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寶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書法之美重在內涵馬治權縱觀世界上的文字,似乎只有漢字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體,是唯一可以派生出藝術的文字。“即它脫離了具體的事物圖景(體積、面積、質量、形狀、面貌等等),但它之脫離開具體事物的具體形象,卻又恰恰是為了再現(表現)宇宙的動力、生命的力量,恰恰是為了再現‘道’,而與普遍性的情感形式相吻合相同構。”(宗白華《意境》)這段話很有名,但它只說對了一半。這種“再現(表現)宇宙的動力、生命的力量”的文字,變成書法藝術后,就復雜多了,就需要一個支點,即表現它的獨特工具。如果沒有這個“表現”工具,那么它仍將一事無成(指藝術方面)。漢蔡邕在《九勢》中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筆軟則奇怪生焉”就是講工具的作用。因為“軟”則八面生風,因為“軟”則使作者的才情有了無窮無盡發揮的可能。大學者辜鴻銘也說:“中國的毛筆或許可以被視為中國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筆書寫、繪畫非常困難,好像也不易精確,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應手,作出美妙優雅的書畫來,而用西方堅硬的鋼筆是無法獲得這種效果的。”用軟軟的毛筆蘸著濃濃的墨,在樹皮和竹麻做成的紙上寫中國字,呈現出的是一種具象的視覺:比如排布的美,錯落的美,顧盼的美,跌宕的美,縱橫的美,鋒铦的美,牽絲的美,連帶的美,纏繞的美,飛白的美,圖章的美,序跋的美,殘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滄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以及由歲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導演何志銘說:“我做過電影美工,往往要將一些字畫做舊,因為要追求那種色澤。然而做舊的顏色與真實的古色畢竟差了許多。天成的舊色納日月之精華,受天地之蝕磨,其精氣神更加畢現,滄桑而古氣,獨特而不可再造。”這種色彩的絕美,實在是讓人難以抗拒,以致使當代一些書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裝裱上下功夫。然而這些絕不是書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種表象。書法之美重在內涵,有內涵凸顯出的神采才是書法的真美,這猶如人的外表和內涵一樣。張懷瓘說:“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若精意玄鑒,則物無遺照,何有不通。”(《文字論》)這就是說,對書法有深邃認識的人,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審視書內之精神,即由書之點線、間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風韻、意境。書法是由點、線的運動變化構成。點線的運動是書者用毛筆施加于紙上的運動,通過提按頓挫、輕重緩急、圓轉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變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書者的思想、情感、學識、經歷、修養物質化。只有“深識書者”才能透過紙上的筆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絕古今”的偉大書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貫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間。可見,書法之高下,最終是學養的較量。“圣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書沉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書秀穎。”(劉熙載《藝概》)楊子云:“字為心畫。”(姚孟起《字學憶參》)蘇東坡亦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劉熙載《藝概》)因此我們看書法,主要是看內涵,看其中熔鑄的作者的學養。當然這是對欣賞者所言,欣賞者“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是沉溺于其中的神采和內涵,而書寫者就不是這樣簡單了。書寫者沉迷于書法,“展指畫地”“指摧爪折”僅僅是為了美不勝收嗎?人世間美的東西實在是恒河沙數,難以盡覽,何以中國文人獨獨沉溺于黑白兩色之書法呢?(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關于中國書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書法是用毛筆蘸著墨在紙上寫成文字,呈現出一種具象的視覺。B.書法的美不是色彩的絕美,而是其內涵凸顯出來的神采。C.書法是由書者用毛筆施加于紙上的點線運動變化構成的。D.書法是書者的思想、情感、學識、經歷和修養等的物質化。2.下列對原文中引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蔡邕在《九勢》中所說的“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其中的“軟”是對書法的獨特工具來說的。B.從辜鴻銘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外書寫方式是不同的,因而獲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C.張懷瓘在《文字論》中說,對書法有較深認識的人“惟觀神采”,可以不去看書法的字形。D.劉熙載認為,一個人的性情,關乎其筆性墨情。他的說法與楊子的“字為心畫”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在世界上的文字中,漢字是唯一能夠派生出藝術的文字,只有它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體。B.宗白華認為漢字“再現(表現)寧宙的動力、生命的力量”,但作者卻對這個觀點持完全否定的意見。C.一些書法家在裝幀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書法是一種視覺上的具象,呈現出了絕美的色彩。