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福建省龍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請將試題的全部〖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19年6月,為聲援五四運動,陳獨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北京保安隊改由市民組織”,“市民須有絕對集會、言論自由權”等要求。據此可知,該宣言()A.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 B.推動科學理論的發展C.摧毀了封建文化秩序 D.瓦解了北洋軍閥統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9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陳獨秀提出“北京保安隊改由市民組織”,“市民須有絕對集會、言論自由權”等要求,由此可以反映五四運動的民主精神,它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A項正確;該宣言未涉及科學理論等相關內容,不能得出“推動科學理論的發展”的結論,排除B項;該宣言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摧毀了封建文化秩序”說法夸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該宣言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并沒有瓦解北洋軍閥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2.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團的綱領,接受了的政治主張,明確提出“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這體現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A.踐行黨的最高綱領 B.成為工人階級政黨 C.促成國共首次合作 D.肩負國家民族責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22年中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明確提出“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也即號召打倒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體現肩負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求解放的革命使命和國家民族責任,D項正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也即打倒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體現黨的最低綱領,排除A項;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而非“政黨”,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主張國共合作,共產國際促成國共首次合作,排除C項。故選D項。3.下表是1926年兩份報刊對北伐戰爭的不同記載。解讀最為準確的是()報刊稱謂軍事口號《北洋畫報》南征“赤”與“反赤”《良友》北伐“革命”與“反革命”A.立場不同影響記錄 B.反映戰爭的復雜性 C.報刊影響戰爭進程 D.描述反映時代差異〖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材料反映了《北洋畫報》和《良友》對北伐戰爭的不同認識和描述,《良友》稱國民革命軍的軍事行動為代表革命和進步的“北伐”,《北洋畫報》則批評國民革命軍是“赤”,結合所學可知這種差異是因為兩者的立場不同,《北洋畫報》傾向于支持北洋政府,《良友》傾向于支持國民革命軍,體現立場不同影響記錄,A項正確;兩份報刊的記載不同,主要不是因為戰爭復雜導致難以認清,而是因為立場不同,排除B項;材料反映報刊對戰爭的記載不同,未提及影響輿論、士氣、民心、軍事決策,不能得出影響了戰爭進程,排除C項;《北洋畫報》和《良友》是同一時期的媒體,而非處于不同時代,排除D項。故選A項。4.下圖是龍巖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1928年龍巖后田暴動中,青年婦女張溪兜用這把斧頭劈開上鎖的谷倉,把糧食分給勞苦百姓。該文物可用于研究()A.蘇區民主政治 B.人民軍隊建設 C.土地革命斗爭 D.婦女解放運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1928年中國。1928年屬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一時期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據材料“龍巖后田暴動”“用這把斧頭劈開上鎖的谷倉,把糧食分給勞苦百姓”可知該文物是領導土地革命的歷史見證,C項正確;蘇區民主政治建設主要包括蘇維埃政府組成、工農政治權利等方面,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的斧頭不是軍隊使用的,且與軍隊政治建設、紀律建設等關系不大,排除B項;從材料可以看出婦女參與了土地革命,但文物體現的主要歷史信息不是婦女參與,而是土地革命。婦女解放主要體現在破除舊婚姻制度和家庭倫理對婦女的束縛,允許婦女有更多權利和自由,材料未提及,排除D項。故選C項。5.1935年,陸定一和賈拓夫整理了一些歌謠,其中有“四月里來向南進,打了貴州打昆明,巧妙渡過金沙江,浩浩蕩蕩蜀中行”。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四月里來向南進,打了貴州打昆明,巧妙渡過金沙江,浩浩蕩蕩蜀中行”和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9月,由于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后,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因此,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紅軍長征,B項正確;北伐戰爭由珠江流域迅速打到了長江流域,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A項;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戰爭,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C項;解放戰爭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的領導下,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發動的反共反人民內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而進行的戰爭。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項。故選B項。6.某一事變發生后第二天,通電全國“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隨后,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表示“團結各方共赴國難”。這一事變是()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國共都主張團結抗戰,D項正確;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爆發時,國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以主要力量“圍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與材料所述國民黨主張團結抗戰不符,排除A項、B項;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爆發后各方關注的是事件如何解決,與材料所述國共都關注日本的侵略、主張團結抗戰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人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豐富的精神譜系,其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屬于()A.井岡山精神 B.長征精神 C.抗戰精神 D.西柏坡精神〖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高度概括了抗戰精神的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因此,材料內容屬于抗戰精神,C項正確;岡山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其內涵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等等,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西柏坡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由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是指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在駐西柏坡期間,所體現和創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由于它產生于中國革命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決定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它集中體現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體現了頭腦清醒、目光遠大的勝利者圖強自律的精神。不符合材料,排除D項。故選C項。8.下表為《人民日報》關于“青年勞模”事跡的報道(部分)。這些報道()時間地區人物標題1950年4月河北王青梅《婦女勞動模范王青梅當選縣人民政府委員》1950年9月黑龍江梁軍《新中國的女拖拉機手—梁軍》1951年6月安徽甘彩華《治淮女英雄甘彩華》A.