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課文知識梳理2024-2025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知識梳理
第八單元
第24課:《司馬光》
1.課題解讀
本課講述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司馬光砸缸救同伴,表現了小時候的司馬光聰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
2.課文重點理解
(1)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理解:群兒:指除了司馬光和跌倒在水甕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們。一兒:其中一個孩子。沒:淹沒。這句話的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2)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理解:持:拿。擊:砸。迸:涌出。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他的小孩都扔下他離開了,(只有)司馬光拿起石頭砸破水甕,水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因此得救了。
3.主題概括
本文寫了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時,一個孩子失足掉進水缸,其他孩子嚇得紛紛逃跑,只有司馬光砸破水缸救人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臨危不懼、聰明機智的美好品質。
4.學有所得
在同伴遇險的危急關頭,其他小朋友“皆棄去”,司馬光卻能想到砸缸的方法,真聰明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危險或困難時,也要像司馬光那樣從容鎮定,才能解決問題。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
字數比較少比較難理解
(2)認識文言文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如問某人吃飯沒,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古人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
(3)當看見有人掉進甕中后,其他的小孩有怎樣的反應?想象一下他們當時的樣子。
“眾皆棄去”,其他的小孩都丟下落水的小孩離開了。他們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撒腿就跑;有的嚇得大喊大叫,跑著去找大人。
(4)司馬光是怎樣做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持石擊甕破之”,司馬光沒有慌,他拿起一塊石頭把甕砸破了,救出了那個小孩。
其他孩子的表現與司馬光的舉動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司馬光沉著冷靜、聰明機智的品質。
(5)想一想,司馬光當時是什么樣子?他是怎么想的?
看到小伙伴掉進甕里,司馬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想:如果等大人來救,肯定來不及;自己伸手去拉,肯定拉不動。這時,他看到地上有一塊石頭,突然有了主意:不如用石頭把甕砸破,這樣水流出來,小伙伴也就得救了。
(6)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什么品質?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提示:
可以借助注釋來講述古詩。
還可以觀察插圖中人物的表情,想象當時人物的心理和語言,把故事說得更精彩。
一天,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庭院里玩耍。有個小朋友爬到甕沿上玩,一不小心掉進了甕里。甕水太深,眼看那個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沒了。別的孩子嚇得連哭帶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很鎮定,他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使盡全身力氣向水甕砸去,“砰!"水甕破了,甕里的水“嘩”的一下子流了出來,掉進甕里的小孩得救了。
表現了司馬光在緊急情況下機智勇敢、沉著冷靜,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品質。我懂得了遇事不能慌張,只有保持頭腦冷靜,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的道理。
7.課外拓展
(1)帶“皆"的成語
皆大歡喜人盡皆知比比皆是
草木皆兵全民皆兵舉世皆知
(2)徐孺子賞月
【原文】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釋】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樹等。嘗:曾經。瞳子:瞳孔。語:對……說。然:這樣。戲:玩耍,嬉戲。
【翻譯】徐孺子九歲的時候,曾經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讓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說:“不是這樣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沒有瞳孔一定看不見。"
(3)司馬光(節選)
【原文】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聞②講《左氏春秋》,愛之,退③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④。自是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注釋】①凜然:穩重的樣子。②聞:聽,聽到。③退:回去。④大指:同“旨”,主要意思。⑤自是:從那以后。
【譯文】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人一樣穩重。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了解其大意后回家講給家人聽。從那以后,他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和寒暑。
(4)司馬光好學
〔宋代〕朱熹
【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選自朱熹編輯的《三朝名臣言行錄》)
【注釋】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后被追贈以溫國公的稱號,故稱溫國公。患:擔憂,憂慮。不若:比不上。眾:眾多。既:已經。迨:到;等到。倍誦:“倍”通“背”,背誦。乃:于是,就。嘗:曾經。或:有時。詠:吟詠。
【翻譯】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時,別的兄弟會背誦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馬光卻)獨自留下來,專心刻苦地讀書,一直到能夠背的爛熟于心為止。(因為)讀書時下的工夫多,收獲大,(所以)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當你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會非常大!”