D.與書寫者不同,對欣賞者來說,主要看書法的神采和內涵,看其中熔鑄的作者的學養。參考答案:1.B2.C3.D1.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義的能力。B項,“書法的美不是色彩的絕美”否定失當,原文“然而這些絕不是書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種表象”,“這些”指代的就是色彩的絕美,它是書法美的外在。2.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C項,“可以不去看書法的字形”理解錯誤,原文是說“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審視書內之精神”。3.本題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唯一”說法絕對,原文只是說“似乎只有漢字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體”。B項,“但作者卻對這個觀點持完全否定的意見”理解錯誤,原文是說“這段話很有名,但它只說對了一半”。C項,“所以”強加因果。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共20分)祝福魯迅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就是祭祀,這回她卻清閑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幃,她還記得照舊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取燭臺。“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她轉了幾個圓圈,終于沒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開。她在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過坐在灶下燒火。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她全不理會那些事,只是直著眼睛,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我真傻,真的,”她說,“我單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大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孩子,我的話句句聽;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鍋,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一看,只見豆撒得滿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各處去一問,都沒有。我急了,央人去尋去。直到下半天,幾個人尋到山墺里,看見刺柴上掛著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說,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臟已經都給吃空了,可憐他手里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呢。……”她于是淌下眼淚來,聲音也嗚咽了。這故事倒頗有效,男人聽到這里,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她就只是反復的向人說她悲慘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個人來聽她。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純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后來全鎮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我真傻,真的,”她開首說。“是的,你是單知道雪天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才會到村里來的。”他們立即打斷她的話,走開去了。她張著口怔怔的站著,直著眼睛看他們,接著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覺得沒趣。但她還妄想,希圖從別的事,如小籃,豆,別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來。倘一看見兩三歲的小孩子,她就說:“唉唉,我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也就有這么大了。……”孩子看見她的眼光就吃驚,牽著母親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個,終于沒趣的也走了,后來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氣,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問她,道:“祥林嫂,你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不是也就有這么大了么?”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鑒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值得煩厭和唾棄;但從人們的笑影上,也仿佛覺得這又冷又尖,自己再沒有開口的必要了。她單是一瞥他們,并不回答一句話。(節選自魯迅《彷徨?祝福》)11.根據小說,簡析祥林嫂重回魯鎮,在最忙的祭祀的時候“卻清閑了”的原因。(6分)答:
12.小說中描寫了“女人們”聽祥林嫂說故事的種種表現,這刻畫了她們怎樣的心理?(7分)答:
13.小說說祥林嫂“只是反復的向人說她(阿毛)悲慘的故事”,這樣寫有哪些作用?(7分)答:
參考答案:11.再嫁再寡的祥林嫂,被思想守舊的四叔視為“敗壞風俗”的女人;(3分)祭祖事大,“不干不凈”的祥林嫂不得沾手,她在最忙的時候便被“清閑”,被歧視了。(3分)12.小說刻畫了魯鎮女人一種看客聽戲的心理。女人們聽戲之初有對故事新奇的滿足,也存有同情,對祥林嫂暫時少了些“鄙薄”;(4分)等到反復被聽不再新鮮后,祥林嫂的悲慘故事就成了她們“又冷又尖”的笑料。(3分)13.刻畫形象。祥林嫂想傾訴以發泄內心的痛苦,也想得到魯鎮人的安慰和同情,可見她精神的空虛和愚昧。(2分)豐富內容。祥林嫂一再重復阿毛故事的過程,也是魯鎮人人情世態由獵奇到厭倦的過程。(2分)她最終成為被取笑的對象,這豐富了小說的社會內容,表現出世人的看客心態,冷漠與麻木。(3分)3.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馬年說馬古往今來,有關馬的成語在國人心中世代傳誦,馬的精神氣質早與人們的心靈融為一體。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們認為,龍馬就是傳說中的駿馬,是仁馬。最有中國文化內涵的說法是“龍馬負圖”。傳說有一天中華始祖伏羲在卦臺山上凝思瞭望,忽見對面云霧滾滾,一龍馬翻騰而出,伏羲根據其身上的斑紋河圖創制了八卦。“龍馬”由此成為一種祥瑞的象征。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祖先們在世界觀里已經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認為它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的代名詞。《易經》中干脆說:“乾為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嚴、健康、善良、遠大、原始、生生不息……這就是文王在《周易?乾卦》中總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中國人代代流傳的最響亮的名言的由來。這匹由我們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龍馬,雄壯無比,力大無窮,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風御雨,不舍晝夜。馬又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千里馬是日行千里的優秀駿馬。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相傳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常常騎著它們巡游天下。其實,周穆王的八駿比喻他的人才集團,才華卓越,本領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輔助周天子的天下大業。更清楚無誤的以馬喻示人才的事跡,是《戰國策》里著名的燕昭王“千金買骨”的典故。燕昭王“死馬且買之五百金”,“于是,不滿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這則故事,向我們展示了求賢若渴的道理。正因為馬象征著人才,所以善相馬的人又被喻為善識才、善舉才者,像秦時期趙國的王良、秦國的伯樂、方九堙等都是相馬的專家。人才的埋沒或缺乏表現的沉悶局面就被叫作“萬馬齊喑”。清朝的龔自珍有一首詩就說:“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數千年來對馬的贊美中,中國人還賦予了馬許多人性化的特征。馬的勤勞是有目共睹的。埋頭苦干、腳踏實地、盡職盡責是馬的處世哲學。古往今來,馬往往被用于戰斗。馬的勇敢令人贊嘆。戰馬可以一天連續奔跑五六個小時,日行千里。馬在奔跑中從來不偷懶,只要人不命令它停下來,它便馬不停蹄,直到累倒氣絕而死為止。馬用生命詮釋它的勤勞、無畏、上進、奉獻。人們之所以把這些精神賦予馬,緣于中國人本身對這些精神的推崇。勤懇、堅韌與百折不撓早已融入在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當中,早已體現在了中國人的精神當中,并一直影響著人類直至今日。1、下列關于“龍馬”的象征和寓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龍馬是仁馬,是祥瑞的象征,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B.龍馬在祖先們的世界觀里是純陽的乾,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代名詞。C.自文王在《周易?乾卦》總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后,龍馬才具有了象征意義。D.雄壯無比,力大無窮,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風御雨,不舍晝夜的龍馬是中華民族精神最生動的寫照。2、下列關于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有關馬的成語幾乎都有美好寓意,在國人心中世代傳誦,馬的各種精神氣質早已深入人心。B.俗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說的是人品當如呂布,選馬當如赤兔。C.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個個本領非凡,各自有特殊的能力,因而周穆王常常騎著它們巡游天下。D.中國以馬喻人才由來已久,戰國時期趙國的王良、秦國的伯樂、方九堙等都是相馬的專家。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華民族崇尚奮斗不止、自強不息、進取向上的精神,因而龍馬精神自古以來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B.“千里馬”是古人心目中最形象的人才比喻,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
C.馬無論是被民用還是軍用,都埋頭苦干、腳踏實地、盡職盡責、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用生命詮釋它的勤勞、無畏、上進、奉獻。
D.馬身上體現的勤懇、堅韌與百折不撓等,早已成為中國人推崇的精神,并一直影響著人類。