改變了重男輕女的落后傳統觀念 B.激發了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C.反映了婦女成為國家建設的主力 D.有利于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中國。材料表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很多婦女成為了勞動模范,并且在人民日報報道了,這有利于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D項正確;重男輕女的觀念現在也沒有完全改變,排除A項;社會主義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排除B項;婦女是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但不能體現是主力,排除C項。故選D項。9.據統計,從1949年至1957年,全國城市人口由5765萬增加到11171萬,增加了93.77%;而農村人口由48402萬增加至54034萬,僅增加了11.64%。其主要原因是()A.務工人員進城創業的熱情高漲 B.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銳減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需求 D.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原因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1957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反映的時間段時“一五”計劃時期,國家為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為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在東北、西北地區以及湖北、安徽、河南和內蒙古等省份籌建新的工業基地,導入了大量的人口,D項正確;這一時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并非務工人員進城這一自發現象導致的,而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排除A項;此時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時期,且未進行計劃生育政策,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銳減不符合和史實,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是在1992年,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下圖是197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登的照片《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迅速火遍全球,對該照片解讀最準確的是()A.中美合作是國際關系的主流 B.可樂消費供不應求的狀況C.世界對中國時代變革的關注 D.西方扭轉了對中國的認知〖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結合材料時間可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79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登“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這樣的照片并迅速火遍全球,反映了當時世界對中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充滿好奇和關注。中國改革開放意味著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轉變,這一罐可樂的出現,象征著中國在與世界逐漸接軌,開始融入全球經濟和文化交流之中,C項正確;僅從一張照片不能得出中美合作是國際關系主流的結論,排除A項;這張照片重點不在于展示可樂消費供不應求的狀況,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國社會的變化,排除B項;“西方扭轉了對中國的認知”說法過于絕對,一張照片不能代表西方對中國的認知已經完全扭轉,排除D項。故選C項。11.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19.5%,“廈門制造”已銷往220個國家和地區,該市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城市第5位。這主要得益于()A.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B.獨立的經濟管理體制C.國家特殊的經濟政策 D.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題意可知,廈門對外貿易的增長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廈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所以廈門對外貿易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國家對經濟特區實行的特殊的經濟政策,C項正確;廈門發展外向型經濟也是得益于經濟特區的設立,因此并不是廈門外貿綜合競爭力位居第五的原因,排除A項;廈門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而不是獨立的經濟管理體制,排除B項;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屬于客觀因素,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12.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南方談話”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這意在強調“南方談話”()A.促成對外開放出現新局面 B.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新方向C.終結了計劃經濟體制時代 D.掃清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障礙〖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2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南方談話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它理清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為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B項正確;材料意在強調“南方談話”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新方向,未涉及對外開放的新局面,排除A項;“終結了計劃經濟體制時代”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南方談話”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新方向,并未掃清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障礙,排除D項。故選B項。13.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A.解決了中國革命該走什么道路的問題 B.在中共二十大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C.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D.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D項正確;毛澤東思想中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和階級力量對比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從而指明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道路,排除A項;中共十九大上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排除B項;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14.2017年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2019年山東艦交付海軍,2024年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國產航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 B.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C.國際合作航母國產化關鍵 D.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理論基礎〖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國產航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最主要原因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B項正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屬于次要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國際合作”與國產航母建設不搭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理論基礎”屬于次要原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5.下表為不同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這表明()文明名稱主要成果古西亞文明楔形文字;法典;史詩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太陽歷;金字塔古希臘文明城邦;民主政治;史學、哲學A.