛”,愛遠離塵囂的自然,愛清新靜謐的田園,愛恬淡愜意的生活。感情基調:恬淡欣喜(2)問:曹操是如何排遣內心之“憂”的?過渡語:由3個問題引發,從“唯有”兩字引發思考,讓學生學會思辨閱讀。(只有杜康酒能夠解憂?酒真的能解憂?是不是徹底解了憂?)①借酒消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唯有”二字道出了內心的復雜難言之情,即使能擁有杜康美酒,然只能暫且緩解內心憂苦,酒醒之后依然無以自慰之法。②招納賢士。(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實際行動拉攏,仿效先賢表誠心。(3)問:陶淵明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首先點明緣由,表明心跡(“性本愛丘山”),接著便回顧過往(“塵網”、“樊籠”),“誤”字鮮明地表達對官場的憎惡,期望如“羈鳥”、“池魚”一樣眷戀著“舊林”、“故淵”,“守拙”即堅守本性,不爭名利,“復得”隱約地表達了歸返田園的暢快欣喜。(4)問:根據下面的背景生平資料,結合本節課的內容,談談你心中的曹操或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人?(試給其中一個人物寫人物小傳200字左右)材料一:東漢末年,曹操先后起兵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征烏桓等。他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等一系列進步措施,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軍南下,列陣長江,與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會戰于赤壁。大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時月近中天,此情此景使得54歲的曹操豪興大發,橫槊賦詩,吟詠出質樸剛健的《短歌行》。材料二: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組詩,共5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愉悅的心情。例:曹操,他是一個胸懷壯志的人。《觀滄海》中,“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盡顯豪邁氣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充分展現其囊括天下的雄心。他是一個深沉多思的人,《短歌行》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流露出對時光的感慨。他還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渴望賢才輔佐。曹操文韜武略,統一北方,又以詩作抒發抱負。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第2課時任務四:研讀創作,感受詩歌意境(設計意圖:介紹有關創作手法的知識,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概念,同樣分組合作探究交流,比較兩首詩歌的創作手法,以及由此產生的詩歌意境及所體現的詩歌風格,從而提升品鑒水平。)導入(過渡語):魏晉文學“緣情綺靡”之風大行其道,玄言詩和駢體文十分流行,而這兩首卻獨樹一幟,開創了兩個不同流派的詩風,且影響深遠備受后世所推崇。下面我們就來探討有關這兩首詩的創作特色——(1)問: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兩首詩中的作者是怎樣融人、景、情于一體的?《短歌行》藝術手法:(1)巧妙用典。即引用或化用有出處的典故和詩詞,以精練的語言表情達意,產生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可以讓學生關注課文下面標注的解釋)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以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的期盼來抒發作者對賢才的渴慕,強烈直白。②“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比興之法引發詩人對賢才到來的熱誠,會用極盡禮節予以款待。③“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勢解》,用山高水深來表現自己容納賢才的胸懷,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化用《史記·魯周公世家》故事,以周公自比,表明廣納賢才以完成統一大業的決心。比興得當。通過形象化的比喻來突顯人或物的特征,或借助其它事物來引出所詠的事物。①“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賢人,可望而不可即,對賢才的思慕之心溢于言表。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言外之意即是人才不要猶豫徘徊,無處可棲,應善于投奔像我一樣的明主,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欲揚先抑。以消極感嘆時光易逝,功業未成開頭,最后轉折抒發其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抑揚詠嘆之中加強了質樸剛健的抒情效果。《歸園田居(其一)》藝術手法:設問:蘇軾評價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結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白描點染,動靜結合。將鄉村最常見的幾組意象事物融合一起,用點染手筆勾勒了恬靜、幽美的鄉村生活圖景。由近到遠,聲色相和,動靜相襯,濃淡相宜,表達了詩人恬淡的生活和寧靜和諧的心境。運用比喻和反襯。以“羈鳥”和“池魚”來自喻,表明想要回歸田園的急切心情,抒發對自然生活的眷戀和向往。以“塵網”和“樊籠”比喻俗世官場,不覺令人望而生厭,并與靜謐淳樸的田園生活形成反襯,從而更加激起人們對污濁官宦生活的厭惡和對美好田園生活的熱愛。語言樸素自然,平淡舒緩。以實筆描繪來展現真實的生活場景,沒有華麗的辭藻和隱晦的暗射,但卻能產生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讓人眼前自然產生那平和素雅的田園風光和安寧質樸的生活畫卷。(2)問:兩詩的意境有何不同?試用意象、情感角度進行闡述。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意象是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短》意境分析①意象:“酒”乃愁緒之物,縱酒放歌以緩解心中苦愁的;“朝露”喻時光短暫;“明月”喻賢才可望不可即;“烏鵲”又暗指賢才沒有方向。②情感:對歲月流逝的感嘆、對人才難求的苦悶與思慕、以及對功業未就的憂慮與一統天下的期盼。因此,全詩以貌似頹放的情態來表達積極進取的豪情,以放歌縱酒的灑脫來表現對未來人生的思考,從而營造出一種沉郁慷慨的意境,也體現了魏晉“建安風骨”的風格。《歸》意境分析①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煙、深巷、桑樹、狗吠、雞鳴等,無一不是日常鄉村最普通的景觀,顯得非常自然和諧。②情感: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熱愛,可謂愛憎分明。因此,全詩以非常質樸寫實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平靜和諧、清麗幽美的田園風光。從而營造出一種清新純美的意境,也體現了田園詩歌的風格。小結通過以上學習,完成下面的表格題材主題感情基調創作手法語言風格意象意境《短歌行》建安文學渴求賢才建功立業慷慨悲壯用典、比興欲揚先抑質樸剛健寄寓比興沉郁慷慨《歸園田居(其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