參考答案: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本大題8小題,共3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題。李績,曹州離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為左武侯大將軍。密后為王世充所破,擁眾歸國,績猶據密舊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謂長史郭孝恪曰:“魏公既歸大唐,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之,則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是吾所恥。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此則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啟密。使人初至,高祖聞無表,惟有啟與密,甚怪之。使者以績意聞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績感德推功,實純臣也。”拜蔡州總管,賜姓李氏,附屬籍于宗正。封其父蓋為濟陰王,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授散騎常侍。尋加績右武侯大將軍,及李密反叛伏誅,績發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高祖遂歸其尸。于是大具威儀,三軍縞素,葬于黎陽山。禮成,釋服而散,朝野義之。尋為竇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歸京師。從太宗征王世充、竇建德,平之。貞觀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號為稱職,突厥甚加畏憚。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撫邊境,惟遠筑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書,兼知政事。績時遇暴疾,驗方云須灰可以療之,太宗自剪須為其和藥。績頓首見血,泣以陳謝。太宗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十七年,高宗居春宮,轉太子詹事,加特進,仍知政事。太宗又嘗宴,顧績曰:“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績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績每行軍,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自貞觀以來,討擊突厥、頡利及薛延陀、高麗等,并大破之。太宗嘗曰:“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選自《貞觀政要》)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
一:竟然B.朕將屬以孤幼
屬:托付C.討擊突厥、頡利及薛延陀、高麗等,并大破之
并:并且D.績雪涕致辭
雪:擦拭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陷于建德 今豈負于朕哉B.吾為社稷計耳
太宗自剪須為其和藥C.以備突厥 泣以陳謝D.朝野義之 思之無越卿者7.下列各句,對文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B.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C.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D.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績最初輔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后,(李密)歸順了唐朝;而李績仍占據李密原來控制的十個郡。B.李績把自己占據的州縣的百姓及士兵登記造冊,并全部稟告給李密,讓他自己獻出這些土地和民眾,把功勞留給李密。C.李績行軍打仗,善于謀劃,遇敵隨機應變,在討擊外族的作戰中大獲全勝;太宗稱贊李績,就是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也比不上他。D.李績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將軍、并州都督、兵部尚書等職;李績突發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須,為其和藥。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①禮成,釋服而散,朝野義之。(3分)
②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4分)
(2)從文中找出能體現李績對主上“忠誠”的具體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參考答案:5文言實詞3C并,一并、全都6文言虛詞3BA.于:介詞,表被動/介詞,引出對象;B.為:介詞,替、給;C.連詞,表目的,“來”/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D.代詞,他/代詞,這種情況7文言斷句3A略8內容分析3D封他右武侯大將軍的是高祖,非唐太宗。9.(10分)現在應該完整地登錄州縣百姓和軍人戶口,一并報送魏公,由魏公自己來獻給朝廷,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不是很好嗎?”于是派使者報送李密。使者剛到長安,唐高祖聽說沒有表奏,只有報告給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績的用意奏報,高祖才很高興地說:“徐績感故主之德,給故主推功,真是純臣啊!”任命他做蔡州總管,賜姓李氏,把戶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親徐蓋為濟陰王,徐蓋堅決辭謝王爵,就改封舒國公,授與散騎常侍的官職。不久加授李績為右武侯大將軍。到李密反叛被誅,李績為他發喪并穿上喪服,具備君臣的禮節,上表請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遺體交給他。于是他大規模地準備儀仗,全軍都穿上白色的喪服,將李密安葬在黎陽山;葬禮完畢,脫去喪服解散,朝廷內外都認為李績重情義。不久,受到竇建德的攻擊,李績被竇建德俘虜,又自己逃出來回到京師。跟隨太宗征討王世充、竇建德,把他們打敗。貞觀元年,李績被任命為并州都督,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大家都說他稱職,突厥對他十分畏懼。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隋煬帝不懂得精選賢良,鎮撫邊境,只去遠筑長城,派大批將士屯駐,來防范突厥,見識糊涂,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績鎮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遠逃,邊塞城垣安寧,豈不勝過幾千里的長城嗎?”