古代西亞文明重視依法治國 B.古代文明發展呈現多元特征C.古代埃及文明走在世界前列 D.古希臘文明均實行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文明有著各自獨特的成就,如古西亞的楔形文字、法典和史詩,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太陽歷和金字塔,以及古希臘的城邦、民主政治、史學和哲學。這些不同的成就顯示了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發展,B項正確;雖然古西亞文明的成果中有法典,但僅憑這一點不能斷定他們重視依法治國,排除A項;雖然古埃及文明有許多重要的成就,但題目并沒有和其他文明對比來證明他們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排除C項;古希臘文明的成果中有民主政治,但不是所有的古希臘文明都實行了民主政治,如斯巴達實行了寡頭政治,排除D項。故選B項。16.有學者認為,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遠征把“先進的”希臘文明帶給“落后的”非希臘城邦。據此可知,亞歷山大遠征()A.實現了區域文明一體化 B.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C.實踐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D.擴大了希臘文化的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古代世界。據材料“把……希臘文明帶給……非希臘城邦”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希臘文化在被征服地區的傳播,擴大了希臘文化的影響,D項正確;亞歷山大遠征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但當時受限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地理阻隔、交通條件,區域文明一體化尚不能實現,排除A項;亞歷山大遠征促進不同地域的聯系交流,但主要是歐亞非地區,而非“世界各地”,排除B項;據材料“‘落后的’非希臘城邦”可知希臘人對被征服民族存在某些偏見,結合所學,亞歷山大帝國對被征服民族實行控制和剝削,而非“實踐了民族平等”,排除C項。故選D項。17.西歐封建莊園里有封建領主的堡壘、教堂、農奴的茅舍,有鐵匠鋪、木工房、釀酒坊等各種手工作坊,還有牲畜圈、磨坊、菜園、池塘、樹林、草地。這反映其特點是()A.自給自足 B.商貿活躍 C.雇傭勞動 D.村民自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據題干材料可知,歐洲中世紀的莊園生產和生活設施齊全,生產和生活所需多數物品可以由莊園自身生產,基本不需要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體現了自給自足的特點,A項正確;莊園里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只有少數不能生產的物品才從城市購買,并非“商貿活躍”,排除B項;莊園內的主要勞動者農奴和自由農民為莊園主服勞役,雙方并非雇傭關系,排除C項;材料反映莊園生產和日常生活,看不出莊園事務管理模式,不能體現“村民自治”,排除D項。故選A項。18.表中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0世紀初,高麗王朝建立后,將地方劃分為十道,引入科舉考試高麗王朝仿效中國漢朝制度B拜占庭與俄羅斯皆信奉東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C14世紀,摩加迪沙出產的布匹,是無上珍品,運銷埃及等地西非對外貿易發達D印加帝國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每個政區設立一個長官,政區之下,按照人口多少設官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和中古時期的世界。印加帝國在統治區域內劃分政區,設置官員,加強了地方治理,D項正確;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形成于隋唐時期,漢朝時尚未形成科舉制度。故“仿效中國漢朝制度”說法錯誤,排除A項;拜占庭將東正教傳入俄羅斯,體現俄羅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響,排除B項;摩加迪沙是中古時期東非沿海的商業城邦,而非“西非”,排除C項。故選D項。19.下圖為16世紀關于馬尼拉大帆船的版畫。下列選項中,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能證明葡萄牙是當時航海貿易強國 B.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貿易的發展C.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 D.體現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的世界。依據材料概況可知:油畫描述的是馬尼拉大帆船,其是涉及美洲、中國、菲律賓和日本的絲銀貿易,主要活動區域是以西班牙主導的太平洋地區的貿易,B項正確;是西班牙主導的海外貿易,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其他藝術領域的主題,不能得出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0.新航路開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數量在這些島嶼上迅速增加。這種行()A.為西葡兩國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B.導致歐洲各地物價急速上漲C.有利于滿足歐洲對蔗糖的需求 D.促使北美遷入大量黑人奴隸〖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題干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拉丁美洲地區,開展甘蔗種植園經濟,這有利于滿足歐洲對蔗糖的需求,C項正確;工業革命的主要驅動力是技術和生產的變革,而不是單一商品的生產,甘蔗種植與工業革命的關系并不直接,排除A項;大量的蔗糖可能會影響物價,但是題目中并沒有提到物價的變化,無法得出“歐洲各地物價急速上漲”的結論,排除B項;西、葡殖民統治拉丁美洲,而不是北美洲,排除D項。故選C項。21.美第奇家族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該家族捐贈資金給藝術家,從世界各地搜集藝術品為藝術家創作提供靈感,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美第奇家族這些做法旨在()A.提升家族影響力 B.促進宗教改革轉型 C.復興古羅馬文化 D.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在文藝復興時期,美第奇家族通過捐贈資金給藝術家、搜集藝術品為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和提升審美品位等方式,積極支持和參與藝術活動。這樣做有助于提高家族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聲譽和地位,使家族在社會上獲得更高的威望和影響力,A項正確;美第奇家族的這些行為與宗教改革轉型并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復興古羅馬文化是文藝復興的一個方面,而美第奇家族的主要目的還是通過支持文藝復興來提升自身影響力,排除C項;美第奇家族的做法主要是對藝術的贊助,贊助藝術并不能直接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22.馬丁?路德形容自己是一個滑稽演員,曾以一支禿筆,刺破了叫賣贖罪券者的鑼鼓。他所指的事件是()A.發表《天體運行論》 B.發布《九十五條論綱》C.翻譯德語版《圣經》 D.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近代歐洲。1517年,德意志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項正確;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排除A項;馬丁·路德將拉丁文版本的《圣經》翻譯成德語,但這與材料所述“刺破了叫賣贖罪券者的鑼鼓”不符,排除C項;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排除D項。故選B項。23.狄德羅在評價牛頓等一批自然科學家時說“多虧這些偉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個神,而是一架機器,有它的齒輪、纜索、滑車、彈簧和懸擺”。據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學家()A.摧毀了神權統治 B.推動了革命爆發 C.決定了社會發展 D.促進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據材料“多虧這些偉大人物(指牛頓等一批自然科學家)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個神,而是一架機器”并結合所學可知,牛頓等自然科學家推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加深了人們對自然界規律的認識,沖擊了神學世界觀,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D項正確;自然科學的進步主要是動搖了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摧毀了神權統治”說法夸大,科學革命之后,啟蒙運動等繼續進行反對教會思想控制的斗爭,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科學進步影響對自然界的認識,而非推動資產階級革命,排除B項;科學革命影響社會發展,“決定了”說法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24.1776年思想家潘恩在著作《常識》中宣稱:英國的殖民統治危害了北美人民的自由與安全,北美人民有權擺脫英國統治,建立獨立的共和國。潘恩意在()A.喚醒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 B.