(5)在危險面前不要慌,我們都是“司馬光"。
假如你在廣場看到有人持刀行兇,你要這樣做:首先要沉著,要大聲向旁人尋求幫助,撥打110報警;不要激怒歹徒,注意尋找掩體躲避,同時大聲呼叫,以提醒更多的人及時避險。
第25課:《灰雀》
1.課題解讀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列寧發現公園里灰雀的失蹤與男孩有關,但他不直接批評,而是通過交談,讓男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放鳥歸園。
2.課文重點解讀
(1)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理解:“婉轉地歌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灰雀的可愛。
(2)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在這個句子中“每次”“都要"仰望”,講列寧怎樣喜歡灰雀,“經常"講常常給灰雀帶來吃的,具體地講了列寧怎樣喜愛灰雀。
(3)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丁。天氣嚴寒,它怕冷。”
理解:飽含著對丟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卻故意不明說,而用自己的感情來啟發男孩自己覺悟,以情育人。
(4)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理解:“自言自語”實際上是說給小男孩聽的。“可惜"表達了列對灰雀的愛護和惋惜,他用這種感情來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愛灰雀,關心著灰雀的命運。
(5)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列寧問:“會飛回來"一定會飛回來!”男孩堅定地說。
從這句話中,開始男孩支吾地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是肯定地說,最后“一定會飛回來!”是堅定地說。從男孩語言的變化,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心里雖然充滿矛盾,但是當他認識到自己做錯了時就決心改正,是個誠實的孩子。
(6)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
理解:“果然"表明男孩及時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他是個明辨是非、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歡蹦亂跳”寫出了重新飛回來的灰雀的活潑和生命力旺盛的特點。
(7)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理解:從“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想起男孩說的“一定會飛回來”,可以看出列寧明白了,灰雀這兩天到哪兒去了。(是被小男孩捉回家了,現在又放回來了。所以列寧只是“微笑著”向灰雀問好,“沒再問那個男孩”,這里的“問”有追究的意思,男孩已經用行動改正了錯誤(把灰雀放回樹林里),說明男孩是誠實的,干嗎還要批評他呢。
3.主題概括
本文主要寫的是列寧喜歡的一只灰雀被一個男孩捉走,后來男孩受到列寧的感化,主動將灰雀放回來的故事,贊揚了列寧善解人意,尊重、愛護兒童,愛護動物的品質以及小男孩知錯就改、誠實守信的品格。
4.學有所得
列寧的善意提醒,對小男孩的尊重和保護,以及小男孩知錯就改的品質,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美好。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對他人體貼和寬容的態度,真誠地對待他人,溫暖才會常駐人間。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借助人物關系圖,簡單說說灰雀、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灰雀當中的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
(2)列寧和小男孩在對話的時候,心里在想什么?
列寧心里擔憂、關心灰雀,同樣也尊重愛護小男孩,他想通過表達對灰雀的擔憂,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讀完小男孩的話,揣摩一下,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變化?
一開始小男孩抓了灰雀,面對列寧的詢問,他撒了謊,怕被發現,心里很慌。后來被列寧對灰雀的關心所打動,意識到錯誤,怕被批評不敢說出來,但是心里已經下定決心要把灰雀放回來。
(4)小男孩放回灰雀后,會對灰雀說些什么。
對不起,小灰雀,我不該把你抓走占為己有,請你原諒我。
(5)男孩明明撒了謊,為什么列寧還認為他是誠實的呢?
①男孩聽了列寧說的話,見到他著急、擔心、惋惜的樣子,內心受到了感染,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②男孩肯定地說灰雀“一定會飛回來”,第二天灰雀果然飛回來了,表明男孩及時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是個知錯就改、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③送回灰雀以后,“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表明他仍在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
(6)列寧知道“男孩是誠實的"。在小男孩心里,列寧又是怎樣的呢?你更喜歡文中的誰?