后來并州改設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績為長史,加封到英國公。他在并州鎮守了16年,召回任命為兵部尚書,兼知政事。李績有次突然重病,驗方上說用胡須燒的灰可以治好,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給他和藥。李績叩頭出血,哭著謝恩。太宗說:“我這是為社稷打算,不用感謝。”貞觀十七年,高宗還在東宮時,調任李績為太子詹事,追加特進的待遇,仍擔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設宴,宴席上,太宗回頭對李績說:“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給你,考慮下來沒有再比你合適的人選。你過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會辜負我呢!”李績擦著眼淚回話,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來。不一會李績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蓋在他身上,他就是這樣地被重用和信任。李績每次行軍作戰,用兵籌劃,臨敵應變,都能做得很確當。從貞觀以來,李績奉令付伐突厥頡利可汗和薛延陀、高麗等,都把他們打得大敗而逃。太宗曾說:“李靖、李績二人,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比得上啊!”
略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貧,少時給事縣為亭長,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是時,前將軍望之子蕭育、御史大夫萬年子陳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陳咸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語下獄。博去吏,間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篤,博詐得為醫入獄,得見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論出,而博以此顯名。遷翼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為刺史行部,吏民數百人遮道自言,官寺盡滿。從事白請且留此縣,事畢乃發,欲以觀試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駕。乃見自言者,使從事明敕告吏民:“欲言縣丞尉者,刺史不察黃綬,各自詣郡。欲言二千石墨綬長吏者,使者行部還,詣治所。其民為吏所冤,及言盜賊辭訟事,各使屬其部從事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皆罷去,如神。吏民大驚。后博徐問,果老從事教民聚會。博殺此吏,州郡畏博威嚴。遷瑯邪太守。齊郡舒緩養名,博新視事,右曹掾史皆移病臥。博問其故,對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乃敢起就職。”乃召見諸曹史書佐及縣大吏,選視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罷諸病吏,白巾走出府門。郡中大驚。其折逆人如此。視事數年,大改其俗。遷廷尉,職典決疑,當讞平天下獄。博恐為官屬所誣,視事,召見正監典法掾史,謂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試與正監共撰前世決事吏議難知者數十事,持以問廷尉,得為諸君覆之。”正監以為博茍強,意未必能然,即共條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問,為平處其輕重,十中八九。官屬咸服博之疏略,材過人也。每遷徙易官,所到輒出奇譎如此,以明示下為不可欺者。(選自《漢書?薛宣朱博傳》,有刪改)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B.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C.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D.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漢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置亭長,掌管治安和管理民事。劉邦就曾為泗水亭長。B.二千石是漢代郡守的俸祿數,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此“二千石”也成為郡守的代稱。C.墨綬是結在印紐上的黑色絲帶,后世把它作為縣官及其職權的象征。D.《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作者是西漢時的班固,續書為其妹班昭、妹夫馬續所寫。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朱博性格開朗,喜愛交游。盡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剛直仗義,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識相知,并在關鍵時刻以他的智謀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應變能力。有個狡猾的官員趁他巡視部屬時煽動幾百人攔道投訴,他立即斬殺了組織者,然后解散了投訴者,判處如神。C.朱博打擊陋習毫不客氣。剛到瑯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裝病作態的官員。幾年時間使瑯邪的陋習有了很大的改變。D.朱博處事凌厲。每次升調改換官職到一個新的崗位,他常常先在下屬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嚴,給他們來個“下馬威”。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事,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乃敢起就職。(2)每遷徙易官,所到輒出奇譎如此,以明示下為不可欺者。參考答案:9.B