揭露英國政治體制的弊端C.呼吁廢除美國黑人奴隸制 D.控訴英國殖民統治的罪行〖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76年的北美。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美人認為英國的殖民統治危害了北美的自由和安全,因此要擺脫英國的統治,建立獨立的共和國,目的是喚醒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A項正確;材料揭露的是英國對北美的殖民危害,而非英國政治體制的弊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黑人奴隸制度的探討,排除C項;控訴英國殖民統治的罪行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北美的獨立,喚醒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排除D項。故選A項。25.1868年日本對外貿易輸出1555萬元,輸入1069萬元,貿易總額為2624萬元;1890-1893年,日本平均每年商品貿易總額是14400萬元。這主要得益于日本()A.全盤西化的實現 B.擴軍備戰的國策 C.明治維新的開展 D.憲政體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890-1893年日本平均每年商品貿易總額要比1868年的貿易總額增長了幾倍。結合所學可知,1868年日本開展明治維新,其在經濟上實行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C項正確;全盤西化是明治維新文化方面措施,與材料關系不大,排除A項;擴軍備戰的國策是軍事上的措施,排除B項;日本的憲政體制有很強的局限性,且主要是政治上的表現,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0分,第29題14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圖1鄒健東攝于1949年4月22日圖2江蘇鎮江揚中市渡江文化園里的雕塑《我送親人過大江》“夾江江面上,渡江船只一字排開,波瀾壯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搖船的小姑娘,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為了快點把解放軍送過江,她迸發出全身的力氣,使勁搖櫓,背后的大辮子隨著動作前后搖擺,充滿了力度和美感。我迅速地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幕”。——時任新華社戰地記者鄒健東(1)根據材料,指出其反映的戰役和戰果,并分析該材料對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價值。(2)比較兩幅圖片,指出哪一幅反映的史料價值更高,并說明理由。〖答案〗(1)戰役:渡江戰役。戰果: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京,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統治。價值:這資料能夠直觀、真實地反映渡江戰役中人民群眾支援解放軍作戰的情景,為研究人民群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提供了生動的證據;從照片中可以了解到當時的作戰場景、軍民關系等方面的情況,有助于深入研究渡江戰役的具體過程和細節;它也反映了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這對于探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具有重要意義。(2)圖1反映的史料價值更高。理由:圖1是1949年4月22日由時任新華社戰地記者鄒健東拍攝的原始照片,屬于一手史料。它直接記錄了當時的真實場景,沒有經過后期的加工和創作,能夠更準確、更真實地反映歷史事件的原貌。而圖2是江蘇鎮江揚中市渡江文化園里的雕塑,屬于根據歷史創作的藝術作品,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相關歷史,但在反映歷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方面不如圖1。〖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戰役:據“圖1鄒健東攝于1949年4月22日”并結合所學可知,渡江戰役;戰果:結合所學可知,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京,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價值:據材料“為了快點把解放軍送過江,她迸發出全身的力氣,使勁搖櫓,背后的大辮子隨著動作前后搖擺,充滿了力度和美感。我迅速地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幕”和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這資料能夠直觀、真實地反映渡江戰役中人民群眾支援解放軍作戰的情景,為研究人民群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提供了生動的證據;據“圖1鄒健東攝于1949年4月22日”“圖2江蘇鎮江揚中市渡江文化園里的雕塑”并結合所學可知,從照片中可以了解到當時的作戰場景、軍民關系等方面的情況,有助于深入研究渡江戰役的具體過程和細節;它也反映了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這對于探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具有重要意義。【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據圖1和圖2并結合所學可知,圖1反映的史料價值更高。理由:據“圖1鄒健東攝于1949年4月22日”并結合所學可知,圖1是1949年4月22日由時任新華社戰地記者鄒健東拍攝的原始照片,屬于一手史料。它直接記錄了當時的真實場景,沒有經過后期的加工和創作,能夠更準確、更真實地反映歷史事件的原貌。據“圖2江蘇鎮江揚中市渡江文化園里的雕塑”并結合所學可知,圖2是江蘇鎮江揚中市渡江文化園里的雕塑,屬于根據歷史創作的藝術作品,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相關歷史,但在反映歷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方面不如圖1。27.改革開放40多年來,領導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改革開放大事年表(部分)時間大事1978年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進展,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包干到戶1980年中央決定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國家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材料二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摘編自《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啟示。〖答案〗(1)特點:改革先農村后城市;開放由沿海到內地;改革開放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2)啟示: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在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將理論成果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指引著改革開放的方向;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前進,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功也體現在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由材料一“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可得出改革先農村后城市;由材料一“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開放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可得出開放由沿海到內地;由材料一“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中共十四大召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結合改革開放由沿海到內地,可得出改革開放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小問2】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根據材料二“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根據材料二“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在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將理論成果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指引著改革開放的方向;根據材料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前進,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的成功也體現在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28.中古時期阿拉伯學者廣泛翻譯周邊文明地區的書籍,史稱“百年翻譯運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阿拉伯翻譯運動發端于倭馬亞王朝(公元661—750年)時期,勃興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結束于13世紀蒙古人西征的鐵蹄下。由倭馬亞王朝時期個人的零星翻譯,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鼎盛,發展為國家的主要事業。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上自哈里發,下至平民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其卷軼之浩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代的百科全書。阿拉伯帝國各民族以翻譯的方式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這場規模宏大、成績卓著的翻譯運動奠定了伊斯蘭文化創造高起點的基石。——摘編自楊文炯、張嶸《伊斯蘭教與中世紀阿拉伯翻譯運動的興起》根據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答案〗特點:持續時間長;涉及領域廣;規模大,具有群眾性;由個人行為發展為國家行為;成果豐富。