在小男孩心中,列寧是和藹真誠的,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卻不直接說出來,給了自己改正錯誤的機會。
※我更喜歡列寧,因為他善解人意,尊重、愛護兒童。他對小男孩的尊重與關愛令人欽佩。
※我更喜歡小男孩,因為他知錯就改、誠實守信。這種品格值得學習。
7.課外拓展
(1)和誠實有關的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高爾基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2)誠實的列寧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
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
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
聽著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第26課:《手術臺就是陣地》
1.課題解讀
這篇課文描寫了1939年春,加拿大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戰斗中,以手術臺為陣地,在形勢越來越危險的情況下,堅持為傷員做手術,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的動人故事。表現了白求恩同志對工作極端負責的品質和他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成他自己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
2.課文重點解讀
(1)敵人不斷反撲,戰斗非常激烈。我軍的傷員陸續從火線上抬下來。
理解:“非常激烈”“陸續"體會戰斗的激烈以及傷員的多,了解這也暗示了白求恩大夫非常忙碌。
(2)突然,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硝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
理解:“硝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白求恩仍然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敏捷地從傷員腹腔里取出彈片,表現出白求恩不顧自己安危,救死扶傷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
(3)敵機不斷地在上空吼叫。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
理解:“不斷"體會戰斗更加激烈,環境更加危險的場景。
(4)他已經兩天兩夜沒休息了,眼球上布滿了血絲。
理解:“兩天兩夜”說明白求恩工作了很長時間,“布滿了血絲"說明他已經非常疲憊,迫切需要休息。這句話從側面表現了白求恩救治傷員時的忘我精神。
(5)白求恩仍然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
理解:“仍然”“爭分奪秒"一個又一個”表現了白求恩同志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無私忘我的精神。
(6)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
理解:這句話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語氣更強烈,強調了自己不撤退、與戰士共同進退的信念。
(7)手術臺就是陣地。
理解:白求恩大夫放棄國內的優越條件來到中國抗日,是因為他不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醫生,也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在抗日戰爭中和中國人民并肩作戰的戰士。作為一名戰場上的醫生,他認為什么都比不上給戰士做手術重要。因此對他來說,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句話表現了白求恩大夫不怕犧牲、對工作極度負責、對同志熱忱的國際主義精神。
(8)齊會戰斗進行了三天三夜,勝利結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工作了六十九個小時。
理解:作者用了“三天三夜"六十九個小時”具體表現白求恩堅持連續手術時間長,這樣的方法叫列數字。比如:我們學校的學生可多了,有一千八百多人呢!
3.主題概括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在齊會戰斗中,白求恩大夫不顧個人安危,堅守手術臺這個陣地,搶救了一個又一個傷員的故事。贊揚了白求恩大夫不怕犧牲、忘我工作的國際主義精神。
4.學有所得
身處危險之中,仍鎮定做手術;危險來臨之時,仍堅守陣地。白求恩大夫這種不怕犧牲、盡職盡責的精神,令人佩服!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面對危險的環境,師長決定讓白求恩離開這里,白求恩是怎么回答的?
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同意撤走部分傷員。至于我個人,要和戰士們在一起,不能離開。"
(2)面對師長的懇求,白求恩又說了什么?
白求恩說:“謝謝師長的關心。可是,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部長同志,請您轉告師長,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白求恩低下頭,繼續給傷員做手術。
(3)課文中三次戰斗環境和氣氛的描寫說明了什么?
為了突出白求恩大夫在戰火紛飛的危急時刻,忠于職守,堅守自己的陣地,充分表現出他對工作的負責及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4)白求恩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
白求恩認為手術臺就是醫生打仗的陣地。搶救傷員就是打仗。既能點明白求恩大夫工作的環境,又能表現出白求恩大夫不怕犧牲,堅守崗位的精神。
(5)白求恩仍然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從“爭分奪秒”這個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況越來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著加快手術的速度,盡可能地在短時間里搶救更多的傷員。
(6)白求恩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想一想,白求恩此時會想寫什么?