10.D
11.B
12.(1)(按照)舊例,新太守剛剛到任,總要派遣官員慰問,表達問候之意,我們才敢起來正式去任職。(2)朱博每次升調改換官職,所到之處總是用這樣奇特怪異(的手段),來明確地告訴下屬(自己)是不可以欺瞞的。【9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斷句能力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斷句時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把握語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種標志詞及句式特點斷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大意是,廷尉(我)本來是從武官出身,不通曉法律。幸而有眾多賢能之人,又有什么擔憂的呢?然而廷尉自從治理郡縣,判決獄訟以來將近二十年,單單是耳濡目染的時間也很長了,三尺法律條文,人事盡在其中。根據一些標志性詞語如“亦何憂”是問句,“然”不能放在問句結尾,可以用在句首表轉折,只能在“然”前斷開,排除CD項;“亦”可以作句首虛詞,“人事”應作主語,“其”指“三尺律令”,所以“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之間必須斷開。故選B。【10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學、文化知識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根據平時的積累,并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對比選項,確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較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D項,“作者是西漢時的班固”錯誤,班固為東漢人。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B項,“他立即斬殺了組織者,解散了投訴者”理解不正確,根據原文“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皆罷去,如神。吏民大驚。后博徐問,果老從事教民聚會。博殺此吏,州郡畏博威嚴”可知,“解散了投訴者”在先,“斬殺了組織者”在后。故選B項。【12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故事”,舊例;“二千石”,太守的稱謂;“存”,慰問;“乃”,才。(2)“易”,改變;“輒”,總是;“奇譎”,奇特怪異(的手段)。【點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對話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于陳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借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參考譯文: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貧困,年輕時在縣里供職當亭長,逐漸升遷為功曹,剛直仗義,喜愛交游。當時前將軍望之子蕭育、御史大夫萬年子陳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顯著而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們相友善。陳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宮禁之內的話而犯罪,被關進監獄。朱博辭去官職,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陳咸的案子。陳咸被拷打詢問,傷勢很重,朱博偽裝成醫生進了監獄,得以見到陳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終于免去陳咸的死罪。陳咸得以判處出獄,而朱博因為這件事名聲顯揚。升任翼州刺史。朱博本來是武官,沒有經歷過用法令條文辦事的文職,等到當了刺史巡視部屬時,官吏和百姓幾百人攔路自行投訴,官署都滿了。從事請求暫時留在這個縣,事情辦完了再出發,想要以此來觀察試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訴侍從趕緊準備車馬。于是會見自行投訴的人,派遣從事明確地告諭官吏百姓:“想要投訴縣里丞尉的,刺史不監察佩戴黃色綬帶(官俸二百石)的官員,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訴二千石的墨綬長吏的,等使者巡視部屬回來,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訴強盜小偷訴訟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屬的部從事那里。”朱博停車判決發落,四五百人都離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為震驚。后來朱博慢慢查問,果然是一個老從事教唆百姓集會。朱博殺了這個官吏,州郡都畏懼朱博的威嚴。朱博升為瑯邪太守。齊郡風俗是人們都性情遲緩,以自高自大來涵養名聲,朱博剛剛任職,右曹掾史都移書稱在家躺著養病。朱博詢問原因,回答說:“恐懼!(按照)舊例,新太守剛剛到任,總要派遣官員慰問,表達問候之意,我們才敢起來正式去任職。”朱博于是召見各個曹史書佐和縣大吏,挑選其中看起來可以任用的,發布教令讓他們填補空缺。驅逐罷免各個稱病的官吏,讓他們戴著白巾走出府署大門。郡中大為震驚。他就是像這樣來拒絕別人。朱博任職幾年,大大改變了齊郡的風俗。朱博升任廷尉,職責是掌管解決疑難之事,主持平議天下的獄訟。朱博擔心被屬吏所欺騙,任職后,召見正監典法掾吏,對他們說:“廷尉(我)本來是從武官出身,不通曉法律。然而廷尉自從治理郡縣,判決獄訟以來將近二十年,單單是耳濡目染的時間也很長了,三尺法律條文,人事盡在其中。掾吏試著和正監一起寫出過去判決獄訟時官吏討論難以明白的幾十個案件,拿來詢問廷尉,廷尉能夠替你們再行臆斷。”正監認為朱博只是要逞強,料想他不一定能夠做到,就一起逐條陳述出來。朱博把掾吏都召來,一同坐著來問難,朱博為他們判斷刑罰的輕重,十個里說對了八九個。屬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練,才能超過常人。朱博每次升調改換官職,所到之處總是用這樣奇特怪異(的手段),來明確地告訴下屬(自已)是不可以欺瞞的。