影響:保存了古代東西方文明;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形成;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動了阿拉伯教育和科學的發展;為歐洲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文明成果。〖解析〗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阿拉伯帝國。特點:根據材料“阿拉伯翻譯運動發端于倭馬亞王朝(公元661—750年)時期,勃興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結束于13世紀蒙古人西征的鐵蹄下”可知,持續時間長;根據材料“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可知,涉及領域廣;根據材料“由倭馬亞王朝時期個人的零星翻譯,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鼎盛,發展為國家的主要事業”可知,由個人行為發展為國家行為;、根據材料“其卷軼之浩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代的百科全書。阿拉伯帝國各民族以翻譯的方式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這場規模宏大、成績卓著的翻譯運動奠定了伊斯蘭文化創造高起點的基石”可知,成果豐富;根據材料“上自哈里發,下至平民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并結合所學可知,規模大,具有群眾性。影響:根據材料“阿拉伯帝國各民族以翻譯的方式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可知,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保存了古代東西方文明;根據材料“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可知,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推動了阿拉伯教育和科學的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對西方的思想文化具有借鑒意義;根據材料“這場規模宏大、成績卓著的翻譯運動奠定了伊斯蘭文化創造高起點的基石”可知,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形成。29.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啟蒙思想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和霍爾巴赫等人。他們強調理性,反對教皇和神學;要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特權;提倡“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反對君主專制;主張“法治”,反對君權至上的“人治”。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摘編自劉明翰《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法國大革命》材料二法國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舊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協,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然而,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動蕩,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沒再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摘編自錢乘旦《各國現代化模式的比較》(1)根據材料一,概括啟蒙運動為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哪些理論準備?(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法國爭取民主歷程中斗爭方式的變化,并分析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構建民主政治的影響。〖答案〗(1)準備:強調理性,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平等,反對等級特權;倡導主權在民,反對君權神授;主張法治反對人治。(2)變化:從暴力斗爭的方式轉變為相互妥協。影響:民主政治最終確定,維護了政權的穩定;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題。時空是:17、18世紀的法國。準備:根據材料“他們強調理性,反對教皇和神學”,可得出強調理性,反對封建制度;根據材料“要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特權”,可得出提倡自由平等,反對等級特權;根據材料“提倡‘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反對君主專制”,可得出倡導主權在民,反對君權神授;根據材料“主張‘法治’,反對君權至上的‘人治’”,可得出主張法治反對人治。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是:18世紀后的法國。變化:根據材料“法國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舊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協,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動蕩,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可得出從暴力斗爭的方式轉變為相互妥協。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利于民主政治最終確定,維護了政權的穩定;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福建省龍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請將試題的全部〖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19年6月,為聲援五四運動,陳獨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北京保安隊改由市民組織”,“市民須有絕對集會、言論自由權”等要求。據此可知,該宣言()A.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 B.推動科學理論的發展C.摧毀了封建文化秩序 D.瓦解了北洋軍閥統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9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陳獨秀提出“北京保安隊改由市民組織”,“市民須有絕對集會、言論自由權”等要求,由此可以反映五四運動的民主精神,它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A項正確;該宣言未涉及科學理論等相關內容,不能得出“推動科學理論的發展”的結論,排除B項;該宣言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摧毀了封建文化秩序”說法夸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該宣言有利于民主思想傳播,并沒有瓦解北洋軍閥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2.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團的綱領,接受了的政治主張,明確提出“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這體現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A.踐行黨的最高綱領 B.成為工人階級政黨 C.促成國共首次合作 D.肩負國家民族責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22年中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明確提出“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也即號召打倒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體現肩負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求解放的革命使命和國家民族責任,D項正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也即打倒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體現黨的最低綱領,排除A項;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而非“政黨”,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主張國共合作,共產國際促成國共首次合作,排除C項。