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富貴不能淫》對比閱讀-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1頁
04《富貴不能淫》對比閱讀-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2頁
04《富貴不能淫》對比閱讀-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3頁
04《富貴不能淫》對比閱讀-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4頁
04《富貴不能淫》對比閱讀-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富貴不能淫》對比閱讀(一)閱讀兩則文言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富貴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永祚①迎降,城中無一兵。式耜②端坐府中,家人亦散。部將戚良勛③請式耜上馬速走,式耜堅不聽,叱退之。俄總督張同敞④至,誓偕死,乃相對飲酒,一老兵侍。召中軍徐高⑤付以敕印,屬馳送王。是夕,兩人秉燭危坐。黎明,數騎至。式耜曰:“吾兩人待死久矣。”【注】①永祚:即王永祚,晚明時任桂林的官員。②式耜:即瞿式耜(sì),和張同敞同為抗清名臣。③戚良勛:瞿式耜的部將。④同敞:張居正的曾孫。⑤徐高:任中軍將軍。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B.丈夫之冠也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C.是夕,兩人秉燭危坐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D.兩人日賦詩倡和

主人日再食(《送東陽馬生序》)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3.對【甲】【乙】兩文理解和分析不當的一項是A.朗讀古文時應標注停頓節奏,比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式招/端坐府中,家人/亦散”。B.甲文中孟子對景春的問題并未先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通過用“妾婦之道”類比,指出公孫衍、張儀順從君王意志的本質。C.甲文中孟子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的標準,為世人立下一個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具有醒世作用。D.甲文中“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4.按照【甲】文中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三個標準,請你判斷【乙】文中瞿式耜是否稱得上“大丈夫”。請結合【甲】【乙】兩文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答案】1.B2.得志的時候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時候獨自走自己的道路。3.B4.(1)“式耜堅不聽,叱退之”,他的部將戚良勛請求他迅速上馬離開,式耜堅決不聽,把他喝退回去。式耜誓死不逃不降,體現了甲文中“行天下之大道”,做事合乎道義;(2)“俄總督張同敞至,誓偕死”“黎明,數騎至。式耜曰:‘吾兩人待死久矣’”,面對敵兵,坦然赴死,體現了甲文中的“威武不能屈”。【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A.誠:都是真正、確實;B.冠:行冠禮/帽子;C.是:都是這;D.日:都是每天;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由,遵從;獨,獨自;道,道路。3.本題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理解和分析不當。甲文中,孟子對景春的問題,首先表明自己的觀點“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哪里稱得上大丈夫;然后用“妾婦之道”作比,指出公孫衍、張儀的本質:一味順從君王的意志,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獨立的判斷善惡、是非、曲直的標準。本項中“孟子對景春的問題并未先表明自己的態度”說法錯誤;故選B。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據甲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可知,“大丈夫”的標準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并且在行為上要“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根據乙文中“部將戚良勛請式耜上馬速走,式耜堅不聽,叱退之”,可見瞿式耜作為明朝的臣子,面對清兵破城的局勢,拒絕逃跑,體現了“行天下之大道”的道義精神;“俄總督張同敞至,誓偕死”“數騎至。式耜曰:‘吾兩人待死久矣’”,可見他們保持自己的氣節,甘愿赴死,不屈服于清兵的武力,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可見,他們是“大丈夫”。【參考譯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居住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孟子說:“這哪里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大丈夫。”[乙]王永祚出城投降,城中沒有一名士兵。瞿式耜端坐府中,家人也都逃散了。部將戚良勛請求瞿式耜趕緊上馬快跑,瞿式耜堅決不聽從,把他呵斥走了。不一會兒,總督張同敞來到,兩人發誓同死,于是相對坐著飲酒,一老兵在旁邊侍候。瞿式耜叫中軍將軍徐高進來,把官印交給他,囑咐他騎馬送給明王。這一夜,兩人點著蠟燭端正的坐著。黎明,(清軍)幾名騎兵來到。瞿式耜說:“我兩人在這里等死很久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選自《孟子》)【乙】齊大饑①,黔敖②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③,貿貿然④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⑤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節選自《禮記·檀弓》)【注】①饑:饑荒。②黔敖:齊國富商。③蒙袂(mèi)輯屨(jù):用袖子遮著臉,趿拉著鞋。④貿貿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⑤從:跟著,追著。5.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必敬必戒(戒:謹慎)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這里是使動用法)C.以待餓者而食之(食:食物)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著)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順為正者