“我得盡可能加快速度,多救治一些傷員。只要我還能做手術,不能有一分鐘的拖延,絕不能錯過最好的手術時機,不能有一秒的耽誤。"
(7)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你還知道哪些人的陣地呢?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
講臺是教師的陣地;法庭是法官的陣地;工廠是工人的陣地;實驗室是科學家的陣地。
7.課外拓展
(1)“爭分奪秒”中“爭"和“奪”都是搶的意思。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含有一組近義詞語的四字詞語。
粉身碎骨眼疾手快千辛萬苦
鳥語花香歡天喜地狂風暴雨
(2)抗日戰爭
理解:抗日戰爭是指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到1945年結束,時間長達14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浴血奮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最后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勝利。
(3)齊會戰斗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在冀中軍區部隊的協同下,于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日軍進行的殲滅戰。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700余人,俘7人,繳獲山炮1門、輕重機槍20挺,步槍200余支,取得了平原游擊戰爭中以外線速決的進攻打殲滅戰的經驗,對推動華北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4)諾爾曼·白求恩簡介
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醫師、醫療創新者、人道主義者
所屬類別:歷史人物
亨利·諾爾曼·白求恩(HenryNorman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醫學博士,加拿大醫師、醫療創新者、人道主義者。他的胸外科醫術在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醫學界享有盛名。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余次,救治大批傷員。1939年11月12日因敗血癥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終年49歲。1890年3月3日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個牧師家庭[1]。白求恩從小勇敢,愛冒險。6歲那年,他獨自到離鎮很遠的多倫多去游玩,走著走著迷路了,但他并不哭。當警察把他送回家,媽媽批評他時,他說:“我想嘗嘗探險的滋味。"有一次,他帶弟弟去爬山,發現一只美麗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頂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嚇得直哭。8歲時,白求恩捉麻雀,捉蒼蠅,捉到后就解剖,學祖父當外科醫生。他還是一個游泳能手,10歲就想游過齊治亞海灣。
1916年畢業于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
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
1923年,白求恩通過了非常嚴格的考試,成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臨床研究生。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結核。
1928年初,病愈后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爾,成為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加拿大胸外科開拓者愛德華-阿奇博爾德醫生的第一助手,期間他發明和改進了12種醫療手術器械,還發表了14篇有影響的學術論文。
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斗爭。
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并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他帶著足夠裝備幾個醫療隊的藥品和器材,從溫哥華乘海輪前往香港。
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人。
1938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余次,建立手術室和包扎所13處,救治大批傷員。
1938年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干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1939年10月下旬,在淶源縣摩天嶺戰斗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感染。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給傷者做手術時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癥,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5)紀念白求恩(節選)
毛澤東
理解: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于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于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后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27課:《一個粗瓷大碗》
1.課題解讀
這篇課文圍繞“粗瓷大碗”講述了趙一曼把小通訊員盛給她的高粱米飯倒進病號灶的鍋里,和戰士們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訊員給她找的用來吃飯的碗又弄‘丟’了的故事,表現了她在艱苦的環境中關愛戰士勝過關心自己,與戰士同甘共苦、堅持革命的高貴品質。
2.課文重點理解
(1)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個粗瓷大碗,是趙一曼在東北抗日聯軍中擔任團政治委員時用過的。
理解:這里以“一個粗瓷大碗"為線索,引出下文。
(2)通訊員一直想給她另找一個碗,好不容易在這次戰斗中找到了,就連忙給她送來。
理解:“一直想”“好不容易"連忙”等詞語表現出小通訊員給趙一曼“找碗"和“送碗”的急切心情,這從側面表現了小通訊員對趙一曼的關心。
(3)趙一曼看著這個碗,對通訊員說:“哪里拿來的,請你還到哪里去!"