故選D項。3.下表是1926年兩份報刊對北伐戰爭的不同記載。解讀最為準確的是()報刊稱謂軍事口號《北洋畫報》南征“赤”與“反赤”《良友》北伐“革命”與“反革命”A.立場不同影響記錄 B.反映戰爭的復雜性 C.報刊影響戰爭進程 D.描述反映時代差異〖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材料反映了《北洋畫報》和《良友》對北伐戰爭的不同認識和描述,《良友》稱國民革命軍的軍事行動為代表革命和進步的“北伐”,《北洋畫報》則批評國民革命軍是“赤”,結合所學可知這種差異是因為兩者的立場不同,《北洋畫報》傾向于支持北洋政府,《良友》傾向于支持國民革命軍,體現立場不同影響記錄,A項正確;兩份報刊的記載不同,主要不是因為戰爭復雜導致難以認清,而是因為立場不同,排除B項;材料反映報刊對戰爭的記載不同,未提及影響輿論、士氣、民心、軍事決策,不能得出影響了戰爭進程,排除C項;《北洋畫報》和《良友》是同一時期的媒體,而非處于不同時代,排除D項。故選A項。4.下圖是龍巖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1928年龍巖后田暴動中,青年婦女張溪兜用這把斧頭劈開上鎖的谷倉,把糧食分給勞苦百姓。該文物可用于研究()A.蘇區民主政治 B.人民軍隊建設 C.土地革命斗爭 D.婦女解放運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1928年中國。1928年屬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一時期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據材料“龍巖后田暴動”“用這把斧頭劈開上鎖的谷倉,把糧食分給勞苦百姓”可知該文物是領導土地革命的歷史見證,C項正確;蘇區民主政治建設主要包括蘇維埃政府組成、工農政治權利等方面,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的斧頭不是軍隊使用的,且與軍隊政治建設、紀律建設等關系不大,排除B項;從材料可以看出婦女參與了土地革命,但文物體現的主要歷史信息不是婦女參與,而是土地革命。婦女解放主要體現在破除舊婚姻制度和家庭倫理對婦女的束縛,允許婦女有更多權利和自由,材料未提及,排除D項。故選C項。5.1935年,陸定一和賈拓夫整理了一些歌謠,其中有“四月里來向南進,打了貴州打昆明,巧妙渡過金沙江,浩浩蕩蕩蜀中行”。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四月里來向南進,打了貴州打昆明,巧妙渡過金沙江,浩浩蕩蕩蜀中行”和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9月,由于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后,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因此,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紅軍長征,B項正確;北伐戰爭由珠江流域迅速打到了長江流域,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A項;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戰爭,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C項;解放戰爭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的領導下,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發動的反共反人民內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而進行的戰爭。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項。故選B項。6.某一事變發生后第二天,通電全國“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隨后,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表示“團結各方共赴國難”。這一事變是()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國共都主張團結抗戰,D項正確;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爆發時,國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以主要力量“圍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與材料所述國民黨主張團結抗戰不符,排除A項、B項;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爆發后各方關注的是事件如何解決,與材料所述國共都關注日本的侵略、主張團結抗戰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人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豐富的精神譜系,其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屬于()A.井岡山精神 B.長征精神 C.抗戰精神 D.西柏坡精神〖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高度概括了抗戰精神的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因此,材料內容屬于抗戰精神,C項正確;岡山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其內涵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等等,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西柏坡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由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是指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在駐西柏坡期間,所體現和創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由于它產生于中國革命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決定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它集中體現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體現了頭腦清醒、目光遠大的勝利者圖強自律的精神。不符合材料,排除D項。故選C項。8.下表為《人民日報》關于“青年勞模”事跡的報道(部分)。這些報道()時間地區人物標題1950年4月河北王青梅《婦女勞動模范王青梅當選縣人民政府委員》1950年9月黑龍江梁軍《新中國的女拖拉機手—梁軍》1951年6月安徽甘彩華《治淮女英雄甘彩華》A.改變了重男輕女的落后傳統觀念 B.激發了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C.反映了婦女成為國家建設的主力 D.有利于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中國。材料表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很多婦女成為了勞動模范,并且在人民日報報道了,這有利于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D項正確;重男輕女的觀念現在也沒有完全改變,排除A項;社會主義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排除B項;婦女是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但不能體現是主力,排除C項。故選D項。9.據統計,從1949年至1957年,全國城市人口由5765萬增加到11171萬,增加了93.77%;而農村人口由48402萬增加至54034萬,僅增加了11.64%。其主要原因是()A.務工人員進城創業的熱情高漲 B.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銳減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需求 D.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原因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1957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反映的時間段時“一五”計劃時期,國家為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為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在東北、西北地區以及湖北、安徽、河南和內蒙古等省份籌建新的工業基地,導入了大量的人口,D項正確;這一時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并非務工人員進城這一自發現象導致的,而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排除A項;此時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時期,且未進行計劃生育政策,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銳減不符合和史實,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是在1992年,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下圖是197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登的照片《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迅速火遍全球,對該照片解讀最準確的是()A.中美合作是國際關系的主流 B.可樂消費供不應求的狀況C.世界對中國時代變革的關注 D.