②以至于斯也

③往之女家

④曾子聞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7.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得志,與民由之。②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駁了景春的觀點,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體標準。B.甲文中孟子的觀點為人們廣泛認同,后代無數仁人志士,都可視為這一觀點的踐行者。C.乙文中曾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到了快要餓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來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可以證明甲文中“貧賤不能移”的觀點。9.曾子認為“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請說說這個觀點與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答案】5.C6.D7.①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②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終因為不吃而餓死了。8.C9.不矛盾,曾子認為嗟來之食不能接受,這符合“貧賤不能移”的標準。當黔敖道歉之后,饑餓者獲得尊嚴,沒有違背“貧賤不能移”的標準,可以接受食物。【解析】5.C.句意:以等待路過饑餓的人來吃。食:動詞,吃;故選C。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①“以順為正者”意思是:把順從為做人原則的。以:介詞,依據,按照;②“以至于斯也”意思是:因此才落地這個地步!以:連詞,因此。①②加點詞意思不相同;③“往之女家”意思是: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之:動詞,到;④“曾子聞之”意思是:曾子聽到這件事。之:代詞,這件事;③④加點詞意思不相同;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得:實現;志:志向;由:遵循;(2)從:跟著,追著;謝:道歉。8.C.【乙】文“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意思是:恐怕不該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后,則可以去吃。可見曾子認為黔敖道歉之后,自己(饑餓的人)獲得應有的尊重后,可以去吃他人所給的食物;并非“到了快要餓死的地步”就可以吃“嗟來之食”;故選C。9.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貧賤不能移”是指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明確觀點:不矛盾;【乙文】“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意思是:恐怕不該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后,則可以去吃。可見曾子認為受辱得來的食物(嗟來之食)是要拒絕的,是要“寧死不吃的”,這符合“貧賤不能移”的標準。當黔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饑餓的人道歉之后,饑餓的人獲得應有的尊重后,可以去吃他人所給的食物,沒有違背“貧賤不能移”的標準,可以接受食物。【參考譯文】【乙】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等待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接受那種帶有侮辱性的施舍,因此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終因為不吃而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恐怕不該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后,則可以去吃。”(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能淫》【乙】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離婁上》【注釋】①暴:殘害,迫害。10.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謂之自暴也

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B.吾身不能居仁由義

與民由之(《富貴不能淫》)C.人之正路也

馬之千里者(《馬說》)D.言非禮義

是非木柿(《河中石獸》)1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2)仁,人之安宅也。1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13.請依據選文,回答問題。【甲】【乙】兩文孟子都強調了要A__________來行事。【甲】文還提出要講禮法,即B____________。(A處用自己的話概括,B處用原文回答)【答案】10.B11.(1)自己殘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講道理;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做事。(2)仁德是人們安適的精神住宅。12.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13.

A講仁德,合乎道義

B立天下之正位【解析】10.考查一詞多義。A.動詞,稱作/動詞,命名;B.動詞,遵循/動詞,遵循;C.結構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動詞,非議,詆毀/副詞,不;故選B。11.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語:暴:殘害,迫害。有言:講道理。棄:拋棄。有為:有所作為。(2)重點詞語:仁:仁德。之:的。安宅:安適的精神住宅。12.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這句話的意思是:空著安適的住宅不去居住,舍棄正確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曠安宅而弗居”與“舍正路而不由”是對稱的句子,可據此斷句,在“曠安宅而弗居”后與“舍正路而不由”后斷開。據此可知這個句子正確的斷句為: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13.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A.結合【甲】文“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可知,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據此可知【甲】文中,孟子強調行事要講仁、禮、義。結合【乙】文“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可知,孟子認為仁是人們安適的精神住宅,義是人們行為最正確的道路。據此可知孟子認為行事要講求仁義。B.根據題干可知,本文需從甲文中找到講禮法的語句來分析。【甲】文中“立天下之正位”的意思是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據此可知此處應填“立天下之正位”。【參考譯文】【乙】孟子說:“自己殘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談;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為。言談破壞禮義叫做自己殘害自己,自以為不能依據仁、遵循義來行事,叫做自己拋棄自己。仁是人們安適的精神住宅,義是人們行為最正確的道路。空著安適的住宅不去居住,舍棄正確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四)請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后面小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富貴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14.讀準字音,是閱讀古詩文的第一步。請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標注讀音。(1)八百里分麾下炙(2)丈夫之冠也15.一詞多義是漢語中的常見現象。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五十弦翻塞外聲/翻山越嶺B.豈不誠大丈夫哉/開誠布公C.獨行其道/背道而馳D.威武不能屈/屈指可數16.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1)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志,與民由之。翻譯:得志的時候,_______________。17.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前三句,辛棄疾刻畫了一位______的將軍形象,抒發了詞人渴望從軍殺敵,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富貴不能淫》中孟子以景春的言論開篇,提出了______的論題,提醒人們不能因為別人的威逼利誘而做出違法亂紀、危害社會的事情,應該______。這是古仁人的追求。【答案】14.huī