理解:趙一曼以為小通訊員從老百姓那里拿來了碗送給自己,所以堅決要求退回去。這體現了趙一曼以身作則,愛護老百姓的品質,也體現了人民軍隊的紀律就是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
(4)開飯了,通訊員用這個大碗給趙一曼盛了滿滿一碗高粱米飯。他想:“這回我們政委該吃頓飽飯了。”
理解:從對通訊員的心理描寫,了解趙一曼沒有吃過飽飯,從側面反映趙一曼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
(5)那些日子非常艱苦,抗聯部隊幾個月來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饑。有時候鄉親們冒著生命危險給部隊送來一點兒糧食,但得留給傷病員吃。團長、政委和戰士一樣,嘴邊有幾個月沒沾過糧食了。
理解:“艱苦"幾個月”“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饑"了解當時生活條件差;從“團長、政委和戰士一樣,嘴邊有幾個月沒沾過糧食了”體會趙一曼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從“得留給傷病員吃"體會大家對傷病員的關心。
(6)趙一曼端著碗輕輕走進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把碗里的飯倒進鍋里,又從另一口鍋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員老李在旁邊看得清楚,他沒吭聲,眼里卻含著淚花。
理解:“端”“走"倒”“盛"等描寫趙一曼動作的詞語,體會到趙一曼以身作則、不搞特殊、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炊事員老李“沒吭聲,眼里卻含著淚花”這一神態描寫,體會到他對趙一曼的敬佩之情。
(7)第二天開飯的時候,趙一曼又沒有碗了。小通訊員急得直叫:“我說政委同志啊,給你一百個碗也架不住你這么‘丟’啊!"
理解:結合前文可知道,“趙一曼又沒有碗了”是因為她把碗又送給戰士了。因此下文中的“丟"的意思是送給戰士;從這里我們能進一步感受到趙一曼關心戰士勝過關心自己的崇高品質。
(8)趙一曼笑著說:“是啊,什么時候才能不‘丟’碗呢?”
理解:趙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丟了,而是送給了七班的戰士們。只有部隊里人人都有了碗,趙一曼的碗才不會“丟”,因為她心里只裝著他人,只想著他人。這也表現了她的豁達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主題概括
這篇課文作者以倒敘的方法,以一個粗瓷大碗為線索,記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時時關心戰士勝于關心自己,和他們同甘共苦,堅持革命,從而贊美趙一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
4.學有所得
碗雖然普通,經歷卻非常感人:它珍藏的是一位革命干部嚴格要求自己,關心別人,愛護同志勝過自己的高尚品質。直至今天,它還影響激勵著我們這一代。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趙一曼用過的這個大碗為什么被陳列在軍事博物館?
因為這個碗有著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
(2)趙一曼什么時候才能不丟碗呢?
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趙一曼的碗才不會丟。
(3)碗是我們生活中很平常的日用品,課文中的粗瓷大碗為什么那么珍貴,還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
因為那時候生活很艱苦,所以能得到一個大碗就很不容易,同時這是趙一曼烈士用過的,是她關心戰士,堅持斗爭的高貴品質的體現,我們要繼承發揚這個品質,所以要陳列起來。
(3)你覺得炊事員老李心里會想一些什么?
趙一曼作為團政委,吃的卻跟大家一樣,真是我們的好政委。
我們要緊緊跟隨著她,與她同甘共苦,一起抗擊敵人。
(4)學完本文,你在閱讀方面有什么收獲嗎?
在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這些問題,可以是課文的課后題中提出的,可以是老師提出的,也可以是自己在讀課文時,邊讀邊想產生的。
自己在讀課文時產生了疑問,自己又通過讀課文得到了解答,那么這篇課文,自己就真正讀懂了。
7.課外拓展
(1)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于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義。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趙一曼寫給兒子的信
寧兒:
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呵,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呵!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你的母親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3)勤儉節約的黃克誠
理解:西北風一陣緊似一陣地吹來,干部戰士們紛紛穿上了棉衣。師部管理員拿出黃克誠的棉襖,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想:“這件棉襖已穿了四五個冬天,早該換一件了。"正在這時,黃克誠走了進來,管理員把黃克誠的那件棉襖抓在手里抖抖說:“黃師長,這棉襖領子袖口都破了,還有好幾處已補了補丁,給你重換一件吧?”黃克誠接過棉襖,仔細地看了看,回答說:“破了,再補一補,還能穿吧!"說完,他接過舊棉襖,拿出針線包,縫補了起來。
后來,當師部開展評選“節約標兵”活動時,師部上下不約而同地推選自己的師長黃克誠為“節約標兵"。
口語交際
請教
1.交際內容。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這類不好解決的問題,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時,去向別人請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請教的問題。
2.交際指導。
(1)說清問題
示例:媽媽讓凡凡去便利店買無碘鹽,凡凡來到便利店詢問了食鹽的位置,拿了一包。回家后,媽媽卻說他買的不是無碘鹽。
阿姨,您好,請問無碘食用鹽放在哪里?您能幫我拿一包嗎?