西方扭轉了對中國的認知〖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結合材料時間可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79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登“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這樣的照片并迅速火遍全球,反映了當時世界對中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充滿好奇和關注。中國改革開放意味著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轉變,這一罐可樂的出現,象征著中國在與世界逐漸接軌,開始融入全球經濟和文化交流之中,C項正確;僅從一張照片不能得出中美合作是國際關系主流的結論,排除A項;這張照片重點不在于展示可樂消費供不應求的狀況,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國社會的變化,排除B項;“西方扭轉了對中國的認知”說法過于絕對,一張照片不能代表西方對中國的認知已經完全扭轉,排除D項。故選C項。11.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19.5%,“廈門制造”已銷往220個國家和地區,該市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城市第5位。這主要得益于()A.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B.獨立的經濟管理體制C.國家特殊的經濟政策 D.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題意可知,廈門對外貿易的增長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廈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所以廈門對外貿易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國家對經濟特區實行的特殊的經濟政策,C項正確;廈門發展外向型經濟也是得益于經濟特區的設立,因此并不是廈門外貿綜合競爭力位居第五的原因,排除A項;廈門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而不是獨立的經濟管理體制,排除B項;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屬于客觀因素,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12.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南方談話”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這意在強調“南方談話”()A.促成對外開放出現新局面 B.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新方向C.終結了計劃經濟體制時代 D.掃清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障礙〖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2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南方談話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它理清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為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B項正確;材料意在強調“南方談話”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新方向,未涉及對外開放的新局面,排除A項;“終結了計劃經濟體制時代”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南方談話”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新方向,并未掃清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障礙,排除D項。故選B項。13.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A.解決了中國革命該走什么道路的問題 B.在中共二十大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C.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D.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D項正確;毛澤東思想中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和階級力量對比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從而指明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道路,排除A項;中共十九大上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排除B項;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14.2017年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2019年山東艦交付海軍,2024年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國產航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 B.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C.國際合作航母國產化關鍵 D.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理論基礎〖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國產航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最主要原因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B項正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努力”屬于次要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國際合作”與國產航母建設不搭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理論基礎”屬于次要原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5.下表為不同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這表明()文明名稱主要成果古西亞文明楔形文字;法典;史詩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太陽歷;金字塔古希臘文明城邦;民主政治;史學、哲學A.古代西亞文明重視依法治國 B.古代文明發展呈現多元特征C.古代埃及文明走在世界前列 D.古希臘文明均實行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文明有著各自獨特的成就,如古西亞的楔形文字、法典和史詩,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太陽歷和金字塔,以及古希臘的城邦、民主政治、史學和哲學。這些不同的成就顯示了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發展,B項正確;雖然古西亞文明的成果中有法典,但僅憑這一點不能斷定他們重視依法治國,排除A項;雖然古埃及文明有許多重要的成就,但題目并沒有和其他文明對比來證明他們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排除C項;古希臘文明的成果中有民主政治,但不是所有的古希臘文明都實行了民主政治,如斯巴達實行了寡頭政治,排除D項。故選B項。16.有學者認為,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遠征把“先進的”希臘文明帶給“落后的”非希臘城邦。據此可知,亞歷山大遠征()A.實現了區域文明一體化 B.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C.實踐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D.擴大了希臘文化的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古代世界。據材料“把……希臘文明帶給……非希臘城邦”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希臘文化在被征服地區的傳播,擴大了希臘文化的影響,D項正確;亞歷山大遠征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但當時受限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地理阻隔、交通條件,區域文明一體化尚不能實現,排除A項;亞歷山大遠征促進不同地域的聯系交流,但主要是歐亞非地區,而非“世界各地”,排除B項;據材料“‘落后的’非希臘城邦”可知希臘人對被征服民族存在某些偏見,結合所學,亞歷山大帝國對被征服民族實行控制和剝削,而非“實踐了民族平等”,排除C項。故選D項。17.西歐封建莊園里有封建領主的堡壘、教堂、農奴的茅舍,有鐵匠鋪、木工房、釀酒坊等各種手工作坊,還有牲畜圈、磨坊、菜園、池塘、樹林、草地。這反映其特點是()A.自給自足 B.商貿活躍 C.雇傭勞動 D.村民自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據題干材料可知,歐洲中世紀的莊園生產和生活設施齊全,生產和生活所需多數物品可以由莊園自身生產,基本不需要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體現了自給自足的特點,A項正確;莊園里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只有少數不能生產的物品才從城市購買,并非“商貿活躍”,排除B項;莊園內的主要勞動者農奴和自由農民為莊園主服勞役,雙方并非雇傭關系,排除C項;材料反映莊園生產和日常生活,看不出莊園事務管理模式,不能體現“村民自治”,排除D項。