6.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5~8題。(一)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節選自《鴻門宴》)(二)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奮:憤激】,愿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陳王:陳涉】、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碭至成陽,與杠里秦軍夾壁【杠里:地名。夾壁:對壘】,破二軍。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初,項羽與宋義北救趙,及項羽殺宋義,代為上將軍,諸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侯皆附。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又與秦軍戰于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鹵【鹵:同“虜”】,秦人喜,秦軍解,因大破之。又戰其北,大破之。乘勝,遂破之。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軹道:秦時亭名,在今西安東北】。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安居,安定有序】。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節選自《史記·高祖本紀》)5.下面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登記B.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
埋怨C.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利誘D.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
絲繩6.下面各組句子,都表現劉邦為“寬大長者”的一組是(
)(3分)①愿與沛公西入關
②諸所過毋得掠鹵
③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
④馀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⑤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⑥沛公又讓不受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7.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A.“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是劉邦的行動動力。開始排斥項羽,獨自“西掠地入關”;入關后安撫百姓和秦朝舊吏,告之自己“當王關中”,只待諸侯入關認定一下先前的約定罷了。B.劉邦善于采納下言。他采納張良之計,說服秦將放棄抵抗;又聽從張良、樊噲的建議,不入駐秦宮室,封好財寶府庫,還軍霸上,這成為他后來在“鴻門宴”上向項羽解釋的一個有力的理由。C.秦朝的百姓也因為秦統治者的暴虐統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義而起,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擁戴他成為新的統治者。秦王朝的滅亡,很好地說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對照《鴻門宴》,我們可以知道,項羽最后失敗,固然與他“為人不忍”,放虎歸山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項劉相爭”中,在人心向背上處于下風。8.將文中劃線句子及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①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3分)翻譯:
②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4分)(司馬遷《鴻門宴》)翻譯:
③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3分)(張溥《五人墓碑記》)翻譯:
參考答案:5.B(怨,恨)
6.C(①③不能體現)
7.A
8.①這時,秦軍很強大,常常乘勝追擊敗逃之敵,諸將中沒有人認為先入關是有利的事。(得分點:“北”“莫”“利”)②(我)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侵入和意外變故的發生。(得分點:“所以”“他盜”“出入”“非常”)③何況鄉間沒有聲譽的人呢?唯獨這五個人聲名光榮顯耀,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噴霧通風冷卻塔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小型路面保潔設備合作協議書
- 電信行業用戶服務提升及售后措施
- 科技企業領導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 文化創意產業財務部職責
- 書法教學中家校合作的計劃
- 幼兒園開學期間兒童防疫措施
- 五年級下冊科學課程改革計劃
- 養老院安全管理機構及職責
- 金融服務行業財務部門的角色與職責
- 婚禮執事單模板
- 《紅色旅游線路設計》
- DB4102-T 025-2021海綿城市建設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高清現行)
- 冷鏈產品運輸記錄表
- 導線的連接精品課件
- 二年級美術下冊課件-第14課 蟲蟲蟲(一)2-蘇少版(共22張PPT)
- 兒童保健學課件:緒論
- 中小學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崗位責任清單
- 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 開題報告
- 濃縮機的選擇與計算
-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單詞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