(2)注意禮貌
自習課上,同學們都在寫作業,小江有一道題不會做,他拍了一下同桌小雨的肩膀,大聲說:“喂,這道題怎么做?給我講講。”小雨抬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理他,繼續寫自己的作業。
小江應該輕聲問小雨:“小雨同學,打擾一下,我有一道題不會做,你有時間教教我嗎"?
(3)要合情合理
淘淘暑假坐飛機去三亞玩,在飛機上,淘淘覺得有點不舒服,他想打開窗戶透透氣,她想請空乘姐姐幫他打開窗戶,空乘姐姐沒有同意。
飛機上是不能開窗的,淘淘應該對空乘姐姐說:“姐姐,您好,我有一點兒不舒服,您能幫我倒杯熱水嗎?”
總結:①注意禮貌用語。②請教的問題要合情合理。③選準時機講清請教的問題。④真誠致謝。
請教問題順口溜
遇到問題莫慌張,謙虛請教消困難。
請教態度要誠懇,禮貌用語顯大方,
表達清楚不含糊,請教完畢表感謝,
排除困難就這樣,希望養成好習慣。
3.活動示例
默讀下面場景的內容,假設你是情景中的人物,你會怎么演呢?
(1)周日,小華做完作業后,準備給貧困山區的兒童寄些學習用品,但是他不知道怎樣填寫地址,假設老師是郵局工作人員,你是小華,表演一下你會怎么做。
阿姨,您好。我想給貧困山區的小朋友郵寄一些學習用品,但是我不知道怎么郵寄,您能幫幫我嗎?
好的,謝謝阿姨。
小朋友好,我給你一張單子,你按要求填寫好,貼在包裹外面就可以了。如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再問我。
(2)阿亮有一道題不會做,下課后,他想向同桌果果請教一下,弄懂這個問題。請同學表演一下。
果果,你好,我有一道題不會做,你抽空能給我講一下嗎?
好的,謝謝。
可以。等我先看看題目想一想,然后給你講好嗎?
(3)我經常丟三落四,上課了才發現忘帶作業本,出去春游又忘記帶水……這種壞習慣給我帶來了許多麻煩,你做事十分有條理,我想向你學習,請問你能幫幫我嗎?