故選A項。18.表中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0世紀初,高麗王朝建立后,將地方劃分為十道,引入科舉考試高麗王朝仿效中國漢朝制度B拜占庭與俄羅斯皆信奉東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C14世紀,摩加迪沙出產的布匹,是無上珍品,運銷埃及等地西非對外貿易發達D印加帝國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每個政區設立一個長官,政區之下,按照人口多少設官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和中古時期的世界。印加帝國在統治區域內劃分政區,設置官員,加強了地方治理,D項正確;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形成于隋唐時期,漢朝時尚未形成科舉制度。故“仿效中國漢朝制度”說法錯誤,排除A項;拜占庭將東正教傳入俄羅斯,體現俄羅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響,排除B項;摩加迪沙是中古時期東非沿海的商業城邦,而非“西非”,排除C項。故選D項。19.下圖為16世紀關于馬尼拉大帆船的版畫。下列選項中,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能證明葡萄牙是當時航海貿易強國 B.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貿易的發展C.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 D.體現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的世界。依據材料概況可知:油畫描述的是馬尼拉大帆船,其是涉及美洲、中國、菲律賓和日本的絲銀貿易,主要活動區域是以西班牙主導的太平洋地區的貿易,B項正確;是西班牙主導的海外貿易,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其他藝術領域的主題,不能得出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0.新航路開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數量在這些島嶼上迅速增加。這種行()A.為西葡兩國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B.導致歐洲各地物價急速上漲C.有利于滿足歐洲對蔗糖的需求 D.促使北美遷入大量黑人奴隸〖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題干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拉丁美洲地區,開展甘蔗種植園經濟,這有利于滿足歐洲對蔗糖的需求,C項正確;工業革命的主要驅動力是技術和生產的變革,而不是單一商品的生產,甘蔗種植與工業革命的關系并不直接,排除A項;大量的蔗糖可能會影響物價,但是題目中并沒有提到物價的變化,無法得出“歐洲各地物價急速上漲”的結論,排除B項;西、葡殖民統治拉丁美洲,而不是北美洲,排除D項。故選C項。21.美第奇家族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該家族捐贈資金給藝術家,從世界各地搜集藝術品為藝術家創作提供靈感,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美第奇家族這些做法旨在()A.提升家族影響力 B.促進宗教改革轉型 C.復興古羅馬文化 D.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在文藝復興時期,美第奇家族通過捐贈資金給藝術家、搜集藝術品為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和提升審美品位等方式,積極支持和參與藝術活動。這樣做有助于提高家族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聲譽和地位,使家族在社會上獲得更高的威望和影響力,A項正確;美第奇家族的這些行為與宗教改革轉型并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復興古羅馬文化是文藝復興的一個方面,而美第奇家族的主要目的還是通過支持文藝復興來提升自身影響力,排除C項;美第奇家族的做法主要是對藝術的贊助,贊助藝術并不能直接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22.馬丁?路德形容自己是一個滑稽演員,曾以一支禿筆,刺破了叫賣贖罪券者的鑼鼓。他所指的事件是()A.發表《天體運行論》 B.發布《九十五條論綱》C.翻譯德語版《圣經》 D.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近代歐洲。1517年,德意志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項正確;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排除A項;馬丁·路德將拉丁文版本的《圣經》翻譯成德語,但這與材料所述“刺破了叫賣贖罪券者的鑼鼓”不符,排除C項;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排除D項。故選B項。23.狄德羅在評價牛頓等一批自然科學家時說“多虧這些偉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個神,而是一架機器,有它的齒輪、纜索、滑車、彈簧和懸擺”。據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學家()A.摧毀了神權統治 B.推動了革命爆發 C.決定了社會發展 D.促進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據材料“多虧這些偉大人物(指牛頓等一批自然科學家)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個神,而是一架機器”并結合所學可知,牛頓等自然科學家推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加深了人們對自然界規律的認識,沖擊了神學世界觀,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D項正確;自然科學的進步主要是動搖了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摧毀了神權統治”說法夸大,科學革命之后,啟蒙運動等繼續進行反對教會思想控制的斗爭,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科學進步影響對自然界的認識,而非推動資產階級革命,排除B項;科學革命影響社會發展,“決定了”說法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24.1776年思想家潘恩在著作《常識》中宣稱:英國的殖民統治危害了北美人民的自由與安全,北美人民有權擺脫英國統治,建立獨立的共和國。潘恩意在()A.喚醒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 B.揭露英國政治體制的弊端C.呼吁廢除美國黑人奴隸制 D.控訴英國殖民統治的罪行〖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76年的北美。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美人認為英國的殖民統治危害了北美的自由和安全,因此要擺脫英國的統治,建立獨立的共和國,目的是喚醒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A項正確;材料揭露的是英國對北美的殖民危害,而非英國政治體制的弊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黑人奴隸制度的探討,排除C項;控訴英國殖民統治的罪行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北美的獨立,喚醒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排除D項。故選A項。25.1868年日本對外貿易輸出1555萬元,輸入1069萬元,貿易總額為2624萬元;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順義區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 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北京中考英語應用文常用句型歸納總結(復習必背)
- 江西傳媒職業學院《建筑結構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給水排水工程結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口腔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包頭一中2025屆高三復習質量監測(五)生物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5年初三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仿真(B)卷含解析
- 四川外國語大學《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朔州市2025屆初三5月月考試題數學試題含解析
-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物流規劃仿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optimact540技術參考手冊
- 第一章電力系統仿真軟件介紹課件
- 產品QC工程圖 (質量保證工程圖)Excel表格
- 人民醫院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
- 電氣平行檢驗用表
- GB∕T 14527-2021 復合阻尼隔振器和復合阻尼器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DB32∕T 2349-2013 楊樹一元立木材積表
- 首屆上海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試題
- 隧道二襯、仰拱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