guàn15.C16.把順從當作常法

是婦女遵循的規則

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17.披肝瀝膽(或忠貞不二、勇往直前、英勇無畏、意氣風發)

“什么是大丈夫”

不畏強權、堅持正義【解析】14.本題考查注音。(1)麾:讀音為huī,麾下,即為部下的意思。(2)冠:讀音為guàn,冠禮,是中國漢族男子的成年禮,嘉禮的一種。1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動詞,奏起/動詞,翻越;B.副詞,真正、確實/名詞,誠心;C.名詞,正道、道路/名詞,道路;D.動詞,屈服/動詞,彎曲;故選C。1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以……為,把……當作;順,順從;妾婦,婦人家。(2)民,百姓;由,遵循。1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首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而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夢”的內容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于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可見,這是一個忠貞不二、勇往直前、英勇無畏、意氣風發的將軍形象。《富貴不能淫》中“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知,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是真正的大丈夫,因為他們具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孟子以景春的言論開篇,進而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論題,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可知,孟子認為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據此回答即可。【參考譯文】【破陣子】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敞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選自《孟子》)【乙】李玄通,雍州藍田人,累除定州總管。劉黑闥反叛,攻之,城陷被擒。黑闥重其才,欲以為大將,玄通嘆息曰:“吾荷朝恩,作藩東夏,孤城無援,遂陷虜庭。當守臣節,以忠報國,豈能降志,輒受賊官。”拒而不受。后潰腹①而死,高祖②聞而為之流涕。(節選白《李玄通傳》)【注】①潰腹:剖腹。②高祖:唐高祖李淵。18.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____(3)必敬必戒

戒:_____________

(4)吾荷朝恩

荷:_____________(5)高祖聞而為之流涕

涕:_____________19.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2)黑闥重其才,欲以為大將。20.【甲】文中,“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中的“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當守臣節”中的“臣節”是指“_____________”。(用原文詞語填空)21.孟子所說的大丈夫的標準在李玄通身上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兩文簡要分析。【答案】18.(1)停息

(2)行冠禮

(3)謹慎

(4)蒙受

(5)淚(意思對即可)19.(1)以順從為常法,是婦女遵循的規則。(2)劉黑闥看重他的才干,想任用他為大將。(意思對即可)20.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

以忠報國(意思對即可)21.李玄通被俘后“當守臣節,以忠報國,豈能降志,輒受賊官”的誓言和“拒而不受”的表現充分體現了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所以他也是大丈夫(意思對即可)【解析】1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熄:停息。(2)句意:男子行加冠禮時。冠:行冠禮。(3)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戒:謹慎。(4)句意:我蒙受朝廷大恩。蒙受。(5)句意:高祖聽說后為他痛心流淚。淚。19.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順:順從;正:常法;妾婦:婦女;道:規則;(2)重:看重,重視;欲:想要;為:擔任。20.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甲文中,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是對景春的反駁,“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呢”,“這”指的是景春對公孫衍、張儀行為的總結,即“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乙文中,李玄通被俘后,嘆息曰“當守臣節,以忠報國”,“以忠報國”即“臣節”的具體所指。21.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該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玄通被俘后,叛賊劉黑闥重視他的才能,想任用他為大將,李玄通嚴辭拒絕,并剖腹自殺表明報國之志。李玄通發出的“當守臣節,以忠報國,豈能降志,輒受賊官”的誓言,“拒而不受。后潰腹而死”的壯舉,充分體現了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這是“大丈夫”的體現。【參考譯文】乙:李玄通,雍州藍田人,后授官定州總管。劉黑闥反叛,攻打定州,州城陷落而被擒獲。黑闥重視他的才能,想任用他為大將,玄通嘆息道:“我蒙受朝廷大恩,在中國東部總領一方軍府,孤城無援,于是身陷賊庭。如今當保持人臣節操,以忠誠報答國家,豈能挫抑志氣,竟接受叛賊的官職。”便拒不接受。隨即剖腹而死。高祖聽說后為他痛心流淚。(六)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富貴不能淫》)【乙】崔杼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戟既在脰①,劍既在心,維②子圖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③吾以利而倍其君,非義也。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④矣。”崔杼將殺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崔子遂舍之。(選自《晏子春秋》,有改動)【注釋】①脰(dòu):頸。②維:語氣詞,不譯。③回:轉變,改變。④革:改變。2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2)丈夫之冠也()(3)維子圖之也()