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可以把自己每天上學要帶的東西寫在便利貼上,每天都根據便利貼檢查一遍自己的東西,這樣你就不會再丟三落四了。
(4)鄰居小輝借東西不及時歸還。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現在都沒有還。提醒他吧,怕顯得我小氣;不提醒的話,又擔心他一直不還,我想向你請教一下:我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我覺得你可以這樣做:在小輝向你借東西的時候,你們就約定好歸還的時間,要他保證歸還你再借給他,等到了歸還日期他還沒有還的話,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去要回來,因為他是違背約定的人,所以你不必覺得不好意思。
習作
那次玩得真高興
習作內容
你平時喜歡玩什么?哪次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別深刻?回憶一下你當時是怎么玩的?把你玩的過程像電影一樣在腦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寫下來。
習作指導
①審題:選擇一件玩得高興、印象深刻的事情具體寫,突出主題“高興”。
②立意:要把“玩"的經歷寫具體,可以看照片回憶,也可以與同伴聊一聊再寫。寫作時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等進行描寫,恰當運用修辭手法。把自己的活動經歷寫清楚,寫具體,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體現童年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③思維導圖
【好詞】
◆形容高興的詞語
喜氣洋洋捧腹大笑樂以忘憂歡欣鼓舞
談笑風生怡然自得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歡天喜地笑逐顏開喜上眉梢
樂不可支手舞足蹈眉飛色舞歡呼雀躍
眉開眼笑喜不自勝
◆形容比賽場景的詞語:
龍騰虎躍奮勇爭先汗流浹背爭先恐后
熱火朝天游刃有余人流如潮振奮人心
你追我趕不甘落后你爭我奪精彩紛呈
◆形容做游戲的詞語:
興趣盎然妙趣橫生如火如荼防不勝防
其樂融融手足無措啼笑皆非意猶未盡
躡手躡腳余興未盡擠眉弄眼左躲右閃
將遇良才齊心協力驚慌失措驚心動魄
自得其樂攜手并肩
【佳句】
◆我拼命地向前跑,風箏慢慢飛上了天空,它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在藍天中飛翔,我的心情也像風箏一樣快樂地飛上了天。
◆正在這時,吹來了一陣涼風,下起了蒙蒙細雨,在陣陣微風的吹拂下,一棵棵小秧苗向我們點頭。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開心極了。
【精彩開頭】
◆回憶倒敘式
吃過晚飯,媽媽隨手拿起相冊和我一起翻看,我們一邊看一邊談起我小時候的趣事。媽媽指著一張照片對我說:“你還記得這張照片嗎?”我一看,哦,原來是我和表弟豆豆的照片。看著照片上那燦爛的笑臉,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我們一起去游樂園的情景……
◆場景展現式
盼望已久的秋游終于到來了。今天秋高氣爽,各個年級的同學們一大早就聚集到學校的操場上,每個同學的臉上都笑盈盈的,非常興奮。
◆先聲奪人式
“哈哈,你當貓,陶彥伊。"一個聲音傳來,是湯湘怡。“嗚嗚……”我忘了上節課我們的約定——下課繼續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開門見山式
在我小的時候,我最喜歡的活動是撿白色垃圾。今年暑假,我終于又盼到了。
【精彩結尾】
◆照應標題式
這個游戲非常有趣,很好玩!那一次,我們玩得真高興!
◆自然式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該回家了,我們依依不舍地向對方說了“再見”,約好明天再一起來玩。
◆深化主題式
這次接力賽跑,將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它不僅帶給我快樂,還讓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在學習的路上,我也要像在運動場上一樣,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爭取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
(1)交際內容
怎樣進行默讀?
①不發聲、不指讀:默讀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也盡量不要用手指著讀,否則會影響閱讀速度。
②邊讀邊圈畫:我默讀時,會隨時把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讀完后再想辦法弄清楚它們的意思。
③邊讀邊思考:默讀時,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能幫助我理解內容。沒讀懂的地方我會標記出來,聯系上下文進一步思考,或者向別人請教。
(2)學習這一單元的課文時,我們是怎樣落實默讀要求的?
默讀《灰雀》時要揣摩人物的心理,默讀《手術臺就是在陣地》時要思考課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緊固件銷售與市場拓展考核試卷
- 幕墻施工中的精細化管理考核試卷
- 原油加工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紡織品企業綠色供應鏈與環保措施考核試卷
- 生命體征測量技術
- 5-11序列信號發生器1-分析與設計
- 1-6碼制-二-十進制碼
-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大興區中考一模物理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4課《刷子李》精美課件
- 中國骨質疏松診治指南(新)ppt
-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及實驗課件
- 病案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考試重點梳理(最新最全)
- 安全施工作業票(模版)
- 環保管理制度(適用于軟件企業)
- DB 33-T 1015-2021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高清正版)
- 鋼結構門式剛架廠房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
- 橙色黑板風小學生知識產權科普PPT模板
- 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使用手冊課件
- 幼兒園兒歌100首
- 甲狀腺解剖及正常超聲切面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