(4)回吾以利而倍其君()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往送之門

崔子遂舍之B.一怒而諸侯懼

回吾以利而倍其君C.以順為正者

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且焉置土石24.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25.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1)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26.請依據對選文的理解,用文中原句填空。(1)【甲】文孟子用“__________”作類比,指出公孫衍和張儀不講原則、唯利是圖的本質。(2)【乙】文崔杼以共同管理齊國的好處來引誘晏子,后又威脅要殺死晏子,晏子都不為所動。晏子在國人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符合孟子的“大丈夫”評價標準。【答案】22.正真、確實

行冠禮

考慮

通“背”背叛,背棄23.B24.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25.(1)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2)用刀威逼我讓我放棄自己的意志,這不是勇敢。26.妾婦之道

有道之士【解析】2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嗎。誠:真正,確實。(2)句意為:男子行加冠禮時。冠:行冠禮。(3)句意為:希望你考慮考慮。圖:考慮。(4)句意為:用利益誘使我改變自己的話,使我背叛自己的君主。倍:通“背”,背叛,背棄。23.本題考查對一詞多義的把握能力。A.動詞,到,往/代詞,指晏子;B.都是連詞,表順承,譯為然后,就;C.介詞,把/連詞,因為;D.疑問詞,怎么/疑問代詞,哪里;故選B。24.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該題可根據句意進行斷句,這句話的意思是:現在他的臣子,是有道義的人,您又接著殺死臣子,這樣就不可以算是施教于人了。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也”是判斷句的標志,“之”作“殺”的賓語,其后應該有停頓,因此斷句為: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2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翻譯能力,要通讀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裝與省略現象。翻譯句子要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1)得:實現;志:志向;由:遵循;獨:獨自;行:這里是固守,堅持的意思;道:原則,行為準則。(2)劫:威逼,脅制;以:用,拿;刃:刀;失:放棄,違背。26.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時,注意要用原文回答。(1)根據[甲]文第二段“‘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可知,孟子用了類比說理的方法來指出公孫衍和張儀的本質,在他的眼中這二人行的是“妾婦之道”,即缺少自己的主見,凡事“以順為正”;(2)根據[乙]文“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義也”及“‘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崔子遂舍之”可知,晏子不畏威逼,拒絕利誘,遵守道義,在有人告訴崔杼晏子是“有道之士”,如果自己(崔杼)殺掉晏子就成了“無義之君”,所以崔杼釋放了晏子。【參考譯文】【乙】崔杼對晏子說:“你如果改變你說的話,那么我跟你共同掌管齊國;你如果不改變你的話,戟就要扎到你的脖子,劍就要刺到你的心口,希望你考慮考慮。”晏子說:“用刀威逼我讓我放棄自己的意志,這不是勇敢;用利益誘使我改變自己的話,使我背叛自己的君主,這不符合道義,用彎曲的兵器鉤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變自己的話。”崔杼將要殺死晏子,有人說:“不可以,您因為您的君主沒有道義而殺了他,現在他的臣子,是有道義的人,您又接著殺死臣子,這樣就不可以算是施教于人了”,崔杼于是就赦免了晏子。(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尖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選自《富貴不能淫》)【乙】馬援少時,以家用不足辭其兄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后有畜數千頭,谷數萬斛,既而嘆曰:“凡殖財產,貴其能販施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于親舊。(節選自《資治通鑒》)27.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___________

(2)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正: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